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会道最讨人喜欢-“不”字巧出口:拒绝他人要讲方法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会说“不”,并非直言其“不”,而是在谈话中巧妙地藏进“不”字,这样就会把直截了当的拒绝之意通过含蓄委婉的话语表达出来,就能取得极好的语言效果。

    ——[美]卡耐基

    即使他说错了话,也不要当场指正,等他说完,再提出你的想法。如果你说得不对,他也会很乐意接受指正。

    ——[德]布莱森

    拒绝异性的感情时态度要真诚

    在拒绝别人时,态度要真诚,要彬彬有礼,切忌语气生硬,否则就会伤害对方的自尊,甚至会引起对方的仇恨。

    拒绝别人,本来就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可以说拒绝是人际交往的“绊脚石”。那么在谈话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搬开这块“绊脚石”,不得罪对方又能为对方保留自尊呢?答案就是在拒绝别人时,态度要真诚,要彬彬有礼。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拒绝异性对你的追求。如果你不喜欢对方,就一定要明确地拒绝,但在拒绝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切忌语气生硬,态度冷漠,这样就会伤害对方的自尊,甚至会引起对方的仇恨。因此,生活中那些能驾驭语言的人,在拒绝他人时,都会注意自己的态度,都会用真诚、朴实的话语去拒绝对方。《简·爱》中的简·爱拒绝表哥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学习。

    简·爱的表哥约翰牧师很善良,而且救过她的命。当他向简·爱求爱时,这时的简·爱正处在困境中,她的确需要帮助,需要依靠。但简·爱清楚地知道,自己不爱表哥,自己对他的感情是纯兄妹式的,友情不等于爱情。因此,简·爱真诚而又友好地对表哥说:“我答应做你的传教伴侣和你同去,但我不能做你的妻子,我不能嫁给你。”

    约翰听后虽然很痛苦,但简·爱真诚、友好的话语却给了他安慰,他没有再要求简·爱接受自己的感情。

    生活中,当有异性向我们表示好感时,一般都是鼓足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才说出口的,一旦遭到拒绝,肯定会觉得自己受了伤害。因此,在拒绝对方时,千万不能用傲慢的态度、冷漠的语言去挖苦对方、打击对方,这样就容易被对方接受。下面是一些成功的经验,你可以从中借鉴:

    1.你是个很优秀的男人,我非常尊重你,我希望我们永远像现在这样做个好朋友。

    2.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有个哥哥,没想到上苍竟然满足了我这个心愿,给我机会认识了你,我能一辈子当你的亲妹妹吗?

    3.我生性好静,而你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阳光女孩,我们的性格差异太大,恐怕不合适。

    4.你是那样的善良、可爱,相信会有许多人喜欢你,你一定会找到适合你的人的。

    5.你的父母和其他亲人都生活在这座城市里,而我的职业注定了我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我很快就要走了,你不是一直希望有一个稳定而安全的港湾吗?可是我给不了你,真的很抱歉。

    以上这类话因为你的态度真诚、友好,被拒绝者一般都容易接受。

    以此喻彼妙拒他人

    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具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某一相似点,借此事物说明彼事物,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还能增强拒绝的力度,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世界著名影星索菲娅·罗兰在自传《TGITGNT爱情》中,记录了卓别林的一段话:“你必须克服一个缺点。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生活异常美满的女人,你必须学会一件事,也许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课,必须学会说‘不’。你不会说‘不’,索菲娅,这是个严重缺点。我很难说出口,但我一旦学会说‘不’,生活就变得好过多了。”卓别林的意思是说如果在该拒绝别人时还优柔寡断,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很糟糕。事实上的确如此,在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人不愿意把拒绝的话说出口,因为害怕得罪人。其实,拒绝的话不一定要直言直语地说出来,有时使用一些技巧,同样能达到拒绝的效果。古代的甘罗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妙拒秦王的。

    有一天,甘罗看见祖父在花园里来回踱步,不停地唉声叹气。

    “祖父,您是朝庭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说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现在却在家里叹气,难道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大王听了小人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我该怎么办啊?”

    “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大王公鸡不能下蛋呢?”

    “谁敢啊,大王说谁反对就杀谁。”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便想了个主意,说:“祖父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您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祖父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祖父呢?”

    甘罗说:“大王,我祖父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的祖父作为秦朝的宰相,明知皇帝的命令不切实际,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拒绝。甘罗作为一个孩童,却能如此得体地拒绝秦王,并让秦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无理要求,实在是大出人们的预料。也正因为如此,秦王才有“孺子之智,大于其身”的叹服。

    后来,甘罗年幼便获得宰相一职,不能不说正是甘罗的那次智慧的拒绝,使秦王认识到了他的聪明才智,才委以重任。

    在拒绝他人时,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具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某一相似点,借此事物说明彼事物。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还能增强拒绝的力度,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干脆果断 不模棱两可

    把拒绝的意思干脆利索、毫不含糊地直接说出来,比拖泥带水的效果要好得多。

    “不”字是一个简单的字眼,可要把它说出口,有时却很困难,这跟中国人好面子有关,因为不管是拒绝还是被拒绝,“不”字往往是人们最不喜欢的字眼。但是,很多时候,“不”字又不得不从我们的口中说出。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拒绝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呢?要知道,把拒绝的意思干脆利索、毫不含糊地直接说出来,比拖泥带水的效果要好得多。

    21岁的小李是某大酒店的前台接待。刚到酒店没几天,酒店客房部的经理便对她表示了好感。

    “小李,我很喜欢你,从你来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在心里喜欢上你了,我们交往好吗?”客房部经理直言不讳地对小李说。

    “可是,我对你并不了解呀!”事实上是,小李根本就不喜欢经理,但她不好意思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坦率地说出来。因此,便采取了含糊的拒绝方式,以为这样经理就会知难而退。但事实上,经理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她说的是实话,我们刚认识才几天,我得给她一点时间和机会让她来了解我。”

    于是,经理一有空就跑到前台和小李聊天,或是主动帮她做一些事情。小李以为经理早已听明白了自己拒绝的意思,经理现在这样做可能是出于同事之谊。于是,她也坦然地接受了经理的一些帮助。

    三个月后,经理又一次对小李表示了爱慕之情。小李这才明白经理还未放弃对自己的感情,但她明白自己不可能爱上经理,可是要把自己的意思直接表示出来,她怎么也说不出口。于是,小李又含糊地拒绝道:“你不要把感情浪费在我身上了,我最近比较烦,不想考虑这件事。”

    经理听后,认为小李真的是心情不好,他天真地想:“也许等她心情好了后,就会考虑接受我的。”于是,经理再一次开始了耐心的等待。

    半年后,小李突然向大家宣布,自己有男朋友了,是某IT公司的程序员,而且还把小伙子带到了酒店。看着小李和那个小伙子情意绵绵的样子,经理伤心极了,同时也有几分气愤。经理忍不住找到小李质问道:“既然你不喜欢我,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呢?害得我白白地付出了这么多感情。我真不明白你到底是一个单纯的女孩,还是一个复杂的、爱捉弄人的轻佻女性。”

    经理的话让小李的男友和同事都对她产生了看法。最终男友离她而去,同事们也渐渐疏远了她,小李也只好黯然地辞职离开了酒店。

    我们不难想像,假如小李当初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经理,经理就不会在她身上浪费感情,从而也就不会出现后来这一系列麻烦事情。

    由此可见,拒绝他人时,拖泥带水、模棱两可的态度是要不得的,这样既浪费了别人的感情,给别人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也势必使自己的恋爱生活复杂化,甚至会使自己的声誉和工作等遭受损失。因此,对于不接受的追求者,一定要果断干脆地拒绝,绝不要拖泥带水,更不要含糊其辞,否则,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容易伤害自己。

    把“不”说得和“是”一样动听

    高明的说话者在说“不”字时,他们会用平和的语气,谦逊的词语,友善的态度,把“不”说得和“是”一样轻松从容。

    “不”字之所以难从人们口中说出,是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说“不”等于完全与对方决裂,这是因为我们在说“不”时,往往怒气冲冲,带着火气和不满,甚至是抗议。因此,“不”字一出口,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其实,高明的说话者在说“不”字时,他们会用平和的语气,谦逊的词语,友善的态度,把“不”说得和“是”一样轻松从容。

    大卫是一位图书推销商,常常挨家挨户地推销他的图书。

    一天,他来到一户人家推销。他摁了一下门铃,过了好一会儿,一位小姐开了门,满脸惊奇地看着他。

    “早上好,小姐,”大卫说,“我想你也许有兴趣买一本《世界历史》。这套书一共有10本,我拿出其中的一本让你瞧瞧,里面的插图漂亮极了……”

    “很抱歉,”她打断道:“我正在做饭,没闲功夫来谈论历史。我得马上回厨房看看。”不等大卫回答,她就把门重重地关上了。

    这次谈话如此快就中断了,着实让大卫吃了一惊。

    大卫不愿意这么早就被赶走。他绕着房子走了一圈,然后敲响了后门。开门的仍然是那位年轻的小姐。

    “又是你!”她尖叫道。

    “是的,”他说,“你刚才告诉我你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我只好绕到后边来。也许你会让我坐在厨房里,然后你一边做饭一边听我讲这本优秀历史书的一些内容。这书很重要,也很有用。如果你不买的话,也许会后悔的。”大卫咧开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来。

    那位小姐想了想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进来坐在那边。”她指着厨房里的一把椅子,又补充道:“但是,你会白费时间的。我对历史毫无兴趣,再说我也没钱买书。”

    大卫坐下来,把手中笨重的书小心翼翼地放在饭桌上。当然,多售出一本书,就意味着他的利润也将增加一些。他有信心劝这位小姐买一本。当她在做饭时他就用他那迷人的声音向她讲述着拥有这本书的所有好处,更没有忘记提醒她,这书很便宜。

    “等一等,”那位小姐突然打断他,随后离开了厨房。大卫听见她在屋里的什么地方开抽屉。不一会儿,那位小姐回到了厨房,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铅笔。她放下手中的活,与大卫一块儿坐到了桌子边。

    “请继续讲。”她说。

    大卫又开始讲起来,那位小姐则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中途还不时叫大卫把刚讲的重复一下。见她如此有兴趣,大卫简直有点大喜过望。他又暗暗地思忖起来:其实劝人们买他们不想买的东西是多么容易啊!最后,他结束了自己的谈话,合上书,问道,“你觉得怎么样?你难道不认为买一本是明智之举?”

    “哦,不!”她吃惊地说,“一开始我就告诉过你,我对历史不感兴趣,当然不打算在一本历史书上花大量的钞票。”随后,她打开后门,并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那你为什么要做笔记呢?”大卫问道。

    “哦,”她回答道,“我弟弟与你是同行,他也是挨家挨户去推销他的书,但一点也不成功。所以我记下了你说的这些话。你太聪明了,我将把这些笔记拿给他看,他就明白了下一次去推销的时候该说些什么了。这样他也许会赚更多的钱。实在太感谢你了。我真高兴你今天能来。”

    大卫站在那儿,呆若木鸡。

    毕达哥拉斯曾说:“‘不’和‘是’是两个最简单、最熟悉的字,却是最需要慎重考虑的事。”如果你记住了这句话,相信你也能从容地说“不”,并且能把“不”说得和“是”一样动听。

    运用暗示,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

    对付那些饶舌者最好的方法是:运用最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就能“一箭双雕”,既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又为自己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难以对别人说“不”,有时即使说了,也由于说得过于直白而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因此,到底怎么样把“不”字说出口而不伤害别人的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比如家里来了客人,而你正在为某件事情忙得不可开交。可是为了“面子”,你不得不耐着性子招待他,留他吃饭。你原本以为他吃完饭后会立马走人,可对方喝完一杯龙井后,又翘起二郎腿优哉悠哉地和你聊起八卦,丝毫没有走的意思。这时,你虽然心里很着急,可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请走客人,于是,便烦恼得要命。其实,假如你掌握了一点拒绝他人的技巧,就能轻轻松松地“请”走客人。

    比如,你在下逐客令时,不妨运用暗示,把话说得美妙动听一些。这样就不会因苛刻的言语而刺伤对方,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热情,以后再见面时也就不会感到尴尬。

    丁依然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喜欢伏案写一些小文章,但住在对门的退休教师何某因闲下来无事,很是无聊,因此只要听到丁依然下班回家的开门声,他便跟了进去,和丁依然聊天,以消寂寞。

    开始几天,丁依然出于对何某的尊重,只要何某一进门,便放下手中的笔,陪他天南海北地神侃,可时间一长,丁依然就心疼自己的时间了,因为他不愿把空余时间全浪费在聊天上。

    一天,当何某再一次跨进丁依然家时,丁依然赶忙拿出自己刚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晨报上刚刊发了我的一篇文章,请您指正。我想今后尽量多挤出时间写点东西,我还年轻,我不能虚度光阴啊!”

    丁依然这番话似乎很尊重对方,但“请您指正”只是表面之意,而“我不想虚度光阴”的感叹却是在提醒对方:请您今后别再来纠缠不休了。

    对付那些饶舌者最好的方法是:运用最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就能“一箭双雕”,既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又为自己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不过,要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还得掌握一些技巧,比如言语不能过直,最好是委婉含蓄的,因为但凡是“客”,就说明与你关系较好或者是两人走得较近。在说“逐客令”时,如果语言太直接,就会伤了和气,如果我们采用暗示的方法,或找一些借口,就能将对方“拒之门外”,而又不至于得罪于人,这样就会一举两得。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时,不妨用此法试一试。

    斩断对方的“情感输送带”

    口才高手在拒绝他人时,总是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自己的意思清楚而明确地表示出来,以达到拒绝他人的目的。

    学会拒绝他人是一个口才高手必备的基本功,而在怎样的场合,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不”字轻轻松松地说出口,则是衡量口才高手与普通说话者的标志之一。口才高手在拒绝他人时,总是会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把自己的意思清楚而明确地表示出来,以达到拒绝他人的目的。而斩断对方的“情感输送带”,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我们都有这过这样的经历,门铃响起,当你开门时,一个训练有素的上门推销员就会使出各种说服你的技巧来,这些说服你的技巧,大致都是由他惯用的几句话联接起来,目的是想把你的心理导向对他自己有利的方向去,所以,你只要在他这个诱导效果尚未发挥出来之前,分断他语句的关联,把每一句话逐句否定下去就可以了。

    有一回,赵敬显家的门铃响起,他开门一看,门外站着一个陌生人。

    “您好!请问能不能给我十分钟的时间?我们是来做民意调查的。”

    对方显得非常认真。所以,如果有时间,赵敬显倒真想陪陪他们。但是不巧,太太不在家,而且,他正在写的一篇稿子已到交稿期限。

    赵敬显正感到为难时,对方很快发现门边的网球球具,便开口说:

    “您好像对网球……很喜欢”。

    赵敬显不得已打断他的话:“不,那是我太太偶尔打的……”

    “哦、哦,太太会打,那真是太好了……”

    “也没什么好,她几乎没有时间呆在家里……”

    “有这种闲暇……”

    “没有,我们很忙……”

    “那么请借用五分钟……”

    “呀,这不已经超过了吗……”

    这样一来二去,那个人只好知难而退了。

    在这里,从说服者的角度而言,那个人想利用“情感输送带”,以便引起赵敬显的共鸣,但是赵敬显也知道如果自己顺着对方的话说,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他的“语言陷阱”里,而要摆脱对方的纠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在对方一句话还未说完时,就立即迅速地斩断对方的话。如果在对方问“您好像很喜欢打网球”之后,赵敬显回答一句“嗯……马马虎虎”,那么,这条“输送带”就算已经建立起来了。然后,“太太呢?”“是不是会员?”之类的转动起皮带来,那可就正中对方的下怀了。为避免这样的后果,赵敬显在对方的“输送带”尚未建立起来之前,就用有效的分段式说“不”方法将它割断,从而避免了一次不愉快的打扰。

    巧踢“回传球”,妙拒对方

    合理地从对方的话语里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相同问题,巧踢“回传球”,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从而达到轻松拒绝对方的目的。

    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说话高手,就要掌握一些说话的技巧,特别是要掌握一些拒绝人的技巧,因为拒绝是一件让人很没“面子”的事情。但如果你能巧妙地拒绝别人,就不会给人留下坏印象,也不会破坏彼此的感情。拒绝别人时用踢“回传球”的方式,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肖伯纳成名后,有很多追求者,甚至在公众场合,也有女性向他表示好感。肖伯纳知道如果自己直接拒绝她们,就有可能伤害她们的自尊,同时也会有损自己的形象。于是在拒绝他们时,便采取了一些技巧,巧妙地拒绝了她们。下面的例子就来自于肖伯纳巧拒她们的一个实例。

    一个女演员倾慕于肖伯纳,就主动向他求婚。

    女演员动情地说:“我们的结合,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结合,将来咱们生了孩子,他一定会有一副像你那样的聪明的头脑,同时有一个像我这样俊俏的身段。”肖伯纳不喜欢这位女演员,就回绝道:“如果孩子长得头脑像你,身段像我,那就糟了。”

    在这里,肖伯纳巧妙地把“球”踢给了对方,从而成功地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在谈话的过程中,不得不说“不”时,你也可以象肖伯纳一样,突破思维的局限,用对方的话来拒绝对方。换句话说,也就是合理地从对方的话语里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相同问题,巧踢“回传球”,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从而达到轻松拒绝对方的目的。不过,在拒绝别人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和对方保持适度的身体距离。据心理学家研究,“触动”是很容易产生相同感受的。因此,和对方说话时,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在说话的过程中因拍肩膀、拉手等接触性的亲密动作,从而产生在心理上难以拒绝的感受。

    另外,立即说“不”,不要拖延。找理由拖延说“不”的时间不是明智之举,因为不值一驳的理由只能暂时搪塞对方,只能得到一时的解脱,但只要有机会,对方仍然会向你提要求,直到你答应为止。比如:

    你不想陪邻家的女孩去逛街,便推说:“今天没时间。”

    她就会说:“没有关系,你明天再陪我好了。”

    你不想借钱给对方,便推说:“我的钱都买股票了。”

    他就会说:“没关系,你把这个月的工资借我一半就行。”

    你不愿和对方约会,便推说:“我现在太小,不想找男朋友。”

    他就会说:“没关系,我可以等你慢慢长大。”

    很多时候,就因为我们的理由不强硬,不充分,所以一经对方反驳,自己就招架不住了。因此,对付这种情况,还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单纯的理由明确地拒绝对方。

    “我没时间陪你逛街,非常抱歉!”

    “我没有多余的钱借给你,请原谅!”

    “我已经有男朋友了,不能再接受你的感情,对不起!”等等。

    如此强硬的拒绝之辞,虽然显得生硬,没有人情味,但理由简洁、明快,不给对方有可乘之机,从而可以让对方死心,也不会给自己留下负面效应。

    最后,以“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待他人。即不要与对方套近乎,拉关系。如果在交谈中和别人称兄道弟,就容易产生亲近感。因此,在想拒绝别人时,就应避免这些称谓,可使人心理上产生疏远感,再说拒绝的话时,就不会有太多顾虑了。

    无声胜有声 用肢体说“不”

    一个口才高手不但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心声,还会在适当的场合,用肢体语言去说“不”,这样的效果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萧伯纳曾说:“拒绝别人其实也是一种学问。”事实的确如此。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愿意“笑纳”别人的斥责或否定。但是,如果说话的人换一种方式,则接受者完全可以改变态度。一个口才高手不但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心声,还会在适当的场合,用肢体语言去说“不”,这样的效果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一位只顾工作、只管赚钱的丈夫,由于冷漠了妻子,妻子便决定与其离婚。这位丈夫絮絮叨叨地责备妻子变心,并不停地强迫她回心转意。但是妻子决心已定。不过由于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有些愧疚,她没有绝情地把丈大赶回自己的房间去。

    于是,这位妻子一面听着丈夫越说越激动的话,一面下意识地拿右手的拇指和食指用力按了按自己双眉下凹陷的部位。奇怪的是,丈夫看到这个情形,突然闭住了嘴巴。妻子看丈夫不再说话了,便嗫嚅道:

    “对不起,没什么。请你继续说吧。”

    之后,丈夫单方面的驳斥又继续下去,不久,妻子的那个动作再次出现。经过几次这种动作的重复后,丈夫便紧闭着嘴,一句话也不说了。

    事实上,妻子的那个动作表达着一种态度,隐含着一种用身体语言来表达“不”的方式。但她始终没有说出一个“不”字,只不过偶尔寥寥几句地应和着丈夫的激烈的言辞,可是最终,丈夫却放弃了责备她的念头,默默地从妻子的房间出来了。

    在研究身体语言的专家们看来,这种不由自主的习惯性动作,往往在很大程度是对于谈话的对方所发出的否定性信息。此外的一系列动作,比如转动脖子,用手帕擦拭眼角,按眼睑,拍肩膀,按太阳穴以及上述按眉毛下部等等,都可在特定的场合中表达类似的情感信息。

    实际上,这些动作的直接用意是想消除身体的不快,诸如疲劳感、倦怠感、厌烦感等,但在同时,它也可以说是在发出这样一个信息:“你的话使我产生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倦怠,希望你早一点停住。”同时,我们又可以认为这些动作是在要求对方改变话题或者加快讲话的速度,至少,它具有打断对方谈话的效果。

    因此,当我们在无法应对谈话时的尴尬场面时,不妨学一学上述的那位妻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说“不”,来阻止这种不愉快的场面继续发生。

    巧用喻讽能使人知难而退

    运用贴切的比喻拒绝别人,既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语意,又给对方增加了难题,因此,当对方知难而退时,就不会对你的拒绝耿耿于怀了。

    在拒绝别人时,巧妙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把“不”隐含在其中,就能掌握主动权,会让对方在手足无措的同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缺点或接受你的批评。

    一位女士写了一篇很长的故事,寄给一位有名的编辑。几个星期后,稿子被退了回来。

    这位女士十分气愤,她马上给那位编辑打电话说:“亲爱的先生,收到了你退回的稿件,但你是没看就把它否定了。为了试试你是否真的读过,在寄出前我把18、19页粘在一起,当我打开退稿时,这两页还是粘在一起的。”

    “亲爱的女士,早晨我吃鸡蛋时,发现了一个坏蛋,难道我非得把它全部吃掉才知道这是坏蛋吗?”编辑回答说。

    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说明了喻讽别人能使对方知难而退。

    一个鞋油场的老板,为了更好地推销出自己生产的鞋油,便找到肖伯纳说:“请允许我用肖伯纳这三个字作为一种新鞋油的商标。如果你同意这样做,世界上将有千百万人会知道你的大名了。”

    肖伯纳笑着说:“不,也有例外。”

    老板楞住了,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肖伯纳接着说:“你忘了没有穿鞋的人啊!”

    老板听后,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由此可见,运用贴切的比喻拒绝别人,既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语意,又给对方增加了难题,因此,当对方知难而退时,就不会对你的拒绝耿耿于怀了。

    不过,在言谈中加进修辞手法,运用时要注意比喻是否贴切,诘问是否到位,夸状是否合理等等,否则,不恰当的修辞手法不但不能使你的语言增色,反而还会使你的拒绝变得模糊不清,或者是不能清楚地表达拒绝之意。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影响你谈话的效果。因此,只有运用恰当的形象的比喻,才能胜过几多的话语。

    把“不”字说得斩钉截铁

    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把“不”说得理直气壮、斩钉截铁,这样才能让对方死心,断掉继续纠缠的念头。

    向别人说“不”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但当一件事情涉及到多方面,而只有坚决地说“不”才能阻止自己或集体的利益不受损失时,我们的态度就不能一味迁就,或是软弱,或是妥协,而应大声地说“不”,并且把“不”说得理直气壮、斩钉截铁,这样才能让对方死心,断掉继续纠缠的念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推出了T型车之后,产量和销量日趋增长。就在这时,却发生了一件麻烦事。因为那时纽约有一个叫乔治·席顿的律师,此人能说善道,是个难缠的人物。他从来没有制造过汽车,甚至于连汽车零件都没有摸过,可是他在1870年却申请获取了一种“安全、便宜而结构简单的汽车”专利,他注明的内燃机引擎用的燃料是汽油。因为这项专利包括得太笼统了,所以几乎凡是想制造汽车的人,都可能侵害到他的专利权。

    因此,当时有好几家公司每年都要按收入比例支付席顿一笔专利使用费,大家明知这是不公平的,但畏于他是个名律师,恐怕斗不过他,所以没有人敢去拒绝他的无理要求,只好吃这种哑巴亏。

    当福特的T型汽车畅销时,席顿有一天找到福特。他一面热烈地握着福特的手,一面连声道贺:“T型车这一上市,真可说使所有的车黯然失色,恭喜你,福特先生!”

    “谢谢你。”福特早就知道这个人的品质不好,也知道他来的目的,所以表情很冷淡地说:“我只不过是设计了一部车子而已,算不了什么。”

    席顿这种人最会察言观色。他一看福特的表情,知道用软的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于是马上脸色一变,用一种阴阳怪调的语气说:“我今天到贵公司来拜访,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请教。”

    “什么事?”

    “我先请你看一件东西,”席顿打开他的皮包,取出他的汽车专利权证书递给福特说。“这是我在1870年注册的专利,请你仔细看一看。”

    福特接过来,不经意地翻看一下,还给他说:“我想不出这个证件与我有什么关系”。

    “噢,关系可大啦!”席顿夸张地说,“你新上市的T型车,有不少地方是跟我的专利雷同的。”

    “阁下的意思是,我的T型车抄袭了你的专利品?”福特很不客气地问。

    “我想是的,这也正是我今天来拜访你的原因。”

    “请你听明白,席顿先生,我制造汽车不是一年两年了,从来没有抄袭过别人的东西。事实上,别人的东西我也看不上眼。”

    “这是讲究事实的,只凭强辩没有用。”席顿郑重其事地说,“如果我告到法院,对你的损害将是很大的。”

    “你想威胁我吗?”

    “这不是威胁,是事实。”席顿语气一缓,压低声音,改用谈私心话的神情说,“当然,我并不希望把这件事闹到法院,我只希望你了解这件事的严重后果。”

    “阁下的意思,是不是想要我付给你一笔使用费?”

    “我想,这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理想的方式。”席顿很委婉地说,“有很多人都是这样跟我解决的。”

    “我不管别人怎样做,”福特愤然说,“我决不会满足你的无理要求!”

    “是吗?”席顿一惊,带点不相信的语气说,“你的意思是宁愿闹到法庭解决?”

    “是的!”。福特回答得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我认为这是最公平的解决办法。”

    席顿悻悻拎起皮包,临走又丢下一句话:“如果你后悔你的决定,三天之内还可以找我商量。”

    席顿走后,福特的秘书走过来焦急地说:“这个家伙是有名的难缠人物,再加上精通法律,实在不好惹。如果损失一点钱能够和解,还是和解的好。”

    “不,”福特说,“这不光是钱的问题,如果我给他专利费,无异证明我的T型车是仿制他的东西。事实上,这是我和威尔斯、艾伦生三人的心血结晶,不能让他坐享其成。”

    “可是,他一定会想尽各种办法打击你,”秘书担心地说,“我怕你斗不过他。”

    “有公平的法律替我作后盾,我相信我不会输给他的。”福特很有信心地说,“我早就研究过,他得到的专利内容是不公平的。”

    由于福特坚决不肯付给席顿使用费,结果真的闹到了法庭。正如那位秘书所预料的,席顿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想一下子把福特打倒,使他永远爬不起来。他还唆使其他汽车制造商一起控告福特侵害他们的权益。

    这些小厂商之所以甘愿受席顿的摆布,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设计研究的能力,只好东拼西凑的装配汽车,其中有些零件与席顿的专利雷同,在他的威胁下,只好支付使用费给他。现在席顿又唆使他们,说福特侵害了他们的权益。这些人一想也对,他们付钱给席顿买下了使用权,怎么能让福特白白的制造?

    除了在法院控告福特之外,席顿还施展一招杀手锏,即鼓动与福特竞争的同业放出谣言。这些谣言说:“福特已经被人告到法院在打专利官司,他的汽车是否合法还不知道,一旦法院判决福特的汽车是违法的,购买者将受到意外损失或招致麻烦。”

    福特听到这个谣言很生气,当即决定把一笔建厂用的资金送到法院作抵押,并公开声明:凡购买福特公司汽车的人,如将来受到什么损失,就以这笔资金照数赔偿。

    席顿的手段很歹毒,福特的对付办法也够高明。尤其像他这种断然停止建厂,把资金挪用到打官司上的作法,充分显示了不顾一切要与席顿周旋到底的决心。这一气势,使席顿也有点气馁了。

    因此,在1911年最后一次辩论终结时,法庭宣判福特获胜,他的T型汽车并没有侵犯到席顿的专利权。

    面对席顿的一次又一次的无理要求,福特始终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福特这种拒人的方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当你用含蓄、委婉的方式拒绝后,对方还是纠缠时,我们不妨直接表明态度,毫不含糊地说“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