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虽然学习成绩差,但他们也有很多的闪光点。只有当家长找到了孩子的闪光点后,才能发展并扩大这个闪光点,从而改善孩子的心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成功人士,但是了解和关爱总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益处。再举个更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
宁宁是一个班里学习最差的孩子,上一年级时,他学不会拼音,把所有的3都写反了,甚至理解“3+2”也有困难。他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明白宁宁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他们起初认为宁宁对学习不感兴趣、偷懒,于是带宁宁来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宁宁视动统合能力只有5岁水平,视觉分辨及精细动作也明显落后。可宁宁的记忆力超群,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前看过的电影或经历过的事情,他都能清楚地记得,在班里背九九乘法表和背课文都是第一名。心理学家将这一发现告诉家长之后,家长立即觉得能理解孩子了,觉得以前在很多时候错怪了孩子。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孩子不会学习。
家长改变了对宁宁的态度,利用宁宁强记能力超常的特点,引导他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使之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大大加强了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针对宁宁的弱项进行训练,教他仿绘、涂色、手工、剪纸等,使其视—动统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家长还经常表扬宁宁在记忆方面的成就,如家里重要的事情都让他记,给他施展特长的机会。之后,宁宁的学习成绩逐渐追赶上来了。
从宁宁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具有学习障碍的孩子通常是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家长不仅要看到孩子的不足之处,更要看到孩子的超常之处。一枚硬币总有两面,不可只及一面,不及其余。善说的孩子通常不善写,善写的孩子则不太愿意说,多动的孩子不善静,多静的孩子则不善动。因此,家长更应善于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特殊才能,以此作为恢复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切入点,重建孩子的成就感,帮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进步。
91.家长如何合理调整自己对儿童的期望?
所有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来说,有时家长的高期望值,往往会对孩子产生种种负面的影响。
★产生过高的心理压力
孩子清楚家长对他们的期望,知道自己身负重任,他们会尽心尽力地读书以报答父母。孩子学习好了,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是做一个常胜将军,所以他们怕别人赶上、超过,常常是神经绷得紧紧的,一点儿也不敢松懈,认为一放松就会落下来,总有紧迫感。学习成绩落后了,孩子又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又急又怕,拼命想追,却又追不上,心里真苦。所以无论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都会觉得自己的成败要决定全家人的命运,由此他们感到心理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之大、负担之重,是20世纪60~80年代的学生所未能体会到的。
★产生自卑、自责心理
当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不仅个体的期望与个体本人的行为有关系,期望也可影响他人的行为。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就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但是激励力量等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乘积(期望概率指一个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所以如果期望概率为0时,激励力量就为0了。有些学生受父母影响每次考试都将期望值定得较高,由于不切实际或其他种种原因屡屡失败,他们就会认为无法实现父母的高期望,从而丧失了信心,产生不良情绪。轻者情绪低落,内心有沉重感,进一步就产生自我评价低,整日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感到生活乏味,导致自卑心理,产生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和自责心理。
★产生紧张、焦虑情绪
学生由于不能达到目标,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当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时就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焦虑情绪状态,特别是面临考试,他们会难以入睡,甚至接连几天通宵失眠,考试时出现紧张反应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变化,如冬天也会出汗、手颤抖、胸闷、心跳加快等。还有心理活动异常,如注意分散、记忆缺失、思维迟钝等。例如,常有学生在心理咨询时说考试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或反复出现某首歌曲、某个电影、电视镜头,有时会像触电一样的感觉传遍全身,手足无措。
★产生逆反心理
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要求、志趣,而父母既不理解又沟通,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过分严厉粗暴,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对父母所说的话不分是非一概反对,或消极抵抗,或阳奉阴违。很多学生反映有许多话宁可跟同学说也不告诉父母,有些学生反映与父母无话可说。如果父母平时脾气尚随和,态度和蔼,那家庭的气氛还算风平浪静;如果父母平时比较严厉,态度强硬,那家庭的气氛是随时会发生惊涛骇浪。
★造成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其他原因,而是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年龄小的男孩子。他们整天只听见爸爸妈妈唠叨要他们好好学习,而不清楚好好学习的真正动机是什么。他们以为是为爸爸妈妈读书,所以无主动学习要求,对学习缺少兴趣,只是为敷衍家长而去学校。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不差,也只是因为学习是为了父母的期望,因而学习积极性不够、不喜欢学习,仅是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有的遇到困难或受挫就恐学甚至逃学。
因此,家长在了解了孩子的问题所在之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后的教育和训练,把过高的期望值降下来,更符合实际地要求孩子。家长应面对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现有的条件制定出适当的期望,每个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不一样,因而所能达到的目标也不一样,决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拔苗助长。只要是孩子尽自己的力量努力地学,那么他达到什么程度家长就要坦然地接受客观现实。
同时应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智地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式,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决定,千万不能包办代替。轻者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大学里常发生学生不喜欢父母决定的专业而退学),重者会毁了孩子。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前途似锦。只要不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而是客观地与孩子共同商讨,实事求是地设定出期望,那么适当的期望就一定能实现。
92.怎样帮助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
家长在对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有了合理的、切实的期望时,就能帮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可实现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有规范、有条理地进行学习。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应分为年度目标和短期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可以设计得符合儿童的需要与发展,儿童将会有明显的进步。年度目标是指依据儿童个体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影响其问题的因素所制订的以一年为期限的培养目标。年度目标是一个概括性质的目标,在它的指导下,会生成一些具体的、短期的、可操作的小目标,这些目标被称为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应有一定的前后排序,如均能按期实现,就会逐步实现整个年度的培养方案。
小云今年10岁了,家长和老师发现她阅读时读得特别慢,口齿也不太清楚,很多字音都读不准。因此他的家长把他带到了学习障碍矫正中心,并让专家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结果显示小云的智力检测结果为90,属于智商正常的儿童;后经过医学检查发现,小云的大脑言语区中枢神经受损。测试显示小云属于阅读障碍的儿童。之后对其进行障碍程度测试,结果为中度阅读障碍,即一分钟读15~20个字,还有读错字的现象。
93.孩子犯了错误家长该如何对待?
几乎没有不犯错误的孩子,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更不例外。但是由于他们在心理上的特殊性,家长应该理性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因此,在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仍然能保证理智,控制住情绪,然后再耐心地帮助孩子并教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给各位家长一些小建议。
★一件错事不能处罚多次,对于当前的错误要就事论事,而不要牵扯其他事情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的态度要一致,应由一方处罚。不要父亲处罚过后,母亲再次处罚;当时骂过了,过后想起又骂;这件事骂过了,想起前一件事甚至更多的事加在一起骂等,不要犯多次处罚同一件事的错误。
★坚持正面教育
对有错误的孩子非打即骂往往毫无效果,甚至更糟。应首先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动机和目的,孩子这样做是为了满足自己哪方面的需要。了解了孩子的需要,家长才能知己知彼,通过其他渠道使孩子得到满足,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如一个6岁的男孩总是偷妈妈的丝袜,他的爸爸妈妈多次劝诫他都没法改变他的这种习惯,后来甚至多次打骂他,还是无济于事。后来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他的父母了解到孩子的这种习惯是由于奶奶离开他家后,父母工作太忙而没有能给他足够的关注,使得孩子在情感上的缺失得不到补偿,才会对颇具母性意味的丝袜着迷。此后他的父母增加了跟他在一起的时间,常常与他一起玩儿,带他一起出去,很快小男孩就不再偷丝袜了,他的情感需要从正常的渠道得到了满足。
★父母的教育措施要一致
家庭教育孩子切忌一个管、一个护、一个严、一个宽,那样会被孩子钻空子,取其所需,使家长失去威信,导致根本无法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意见统一,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过后再提。同时,同一位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也要统一而不能前后矛盾;家长对孩子的规定和政策也要统一并坚持贯彻,在原则性的问题和规则上,不能孩子一哭一闹或采取其他的反抗方式家长就让步。这样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是一种强化,使孩子延续这种反抗方式来控制家长,达到自己的目的。
★要善于把严格与宽容化为一体
严格表现在对孩子错误行为和危害性的分析上。在掌握处罚标准时,既要认真,又要注意与宽容融为一体。宽容则表现在对孩子错误的谅解上。孩子的过错往往是无意识不自觉所犯的错误。有时宽容比训斥和惩罚更有力量。对孩子的错误,应在耐心批评教育后给予安慰,鼓励他振作起来改正错误,在他做出好行为时要即时给予赞扬。
★注意运用奖惩教育
对于常犯错误的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以精神奖励(如赞扬、表示亲热等)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奖惩分明,惩罚要讲清道理和原因,让错误的事和受奖的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中吸取教训。同时惩罚的轻重和方式应考虑孩子的性格。孩子胆小,性格内向,又不活泼,那么处罚时应考虑周全,尽量温和些,惩罚要轻些,避免给孩子造成精神创伤。那些胆大、顽皮和不易接受意见的孩子,处罚轻好像在空中打一棒,毫无反应,那么得加重惩罚,使之接受教育达到处罚的目的。因个性不同,惩罚方式亦不同。另外家长切忌时常蛮不讲理而毫无顾忌地教训孩子,轻则边哭边骂,重则粗话连篇。这些都不利于将孩子引向积极的方向。
只要家长注意到了这些,就可以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能在孩子犯错误后帮助孩子进行改正和给予正当行为的教育。
94.对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家长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贪玩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动画片、游戏机、漫画书都能使他们着迷,要想让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是很难的。许多家长并不了解如何合理地管教孩子。不是表现为唠叨型,就是属于放任呵哄型。而这两种类型家长的管教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把管教简单地理解为惩罚或哄骗,眼睛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作业本,逼着孩子做这做那,如不就范,不是讽刺、打骂,就是许愿、哄骗。事实上,管教孩子大有学问,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科学管教孩子的技巧,家长不妨试一试。
★不要吝啬表扬
在孩子的生活中只有批评,缺少表扬,会使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时甚至自暴自弃,任何意见也听不进去。
家长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对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例如,孩子一放学就自觉地做完作业,家长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没有给予适时的表扬;但当孩子一回家就看电视时,父母常常要大声训斥。
当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家长无反应,从事消极活动时却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经常地创造出消极的事故,让家长来注意。
有些家长可能会担心表扬多了会使孩子翘尾巴,过多的表扬确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重要的是要做到表扬恰当。
★多多鼓励孩子
鼓励是改善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技巧之一。这一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使之成为能正视现实,克服困难,而不是追求完美主义的人。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