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全知道-玛雅(约公元前2500—公元1520年)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皆有很大成就。

    玛雅文明的建筑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通过长期观测天象,他们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雕刻、彩陶、壁画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美洲的希腊。

    公元前400年左右,早期奴隶制国家建立,公元3世纪至公元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目前在太平洋的东部群岛上还有幸存下来的古玛雅人的后裔。

    科潘古城遗址

    玛雅人在中美洲的密林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的象征,就是尤卡坦半岛南端的科潘。

    在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关于科潘城的动人神话。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王子遇到一个顽童,顽童告诉他,在森林中有一座城堡,那里的臣民需要他去拯救。于是王子克服艰难险阻,深入了可怕的森林,终于找到这座城堡。他发现城堡的臣民们被女巫的咒语迷住,不省人事。王子见城堡中的公主非常美丽,却不幸遭此厄运,不禁产生了怜悯爱慕之心,上前吻了公主的前额。公主经这一吻便苏醒过来,随后宫女和臣民也都慢慢地苏醒过来。从此,这座城堡又“活”了过来,充满了生机。后来王子和公主结成了美满的姻缘,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密林深处的城堡里。

    科潘城规模较大,城市的中心由广场、神庙、殿堂、宫堂、祭坛和球场等建筑群组成,还有进行天文观测的建筑设施。在科潘古城遗址,有一座纪念性的神庙建筑,它的台阶上有两个狮头人身像,嘴里衔着一条蛇,一只手攥着象征神的火炬,另一只手握着几条蛇,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在一座神庙前的石阶上,站立着一个代表太阳神的巨大人头石像,威武庄严,石像上雕有金星图案,令人惊奇。广场中心两座寺庙的墙上和门上雕刻着生动多姿的人像、面目可憎的魔鬼以及其他各种图案。庙下有一条地下通道将两座庙连在一起,两座神庙之间的地面上有一个用石块铺成的球场,面积有180多平方米。

    科潘是玛雅象形文字形成最发达的地区,它的纪念碑和建筑物上的象形文字符号书写最美、刻制最精、字数最多。在科潘遗址中,有一条六七十级的梯道,用二千五百多块加工过的方石砌成,这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物,梯道建在山坡上,直通山顶的祭坛宽十米,两侧各刻着一条花斑巨蟒,蟒尾在山丘顶部。梯道的每块方砖上都刻着象形文字,每个象形文字的四周均雕有花纹,梯道刻了两千多个象形文字符号,它是玛雅象形文字最长的铭刻,也是世界题铭学上一种少见的名贵文物,被称为“象形文字梯道”。

    不仅如此,科潘的经济与政治实力仅次于蒂卡尔而远远超过其他城邦,在文化上则完全可以和蒂卡尔并肩而立,甚至还大有超越。有学者认为科潘的重要意义决不在蒂卡尔之下,它们如双峰并立,是玛雅文明两座最伟大的灯塔。从考古发掘的城市遗址看,科潘在规模上可能略逊于蒂卡尔,但美丽程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805年以后,玛雅人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放弃科潘城北迁,科潘城随即变成一片废墟。

    科潘遗址就在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一带。这里东临加勒比海,南濒浩瀚的太平洋,北接墨西哥湾,西面与中美洲大陆联为一体。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南部是盛产松树、橡树和龙舌兰的高原,中部是鸟兽出没、植物茂盛的热带雨林,北部是广阔的热带草原区。

    玛雅文化

    古代玛雅人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定居,进而进入农业社会。他们主要居住在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玛雅文化的全盛时期在公元3世纪至公元9世纪,乌希玛尔与奇钦·伊查是玛雅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玛雅文化在古代美洲大陆水平最高、发展最早并创造了象形文字,所以玛雅人被称为“美洲的希腊人”。玛雅文化的成就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两个方面。

    远在前古典时期的奥尔美加文明阶段,玛雅社会经济已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质,既有农业、渔业和狩猎,又有对外贸易活动等。近些年的考古研究发现,玛雅农民在古代并不只是从事刀耕火种式的农业,而是采用集约性更强的耕作方式。古代玛雅人在山区开辟了梯田,在低洼地带开挖了密如蛛网的人工渠,修造了大量的水中垫田和浮田,种植玉米、可可和其他农作物。中美地区一年分为两季,11月至第二年的5月为旱季,6月至10月为雨季,玉米的种类最多,有需要6~7个月成熟的大穗玉米(老妇玉米),也有3个月成熟的小穗玉米(女孩玉米),更有60天可收获的特别玉米(呜啼玉米)。此外玛雅地区的棉花、番茄、豆类、甘薯、可可、烟草等,后来都传播到全世界。玛雅人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

    玛雅地区的精神文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公元1世纪,玛雅人已有了象形文字,它与古埃及、中国的象形文字体系相似。1949年,在伯利兹的流英纳大牧场发现了一块璧形玉饰,带有前古典时期的玛雅文字。这块玉璧直径18厘米,是戴在头冠上的耳饰。从字符可以看出,所有的符号是按顺时针方向阅读的。从左开始,依次有太阳神、黑暗神和守护神等图案。这件璧形玉饰上的图像,据瓦萨学院John S .Justeson和图兰大学的Will Norman解释是尤卡特克方言的专门符号。

    天文学:玛雅人的天文学家算出了太阳历一年的时间为365.242日,精确率远超过当时的世界水平。他们将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再加上5天禁忌日,共365天。每年度从冬至那天开始,第一个月叫亚什。玛雅的历法与农业季节联系相当紧,有“播种月”、“收割月”、“举火月”(即烧荒地),等等。他们可以算出日食时间,知道月亮和行星运转的周期。他们测量出金星运转周期为584天,比现代科学测定的583.92天只多了1小时65分钟。墨西哥东海岸委拉克路斯的华斯台克文化遗址,在太阳金字塔内有365个神像,代表一年的365天,每个神像都有一个壁龛。

    当我们的祖先还仅仅满足于记录天文资料并用来进行占卜的时候,玛雅人已经开始认真观测、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了;当古希腊人还只能借助于美丽的神话传说描述天空和星体的时候,古代玛雅人的天文学已经十分接近现代水平了。

    古代玛雅人修建的天文观测台相当普遍,也相当科学。在中美洲的丛林中发现的古代玛雅人遗留下来的著名的“奇钦·伊查”天文观测台,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古玛雅天文观测台。这座雄伟的观测台是一座圆顶建筑,位于两层高大的台基之上。观测台的内部构造十分精巧,建筑工艺也十分高超。观测台内建有螺旋形的梯道和回廊,从上层窗口通过厚达三米的墙壁形成的对角线看出去,恰好可以看到春分和秋分落日的景观;从南面的窗口对角线望出去,正是地球南极所在的方向。

    古代玛雅人认为文字是由“日眼大神”创造的,因此,文字被祭司所垄断,他们用头发制成小毛笔,用无花果树皮做纸,记录下玛雅神话、传说、礼仪、历法、编年史、祈祷文字以及叙事诗和戏剧等内容。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后,这些宝贵的玛雅文字基本上都被当做“魔鬼的作品”付之一炬。现只留存三部玛雅文抄本。

    一部是关于天文学方面的,成书于公元11世纪;另外两部关于占卜、祭祀和预言的作品,写于公元15世纪。这些抄本现在分别珍藏在德累斯顿、马德里和巴黎图书馆,迄今尚未完全译读出来,在古城废墟中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许多石碑文,它们多刻在城墙、宫殿、庙宇的墙上。

    玛雅文字的语言和词汇都相当丰富,大约有词汇三千多个,已经是十分成熟的文字了。古代玛雅人使用这种象形文字记载他们的历史、科学、神话和生活习俗。由于文字的发明,古代玛雅的科学文化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古代玛雅人的天文学和数学都曾达到过世界最领先的水平。

    数学:古代玛雅人制定了原始计数法。他们根据手脚指头制定了20进位法,用三个符号来表示:“点”表示1,“横”表示5,画一个圆形贝壳表示“0”。“0”的概念的形成比印度晚些,但比欧洲人早800年。当欧洲人还在使用笨拙的记数法把168写成“100加50加10加5,再加三次1”的时候,玛雅人已经开始使用三个符号表示这个数了。

    建筑:古代玛雅人很重视历史,他们每隔20年就在一些城邦里建一座石柱碑,并在石柱上刻上象形文字,记载重大事件的内容和年代。现已发现石柱数百个,最早的瓦迈城石柱记事年代约在公元292年。在公元800年前后,石柱记事中断,玛雅文化衰落了。后来在尤卡坦又恢复了石柱记事,但时间不长。都鲁姆树立的最后一根石柱刻的年代是1516年,所以,玛雅文化是美洲古代历史上唯一有明确纪年的文化。

    金字塔是古典时期重要的建筑。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玛雅的金字塔是祭塔。它由磨平的巨大石头筑成,雄伟壮观。塔四周有阶梯,塔顶是祭神的庙坛,通往金字塔的阶梯装饰有浮雕。金字塔神庙祭坛成为墨西哥的国宝。

    米拉多尔有两座大金字塔:虎塔(Tigre)和猴塔(Monos),它们是古代玛雅人最大的建筑物。两座金字塔都是在公元前150年前后兴建的,所含建筑材料都超过25万立方米。虎塔高55米,相当于一座18层高的大楼。其顶部的三座神像聚成一群,呈三角形。

    红黑相配是玛雅古典时期艺术的特征之一。这种搭配法具有礼仪意义,因为红色与东方相关,黑色与西方相关,太阳每天由红变黑。鲁特赫斯教授认为,红与黑是古代玛雅人在观察陶器烧制的过程中所注意到的,陶器在氧化焰中烧成红色,在还原的条件下再烧便变成黑色,再氧化又变成红色。

    古代玛雅人建的虎塔金字塔,反映了他们对虎的崇拜。后来的阿兹特克文化亦崇拜虎神。美国学者认为,古代玛雅人为玉米繁殖而举行的隆重宗教仪式中,有崇拜“龙虎形象”的仪式。古代的印第安人有“老虎神庙”,玛雅或阿兹特克一些画家还在神庙中画上虎。

    古代玛雅人把唱歌、舞蹈与乐器紧紧结合在一起。他们有着各式各样的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特别流行五度音阶的四孔笛。

    玛雅人的雕刻艺术

    玛雅人在继承苏美尔人巨型石雕传统后,把雕刻艺术发扬光大,有了自己的艺术特色。玛雅人的高大纪念碑是玛雅雕刻艺术达到顶峰的明证。他们雕刻的纪念碑基本上都是长方形,高与宽的比例一般在3∶1以上,最高的甚至达到了7∶1。

    作为雕刻艺术品的玛雅纪念碑,实际上是把立体的雕刻与图画般的浮雕手法合二为一的特殊作品,这种艺术特色在世界古代文明的雕刻作品中是比较罕见的。

    以科潘一号碑为例,其正面雕成披挂齐全、盛装华服的国王形象。整个纪念碑高达3.5米,国王的头部、手足都要比常人大一倍多。礼仪的要求使得他的姿势有点呆板,脸上的表情亦不免僵硬,但庞大的体形和凝重的表情仍能令人感到他的威严和千钧之重的力量。人物的身形体态在玛雅雕刻的复杂头饰、衣着覆盖下显得若隐若现,而且胸腹部位的尺寸大大压缩,使得头脚之间很不成比例。这些都是玛雅雕刻造型在宗教礼仪下不得不作的“牺牲”,确实大大损害了形象的生动与完整。事实上,这是在神权政治控制下造型艺术所具有的通病。当然,这不等于说玛雅匠师们未能掌握正确的人体比例以及展现行动灵活的姿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这些衣着头饰虽然繁杂,但它们的线条与变化多端的图样却很优美,而且那些夹杂其间的羽毛蛇、小神灵的雕像更不乏鲜活生动,所以整个纪念碑的雕刻在宏伟精美之余不失其生动与丰富。

    在其他一些独立的雕像和用做神庙建筑装饰的雕像上,玛雅艺术家们受到的约束与限制不像纪念碑雕刻那样强烈。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玛雅匠师的惊人技巧。科潘神庙中的玉米神像就是著名的例子,在神像的头上只简洁地刻了一束玉米作为标记,神像本身是近乎裸体的人像,但感情的表现却非常丰富、深沉。玛雅匠师即使在神权政治的高压下也能利用各种机会创造出令人喜爱、情味隽永的作品。

    玛雅人的浮雕作品在他们的雕刻艺术中造诣是最高的。这些浮雕除了石刻外还有木刻。它集绘画的丰富细致与雕刻的立体感于一身。玛雅的浮雕作品在塑造和加强形象的立体感上成就也是极高的,达到了希腊古典雕刻的水平。

    玛雅人的商贸活动

    玛雅人很早就开始了贸易活动。他们经常到很远的地方去获取原材料和成品,建立了一个广泛的贸易网。16世纪时,其贸易范围向北到达墨西哥中央地区,向南到达巴拿马。玛雅虽然是一个农业社会,但它活跃的商业贸易活动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农业和商业活动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是玛雅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

    在奥尔美加文明的影响下,玛雅在前古典期就已形成了一个贸易圈,这个贸易圈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与政治合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玛雅对外贸易及各邦之间的各种交流。

    玛雅前古典期商道的主要干线在太平洋沿岸,至古典期已集中于中央低地一带,并使玛雅城邦在这一带发展起来。生活、生产所需的各种物品,多是从东西向的这条商道而来。较大宗的商品有燧石、黑曜石、香权地脂、染料、烟草等,陶器、纺织品、磨具、盐、糖、蜂蜜等因具有地方特色而成为远销异域的抢手货,它们或由墨西哥运到玛雅,或由玛雅运到墨西哥和巴拿马。到了古典后期,有了金属器的交易后,又从巴拿马、墨西哥两边同时向玛雅输入。在古典时期,奴隶是玛雅的又一种特殊商品。

    长途贸易主要是奇珍异宝的交易,如只产于玛雅东边的翡翠碧玉,它从奥尔美加时期开始就是中美洲各地最受欢迎的宝物;产于玛雅山区的奎特查尔凤鸟的羽毛,不仅被玛雅人当做天地奇珍,而且在墨西哥各地的价值都很高,由于这种鸟在玛雅古典时期已是濒危物种,所以奇货可居的情况超过了碧玉;居第三位的是可可豆,它原来只产于玛雅山区,古典时期已在中央低地东部沿海地带移植成功,可可豆在玛雅、墨西哥乃至整个中美洲都是最抢手的餐饮珍品,无论贵族贱民都离不开它,它甚至还在交易中充当了货币的角色,使玛雅商业如虎添翼,玛雅商人凭此深入异国他乡,且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此外,玛雅还有琥珀、珊瑚、珠贝、鲛牙、钠长石、鳐鱼刺、牛砂纹岩等特产,它们随三大宝货或东或西融入国际贸易的洪流,而外地的珍奇货物如墨西哥的孔雀石、高岭土鹿肉、高级工艺品等也流入玛雅或由此转销更远的东方。

    长途贸易的兴旺发达促使玛雅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蒂卡尔城因地处生产可可豆的中央低地东部,是南部奎特查尔凤鸟羽毛集运的中转地,在它的东南是碧玉的产地,玉石西运之路在古典时期已经过这里,地理位置的重要,使蒂卡尔成为玛雅的第一大城市;帕伦克是玛雅世界最西边的一个商业枢纽,玛雅运往墨西哥的货物在此最后集结,而墨西哥和西方其他地方的商品也由此而进入玛雅世界;东边科潘城的强盛也同样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玛雅的商人分为两类:一类是掌握特权的商人,但他们人数较少;另一类是没有特权,不属于统治集团的专业商人。专业商人是玛雅市场上最活跃的一群,他们行业齐全,人数也多,是商人的中坚。另外还有一些小商小贩和半商半农的买卖人,他们主要是为了谋生,处于商人阶层的最下层。

    古代玛雅人频繁而活跃的商业活动,使玛雅人获益颇丰,以此极大地推动了玛雅文明向前发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