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洪武篇章-常遇春之死(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夜里的北风更加冰冷,吹到脸上,如割如切。王保保在侍卫们的保护之下,向大同方向狂逃。他们刚出来时,天还浓黑如墨,可当他们逃出十多里时,突然降下大雪。

    这场雪下得十分大,只一会儿就把地面全盖得严严实实,一片洁白,望不到边。天更冷了,但王保保他们个个汗出如浆,气喘吁吁。如果没有这场雪,也许常遇春的追兵未必能追上来,可因为这场雪,大地皆白,一时间光耀如昼,常遇春遁迹而来,对王保保的踪迹看得清清楚楚。

    于是,在这个狂风怒吼、大雪如席的夜里,王保保没命地跑,常遇春没命地追,两队人马一前一后。

    风很急,雪还在飘,只是王保保身后的人越来越少。不过,跟着王保保的这些侍卫都忠心耿耿,他们奋力阻挡着猛追而来的明军,只要明军靠近,就殊死搏斗,打到只剩最后一口气。常遇春大叫:“这才像个打仗的样子。”可是他给这些人一阻,仗是打得很像样,王保保却越跑越远。他一直追到忻州,这才回来。

    而徐达此时却以得胜之兵直下大同,然后分遣冯国胜等人四处经略,山西一举平定。

    徐达本来以为会在山西一带跟王保保有一场恶战,胜负尚难料定,哪知竟如此就把王保保打了个大败亏输。徐达固然高兴,朱元璋更高兴。这一战的意义不光是把王保保这个劲敌打跑,占领了太原,更让明军的骑兵与元骑兵主力进行了一次会战。历史上多次大战已经证明,南方的骑兵都干不过北方铁骑。现在徐达改写了这个历史。

    朱元璋对退守北方的元朝再没有什么顾忌了。这一天,他退朝回宫,兴致极高,可一进门,却见马皇后坐在那里闷闷不乐,便上前道:“皇后有何不快之事?”

    马皇后仍然不语,只是把目光投在案台上。朱元璋顺着她的目光也向案台上看去,却见那里放了一卷书,再细看,却见书卷翻处,正是《淮阴侯列传》。朱元璋道:“你在看太史公的书?”

    朱元璋少时读书不多,但也粗通文墨,而且极喜作诗,即便于戎马倥偬之间,也常常吟一首诗。后来,在刘基的影响下,逐步也看了些历史书。这部太史公的《史记》,他已看了多遍。他对韩信打仗的谋略佩服得五体投地,常想,要是能得韩信为将,平定这个天下,那是易如反掌。虽然徐达、常遇春仗打得极好,但关键之处,仍得由他出马,所以他常常引以为憾。这时他看到马皇后居然也看韩信,心里暗道:“难道她也想研究谋略?”

    他把书合了起来,道:“皇后也看淮阴侯?”

    马皇后点点,道:“皇上起于微末,比汉高祖起点更低。诸将追随皇上,一路艰难,不幸者都死于沙场,有幸能活到今天的,都是身经百战、立下大功的。此前皇上跟他们患难与共,上下和谐;现今皇上已登大宝,四海归一,臣妾只怕……”

    朱元璋又是一怔。自他登基的那一天起,马皇后就一直忧心忡忡。他也常常在心里想着,自己从一个皇觉寺里最低等的和尚,一步步走来,变成大明皇帝,这份成功固然与他自己的打拼分不开,但也是诸将奋战的结果。因此在他一直都对诸将心存感激。可是,他当上皇帝之后,他的想法却有所改变。诸将当中,忠勇之士固然是主流,可也曾有过背叛他的将领。最让他想不通的就是朱文正。这个朱氏家族最能打仗的子弟,既年轻,又意志坚强,如果不是那个花花公子的性格,几可与徐达、常遇春相提并论。只待一统江山之后,完全可以把兵柄交付于他,他对朱文正向来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可偏偏就是这个最中意的侄儿,要举南昌之城,投奔张士诚。那时,朱元璋恨得要把朱文正千刀万剐,生啖其肉。可是马皇后却劝住了他。朱元璋对马皇后从来都是心存感激的。他近来大量读史,觉得虽然很多人都把他比作刘邦,可他自己的战功其实堪比跟李世民。同时,他也跟李世民一样有一个好皇后。李世民有长孙皇后,他有马皇后。马皇后跟他是真正的患难夫妻。当年郭子兴将这个养女许配给他时,又把他囚起来,如果没有马皇后,现在这个世界上也许就没有朱元璋了。他对马皇后一直心存感激,只要马皇后提出的要求,几乎没有不答应的。马皇后心地仁慈,往往在他怒气勃勃要杀谁的时候都出来力劝,让朱元璋最后下不了手。

    马皇后比其他人更了解朱元璋的性格,而且她更知道,历代帝王,在打江山时,君臣都相处得十分融洽,说是如鱼得水,一点不为过;可往往四海归一、百姓安宁的时候,功臣们的悲剧却开始了。这时她看到北伐诸将,连战皆捷,横扫北漠,指日可待;而现在朱元璋对北伐之事,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操心了,只一心一意忙于处理朝政,不由担心起来。此前处于战争时期,很多重要战役都由朱元璋主持全局,他甚至多次冲锋在前。但他有时也会把部队交给徐达,让他们放手打下去,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从来不也会苛责。那时,他对武将们是绝对放心的;可现在,他好像对谁都不放心了。本来设了两个丞相,一个是李善长,一个徐达,一文一武,再加上刘基,这些朝政处理起来也是得心应手的,可是他却天天宵衣旰食,加班加点,批阅奏章。

    别的人都道“皇上亲理朝政,日理万机,是万民之福,”可是马皇后内心却隐隐然觉得不对劲。她几乎每天都等朱元璋办完公务之后才上床睡觉。有几次,她对朱元璋道:“也该让李善长他们多处理一些政务了。如果事事由皇上牵挂,那要这些臣工何用?”而每次朱元璋都是叹一口气,便不说什么。

    开始时,马皇后并不怎么在意,可慢慢地,她知道朱元璋的疑心越来越重了。按说当上皇帝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事,可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脸上却少有喜色,忧愁的脸庞上面,往往隐隐然有股骇人的杀气。此时,好不容易看到朱元璋面有喜色,马皇后便想劝劝他。当然,她并不是一个啰唆的女人,只是在那里摆着一本《史记》,翻到《淮阴侯列传》那一页,让朱元璋看到。朱元璋天资聪明,岂能不一望便知?

    朱元璋本来很想向马皇后说一说自己的心思,可他知道她不会认同自己。于是,为了不让马皇后失望,他道:“明天,我将大封群臣!”

    次日上朝,他向大家宣布,将在江宁西北鸡笼山下建一功臣庙。已死的功臣,画其像于斯;未死者则虚位以待。共二十一人。群臣一听,都齐呼万岁。

    徐达继续北上,扫除元朝残余。此时,元朝在关中的势力仍然不少。王保保被大破之后,他的对头之一李思齐又成为这一带元兵的统帅。李思齐在排挤王保保时,不遗余力,但在抗击明军时,态度就有点不坚决了。他深知王保保之能,连王保保那样的人都不堪徐达一击,他还能支持多久?

    朱元璋派人给他送信,劝他投降。李思齐跟王保保的父亲一样,也都是靠自己拉起武装,成为元朝的义兵,后来力量不断壮大,成为元朝后期几个大军阀之一。在跟王保保的争权当中,他虽然开始大占上风,可随着大都的失陷,王保保又反败为胜,成为元朝头号军事统帅。他也知道,自己的水平真的不如王保保,现在连王保保都这么不堪一击,他带着的这些杂牌军能挡得住徐达和常遇春的冲击吗?

    对于李思齐的这个心思,朱元璋是把握得很好的。所以,他对劝降李思齐是很有把握的。但李思齐毕竟还扛着元朝的大旗。他拿着朱元璋的信,看了又看,不知如何是好。

    日子就这样拖了又拖,朱元璋下令徐达大军开进。同时,再派人送去一封信,对他进行最后的劝降。这一次,李思齐的思想很不平静。他很想顺着朱元璋的台阶投降过去算了,但他的养子赵琦不同意,道:“元朝待咱们不薄,咱们无论如何不能这样就投降了!”

    李思齐道:“可咱们真的打不过徐达。”

    赵琦道:“先退一步再说。现在张良弼他们正在鹿台,完全可以跟咱们形成犄角之势啊!”李思齐看了看这个养子,什么话也不说。下令先退,避开明军的锋芒再说。

    当他退到临洮时,接到消息:张良弼已经被郭兴打败。“赵琦你还有什么话说?咱们挡了这么多个回合,也算对得起元朝了。”于是李思齐派人来到徐达军中,向徐达投降了。

    至此,陕西和山西全部平定。徐达命人把李思齐解往南京,由朱元璋发落。朱元璋任他为江西行省左丞。

    李思齐对着朱元璋叩头称谢,然后站起身来,对朱元璋道:“降臣不过一俘虏,哪能再当天朝的大官?请求皇上留臣在京师,以老余年。臣不胜感激。”

    朱元璋一怔之后,看了看李思齐,但见这位曾位列元末关中四将的老兵满脸憔悴,花白的胡子在风中飘着;身上穿着长袍,跟个落第读书人没有什么两样,当年手握重兵,称雄西北的霸气已经荡然无存。他心下老大不高兴:“朕赏你官位,你也不要了,当朕是暴君一个?”虽然心有不快,但他仍然点点头,应允了李思齐的要求。

    李思齐再拜而起,转过头去,看到了李善长,也看到了刘基,同样看到了胡惟庸。他们都是朱元璋手下掌权的大臣,但他们脸上的表情却不一样。李善长面对李思齐,脸上都是得意之色,一双眼睛看着李思齐,流露出轻蔑的色彩;刘基手拈胡须,望着退下来的李思齐若有所思;胡惟庸则一脸阴沉,不知心里想什么。可惜,这几个人此时的神态,朱元璋没有看到。

    此时,朱元璋仍然把眼睛盯在元朝的残余势力上。因为,元朝的皇帝仍在上都,不把他们赶尽杀绝,他是难以安心的,他的明朝是不安全的。

    洪武二年的六月,朱元璋下令直捣上都。此时,明军主力正在围歼张良弼部队,大获全胜。常遇春在北平,得到朱元璋的命令,即带着李文忠率八万大军北进。元将江文清在锦州设防,与常遇春大战。常遇春一点不把江文清放在眼里,看到元军的阵地之后,根本不花什么心思去想,直接下令冲击。明军铁骑鼓勇而上。元兵一时想不到这些从南方来的骑兵居然如此强悍,冲锋起来居然比他们生猛,不由吓得发呆了。在明军的强力冲击之下,元军转眼间便七零八落。

    此时,太阳高照,大地热气熏天,地面上铁骑滚滚,战场呈一面倒之势。常遇春冲在前头,大砍大杀,直杀得汗流浃背,大呼过瘾。江文清奋力逃跑,这才逃得性命。常遇春也不休息,直接向全宁挺进。驻扎在此地的是元朝的丞相也速。也速虽然官很大,但他也跟他的名字一样,失败得很快。常遇春在大笑声中,就把也速的部队全歼,然后进攻大兴州。

    大兴州的守将更弱,才听到常遇春杀来的消息,便已逃得不知去向。常遇春骑着马进了大兴城,在城门前大骂:“元狗连江南的土匪还不如,老子还没有开打,就逃了。”接着,常遇春把矛头指向了开平,开平是元帝目前的住所。常遇春想,在这里应该可以打上一仗了吧?这个狗皇帝是成吉思汗的嫡传子孙,应该能打一下吧?哪知,这个元顺帝更加不成才,常遇春还在半路急行军,他就已经带着全部家属向北逃之夭夭了。

    常遇春拼命追赶,最后只获俘虏万人、车万辆、马三千匹、牛万头,可说是缴获颇丰。但常遇春跑了这么多路,却连一个像样的仗也没有打到,心下极是不爽。可没办法,他只得还师。

    常遇春又听到目前徐达他们正在猛攻张良弼的弟弟张良臣,便过去助战。这一日来到柳河州,常遇春刚刚下马,准备用餐之后再度急行军,哪知突然身上发痛起来。开始时,他并不以为意,骂了几句“几天不打仗,身上的肉就痛起来了”,便叫人拿酒来。他以为几大碗喝下去,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可是酒还没有端过来,他身上的疼痛更厉害了。开始只是后背有点痛,后来手臂也痛起来,再后来全身到处都疼痛起来。开始还是小痛,似针刺一般,接着就大痛起来。

    亲兵看到他那张皮肉粗糙的大脸上,豆大的汗珠都滚滚而下,钢牙紧咬,两腿都在发颤,忙把常遇春扶到帐中的榻边。常遇春高大的身体很响地倒在榻上。另一个亲兵看到常遇春痛得在床上打滚,便急忙去叫军医。

    军医来到大帐中时,看到常遇春的衣服已经全部被他粗大的手剥下,全身的皮肉皆裸露,心下大骇。虽然常遇春一向粗暴,经常脱着衣服,大家对此都习以为常,可是往时大家看到的都是他肌肉突出,看上去孔武有力的身体,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却是他身上那些早已经痊愈过的刀伤、箭伤。伤口都溃裂起来,血水横流,榻上一片鲜红。

    军医一看,也慌了手脚。他看了看常遇春的脸,但见那张曾令敌人望而生畏的面容此时已经不那么鲜活了,而是灰黄一片;嘴皮也咬得紧紧的,下嘴皮已经被咬出血来,两眼也睁得大大的。这时军医手里只有一些金创药,医一般的伤口,那是没有问题的,可面对常遇春的这个病却无能为力。

    常遇春在那里喘着粗气,对军医道:“你的药治不了我的病。想必是我这辈子杀戮太盛,现下报应到了。”然后他又对亲兵道:“我估计活不下去了,快快去请李文忠将军。”不一会,李文忠就来到大帐,看到常遇春的状况,也不由大吃一惊。

    常遇春挣扎着坐了起来,对李文忠道:“我恐怕命不久了,这里的一切只有拜托你了。见到皇上时,就给他道:‘恨不能扫平北漠,清除元狗。’”言讫,大叫数声,就此气绝,年仅四十。一代名将,星殒柳河。

    朱元璋闻知,大是悲恸。马皇后一天一夜没有进食。朱元璋对马皇后道:“皇后请用餐。不要悲伤过度,人死不能复生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