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斐斯泰洛齐
我深信,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争执、利害的冲突,多半都不是因为彼此太疏远,而是因为彼此太接近。
——[法]罗曼·罗兰
少怪罪同事 多检讨自己
我们应该努力控制自己的语言,遇事先自我反省,而不是发牢骚、耍脾气。
生活中什么样的人都有,也就难免争争吵吵、生气、发牢骚,如果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我们也与别人争个你死你活,那么你就永远也不会获得好的人缘。
小利是一家销售公司的员工,在公司里她精明能干,常帮助经理制定销售计划,自己的销售业绩也在公司里名列前茅。但是,小利与同事的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其原因就是她经常发脾气。
一次,经理让小利和同事阿浩一起制定一份销售计划。计划制定好后,经理却没有认可,还把小利他们批评了一顿。下班时,小利来到阿浩的办公室,冷冷地说:“都怪你,如果你努力了,这份计划就会制定得完美无缺,我们就不会挨批评了。”
“怎么能全怪我呢?经理最不满意的是计划当中的那一组数据,说它没有真实性,可那数据是你调查得来的啊!”阿浩解释道。
“和你合作真倒霉!”小利说完,一摔办公室的门,走了。
其实,小利心情好的时候,还是能和同事们说说笑笑的,可是如果哪位同事没照顾到她的情绪,无心说了句什么话,在别人听来根本无所谓,而小利却会莫明其妙地板起脸,转身就走,或者毫不留情地把同事们数落一顿。日子一久,同事们都渐渐地疏远了她,不愿再和她交往了。
一般来说,发脾气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是由外在的各种刺激所引起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把责任都推到同事身上,更不能随便冲同事发脾气,发牢骚。因为发脾气既伤害自己又伤害别人,常常发无名之火更是缺乏修养、气量狭小或情绪不健康的表现,应当努力克服和避免。另外,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遇事先自我反省,而不是发牢骚、耍脾气。
在工作中从不发脾气的人恐怕是没有的,但不为一些琐事常发脾气是完全能做到的。生活中,一个口才高手往往也是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也常常是宽宏大度,风趣幽默的人。他们很少在一些小事上大动肝火,而是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学会在“脾气”中“逆情性思维”。所谓“逆情性思维”,即朝引起发脾气导火线的相反方向去思考。这样,就能较客观、较宽容地去看待问题和对待人,避免发无名之火。
第二,学会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在情绪不佳时,有效的自制方法是暂时回避,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如果实在不能离开,可多做几次深呼吸,并与他人慢慢地逐字逐句地讲话,以平息上升的“火气”。
第三,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发脾气常常是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我们可以从情绪自我疏导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主动和同事交流思想,向他倾吐自己的苦闷。
第四,学会接受别人的劝告。一般来说,一个人在发脾气时,自控能力会减弱,难以有效控制自己。别人的劝告可以帮助缓解你激动的情绪。不过关键在于发脾气的人要学会乐意接受别人的劝告,不要一意孤行。
日中则移,月满时亏。物盛则哀,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司马迁
把对同事的不满变成表扬
责备和批评只会带给双方更大的不满和怨恨,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同事的关系,那么,不妨把批评的方式变成夸奖,也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阿秀,你怎么搞的嘛?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影响了我们一整个小组。”
“李正,这次工作上的失误应该由你完全负责任,到时候你可别在主管面前推卸,把过错全推在我们身上啊!”
假如你经常对同事说诸如此类的话,那么你的人际关系肯定很紧张。因为没有人喜欢别人批评自己。事实上,你与其责怪同事,不如把责怪变成表扬,这样效果往往会更好。
你不妨如此说:
“阿秀,你已经很努力了。虽然这次我们小组没有取得预期的目标,但你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李正,这次工作上的失误不完全是你的责任。我们也应该承担一部分。”
然而,同事之间为一点小事而相互责备,以至最终伤了和气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责备和批评只会带给双方更大的不满和怨恨,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同事的关系,那么,不妨把批评的方式变成夸奖,也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同在一家销售公司工作的李小姐和吴小姐素来不和。
有一天,李小姐忍无可忍地对另一个同事佟女士说:“你去告诉吴小姐,我真受不了她,请她改改她的坏脾气,否则没有人会愿意理她的!”
佟女士说:“好!我会处理这件事。”
以后李小姐遇到吴小姐时,吴小姐果然是既和气又有礼,与从前相比较简直判若两人。
李小姐向佟女士表示谢意,并且好奇地问:“你是怎么说的?竟有如此的神效。”
佟女士笑着说:“我跟吴小姐说:‘有好多人称赞你,尤其是李小姐,说你又温柔又善良、脾气好、人缘更佳!’如此而已。”
职场中,即使对同事有不满,在感情上也还是要和对方尽量在一起,千万不能与他们拉开距离。当你把对他人的不满换成表扬时,你就会获得他们的尊重与友谊。
言辞谦逊可避免嫉妒
谦虚的人,懂得收敛锋芒,懂得把鲜花和掌声让给别人,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来自各方面的不满和嫉妒。
身在职场,言谈中多一分谦逊,就能有效地避免来自各方面的不满和嫉妒。当同事之间有了冲突时,要“和稀泥”,要化解,或者是保持沉默,不要两边说话,两边讨好;当有人指责你时,不要强硬地反驳,或者是辱骂对方,而应该表现得谦虚有礼,这样不但能淡化同事对你的嫉妒,有时还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
古代有个叫韩琦的人,曾经同范仲淹一道推行新政,北宋时长期担任宰相职务。他在职场上从来不妥协退让,抵御西夏时曾有“军中有一韩,敌人听了就胆寒”的威名。但在为人处事上,他却能做到“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有一年,他与同僚王拱辰、叶定基等人在开封府主持科举考试,王、叶二人经常为考生卷子的优劣争得面经耳赤。韩琦生性好静并不恼火,只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坐在桌前专心判卷。
没想到人不找事儿、事儿找人。王拱辰气韩琦不帮自己说话,跑过来对韩琦嚷道:“我说你在这里练习气度哪?”
韩琦听了这带刺的话,不但不生气,反而赶紧好言好语地赔不是说:“实在抱歉,不知你们在争论什么事啊。”
同处一室,二人大声争吵,韩琦不可能没听到。但是当二人都吵得像红了冠子的公鸡时,你该向着哪一方?你说谁的不是谁都不高兴。这不,韩琦还没有张嘴,王拱辰已经跳来向他吹胡子瞪眼了。出人意料的是,韩琦居然给闹事者赔了不是。这样一来,王拱辰就无话可说了。
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夜间伏案办公,一名侍卫拿着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不小心一走神儿,蜡烛烧了韩琦的鬓角的头发。韩琦没有说什么,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写字。过了一会儿,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主管侍卫的长官鞭打那个侍卫,就赶快把他们召来,当着他们的面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无不感动佩服。按理说,侍卫拿蜡烛照明不全神贯注,把统帅的头发烧了,本身就是失职,韩琦责备一句也是应该的,即使不责备,挨烧时“哎呀”一声也难免。可他不但忍着疼没吱声,发现侍卫换人了还怕侍卫受到鞭打责罚,极力替他开脱。事实上,他的容忍比批评和责罚更能让士兵改正缺点,尽职尽责。
韩琦镇守大名府时,有人献给他两只出土的玉杯,这两只玉杯表里毫无瑕疵,是稀世珍宝。韩琦非常珍爱,送给献宝人许多银子。每次大宴宾客时,总是专设一桌,铺上锦缎,将那两双玉杯放在上面使用。结果有一次在劝酒时,被一个官吏不小心碰到地上摔个粉碎。在座的官员惊呆了,碰坏了玉杯的官吏也吓傻了,趴在地上请求治罪。可韩琦却毫不动容,笑着对宾客说:“但凡宝物,是成是毁,是都有一定的时数的,该有时它就出来了,该坏时谁也保不住。”说完又转过身对趴在地上的官吏说:“你偶然手误,并非故意的,有什么罪呢?”这番话说得十分精彩!玉杯已经打碎,无论怎样也不能复原,叱骂、责打一顿肇事者吧,徒然多了一个仇人,众位宾客也会十分尴尬,好端端一场聚会便不欢而散,也会大大有损自己的形象。而他此言一出,立刻博得了众人的赞叹,并且肇事者对他的宽容更是感激涕零。
说话的语气要柔和
如果你能将声音调整一下,你将会欣喜地发现,你周围的人是那么友好,那么和善,那么容易相处。
“没长眼吗?你挡住我的路了。”某公司文员叶雯雯抱着一大摞资料去档案室时,在走廊上对迎面而来,不小心与自己相撞的赵浩军大喊道。
“闪开!看什么看,我的报表还未完成呢。”桑兵对同事卫东不满地说。
“真是笨蛋!要不是你拖后腿,这个月我们组就能拿到销售奖了。”王季涛怒气冲冲地对同事戴军说。
……
假如这些同事把上面的话改用温和的语气说出,那么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请让一下,我抱着一大摞资料要去档案室呢。”
“对不起,我的报表还未完成,你等一下再看,行吗?”
“哦,我想如果下个月我们再努力一点,就能拿到销售奖金了。”
我们和同事说话时如果嘴里“干净”,吐出的词语动听,语气柔和、不带刺,那么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口才高手。
有的人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而有的人却没有。但是,要让说话语气轻柔也是可以训练的。如果你能做到说话语气柔和,相信你所获得的回馈是难以估量的,并且这样的回馈,对你和你周围的人都有正面的影响。
当你对他人用又急又大的声音说话时,你所表现出来的是狂暴与紧张。虽然你的本意可能并非如此,但你身边的人会立刻感受到压力与激动,他们会下意识地过度反应或发起脾气来,当你把大量的怒气和无礼的言词传入对方的耳朵中时,对方肯定会恼怒、生气。
每个人的声音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声调和沟通方式。在此,我们并不是要你完全改变自己的真实声音,或者假装成别人在说话,我们只是提醒你稍微注意一下,你说出来的话,在别人的耳朵中听来是什么感觉。除此之外,如果你真的愿意改进自己说话的方式,语气柔和一点,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对你友好多了。
想想看,如果你真的想别人听你的话,你放低声音是最有效的方法,你同时还会发现他人对你表现出一种应有的尊敬。
总之,请你将声音调整一下,你将会欣喜地发现,你周围的人是那么友好,那么和善,那么容易相处。
不要在同事面前夸耀自己
一个时时处处炫耀自己、永远把自己放在最高位置的员工,绝不可能受到同事们的欢迎,也绝不会受到上司的青睐。
英国的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曾说:“如果你想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想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在办公室里获得好人缘,那么一定要让你的同事表现得比你更优越。让同事表现得比自己优越,是与同事搞好关系的关键。如果你时时强调自己过去的成绩,你的人缘指数就会下降。
然而,许多人都由于虚荣心作祟,凡事好逞强,好夸耀自己,并不管场合、时间,不管对方的心境如何,只要逮着表现自己“光辉历史”的机会,就绝不会放过。某食品公司的技术员小顾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实事求是地说,论技术和工作态度,小顾在食品公司都是数一数二的,但公司每次进行人事调整或加薪,小顾却总是“被人遗忘”了。究其原因,就因为他平时的言行“太张狂”,处处显示出自己高人一等,总是有意或无意地打击同事,因此,尽管他有很好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却成了公司最不受欢迎的人。
原来,每天午餐后休息,当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小顾的口头禅总是:“我上大学时,整个四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大海食品公司实习时,还帮助他们的技术员攻克了一项技术难关。你们不知道吧,我父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不过我没有打算在他的庇护下过日子。这不,大学时我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他老人家呀,能管住好几千员工,却管不住自己的独生子,你们说,这是不是叫一物降一物?呵呵!……”
刚开始,小顾眉飞色舞地中吹嘘自己时,同事们还应付式的回应几声;到后来,只要他开口说与工作无关的事,大家都保持沉默,不再附合了。可喜欢自我陶醉的小顾还以为同事们不开口就是在津津有味地倾听呢。
一次,公司给研发部下达了一项任务,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发出一种适合年轻女性减肥且对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减肥饼干。接受任务后,小顾和另一名技术人员小佟便立即忙开了。他们研究配方,进行功能性试验,做数据分析,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开发出了新产品。这种减肥饼干投放市场后,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在公司为此召开的庆功会上,小顾竟然得意地对大家说:“这次产品开发的成功,其中最关键的配方都是我开发出来的,小佟只是配合我工作,做了一些数据分析。”
小顾说完后,坐在前排的总经理脸上已出现了不快的脸色,同事们都沉默着,然而处于兴奋之中的小顾却全然不觉,仍然在不停地炫耀自己如何如何……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小顾不学会自我反省,不懂得把荣耀和功劳让一点给同事,那么即使他的工作技能再强,公司也不会长久地留用他,因为一个时时处处炫耀自己、永远把自己放在最高位置的员工,绝不可能受到同事们的欢迎,也绝不会受到上司的青睐。
切忌刺探同事的隐私
不要轻易地打听别人的生活状况,要不要直接向某人询问他的“过去式”,除非对方主动向你说起。
每个人都有秘密。既然是秘密,自然就不希望让人知道。但是,很多人却不懂得遵守这个游戏规则,在与同事谈话时,他们总喜欢追问一些私密性的事情,甚至会对某一件事刨根问底,以致遭到同事的反感,从而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李佳明到游乐园上班的第一天,见同办公室的乔英娜年轻、漂亮,心里很是欢喜。
中午吃工作餐时,李佳明端着饭盒来到乔英娜旁边坐下后,问道:“你这么年轻、漂亮,有男朋友吗?”
乔英娜听后,轻轻地皱了一下眉,但还是认真地回答说:“有。”
“那他爱你吗?”
“爱!”这次,乔英娜脸上布满了阴云,但李佳明还是不罢休。
“是那种真正的爱吗?”
“你真无聊!”乔英娜端起自己的饭盒,起身走了。
社会复杂,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有许多事情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每个同事都有自己不希望为别人所知的隐私。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有不该知道的隐私,何况是同事之间呢?所以,不要轻易地打听别人的生活状况,除非对方主动向你说起。
初涉职场,为了站稳脚跟,更应学会尊重同事,过分关心别人的隐私只能说明你无聊,没有修养,你就会被同事们冷落,也有可能因此而丢掉饭碗。
剔除掉语言中的刻薄成分
每个人都有尊严,不容侵犯。保护同事的自尊心,犹如保护自己的名誉一样重要。
虽然工作有高低之分,但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尊严,不容侵犯。保护同事的自尊心,犹如保护自己的名誉一样重要。如果在工作中,我们不愿承担责任,而总是责怪同事,或用苛刻的言辞去贬低他,或对他的无意中的失误耿耿于怀,啰哩啰嗦地批评,这些言行都会伤害同事的自尊心。另外,即使你是一番好意,是真心地想帮助落后的同事进步,那么在与他们谈话时,你也不能用责问的语气,否则,不但会事与愿违,而且你也会因自己的言辞不友好而得罪同事们。要知道,办公室就是一个小社会,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因此与其直言得罪人,不如缄口保持沉默,就能给自己少惹是非。
美国前总统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在26岁时被任命为全国青年总署得克萨斯州分署署长。在最初的任职时间里,他的直言不讳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有一次,约翰逊经过一个同事的座位时,发现桌子上堆满了文件,就故意提高嗓门用严肃的语气说:“我希望你的思想不要像这张桌子这样乱七八槽的。”当时同办公室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这让这位同事非常难堪,并从此之后开始对他有了抵触情绪。
后来,在秘书等人的提醒和帮助下,约翰逊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开始努力改正,他首先向这位同事道歉,并获得了他的谅解,进而又用同样的行动获得了其他人的支持,并很快提高了自己的威望。
与同事沟通,不仅仅是不宜说刻薄的话,以下言行也应该注意:
第一,要尊重同事。即使自己真的在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验、工作态度上比同事要优越得多,我们也不宜太张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特别是一些中肯的意见,要虚心接受,不要误认为他人的意见是多此一举,或是向你炫耀自己的实力。
第二,去掉虚荣。不要不懂却装成专家的样子去欺骗同事,更不要在背后说同事的坏话;不要打小报告;不要挑拨同事之间的关系;不要暗中阻挠同事的工作进度。
第三,不要没完没了地抱怨。即使同事在工作中真的有失误,偶尔抱怨一两句不为过,但如果一味抓住“小辫子”不放,什么时候都提起来议论,或是把其他过错也推到同事身上,则是一种不受人欢迎的言行。
激发对方的谈兴
在平静的谈话中,突然抛出一个“石子”,自然会激起层层涟渏。只有激发对方的兴趣才会让对方开“金口”。
在办公室里,与同事说话既要得体,也要讲方法,特别是当你想活跃办公室气氛,而你的同事们却总是惜语如金似的仅用“是”与“不”作答时,你可以改变说话的方式,甚至引出她最有兴趣的话题,来逐步改变“话不投机”的局面。
钱民进因为赶写一篇计划书,需要找资料室的孙小姐查看有关资料,可看见孙小姐那满脸冰冷冷的神情,心里就发慌了。
钱民进决定改变这种局面,他主动与孙小姐攀谈起来:“孙小姐每天都很忙啊!”
“对!”
“你在资料室工作的时间很长吧?”
“不长!”
几个回合下来,孙小姐不但始终斩钉截铁般吝啬作答,而且脸上一直未“解冻”。于是钱民进转变谈话策略:“听老总讲,我们单位有两个天使最出名,你猜是谁?”
“不知道!”孙小姐依然简单作答。
“好,我告诉你,一个公关天使小吴,另一个就是小姐你呀!”钱民进放慢谈话速度说。
“他们叫我什么天使?”
钱民进见孙小姐的玉容终于活跃起来,故意顿了顿说:
“叫你冷艳天使啊!”
“简直胡说八道,钱民进你看我像不像?其实……”
孙小姐的话茬子终于被激发了。钱民进面对冷若冰霜的孙小姐,在交谈近乎僵局无聊的情况下,抓住对方“冷艳”的这个弱点,假借第三者的谈话进行出击,这就造成了孙小姐内心尊严的一个致命伤,她为了维护自尊连珠炮似地向钱民进辩驳,并表明自己的热情、温柔和善良,从而在彼此的谈话中形成了一个和谐、愉快的回流。
钱民进改变了说话的方式,终于打破了办公室的僵局,使自己和同事相处得更融洽起来。
和同事说话的方式有很多,有时为了打开话匣子,我们就应该根据对方的性格,习惯等方面去选择话题,这样就容易激起对方谈话的兴趣。
不要专挑同事的错
该糊涂时就糊涂,一个人过分聪明并不是好事,有时“糊涂”一点,或许对自己更有好处。
“主任,小王的工作又没有按时完成,我想帮他,却被他拒绝了。”
“经理,阿义在上班时间打私人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已严重影响了同事们的工作。”
“厂长,阿杰今天又迟到了。”
“经理,志海这个月的销售额没有完成,其实没别的原因,主要是他自己不热爱销售工作,总想回到办公室,以为在办公室里呆着就舒服。”
……
这些人之所以经常挑同事的错,并不是他们与同事真的有什么天大的“仇恨”,而非要去用这种方式报复。事实上,他们只是想帮助同事改正错误,由于说话的方式不对,他们即使是好心,但话到嘴边、说出来的却总是“伤人感情”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高明的说话技巧。
何俊是一家服装外贸公司的职员,他的聪明是大伙公认的,但他在公司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在外面独挡一面,就是已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虽然同事们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是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太受欢迎的样子。
何俊私下里也常自我反省,但他始终找不出问题的根源,只好去请教老胡。老胡听了他的详细诉说后,说:“你是过分聪明了!”
“聪明有什么不好?”
“聪明当然好,但要看你把聪明用在什么地方,你如果把它用到工作中,当然是好事,但你把聪明全用在分析同事工作的失误之处,这就犯大忌了。其实每个人都有失误的时候,但你不能总是在上司来检查工作之时,当着大家的面,指出某一同事工作上的错误,这样一来,你的上司会想,难道我是白痴吗?我还看不出他工作上的错误?而同事呢,也会在心里怨恨你,认为你是故意出他的洋相,丢他的丑,这一切,都是你在公司一直很被动的原因。”
“那我今后该怎么做?”何俊虚心地问。
“把聪明用在本职工作上,该糊涂时就糊涂!”
该糊涂时就糊涂。一个人过分聪明并不是好事,有时“糊涂”一点,或许对自己更有好处。尤其是在办公室里,很多时候,有些事并不需要完全明白,或者说,自己心里明白即可,表面上还是糊涂些好。
不要在别人背后说闲话
当你在别人背后说闲话时,你所谈论的重点其实不在那个人身上,而是暴露了你自己的人格特质——你的好批评及你喜欢在人背后说闲话。如此,别人也会从你的闲话,由此及彼地联想到自己,他们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品质低劣、说三道四的小人。
某公司正在开联欢会。
正在跳舞的小马对小高说:“瞧,你看到没有,刚才坐在左边沙发上的那个女孩,是我们公司市场部新来的员工,别看她模样长得清秀,可听说品质不好。所以,这种人,就是那种外表光鲜、内心丑恶之人,你以后还是离她远点好。”
就在小马喋喋不休时,小高想:“哼,你今天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说不定明天就会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一想到这里,小高便借口有点不舒服,到一旁休息去了。
当你在别人背后说闲话时,你所谈论的重点其实不在那个人身上,而是暴露了你自己的人格特质——你的好批评及你喜欢在人背后说闲话。如此,别人也会从你的闲话,由此及彼地联想到自己,他们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品质低劣、说三道四的小人。
好在要戒除这个习惯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只要你发现这个习惯带来恶劣的后果时,其余的就好办了。一开始时你还是会任意地批评,等你感觉不对时,话已说出口。这时不要太苛责自己,你要高兴自己省悟了,现在你要做的就是立刻停止它。下一步你会在和别人说闲话的过程中警觉到,你可以提醒自己:“哦!我又开始了。”然后你要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件事并不难做到。当你话到舌尖,你会自动警觉,不再说下去了。你会看到那种倾向出现,注意到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在一开始时就中止它。不用多久你就会真正地停止在别人背后说闲话了。
就算你身边的人在背后说人闲话,你也要想办法不要牵涉进去。你可以很技巧地将这个话题转移到别的事情上,说一些比较好的话,而不要变成集体八卦大会。不在别人背后说闲话的好处会很快就出现的,只要你肯试试看,你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说话要为自己留余地
我们每天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和同事打交道,难免就会发生言语上的冲突,但不管谁是谁非,“得罪”同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话不要说得太满,要为自己留余地。
有一句老话说“为别人留余地就是为自己留余地”。事实上的确如此,我们每天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和同事打交道,难免就会发生言语上的冲突,但不管谁是谁非,“得罪”同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因此,话不要说得太满,要为自己留余地,这也是口才高手们的经验之一。
张庆东是某公司销售部的员工。在一次销售会议上,同事李勇毅谈了一些自己对当前销售前景的看法,并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引起了张庆东强烈的不满。心直口快的张庆东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会上慷慨激昂地进行反驳,以他对市场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说得李勇毅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这次会上,张庆东为逞一时之快,实话实说,可导致的结果却是李勇毅常在领导面前说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
后来,领导一纸调令,张庆东被“流放”到仓库去当管理员了。
把握好说话的分寸,管住自己的舌头,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的时候说得恰到好处,你的话才不会惹恼他人,“祸”就不会从口出,“火”也不会烧到你身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