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女孩的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找出女孩坏习惯的源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女儿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坏习惯。父母不可以对女儿专断,要开明地处理女儿身上的问题,耐心找出这些坏习惯的苗头,也好对症下药。

    1.尝试做女儿的好朋友

    有的父母喜欢做封建家长,天天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架子;有的父母却常常和女儿谈心,聊学校里的有趣事,也听听女儿的烦恼。毫无疑问,后者是成功的父母,拉近了和女儿的距离,也形成了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中国近代史上,出了三位特殊的女性,她们是: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姊妹。老大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孔祥熙是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长;老二宋庆龄则嫁给了孙中山,被人尊称为“国母”;老三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宋家姊妹三人的一生与父亲宋嘉树的教育密不可分。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宋嘉树坚持三个最基本原则:一是“不计毁誉,务必占先”;二是男女一样;三是和孩子们交朋友。早年,宋嘉树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他首先在自己家开辟了一块摒除封建思想束缚的乐园,使三个女儿在民主、平等、先进的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

    在三个女儿中,宋霭龄和宋美龄天资聪慧,大胆泼辣,在她们刚满五岁时,宋嘉树就把她们送到寄宿学校——中西女塾去读书。老二宋庆龄与姐姐、妹妹一样聪明,但不像她二人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七岁时,父亲也把她送到了中西女塾。由于宋嘉树早年受到西方教育,所以对子女的教育讲究中西结合。宋霭龄十三岁时,宋嘉树夫妇便将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国留学。因此,宋霭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赴美留学的女子之一。

    两年后,宋氏夫妇又把年仅十一岁的二女儿宋庆龄也送到美国学习。由于年龄小,威斯里安女子学校将她注册为特别生。宋美龄后来也被送到美国留学。从此,宋家三姊妹全都去了美国,接受西方高等教育。宋嘉树在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上占了先。

    宋霭龄极富音乐和表演才华,宋氏夫妇便努力做大女儿表演的最佳“搭档”,另外几个弟弟和妹妹做起了忠实观众。傍晚时分,宋夫人熟练而凝神地弹奏钢琴,几个兄弟姐妹围在一起,听父亲和大姐的男女生二重唱。听着父亲纯美洪亮的嗓音在钢琴的伴奏下流淌出的美国南方民歌,宋家姐妹们从心底升腾起对父母的崇敬与热爱。

    二女儿宋庆龄沉着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玩耍时,她总是最含蓄文雅的一个。不过宋嘉树夫妇是开明的家长,没有封建家长的威严,他们为孩子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也使宋庆龄得到了锻炼。

    假日里,宋家孩子们在院子里尽情玩耍,有时还爬过院墙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嬉戏;有时到田野里奔跑,到野外采集花草,捕捉虫鸟,无拘无束地欢娱嬉戏。

    有一次,姐妹几个玩“拉黄包车”的游戏,大姐宋霭龄扮作黄包车夫,二姐宋庆龄扮成乘客,弟弟妹妹们跟在身后又蹦又跳,玩儿得甚是开心投入。不料由于“车夫”拉车用力过猛,黄包车失去控制。这下坏了,把“乘客”抛了出去。“车夫”知道闯大祸了,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最难受的是“乘客”,又疼又委屈,一脸的不高兴。

    后来这件事被父亲知道了,他慈爱地对大女儿宋霭龄说:“做游戏一定要掌握分寸,拉黄包车可不能光凭力气呀!如果是伤了乘客,那以后还怎么拉生意呢?”宋霭龄不好意思地笑了。接着又把二女儿宋庆龄喊过来笑着说:“我们的这位小‘乘客’宽宏大量,又勇敢坚强,真是个了不起的小英雄!”宋庆龄受到父亲的夸赞和鼓励,也很快雨过天晴了。

    宋嘉树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这不仅得利于让女儿接受高等教育,更来自于为女儿创设的家庭环境。

    一般女孩子心思细腻,更愿意与父母用一种平等的方式去交流,而不太喜欢父母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孩也更容易变得随和豁达,容易和人相处。要做到这其实也不难,只要父母肯放下架子。晚饭之后,父母可以和女儿一起看看动画片、漫画书,或者聊聊学校里的事,再或带女儿出去散散步。每一件小事都会拉近父母和女儿的距离,都会增加你们的感情。

    每个女孩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她们说的话会让你感觉到另一种生命的美好。和女儿做朋友,常常听一听童言童语,放松一下被世俗的世界渐渐压垮的灵魂,也是十分美好的事情。

    2.父母要了解女孩内心世界的特点

    俗话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这其中包含着很深道理,水和泥是地球上孕育生命的源泉。女人和男人的结合才有了人类的生生不息。

    水和泥的性质差别也体现了女人和男人的性格差别。水,柔软,无形,质地清洁,却又可以滴水穿石;土,厚重,混沌,包容万千,却容易干裂风化。但是水和泥的结合却使得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同样,女人一直以来也是美的化身,温柔,善变,却又脆弱,但是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耐性和韧性;男人一直是力量的代表,粗犷,阳刚,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人类才得以发展,欣欣向荣。

    女孩从在娘肚里成长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她和男孩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她们秉承了母亲的那份柔弱与渴望被关注的特质,注重跟人相处,爱美,敏感,胆小,容易生气和嫉妒,等等。在她们的世界里,糖果、香水、漂亮的饰品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与她们息息相关。女孩敏感,很注重与周围所有人之间的关系;女孩胆小,她们经常会被男孩子欺负,即使是比她们小的弟弟都敢毫无畏惧地欺负她们;女孩缺少主见,穿什么颜色的裙子很多时候都要妈妈来决定;女孩爱美,总是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女孩喜欢攀比,看见别的女孩有什么漂亮的衣服就会让父母给自己也买一件;女孩具有很多天赋,但父母稍不留神,她们的天赋就有可能泯灭……

    因此,父母要了解女孩的成长规律,教育方案要随着她们的年龄而发生变化,使自己的小公主变得坚强、勇敢、有主见,充分激发她们的天赋。

    与男孩相比,女孩更注重与别人的关系。男孩喜欢爬上爬下,女孩则喜欢安静地听妈妈讲故事、喜欢做安静的游戏;男孩崇拜英雄奥特曼、超人,女孩却喜欢美少女、白雪公主;男孩喜欢竞争,女孩更希望自己多几个知心朋友……

    为什么女孩和男孩那么的迥然不同呢?从妈妈受孕那一刻起,女性染色体基因便被女性荷尔蒙激活了。女性荷尔蒙决定了女孩细心、敏感、安静、温柔等天性,同时也决定了女孩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女孩体内的雌性激素很关键地影响着她的感情生活。它控制着女孩思考的过程、情绪的稳定、做事的动机等。当雌性激素活动不稳定时,女孩的情绪就会产生波动。如果雌性激素过低,女孩就会感到孤独、悲伤、失望,容易生气、发怒,这也是女孩更容易敏感的原因。

    另外,女孩还受其他激素的影响。孕激素使女孩更喜欢小孩子和小动物;催产素使女孩产生更多“母性的本能”——“怜悯之情”;而且,女孩体内也有睾丸素,但是水平只及男孩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女孩表现得更温顺、安静,不存在很强的攻击性。虽然这些女性荷尔蒙使得女孩温柔、颇具同情心、体谅他人,但这也导致她们的情绪天生变化无常。有文学家就曾把女人称为“最情感的动物”,是不无道理的。

    女孩不像男孩那样独立和竞争,因此她们渴望父母更多的爱,拥有更多的知心小伙伴,她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但是女孩却也更容易受伤和妥协,一旦女孩心中理想的关系遭到了破坏,她就会感觉很受伤。比如她犯了错误,父母批评两句,她便会认为父母不爱她了;即使长大了,女孩也是很容易因为感情而受伤,我们经常可以在媒体上看到,某某女孩因为失恋自杀。另外,因为更注重关系,女孩在关系和利益面前是很容易向关系妥协的。所以,女孩才会常常放弃自己的正当利益,成为“软弱”的代名词。

    对此,父母要尽量提升女儿的心灵“痛点”。女孩痛点比较低,对疼痛很敏感。她们不但身体的“痛点”很低,心灵的“痛点”更低。有时,别人不经意的一个轻视眼神,都能使她心灵受到伤害。因此,父母提升了女儿的心灵“痛点”才可以让她们少受伤。

    另外,父母还要教女儿自爱。女孩因为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在遇到威胁时轻易地妥协,也因此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女孩小时候,父母就应向她们灌输一种自己爱护自己的思想,让她们知道,体谅他人的同时要学会爱自己。

    女孩子和男孩子就像冰与火的两极,父母只有了解女儿的内心世界并走进去,才能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3.另类女孩需要另类的爱

    生活中,大多数女孩是温柔和乖巧的。但是,偶尔也会有一些另类女孩。当然,一个女孩子的性格遗传了她父母的一些,但是她出生以后的生活环境也在她的性格塑造上有很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样,由于女孩们的性格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她们表现出了各自独特的个性:她们不再像传统的女孩那样细心、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掉眼泪,而是像男孩子大大咧咧、不拘细节,穿男孩子衣服,和男孩玩耍打闹;她们不像一般女孩那样依赖父母,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帮她们安排好、做好,她们从小就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自己完成;她们不像那些甜嘴小女孩那样讨人喜欢,不停地说个没完,相反,她们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而且有点忧郁……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另类女孩就发展不好了。相反,她们由于自己独特的气质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面对这些“与众不同”的女孩,家长们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不那么敏感、很小就学会了独立,因而省心很多;忧的是:自己的女儿性格像个男孩子,这对她的未来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女儿性格这样孤僻,她将来能不能很好地和人相处呢?

    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父母的“喜”和“忧”也很难改变孩子的性格。不像捏泥人,想要什么样子就可捏出什么样子。孩子性格一旦养成,那就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在了解了女儿有这种找出女孩坏习惯的源头性格以后,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把性格的其他优势发挥出来,并告诉她们如何避免性格上的劣势。

    面对女儿的这种另类表现,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认同和接受。这样,父母才能有效引导她们发挥出性格的优势,避免其劣势。

    对于大大咧咧的女孩,她们通常具有交际能力和办事能力,父母可以着重培养她们成为一个交际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带她们多参加或亲自动手策划活动,比如策划节日庆祝,设计游戏活动等。

    相关科学研究表明,女孩和男孩都喜欢与那些不计较细节、有点大大咧咧的女孩交朋友,而且他们与这类女孩交朋友的理由还基本一致:与这样的女孩一块玩儿不会累,而且可以玩儿得很开心。因此,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会使女孩有很好的人缘,也会使她们拥有很多朋友。

    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的交际能力,这对她们以后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父母有必要告诉她们,大大咧咧可以,但不能养成不好的习惯,告诉她们举止优雅、谈吐有度也是女人不可或缺的。这样,自己的另类女儿就会扬长避短,取得成功。

    对于表现独立、孤僻的女孩,父母更要耐心去帮助她们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让她们多结交朋友,与别人相互合作。因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踏入社会,一个人想要发展,就免不了和别人打交道,很多事情要和别人沟通合作才可以完成。女孩独立孤僻的性格很容易影响到她们的前途,因为不能很好地和别人沟通,一方面自己会更压抑以致自闭,另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和别人产生误会和矛盾。

    父母因为工作调动到另一个城市,小丹也随父母转学。本来就有些内向孤僻的小丹,在新学校,她觉得很不习惯。又加上当地方言有些难懂,小丹成了同学们嘴里的“独行侠”。往往是一群女生在玩跳皮筋,她却只是远远地看着。一个学期下来,小丹既没交到朋友,本来不错的成绩也下滑了,有好几门功课都亮起了“红灯”。

    父母看出女儿的变化,马上咨询了心理专家。心理专家了解了小丹的所有情况后,向她的父母建议道:“你们只要鼓励孩子学会微笑,她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回到家里,他们鼓励小丹说:“女儿,你笑起来真漂亮,如果你对同学们微笑,同学们一定会因为你的微笑而喜欢你的。”第二天,小丹鼓起勇气对遇到的每一位同学微笑,虽然那笑容还是羞涩的。不久以后,小丹就融入到集体中去了,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小丹的成绩也开始上升了。

    如果一个女孩对着任何一个人微笑,就如同她用愉悦的态度对大家说:“让我们来交个朋友吧!”独立孤僻的女孩也往往没有勇气来向别人示好,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她很难相处。但当她用微笑和别人打招呼时,别人就会感觉她是友好的,也会慢慢地和她走到一起。

    这些都是看起来有些另类的女孩,如果一对父母有这样的孩子,千万别坐视不理,或者用强硬的态度来干涉,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量体裁衣,给予她们另类的爱。在充分了解了她们的性格的基础上,引导她们发挥性格优势,避免劣势。那样,女儿同样可以表现得优秀,甚至能做到更好。

    4.父母不要过于唠叨女儿

    人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发现这样的现象,一边是妈妈苦口婆心的教育和训斥,一边是孩子无声的反抗。忍无可忍时,孩子就会反过来怒斥妈妈:“说个没完没了,烦死人了!”更有甚者,大喊一声:“你别说了好不好!”然后摔门而去。

    看过电视剧《奋斗》的人都会记得第一集里的那个故事,陆涛他们毕业了,拿着毕业证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兴高采烈地冲向社会。与此同时,陆涛的同学高强,却因为违反校规而没有拿到证书。回到家里,父母得知儿子的情况后,妈妈没完没了地唠叨,爸爸也在旁边训斥他。本来心情就很压抑的高强,一激动便从楼上跳了下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屋子里剩下了年过半百的老夫妻俩,目瞪口呆地傻在当地。

    这个例子也并非完全偶然,生活中还有一些孩子因不堪忍受父母的训斥、唠叨而走上了不归路。毕竟孩子的心智都还不是很成熟,很容易在压抑的情况下做出极端的事情。到那一刻,后悔的就只有父母。诚然,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但是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而且父母唠叨式的教育方式也很不科学。没有一个人愿意听别人在耳边说个不停,更何况是本身就心情压抑时。

    唠叨容易使孩子脾气暴躁。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往往就是这样发生的。当孩子不能再忍受父母过分的唠叨时,他们就会反抗,且容易脾气暴躁。这样一来,孩子长大后容易发怒,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唠叨会使女儿养成同样的坏习惯。为什么一代代女人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唠叨?一方面因为女人本性使然,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她们在小时候听妈妈唠叨,耳濡目染,不觉间她们继承了妈妈这一习惯。所谓女儿是妈妈的影子,妈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女儿学习的范本。

    唠叨会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睦。很多孩子之所以和父母的关系不好,不愿意待在家里,往往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听父母在耳边没完没了地唠叨。本来父母和孩子因为代沟就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如果父母还要说个不停,那就会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一来,父母的唠叨就成了影响家庭关系和睦的主要“凶手”了,父母的爱也成了孩子的负担。

    唠叨会助长孩子的坏习惯。很多孩子在听惯了父母的唠叨后就会产生“免疫力”,认为父母也就是喜欢嘴上说说,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于是他们还会我行我素,该干嘛干嘛。事实上,习惯于唠叨的父母就很难在孩子的心里树立起威信,不能够让孩子对自己的话产生信服和认同。这样,唠叨式的说教也就失去了意义,与说教的目的背道而驰了。

    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应尽量做到不要唠叨,避免让孩子讨厌。父母平时应该在孩子的心里树立威信,树立起父母的榜样。父母的一举一动才是孩子学习为人处事的关键范本,自己做好了,在教育孩子上也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父母的唠叨只会加剧他们的反抗。相反,父母和蔼而简洁有力的语言更能使孩子信服。

    对更敏感脆弱的女儿,父母就更不能因唠叨而伤了女儿的心,使女儿对父母产生厌烦心理。爱会产生唠叨,但是唠叨不一定能传递爱。所以,天下的父母们,爱却不要习惯于唠叨。如果父母们都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社会就会更和谐,家庭就会更和睦。

    5.和女儿做好心灵的沟通

    生活中,和女儿不能很好地沟通让很多家长忧心忡忡。父母都希望女儿聪明健康。然而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只是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是不够的。我们的父母还必须知道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沟通。

    很多父母总认为强迫孩子服从自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他们常常私自做出决定,不论孩子是否同意,都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然而,身为父母,应该清醒地看到,一切为了孩子好是所有父母行动的出发点,但是总是让孩子绝对地服从父母的“好意”,孩子将变得对立。事实上,一些父母很少和孩子有过平等的沟通,谈话几乎都是指责的语气,甚至对子女进行严厉地言语攻击,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经常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很容易造成双方的隔阂,甚至是难以消除的敌对状态。

    父母不能用强迫、指责等消极方式教育孩子,要肯花时间、有耐性,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发自内心地赞扬。只要父母耐心地这样去做,了解、关怀并接纳孩子,孩子就会很乐意和父母在一起,愿意和父母做心灵上的沟通。如此,孩子就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也能顺利地迈向成功之路。

    对于母亲来说,要做的工作实在太多。尽管如此,母亲也要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跟孩子进行交流。这个时候,母亲要用心倾听孩子说话,停下手边的事情,给他们百分之百的注意力。而且,多倾听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重视与关心。用不着很长的时间,只要几分钟他们就会很满足。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所说的话很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培养出自信。

    当孩子需要父母在身边的时候,父母却无法出现,这是孩子及父母都无法忘却的伤痛。所以,父母要尽力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当孩子奋斗成功时,父母要及时地告诉孩子,父母为他们感到高兴;当孩子伤心难过时,父母要能够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知道还有父母一直爱着他们;当孩子遇到问题苦苦挣扎时,父母要提供支持,给孩子鼓励和加油。

    父母可以通过日记、闲聊等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也可让孩子参与自己的劳动、工作,让他们体验为人父母的不易。父母还可以让孩子通过了解周围人与疾病抗争的故事,使他们明白生命的脆弱和顽强;通过家庭纪念日的庆祝,以及积极参加社会上献爱心等活动,让他们感受生命的意义;通过感受伟大人物和学习身边人物的奉献精神,让他们感悟生命的价值;通过亲近自然的活动让他们体验生命的美好,等等。

    家长还要善于观察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帮助他们在适当的运动、音乐的陶冶和诙谐的气氛中舒缓自己的紧张,也可以不动声色地倾听孩子的宣泄,或是让孩子在信任的家人朋友面前倾诉衷肠。家长也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工程师、外交家和艺术家,但不要以过大的压力和标准要求孩子。

    另外,在和孩子讲话沟通时,父母要尽量做到:和孩子讲话要放慢速度,吐字清楚,声调尽量温和亲切。父母也要注意纠正孩子说话发音不准、口齿不清的习惯。

    不要故意说让孩子妒忌的话。很多妈妈喜欢对孩子说“你妈妈不喜欢你了,喜欢隔壁小弟弟”,这样刺激孩子,是很不对的。而且,妈妈也不要用比较的语气刺激孩子,如“你看人家多聪明,一学就会,你怎么这么笨?”这都会引起孩子的妒忌心,从而影响他们对母亲的信赖。

    不要恐吓孩子。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现象,父母为了使孩子不再吵闹就用恐吓的方式使他们听话。比如说,“你再哭就有专门吃小孩的鬼来找你了”或者“老猫最喜欢叼不听话的小孩子”。这些恐吓会引起孩子的胆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他们知道恐吓的话是假的,他们也就不怕了,同时这也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不要在孩子面前讲他人不好。特别是不要讲孩子的老师和熟悉的邻居,那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习惯,对孩子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家长要多积极鼓励孩子,少去消极禁止。如水不小心洒在地上了,一般家长会说:“不要去踩,你看弄得一塌糊涂了。”聪明的家长则会说:“水倒在地上,让我们拿拖布把它擦干吧!”这样孩子就会很高兴地去做,而且还能够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另外,同样叫孩子去做一件事,讲“去把扫帚拿来”和“帮妈妈把扫帚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完全不同。孩子不喜欢命令,却喜欢受人委托,特别是三岁以上的孩子,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大人叫他们做事,他们会有一种被信任的满足,因此就会非常兴奋地抢着去做。

    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暗示。他们喜欢听大人讲悄悄话,也喜欢和大人讲悄悄话。例如,一个孩子不肯吃青菜,偶而吃了一些,晚上爸爸妈妈就故意背着她讲:“今天丹丹真乖,吃了许多青菜。”躺在床上的丹丹听见了,第二天吃得更起劲了。一个孩子不肯给客人唱歌,妈妈就说:“我们来说个悄悄话,商量一下唱什么好。”孩子就在妈妈耳边说:“我想唱一个小燕子。”这样孩子就比较敢于表达和容易发挥自己了。

    同样,对于女儿也是这样。这样思考,这样做,父母就可以更好地和女儿做心灵上的沟通了,也可以更好地帮助女儿健康地成长。

    6.父母犯错也要和女儿认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的一生之中都会犯无数的错误,重要的是能够知错就改,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为下一次的成功积累条件。无数父母都是如此教育自己的儿女,可是假如父母犯错呢?父母犯错之后应不应该向女儿道歉呢?有很多父母觉得向女儿道歉没有面子,损害自己的光辉形象。其实不然,父母勇于道歉不仅可以和女儿之间形成沟通,而且也会让女儿在心里接受做错事就要道歉的习惯,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比任何理论教育来得更为深入人心的。

    小晴的爸爸是一个工厂的高级工程师,他平时的工作特别忙,所以一直也没有时间陪着小晴去游乐园玩儿。有一天快到周末了,小晴央求爸爸周末带她出去玩儿,爸爸想着这周末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于是就答应了。可是周末当小晴兴高采烈地起床准备和爸爸一起出去玩儿的时候,爸爸却告诉她:“昨天爸爸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需要回厂子处理,你和妈妈一起去吧,好不好?”小晴的热情一下子冷却下来,大声说着:“你骗人,说好了要陪我去的,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着,我没有……”爸爸不理小晴的哭闹,径自走了。其实这件事情就是爸爸的错,他不仅说话不能说到做到,而且还不承认自己的错误,给孩子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如果他能够说一句:“宝贝女儿啊,都是爸爸不好,爸爸没有时间陪你去了,爸爸向你道歉,以后有时间一定陪你去,好不好?”这件事也会得到一个比较圆满的解决。

    有的父母说自己就是死硬脾气,不好意思向女儿道歉。那么父母想一想,当你在和同事的交往中犯错误了,当你在公司事务中出现差错,当你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错误的时候你会道歉吗?不好意思向女儿道歉是因为你认为自己是强者,而女儿是弱者,强者不需要向弱者道歉。古代讲究三纲五常,要求父为子纲。这也流传了千百年,所以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即使做错了事也没必要向孩子道歉,甚至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小林的爸爸妈妈去年离婚了,小林跟着妈妈一起过。妈妈是个下岗工人,仅靠着帮别人洗衣服熨衣服维持生活,生活非常拮据。有一天,妈妈发现放在抽屉里的五十块钱不见了,就问小林拿没拿,小林说没拿。妈妈想这么个小孩也开始学会偷钱了还撒谎,非常生气,就开始斥责小林:“还说没拿,那你的新文具盒是怎么回事?怎么买来的啊?”小林刚想辩解,妈妈就说:“我辛辛苦苦地供你上学,你不但不好好学习,还学这些坏毛病……”说着说着妈妈就打起小林来,小林还是坚持说自己没拿。最后在妈妈的软硬兼攻之下,小林屈打成招了,并且保证以后再也不偷钱不撒谎了。

    事情过去很久之后,小林的妈妈突然从她的上衣口袋里翻出来五十块钱,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那天是记错地方了,钱并没有放在抽屉里。接着妈妈便一阵愧疚,那天真的是错怪女儿了,怪不得从那件事情之后,女儿一直闷闷不乐的。

    这一天小林放学之后,妈妈就把她叫到身边,对她说:“小林啊,妈妈首先要向你道歉,那天那些钱的事是妈妈的不对,妈妈错怪你了,我的女儿没有偷钱。”这时小林听到妈妈的话,眼眶红红的。妈妈接着又说:“你知道妈妈为什么这么害怕你偷钱吗?因为你爸爸就是这样,他把家里的钱都偷了去赌,最后把咱家输得一文不剩,妈妈害怕你再像爸爸那样啊!”说着说着,妈妈哭了,小林也哭了。小林一边抽噎一边说:“妈妈,对不起,我没有偷钱,那个文具盒是我在学校里参加竞赛得到的奖品。妈妈,我知道你很辛苦,所以我从来没有怪过你。”这时母女俩哭作一团。从那天之后,小林学习上更用功了,从来没有让妈妈失望过。

    小林的妈妈文化水平不高,也没太多教育理论,可是她教育女儿的一番苦心值得家长们留意。

    事实上,很多学者早已认识到这一点。著名诗人、民主人士闻一多先生就是如此。一次他动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女儿,这恰好被正在看书的次子看到。儿子出来批评父亲不应该打妹妹,还上纲上线地教育闻一多:“你还天天讲民主呢,打孩子就是民主吗?”闻一多愣住了,他经过反思之后,向女儿道歉:“我不该出手打你,我做错了。小时候我父母是这么教育我的,所以我也这样了。不过你们应该记住,以后不能再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女。”经过这件事,闻一多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更为高大了。相反,如果他不道歉,儿子也会不服气,会觉得他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

    很多父母担心自己向女儿认错有损自己的权威。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标尺,女孩也不例外。在她们的心里,是非曲直有一个比大人不掺杂杂质的更为明确的判断。所以,父母犯错误后,如果不向孩子道歉反而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话,那就会灌输给她们一个错误的观念:强者不需要向弱者道歉。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为人父母,无意中犯错时,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坦然地向女儿道歉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