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智圣人生-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是一种以虚或实施行的诱敌计谋,它的前提是:对方必须在不了解我方的虚实和计谋的基础上运用才能有效。使其产生错觉,待醒悟时,后悔已经不及。

    从这一点讲,诸葛亮擅于运用对方轻视己才的心理,利用虚实错综迷离,最后致敌死地。

    空城计可以说是诸葛亮首次伐魏谋略上的一步铤而走险的绝棋,诸葛亮善于用智玩险,险中取胜,用几千兵马把十五万大军的司马懿吓跑,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诸葛亮的成功在于,他首先抓住了司马懿多疑的本性,故布疑阵,让司马懿疑中思考,不得不退兵保全;二是诸葛亮一生谨慎,在外人看来,不可能自己守一座空城;三是诸葛亮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琴声有道。这使人感觉到诸葛亮心中有数。空城计的特色在于诸葛亮用兵的活字。正是这个活字,才挽救了街亭失守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诸葛亮计设华容,既不用虚则实之之法,也不用实则虚之之法,而是用实则实之

    之法以瞒曹操。诸葛亮在曹操惊慌失措狼狈而逃的情况下,利用曹操多疑的心理因素,迷惑曹操,造成曹操判断的失误。用兵之道,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无穷。虚实的利用,在于其能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不拘一格,牵制着对方的思想,使之摸不着头脑,造成判断失误。具体说曹操的心态就是:诸葛亮用烟激我走大道,我却偏要走华容,不让你计谋得逞。就这样,走上了华容。而诸葛亮华容施烟,造成最明显的效果是:华容道上有埋伏,曹操应走大道,如此一来,对应曹操怀疑心态,走华容也应在诸葛亮预料之中。像诸葛亮以实而实之,在华容道上设伏的谋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和智慧的较量。

    曹操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多次为诸葛亮欺诈而败逃。每次临战时,曹操多恐惧诸葛亮用诈,诸葛亮了解曹操这种心态,抓住了他的弱点。在汉水开战之前,用疑兵扰他,使他一直处于惊恐中,难以辨认哪里实,哪里虚。曹操为摆脱这种状态,下战书请战。当诸葛亮知曹操已上钩时,遂用兵诱之。当曹操发觉上当时,撤退已经晚了,最后让诸葛亮牵着鼻子走。曹操在汉水之所以输给诸葛亮,不是因为曹兵力量不足,而是曹操用兵之策与诸葛亮相差甚远。诸葛亮将计就计,布下疑阵,虚实结合,确是诡计多端。

    诸葛亮四出祁山,直指长安,司马懿用计间后主,迫使诸葛亮不得不班师回朝退兵。在退兵问题上,诸葛亮显得谨慎,用填灶法,司马懿也表现聪明,不敢越雷池半步。诸葛亮佯退兵,司马仲达知其假退,但诸葛亮一退再退,三退以诱之,仲达则始疑后惑终信而追击,因而中计大败。虚则实之,实为瞒天过海,此计的妙用,关键就在于制造假象,趁机出击。诸葛亮安全退兵,抓住了司马懿的多疑心理,这是诸葛亮多次战胜司马懿的惯用计谋。

    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中,深知司马懿多疑,因此,处处抓住了他的这个弱点,屡屡得手,就陇上割麦而言,诸葛亮设计了三个与自己一样的假诸葛亮,引诱曹军,使曹军感到自己好像碰到了神。这从心理上为诸葛亮动兵奠定了基础,当曹军屡次报告司马懿这种情况时,司马懿也为假象所蒙蔽。诸葛亮利用对阵中司马懿的心虚和多疑弱点,顺势装神,愚弄司马懿,加深司马懿的恐惧。当一个人恐惧对方时,作战是不可能胜利的。因此,司马懿只有逃跑了。

    诸葛亮出身于农庄,躬耕于垄亩,刘备请其出山,时人称为一介村夫,言有轻视之意。

    面对这种看法,诸葛亮却充耳不闻。在与新对手交战时,诸葛亮有意抓住对方的傲慢,故意派出队伍不齐、军旗乱倒的阵容,引起对方对自己更加轻视。待对方中了自己的圈套,以大队人马攻击自己时,诸葛亮多呈败状,无形中又加剧了对方的进攻欲望。诸葛亮就采用虚实

    有度的策略一举夺胜。

    1.虚而实之,计退仲达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必趋,攻其所不守,攻其所必救,避实而击虚,以虚而令之感为实也。

    诸葛亮首次伐魏,失街亭,迫使诸葛亮不得不另行安排人马布阵。司马懿占街亭后,召集众将。

    他对郭淮说:今街亭已失,诸葛亮必走。公可速与子丹星夜追之。郭淮从其言,出城而去。又对张说:子丹、伯济,恐我全获大功,故来取此城池,吾非独欲成功,乃侥幸而已。吾料魏延、王平、马谡、高翔等辈,必先去据阳平关。吾若去取此关,诸葛亮必随后掩杀,中其计矣。兵法云:后师勿掩,穷寇莫追。汝可从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当斜谷之兵。若彼败走,不可抗拒,只宜中途截住,蜀兵辎重,可尽得也。张受计,引兵一半去了。懿下令:竟取斜谷,由西城而进。西城虽山僻小县,乃蜀兵屯粮之所,又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总路。若得此城,三郡可复矣。于是司马懿留申眈、申仪守列柳城,自领大军望斜谷进发。

    诸葛亮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诸葛亮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诸葛亮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诸葛亮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诸葛亮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诸葛亮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诸葛亮说: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诸葛亮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说: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诸葛亮说: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空城计可以说是诸葛亮首次伐魏谋略上的一步铤而走险的绝棋,它是失街亭后的直接后果,尽管是步绝棋,诸葛亮善于用智玩险,险中取胜,成为千古美谈。空城计因其特色而使诸葛亮名贯历史,但也可说它是个失败,放下街亭不谈,诸葛亮未有料到司马懿会兵临西城,这在战略上不能不说是失败,因此空城计是一个死中求生的策略。说它是个成功,在于诸葛亮能以几千兵马把十五万大军的司马懿吓跑了,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在这里,诸葛亮的成功在于,他首先抓住了司马懿多疑的本性,故布疑阵,让司马懿疑中思考,不得不退兵保全。二是诸葛亮一生谨慎,在外人看来,不可能自己守一座空城。三是诸葛亮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琴声有道。这使人感觉到诸葛亮心中有数。后人对空城计多有评价,但空城计的特色在于诸葛亮用兵的活字。正是这个活字,才挽救了街亭失守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后果。

    几千年前的战争史为我们留下了诸如《孙子兵法》、《百战奇略》之类的兵书,确实为后来的将军们提供了许多行军打仗的有效方法。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赵括遍览兵书,倒背如流,但结果却是四十万大军被他葬送。所以真正的兵法是没有兵法,不因循古人之言,不照搬古人之法,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判宜、因人判宜作出恰当的决策。在这方面,诸葛亮的空城计可谓一个经典之作。同样道理,于我们现代青年来讲,真正的能力,不是一张学历证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把科学知识和自己实践中所悟结合起来,活学活用才能出奇制胜,有所创新。

    2.实而实之,施烟诱敌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这是兵家常用之法,而诸葛亮用此法却有新发展,使杰出的兵谋家曹操料不到而中了计。

    诸葛亮计设华容,既不用虚则实之之法,也不用实则虚之之法,而是用实则实之之法以瞒曹操。

    刘、孙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诸葛亮立即派将遣兵于路截击,唯独不理关公,关公要求出战,诸葛亮说:今曹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须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关公乃立下军令状,说:若曹操不从那条路上来,如何?诸葛亮说:我亦与你立军令状。

    关公大喜。诸葛亮说: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

    关公说:曹操望见烟,知有埋伏,如何肯来?诸葛亮笑说: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

    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说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情。关公领了将令,引关平、周仓并五百校刀手,投华容道埋伏去了。

    曹操在逃命途中,先后被诸葛亮所派遣的赵子龙、张翼德拦击,伤亡惨重,狼狈不堪,刚摆脱追兵,忽见前面有条路,不知所从,操乃问军士说:哪条路近?军士说:大路稍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投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只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操令人上山观望,回报:小路山边有数处烟起,大路并无动静。操教前军便走华容小路。诸将说:烽烟起处,必有军马,何故反走这条路?操说:岂不闻兵书有:’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在大路等着。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诸将皆赞说:丞相妙算,人不可及。遂勒兵走华容道。途中,人饥马困,路小险峻,且适逢下雨,泥泞不堪,步履极难,倒下沟壑的,不计其数,行了数里,三停人马丢了二停,只有三百余人跟上。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曹操以为摆脱了敌兵追击,正在自夸其高明,突然一声炮响,西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如不是云长念及其昔日之情纵之归去,曹操这次必被擒无疑。

    诸葛亮智算华容,可称神机妙算,其运用虚实之法既绝且奇,正如毛宗岗所说:凡计之中人,必度彼为何如人,而后中之,则未有不中者也。又度彼之料我为何如人,而后中之,则又未有不中者也。彼方自以为智,而我即中之以其智,则正迎乎彼之意中。彼方料我之智,而我反中之,以我之愚,则又出乎彼之意外。如诸葛亮之料曹操于华容也。夫举火于此,而伏兵于彼,则智人之所为,而为彼之所知。举火于此,而伏兵即在此,此愚人之所为,而为彼之不及料。操固熟知有兵家虚实之法,而不熟知诸葛亮之知有兵家虚实之法,此其所以为诸葛亮之所中与?

    曹操亦是熟读兵法之人,但最后败于诸葛亮之手,就是他的识人之明远不如诸葛亮。诸葛亮看准了他的性格特点,在此前提下,他的智谋才发生了作用。--当然,准确地判定人的性格,预测他的行为方式,则不独是智谋,更是一种智慧了。

    3.故弄玄虚,金蝉脱壳

    利用对方的无知或浅见,舞弄玄虚,令对方听自己摆布,从中为自己脱身创造方便。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用连环计已使曹操船只连锁,计划用火攻。一日,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左右救回帐中。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说: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报吴侯,一面求医调治。

    却说鲁肃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诸葛亮,言周瑜卒病之事。诸葛亮说:公以为何如?

    肃说:此乃曹操之福,江东之祸也。诸葛亮笑说:公瑾之病,亮亦能医。肃说:诚如此,则国家万幸!即请诸葛亮同去看病。肃先入见周瑜。瑜以被蒙头而卧。肃说:都督病势若何?周瑜说:心腹搅痛,时复昏迷。肃说:曾服何药饵?瑜说:心中呕逆,药不能下。肃说:适来去望孔明,言能医都督之病。现在帐外,烦来医治,何如?

    瑜命请入,教左右扶起,坐于床上。诸葛亮说: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瑜说:

    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诸葛亮笑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瑜闻失色,乃作呻吟之声,诸葛亮说: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瑜说:然。诸葛亮说:必须用凉药以解之。瑜说:已服凉药,全然无效.诸葛亮说: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瑜料诸葛亮必知在其意,乃以言挑之说:欲得顺气,当服何药?诸葛亮笑说:

    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瑜说:愿先生赐教。诸葛亮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说: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写毕,递与周瑜说:此都督病源也。瑜见了大惊,暗思:孔明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索以实情告之。乃笑说: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诸葛亮说: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时,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说’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何如?瑜说:’休道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诸葛亮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诸葛亮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NE754,环绕四面。诸葛亮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付鲁肃说:子敬自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诸葛亮嘱咐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诸葛亮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诸葛亮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

    且说周瑜请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一面关报孙权接应。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甘宁、阚泽窝盘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一卒登岸;周围尽是东吴军马,把得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好音。瑜即差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号令一出,时刻休违。倘有违误,即按军法。众兵将得令,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说: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说: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瑜骇然说: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

    丁奉马军先到,见坛上执旗将士,当风而立。丁奉下马提剑上坛,不见诸葛亮,慌问守坛将士。答说:恰才下坛去了。丁奉忙下坛寻时,徐盛船已到。二人聚于江边。小卒报说:昨晚一只快船停在前面滩口。适间却见孔明披发下船,那船望上水去了。丁奉、徐盛便分水陆两路追袭。徐盛教拽起满帆,抢风而使。遥望前船不远,徐盛在船头上高声大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只见诸葛亮立于船尾大笑说:上覆都督:好好用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徐盛说:请暂少住,有要紧话说。诸葛亮说:吾已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教赵子龙来相接。将军不必追赶。徐盛见前船无篷,只顾赶去。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说: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

    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蓬索。那蓬索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

    诸葛亮智慧、学识远在周瑜之上,在用完连环计后,诸葛亮已知东南风之事,在周瑜突然病倒时,诸葛亮并不急于一言挑破,而是由七星祭台的形式声称帮助周瑜借风,制造迷雾气氛,周瑜此时蒙在鼓中。当诸葛亮施法时,他自己心中明白,这是脱身之计,如果不设此法,简单地告诉那天有风,那诸葛亮脱身便成难事,再加上周瑜气量小,诸葛亮便定死无疑。作?为一个元帅,要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是基本要求。此点上周瑜较诸葛亮相差甚远。

    后来周瑜临死时说道: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失败,从诸葛亮来讲,量小不容人,而就致胜来说,他始终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喜怒不形于色,胜在骗术加知识中。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策略是:乘对方的无知,故意把简单的事情搞得玄乎异常,令人不可捉摸,使对方不得不听任自己摆弄,以便从中作祟。

    故弄玄虚,本是用来说明他人耍花招欺骗、迷惑人的一句成语,将其引申为脱身之策,就是强调利用对方的无知或浅见,舞玄弄虚,令对方听自己摆布,从中为自己脱身创造方便。

    在战场上故弄玄虚,是必要的,因此这个词语在这种特定情境中也获得了褒义:它是智谋的体现。

    4.虚张声势,布疑惑敌

    洞悉对方的企图,再顺着对方的思路,布下疑阵,才能牵制对方,取得预期效果。

    魏、蜀在争夺江中的斗争中,诸葛亮接连用计,使曹操惊疑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扎营。诸葛亮笑说: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遂请玄德亲渡汉水,背水结营。玄德问计,诸葛亮说:可如此如此。

    曹操见玄德背水下寨,心中疑惑,使人来下战书。诸葛亮批来日决战。次日,两军会于中路五界山前,列成阵势。操出马立于门旗下,两行布列龙凤旌旗,擂鼓三通,唤玄德答话。玄德引刘封、孟达并川中诸将而出。操扬鞭大骂说:刘备忘恩失义、反叛朝廷之贼!玄德说:吾乃大汉宗亲,奉诏讨贼。汝上弑母后,自立为王,僭用天子銮舆,非反而何?操怒,命徐晃出马来战。刘封出迎。交战之时,玄德先走入阵。封敌晃不住,拨马便走。操下令:捉得刘备,便为四川之主。大军齐呐喊杀过阵来。蜀兵望汉水而逃,尽弃营寨;马匹军器,丢满道上。曹军皆争取。操急鸣金收军。众将说:某等正待捉刘备,大王何故收军?

    操说:吾见蜀兵背汉水安营,其可疑一也;多弃马匹军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军,休取衣物。遂下令说: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曹兵方回头时,诸葛亮号旗举起:

    玄德中军领兵便出,黄忠左边杀来,赵云右边杀来。曹兵大溃而逃。退守阳平关。

    曹操与诸葛亮的交锋中,多次为诸葛亮欺诈而败逃,每次临战时,曹操多恐惧诸葛亮用诈,诸葛亮了解曹操这种心态,抓住了他的弱点,在汉水开战之前,用疑兵扰他,使他一直处于惊恐中,难以辨认哪里实,哪里虚。曹操为摆脱这种状态,下战书请战,当诸葛亮知曹操已上钩时,遂用兵诱之。当曹操发觉上当时,撤退已经晚了,最后让诸葛亮牵着鼻子走。曹操在汉水之所以输给诸葛亮,不是因为曹兵力量不足,而是曹操用兵之策与诸葛亮相差甚远。也就是两人的智谋与智慧,也还差得远。

    5.穷追猛打,智谋驾驭

    诸葛亮善于虚张声势,而且巧用穷追猛打之策,使得曹操难以喘息,最后不得不弃关而逃。一个军队的统帅,在任何战前、战中、战后,都需仔细谋划,而后战之。

    在汉水决战中,诸葛亮用疑兵计打败曹操,直抵取阳平关,曹操见此次出战,一路失利,遂决定亲自督战,与诸葛亮一决雌雄。两军阵前玄德引军出迎。两阵对圆,玄德令刘封出马,操骂说:卖履小儿,常使假子拒敌!吾若唤黄须儿来,汝假子为肉泥矣!刘封大怒,挺枪骤马,径取曹操。操令徐晃来迎,封诈败而走。操引兵追赶。蜀兵营中,四下炮响,鼓角齐鸣。

    操恐有伏兵,急教退军。曹兵自相践踏,死者极多。奔回阳平关,方才歇定。蜀兵赶到城下;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操大惧,弃关而走。蜀兵从后追袭。操正走之间,前面张飞引一支兵截住,赵云引一支兵从背后杀来,黄忠又引兵从褒州杀来。操大败。诸将保护曹操,夺路而走。方逃斜谷界口。

    曹操自出兵汉中以来,接连失城、丧关、丢粮,最后被追至阳平关,此时的曹操已经恼羞成怒,摆出了一副与诸葛亮一决生死的阵势。可刘备却装出不在意的样子,反派刘封出马,如此一来更加激怒了曹操,亲自引兵杀敌,不料蜀军并未抵抗,一阵鼓角却把曹军吓逃,至阳平关时,又遇蜀军呐喊,曹操受惊弃关而逃,途中又遇截杀,曹操大败,逃往斜谷界口。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曹操丧胆阳平关。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曹操和诸葛亮心理态势:曹操自汉中首战失败后,一直在诸葛亮追兵的围剿下逃生,对于诸葛亮的策略,曹操恼怒,甚至不惜与诸葛亮一决雌雄。就曹操汉中经历来讲,他失去了以往那种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特点,并且在心理上带着对诸葛亮用兵的畏惧之情,在未开阵之前,已经输掉了斗志和决心。相反,诸葛亮追曹操,利用的也是曹操丧胆之势,围追堵截,一丝也不放过。最后,让曹操成了惊弓之鸟,不知如何是好。在前文,我们曾谈到诸葛亮善用虚张声势,在这里,诸葛亮不仅虚张声势,而且采用穷追猛打之策,使得曹操难以喘息,最后不得不弃关而逃。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周密的智谋是任何战争开战之前的基本前提,可以这样讲,战场是心战加实战,而实战则为计谋加实力,在心战、计谋和实力中,任何一项的不足都会造成失败,因此,任何人做任何事在开始之前都要就这三项对自己权衡一下,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开战的条件。否则,穷追猛打便会成为武夫之举,就会含有失败的危机。

    6.瞒天过海,假象迷敌

    虚则实之,实为瞒天过海,制造假象,诱敌上当,使其或进或退,均有利于我方,被我方牵着鼻子走。

    诸葛亮四出祁山,直指长安,司马懿用计间后主,迫使诸葛亮不得不班师回朝退兵在此前,姜维问诸葛亮:若大军退,司马懿乘势掩杀,当复如何?诸葛亮说:吾今退军,可分五路而退。今日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掘二千灶,明日三千灶,后日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杨仪说:昔孙膑擒庞涓,用添兵减灶之法而取胜;今丞相退兵,何故增灶?诸葛亮说:司马懿善能用兵,知吾退兵,必然追赶;心中疑吾有伏兵,定于旧营内数灶;见每日增灶,兵又不知退与不退,则疑而不敢追。吾徐徐而退,自无损兵之患。遂传令退军。

    却说司马懿料荀安行计停当,只待蜀兵退时,一齐掩杀。正踌躇间,忽报蜀寨空虚,人马皆去。懿因诸葛亮多谋,不敢轻追,自引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踏看,教军士数灶,仍回本寨;次日,又教军士赶到那个营内,查点灶数。回报说:这营内之灶,比前又增一分。司马懿谓诸将说:吾料孔明多谋,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

    于是回军不追。诸葛亮不折一人,望成都而去。次后,用口土人来报司马懿,说诸葛亮退兵之时,未见添兵,只见增灶。懿仰天长叹说:孔明效虞诩之法,瞒过吾也!其谋略吾不如之!

    遂引大军还洛阳。

    在三国中,能够与诸葛亮称得上对手的只有司马懿,二人在长期交战中相知甚多,诸葛亮对司马懿的评价是:仲达知我.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我不如孔明.后人概括为:事前诸葛,事后司马。就本文诸葛亮撤兵而言,诸葛亮虽然在战场上胜了司马懿,但司马懿却能用小人在后方胜诸葛亮。结果二人打个旗鼓相当。在退兵问题上,诸葛亮显得谨慎,用增灶法,司马懿也表现聪明,不敢越雷池半步。对此有人评价为棋逢对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从常理讲,诸葛亮退兵必须留有少数军队断后,以备对方追赶。这是正规行军之道。在此问题上,诸葛亮并没有违背常理,但有所不同的是,虽以少量军队断后,却要制造假象,实施不同于古人的增灶法。本来对诸葛亮退兵有追杀之心的司马懿,心中不得不怀疑此举是否诸葛亮的诱敌之策,因此只好采取以静观变的策略,以防自己中计折兵。诸葛亮安全退兵,抓住了司马懿的多疑心理,这是诸葛亮多次战胜司马懿的惯用计谋。诸葛亮有识人之明,这保证了较为弱小的蜀军在对较为强大的魏军的连年战争中,大多数场合都处于主动地位。识人之明,正是一种大智慧。

    7.惺惺作态,假装慈悲

    惺惺作态,以迷惑对手的知觉,掩盖自己的真实图谋,亦可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周瑜索荆州不成,反被诸葛亮气得奄奄一息,在病榻上,仰天长叹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周瑜停丧于巴丘。众将将所遗书缄,遣人飞报孙权。权闻瑜死,放声大哭。拆视其书,乃荐鲁肃以自代之。周瑜死后,玄德问诸葛亮说:周瑜既死,还当如何?诸葛亮说:代瑜领兵者,必鲁肃也。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贤士佐助主公。玄德说: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诸葛亮说: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赴巴丘吊丧。于路探听得孙权已令鲁肃为都督,周瑜灵柩已回柴桑。诸葛亮径至柴桑,鲁肃以礼迎接。周瑜部将皆欲杀诸葛亮,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诸葛亮教设祭物于灵前,亲自奠酒,跪于地下,读祭文说: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慨,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继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

    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椅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

    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诸葛亮祭毕,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众将相谓说: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说: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鲁肃设宴款待诸葛亮。宴罢,诸葛亮辞回。

    周瑜之死,除了他本身的心胸狭窄、争强好胜外,直接原因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外事上多施巧计(甚至可说是阴谋)欺骗东吴。按照常理来说,周瑜气死,诸葛亮不应前往,以免发生意外事件。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诸葛亮竟然主动吊丧。这让东吴大吃一惊,就东吴来讲,正常的思维是,如果周瑜系因诸葛亮而死,诸葛亮不可能前来吊丧。相反,诸葛亮来了,这使得东吴不得不重新考虑诸葛亮对周瑜的死是否有直接关系。当诸葛亮给东吴造成疑点后,又让赵云亲自陪伴,这在力量和形象上给东吴将士造成一种假象:如果说周瑜和诸葛亮之间有矛盾的话,可能原因在周瑜而不在诸葛亮。在诸葛亮吊丧完后,马上便和赵云乘舟而归,为什么会这样快的走掉,甚至让鲁肃代问孙权呢?其实,诸葛亮哭周瑜,纯属演戏。在戏中,东吴众将可能一时被欺骗,但是当戏收场后,许多人会明白过来,如果这样,诸葛亮也就危险了。

    诸葛亮这种假慈悲,或许或为人所病诟;但是如果置于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背景上来看,就可以理解了,这无非是保存自己(己方)的一种智谋。

    8.假作退兵,计骗仲达

    假的重复多次,会渐趋麻痹,终至将假为真。诸葛亮佯退兵,司马仲达知其假退,但诸葛亮一退再退,三退以诱之,仲达始疑后惑终信之而追击,最后大败。

    诸葛亮袭陈仑后复出祁山,魏主派司马懿前来迎敌。被诸葛亮屡败,司马懿坚守不出。于是诸葛亮思得一计,便传令教各处皆拔寨而起。细作报知司马懿,懿说:孔明必有大谋,不可轻动。张说:此必因粮尽而回,如何不追?懿说:吾料孔明上年大丰收,今又麦熟,粮草丰足;虽然转运艰难,亦可支吾半载,安肯便走?彼见吾连日不战,故作此计引诱,可令人远哨之。军士探知,回报说:孔明离此三十里下寨。懿说:吾料孔明果不走。

    且坚守寨棚,不可轻进。

    住了旬日,绝无音信,并不见蜀将来战。懿再令哨探,回报说:蜀兵已起营去了。懿未信,乃更换衣服,杂在军中,亲自来看,果见蜀兵又退了三十里下寨。懿回营谓张说:此乃孔明之计也,不可追赶。又住了旬日,再令人哨探,回报说:蜀兵又退三十里下寨。说: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愿往决战!懿说:

    孔明诡计极多,倘有差失,丧我军之锐气。不可轻进。说:某去若败,甘当军令。

    懿说:即汝要去,可分兵两支。汝引一支先行,须要奋力死战;吾随后接应,以防伏兵。汝次日先进,到半途驻扎,后日交战,使兵力不乏。大凡假的,重复多次,连自己也惑,何况他人?诸葛亮的假退,司马懿初料其假,经不起诸葛亮多次诱骗和张一再坚持出击,终于同意。但司马懿也不愧为智者,在追击中也防诸葛亮埋伏,故决定张先行,他随后接应,部署可谓周到。

    讵料强中更有强中手,诸葛亮却计高一着。张追兵一到,就中诸葛亮的埋伏,被关兴、马忠等夹击,王平、张翼截其归路。忽然司马懿引军杀到,蜀兵两头死战,渐渐不支。这时,姜维、廖化却分兵两路袭司马懿老营。懿得知,大惊失色,即提兵急回,被蜀兵随后掩杀,魏军大败,死者极多,弃马匹器械无数。

    在这里,诸葛亮与司马懿不仅是比智谋,也是在比耐力,看谁能将自己的既定方针坚得更久。但最终还是智谋的较量:司马懿最后改变初衷,这是他认为诸葛亮此番是真退兵了。然而,这也正是他的失算--他的智谋委实不如诸葛亮。

    9.混水摸鱼,智取南郡

    政治无道德,战场无人情,各种外交活动,也都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诸葛亮不仅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也是杰出的外交家。他凭借自己的外交才能,巧借外力,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

    这种好戏,他一再演出。

    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周瑜正与众商议征进之策,忽报:刘玄德使孙乾来与都督作贺。瑜命请入。乾施礼毕,言:主公特命乾拜谢都督大德,有薄礼上献。瑜问说:玄德在何处?乾答说:现移兵屯油江口。瑜惊说:孔明亦在油江否?乾说:孔明与主公同在油江。瑜说:足下先回,某亲来相谢也。瑜收了礼物,发付孙乾先回。肃说:却才都督为何失惊?瑜说:刘备屯兵油江,必有取南郡之意。我等费了许多军马,用了许多钱粮,目下南郡反手可得;彼等心怀不仁,要就现成,须放着周瑜不死!肃说:当用何策退之?瑜说:吾自去和他说话。好便好;不好时,不等他取南郡,先结果了刘备!

    肃说:某愿同往。于是瑜与鲁肃引三千轻骑,径投油江口来。

    先说孙乾回见玄德,言周瑜将亲来相谢。玄德乃问诸葛亮说:来意若何?诸葛亮笑说:

    那里为这些薄礼肯来相谢。止为南郡而来。玄德说:他若提兵来,何以待之?诸葛亮说:

    他来便可如此如此应答。遂于油江口摆开战船,岸上列着军马。人报:周瑜、鲁肃引兵到来。诸葛亮使赵云领数骑来接。瑜见军势雄壮,心甚不安。行至营门外,玄德、诸葛亮迎入帐中。各叙礼毕,设宴相待。玄德举酒致谢鏖兵之事。酒至数巡,瑜说:豫州移兵在此,莫非有取南郡之意否?玄德说:闻都督欲取南郡,故来相助。若都督不取,备必取之。瑜笑说:吾东吴久欲吞并汉江,今南郡已在掌中,如何不取?玄德说:胜负不可预定。曹操临归,令曹仁守南郡等处,必有奇计;更兼曹仁勇不可当;但恐都督不能取耳。瑜说: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说:子敬、诸葛亮在此为证,都督休悔。

    鲁肃踌躇未对。瑜说:大丈夫一言既出,何悔之有!诸葛亮说:都督此言,甚是公论。先让东吴去取;若不下,主公取之,有何不可!瑜与肃辞别玄德、诸葛亮,上马而去。

    玄德问诸葛亮说:却才先生教备如此回答,虽一时说了,辗转寻思,于理未然。我今孤穷一身,无置足之地,欲得南郡,权且容身;若先教周瑜取了,城池已属东吴矣,却如何得住?

    诸葛亮大笑说:当初亮劝主公取荆州,主公不听,今日却想耶?玄德说:前为景升之地,故也忍取;今为曹操之地,理合取之。诸葛亮说:不须主公忧虑。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玄德说:计将安出?诸葛亮说:只须如此如此。玄德大喜,只在江口屯扎,按兵不动。

    在赤壁之战中,刘备、诸葛亮虽与东吴联盟,但事实上,只是东吴一家主力抗曹。当刘备主张建立联盟时,明白人已经看到刘备的目的是分享一下赤壁之战后的胜利果实。当刘备移兵油江口时,其目的开始暴露,不幸的是,周瑜虽然看出了刘备目的,但却中了诸葛亮的欺诈之言,忘却了政治无道德的原则,无形中凭意气上了诸葛亮借助东吴之力夺取南郡的贼船。

    就诸葛亮的军事实力而言,无力取南郡等城,但是为安身之处,诸葛亮又故伎重演了一场小的赤壁之战,使周瑜与曹军在战场血战,而自己却混水摸鱼不费一兵一卒轻摘胜利果实,实为渔翁之利.诸葛亮从来不做无谓的行动,他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带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只要是诸葛亮主动出使或出击对方,一定是想利用对方的某种优势,但又显得不明确,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诸葛亮的圈套。这就是诸葛亮借助外力为自己服务的高明之处。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资金上有困难,技术上有难题,市场上有变化,可以寻求合作联营,挪借实力,这样,待自身实力充足就可杀败竞争对手,最终成为市场的黑马.

    10.装神弄鬼,使敌无措

    兵不厌诈。但装神弄鬼,使敌人不独疑惑,而且惊恐,于是茫然不知所措,完全陷于被动之中,而我方尽可放手施展,如入无人之境,恐怕这不仅仅是诈了,已经有点近于妖气了(鲁迅先生就说过,《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近妖)。但诈也好,妖也好,可以以最小的损失而实现我方的目的,又有何不可?

    诸葛亮安营已毕,见渭滨有魏军提备,乃谓诸将说:此必是司马懿也。即今营中乏粮,屡遣人催并李严运米应付,却只是不到。吾料陇上麦熟,可密引兵割之。于是留王平、张巅、吴班、吴懿四将守祁山营,诸葛亮自引姜维、魏延等诸将,前到卤城。卤城太守素知诸葛亮,慌忙开城出降。诸葛亮抚慰毕,问说:此时何处麦熟?太守告说:陇上麦已熟。诸葛亮乃留张翼、马忠守卤城,自引诸将并三军望陇上而来。前军回报说:司马懿引兵在此。诸葛亮惊说:此人预知吾来割麦也!即沐浴更衣,推过一般三辆四轮车来,车上皆要一样妆饰。--此车乃诸葛亮在蜀中预先造下的。当下令姜维引一千军护车,五百军擂鼓,伏在上之后;马岱在左,魏延在右,亦引一千军护车,五百军摆鼓。每一辆车,用二十四人,皂衣跣足,披发仗剑,手执七星皂幡,在左右推车。三人各受计,引兵推车而去。诸葛亮又令三万军皆执镰刀、驮绳,伺候割麦。却选二十四个精壮之士,各穿皂衣,披发跣足,仗剑簇拥四轮车,为推车使者。令关兴结束做天蓬模样,手执七星皂幡,步行于车前。诸葛亮端坐于上,望魏营而来。

    哨探军见之大惊,不知是人是鬼,火速报知司马懿。懿自出营视之,只见诸葛亮簪冠鹤氅,手摇羽扇,端坐于四轮车上;左右二十四人,披发仗剑;前面一个,手执皂幡,隐隐似天神一般。懿说:这个又是孔明作怪也!遂拔二千人马分付说:汝等疾去,连车带人,尽情都捉来!魏兵领命,一齐追赶。诸葛亮见魏兵赶来,便教回车,遥望蜀营缓缓而行。魏兵皆骤马追赶,但见阴风习习,冷雾漫漫。尽力赶了一程,追之不上。各人大惊,都勒住马言说:奇怪!我等急急赶了三十里,只见在前,追之不上,如之奈何?诸葛亮见兵不来,又令推车过来,朝着魏兵歇下。魏兵犹豫良久,又放马赶来。诸葛亮复回车慢慢而行。魏兵又赶了二十里,只见在前,不曾赶上,尽皆痴呆。诸葛亮教回过车,朝着魏军,推车倒行。魏兵又欲追赶。后面司马懿自引一军到,传令说:孔明善会奇门遁甲,能驱六丁六甲之神。此乃六甲天书内‘缩地’之法也。众军不可追之。众军方勒马回时,左势下战鼓大震,一彪军杀来。懿急令兵拒之,只见蜀兵队里二十四人,披发仗剑,皂衣跣足,拥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诸葛亮,簪冠鹤氅,手摇羽扇。懿大惊说:方才那个车上坐着孔明,赶了五十里,追之不上;如何这里又有诸葛亮?怪哉!怪哉!言未毕,右势下战鼓又鸣,一彪军杀来,四轮车上亦坐着一个诸葛亮,左右亦有二十四人,皂衣跣足,披发仗剑,拥车而来。懿心中大疑,回顾诸将说:此必神兵也!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

    正行之际,忽然鼓声大震,又一彪军杀来。当先一辆四轮车,诸葛亮端坐于上,左右前后推车使者,同前一般。魏兵无不骇然。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又不知多少蜀兵,十分惊惧,急急引兵奔入上,闭门不出。此时诸葛亮早令三万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赴卤城打晒去了。

    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之中,深知司马懿多疑,因此,处处抓住了他的这个弱点,屡屡得手,就陇上割麦而言,诸葛亮设计了三个与自己一样的假诸葛亮,在迎战之前,多次引诱曹军,使曹军感到自己好象碰到了神,这从心理上为诸葛亮动兵奠定了基础。当曹军屡次报告司马懿这种情况时,司马懿也为假象所蒙蔽。此刻,多疑的司马懿更加多疑,诸葛亮这时抓住恰当时机,反用四个诸葛亮形象就把司马懿吓跑了。曹军跑后,诸葛亮迅速令人割麦,收为军粮。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诸葛亮利用对阵中司马懿的心虚和多疑弱点,顺势装神,加深司马懿的恐惧。当一个人恐惧对方时,作战是不可能胜利的。因此,司马懿只有逃跑了。

    装神弄鬼最粗俗的表现是用神鬼的虚幻力量来压制人的心理,最后达到装扮者的个人目的。

    在今天,装神弄鬼还演化成一种欺骗对手的外在手段,在各种竞争中,高明的对手常常借助各种东西诸如吹嘘个人、讲一些吓人的假话等,让自己披上神秘的外衣,给对方一种神秘的假象,使竞争在一种自己设定的气氛中进行,最后达到自己的目的。从竞争的结果看,装神弄鬼是种高明策略,应对者如何看清神秘笼罩下的本质,就显得颇为重要。

    诚然,我们不提倡在正常的人与人关系之间搞装神弄鬼这一套,我们更应从反面--防备别人装神弄鬼--来从诸葛亮的智谋中汲取教益。但如果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自然应另当别论。

    11.欲扬故抑,装病警主

    拿一把卖关子,就是告诉你,我行,你要注意我,看重我,否则的话,我就要撒手不干了。初看起来,这似乎有违于敦厚之道;但在自己的才能、作用不被重视,自己的人格、价值不被尊重之时,装腔作势地拿捏一下,也不失为可取之策。

    刘备死后,曹丕听司马懿之谏,兵起五路入川伐蜀。建兴元年秋八月,忽有边报说:魏调五路大兵,来取西川: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乃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第三路,乃东吴孙权,起精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乃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轲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此五路军马,甚是利害。已先报知丞相,丞相不知为何,数日不出视事。后主听罢大惊,即差近侍赍旨,宣召诸葛亮入朝。使命去了半日,回报:丞相府下人言,丞相染病不出。后主转慌。次日,又命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去丞相卧榻前,告此大事。董、杜二人到丞相府前,皆不得入。杜琼说:先帝托孤于丞相,今主上初登宝位,被曹丕五路兵犯境,军情至急,丞相何故推病不出?良久,门吏传丞相令,言:病体稍可,明早出都堂议事。

    董、杜二人叹息而回。次日,多官又来丞相府前伺候。从早至晚,又不见出。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杜琼入奏后主说:请陛下圣驾,亲往丞相府问计。后主即引多官入宫,启奏皇太后。太后大惊说:丞相何故如此?有负先帝委托之意也!我当自往。董允奏说:娘娘未可轻往。臣料丞相必有高明之见。且待主上先往。如果怠慢,请娘娘于太庙中,召丞相问之未迟。太后依奏。

    次日,后主车驾亲至相府。门吏见驾到,慌忙拜伏于地而迎。后主问说:丞相在何处?

    门吏说:不知在何处。只有丞相钧旨,教挡住百官,勿得辄入。后主乃下车步行,独进第三重门,见诸葛亮独倚竹仗,在小池边观鱼。后主在后立久,乃徐徐而言说:丞相安乐否?诸葛亮回顾,见是后主,慌忙弃杖,拜伏于地说:臣该万死!后主扶起,问说:今曹丕分兵五路,犯境甚急,相父缘何不肯出府视事?诸葛亮大笑,扶后主入内室坐定,奏说:

    五路兵至,臣安得不知?臣非观鱼,有所思也。后主说:如之奈何?诸葛亮说: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将孟达,魏将曹真,此四路兵,臣已皆退去了也。止有孙权这一路兵,臣已有退兵之计,但须一能言之人为使。因未能其人,故熟思之。陛下何必忧乎?随后把分兵平五路的想法告诉后主禅。

    刘备托孤时,刘禅不在,刘备拜诸葛亮为刘禅义父时,只有大臣在场。诸葛亮入川后,认父之事一直未曾申明,当五路大军来攻蜀国时,诸葛亮想借此事强化一下自己的相父地位。特别是刘禅第一次派身边侍从来召唤时,诸葛亮深感不满,认为轻视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能使刘备对自己言听计从。如今刘禅继位,如此随便点拨诸葛亮,他自然难以忍受,经过诸葛亮这般拿捏,刘禅不得不真正开始重视诸葛亮。有人评价诸葛亮这种拿捏不合情理,其实,诸葛亮拿捏绝对不是对刘禅不忠,相反,诸葛亮是为了以后孝忠刘禅更方便些而采取的一个办法。诸葛亮这样做,从结果上看,对诸葛亮、刘禅、蜀国大军等都有好处。

    在一个国家、集体、企业中,总有几个人在某一部门或集团中起决定作用,当个人的决定作用不被上司看重时,拿捏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人才能各尽其能,权和利也才会有机结合。或者说,如是为之,也是上司不够智慧.但往往只有采取这种做法,称的上司才会变得智慧起来,究其原因,实无奈而为之。

    带你所为;你采用这样的知识,正可唤醒你的上司的智慧。

    附录:诸葛亮的相关论述

    1.战略战术,因地制宜《将苑 战道第四十二》。

    [原文]夫林战之道,昼广旌旗,夜多金鼓,利用短兵,巧在设伏,或攻于前,或发于后,丛战之道,利在剑盾,将欲图之,先度其路,十里一场,五里一应,偃戢旌旗,特严金鼓,令贼无措手足。谷战之道,巧于设伏,利于勇斗,轻足之士凌其高,必死之士殿其后,列强弩而冲之,持短兵而继之,彼不得前,我不得往。水战之道,利在舟楫,练习士卒以乘之,多张旗帜以惑之,严弓弩以中之,持短兵以捍之,设坚栅以卫之,顺其流而击之。

    夜战之道,利在机密,或潜师以冲之,以出其不意,或多火鼓,以乱其耳目,驰而攻之,可以胜矣。

    [译文]在森林地带的作战方法是:白天要广设旌旗以便造成大声势,夜间要多用战鼓以便迷惑敌军,要善于使用短兵器交接,并巧妙地设置埋伏。在战术上,有时正面进攻敌人,有时从后面进击敌人,有时运用前后夹击的方法。在草丛地带作战的方法是:要善于利用刀、剑、盾等短兵器作战,在与敌人交战之前,先要侦察好敌人的进军路线,在敌人的必经之路设下哨兵站,十里一大哨,五里一小哨,把所有的旌旗收敛好,把军鼓包藏好。当敌军进入伏击地带时,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在山谷地带作战的方法是:要善于设置埋伏,迅猛出击,派遣身手矫捷的兵员从高处往下攻击,派不怕死的兵员去切断敌人的后路,用弓箭对敌军射击,接着让使用短兵器的分队连续攻击,使敌人首尾不能相顾,完全没有反击的机会。在水上的作战方法是:要善于利用船只作战,训练士兵熟悉各种水上攻战技术,以便打击敌人。

    在船上要多设置旗帜以便迷惑敌人,用弓弩向敌人猛烈射击,也可以用短兵器同敌人在近处接战,并在主要水道上埋设栅栏防备敌人入侵,顺流而下攻击敌人。在夜间作战时,要保持安静、隐蔽,并秘密地派遣部队袭击敌人,用火把、战鼓扰乱敌人的耳目,用最快速度猛攻敌军,这样就可以获胜。

    2.仔细观察,酌情分析《将苑 察情第四十四》。

    [原文]夫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币重而言甘者,诱也。

    [译文]将领率军作战,要根据一些现象判断敌情的虚实。如果在敌我双方交战时,敌方按兵不动,必然是在凭借着险要地势;敌人不断地向我方挑战,必然是想诱惑我军首先出击;观察到树木无风而动,必然是敌军的战车在悄悄驶过来;观察到尘土低扬而范围广大,必定是敌军的步兵正在偷袭途中;当敌人的言辞强硬而且装出要向我军攻击的样子,必定是在准备撤退;当敌军一会儿进击,一会儿退却时,则是引诱我军发动攻击;观察到敌人扶杖而行、萎靡不振,敌人必定是饥饿难当;观察到敌人对于有利时机却不加以利用,必定敌军是相当疲惫,无力进击;飞鸟在敌人的阵地上群集栖息,表示敌军阵营已经虚空;夜间听到敌军阵地上吵闹喧哗,表明敌军对战争非常畏惧;敌军涣散并混乱不堪,表明敌军主将已失去了应有的威势;敌军旌旗紊乱,表示敌军内部已经大乱;敌方军官不断地发怒,表示战争形势已经对他们是无可奈何了,而且对获胜已完全失去信心;敌人奖赏、刑罚都过于频繁,表示敌军主将已经难以扭转内部的混乱与部下不服从命令的局面;敌方派出使者低声下气地来求和时,表示敌方想停战;敌方送来珍贵物品,说尽甜言蜜语,表明敌方想私下议和。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