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社会-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我们的信仰要有道德,要能消除烦恼,使自己能安心立命。

    宗教的信仰必须使我们的生活有安定力,增加做人的智慧、道德、勇气,这才是正当的宗教。

    心理生病,要提出疏导的方法;社会生病,要提出治疗的药方。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的民间风俗、习惯也出现了病态,我们应该给它一个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譬如民间烧金银冥纸的风俗习惯,究竟合理不合理?

    有人说:中国被三把火烧穷了:第一把火,是煮饭吃的炉火、灶火,宴客祭拜,天天烧煮,一年吃掉一条高速公路;第二把火,是鸦片烟毒,现在连儿童、少年都染上了吸烟毒的恶习;第三把火,是金银冥纸的泛滥,形成奢侈浪费的风气。

    烧金银纸,多少年来已在台湾蔚成习俗,尤其台湾的庙观,烧给神明的金银纸,一大批一大批,几天几夜都烧不完。近年来,除了烧金银纸,更有烧纸扎的房子、冰箱,甚至有纸人、纸马、纸摩托车、纸汽车……这当中,有人就是因为发生车祸而亡,在阳间因车祸而逝世,到了阴间,你又给他汽车,万一再出车祸,你要他往生到什么地方去呢?甚至许多的房子、人、马,你烧了以后,如果阴界的亡者真的能受用,但是你没有给他很多的土地,这些房子、人、马要安置在什么地方呢?这都是民间习俗惹人争议的地方。

    其实,烧金银冥纸并非不可以,只是不要太铺张。西方人士认为以一束鲜花来祭拜亡者,表达生者的追念,是最庄严、合适的;我们中国人烧冥纸来表达心意,本无可厚非,但若是铺张扬厉,就值得商榷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一些民俗祭礼,也应该做一些适合现代的改良。例如提供奖学金赞助青年学子、帮助残疾人、布施社会公益、助印善书报刊等,以此功德回向神祇、冥界、先人,不是比烧金银纸更有意义吗?

    除此,我们的民俗习惯还有很多病态,例如对于数字的迷信,对于婚丧的迷信,对于时空的迷信,对于信仰的迷信……这些都是病态,现在提出一些佛教的治疗药方来对症下药。

    一、民俗数字的病态与疗法

    中国有许多数字迷信的病态,许多人被这些数字吓得胆战心惊,甚至连西洋数字的迷信也全盘接收,无稽到愚昧的地步。

    譬如四与死谐音,就不吉利;九有一个钩,钩就翘了,翘就死了,也不吉利。于是房屋没有4楼、9楼,车子没有4号、9号。如此一说,台湾儿童节是4月4日,是不是小孩子到那一天也会大死特死?西洋人迷信13日黑色星期五,谁碰上了就是触霉头,但奇怪的是,有名的音乐作曲家华格纳,却与13特别有缘,他的名字有13个字母,生于1813年,于1883年2月13日去世,写了13部作品……但是他长寿活到70岁。

    在节令上,也有数字的迷信。例如正月不可娶亲,腊月不能订婚,5月多差误,6月不到尾,7月娶的是鬼妻,9月狗头重,死某(妻)又死尪(夫)。这些说法是很吓人的。又有“善正月,恶五月”的说法,元旦要说吉利话,不能口角,不能打破东西;5月不修屋,不能晒床席。如果是因为节气的关系,期望人们“一年之计慎于始”,或不在天湿雨淋季节修屋晒被,作为一种民俗教化,还能让人接受;但是因此心怀鬼胎,甚至疑神疑鬼自寻烦恼,就没有必要了。

    另外,还有用数字骂人的习惯,台湾常用“三八”来骂人,称不正经的女人“十三点”,这和扬州骂人“八折货”没价值,以及“二百五”是一样的。运用数字来表达意念,也没关系,但是被数字蛊惑束缚,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造成心理上的不调适和生活上的不方便,反而不美。比方说出租车的牌号,有人不喜欢“48”,因为“48”谐音“死吧”,4848,死吧死吧,太不吉利;可是有些人却很喜欢“48”这个数字,因为有“48”的号码,去赌钱的时候“4848”,就可以通吃、通吃了,一霉一吉,实在毫无道理。

    在婚嫁习俗上,一般人相信差6岁是大冲,差3岁是小冲,差4岁最好,更无意义。男女白头相守,重要的是双方感情的亲爱体谅,同心同义的患难与共,年龄上差3岁、6岁,就能决定终生的吉凶祸福吗?

    数字本身没有什么吉利不吉利,好坏、福祸在我们本身。我们不要被数字病态给传染,造成心理上的忌讳,要相信每一个数字都好,都无妨。如同利刃在手,医生用以救人,工匠削切成器,盗贼恃以犯罪一样,利刃本身没有吉凶,好坏只看人们如何使用。以下简单举例参考:

    1.一元复始、一鸣惊人、一劳永逸、一心不二、一真法界……一不是很精粹吗?

    2.两姓好合、二人同心、二为双对、二谛圆融、二重中道……都有不偏不离的意思,二不是很相合吗?

    3.三阳开泰、三贞九烈、三生有幸、三贤十圣、三学增上……都有特别殊胜的因缘。

    4.四通八达、四季平安、四海为家、四大调和、四恩总报……四有何不如意呢?

    5.五福临门、五子登科、五谷丰收、五戒均持……物物都有意义了。

    6.六六大顺、六度万行、六方礼赞……

    7.行事七平八稳、家庭七子八婿、情人七夕相会、信徒七财俱足。

    8.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上寿、八道共修、八功德水,都是八的善好。

    9.皇帝是九五之尊、宇宙是九天十地,凡事九九归一,甚至崇高到九品莲花、九品上生的境界。

    10.十全十美、十拿九稳、十方善信、十愿圆满……都很有崇隆的味道。

    现在民俗对数字的病态都是没有科学根据,在日常生活里面,不要认为这个数字不好,那个数字不好。在佛教里面,没有一个数字不好,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好的。我们对于数字,自己要有正确的观念,要寻找一个正义、真理的药方,来治疗对数字畏惧的迷信病态。

    二、民俗婚丧的病态与疗法

    中国民间的风俗习惯,病态最多的是婚丧喜庆。比方说,台湾社会的冥婚劣俗,一个女孩死去多年,身化枯骨肉成灰,将牌位娶回来,不能持家,不能养育,有何用呢?算命先生断言某人命里要娶两个老婆,他就娶一个神主牌位回来,以为可以从此无灾无病长生不老,假如神主牌位真有灵感,今天生气,明天吃醋,这家人还会安宁吗?

    在佛教里,一个人过世了,会在七七四十九天中转世投胎受生,木板神位能拘留神魂不受生吗?在这种风俗下,一个男孩子生病了,以“冲喜”为名,把未婚妻快快娶回门,让活泼健康的人陪着半死不活的病者,万一男方有了三长两短,年纪轻轻的女孩就要守寡一辈子,忍受五六十年的孤苦、寂寞,这种婚姻公平吗?

    民间习惯,嫁女儿要向男方大索聘金聘礼。女儿出嫁,应该选人才,选身家,让她终身有托才是,何必在聘礼上斤斤计较呢?借着嫁女儿的机会,敲诈聘金、聘礼,大捞油水,这就像是农村里养小猪,拍卖的时候,一头小猪3000元、4000元新台币地讨价还价,女儿出门像货物清仓,这是什么民俗?

    做父母的,经常看八字为儿女撮合婚姻,以天干地支配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推算祸福,让许多有情人不能成眷属,这是相当不合理的事。

    又如十二生肖相克的忌讳,比方:

    “白马怕青牛,鼠羊一旦休”,属马的人不可以嫁给属牛的,属羊的和属鼠的在一起会两败俱伤。

    “蛇虎如刀错,兔龙泪交流”,属蛇的和属虎的在一起,就如同刀刃交割一般;属兔的和属龙的在一起,只有相看流泪,哀老一生。

    “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属鸡的不可以嫁给属狗的,属猪的和属猴的在一起,就没有善终。

    一个人先天属什么生肖,对他后天的发展应该没什么影响。有的人属蛇,不一定像毒蛇那么可怕;属老鼠的不见得就鼠头鼠脑,反而可能相貌堂堂、尊贵大方。生肖对一个人的人格、品德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我们要迷信于生肖相克呢?

    有人要讨老婆,问对方属什么?属虎?女方属虎,是母老虎;女方属羊,男方属虎,羊入虎口,不能嫁,这一来,大好姻缘就拆散了。一对恋人倾心相爱了多年,就因为这原因而双双投井自杀,这是什么道理?婚姻看生辰八字、生肖,这种病态不应该左右我们的人生,也不可能支配我们的祸福。在佛法里,这就是迷信。

    又如“女儿出嫁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产”、“新妇忌用二块布缝,以防再婚”、“结婚日下雨,大丈夫为酒徒”、“第一次归宁遇生火煮炊,即占翁姑不和”……这些民俗,更是流于病态迷信了。

    民俗丧葬方面,也有很多病态。譬如有些家庭,若有老人家过世,就赶快将佛像盖起来,怕死人的晦气触犯佛祖神明,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人死了,更需要佛祖接引,怎可把佛像盖起来呢?还有人认为妇女怀孕时,不能念《金刚经》,认为《金刚经》很强、很厉害,胎儿会不保、小产,这也是错误的想法。《金刚经》是吉祥,是智慧,是光明,因此怀孕时更要多念《金刚经》。另外,家里的老人家去世了,儿女为他送葬,捧个牌位,还得打一把伞,其实这是不必要的。这个风俗的典故来自于过去满清时代,有些明朝遗民不喜欢做满清臣民,发愿“脚不踏满清之地,头不顶满清之天”,身死之后,要儿孙为他打伞,不愿头顶满清之天。现在时代不同了,还须打这把伞吗?

    须要改良的丧葬民俗太多了,像我们常见到孝子戴孝,孝帽上有两个梅花球,这是古礼。过去做儿女的,遇到父母过世,哀心伤悲,没有心情问事,就将耳朵塞起来,表示我什么事都不要听;后世的子女哀恸渐减,就象征性地挂个梅花球示意,略表孝思。现代人生活步调繁忙,不可能像古人守丧三年,这种虚文缛节,也该改良了。

    哭丧棒也不合时宜。古时山川险阻,交通不便,丧家的孝子四处报丧,披星戴月来回跋涉,脚走不动,用棍子支撑,所以有“哭丧棒”的流传,也是表示哀伤。现代人物质丰厚,传讯方便,可以有更好的示哀方式。

    婚丧的礼仪,出自真心诚意的表现,有时候不必拘泥死守仪式,否则倒果为因,反而造作恶业。有一天,庄子看到一位妇人用扇子搧新坟,觉得奇怪,就问缘故,那妇人说:“先生,您有所不知,本地风俗,寡妇要等坟土干了以后才能改嫁,所以我用扇子搧坟,希望它快点干,我就可以再嫁了。”

    庄子料不到有这么一段因缘,冷冷回答:“不必了,心里干就可以嫁了,不必等坟干。”

    没有真心诚意的婚丧礼仪,徒具形式,有什么意思?

    我曾经为信徒诵经送丧,见过民俗对丧家的纷扰:一家有丧事,亲友邻居纷纷献策,七嘴八舌,提出种种风俗习惯,弄得丧家无所适从。我也见过几个了不起的丧主,面对一团混乱的局面,他快刀斩乱麻的大喝一声:“请不要讲了,去世的是我的父(母)亲,请你们让我依照他们最后的希望去做!”

    看地理风水,日期时辰,这也是不必要的风俗习惯。例如,新官上任,改大门方向,换办公桌角度……先后三任官,就改了三次门,换三次桌,依然是黯然下台,有何意思呢?入土时间定在晚上7点半,太阳都已下山了,大地一片黑暗,在阴森凄惨的坟场将亲人下葬,那种黑暗凄凉的情境,一生一世不能从心里拔除,死者不甘,生者不安,何必呢?

    我开始建设佛光山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佛光山风水不好,劝我:“师父,找个风水先生来看一看吧。”

    有的信徒自己去找风水先生,偷偷来帮我看佛光山的地理好不好。风水先生说:“山前有个高屏溪,水一直往外流,主漏财,钱财都会随水流去。”

    信徒赶紧跑来告诉我,我说:“这个水不一定代表财,水是佛法,水往外流,表示佛法往外流,法水长流啊!”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知道——地理是建立在各人的心中。现在很多人到佛光山来看,又说佛光山地理很好。不但有地理,还有地气、地运,什么山走龙势,阴阳和会,还用罗盘去量,这里怎么对得好,那里如何的相称,这一块地是兰花瓣的地,一瓣一瓣的跟山头的形势一样……怎么说怎么好。其实,依我看,不要说兰花瓣的地,就是枯草地也没关系,我一样可以建出佛光山。所以化腐朽为神奇,一切在于人为。

    对于民间婚姻的病态,我提出一个根本上的治疗方法,青年男女的婚姻,只要真心相爱,只要彼此心甘情愿相守一生,这就够结婚的条件了。

    对于丧葬的礼仪,也提出几点参考:

    1.不要虚荣:应尊重死者心愿。

    2.不要执着:诚意比虚节重要。

    3.不要铺张:庄严、哀伤、肃穆胜于吹吹打打。

    4.不要迷信:治丧,无非求死者安,生者孝,一尽哀思悼念而已,不必刻意造作。

    5.不要让死者和活人争地:现代的丧葬,动不动要买多大的土地,建多大的墓园,这是没有必要的。生前与人争地,死后还要与活人争地,这不是棺材里伸尺——死要地?东初法师曾经说:“人真是贪心,生的时候要地要地,死了以后还是要地。”他说:“我死了以后,不要土葬,最好把我烧化,骨灰放进海里喂鱼、喂虾,让无用的身体再和鱼虾结缘。”

    6.火葬最好:父母死后,再用火烧化,有的儿女总觉得舍不得,不忍心。可是,不用火化,让父母尸骸深埋土里腐烂发臭,任由虫蚁啃噬,难道就忍心吗?土葬要捡骨,从土里挖出来的骨骸,再良善的孝子贤孙都觉得腐臭,不敢接近;火化后的骨灰,你把它摆在床头跟你一起睡觉,都没有什么不好。怎样脏的东西,水可以洗净;怎样的破铜烂铁,火炼之后,又成为新器皿;家中供的佛像,诵的经书,不用了,就用火烧化,表示尊敬;同样的,腐朽死亡的身躯火化以后,成为更清洁的灰骸,岂不更好?

    三、民俗时空的病态与疗法

    人,生活在时间、空间里,生活在几十年的岁月、土地上,有很多迷信的病态。祖先制定风俗的原意,也许是为了消灾吉祥,但代代死守下来,不知随环境提升变通,就成了桎梏和束缚,反而失去祖先的德意了。

    譬如有人生病了,如果正好是在39岁、49岁、59岁,那糟了,过不了九。这种“一生最怕逢九”的风俗,太不合理了,难道除了39、49、59岁之外,其他的年岁就无灾无病,不会死亡吗?

    过年迎春,也有乏理的民俗:初一不出门,大年初一是诸天神下界,不能出门冲撞天神,这真是笑话;诸天下界,与人无干,难道天神们都坐着马车汽车,怕人挡路吗?正月初一大家都不出门,街道车辆都空着,岂不可惜?初二女儿要归宁,可以出门了,大家全在这一天赶路,到处拥挤,塞车如蜗牛,挤车像沙丁鱼,岂不难受?初三赤狗日,初四开张日,初五接财神,又通通挤在一起办;到初六挹肥日,大家一起倒垃圾,我们的环卫工人真辛苦。

    为了求吉利而行事,也是无妨,不过,硬将时日套成规范来束缚自己,使自己在时空中不得自由,又是何苦?我们应该斟酌取舍,无论何日何时都是吉日良辰,好好利用时空才对。

    另外一种习俗就好得多:“初一早,初二巧,初三睡个饱,初四神下降,初五开张大吉祥,初六大清扫,初七面线吃个饱,初八恢复原来生活,初九天公生,初十勤劳工作好”,这就是“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

    有些信徒要初一、十五才到庙里礼佛,到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时,才上寺庙拈香拜菩萨,像这样的礼佛、拜菩萨变成空洞的仪式,一年五次行礼如仪,有什么意义?又能得什么福报?我们应该要做日日佛,日日观世音,每一天都是佛菩萨的初一、十五,日日都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甚至早晚时辰,心心念念都是佛,都是观音菩萨。

    民以食为天,中国民间习俗讲究吃:二月二日吃头牙,食头牙捻嘴须;十二月十六日吃尾牙,食尾牙面忧忧,怕老板炒鱿鱼。结果全国上下挤成一堆吃喝,碰头撞脸的,徒然劳民伤财,失去节庆民俗的实质意义。

    过去民间有“送灶王爷上天”的习俗,每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灶头供食,也是感恩祈福的好事,那时贫穷人家供不起食物,就流行一首上供歌:

    灶王爷爷本姓张,一碗凉水三炷香;

    今年小子混得苦,明年再请甜糕糖。

    到今天,还要唱这首上供歌吗?可见民俗是活的,时空是变的,古时候的人,有他们祈安求福的方式,我们可以师其意,效其法,但不一定要一成不变的死守。民国有一位丰子恺居士,他在《新年怀旧》的文章里说:吃过年夜饭后,母亲拿起毛草纸擦孩子的嘴,表示孩子说出不吉利的话,如同放屁,童言无忌。今天谁还用毛草纸?恐怕都买不到了,怎么擦呢?佛教对于民俗时空病态的疗法,就是不迷信、不执着,虚空没有方位,时间没有分际,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印度摩竭陀国的罗阅祇城内,有位善生童子,每天早上起来就到郊外园中,向东南西北各方位礼拜,佛陀善巧地教导他,方位不在于虚空之中,而是在我们心中。

    我们要礼敬六方:

    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

    夫妻为西方,亲朋为北方,

    僮仆为下方,沙门为上方。

    虚空没有死板的方位,时间没有前后的分别,在无边的空间、无涯的时间里,我们的真实生命无所不在,如果能够觉悟体证自己的本来面目,我们的本心就能遍满虚空,充塞法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与无限的时间、空间是一样的、是一体的。

    我们常说“福地福人居”,各人的业力形成各自的因缘,善人睡茅房也能自在,猪住地毯也住不惯,地有因缘,时也有因缘,人人方便的时空最好。晚上8时下葬,早晨5点结婚,不是闹得人仰马翻?冬天在基隆比赛游泳,夏天在高雄表演球赛,气候悬殊,冷热不调,很难有好成绩。所以说,时间,有合乎时间的因缘,就是好时间;空间,有合乎空间的因缘,就是好空间。适合的时空,就是好时好日。

    四、民俗信仰的病态与疗法

    在我们的民俗信仰里,也有很多历代传承的迷信,或是僵化的教条,都须要革新破除。

    如占卜,现在有很多人迷信卜卦、占梦、求签、看相、掷筊杯、钱仙、碟仙、扶乩、牵亡、婴灵等种种事相,甚至奉为神明,这些究竟是真是假?常常引起人们的迷惑。有人趋之若鹜,有人不屑一顾。比方说看相、算命,到底灵不灵?

    其实,相和命,都可以改变;有的人希望求神通,想知道过去和未来。我没有神通,如果明天会死,今天我还是活得很开心;假如我有神通,能预知生死,知道哪一天有灾厄,哪一年有劫难,可是逢灾不易化解,在劫无法逃避,日夜忧心,岂不痛苦?

    如果我知道世寿只余十年,从今天起我开始寝食不安,忧心忡忡,日子就很难过了。看相、算命也一样。不必看相,也不必算命,看自己的心,就可以知道一切。很多人对身外不可知的事,总希望能早一点知道,其实,人生的意义,在于有些事情不知道,谜底不要揭开,明天又明天,生活很好过;牵强附会去迷信,反而自寻烦恼。

    另外,打喷嚏对德国人而言,视为健康的象征,但中国人却视为身怀恶兆;鸦啼不止,中国人认为大不吉利,美国人却当作报喜之声;蚂蚁上树必有水灾,黄昏天红将有台风,说者言之凿凿,听者心中惴惧。民俗信仰不是不好,要有是非真假。现代人流行斩鸡头发誓,表明自己无欺神明,动不动一刀见血,有必要吗?誓愿不应虚发,何必将自己利益建立在众生痛苦上呢?有些人流行为小孩子收惊,不去认真探索幼儿受惊的肇因,对症下药,反而强迫孩子吃香灰、喝符水、带符咒,甚至作法增加孩子的惊恐,有必要吗?

    我的出家,受外婆的影响很大。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就跟外婆念《般若心经》,她半夜诵经时,肚子里会发出声音,深夜听起来,像翻江倒海一般,我常因此被吵醒,问她:“外婆,你在做什么?”

    “这是功夫。”她说。

    我出家以后,参学五岳,云游四海,见过很多有修行的大和尚,他们打坐诵经时,都没有这个声音,我想:难道他们没有功夫吗?过了几年,我回家乡和外婆相见,就问她:“外婆,你诵经时肚子里还响不响啊?”

    外婆点点头:“当然响,这功夫怎么会丢呢!”

    当时正好有一架老式螺旋桨飞机从空中飞过去,门外还有汽车驶过,我就说:“外婆,你肚子里的响声有比天上飞机引擎声大吗?有比汽车引擎声大吗?肚子里响叫有什么用?你能了生脱死吗?你能去除烦恼吗?你能增广智慧吗?如果不能,光是肚子里响叫有什么用呢?”

    外婆给我这样一问,她茫然了。我那时候很年轻,又洋洋得意地追问:“你看,你修行五十多年了,我修行才几年,就把你问倒了。”

    自从和外婆分别后,几十年来,我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她,因为外婆仅有这么一点的宗教体验,我不应该年轻气盛地伤害她,一定要说她不对。

    我们的信仰不是神奇怪异,不是跳童扶乩,更不是妖魔鬼怪,我们的信仰要有道德,要能消除烦恼,使自己能安心立命。宗教的信仰必须能使我们的生活有安定力,增加做人的智慧、道德、勇气,这才是正当的宗教。有些民间宗教,没有崇高的智慧,不能让人接触到真正的信仰,有时也不忍心去揭发,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五浊恶世里,迷信也有迷信的力量。

    有些人迷信,只是基于行业的规矩,尊崇该行业里最有成就、最崇高、圣洁的一个人物,把他神化成为人格神,成为自己的榜样,这种精神崇拜意在提升自己,而非装神弄鬼,自然有它可取的价值和力量。例如:

    医界崇奉华佗,药师崇祀神农;

    缝衣者祀嫘祖,造纸业奉蔡伦;

    建筑尊有巢氏,印刷祖师仓颉;

    丹青奉吴道子,旅馆业尊刘备;

    银行一尊财神,便是赵玄坛也;

    饭馆祀灶王爷,豆腐店祭刘安;

    皮鞋香敬孙膑,爆竹祖师马钧;

    商人只奉关公,木匠都崇鲁班。

    对于信仰,最坏的是邪信。不信比邪信好,迷信比不信好,正信比迷信好。所谓迷信,是不懂道理,要祭拜他就祭拜,要请神他就出钱,虽然被神棍牵着鼻子走,但是他那纯洁至诚的心灵是很珍贵的,比没有信仰好。不过,迷信很容易变成建筑在贪心、贪求上的邪信。台湾的社会上,有很多大帝、二妈、三妈的神明,普遍受到膜拜,主要就是信徒可以向那些神明多所要求,求富贵、发财、升官、好运……这样七祷八拜,是不是求到了,暂且不说,反正他心里获得满足了。但是到了佛教里,佛菩萨总是劝你要布施,要慈悲,要待人好,要自我牺牲……有人觉得这也要给人,那也要布施,什么都拿出去结缘,自己都没有,太不划算了。只重财利,不重精神,这是台湾很多人不信佛菩萨的原因。没有正信,就得不到精神上的祥和安宁。

    台湾一般民俗信仰拜祭的神明,组织起来,好像人间的政府制度:信徒拜文昌帝君,希望“让我儿子聪明,保佑我儿子考试好……”,文昌帝君就像教育部长;拜妈祖,拜天上圣母的人,大多靠海捕鱼维生,以现在的说法,妈祖圣母等于交通部长;东岳大帝主持阴阳审判,主持刑罚,岂不和现在的司法部长一样。其他还有:

    玉皇大帝,是皇帝总统;

    三官大帝,天官管赐福,

    地官管赦罪,水官管解厄,是福利部长;

    玄天上帝,北斗星君,专司人寿保险,是保险公司董事长;

    中华元帅,是国防部长;

    关帝圣君主财,是财政部长;

    中坛元帅太子爷,是警备总司令;

    恩主公,是情报局长;

    城隍爷掌理一县安危,是县长,也是警察局长;

    土地公,是派出所巡官;

    瘟神,是卫生署署长;

    神农大帝,是粮食局局长;

    巧圣先师,是建设局局长;

    保生大帝消百病,是中医师公会的理事长;

    月下老人,是婚姻介绍所主任;

    注生娘娘,是家庭计划中心的总干事;

    五雷元帅,是台湾电力公司的总经理;

    聚宝尊王,是银行董事长。

    人是很可悲的,遇到一点点委屈,一点点打击,就会彷徨失措、恐慌害怕,自己无力化解,就向外求助。有时求人,有时求权贵,有时求神道,有时在宗教的信仰中寻求一条出路。虽然这许多神明好像政治上的长官一样,偶尔也会帮助我们,但毕竟不是正本清源的正理,如同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倒;有了灾厄,不去逢凶化吉,自求多福,反而靠吃香灰、带符咒化解,这就变成信仰的疾病了。

    真正的信仰,要有信仰的条件。对于民俗信仰的病态,以下提出三个简单的条件予以印证、对治:

    第一,要信仰有道德的。

    第二,要信仰有能力的。

    第三,要信仰实在的,有历史可考的。

    信仰是发乎自然,出乎本性的自然力。信仰不一定是信仰宗教,例如有的人信仰某一种思想或某一种学说;有的人信仰某一种主义;甚至有的人崇拜某一个人,也可以成为信仰的对象。但是没有经过道德、智慧、慈悲、正直去评判的,在信仰途中,总是容易走错了路。假如我们能小心,不被邪见所骗,不被迷信所迷,就能迈向正信大道。

    1985年4月24日讲于高雄中正文化中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