大明王朝:洪武篇章-龙湾之战(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康茂才原来是陈友谅手下的大将。朱元璋老早就把陈友谅当成自己最大的对手,因此只要与陈友谅有关的,他都处处留意。所以,从康茂才成为他手下的第一天起,他就把康茂才当成对付陈友谅的工具之一,他让康茂才与陈友谅保持联络。同样,陈友谅也在拉拢康茂才,想让康茂才成为自己安插在朱元璋身边的一颗棋子。于是,康茂才就成了一把双刃剑——一面剑锋向着朱元璋,一面剑锋向着陈友谅。这把剑,谁先利用,谁的赢面就大。

    朱元璋对康茂才道:“你赶紧给陈友谅写一封信。”康茂才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陈友谅。这封信很快就摆在陈友谅的案头。

    此时的陈友谅已经头戴皇冠,口中称朕,感觉甚好。他觉得,只要把朱元璋拿下,他就可以坐镇金陵,在这个虎踞龙盘的古城里过着皇帝的生活,然后旌旗指处,六合一统,御宇海内,从此将天下收入囊中。他本想再过几天就御笔一挥,下令东进,打败朱元璋。哪知,恰在这个时候,收到康茂才的信。

    康茂才在信上道,他已经决定来个阵前倒戈,建议圣上从水路进攻,他会在江东桥那里迎接王师,与王师会合,并负责将阻挡王师的江东桥拆掉,使王师可以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下。

    陈友谅览毕,不由大喜过望。本来以泰山压顶之势向朱元璋打过去,胜败已经毫无悬念,哪知朱元璋那边还有个内应,这仗还用打吗?看来胜利已经近在咫尺了。于是,他立即给康茂才写了一封信,大大表扬了康茂才,还说等灭了朱元璋,必有重赏。

    当然,这封信最后放在了朱元璋的案头。朱元璋一看,老贼果然上当了。他立即下令,叫李善长连夜赶造一座石桥,硬生生地拦在江东桥那里。然后他就在那里坚定地等着陈友谅的到来。

    陈友谅此时也满面春风地坐在自己的帐中。他正在以大汉皇帝的名义训示着他的百官。那些大臣个个低眉垂首,竖着两耳,恭听圣训。陈友谅认为,此战之后,他的百官列里,会多出一个人——这个人叫朱元璋。当然,如果班列中没有朱元璋,那就说明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朱元璋了。那时,他这个大汉皇帝将何等的威风八面,一定不比刘邦差。刘邦比得上他吗?刘邦是靠着很多大将、谋臣打天下的,而他陈友谅靠的全是自己啊!

    陈友谅最拿手的就是水战,手里的水军当世无匹,对长江沿线的地形非常熟悉。他此次闪电出征,军势如风,大出朱元璋意料之外,好像是一时兴起之作,可其实,他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的进攻线路正是走江东桥那边。他本来已经准备派一支先遣部队,连夜过去,把那座木桥拆掉,以便让他的船队畅通无阻地通过。没想到现在康茂才帮他省了这道手续。

    陈友谅本来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可这时他却百分之百地相信了康茂才。康茂才曾经是他的手下,战败投降了朱元璋之后,跟他的往来从不间断,时时都有回归之心。现在朱元璋穷途末路,那正是他反水的大好时机。

    当那支先遣部队的将军进来向他辞行,说要前去拆桥时,他大声道:“李将军你就跟大军一同出发吧,不用去拆桥了。”

    李将军道:“皇上,江东桥虽说不甚高大,可也是一道障碍,还是先拆为好。”

    陈友谅哈哈大笑:“早有人帮咱们拆了。”

    陈友谅性格乖张,行事常常出人意表,他手下将士都对他的性格十分了解,所以只要他说什么,大家基本都不敢再说半个“不”字。此时,李将军只是退到一边,什么话也不说。

    陈友谅拔出令旗,一声断喝:“出征!”浩瀚的江面上,波涛汹涌,高大的战舰布满江面。战舰上旌旗猎猎,中央“汉”字,尤其引人注目。一阵高亢的呜呜声从“汉”字大旗下传出,接着三通鼓响,大汉水军的战舰乘风破浪,向东顺流而下。旗舰的甲板上,陈友谅坐在龙椅上,迎面吹着江面大风,觉得大是快意。他转头问左右:“当年王俊楼船划过长江,其雄风不过如此吧?”

    左右道:“王俊一晋国大将,哪有皇上之风?况且当时东吴堂堂大国,岂是朱元璋可比?现在咱们的船队举世无匹,而朱元璋以一城之众相抗,无异螳臂当车。”

    陈友谅放声大笑。这天是至正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称帝的第七天。陈友谅内心的喜悦无边无际,而他的舰队也在他的喜悦之中如期开到江东桥。半夜时分,前方传来消息,前锋已到江东桥,官兵正等圣谕。

    陈友谅问:“康茂才出现了吗?”

    “没有。”

    陈友谅多疑了大半辈子,但这时他竟仍然不疑,只是自言自语:“他以为我不会来得这么快吧?”他决定亲自到指定地点,与康茂才联络。他按照事先约定的暗号,亲自在夜里呼唤:“老康,老康……”

    此时,月黑风高,夜色如墨,长江岸上不见一星光亮。而旷野寂寂,除了陈友谅呼唤“老康”的声音外,再没一丝动静。

    陈友谅倏然一惊,暗叫不好,立即跑到江东桥那里去考察。一到桥头,心头“中计”二字烙得更加结实。因为,那座江东桥仍然横在那里,康茂才根本没有把它拆掉。更要命的是,那座桥还不是木质结构,而是更加坚实的石桥。

    他转头四顾,心想此时此地应该杀声遍野,腥风血雨才对,可现在却满天星斗,除了长江波涛声急之外,再没有其他声音。陈友谅也不由有点蒙了。

    难道,康茂才有事不来?或者是被朱元璋发现把他杀了?又或者是事情有其他变化?陈友谅一向精明,也一向自负,可现在他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但再怎么想不明白,他也知道,此地不宜久留。

    但下一步又该怎么办?在他百思不得其解时,有快船急驶而来,一斥候兵上了他的大船,向他报:“陈友仁将军已在龙湾登岸,击败了龙湾守军。特来禀报!”

    陈友谅正无计可施,得闻此报,心念一动:既然龙湾那里的守军已经被击溃,那就从龙湾上岸。兵无常势,打仗最关键的就是能够顺势而变。

    陈友谅向来就是不讲常规的人。他立刻下令,全军向龙湾进军。眼看庞大的舰队掉头而去,陈友谅心里哈哈大笑:“让朱元璋的主力在这里埋伏吧,老子要另辟蹊径了。”

    当天下午,陈友谅的舰队终于来到了龙湾。此时,朱元璋正在不远处的狮子山上。他在这里整整待了两天,时刻都在关注着陈友谅的动静。他也怕陈友谅不上当。如果陈友谅无视康茂才的作用,无视那座石桥的存在,坚持按原定作战方案进行,那么他们的末日就在眼前。

    陈友谅如果要拆那座石桥,不过半个时辰。可是江东桥上的石桥容易拆,但心里的那座石桥却不容易拆。当陈友谅在那里心乱如麻时,朱元璋和他的所有将领也都心乱如麻。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的命运全系于陈友谅的一念之间。当他们看到陈友谅那支庞大的舰队在那里犹豫不前时,他们都全身冒汗,却没有一点办法。

    朱元璋更是度日如年,火把映着他的半边脸庞,使得那张脸的立体感更强,也更加难看,更加可怖。直到看到陈友谅的船队向龙湾转来,他心头那口气才松了下来,紧绷的脸也松了下来。

    将领们都欢呼起来,他们得救了。但朱元璋没有欢呼,他只是冷静地看着陈友谅的部队不断地弃船上岸,然后高举旗帜、浩浩荡荡地向他的埋伏圈挺进,挺进!

    他的手里紧紧攥着红旗。当他确认陈友谅的大军都进入埋伏圈内后,眼中突然间精光四射,把手中的红旗高高举起,在空中猛烈地摇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