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办事,别人端点架子,“拿”你一把,这是常有的事。但作为求人者,我们要有耐心,不能着急,忍得一时之气,便无百日之忧,今日不成,明日再来。因为我们必须承认求人办事是一种非常被动的事情,必须耐心等待。有些时候所求之事明明合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正常渠道却走不通,这种情况更要忍耐,心中的怨气与不满既不要说出来,也不要从表情上显示出来,要耐下心来软“磨”硬“泡”,直到事情成功。
总之,要成就一件事情不容易,须观察时机,是急不得的。许多事业有成者都是在多次忍耐与失败后愈挫愈勇,最后才取得成功的。当然,忍耐也不是没有止境的,忍的关键是把握分寸,忍不能失去原则,不能失去人格,该忍则忍,“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办事要善于原谅人
当你的下属当着众人的面,顶撞你或是与你发生争执,挑战你的权威,让你的颜面扫地时,你是不是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找个机会报复他,狠狠地整治他?而当你在最窘迫、最尴尬之时,有人勇敢地站了出来,替你打了圆场,给了你一个可下的台阶,你是否会想着在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来报答他,感谢他?
其实,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想法也并不奇怪,更不是什么错误。因为,憎恨自己的“敌人”,报答自己的恩人,是大部分人的普遍心理。但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不在感激恩人的同时又原谅自己的“敌人”呢?
出门在外,自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树敌太多,往往会为自己平添阻碍。
须知有时原谅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对别人的批评要表示感谢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说一句感谢别人的话,说者可能并不费力,而听者却会打心里感到舒服。
乔治·罗纳在维也纳当了很多年的律师,小有名气。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了瑞典。此时,他已经一文不名,非常需要一份工作。因为他能说并能写好几国的语言文字,所以他希望能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这一类的员工。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但是,有一个人在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的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于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时,简直气得要发疯了。
于是乔治·罗纳也打算写一封信,目的是想使那个人也大发脾气。
但很快他就停了下来,对自己说:
“等一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的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是并不是我家乡的语言,也许我的确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学习。这个人可是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的本意也许并非如此。他用这种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
于是,乔治·罗纳撕掉了他刚刚写好的那封骂人的信。另外写了一封信:
“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过,他们说你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羞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
不到三天,乔治·罗纳就收到了那个人的回信。他请罗纳面谈,罗纳去了,而且他得到了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
所以,不要怨恨别人,即使他曾使你难堪。要明白既然别人能使自己难堪,就证明自己存在着某些缺点,使你难堪只不过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指出你的缺点而已。这样想,就容易做到宽容大度,善于原谅他人。
对别人的指责要正确理解
《诗经》上说:“百川入海,有容乃大”,意思是说,千百条河流之所以能流入大海,是因为大海有兼收并蓄的宽大胸怀。无论古今,无论在政坛还是商海,想要取得成功,都要有宽宏大量,能够容纳不同意见的胸怀,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
北京有位厂长,胸怀宽广、善于容人,在当地被传为美谈。
有一次上级组织质量大检查,参加这次检查的不仅有主管局的领导、专家,还有各厂的一些技术骨干。有位外厂的小伙子在检查中,当着这位厂长的面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你们的计量器既不准确,也不齐备,你这个厂长是怎么当的?”又说:“计量是工业生产的眼睛,不抓计量,就等于眼睛看不见了,怎么抓产品质量?”
大概是年少气盛,往往得理不饶人的缘故吧,那位小伙子越说越尖锐,丝毫没有顾忌那位厂长的面子。
可是,厂长却颇有大将风度,这些尖刻、刺耳的话并没有引起他什么不愉快,相反他还连连说道:“提得好!提得好!”这可不是那种敷衍搪塞式的一般表态,而的确是从心底里接受意见的态度。因为他知道,他厂里缺的就是计量方面的人才,没有人才怎么能搞好计量呢?
他眼前一亮,这个小伙子不就是现成的人才吗?他赶快与兄弟厂联系,想方设法要把这个小伙子调过来。经过努力,调动终于成功。小伙子果然是计量方面一把好手,全厂的产品计量都由他负责,产品质量自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嫉贤妒能终至失败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做成大事,取得大的成功,就必须要善用人才,敢用人才,尤其是敢于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才。懂得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是古往今来的成功经验。
而嫉贤妒能的人,最终必将自吞心胸狭窄的恶果。
建安五年春,袁绍厉兵秣马,准备率四十万大军攻伐曹操。
袁绍的谋臣田丰认为此举不足取,便对袁绍说:“现在徐州已破,曹操军队锐气大增,此时攻伐,恐难成功,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
袁绍头脑发昏,哪里肯听!
田丰再谏,袁绍发怒了:“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
田丰仍在劝诫袁绍:“若不听臣良言相劝,出师不利。”
袁绍大怒,将田丰投入大狱,率军出征。结果,官渡一战,袁绍被曹操杀得人仰马翻,大败而归。
这时,狱吏来见田丰说:“与君贺喜!”
田丰说:“何喜可贺?”
狱吏说:“袁将军大败而回,君必见重矣。”
田丰很了解袁绍的为人,他笑着说:“吾今死矣。”
狱吏很吃惊:“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
田丰说:“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袁绍回来,果然以谣言惑众的罪名将田丰杀了。
袁绍杀田丰,充分显示了他嫉贤妒能的狭隘心胸,也说明了他最终为曹操所灭,乃是势所必然的事情。
英国有个政治学家叫帕金森。他写了一本名叫《官场病》的书。
其中谈到,官场上有一种通病:“自上而下奉行的是‘能级递减’,一流的找二流的当部属,二流的找三流的做下级,愚蠢的下属多多益善,精明的对手往往被拒之门外。”后来,这种病就被叫做“帕金森病”。为什么要找比自己差的人呢?因为这样的下属往往有一大优点,那就是“听话”。
任用贤能可夺天下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至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任用贤能的人可得天下,因为贤能者是天下的顶梁柱,善谋大事者往往善借贤能之力。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在洛阳的庆功宴上就曾说过这样的话: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不是全才,在很多方面不如自己的下级。他之所以能打败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是因为重用了一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刘邦表现出了一个统帅最值得称道的品格和素质。
打天下如此,搞其他事业也莫不如此。
被誉为美国钢铁工业之王的卡内基说过:“你可以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
卡内基的话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企业家在管理思想上的一种反省,即他们认识到,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卡内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这样一句话:
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的能力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
作为一名领导,要想做到乐于用比自己强的人,就必须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有些领导人之所以不乐意用比自己强的人,是怕这些人难以驾驭,担心一旦彼此之间发生意见分歧会使工作受到影响。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嫉贤妒能的心理在作怪,他们总以为自己是领导,也自然应该是佼佼者,各方面都应该比别人高上一筹。因此,遇上比自己能力强、本领大的人时,就会萌生妒意,采取种种办法压制他们。
嫉贤妒能,是压制和扼杀人才的一种腐朽、落后的意识,对于事业的成功妨碍极大。
因此,如果你真心希望你的下属能够各尽其才,各尽其能,为你的事业而奋斗,就必须敢于起用他们,让他们的才华,铸就你事业的辉煌。
二、办事要具有大家之气
所谓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告诫人们无论是与人合作,还是求人办事,都不要只盯着眼下,眼光要放得长远些,不要为了些许眼前小利或是一时意气而与别人闹僵了关系。如果事情办得合乎心意那自然好;若办得不合心意,自己的利益暂时受损,也不要与人撕破脸,伤了和气。要明白和气生财的道理,与人为善才能广结良缘,一时的失利也并非都是坏事,因为眼下的不利可能是为了获取长远利益而埋下的伏笔。
做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
不懂得如何把握办事艺术与分寸的人,眼光往往都很狭隘,最容易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他们心里常常只惦记着眼下有多少好处,却忽略了长远的利益。事实上,有很多事情从表面上看虽然是可以获利的,但从整体、长远看来,却是损失大于利益,真正精明的人不会被此迷惑。
因小失大这个成语便很好地诠释了上面的论述,假使你为眼前的蝇头小利所动,为单纯的获利想法而放弃更有价值的东西,等到后来蒙受更大的损失时才追悔莫及。这种例子是比比皆是的。
有的人很喜欢坚持自己的意愿而违拗同事或后辈的建议,为人处世非常任性,毫不考虑将来。这样的人虽然可能也很有才能、很有知识,但是因为目光短浅、只追逐眼前的利益,为眼前的情报所左右,最后会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别人对他的印象与评价也会大打折扣。
假如职场人士怀有这种不良习性,那么,在上司眼中看来,他很可能只不过是一个短视近利之徒,上司也是不可能对这种人有所亲睐的。
另外,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往往是做事过于精细的人的常见表现。
这种人也是很难保持其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的。
这种人,如果认为事情对自己有利,就会想尽办法去占些便宜,哪怕这事情原本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而对他没有利益的,就算原本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也会弃之而去。在职场中,这种人是非常惹人讨厌的,下属跟了这种上司,只会觉得“听这种人的话,只不过是被他利用罢了,到没有利用价值时,就会被他一脚踢开”。上级看待这种下属,也必然会觉得他不够大气,品格不端,没有资格进入领导层。
现代社会是工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在一些企业中,尤其是公司的新进人员,常常会认为“我怎能被你利用?”或者“这样子我是否吃亏了?”换句话说,如果由喜欢利用部下的人当上司的话,那么忤逆上司、上下级之间互相不信任的事情就很容易在团中横行了。
做事精细,有程度大小之分。过于精细容易使人目光短浅,视野窄小,常常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用得恰到好处则可助人眼界高远,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左右,这样的人,日后也必定会有所成就。
办事切忌为以后埋下不利的伏笔
立足于社会,应当以信义为本,对于别人的委托或交办的事,能做则做,尽力而为;而对于那些自己明知道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千万不要硬撑着,否则,耽误了人家的事情不算,很可能连自己的信誉也搭进去,落个出力不讨好的下场。
有一位刚刚被分到县某中学准备任教师的小孔,恰巧赶上县教育局向该校抽人,对全县的中学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因小孔还没有安排授课,就抽了他一个。起初,小孔感觉为难,心想自己不仅对本县中学教育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刚刚走出师专门,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方安排了自己,又是第一次接受任务,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而他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县教育局局长很恼火,责备校方,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校长呢,自然对小孔的表现提出了批评。年轻的小孔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上班了还觉得抬不起头来。
小孔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伤害。
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如果你认为这是上司拜托你的事,不好拒绝,或者害怕拒绝后上司会不高兴而接受下来,那么,此后你的处境就会更艰难。
所以,凡事要量力而为,自觉难以做到的事情,在受到委托时就一定要敢于拒绝。纵使是双方面子上不好看,也要勇敢地鼓起勇气说:
“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您是否可以再找别人?”或者“实在抱歉,我水平有限,只能让您失望了。我想,如果我硬撑着答应您,将来误了事,那才对不起您呢!”这样才是比较明智的做法,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
无论是对上司,还是亲朋好友,当他们请你办事时,你应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度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结合起来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如果你觉得办不到,千万不要贸然答应。
在职场中,作为下级,面对上司提出要求是不好拒绝的。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而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的事,一旦失败了,上司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对你进行评价。
还有一种上司,他平日里一副“扑克脸”,整日毫无表情,突然有一天,他笑眯眯地站到你面前,这时,你就要警惕了。因为这是他怀有不良企图的信号。你和这种上司接触,始终都要以果断坚决的态度待他。
当他说“老实说,我想拜托你一件事……”而把一件不光彩的事告诉你时,如果你不拒绝,事后一定后悔。
不过即使到了这个程度,也还是要注意给对方留个台阶,你可以这样说:“您真会开玩笑,但我才不会相信呢!大家都知道您是道德高尚的人,我们都很尊重您的。”
圆滑地给上司一个台阶下,那么你自己脱了身,也不至于把事情弄僵,不是很好的自保方法吗?
三、成功的秘方在于忍耐
善于忍耐的人都是内心坚强的人。人说“忍字心头一把刀”,的确,忍耐需要很多的付出,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你学会了凡事忍耐,那么你将会得到更多的回报。从古到今,多少名人志士,社会名流,都忍耐过别人所不能忍的奇耻大辱。韩信若不忍受胯下之辱,怎么能有日后的飞黄腾达;司马迁若不忍受宫刑之苦,怎么能有《史记》千古流芳……忍耐是意志的磨练、思想的提高、能量的积蓄,是无声的奋斗,学会忍耐,学会在忍耐中锲而不舍地追求,在忍耐中更深刻地感悟人生,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当受命运摆布的时候,你必须学会忍耐。因为经受了忍耐的洗礼,才会使你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因为经受了忍耐的磨砺,你才会有更大的爆发力,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学会了让所有的痛苦都在忍耐中淡化,所有的眼泪都在忍耐中化作轻烟,你就能够笑着面对人生百态,最终成为真正的强者。
培根曾经说过,人不可像蜜蜂那样地把整个生命排在对敌人的一蜇中。“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忍,可以当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一个人胸怀坦荡磊落,无所不包、无所不容,那也就无事不成、无功不就了。古代所谓的豪杰人物,都有超过常人的修养,更有着忍一般人所不能忍的工夫。心字头上一把刀谓之忍,你若挨得过这把刀,寸寸心血会教你成功。“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能包容一切,方能接受一切、忍耐一切,然后必能改变一切、克服一切。所谓大肚能容、逆来顺受,并不是天生的窝囊废,相反的他正是一个成大功、立大业的强者呢!
四、成事之道在于“磨”
这里我们所说的“磨”,不是耍无赖,而是一种讲究方法策略的礼貌的“等待”。既要在时间上靠上去,又不要让对方感到你是故意找麻烦,故意影响他的工作和休息。要在通情达理,尽量减少对对方的干扰的前提下去锲而不舍地争取,这样才有可能“磨”成功。磨人不可锋芒毕露,最好不要一上来就马上提要办的事,开始先寻找合适机会接近对方,使双方关系渐近,让对方更多地了解你,同情你,从而产生帮助你的愿望。也就是说,你得想办法与对方接近或与对方家人接近,并通过各种办法与他们搞好关系,从感情上与他贴得更近。这种感情上的磨,若是用得恰到好处,对方是难以拒绝的。
有些领导喜欢让人磨,不愿轻易同意任何事情。你磨他,使他从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即权力欲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去磨,怕苦怕麻烦,存有虚荣心反会被对方见笑,他会说:“本来他再来一次我就同意了,可是他没来。”
磨功,也是一种韧劲,一种谋略。在办事中,谁磨的功夫高,可能谁就是胜者。
罗斯福很早以前就想请巴鲁赫出来做官,但巴鲁赫未予应诺。
1943年2月5日,罗斯福派物价管理署署长詹姆斯·伯恩斯去见巴鲁赫,并带去了一封信,请他担任战时生产署署长,主管全部战时生产事宜。
第二天,巴鲁赫决定应聘。然而,他突然得了病,起先医生认为可能是癌,但三天后证明不是癌,于是巴鲁赫连忙赶赴白宫向总统报到。
在总统候客室里,巴鲁赫听说总统忽然改变了主意。他正要发作,总统的秘书已在门口说,总统请巴鲁赫先生。
罗斯福见到巴鲁赫后,压根不提聘任之事。他滔滔不绝地说:“伯尼,你知道白宫有鬼吗?女佣梅姬说她确实在我的寝室内见到过鬼,而且她肯定这个鬼即是林肯总统。我个人倒没有在白宫见过鬼,但我的确在白宫见过许多笑话。最奇的是去年国庆节,我在白宫举办招待会,我坐在轮椅上,各国使节挽着自己的夫人鱼贯式地列队上前来同我握手。队伍缓缓前进,忽然见到一位大使夫人裙子下静悄悄地滑下一个粉红色的东西,啊,原来是夫人的内裤松紧带断了,内裤从大腿一直滑到脚尖。更奇的是,那位夫人竟若无其事,轻轻地把两脚从内裤中跨了出来继续前进。我们那位黑人侍者乔治也很有趣,他见状,就托了一个空盘,走到那内裤面前,拣起内裤,往空盘内一丢,好像是收餐巾一样。我们都佩服乔治对此事的处理……”
巴鲁赫由克制怒火地听直到忘神地听,慢慢地,满腔怒火都烟消云散了。
罗斯福以讲故事的办法“磨”去了巴鲁赫的怒气,终于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五、战胜对手的高招在于“韧”
“韧”原是表示受外力作用时不易折断,柔软而结实之意。
以韧劲办事,多是因为对方有才华,善计谋,一时不能将其“拿下”。这种情况下,切不可急躁,如果鲁莽行事,则很可能会碰得头破血流。托人办事,必须要有韧劲,能够忍耐,等待合适的时机出现再采取相应的行动以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才是明智之举。
实际生活与工作中,任何人说话办事都不可能完全正确,但一般说来,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等情况下,不论长辈或上级是对是错,晚辈与下级都要忍耐并尽量执行他们的指示,这样才容易取得上司的信任、长辈的褒奖。
毛人凤与戴笠在江山文溪小学是同学。1932年3月,戴笠任复兴社特务处少将处长兼浙江省警官学校特派员。毛人凤经胞弟毛万里介绍,被戴笠安排在警官学校特派员办公室作文书。当时他只在书记长手下做些抄抄写写一类的工作,由于为人小心谨慎,一年后便升为书记员。“七·七事变”发生的那一年,毛人凤当上了“军统”的机要秘书。
毛人凤在名利面前,故意摆出一副超凡脱俗的姿态。“八·一三”淞沪战役时,他随戴笠在沪郊主持情报等重要工作,献计策划,处理公务,常常彻夜不寐,甚至在患病时,仍坚持办公。这一招果然赢得戴笠的赏识和信任。
1941年,毛人凤以代理主任秘书的头衔,负责秘书室的工作。当时,“军统局”呈送蒋介石“通天文件”和呈送何应钦的“通地文件”,都要经毛人凤签署。
毛人凤任代理主任秘书期间,为了讨好上下级,赢得好名声,见了任何人总是笑嘻嘻的。戴笠责备他时,他历来是欣然接受,就是部下耍脾气,发牢骚,他也能忍受得住。戴笠的脾气十分暴烈,常为一点小事动辄打人、骂人、关人。每遇到这种情况,毛人凤总是从中为之说情,甚至还肯代人受过,所以许多特务感激他。为此,戴笠曾生气地斥责他是“菩萨心肠”,不能成大器。
毛人凤不仅在“军统”中能忍耐,而且在外面也不耍脾气。有一次,重庆稽查处何龙庆和他一起去看川戏,占了一排的座位。一会儿来了几个空军飞行员,毫不客气地挤他们。何龙庆马上火冒三丈,与飞行员争执起来。双方均骄横惯了,都不肯示弱,继而大打出手。毛人凤始终不参与争执,持冷静的态度。由于力量悬殊,何龙庆挨了一顿打,而毛人凤只是挨了两句骂。以后,毛人凤曾拿这件事告诫沈醉,要能忍才不吃眼前亏。
毛人凤“忍”的精神是一般人所不及的。抗战时期,他在“军统局”小楼的一间丈把宽窄的房间里,每天批阅数以百计的公文。白天这小房是办公室,夜晚这小房就是他的卧室。他对“军统”的一些元老们都十分客气,尤其对当时的副局长郑介民和帮办唐纵这两个资格最老、甚至可与戴笠平起平坐的特务头子,更是恭恭敬敬。
毛人凤的与世无争的态度,终于使戴笠认定他是一个没有野心的得力助手,也有意进一步培养他。“中美合作所”成立后,便把“军统”的工作交给了毛人凤,自己则以主要精力抓“中美合作所”的工作。
由于戴笠的培植和蒋介石的赏识,毛人凤逐步在“军统”确立了一种无形的领导地位。在许多特务的心目中,除了“戴先生”外,便是“毛先生”。
六、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办事过程中,如果发现情况不利,不但事情办不成甚至还可能引火烧身,那么就要及早考虑如何全身而退的问题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全自己,才有“革命”的本钱。这种说法虽有些自私,但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只是在做出这种决定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还要坚决果断。
人人都想求取功名,出人头地,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这一切都是要以保住性命为前提的。
武则天年方十四,便已艳名远播,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某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作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铅,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做比翼鸳鸯了。
这时的武则天当然不会考虑“撤退”,她还在安排如何大举进攻,攀附上未来的天子。
当唐太宗自知将死时,还想着要确保子孙们的皇帝位置,要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临死之前,他当着太子李治之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着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冰雪聪明,哪还听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可该怎么办呢?武媚娘知道,此时只要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谈何容易,惟有丢弃一切的一切,方有一线希望,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原来唐太宗要处死武媚娘,但心里多少有点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活着的武媚娘等于死了的武媚娘,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一旁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动也动不了。唐太宗却在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听得莫名其妙,也不去管他,借机溜出来,去了媚娘卧室。见媚娘正在检点什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了我吗?”媚娘道:
“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已雨下,语不成声了。太子道:
“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太子李治佩服武媚娘的才智,当即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媚娘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媚娘果真再次进宫,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女皇。
在这件事中,武媚娘的超人之处,在于在危难面前果断机智,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保住性命的决定,“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再次进宫、实现其野心的机会。
越王勾践大败之后,决定暂且委曲求全,消除吴国的疑虑,以图将来东山再起。于是,勾践以重金、美女贿赂吴国的大臣伯。伯被勾践收买后,便极力劝说吴王夫差同越国讲和,同时,勾践提出愿意到吴国作为人质。于是,夫差便不再怀疑,同越国讲和了。
勾践在吴国时刻不忘国耻,夜里睡在柴草上,每天必尝一口苦胆,以此来激励自己。同时,他派人秘密同国内取得联系,遥控指挥着国内的各项事宜。就这样,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越国终于又恢复了元气,实力大增。终于在最后一次的较量中勾践消灭了夫差,报了几年前的一箭之仇。
生活就是这样,既有机遇和挑战,也布满了陷阱,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当你受到挫折时,一定要有百折不挠的韧劲。不要总是在为过去的失败而扼腕叹息,也不要死钻牛角尖,适时的屈是为了日后更强有力的伸。一味地勇往向前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领导来说,不能总是锋芒毕露,有的时候,委曲求全以图大事是一种必要的策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