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表扬和鼓励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时应遵循什么技巧和原则?
表扬孩子应当是表扬孩子的行为。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恰当的表扬可以塑造人格,改变孩子的一生。
★要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表扬孩子的人格
表扬的尽可能具体,如“小刚,你今天见了客人没有打招呼,多没礼貌,我们很生气”“毛毛,你今天能按时上床睡觉,妈妈很高兴”。这样的话使孩子能了解自己具体的缺点和优点,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实实在在的表扬可以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要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有些小小的进步,家长就应该及时表扬。如果对于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孩子就会时时得到进步的动力。
当然,也不能拿表扬当饭吃,当一个好的行为固定下来后就不用再表扬了,而应该注意其他方面。
★表扬的方式要恰当
父母常常简单地给孩子买东西以示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以为然了。表扬的方式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符合孩子的需要。
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表扬的方式是否合适,如果孩子表面上对家长的表扬不当回事,实际上还是按照家长表扬的行为继续做了,那就表明家长的表扬方式是恰当的。
★表扬要及时
对进步的表扬要视孩子的年龄而定,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在短时间内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年龄大些的孩子时间拖后一些也可以起到作用。总的来说,及时表扬是对好的行为的反馈,可以及时巩固这个行为。
★充满无条件爱的表扬
父母不要把爱当做对孩子行为要求的交换条件,这样会使孩子为了讨好父母,让父母喜欢而去做某件事;而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之所以喜欢他的这个行为,是因为这个行为是对的。父母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其他人的评价上。父母要经常无条件地给孩子以关心和爱,使孩子长大后变得不那么敏感、多疑,而是充满自信心。
与表扬孩子一样,鼓励孩子也应掌握的几个原则。
★不要给孩子消极的期望
当一个家长要求孩子第二天早晨自己收拾书包时,应该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说:“你能做好吗?”后一种表示会使孩子也怀疑自己是否有完成这个任务的能力。从而在具体做事的时候就不是努力去做,而是容易气馁、半途而废,而导致失败。
★不要给孩子提出不合理的高标准
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上课能时时刻刻专心听讲,每天都能做到作业本整整齐齐,穿得干干净净。然而,这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大多数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家长不能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使孩子觉得他们始终达不到预设的标准。这样孩子会过早地失去童真和快乐。
★不要设置双重标准
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很高很严,却对自己用另一套标准。例如,有些家长要求孩子东西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哪里,可自己却常常乱丢东西;他们要求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和家务,而自己一回到家却可以歇一歇,什么也不做。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感到不服气。
★家长必须学会接受孩子的一切,包括他们的缺点
举例来说,当孩子做作业错了几道题后,家长往往不能容忍。他们不是关注孩子在20道题中做对了的15道,而是紧紧盯住错了的5道题。如果家长想帮助孩子进步,又总是着眼于他们的缺点,那就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总是在提醒你记住你的缺点,那会怎样?你会有自信心吗?只有当人们认识到自己总体上很不错,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进的时候,才可能改善自己的行为。所以,家长对孩子出现错误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出错是每一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事,首先要肯定孩子好的一面,然后再帮助孩子改进不足的一面。要让孩子感觉到,错误是应该改正的,错误是能够改正的,错误就是还有进步的空间。
★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态度,而不是代替干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对正在洗衣服或做饭的孩子挑三拣四,嫌孩子做得不好,最后干脆自己动手,不让孩子插手了。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越来越懒。家长代办多,会养成孩子好吃懒做、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责任感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当孩子正在尝试解决一个问题或正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干预,更不要去包办代替。因为干预表达了一种暗示:你没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好。如果孩子请求家长帮助他,那家长应该用建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开处方式的,给孩子现成的答案,家长可以这样陈述自己的意见“如果……,你想想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有没有考虑过……”“我发现……很有帮助”等。如果孩子为了得到家长的注意,不愿独立思考和行动而请求帮助时,你就应该告诉他,你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你以前就做得很好,所以你现在也一定能够做好。”
只有家长相信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相信自己。不要总是说:“你能做好吗”“你要是做不到怎么办”。如果家长不相信孩子,孩子就很难以培养出自信心。家长应学会少看孩子的错误,多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应机敏地指出孩子所做努力的积极一面。
★重视孩子的贡献、自身价值和优点
要想使孩子感觉良好,就要使他感觉到他是有用之人,并且让他知道他的贡献确实有用,受到重视。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时,总是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但在家里又什么都不让他们做,因为无论孩子做什么,都难以达到父母的高标准。要想使孩子觉得自己有用,家长应客观评价孩子,肯定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特长为家里做出一份贡献。例如,孩子擦玻璃擦不干净,但擦车可能做得很好;扫地可能扫不干净,但取牛奶、买馒头却很麻利……我们总能发现和培养出孩子做某件事的特长,使这件事成为孩子的专利,常常赞扬他,鼓励他越干越好。这样,孩子当然会为自己在家中的重要位置而感到自豪和自信。
★鼓励每一个进步,而不是关注最终的成就
家长常常关注孩子的期终考试,却忽视平时的每一个微小进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看不到长远的后果,又缺乏耐心和意志。因此,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进行鼓励,使他们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96.如何对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进步正确使用奖励策略?
很多家长都会对孩子进行奖励或诱惑,但是奖励多了,孩子就不再珍惜了,反而效果不好。对孩子好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奖励,可以让孩子感到愉快,从而使孩子愿意重复这样的行为。奖励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果孩子表现好,家长立即给予奖励,这个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它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第一声叫出爸爸妈妈时,家长的微笑和热切的动作鼓励了孩子继续这样做,孩子从家长高兴的样子中意识到你喜欢他这样做。总之,在上述情况下,孩子的最初行为都被产生的结果强化了。但是,有许多家长不了解给孩子奖励什么东西合适,总是凭自己的高兴,有时给孩子买一大堆礼物,有时又把奖励忘得一干二净。下面介绍几个进行奖励的方法和要点。
★了解情况
对孩子的需求做一个调查。因为孩子的兴趣变化很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调查一次孩子的喜好。现在社会的发展很快,信息也充分,孩子们喜好的东西越来越多,新旧更换也越来越快。可能孩子上半年还喜好喜羊羊,下半年就开始喜好听流行音乐了。家长很难去了解现在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因此如果在对的时间送错了奖励,可能不能真正起到奖励的作用。因此在给予奖励之前,应该先了解现在孩子喜欢什么东西,而不是以为孩子喜欢什么东西。
★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
由于孩子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心,而对旧的东西很快失去兴趣。因此,经常交换奖励办法可以保持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家长的奖励更有效。例如,每次小宝帮助爸爸倒一次垃圾后,爸爸就奖励他一个塑料动物玩具,开始时他很兴奋,但是几周以后,他就对一大堆玩具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结果不断改变奖励方式。
恰当的奖励可以用来强化家长正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性。例如,只要孩子能做到放学后先做完作业后再玩,就可以奖励他多玩3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
★奖励要及时兑现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及早奖励,否则,会使奖励失去效力。孩子对家长的许诺记得最清楚,如果答应了不兑现,或推迟兑现,都会给孩子一个不守信用的坏榜样。不要向孩子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或奖励方式代替你答应的事情。当孩子按要求去做了,就要按照事先说好的条件奖励他,你必须使孩子深信你能履行诺言。
★用奖励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时间
有许多家长希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恨不得孩子的表现一夜之间就有很大的改观;或者,经常在孩子刚刚有了一点儿进步时,失去耐心继续执行奖励的办法,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
成功使用奖励需要注意下列原则。
★明确要求
对孩子的要求尽可能具体并给出得分的标准。不要对孩子说诸如“你应该更有责任心”之类的话,而应该说“早上你先把自己的床收拾干净”这样的话。
★及时奖励、每日奖励和长期奖励相结合
在一开始实行奖励计划时,如果孩子能完成家长的要求,可以给他及时奖励。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以简单直观的形式来提高孩子的兴趣。例如,用彩笔绘地图的方式标明奖励情况,当孩子完成了一个要求,就把地图的某一块涂上红颜色,看什么时候能涂满红颜色。还可以采用和其他亲友的孩子比赛的方法,看谁进步快,得分多,来刺激孩子的进取心。
★逐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
既不要急于求成,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要长时间地停留在低水平的要求上。如果你要求孩子做到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那么一开始时,孩子能做到认真听讲15分钟,就给予奖励,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能认真听讲20分钟再给予奖励。每次奖励都要使一个行为持续巩固一段时间,然后再提高要求,这样可以稳步地前进。
★制定出新的标准后,就不要退回去
孩子有时可能不能一下子适应新的标准,这时不要因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而放弃新的要求。如果第一次不能给予奖励,对孩子说:“很遗憾,第二天再努力,还有机会得奖。”然后让孩子赶快去做。
★逐渐取消每日的奖品
孩子的新习惯巩固了之后,不再需要每天给孩子奖励,家长可以这样向孩子解释:“你今天做得很好,用不着每天都得奖,可以为你积累起来换一份大奖。”然后家长可以从两天奖励一次变为三天奖励一次,再到一周奖励一次,最后改为不定期的奖励。
★用其他的鼓励方式和表扬代替奖励
在孩子的新行为巩固下来后,家长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取代奖励。例如,当孩子养成了在餐桌上用餐的良好举止时,对他的鼓励可以采用带他去一家他喜欢的餐厅吃饭,并在餐桌上对他进行表扬。
97.惩罚手段是必要和有效的吗?
家长们都喜欢用处罚的手段来管教孩子,尤其是中国的父母,相信“棒打出孝子”,由此导致许多孩子都经常受到父母这样或那样的处罚。但是,单靠处罚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举例来说,小晓和弟弟小西争抢玩具,被妈妈数落了一顿;小西因为把洗衣粉倒进了抽水马桶被关进黑屋里。他们确实知道了自己的行为不对,但并不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行为,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