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世界,不如明白自己-拥有接纳不完美的坦然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过于沉浸于不幸、挫折和磨难的悲伤中,之所以会对它们心存怨恨,是因为我们太过追求完美,只看到事物外在的一面,而看不到隐藏起来的另一面。

    要知道,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即便这一面看似完美,另一面也难免会有残缺。过于完美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何必为了追求那0.1%的完美而让自己失掉99.9%的快乐和幸福呢?

    1 珍贵的,不因瑕疵失去其价值

    一些稀世珍品之所以价值连城,备受人们喜爱,不在于它的修饰有多精美,而在于它带着岁月的侵蚀,那些粗糙和划痕都是它宝贵的经历,因为真实才显得倍加美丽。

    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东西的,事事都有缺憾,人人也都有缺点。所谓的完美只是一个华丽的虚幻,如果过于追求完美,只会让自己活得更苦更累,同时也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山上的一座寺庙里住着几个和尚。有一天,老和尚觉得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从弟子中挑选一位合适的接班人。但是,他手下的弟子个个都优秀,他也不知道到底该选谁。

    几天以后,老和尚就将手下几个能干的弟子叫到跟前,对他们说:“你们去寺院后面的树林里各自找一片最完美的树叶回来。”所有的弟子都不明就里,但都按照师父的吩咐去做了。

    这些和尚心想,这么多的树叶到底哪片树叶才是完美的呢?大家都冥思苦想,谁都不知道什么样的树叶是完美的,但师父交代的事情也不能应付,更不能不做,于是便在树林里仔细地找起来,结果累得气喘吁吁也没能找到那片“最完美的树叶”,最终大多都空手而归了。

    只有一个和尚心想:这里的树叶这么多,每一片树叶又各自不同,什么样的树叶才是最完美的呢?于是他便在树林里随便拣了一片完整无损并且很干净的树叶,早早地回到寺院里。

    天黑了,老和尚见众人都气喘吁吁地空手而归,唯有这个弟子很平静地把一片树叶交给他,便问他:“你拣回的这片树叶是最完美的吗?”这个和尚答道:“是的,虽然我不知道您说的最完美的树叶是什么样的,但我认为我拣回的树叶是最完美的。”

    老和尚听后又问那些空手而归的和尚:“你们都没有找到吗?”所有的弟子都说:“我们尽心尽力地在树林里找了,但是根本没有找到最完美的。”

    最终,老和尚宣布那个拣回树叶的弟子将成为自己的接班人。

    众多和尚之所以没有找到“最完美的树叶”,其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弄明白世间根本不存在最完美的东西的道理。这时可能有人会说,我为工作付出了很多的精力,最终升了职,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不就是一种完美吗?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到的这些“完美”,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觉。

    不可否认,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是人的一种天性,按道理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人类也正是在这种追求中才不断地完善自己,创造出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凡事都要适度,如果因为欠缺那么一点点而耿耿于怀或顽固到底,就大可不必了。要知道,为了从99.9%跨越到理想中的100%,你会为最终的那0.1%付出多出正常标准很多倍的时间、精力等资源。更何况,世界上100%的完美根本就不存在,我们所谓的完美只是一句极具诱惑力的口号、一个漂亮而虚妄的陷阱。

    在生活中,那些事事追求完美的人,生活得并不惬意,而是会活得十分劳累,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即便这一面看似完美了,另一面也难免会有残缺。就像许多爱岗敬业的工作狂,他们一味地想在事业上追求完美,不惜付出所有的精力与时间,以求换来年度最佳工作者、单位优秀个人等一系列的完美的回报。可是,他们却失去了家庭、丢掉了健康。对于事业来说,工作狂可以说是做到了完美,而对于家庭和自己的健康呢?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无须想着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那只能让自己徒增烦恼。

    有一个人从小就喜欢画画,在他成为画家以后,就欣喜若狂地将自己认为最完美的画拿给别人看,为了改进自己的作品,他在画的旁边写下:如果你觉得这幅画哪里有不足之处,请用笔圈出来。

    一天过去了,画家看到自己的画上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被人圈圈点点。画家非常伤心:我画了几十年的画,原以为能得到所有人的肯定,可是……难道是这幅画不好吗?为什么得不到他人的满意呢?我是不是要放弃呢?

    他的妻子知道此事以后,便对他说:“你不妨明天再拿着这幅画去集市上,不过这次你要把那行字改成‘如果你觉得哪里画得不错,请指出’,看看会是什么结果。”

    画家虽然已经心灰意冷,但听了妻子的话,想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便按照妻子的话去做了。天黑的时候,当画家去取画的时候,他的眼前一亮:在先前被人指责的败笔之处,又都换上了令人满意的记号。

    这时候,画家才恍然大悟:不管我们干什么,只要有一部分人满意,另一部分人就必定不会满意。一些东西在一些人眼中是丑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就是美的。任何人永远都不会被所有人认可,如此,何必去迎合所有人的眼光呢?

    同样的一幅画,在不同人的眼里,评价也会不同,何必为了一味地迎合别人眼中的完美而丧失自己呢?同样的道理,对于同一件事情,即便你做得再好、再努力,也会有人对你不满,满分在人生路途中只是一个虚拟的数字。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还在努力、还在奋斗,就要接受不完美的评价。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道理,所有的事情也都有利有弊、会受到赞美或唾骂。有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既然无法赢得所有人的掌声,不如为自己而活,为那些欣赏我们的人而努力。只有接受生活中的残缺,才能活得轻松、快乐,活得美丽。

    2 我们“自以为”的并不是真相

    在羡慕别人幸福的时候,别哀叹自己的痛苦;在惊艳别人美丽的时候,别伤感自己的平凡;在渴望别人快乐的时候,别粉碎自己的快乐。只有用心去感受,才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在生活中,我们会以别人快乐、潇洒的一面与自己不如意的一面进行对比,总觉得自己过得比别人差,以致每日郁郁寡欢。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别人的快乐和幸福都属于别人,未必适合自己。

    一只小狗不停地绕着自己的尾巴转圈,最后筋疲力尽地躺在地上喘气。

    一头老牛甩着长长的尾巴问它:“你为什么那么累呢?”

    小狗气喘吁吁地说:“主人告诉我,我的尾巴就是幸福,倘若我可以追到自己的尾巴,那么我就能永远得到幸福和快乐,于是我就不停地追逐自己的尾巴。”

    老牛叹了一口气说:“我在年轻的时候,也听主人说过同样的话。所以,当初我也与你一样为了追到自己的尾巴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后来我放弃了,等我随性生活的时候,才发觉幸福和快乐原来就在我的身后。”

    这听起来只是个简单的故事,但是,又有多少人能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呢?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为羡慕、忌妒别人的幸福而忽视了自己拥有的幸福呢?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幸福都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发现不了而已。唯有让自己冷静下来,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才能真切地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简单自在的体验,心里怎么想,就去怎么做。就像小草自然地发芽、生长,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一样,不用受尘世的任何束缚和约束。不必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而去故意做作,也不必为了满足内心的物欲而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更不必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而在孩子面前故作严肃、深沉……它是一种完全根据本我的需求去支配自己行为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世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些看似不幸的事情却暗含着幸运;有些看似失败的事情却能激发我们的斗志,促进我们走向成功。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唯有如此,才能感受到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很多人都认为别人比自己过得幸福,殊不知,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看到好友开公司做老板,自己却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职员,心里会觉得不平衡,殊不知,对方却有着万般的艰辛;看到别人住大别墅,心里很是难受,殊不知这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须知,别人的幸福都是用艰辛的付出换来的。

    很多总是站在高处的人,把自己看得太过渺小,殊不知“高处不胜寒”,高处也有高处的凄凉。对于任何人来说,沿途的风景正是自己快乐和幸福的所在,只是一路忙于追赶、忙于攀比,从而忽略了那些触手可得的美好。

    很多时候,人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欣赏自己拥有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人感受到的幸福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的幸福维护好才是关键。如果拿自己的幸福去和别人的攀比,只会丢掉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世间的很多东西有时若用轻重来衡量,便会失去很多其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冷静地看待,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那么你就会发现其实那颗最亮的钻石就握在自己手中。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与别人进行攀比,比如与别人比拥有的多与少、过得是否舒心或幸福。当我们与别人比较的时候,自然无法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进行欣赏,这样我们就自然很难快乐起来。殊不知,只要我们用心地去感受,那么就会发现,其实最精彩的生活就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从前,有一个农夫,终日以砍柴为生。一天,他背着砍完的柴沿着道路回家,路上看到一只受伤的小鸟可怜兮兮地躺在石头上。

    这只小鸟非常漂亮,羽毛发出耀眼的银光。农夫非常喜欢,就将小鸟带回了家。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没多久小鸟就痊愈了。

    小鸟在疗伤的过程中,对农夫产生了依恋和感激之情。先前,它能为农夫做的就是每天唱美妙的歌曲逗他开心。

    可是有一天,邻居告诉农夫:“你这只鸟有什么好呀,我听说山上有一种浑身都长着金色羽毛的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鸟。”农夫听后便记在了心里,于是他每天到山上砍柴时就四处寻找那只有金色羽毛的鸟。

    银色的鸟感觉到了农夫的冷漠,于是觉得农夫不再需要它,从此不再唱歌了,最后更是伤心地离开了他。就在银色的鸟腾空飞起的时候,农夫却瞥见了它翅膀下金色的羽毛,原来这只银鸟正是邻居所说的金鸟啊。于是,农夫拼命地呼唤着那只鸟,可是它却越飞越远,再也不回来了。

    农夫拿银色的鸟与金色的鸟进行比较,最终让自己失去了世界上最珍贵的鸟。也就是说,在很多时间,最珍贵的东西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用心去体会、去好好把握,便能发觉它。

    生活中,越攀比,你的快乐和幸福流逝得就越快。所以,从现在开始摆正你心中的那杆秤吧,不要过分地拿他人表面的光鲜与自己相比,要学会坦然接受,接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一味地活在攀比之中,那么你就会陷入迷茫和混乱的生活之中。其实世间万物都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少点儿比较,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有位著名的华裔数学家叫王章程,他在年轻的时候赴美学习。22岁时,他从美国加州大学毕业。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为了能够赚更多的钱,都选择留在了美国一些大公司中。然而,王章程却放弃了优越的环境和待遇,毅然回国。他很清楚自己热爱科学、热爱国家,将来一定要做一名国内一流的数学家。

    刚回国后,他的工资少得可怜。当时,他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有时也会感觉到累,可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进着。

    在他30岁的时候,还依然买不起房子,生活依然过得平平淡淡,甚至有些艰苦。几年的时间里,他都和家人住在租来的地下室内,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即便这样,依然没能动摇王章程内心的理想。虽然在这个时候,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已然月收入达到几十万美元,甚至成为月收入百万的小老板。

    王章程看到同学们的成就后,并没有因此感到失落。看着他们开着高档的车子,过着令人羨慕的生活,王章程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要朝着那个目标一步步地走下去。

    在王章程35岁的时候,终于一举攻克了两道世界级数学难题,赢得了全世界人的赞赏。

    看到别人的成功,王章程并没有羡慕,也没有眼红,更没有拿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而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王章程的经历告诉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别人的生活也许很辉煌,但那未必适合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不必用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也不必苛求自己去超越别人。只有看淡一切,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和幸福。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