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儿童的词汇,增强词汇理解
儿童听觉的理解力水平与其词汇量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理解的词汇越多,他的听觉理解力越高。孩子如果能够听懂家长或者各种媒介里面所说的话,他们就会对这些语言产生兴趣,从而更加关注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事情,并从中吸取更多的词汇和知识来指导下一步的听和理解。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让儿童多读课外书,多与儿童交谈,多让儿童听故事等活动来扩展他们的词汇。可以选择那些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关较密切的词汇,将它们混合到儿童容易理解的句子中,用日常生活对话的形式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对儿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儿童了解各种词汇的关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例如,训练儿童听的归纳能力,如狮子是动物还是植物;认识概念间的对比关系,如草是绿的、天空是蓝的等。
★培养儿童思维的逻辑性和变通性
听觉理解力的好坏,往往和儿童思维的联想、推理、判断以及变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除了上面提到的认识概念间关系的一些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让儿童听句子做判断、将他人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听故事回答问题、续编故事等方法来训练。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儿童思考的弹性,如寻找一个问题或故事的多种可能性的答案或结局等。
在儿童听讲的时候,有许多因素影响他的理解,所以家长对儿童进行听理解能力的训练还要注意:训练选用的句子应由短渐长;句子结构有难易之分,可以先练习听简单句、问句、命令句,再听复杂句。另外,训练之初,家长的说话速度应放慢,加重句子中重要字眼的音调。
总之,家长可以利用多与儿童交谈;多让儿童接触各种声音;多充实与儿童生活相关的词汇,以及有针对性地训练来增强儿童听觉的理解力。儿童的听觉理解力提高,他们就能在课堂上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并且能够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他们的注意力也就会集中在听讲上了。这样就不必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不上去了。
48.如何培养儿童的听编序能力?
刘静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在老师和家长眼里,刘静是个乖孩子,上课听讲认真,画画也不错。可她却有一个让父母非常头疼的问题:刘静只能记住简单的事情,听到的事情稍复杂,她复述起来便会丢三落四、乱糟糟的没有头绪。她虽然上课听讲认真,听课效果却一直不好。
这是为什么呢?人的大脑好比是一个装知识的屋子,如果屋子乱糟糟的,知识不能有系统、有组织地保留下来,在用的时候就会找不到或是杂乱无章。这也是刘静为什么说起话来语无伦次的一个基本原因。如何改变刘静的这一情况呢?
我们知道,听—说通道是孩子上课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帮助儿童将所学的材料系统地、有组织地保留下来,首先就要训练孩子听觉的编序能力,即训练儿童将过去听觉获得的资料以正确而详细的先后顺序回忆出来,以及能将所获得的听觉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有意义的能力。如何提高儿童听觉编序的能力呢?
★帮助儿童认识材料可以编出先后顺序的道理
教他们了解并使用一些编序的用语。学习编序可以提高孩子的逻辑性,先后顺序其中必然有相应的逻辑关系,同时这些逻辑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对事物的先后顺序加以区分,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有关编序的一些常见的词汇,如下一个、先、再、最后。然后练习一些简单的序列句子,将那些编序的常见词汇融入这些句子当中,如我先买票再上车。举完例子后让孩子重复,并让孩子举一些例子。还可以给孩子念一段文章或者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仔细倾听,然后指出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利用视觉线索引导儿童注意听觉刺激的顺序
儿童对于感官的偏好往往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喜欢用听觉来感受事物,他们喜欢听别人讲故事;而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喜欢用眼睛看感受事物,他们会选择故事书来了解其中的情结。而人的各个感官之间是可以相互进行补偿的,我们利用一种感官的线索来引导另外一种感官的感受性,这样可以从多种角度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关注。视—听—动多种感官的结合,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对听觉刺激顺序的印象。例如,对照故事发展的图片来听故事,还可以听完一个故事后,练习将有关故事的图片排成正确的顺序。
★数字训练
这是儿童练习听觉编序能力的一个基本方法。数字包含了我们生活中最为简单的音节和意义。用数字作为训练的方法可以除去语言中词汇意义的影响。数字训练可以包括两方面的训练内容。一是顺背倒背数字,即家长以大约每秒一个数字的速度说出数字,念完后,儿童重复家长所说的数字或者让儿童以相反的数字次序说出。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儿童从较少数字的顺背开始,然后数字的个数应由少渐多,顺背和倒背也可以重复或者交替进行,逐渐增加这项任务的难度。二是让儿童通过听音辨认一对序列文字或数字的差异,如793—739。这种方法要让孩子完全集中精力在家长所说的数字上,记忆前面数字同时听清后面数字,并在大脑中进行两个数字之间的对比,然后给出相应的答案。
★故事重新排序
此种方法可以训练儿童的听觉记忆能力和辨别能力,让孩子自主地去安排故事的某部分的情节。讲一则故事,让儿童仔细听。当故事讲第二遍的时候,家长或者老师故意将某些顺序打乱,让孩子重新排序并讲述这个顺序。或者可以直接讲一则顺序打乱的故事,告诉孩子自己找到故事的线索,进行合理的判断,重新排序并讲述出来。
★续编故事
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儿童听觉的编序力、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及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儿童在续编故事的时候,不仅要听清前面故事的情节,记住故事的内容,还要在头脑中形成对故事的整体印象,对没有完结的部分添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设想,并把这种想象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我们通常用的是故事接龙训练,可先从比较简单的句子接龙开始。如家长、孩子交替说一个字,最后将句子补充完整。例如,我—我有—我有一—我有一个—我有一个球。然后,逐渐加大难度,把句子改为文章或者故事,再让儿童听故事续编结尾。
★复述故事
复述并不需要儿童去记忆听到的故事中的每一个词语,它需要儿童听进去一个故事,把它记下来,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关故事情节的完整逻辑关系与顺序,然后再用自己语言和表述方式把这个故事说出来。复述故事的时候应先让儿童从情节序列简单的故事听起,视儿童情况逐渐增加故事情节的复杂性。
★背诵文章
为儿童选择一些短小精彩的文章、童谣、诗歌,练习背诵。儿童边念边背,听觉的编序能力、听觉的记忆力乃至听觉的理解力都会有所提高。另外,童谣、诗歌的押韵或平仄的组合也利于孩子更好地体察序列关系。
家长还应注意,在使用上述方法时,所选材料应该视儿童的水平而定。由短到长,由简单到复杂,先从短小的序列练起,反复练习听;听熟了一个序列,再让其练习听另一较长的资料;还要注意呈现的听力材料的速度要适当。相信只要恰当地按上述方法进行训练,孩子的听觉编序力就一定会提高。
49.听分辨能力与学习有什么关系?该如何训练儿童的听分辨能力?
小羽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平时活泼好动,显得非常聪明伶俐。然而他却有一个让老师、家长头疼的毛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声音反应迟钝,经常听错老师的话,如学汉语拼音时,经常[t]/[d]、[k]/[g]不分,甚至将布置的作业记错了。而且小羽说话时发音也有些不准确。
经过向专家咨询及测评,小羽的家长知道了孩子的智商、发音系统都正常,问题出在听讲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专家建议家长对小羽的训练应首先从听觉辨别力开始。小羽的父母很奇怪:听觉的辨别力也与学习有关吗?
我们已经知道人通过听—说通道接受信息包括三个过程:听觉收讯过程、听觉联合过程、语言发讯过程。这三个过程畅通无阻,人才能真正听懂信息并做出恰当反应。而听觉的分辨力恰恰是听觉收讯过程的基础环节。儿童只有能准确分辨各种声音,将信息听清了,才有可能记住正确的知识并做出准确的反应。儿童听觉分辨力低下,往往容易对相差不大的语音产生混淆,从而使语言的接收出现错误,妨碍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并且这对儿童的发音、阅读也会有很大影响,此外,有些孩子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破坏规则,不按时或不按要求完成作业。这是由于他们听不懂或听不清而屡犯错误,也与听知觉的辨别力有一定关系。前面提到的小羽,恰恰就属于这种情况。可见,听觉的辨别力与学习能力提高是密切相关的。
那么,训练儿童的听觉辨别力,具体可以提高儿童哪些方面的学习能力又该如何进行训练呢?
★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和乐于收听音响的动机
学会倾听对于学校的学习乃至人际交往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儿童虽然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但却对声音的反应迟钝。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缺少倾听声音的习惯。促进儿童收听的动机,可以使儿童对各种声音感兴趣,这是提高他们声音敏感性的前提。因此,我们在训练儿童听觉的辨别力时,应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孩子的房间中隐藏一些发声的物品,让儿童辨别声源方向并将物品找出来;还可以做听声音找图片的游戏等。总之,活动设计应灵活多样,将听—视—动多种活动结合起来。
★丰富儿童听觉的经验、提高听觉的敏感性
听觉辨别力的训练材料是非常广泛而灵活的。凡是日常生活环境中的声音皆可有选择地录下来,让儿童听音辨别。例如,钟表声、乐器声、交通工具声、人的说话声等,儿童倾听的声音多了,自然对声音的反应速度也会提高。
★提高准确辨别相近的声音、语音的能力
这些训练主要针对那些对相似声音容易混淆、对声音敏感性较差、对声音反应迟钝或者发音不清楚的孩子。通过声音分辨的练习,有意识地纠正孩子的错误,提高孩子对声音的分辨能力、敏感性和反应速度。这也是听觉辨别力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让儿童分辨相近音的大小、快慢、长短的区别;对相似语音的识别,如眼睛/眼镜、[k]/[g]等。在语音识别过程中,要注意儿童视、听、动的结合,如让儿童观察发音的部位,声音的产生等。
总之,儿童听觉的辨别力是听讲能力的基础,当孩子出现听不清或发音不准而又确定无生理上的问题时,家长不妨对他进行一下听觉辨别力的训练。
50.如何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陈乐上小学三年级了,喜欢看书,活泼好动。但他却少言寡语,上课不爱发言,语词贫乏;喜欢以动作或手势来替代说话,因此常受到同学的嘲笑。陈乐的父母怀疑他有发音系统的障碍。经检查发现陈乐的发音系统完全正常,问题原来出在听—说结合能力的落后上。也就是说他听说信息通道的语言发讯过程出现了问题。
还有一些儿童在语言的接受能力和表达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他们的具体表现通常为:别人对他说话,他就好像听不见,直到别人反复叫他多次以后,才猛地醒过来一样做出反应;还有的孩子记不住一连串的声音或者语音;他们还可能不爱说话,明明知道正确答案,也不是用语言说出来,而是情愿通过其他方式表达;而有的孩子恰恰相反,说话喋喋不休,内容重复,无组织,对因果、次序表达不清楚;对口头交代的事情常记不住或者弄不清楚;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特别是在理解幽默、笑话时,速度明显慢于同龄儿童,甚至始终都弄不明白;语言发声、语速和轻重程度与同龄儿童大不一样。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存在于听—说这个过程之中,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其复杂的过程,儿童首先要听到他人的言语,把这些言语记录在大脑中,然后辨别和分析这些言语的内容,再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把这个过程产生的反应用言语的形式,也就是通过说话表达出来。成人在这个过程中是完全自动化的加工,不需要想其中的过程就可以反应过来,而儿童在进行听—说过程的时候需要更长时间的加工。
我们已经知道听说结合能力是指儿童有能力听懂别人所说的话,并能做出较复杂而有意义的语言反应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沟通的基础。听说结合能力涉及人的联想、推理及判断多种能力。因此,我们对儿童听说结合能力的训练也可以此为基础来选择方法。
★相似词与相反词的训练
让儿童学说近义词、反义词,一方面可以增加儿童的词汇量,学会灵活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可加强儿童思考和用口语反应的能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