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天下-大江之畔(3)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魏豹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事情急转直下到这个地步。“陛下,这里可能有误会,不要因为小事而坏了社稷。”

    “虐待寡人的女儿也是小事?鹰儿是我大楚的公主,当今天下,我大楚是最悠久的王族!”负刍怒喝道。

    此时刚才还提议出兵的大臣,多数转了方向,纷纷骂起魏元吉来。

    魏豹赶紧跪下:“大王陛下,两国和气为重,和气为重啊。我们的盟约墨迹未干,秦人的下一个目标必是新郢。”

    “寡人没有儿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我把她嫁给魏元吉就是为了两国修好,可魏元吉这个畜生,欺人太甚。他自己把寡人与魏王假的盟约放在眼里吗?散朝。”说完负刍扶着熊鹰向后殿去了。

    魏豹尴尬地站在当地,这个魏元吉到底是怎么了?

    魏豹在新郢住了一个月也得不到负刍出兵的答复,最后他找到了将军项燕,希望项燕能劝说负刍,项燕便借过生日的机会向负刍发出了邀请。按说臣子过生日,君王一般是不会露面的,但负刍为了表示自己礼贤下士,凡是重臣的生日宴会都参加,项燕是楚军统帅,他过生日,负刍没有不来的道理。

    负刍来到柱国府,发现来的只有自己,便问项燕道:“爱卿不会只请寡人一个吧?”

    “臣的确是只请了陛下一人,兵荒马乱的,项燕不愿意铺张。”说完,项燕请负刍入席。

    二人是老朋友,负刍对项燕十分信任,谈起来也甚是投机。酒过三巡,负刍笑道:“听说将军的孙子,天生神力,六岁就能举鼎。真是力大绝伦,可否让寡人一见呢?”

    “当然。”项燕点手,叫人去唤自己的孙子来。这项燕家世代为将,被楚国封于项地,于是就以项为姓了。不一会儿,有个虎头虎脑的孩子跑进了客厅。项燕笑道:“见过大王陛下。”

    小孩子跪倒行礼:“参见大王陛下。”

    “平身。”负刍仔细看去,只见这孩子身量高大,虽说只有六岁却有十岁孩子那么高,肩膀更是比一般发孩子宽出三分之一,而且虎目放光,气宇轩昂。“此子叫什么?”

    “项籍,字羽。”项燕道。

    “项羽,好名字,将门虎子,长大后肯定也会成为我楚国的大将军。”负刍哈哈笑道。

    “孙儿,大王想看看你举鼎。”

    小项羽骄傲地挺了挺胸脯,他走到客厅门口,双手一抄就稳稳地把门口的一只三足铜鼎,举过头顶。

    “啊!”负刍轻微地叫了一声。

    项燕在旁边道:“此鼎一百三十斤。”

    “放下吧,放下吧。”负刍惊奇地摇着头。项羽把铜鼎放下,竟然面不改色。“来,来,来,赐小爱卿一块玉佩,将来为我大楚平定天下。”负刍笑着解下腰上的一块玉佩。

    项羽磕头谢恩,神色傲然。

    项燕道:“羽儿去吧,祖父与陛下聊天。”

    望着项羽蹦蹦跳跳地离去,负刍感慨万千:“将门虎子,这孩子将来的前程一定不可限量。”

    “将来他必为大楚驰骋战场。”项燕自豪地说,(注:项燕的预言实现了一半,十几年后项羽真的纵横天下了,但他把楚国的最后一位君主——义帝杀死了,熊楚自此绝嗣。)项燕接着说:“臣只是担心,这孩子万一还没成人,大楚要是有个闪失,将来他要辅助谁呢?”

    “将军此言何意?”负刍听出他话中有话。

    “陛下,如今我大楚西部边境全部暴露在秦人面前,一旦魏国不保,北部便也是秦人了,而秦国已经灭掉了韩赵燕,占领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国事之强盛无以伦比。魏国灭亡,我们将单独面对秦军,势如危卵!”项燕皱着眉头道。

    “可魏元吉这个东西太可恨。”负刍想起魏元吉就要发火。

    “魏元吉的确是猪狗不如,但从大局着想,我们还是该出兵的。如今云梦之泽、洞庭之湖已经被秦人占领。我楚军不可谓不勇,但比起秦国锐士来总要受制于人,为臣不敢保证必胜啊!”

    “那将军认为呢?”负刍有点被说动了,女儿重要,江山更重要。

    “为臣看,不能增援大梁,马上就要雨季了,秦人只要撅开汴水,我军就只能望大梁城兴叹了。所以为臣以为应该派兵攻打南郡,此围魏救赵之计。”项燕的分析入情入理。

    “好,那谁可为将?”

    “景明,他为人谨慎,不会犯大错。”

    “老将军呢?”负刍以为项燕要请战呢。

    “末将已经命令在江南再招募二十万军队,我要用秦国军法训练他们,以备将来之用。”

    “好吧,将军通知魏豹,择日出兵。”负刍站起来准备走了。

    果然一个月后,景明率二十万楚军攻打南郡,但彭昌早把消息传回咸阳,秦人早有准备。在杨端和等人的阻击下,楚军只攻下了南郡周边的几座城邑,攻打南郡时伤亡万余却寸步未进。此时大梁城破的消息传来,景明徒劳无功不得不撤回楚国。

    四

    大梁是魏国的命根子,魏元吉也算是拼了命,每隔两日就带领士卒进攻城外高地。魏军看到摄政王亲临箭矢,所向无敌,士气也高涨起来,秦军虽然避实就虚,但伤亡依然很大,两个月里,死在魏元吉剑下的士兵就多达三千人,秦人虽然强悍,但谈起魏元吉来也无不变色。王敖在军械库里转了好几天,最后看上了连弩之车,他决定用这东西对付魏元吉。

    这连弩之车实际上就是车载强弩,它用机械力拉动弩弦,能射出两三米长的标枪,力道非常大,能射穿并行的两匹马,是对付战车的重武器,而且标枪尾上系着麻绳,标枪可收回来反复使用。这种强弩有二百斤重,仅铜制的机郭就重达七十斤,所以只能装在车上使用。王敖觉得这东西不错,他为魏元吉准备了十辆连弩之车。等魏元吉再来进攻时,就面对面地向元吉发射标枪。

    魏元吉本以为对面射来的是士兵投掷的标枪,于是挥剑拨打,但标枪力道迅猛根本没有拨落。元吉吓得赶紧侧身,标枪擦身而过,把身上的铁甲片硬是刮碎了不少。魏元吉冷汗未落,秦军的第二轮标枪又射过来了,目标就是魏元吉。几支标枪同时射穿了元吉的战车,御手被射死,马匹倒毙。魏元吉幸亏腿脚麻利,拼了命才跑回大梁,自此他再不敢出城进攻了。

    战场沉寂下来,秦兵接着修土城,扎木筏,静等雨季到来。

    这天是占德殉国一周年的日子,羌廆与王敖在帐篷里摆上了占德的牌位,祭奠自己的师弟。占德被魏元吉五马分尸了,其他人被腰斩,这些人连尸体都没找到。师兄弟一见面就想起他,无不感伤。结果羌廆和王敖的眼泪还没下来,帐外却响起“喀吧”一声巨响。二人惊得赶紧出帐来看,只见乌云翻滚,天似黑幕,一道道利闪把天空划无数条口子,响雷是一个接一个。王敖一把握住师兄的手:“占德显灵啦,占德显灵啦,大梁完了。小师弟,我们一定抓住魏元吉,给你报仇。”最后这句话,他是冲着满天乌云高喊的。

    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就自天而降了,简直是天河倒泄,六尺外不见人影,满耳朵是哗哗的水声。王贲大喜,第二天便召集王敖、羌廆到几条河流去勘测水情。三人乘着油膜车,赶往黄河大堤。雨仍在倾泻着,远方的森林发出阵阵轰响,风雨吹打着森林,漫山的树林如海浪一般翻滚着。三人先视察了济水,然后上了黄河大堤,此时大堤内已是一片汪洋了,水势汹涌,白浪拍岸。

    羌廆兴奋地说:“若是扒开大堤,大梁成城就荡然无存啦。”

    “万万不可,师兄万万不可呀。坝开黄河,黄河就会改道,灾难空前。不仅大梁城六十万人将丧生,百年之内这一带也将是一片黄沙,只能生些荒草,遗祸无穷。”王敖是大梁人,他自然清楚黄河的厉害。

    “不扒河堤怎么办,强攻一样会死很多人。”羌廆道。

    “这好办。”王贲笑了,他本来是个粗人,想起个主意就抑制不住地高兴。“咱们扒开济水就行了,济水还不到黄河的十分之一,水量好控制,我们只淹大梁一城就可以。万一魏军来了,我们就扒开汴水,看他们怎么办?”

    “对,对,大将军说得对。”王敖立刻表示赞同。“另派士卒看住缺口,控制水量,只淹大梁。”

    三人回到大营,立刻分派任务,王贲派一万名士卒开挖济水,控制水量。

    第二天,洪水直冲大梁,不到两个时辰城外就变成一片泽国,大梁城如海面上的孤岛,岌岌可危!

    天一下雨,魏元吉就开始诅咒起老天爷来,他站在摄政王府的院子里指天怒骂,然而越骂雨越大。最后魏咎跑来道:“王爷,快命令全城准备麻袋装土吧,堵死城门,不然秦人一放水,城门就塌啦!”

    魏元吉无奈,赶紧指挥大梁军民堵死了十一座城门和两座水门,然后准备器具排涝。大水冲城时,城里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总算暂时躲过了一劫。然后魏元吉命令军民将粮草辎重搬上城墙,用锅碗瓢盆舀水排涝。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洪水只涨到离城墙三尺的地方就不再上涨了。魏元吉想了三天才明白,这秦人是等着把城墙泡塌,真够狠的!

    魏元吉日夜在城墙上巡防,满眼泽国,他欲哭无泪又束手无策。不久传来楚国发兵的消息,魏国朝野高兴一阵子,却发现楚人打南郡去了。魏元吉骂道:“糊涂的负刍,不救大梁,跑到南郡去干什么?”

    魏咎比他还明白些:“楚军总不能背着船来吧,打南郡是围魏救赵啊!”

    “围谁?”魏元吉大怒,他最恨这个成语,这不是拿魏国人开心吗?

    魏咎不敢说话了。

    大水淹城,人们无法生火做饭,只能躲在房顶上生吃粮食。由于饮水不洁,半个月后,瘟疫开始在城里横行,不少人上吐下泄,房子也倒了不少,砸死了很多人。魏元吉命令把尸体扔到城外去,于是几百具尸体漂浮在水中,臭气熏天,惨不忍睹。秦人也怕瘟疫传染,不得不替大梁收尸,每天都派出不少打捞尸体的船只,然后埋到高处土坡上去。他们受王敖的命令,边收尸边向城里喊话,都是些“投降免死”之类的话。没几天,宣传就起了作用,不少大梁人跳城逃跑,魏元吉根本管不过来。

    水灌大梁三个月后,大梁城墙的东北角坍塌了,随后西门城楼塌毁,城墙垮开了一百多米的缺口。大梁人蜂拥着往出跑,游向秦人投降。

    魏咎望着凄惨的景象,以泪洗面,他拉着魏元吉道:“王爷,楚军救不了咱们,大梁城毁,不成就降了吧。”

    “降者格杀勿论!”魏元吉暴吼道。

    文武大臣都惧怕魏元吉,再没人敢吭声。此时又是“轰”的一声,离他们站立的地方不足一里的城墙也塌了一块,不少士兵扔了武器,混入难民群中向外跑。众人大惊,纷纷向自己的脚下看,谁都担心脚下的城墙会突然崩溃,自己的小命也就完了。

    “王爷,困守孤城,难道等秦人来捉我们吗?”魏咎是王室要人,只有他敢与魏元吉说话。“要被秦人捉了,岂不更让世人笑话死?要不咱们突围吧,保存力量,到楚国去。”

    魏元吉双眼通红,喉咙哽咽着说:“咎兄,背井离乡,寄人篱下,那不是丧家之犬了吗?我等如何活下去。”

    “王爷,亡国之臣不止你我,韩赵燕那么多王子王孙不都活着吗?谁好意思笑话咱们?这几个月来,我已经命人赶制了不少大船,咱们赶紧突围吧。”魏咎早有准备了。

    魏元吉无奈,只得应允。他首先派出擅游的士卒,潜游出城,把秦军设置的水障清除,然后集合上千条战船、木筏,数万名士兵,保护着魏王假自南门杀出。

    王贲、王敖听得报告。立即率军来劫杀,王敖先命令秦军的木筏向魏军船只猛撞,撞翻了几条船就堵住了河道,然后劫杀还没出来的魏兵。

    魏元吉第一个冲出南门,他率军杀出一条血路,却发现船队被中途截断,连魏王假的王船都没冲出来。他想返回救援,却被后来的船只堵住了水路。魏元吉急得在船板上跺脚道:“天哪,天哪,你为何不眷顾我魏国呀?无家可归,我无家可归啦。”

    周围所有魏人都哭了,他痛恨魏元吉更痛恨秦人。大家舍死忘生地往外杀,秦人竟拦不住他们。天明后,这股残兵败将终于摆脱了秦军的追击,在汴水上游的成邑登陆了。魏元吉和魏咎一清点人数,还不到三万人了,他们哭着率领人马南逃,一直逃到楚国的上蔡才停下。

    王贲、王敖乘魏元吉突围的机会,率军杀进大梁城,魏军见主帅逃走,便丧失了斗志,纷纷投降。魏王假也在王宫门口,率领没逃出去的文武向秦军请降。公元前225年8月,魏王假三年,曾经在战国初期强大一时的魏国灭亡了。自此古老的三晋之地,全部纳入了秦国版图。

    秦军进城后,立刻派出军队疏通河道,排除积水,出榜安民,还向老百姓发放了一些粮食。此时王贲他们突然接到了迎接秦王御驾的命令,于是赶紧率千余人出城迎接。原来秦王政早就准备御驾亲征了,但刚出函谷关就听说大梁城破,顿时龙颜大悦。他是个急性子,命令近卫部队日夜兼程赶往大梁,差点弄王贲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王贲在城外接到秦王,而秦王却并不急于进城,他在车上与陪乘的缭子一起观看着大梁坍塌的城郭,不胜欣喜。“哎!先祖三次围攻大梁而不得,寡人终于得尝所愿了。”秦王踌躇满志地说。

    “是啊,可笑的是历代魏王都自私自利,从不援助别人。致使韩、赵、燕先亡,他们失去了强援,被我大秦所灭实乃人祸呀。最后那魏元吉怒而杀兄却为时已晚,与谁合纵去?只剩了一个楚国却也奈何不了我们。”缭子笑道。

    秦王大笑,他摸着胡须道:“寡人看这大梁再用不着城墙了,干脆全部拆除,告诉大梁人以后再无战争。缭子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当下秦王就传令王贲,拆除城墙,通知大梁人以后再无战争。所以大梁成了中国第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当天下午,秦王政便端坐范台殿上,这是历代魏王召见外国使节的地方。秦王还没发话,赵高就跑进殿来。“大王陛下,安陵君派特使来见陛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