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保健-更年期妇女有哪些表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易患什么疾病?

    女性更年期保健

    绝经后妇女症状分为三个阶段

    近期:血管舒缩症状和精神心理症状。

    中期:泌尿生殖道症状。

    远期:骨质疏松症和冠心病。

    更年期女性可出现哪些身心不适表现

    部分更年期女性因种种原因,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比较快速或突然,或同时有一些较强烈的外因,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共同起作用,超过了机体自主神经能承受的程度,便会出现一些症状,构成称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一种心身医学问题。

    其次是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紧张、情绪不稳、易激动、失眠、多疑、健忘、肢体感觉异常(有蚁走感、麻木、沉重、痉挛、头晕、耳鸣等)。这些症状不一定都出现,每种症状的轻重程度及发作频度也各不相同,可以多样化。约75%更年期妇女可有上述一类症状及不适,但多数会逐渐减轻以至完全复原,不留永久性的改变。其中有些症状如健忘、疲乏等,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与老年性变化有关,但发生在更年期,常常使妇女不易区分清楚。

    其他症状如骨骼关节痛、骨质疏松症、冠心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各种代谢病如糖尿病及营养病,以及泌尿系和生殖道不适症状。在临床上虽然不如血管舒缩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那样困扰病人,但这些改变却多半是不可逆的病理状态,常持续到老年期,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应予以高度重视。

    另外,不能将更年期发生的症状一律用更年期综合征解释,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各种疾病的机会也增多了。如有月经紊乱、子宫出血,可以考虑是卵巢功能衰退的表现,但应首先除外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所致。

    更年期的变化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症状表现不一样,就算同一个人,症状也可以有变化,往往是一个症状刚刚消失,另一个症状马上又产生。有时有些症状只是自己能感觉到的,但是却又无法用言语表述清楚。

    更年期妇女出现胸闷和心悸是怎么回事

    胸闷、手足发冷等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症状在更年期妇女中常最阜出现和表现突出,在40~60岁的妇女中发生率约为51%,其中最多见的是潮热和心悸。这是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全身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但也可能受社会、精神、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所引起。所以有的妇女可无症状,有的妇女则症状极为严重。

    潮热又称潮红或轰热,即突然感到胸前、颈部烘热,然后这种热感如潮水样迅速通向面部,皮肤顿时出现发红,并随即出现全身轻微的出汗或大汗淋漓,周围的人能明显地观察到这一过程。有的妇女一天发作1~2次,有的则一天发生数十次,夜间发生则严重干扰睡眠,使妇女感到十分苦恼。

    心悸又称心慌,即突然出现在胸前区的一阵子心跳有力而快的感觉。有的妇女形容自己的心好像“要从喉咙口跳出来”一样,或是像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但等赶到医院就诊时医生的听诊和心电图记录都不能反映出来什么器质性病变表现。心悸发生在夜间也常是影响睡眠的一大因素。

    有的妇女还会出现短暂的血压波动,其特点是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而降压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但镇静剂却常可奏效。

    这一类调节心血管舒缩功能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在绝经期和绝经后较为明显。应及时接受雌激素替代疗法,还要针对妇女的心理、精神和社会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潮热、出汗是更年期妇女最早出现的表现

    潮热、出汗和心慌是更年期中最明显及最早出现的症状,有时不分白天黑夜任何时候都可以发生,有的人偶然发作1次,有的人每在活动、进食或情绪不稳时即可发作,甚至频繁到每天发作30~50次之多,经常在睡梦中热醒、大汗且影响睡眠,以致头昏、头痛,非常苦恼。有的人甚至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也会突然感到脸部、胸部发热,大汗淋漓。这是由于雌激素分泌量急剧上升或下降,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可通过收缩血管以减少机体的散热,通过扩张血管来增加散热,从而保证人体体温的恒定。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后,就会出现血管舒张和收缩失调的表现。患者常不自觉地突然出现强烈的发热感,由躯干上部,特别颈面部,向上扩展到头顶,然后自然消失。随之出汗,皮肤有刺激或轻度寒冷感。每次持续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但这种症状属自限性,少则一年半载,多则4~5年就会自行消失。

    更年期妇女为什么会出现阵阵发热

    人们天热时或穿盖过多引起发热是由于体内存热过多所致,为保持体温稳定,机体于是按辐射、水分蒸发等物理机制把热放散出去。更年期的潮热,也伴有皮肤发红和出汗,但随之则有畏寒,并且不论寒暑、昼夜,衣着多少都可发生,忽冷忽热,与天气和环境的温度毫不相关。

    由于潮热只发生于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期间,在原发无卵巢功能的人中不发生,说明它是由于内分泌的急剧改变所引发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时,反馈性地促使下丘脑和垂体活动增加,一方面加速分泌促性腺激素,同时使下丘脑中近的体温调节中枢出现急遽的间歇性变化,随着垂体脉冲式地释放出多量卵泡刺激素,同时引起周围血管紧张度处于不平衡状态,故而阵阵发热、出汗,皮肤发红,血流加快,然后畏寒。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前列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也参与了这一过程。

    更年期综合征以使用雌激素制剂治疗最为有效,可以明显缓解血管舒缩运动障碍产生的症状,如潮热、出汗、心悸等,并且往往是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先被有效控制的症状。

    为何有的更年期妇女无潮热、出汗的苦恼呢?这完全取决于卵巢功能衰退的速度和中枢神经系统及下丘脑功能的稳定状态,而在绝经前月经紊乱时间较长的人却不一定有潮热症状。因肿瘤等疾病而在绝经期前切除双侧卵巢的妇女,其更年期症状比一般自然绝经的人为重。因此,凡因病切除双侧卵巢的妇女,一定要及早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以预防更年期综合征状的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

    更年期妇女常出现心慌、气喘是怎么回事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管心脏搏动、血管收缩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舒张等不受人意志控制的活动。雌激素急剧减少和不规则分泌也会波及自主神经系统,扰乱其功能,可出现心慌、气喘等表现,而且会经常毫无原因地出现这些症状,甚至有时会在熟睡中突发心悸而惊醒。有时突感心慌、胃区难受、恶心,可导致焦虑、恐慌、情绪不佳等精神症状。而精神恐慌和情绪不佳又可反过来诱发或加重心慌、恶心等表现。但有这些表现应首先到医院进行检查,排除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方能考虑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妇女常出现心情郁闷甚至失眠

    睡眠时可以因为经常出现潮热、大汗、心悸而惊醒,并且会经常引起尿意,多次反复去厕所,导致难以入睡。另外,多疑、焦虑、烦躁不安也容易导致入睡困难、失眠。

    一些年轻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丈夫、孩子、家务以及工作中的妇女,到了更年期一旦清闲下来,特别容易感到茫然,生活失去了目标。只要身体有些微小的变化,就担心自己患了什么大病,但去医院又检查不出来,从而陷入不安抑郁状态,导致心情郁闷。

    为何好多更年期妇女常疲乏无力

    好多更年期的女性都感到身体疲乏、倦怠和无力,甚至懒到什么也不想做的程度。这种感觉是由于体内激素的平衡被破坏带来的身体的变化,而身体的变化又能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表现为精神倦怠。极易导致事事不顺利,而丧失自信心,产生焦虑、抑郁。

    为何有些更年期妇女会自觉腰部和手脚发凉

    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也是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之一,自主神经调节血管收缩和扩张的功能紊乱,有可能引起血液循环不畅。使很多妇女感到腰部、手脚经常比较冷,夏天最害怕在空调房间里呆的时间过长。大多数时候伴有潮热、头痛、手脚发麻等症状。如若患有贫血和低血压,会使症状更加重。

    颈部和肩部酸痛

    一般女性比男性颈肩酸痛要多,这是因为女性颈肩部的肌肉不及男性发达的缘故。年轻时通常没有什么感觉,加之年轻时为丈夫、孩子、家务所累,以及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运动,上了岁数后体力减弱,活动稍微一多,就会有相应的反应,就容易感到脖子、肩部酸痛。

    更年期妇女出现精神异常紧张和焦虑应如何

    据统计,约75%的更年期妇女会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症状,主要表现是抑郁、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绝经后往往比绝经前更为明显。这些症状的发生除了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外,还与受教育程度、个人精神状态和精神创伤史、经济情况等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精神症状的出现,常使妇女更容易紧张,发生焦虑悲观等心理异常,症状的长期存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又加重了上述心理负担。某些妇女因此辗转门诊各个临床科室要求确诊,要求作特殊化验和检查。一些妇女的这些症状又会受到气候、情绪、不良刺激和其他疾病的影响而阵发性加重。其中不少妇女则表现为“恐癌症”,不断地对医生提出做“全面检查”的要求,有的甚至无端猜疑,胡思乱想而陷入绝望。对这类症状的治疗和调整不仅是医生的事,家庭和社会各个方面对此都应予以关心、理解和帮助。

    城市妇女更易出现更年期的心理问题

    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变化因其身体健康状态、社会地位、耐受力、情绪的平衡及自身心理状态而异。每个人的心理行为同社会因素有密切联系,各种不同职业的妇女更年期后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也不同。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的农村妇女不出现属于自主神经系统障碍,而生活富裕、条件优越、社会地位高的妇女更年期症状较明显、多样而频繁,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要深入了解每一个病人的社会背景,主动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在纠正其心理障碍时才会因人而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给予她们安慰和温暖,鼓励她们努力克服悲观恐惧情绪,愉快地接受治疗。

    更年期多疑心态的种种表现

    更年期可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最多见的症状是多疑,一些妇女在年轻时其性格特点并非如此,但到了更年期却会逐渐出现好猜疑。多疑心态的表现可有多种多样,在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感知觉过敏。过分的敏感,把发生在周围的一些不愉快事件强行与自己联系。听说同龄妇女生癌死亡,马上会联想到自己得癌;孩子放学晚归,会疑心路上发生车祸;爱人晚归,会担心丈夫有外遇。遇到别人在议论某事,会认定是在议论自己。

    (2)轻信流言蜚语。有一些人喜欢传播小道消息,或是流言蜚语,因此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这对更年期妇女又是一种不良刺激。往往轻信谣传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盲目怀疑。尤其是对一些涉及到其本身利益的事无端地盲目怀疑,如晋级、加薪、分房等,有时怀疑领导在背后作怪,也可能怀疑同事在背后打小报告,由此情绪激昂,愤恨之感急剧产生。

    更年期妇女的多疑心态严重地影响了人际关系。为此,不但自己苦恼,周围的人也难以理解和接受。对此类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家人们应多加关心与开导,常常可以避免因此而酿成大祸。

    更年期妇女总的来说有哪些生理改变

    更年期的主要成因是卵巢产生雌激素的能力进行性衰退而渐趋消失。因此在更年期,凡是具有雌激素受体的组织也都会相应地出现退行性变化,从而还会产生除绝经以外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1)外阴萎缩在绝经2~3年后很显著。首先是阴唇的皮下脂肪减少,弹力降低,阴毛脱落变稀,大阴唇变薄平,小阴唇缩小。随之阴道口的弹性减弱,前庭大腺的分泌物由少到无,更加重性交时阴茎插入时的不适和困难。

    (2)阴道粘膜上皮细胞萎缩,表层细胞脱落,余下的基底层细胞亦不再生长,因而阴道粘膜变得菲薄、脆弱,易受感染。粘膜上皮的渗出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减低了阴道原有的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尤其厌氧菌的大量出现,易导致老年性阴道炎。

    (3)尿道粘膜逐渐萎缩、变薄,尿道粘膜外翻。尿道的横纹肌张力减退,易出现尿失禁,特别在咳嗽、喷嚏或用力收缩腹肌提高腹内压力时更为明显。

    (4)乳房是性器官的一部分,是雌激素依赖性组织。更年期的早期常有乳房发胀感,乳房组织,尤其皮下脂肪的逐步萎缩使乳房下垂并失去张力,不再高耸,更不会有分泌乳汁的功能。

    (5)体形的变化,在更年期开始,表现的是脂肪组织分布的改变,虽然加强运动锻炼可不同程度地减轻肥胖及腹部脂肪的增厚,但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程度的老年人的特征,如身材变粗,腰围线条消失,腹肌张力减弱,大腿皮下脂肪加多,面部的皱纹增多,皮肤出现色素斑等。

    (6)下丘脑和脑垂体因受不到雌激素的反馈抑制,大量分泌卵泡刺激素和其他促内分泌腺作用的激素,影响到身体其他的代谢功能。其中血钙和血脂的改变尤为明显,由此而改变骨的致密度和血管的弹性,引起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及冠心病等。

    (7)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也会因更年期多种内分泌功能相互的影响,而出现短时间或轻或重的异常变化。特别在原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或者反应比较敏感及强烈的妇女,容易有一时难于协调的行为或感觉,重时甚至与精神病发作难以区分。不过,通过教育或药物的调理,可使之很快缓解,最后完全恢复正常。

    妇女更年期性行为的改变

    更年期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处于不同时期的妇女对性的要求可有所不同。

    绝经前期,还要考虑避孕的问题,还存在担心怀孕的紧张情绪。有些月经过多、出血时间延长的妇女,可能影响丈夫的性要求和情趣。绝经后可因阴道皱襞及分泌物减少出现性交痛。有部分妇女因此而拒绝男方的性要求,成为绝经期吵架、感情不和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男人无性知识,对女性的性要求和性反应缺乏了解,甚至存在大男子主义,性生活中只求满足个人的私欲,对女方不了解、不体贴。长期的性抑制和不满足,使中年妇女出现了厌倦性生活的现象。

    更年期是妇女生殖能力逐渐停止的过程,而绝经则是生殖能力终止的信号,但这并不表明妇女的性要求与性反应能力的终止。相反,当妇女意识到自己进入绝经期后,由于不必再担心怀孕,可能会出现性欲增强的情况。夫妻双方应共同努力,使更年期的性生活更和谐、更美满。

    更年期妇女易患哪些疾病

    进入更年期,女性卵巢逐渐萎缩,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使体内雌激素靶器官相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雌激素可以影响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脂蛋白的代谢。雌激素维持血液内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并降低能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保护了妇女的心血管系统。更年期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及身心变化和不稳定的情绪而促发高血压和冠心病。

    2.雌激素不足可以导致全身骨质吸收增加,使维持骨骼坚硬结实的骨钙减少,发生骨质疏松。其主要表现是腰背和四肢慢性疼痛、抽筋、严重时发生骨折。

    3.性器官萎缩和性功能障碍。性器官是雌激素依赖器官,雌激素下降可出现:①月经紊乱、闭经。②阴道干涩性交障碍。③阴道粘膜变薄、萎缩、上皮糖原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阴道杆菌消失利于其他细菌生长,发生老年性阴道炎。④盆底组织松弛、子宫各韧带弹性降低,发生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⑤乳房萎缩等。

    4.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易疲倦、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激动、抑郁等。严重时发生更年期精神病。

    5.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出现潮红、潮热、肢体麻木及蚁走感。

    6.雌激素可以通过加强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清除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雌激素下降,使上述功能减退,所以更年期妇女容易发生糖尿病。

    7.泌尿系统改变。膀胱和尿道粘膜变薄,肌层及周围组织也变得薄弱,逼尿能力减弱,可发生排尿困难、夜尿增加及张力性尿失禁(在咳嗽、大笑、提重物和用力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有尿液溢出)。由于膀胱、尿道粘膜抵抗力下降,可反复发生泌尿道感染。

    8.消化道改变。消化道内有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下降可发生咽部异物感、食道烧灼感、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消化道各项检查无器质性病变,也叫做胃肠道神经官能症。

    9.皮肤变化。雌激素下降可阻止皮肤中蛋白质合成,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皮肤松弛出现皱纹、眼袋、色素沉着、脱发、粘膜干燥(表现口渴、鼻子、眼睛发涩)。

    10.肿瘤特别是生殖系统肿瘤发生率明显升高。

    总之,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对全身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发生率升高,为中老年妇女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正确认识更年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治疗和锻炼,上述情况还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

    更年期妇女易患糖尿病吗

    根据统计观察:绝经10年以上的妇女,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升高,超过同年龄男性。单纯雌激素连续治疗半年即可收到明显疗效。因为,雌激素可以通过加强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清除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代谢。更年期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对糖代谢调节功能减退,因此易患糖尿病。

    对于更年期糖尿病,饮食控制是治疗的根本措施。体胖的轻型病例,有时单用饮食控制即可达到治愈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1.视病情轻重制定节食方案。轻型病人往往肥胖,适当节制饮食是主要疗法。采取低热量饮食,主食的限制可采取递减或骤减的方法,骤减可及时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一般效果更好些。如饿感强烈,可选食含糖量少的蔬菜充饥。每日用三餐者,膳食热量的分配按早1/5、午2/5、晚2/5的比例安排食物量;有条件采取少量多餐制者,更有利于减轻每次进餐的糖负荷。中型和重型的病人在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节制。每日主食和副食的摄入量应按照医生的规定,并要相对固定,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太大使尿糖不得控制,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

    2.禁止使用含糖量高的甜食。糖和甜食应列为不吃之列。水果要视病情而定,病情不稳定或严重时不吃,控制的较好时可少量吃,且要观察对血糖和尿糖的影响,明显增高时最好不吃。烟、酒等辛辣刺激之品也应停用。

    3.坚持低糖、低脂、正常蛋白质的饮食原则。控制饮食分粗算和细算两种算法。粗算法适于家庭,细算法适于医院。普通糖尿病人每日主食(碳水化合物)供应量为250~400克,副食中蛋白质30~40克,脂肪50克左右。肥胖型糖尿病人每日主食控制在150~250克,脂肪25克,蛋白质30~60克,此为低糖、低脂、正常蛋白饮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主食可放宽到450~500克,其他副食酌情供应。

    4.摸索出进餐与血糖和尿糖变化的规律。

    总之,更年期糖尿病患者,以适当的饮食变动,求得病情的稳定。还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补充治疗,改善糖代谢,促进糖尿病早日痊愈。

    更年期糖尿病妇女为什么

    易患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

    在妇科门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更年期病人,诉说外阴痒、灼痛、白带白色块状量多,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佳。有经验的妇科医生会让患者进行尿糖检查,结果有很多患者尿糖显示强阳性,再检查血糖也明显高出正常水平,所以很多更年期糖尿病患者最初都是以其并发症真菌性阴道炎及外阴炎就诊的。为什么这类患者易发生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呢?

    更年期糖尿病患者阴道上皮糖原含量升高,阴道内偏酸性,利于真菌生长;带糖的尿液不断刺激外阴,以及此类患者多肥胖,经常出汗、漏尿,使外阴经常潮湿,因而有利于真菌生长。

    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突出症状是白带增多及外阴、阴道奇痒。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频、尿痛、性交痛。白带呈白色稠厚豆渣样,阴道粘膜及小阴唇高度水肿,有白色片块状薄膜粘附,易剥离,其下为受损粘膜的糜烂基底或形成浅溃疡。临床上取分泌物作涂片,加一滴10%氢氧化钾显微镜下检查,可找到真菌菌丝及芽孢。治疗包括:用2%~3%的小苏打(碳酸氢钠)液或中西药制成的洁尔阴、妇洁洗剂冲洗阴道及外阴,擦干后阴道内放药栓或药片;常用药栓或药片有:咪唑类有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100毫克,或制霉菌素胶囊25万单位,塞入阴道深处,每晚一次,共用10~14天。制霉菌素软膏或咪唑类霜或药膏涂外阴,每日2~3次。严重的患者还应全身用抗真菌药物;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原发病——糖尿病的治疗,只有糖尿病治愈了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才能彻底治愈。

    更年期妇女为保易患泌尿系感染

    有一个60岁退休教师,近几年反复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及外阴烧灼不适等症状,多次被泌尿内科医生以泌尿系感染收入院治疗。每次使用抗生素几天后症状好转,但停药一段时间后又复发,患者异常痛苦。偶然机会该患者结识了一位妇科医师,在这位医师指导下进行了小剂量雌激素补充治疗,以后,泌尿道感染症状未再复发。

    这样的例子还是很常见的。为什么绝经后妇女易患泌尿道感染呢?还是因为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的缘故。由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同源于泌尿生殖窦,所以对雌激素降低非常敏感。雌激素降低可引起①膀胱粘膜萎缩、变薄,抵抗外来细菌侵入的能力下降。②女性尿道短且邻近阴道入口,老年期阴道萎缩,将尿道口向阴道内上方牵拉,有利于阴道内的细菌侵入尿道,发生尿道炎及膀胱炎。③使老年妇女会阴及盆底的肌肉松弛,往往有阴道前后壁膨出,影响膀胱排空,膀胱残余尿多,增加了感染机会。④老年妇女多有尿失禁、肛裂等疾患,外阴部经常遭受尿、粪浸渍,因此增加了泌尿道感染的机会。

    急性膀胱炎和尿道炎一般起病突然,主要表现是尿急、尿频、尿痛,无发热,无寒颤,有的排尿时连小腹及会阴部也痛。尿量少、混浊,偶尔还有血尿。如果并发肾盂肾炎,可出现寒战、发热、腰酸和胃肠不适等全身症状。

    患急性尿道炎和膀胱炎时,最要紧的是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增加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热水坐浴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口服碱性药物(小苏打)、解痉药(颠茄片、普鲁本辛片等)可减轻膀胱刺激与痉挛。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若处理及时,症状大多在一周内消失。为防重复感染,平时应特别注意外阴清洁,勤换内裤。要是屡屡急性发作,口服小剂量雌激素或阴道内塞入雌激素栓以促进尿道内外括约肌恢复张力和上皮生长,并且增强局部抵抗感染的能力。

    更年期妇女为什么容易出现张力性尿失禁

    张力性尿失禁是指当咳嗽、喷嚏、大笑或体位突然改变时,由于腹压骤然上升,尿液不自主地外流的情况。绝经后妇女易发生张力性尿失禁,多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减少,致使尿道肌肉、尿道周围盆底组织萎缩的缘故。经产妇,尤其是有过难产史的妇女,由于盆底组织、膀胱颈部和尿道因分娩损伤;或者患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由于膀胱颈部呈漏斗状,内括约肌关闭不全,尿道膀胱所形成的后角消失,使绝经后尿失禁更加多见。

    储尿及排尿是在膀胱压力与尿道阻力间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下进行的。储尿期,膀胱松弛,压力低;尿道阻力大于膀胱压力,所以,尿液得以储留。排尿期膀胱收缩,压力升高;尿道松弛压力下降,膀胱压力大于尿道阻力,尿液迅速排出。正常情况下,腹压骤然升高时,虽然膀胱压力随腹压升高而升高,但由于盆底肌肉迅速发生反射性收缩,使尿道伸长和管腔变细,阻力上升,故而尿道压力仍然大于膀胱压力,尿液被控制在膀胱内。当存在旧伤的盆底组织及周围肌肉又在绝经后萎缩时,它们的收缩力量必然更加削弱而不足以使尿道变长变细,尿道阻力不升高,一旦膀胱压力随腹压骤升,就会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轻度尿失禁者,可以通过肛提肌锻炼增强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的张力。正确做法:端坐椅子上,两脚交叉着地,尽力抬起臀部,然后放松,连续10~20次。每天2~3回。排尿时有意中断尿流几次,可起同样作用。另外,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小剂量雌激素制剂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尿失禁严重或有子宫脱垂及膀胱膨出,以手术治疗为好。

    为什么妇女进入更年期后

    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

    妇女进入更年期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升高,成为60岁以后老年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

    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减少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病的发病及死亡的危险,这是近30年来医学的重要发现。雌激素保护心血管系统的机制尚未完全搞清,已知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血脂组分。绝经前妇女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IDL-C)高于同年男性,绝经后FIDL-C下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形成。天然雌激素补充治疗通过作用于肝脏胆固醇酶,增加HDL-C的合成,促进LDL-C降解,从而不利于冠心病的发生。

    2.作用于血管壁。其作用可能是多方面的。雌激素可能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胆固醇沉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3.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合成血管活性物质。雌激素能促进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的因子(一氧化氮、前列环素等)的生成,减少作用与其相反的因子(血栓素A、内皮素-1等)的合成。因此起到扩张血管、避免血栓形成的作用。

    4.保持动脉张力、稳定血流。实验观察:给由于运动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及运动负荷实验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的绝经期妇女服用雌激素可使冠状动脉放松、周围血管扩张。

    以上可以看出,雌激素对心血管确有保护作用,因此为预防更年期心血管病,除运动及注意饮食以外,必要时还要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雌激素对更年期血脂代谢有何影响

    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以某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血脂。某些血脂要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而脂蛋白按密度和比重的不同可分为高密度、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各种脂蛋白不但密度不同,所含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的比例也不同,其中高密度脂蛋白的蛋白质和磷脂含量最高,能清除动脉壁上的胆固醇及其沉淀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预防作用,被称为抗动脉硬化因子。而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最高,是血清总胆固醇的主要成分,其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雌激素可以维持血液对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引起动脉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从而保护了妇女心血管系统。在更年期以前,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而进入更年期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使硬化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抗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促使动脉硬化发生,此期妇女冠心病的发生率与男性相当。

    为预防高胆固醇血症造成的动脉硬化,更年期妇女在膳食上要注意:要少吃或不吃富含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要选择植物油,如菜籽油、葵花籽油,吃些玉米面及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少胆固醇食物,多食大豆制品,如豆腐、豆腐脑、豆浆、豆腐干,因为它们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近年来大量报道指出:完全用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可以使血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许多蔬菜纤维,如豆芽、萝卜、芋头、海藻、野菜类、土豆、黄瓜、青椒、以及苹果、橘子等,有助于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另外,洋葱、大蒜有良好降脂助食作用。木耳、香菇能补气强身,益气助食。近年来报告香菇可降血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鲜枣、酸枣、猕猴桃、山楂等富含维生素C,对缓解高胆固醇血症,促进铁的吸收,也有一定作用。

    为什么提早绝经妇女易患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CDH),是心脏冠状动脉壁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使动脉管壁狭窄、闭锁,影响循环血流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妇女在绝经前,冠心病的发生率低于男性,男性在45岁时死于冠心病者较女性高5~6倍,而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快速增加,在60岁时,死亡率男女相等。早期绝经者(特别双卵巢切除后)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两倍。近20年内,许多研究发现,雌激素补充治疗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性约40%,降低中风约20%。以上提示体内雌激素保护妇女免于患冠心病。

    雌激素降低致使冠心病增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使血脂代谢改变。有关研究发现雌激素降低使引起冠心病的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而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②糖代谢改变。糖尿病发生率增高,加重心血管粥样硬化病理改变。③凝血功能改变。有研究显示绝经后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危险增加。④动脉功能发生改变等。

    因此,预防绝经期冠心病应注意:对于45岁前接受妇科手术的病人只要病情允许应尽量保留卵巢;合理安排作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限制脂类和糖类食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逐渐下降,热量需要减少,所以膳食必须合理调整。否则摄入热能过多,势必导致肥胖和高血脂而诱发冠心病。若以20~39岁的热能摄入为标准,则40~49岁应减少5%,50~59岁应减少10%。另外,碳水化合物应占每天总热量的55%~60%,以谷类为主,限制甜食;脂肪摄入应控制在30%以下,并以植物油为主,应有一定数量的瘦肉、鱼类和蛋类等动物蛋白,适当补充豆制品,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运动不仅能增加热能消耗,促进机体代谢、增强体质,且能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从而增强机体防御动脉粥样硬化的能力。

    心绞痛综合征也叫X综合征、假性心绞痛。是心脏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心绞痛。在更年期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心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失调,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呈持续性钝痛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一般发作不规律,多与情绪变化有关,运动实验多正常,心电图一般没有心肌缺血的表现,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及少量补充雌激素可明显改善症状。

    因此,更年期妇女频繁出现心前区不适,各种心脏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异常,服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无效时应考虑为心绞痛综合征。

    心绞痛综合征就是冠心病心绞痛吗

    经常有更年期妇女,在劳累或情绪变化后即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服用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无明显效果,因此,患者心理负担加重,发作更加频繁,身心异常痛苦。上述表现临床上叫做心绞痛综合征。心绞痛综合征是心脏小冠状动脉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心绞痛。多发生在更年期。心脏检查一般无异常,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正常。预后良好。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它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等。冠心病心绞痛是指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发作性胸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凉及急性循环衰竭为常见诱因。主要特点为阵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痛,可放射至左臂或沿左臂前内侧到小指或无名指。多有沉重、压榨、烧灼、窒息、闷胀或濒死感,多在劳动后发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扩张冠脉药物)一般5分钟内即可见效。发作时有特异性心电图改变,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可显示病变部位管腔狭窄。心绞痛反复发作极易发生心肌梗死。

    因为病因和病理改变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不同,心绞痛综合征和冠心病心绞痛不是一回事。

    心绞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镇静安神;小剂量补充雌激素;适当使用扩张冠脉药物。具体药物及使用方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雌激素对妇女皮肤有什么作用

    皮肤虽然远离卵巢,可是它有雌激素受体,是重要的雌激素靶器官之一。皮肤的毛发及脂肪分布受性激素的支配,女子皮肤的丰润程度和毛发的分布与男子有明显的差别,成为第二性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女性进入青春期时,卵巢功能日渐成熟,特别显现出细腻、富于弹性的女性皮肤美。进入更年期,卵巢开始衰退,雌激素分泌日渐减少,与其他靶器官一样,皮肤变薄,正常时占皮肤90%的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减少,弹力消失,丰满的上皮开始出现皱纹,尤其在额、眼角和口周等处明显。但实际上全身皮肤都变薄,水分比年轻人减少约20%,皮下皮脂腺也渐萎缩,分泌物减少,表皮干燥,失去滋润度。皮肤内小血管收缩,营养物质供应不足,色素细胞代谢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都出现衰退,常引起皮肤瘙痒症状,干扰休息和睡眠。患者自觉或不自觉的抓挠,进一步损伤皮肤,有时引起苔藓样变化。肥厚,色素沉着,出现色素斑或老年白点病,或继发感染、角化,更使症状恶化。止痒油可以止痒但作用不持久,也不能完全阻止阴毛脱落及外阴脂肪减少,但可使皮肤变干颜色变淡等症状有所减轻。另一方面,大腿根部、臀部及腹壁的皮下脂肪增厚,运动过少的妇女更为明显。往往由于雌激素减少,体内雄激素相对过多,皮肤可长出细毛,以口唇上部颏下为多见。

    更年期妇女为何容易出现精神改变

    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的转折期,它不仅会引起身体上一系列变化,而且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女性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上或精神上的症状。

    在妇科门诊经常遇见这样的病人:诉说全身不舒服,觉得自己患了重病,非常郁闷甚至想轻生,但全身各项检查都查不出问题;有些进入更年期的领导干部变的恐惧与下级谈话;有的教师无缘无故地训斥学生;有一个病人说: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我和爱人的工作都不错,孩子也上了大学,按说我该舒心了吧,可我现在非常苦恼。我今年47岁,原本是个慢性子,很少跟人红脸吵架。可这两年我的脾气越来越大,性子也越来越急,老有一股说不出的无名火堵在心口。在单位我不得不强忍着,回家后常忍不住发火,丈夫很不理解我,埋怨我不像他原来认识的那个“我”了,我们的夫妻感情受到了影响。

    进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的不断减退,女性体内雌激素的分泌不断减少,全身大部分器官、组织均有雌激素受体,其生理功能直接受到雌激素分泌量的影响。随着雌激素的逐渐减低,上述靶器官会逐渐失去雌激素的支持,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果表现在神经系统,女性便会在绝经期前出现情绪上的大幅度波动,表现为易激动、焦虑、消沉、抑郁、多疑、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雌激素的分泌减低还会造成更年期妇女生殖道粘膜变薄,影响到夫妻生活的和谐完美。且在更年期阶段,女性的体力、精力、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所降低,若再得不到同事、家人的理解,便会使有些中老年妇女对生活失去兴趣,对自身失去信心,重者甚至会产生思维和语言分离等严重精神症状,不但给本人和家庭带来痛苦和不幸,还会影响到工作甚至社会的安定。

    那么处于更年期的妇女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应学会科学地珍爱自己,应尽量把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向家人倾诉出来,因为倾诉是一种心灵郁闷的有效宣泄方式。作为更年期妇女的家人,也应尽力学会聆听、学会理解、帮助亲人化解郁闷,减轻痛苦。更年期妇女还应注意多接触环境,多接触新事物,不要在行为上和心理上自我封闭,要多掌握一些更年期保健知识,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女性这一段的生理、心理特性,使自己健康、平安地度过更年期。

    更年期妇女易发生哪些精神异常

    更年期妇女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性格和情绪上的改变,这些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在更年期首次出现,但常常被病人忽视,或误认为其他疾病而乱投医。更年期妇女出现的神经症状可分为两种表现不同的类型。一种为抑郁型,在更年期女性中更常见。病人情绪紧张、焦虑,有时会出现原因不明的惊慌恐惧,记忆力减退,难以集中思想,严重者可转变为抑郁性神经官能症,病人情绪低落自卑、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另一种被称为兴奋型,病人激动,平时少言寡语的人可能会变得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易怒,易兴奋及失眠等神经质样症状也会出现。这些截然不同的精神症状,就其原因仍然与体内雌激素减少有关。女性的大脑是雌激素发挥功能的器官之一,雌激素能促进有用的氨基酸转移至脑细胞,调节脑细胞中各种生物胺和酶的产生和代谢,因此体内一定量的雌激素有利于维持女性正常健康的精神状态。

    对于更年期出现的这些精神、神经症状,妇科医生主张采取综合治疗方案。首先,更年期女性应该学会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根据临床观察,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同社会有密切关系,不同职业的妇女更年期后的情绪反应也不同,生活富裕、条件优越、社会地位高的更年期妇女症状较明显,且持续时间长;而农村妇女则较少出现症状,所以情绪状态的自主调节是重要的。而更年期女性的家人也应主动关心正处在更年期的妻子或母亲,帮助他们共同度过这一转折期。其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镇静药(如安定、谷维素)、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这些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更年期的精神神经症状。第三,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更年期妇女只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加强自我保健,再加上家庭、社会的理解和关怀,会使更年期症状减轻到最低限度。

    更年期妇女为什么容易出现手脚发麻

    有些更年期妇女经常出现手脚发麻,具体表现有:动作不灵活,触摸肢体皮肤时无感觉,有时手脚刺痛,触电的感觉。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更年期全身小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若周围小血管痉挛,出现肢体末端暂时性缺血,就会出现手脚麻木。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即自然消失,但又不定时的重复出现。

    2.更年期妇女易患糖尿病,患糖尿病后,内分泌功能紊乱,向全身供应营养物质的血液循环系统供养失调,日积月累就会造成人体大小血管出现各种病变,微循环出现障碍末端神经系统也因长期供养不足导致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因此出现手脚麻木。

    3.如果脑血管痉挛或栓塞可引起一侧手脚麻木。

    所以,更年期妇女如果经常出现手脚发麻,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为什更年期妇女容易出现失眠和记忆力减退

    人进入更年期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不适,以神经系统症状为多,经常感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想起的事情转眼就忘了(临床上称之为:近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及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以失眠为多见。可表现为不能入睡,或入睡极易惊醒而不能再度入睡,或多梦,重者彻夜不眠,服安眠药仍不能奏效。由于失眠患者往往感到疲劳和焦虑,焦虑又可加重失眠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在现代快节奏的竞争社会中,各个年龄段的男子或妇女,尽管健康状况良好,也会因工作紧张,人事问题或其他问题偶尔失眠。更年期妇女失眠的原因除前述原因外,一方面是因为潮热发作对睡眠的干扰所致,另一方面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有关。因为雌激素对大脑皮层有抑制作用。雌激素缺乏时,大脑的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相对过高,两者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便表现为失眠。有研究表明,采用雌激素治疗后,睡眠时间会有所延长。

    充分合理的睡眠,对于预防更年期失眠很重要。所谓合理睡眠,是指除了睡眠时间要适当外,在睡眠的准备、姿势和习惯等方面也要有一些讲究,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一忌临睡前进食。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机体中有些部分的活动节奏开始放慢,进入休息状态。如果临睡前吃东西,消化道各器官又要忙碌起来。大脑皮层主管消化的功能区也会被兴奋,在入睡后易产生噩梦。如果睡前已感到饥饿的话,可少吃一点点心或水果,但吃完以后至少半小时才能睡觉。二忌睡前用脑。睡前用脑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即使躺在床上也难以入睡。三忌睡前激动。人的喜怒哀乐都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紊乱使入睡困难,因此睡前情绪要平稳睡时全身要放松。四忌睡前讲话。人在说话时思维活跃,大脑兴奋,影响睡眠。五忌仰面而睡。睡眠的姿势以右侧卧位、微曲双腿最好,这样全身骨骼、肌肉都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容易入睡,也容易解除疲劳。仰卧位时全身骨骼、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既不利于消除疲劳又容易造成因手搭在胸部影响呼吸而作噩梦,影响睡眠质量。睡前可以洗澡、洗脚,内衣要宽松,枕头高度软硬要适当;睡前要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睡眠时间长短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更年期6~7小时,老年人4~6小时。上床和起床时间要规律,节假日也不例外。

    睡眠好了,第二天精力充沛,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记忆力、集中注意力。科学用脑、保持乐观的情绪、坚持锻炼身体,对保护和加强大脑功能也有很多好处。

    为什么更年期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骼看起来是固定不变的结构,但是它并不是静止的。骨骼一方面在不断地破坏、溶解、吸收(破骨),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有新骨形成(成骨),两者呈动态平衡,骨钙和血钙处于不断的交换之中,饮食钙在小肠各部均可吸收,以十二指肠及小肠上端为主。更年期妇女体内骨质代谢的平衡被打乱,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由于骨质丢失而发生骨质疏松。更年期骨质疏松的原因就是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那么雌激素与骨代谢有什么关系呢?

    1.活性维生素D的生成与活性降低,从而干扰肠道内钙的吸收。

    2.人体内“甲状旁腺”分泌的“甲状旁腺素”,是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之一,能刺激骨质消溶。雌激素有拮抗甲状旁腺激素的溶骨作用。雌激素下降使骨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增强,骨吸收增加。

    3.雌激素下降使甲状腺分泌“降钙素”减少。降钙素是强有力的骨质吸收抑制激素,对骨质有保护作用。

    4.雌激素下降,可直接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使骨生成受阻。

    所以当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出现明显的负平衡。特别是绝经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负钙平衡持续进展,骨质快速丢失。最初3~5年,骨密度以每年平均减少2.5%的速度下降。有报道绝经前10年内约丢失骨量15%,70岁妇女平均丧失骨量达30%。因此更年期特别是绝经期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女性较男性多见,并较男性早10~15年发生。吸烟的女性和体型瘦长的妇女骨质疏松更为明显。

    骨质疏松主要症状是腰背和四肢慢性疼痛。需经过多方面检查及化验血钙和尿钙才能确定。

    为使更年期后的妇女能不失时机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早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或者饮食疗法及身体锻炼。

    骨质疏松常见原因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全身性骨量减少,伴有骨微量结构改变以至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的疾病。根据其发生原因不同,临床上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在轻微外伤或无外伤情况下都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75岁以上妇女骨折的发生率高达80%以上。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雌激素缺乏。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特别多见,卵巢早衰则骨质疏松提前发生。说明雌激素减少是一个重要发病因素。另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体内降钙素水平下降、维生素D缺乏也可引起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2.遗传因素。多见于白种人、黄种人次之,黑人最少。可见于一个家庭的多名成员。

    3.营养因素。钙缺乏(每日钙摄入<10毫克/公斤体重)、骨基质合成所需重要物质蛋白质和维生素C缺乏。

    4.废用因素。肌肉对骨组织是一种机械的影响,肌肉发达则骨骼粗壮,骨密度值高。老年人活动少,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减少,骨量减少。所以运动是防止骨丢失的一个重要措施。

    5.其他因素。酗酒、嗜烟、过多咖啡和咖啡因摄入可影响血钙吸收或加速体内钙排泄。

    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两型:Ⅰ型与绝经有关,出现在绝经后3~10年,称绝经后骨质疏松。Ⅱ型与增龄有关,多发生在65岁以后,又称老年性骨质疏松。

    除临床特有的周身骨痛、乏力等症状外,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尿钙、尿磷等检查前,常常感觉腰背酸痛、关节痛、乏力。殊不知这是骨质疏松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如果不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发展,造成严重后果。骨质疏松症常有如下临床表现:

    1.疲劳感、颈背痛、腰腿痛、腿抽筋、脚后跟疼。

    2.关节痛。大约有23.7%更年期妇女有关节痛比同龄男性多5倍,也称更年期关节炎,其特点是:关节痛,但很少有晨起关节僵直不灵活现象,很少累及全身关节。检查血沉、抗链“0”、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

    3.牙齿松动、掉牙。这是因为牙槽骨质吸收,意味着骨质疏松的早期。

    4.驼背。脊柱骨由于孔隙增大易发生压缩性骨折,该骨折为非重创性,人可逐渐变矮。如果不治疗,从40~60岁身高可减少4厘米,到70岁可减少10厘米。

    5.骨折。由于骨质丢失,造成骨密度降低,骨结构改变,骨质变薄,骨小梁变细,易发生①前臂骨折,主要为桡骨远端骨折。进入更年期后的妇女发生此类骨折比更年期前增加10倍。②股骨颈骨折,此类骨折后果严重,致残率高,治疗复杂且费用昂贵。

    怎样预防更年期特别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呢?

    有专家指出:更年期的骨质疏松,雌激素的下降是一个特殊原因,营养与运动只是普通原因。因此防治上应注意:

    1.绝经早期坚持使用小量雌激素替代治疗(无禁忌证者)能有效的维持现有的骨量及防止骨显微结构进一步退化。用药晚只能阻止骨的进一步丢失,而无法使已失去的骨量恢复。因此,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在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注意增加营养摄入,需增加的营养素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及钙质。

    3.适度体力活动:适当的运动能预防骨质疏松症,因机械性的应力对骨形成是一个重要刺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活动减少而骨溶解增加。适量运动可减缓机体衰老过程,促进新陈代谢,减少骨盐丢失,这对延缓骨质退行性变过程有一定意义。因此,每天能维持一定的体力活动及体育锻炼可防止骨骼萎缩、骨质疏松。

    从中年开始应经常地坚持体育锻炼,注意钙的摄入量,就能使骨盐丢失减低到最低水平。

    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哪些

    一旦发生骨质疏松,采用目前的治疗方法均不能将其逆转,因此,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预防一般包括运动、营养、药物几方面,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骨峰值量。自儿童期开始注意合理的营养,特别应补充足够的钙。青春期内应摄入1000毫克/日以上;适当的运动对骨骼发育及骨量增加很有利,多户外活动还可增加体内维生素D合成;避免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长期饮用浓咖啡等不利于提高峰值骨量。

    2.减少骨丢失率。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转换加速、骨吸收增加而使骨丢失。应用骨吸收抑制剂,使骨转换恢复至绝经前状态,即可阻止骨丢失。骨吸收抑制剂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钙质、维生素D类及依普拉封等。在此重点介绍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雌激素的使用:

    (1)雌激素开始使用时间:愈早愈好,绝经后立即应用,甚或在围绝经期开始即应用,预防骨丢失的效果最好(因绝经后10年内骨丢失率最高);但绝经后任何时间开始应用均可抑制骨丢失。一旦停药骨丢失又加速。因此,应用多少年合适?当前还有不同看法,由于髋部骨折多发生在70岁以后,从预防髋部骨折着眼,似乎用至70岁比较合理,有人主张在没有应用雌激素禁忌证的情况下,终生使用。

    (2)常用雌激素制剂有:妇复春胶囊、尼尔雌醇、利维爱、盖福润、倍美力、克龄蒙等。第一代:单纯雌激素可用于无子宫的病人。代表药物尼尔雌醇:国产长效口服雌三醇衍生物,每月2次,每次1~2毫克,如有子宫者应每3个月加服安宫黄体酮8~10毫克/天,连用7天,缺点:存在血药浓度不匀的问题。第二代:序贯疗法:代表药物克龄蒙,用于卵巢早衰的病人,既治疗更年期症状,又每月来一次月经,对身体和精神均起到治疗与安慰作用。第三代:小剂量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持续应用,可用于无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任何病人。利维爱:荷兰进口药物,兼有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活性。不抑制内源性雌激素的产生。应在正式绝经后开始应用。副作用偶有眩晕、阴道出血、胃肠道不适、体重增加及肝功能变化等。盖福润:国内生产。为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复合制剂,每日2片,晚饭后服用。副作用偶见水肿、乳房胀痛、胃不适。服此药时注意加服孕激素。妇复春:也是由国内生产的雌孕激素复合制剂。并含有钙及维生素A、D、E等。此药雌激素含量在国际国内最低,却达到最佳效果,目前在国内应用较广。服用方法:①45岁之前轻度更年期综合征者,隔日一次,每次1粒,中、重度者每日1次,每次1粒。经期停药,血净后继续服。②45岁以后轻度更年期综合征者,每日1次,每次1片,中、重度者每日1次,每次2粒。③50岁以后的妇女出现更年期症状,每日1次,每次2粒。三个月一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再继续服用三个月后改维持量,每日1次,每次1粒。④绝经10年以上或60岁以上的妇女,第一个月每日1次,每次1粒,第二个月每日1次,每次2粒。三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0天。症状消失后改为每日1次,每次1粒。⑤症状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量。⑥无症状预防性用药一般在45岁以后。

    (3)禁忌证:卵巢、乳腺、子宫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未切除子宫或未绝经者;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大于5厘米尚未闭经的患者;急性血栓性疾病。

    综上所述,预防措施主要是:自童年起就开始注意营养及钙摄入,长期坚持身体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补充钙、维生素D等。认真做到了这些骨质疏松还是可以预防或减低到最轻程度的。

    哪些运动适于中老年人防止骨质疏松

    中年以后肌肉力量逐渐减弱,如果注意经常运动,可使肌肉变得粗壮有力,使骨质加厚加固,减轻骨质丢失,防止骨质疏松。

    怎样进行运动,不必强求一致也不必有特定的场所,可以根据个人环境和条件进行。比如能在早晨到花园或空地锻炼后上班,积极参加工间操,也可在坐或站立工作约2小时后稍走动一下,用力伸展四肢及转动身体几分钟。运动动作要先简后难,由静到动,再由动到静,最后形成一套有节奏的动作,坚持一段时间再增加新的动作。有条件的妇女可参加练拳、舞剑、打球、跳舞等活动,但都要姿势正确并持之以恒,并要量力而行,达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就可以了。如果感到头晕、胸闷、心慌、气短或非常疲劳,就应停下休息,以后缩短运动时间或换其他较轻的动作。

    老年人在做体育活动时要轻、慢、稳,并循序渐进,要注意:①运动要适量,运动量太小,起不到作用;运动过量,则会引起身体损伤。运动量的适宜程度可用心率来测算,对一位70岁左右的无病老人来说,目标心率应定为100~120次份,最好维持15~20分钟。②锻炼应安排在光线充足的时间和地点,许多老人视力不良,如果晨起太早,光线亮度不足,容易跌倒发生骨折。还要选择好运动场所,应以熟悉的环境为宜,需要时应有人陪伴。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很多,如医疗保健操、太极拳、室内康复自行车、散步等。别看散步简单,它对身体的益处并不平常,散步时也要讲点方法,散步时要注意:①散步前应全身放松,调匀呼吸。②散步应从容和缓,百事不思,可使大脑解除疲劳,益智养神。③步履要轻松,犹如闲庭信步,周身气血可畅达,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④散步要根据体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到形劳而不倦。步行也是很好的活动,在散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进行步行锻炼。

    锻炼身体应保持经常,但对老年人来说,要注意自身的特点,切不可操之过急,运动过量、过急或一次运动时间过长都会影响身体。如果觉得疲乏、食欲和睡眠不佳,可能是运动过量,要及时调整或暂停运动,疲乏缓解后,再开始正常运动。

    更年期妇女如何自己

    检查乳房以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癌好发于40~59岁妇女,据统计乳腺癌病人常月经初潮早,绝经晚,除乳房肿块以外常有其他表现如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乳腺疼痛及乳头改变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乳腺癌的早期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1.乳房肿块:乳房肿块是乳腺癌的最常见表现。乳腺癌病变多发于右侧乳房且多见于乳房的外上方,发生于乳房内侧及下方的较少见。乳腺癌的肿块多较硬,有的似石样硬,但髓样癌可稍软,个别的也可是囊性肿物,如囊性乳头状癌。当癌症初发还局限在乳腺导管上皮时,无法摸到肿块,发展到一定程度,肿块直径达1厘米时才能触及。乳腺癌早期也是活动的,但它总扎根生长,侵入周围组织中,活动度愈来愈差,位置也逐渐固定。

    2.乳头溢液:非哺乳期妇女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其中以良性疾病占多数,乳腺癌占少数。但有时在未能触及肿块的微小癌患者中,可出现乳头溢液,其中血性乳头溢液更多见,所以乳头溢液有时是乳腺癌,尤其是导管内癌的惟一症状。多数学者发现在50岁以上妇女中,乳头溢液为乳腺癌的常见表现,应积极手术,而良性溢液多发生在40岁以下。因某些药物如雌激素、氯丙嗪、避孕药等可以引起乳头溢液,所以当发现乳头溢液时,应除外药物影响所致。

    3.皮肤改变:典型的炎性乳腺癌可出现皮肤红肿,类似炎症表现,主要是癌栓引起癌性淋巴管炎所致,当发现皮肤红肿时,应警惕乳腺癌的发生。其他一些皮肤水肿呈桔皮样改变,或肿瘤部位皮肤凹陷则是乳腺癌的晚期表现。

    4.乳腺疼痛,乳腺良性肿瘤和乳腺癌通常是无痛性肿物,但肿瘤部位的疼痛则是早期乳腺癌的惟一症状,可在查出乳腺肿块之前出现,此时的疼痛多数极其轻微,性质多为钝痛、隐痛、刺痛或牵拉痛,可以是阵发的,偶发或持续性的,而且局限在病变附近。

    5.乳头改变:逐渐加深的乳头回缩和固定及乳头扭曲、指向改变常为乳腺癌的表现。在先天性发育不良、无哺乳经历的妇女,也可出现乳头回缩,但乳头可用手牵出,并无固定现象。乳头改变的另一种表现为乳头瘙痒、破裂和糜烂,多为乳头湿疹样癌。

    为防止乳房疾病的发生,平时多注意观察自己双乳的外形、色泽、一般2~3天观察一次,临睡前或洗澡时对双乳进行触摸检查。方法是将左手掌面贴在右边乳房上,然后用稳定的滑动动作,在乳房周围、腋窝部、锁骨上下部分别作同心圆移动,不要用手抓捏乳房,以免将腺体误认为是肿块。检查左边乳房时,方向则相反,这样做可以早期发现疾患,早期治疗之。

    更年期妇女易患哪些乳腺疾病

    乳房是女性的标志,是哺乳器官,又是个多事之区,每个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应定期自我检查。由于乳腺肿块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同时存在,以及乳腺增生病的肿块本身的多变性,因而乳腺肿块与其他部位的肿块相比,有明显的多变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别,有助于及时诊治。

    1.生理性乳腺增生:月经来潮前4~5天时感到乳房发胀,乳头触痛,待月经过后乳房胀痛就逐渐消失。这是由于乳腺受到卵巢分泌的雌激素的作用使乳房局部充血的缘故,一般无须特殊治疗。

    2.乳腺增生症:据统计约占全部乳腺肿物的2/3左右,多见于30~40岁的妇女。其又分乳腺单纯性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两类。①单纯性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病变处略有增厚的感觉,摸不到明显的肿块。②囊性乳腺增生又称乳腺小叶增生,其特点是乳房胀痛较差,但肿块比较明显,触诊时肿物有特殊的颗粒样感,境界不很清楚,在月经来潮前几天显著增大,伴有疼痛,月经以后肿块缩小疼痛消失,呈周期性变化,肿块可为单个或多个,一侧或双侧乳房均可波及。一般无须治疗,但约有2%~3%的病人有恶变的可能,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3.乳腺纤维瘤:为良性肿瘤,肿瘤通常单个出现于乳房的一侧,呈卵圆形,如桂圆或樱桃般大小,表面光滑,质地硬实,边界清楚,瘤体在乳房内可来回推动,常无疼痛感觉,偶有多个瘤体出现在双侧乳房内,纤维瘤虽然恶变的可能性小,但也应及早手术。

    4.乳腺癌:好发于40~50岁的妇女,据统计乳腺癌病人常初潮早,绝经晚。绝大多数病人在乳房摸到肿块,其肿块的硬度很不一致,当癌症初发时无法摸到肿块,当肿块增长,直径达1厘米时即可触摸到。早期肿块可活动,晚期肿块固定,乳房皮肤可呈桔皮样改变,乳头破溃、乳房疼痛,腋窝可触及到肿大淋巴结。

    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

    调查表明,40~59岁是乳腺癌的好发年龄,约占全部病例的75%,乳腺癌的确切病因不明,其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月经、婚育因素:未婚、结婚迟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高,初产年龄高则发病率也高,初产年龄具有保护作用,初潮年龄越小,绝经年龄迟,则乳腺癌危险性大。

    2.乳腺良性疾病:乳腺腺病是一种良性疾病,早期不会癌变,但中期可能癌变;乳腺囊性病,乳腺导管的囊肿可有多种类型上皮增生并可发展为非典型增生,而非典型增生与乳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资料表明有乳腺囊性病史者,患乳癌的危险性增加2~3倍。乳腺纤维瘤一般认为不发生乳腺癌,但最近报告有发生乳癌的倾向。

    3.遗传因素:调查发现乳腺癌患者的女儿及姐妹比一般人群乳腺癌危险增加2~3倍。

    4.内分泌因素:雌激素在乳癌发生上起重要作用,因为妇女乳癌的发病率约为男子的100倍,而初潮早、绝经晚的妇女发病率高;卵巢不发育者不发生乳腺癌,切除卵巢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且研究发现乳癌病人血和尿中雌激素水平较正常妇女高15%。另外,绝经期长期使用雌激素作替代治疗的妇女,乳癌的危险性也就有所增加。孕激素具有对抗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作用,孕激素水平降低和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孕激素对乳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在孕激素缺乏的情况下,即使雌激素水平正常,乳癌的易患性也增高。

    5.饮食因素:营养与乳癌的发生有关已被证实。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是引起乳癌的重要因素,而鱼类蛋白、维生素C、胡萝卜素、纤维素、糖与多糖、钙、镁均有降低乳癌发生率的作用,饮食影响乳癌发病的机制可能是影响了激素的分泌和代谢。

    6.其他因素:①放射线及辐射因素:许多临床资料表明,因其他疾病行胸部透视及照射治疗的妇女,其乳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幸存的妇女中,其乳癌的发病率较一般妇女高2~4倍,乳腺是对放射线最敏感的器官之一。②精神因素:长期忧虑、烦恼、悲伤的情绪,能显著降低身体对癌的抵抗力,使肿瘤发展更快。精神因素主要是通过免疫机制的抑制,促进乳癌的发生。

    总之,有关乳癌的病因不是单因素,而可能是多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综合结果。

    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

    为什么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临床资料表明,更年期和老年期为妇女常见肿瘤的高发年龄,常见的肿瘤如子宫肌瘤,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卵巢肿瘤等,发生这些肿瘤的原因多见于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功能失调: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卵巢功能衰退,脑垂体呈现暂时性功能亢进。在脑垂体分泌激素的过度刺激下,可促使某些肿瘤发生。此外,由于卵巢功能低落,卵巢不排卵,就不能分泌大量孕激素,体内的雌激素如无孕激素对抗,也可使已经存在的子宫肌瘤和乳腺肿瘤的生长速度加快,甚至诱发某些肿瘤。

    2.年龄增长引起的代谢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新陈代谢减慢,各种器官的细胞容易出现异常生长,而发展成为肿瘤。

    3.慢性刺激或肿瘤质变:有些方面的慢性刺激是造成肿瘤的因素:当这些刺激长年累月地持续存在,一直没有消除,到了更年期就易促发肿瘤,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妇科肿瘤到了更年期或老年期才出现的原因。此外,还有一些良性肿瘤在年轻时就存在,由于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而未进行治疗,但随着时间的迁延肿瘤会由良性变为恶性。

    这些肿瘤如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及生存率,因此定期妇科检查很重要,主要针对妇女生殖器官较多见的癌症及癌前病变。在我国子宫颈癌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也是妇女各种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疾病,其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以上,20岁以前罕见,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前后的妇女。定期妇科检查可使无症状的癌症病人能及时得到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的机会,并且减少诱发因素,做到三早,这是保障妇女健康的重要措施。

    我国开展妇科定期普查以来,已经收到成效,晚期癌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早期癌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使中老年患病最多的子宫颈癌得到了控制,说明定期普查是重要的。

    更年期妇女怎样自我检查早期发现盆腔肿物

    女性生殖器官是肿瘤的好发部位,而盆腔肿块因位置深在而症状出现较晚,从子宫到卵巢、输卵管都可发生不同类型的肿瘤,有数十种之多。更年期女性正是这些肿瘤的好发人群。

    女性盆腔肿瘤依其性质与生长部位的不同可以有多种表现,归纳如下:

    1.月经异常: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是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

    2.不规则阴道出血:无任何周期可辨的长期持续性阴道出血,一般多为生殖道恶性肿瘤所致,首先应考虑子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如绝经多年后阴道出血量较多,流血持续不断或反复阴道出血,应考虑子宫内膜癌;阴道出血伴白带增多一般考虑晚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粘膜下子宫肌瘤伴感染;性生活后当即有鲜血出现应考虑早期子宫颈癌或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能;阵发性阴道排血水应警惕输卵管癌的可能。

    3.白带异常:血性白带应考虑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或粘膜下子宫肌瘤;持续流出淘米水样白带且奇臭者一般为晚期宫颈癌或粘膜下子宫肌瘤伴感染。

    4.下腹痛:起病缓慢而逐渐加剧者多为内生殖器炎症或恶性肿瘤引起;急骤发病并呈撕裂样痛,应考虑卵巢囊肿破裂或卵巢囊肿蒂扭转;下腹正中部位出现疼痛多为子宫疼痛;如果卵巢囊肿破裂,瘤内容物流入腹腔,可刺激腹膜引起整个下腹疼痛甚至全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

    5.下腹肿块:可能是患者或其家属偶然发现。但多数为妇科医生盆腔检查时发现,所以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妇科门诊检查。肿块根据其质地可分为囊性、实性,囊性肿块一般为良性肿瘤,实性肿块除子宫肌瘤、卵巢纤维瘤、附件炎性肿块为良性病变外,其他肿块应警惕恶性病变。

    更年期妇女易患哪些妇科肿瘤

    女性生殖器官是肿瘤的好发部位,从外阴到子宫、卵巢都可发生不同类型的肿瘤。

    1.外阴癌是妇女外阴的恶性肿瘤,其中以原发性鳞状上皮癌为主,最常发生在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蒂包皮、尿道口周围,其发病原因尚难肯定。

    2.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外阴的黑色素痣经过慢性刺激、外伤等诱因可能发生恶变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它是外阴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因其转移早而广泛,预后多不好。

    3.子宫颈癌:所谓宫颈癌就是子宫颈上皮癌,最常见的是宫颈鳞状上皮癌。早期宫颈癌局限于上皮内,发展缓慢,可以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无任何症状,临床检查与宫颈糜烂不易区别,确诊需进行宫颈刮片或活检。

    4.子宫体癌:子宫体癌是源于子宫内膜的腺癌,因而属于腺癌类型,故又称子宫内膜癌。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一个原因是妇女的寿命有显著延长,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在治疗一些妇科疾病中过多的使用雌激素。本病好发于肥胖、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妇女,家族中有患癌症者,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也高。

    5.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病因不明,但发现与体内过多的雌激素刺激有关,多发生于30~50岁。子宫肌瘤主要由于子宫平滑肌纤维增生而形成,其中少量结缔组织纤维仅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其确切的名称应为子宫平滑肌瘤,通称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球形、实性、质硬的肿块,可生长在子宫的任何部位。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肌瘤会停止生长,甚至萎缩。

    6.卵巢肿瘤:卵巢肿瘤的种类繁多,各类卵巢肿瘤因其组织形态不同,有其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也各有特点。发病率、发病年龄、囊性或实性、良性或恶性或低潜在恶性等皆不相同,治疗方法及预后也随之不同。良性卵巢肿瘤患者病程长,肿瘤逐渐长大,多无症状,全身一般情况好。而恶性肿瘤患者病程短,生长迅速,病情发展快,早期就有转移病灶,能迅速出现恶病质。良性肿瘤可活动,囊性、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不伴腹水;而恶性肿瘤不活动,与周围组织粘连,实性或部分实性,表面常有赘生物,可能穿透包膜,种于盆腔、腹腔内,在直肠窝可能触及固定结节。病理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组织结构,瘤细胞形态,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重要依据。

    更年期妇女易患哪些妇科疾病

    妇女更年期是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期,主要是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至完全消失的过程。此期前后的妇女由于性激素减少,生理功能衰退,容易发生下列妇科疾病:

    1.子宫脱垂:随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渐渐减少,生殖器官将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在子宫退化的同时,子宫阴道支持组织也变得松弛,子宫难以维持其正常位置而脱入阴道甚至脱出阴道口外方,患者感腰骶部酸痛和下坠,阴道口有脱出的子宫颈甚至子宫体,因摩擦可使脱出部组织粘膜糜烂、溃疡。

    2.阴道炎: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粘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与保护作用逐渐萎缩,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致使乳酸杆菌糖原酵解产生乳酸的能力下降,阴道内pH值由酸性转为碱性。这种环境有利于阴道内致病菌群生长繁殖,从而导致阴道感染。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白带增多,似米汤样,严重时可以是血性,脓性白带。自觉外阴痒,灼痛感。如果病变波及到泌尿系统,还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

    3.外阴瘙痒:外阴瘙痒在更年期妇女中常见,它的发病原因有①全身性因素:如糖尿病患者尿糖对外阴皮肤的刺激,外阴瘙痒特别严重;患有黄疸,贫血、维生素缺乏疾病的患者也可引起瘙痒;另有一些原因不明的瘙痒可能与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因素有关。②局部因素:一些特殊感染如霉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是引起瘙痒的最常见原因;肥皂、避孕套或某些清洗剂等可因直接刺激或过敏而引起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出现外阴瘙痒;不注意外阴清洁,外阴皮肤的肿瘤,湿疹、疣等均可引起外阴刺痒。

    4.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妇女在绝经前5~7年开始进入更年期,表现为月经从规律变为不规律,周期缩短或延长,最后月经停止,称为绝经。部分妇女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在除外全身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后一般称为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为功血,它的出血特点是周期不规则,经量多少不一,经期延长,少数患者因出血过多,过频而重度贫血。

    5.子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病率在40岁后显著上升,50~65岁是发病高峰年龄。多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早婚、早育、多产,性行为紊乱以及反复发生阴道、宫颈病毒感染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高。本病的主要症状有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妇科检查后),血性白带,绝经后出血;阴道分泌物增多,早期多为稀薄的水样白带:晚期可有腰、腹痛,便血、里急后重,尿频、尿痛等表现。

    6.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5~59岁。此病的发生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同时缺乏孕激素的对抗和调节有关,因此久治不愈的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或绝经延迟到52岁以后者应警惕子宫内膜癌;一生不孕或未产妇女因其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的调节也易患此病;另外口服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增加,因此雌激素用量应尽可能小,还应合并用孕激素。子宫内膜癌的常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绝经1年后出现的阴道出血更应引起重视;白带异常可以是水样、血性甚至是脓性白带;疾病晚期可有腰部或腰骶部疼痛。

    7.卵巢肿瘤:卵巢肿瘤中,良性肿瘤约占75%,多发生于生育年龄段妇女;恶性肿瘤占25%,多发生于中老年。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待临床出现典型表现时往往已是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期,因此应注重普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卵巢肿瘤。

    老年妇女阴变白是怎么回事

    老年妇女外阴变白常见的是外阴白色病变,但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1.外阴白色病变: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后的妇女,以前文献上的名称称为外阴白斑、皮肤白斑、白斑性外阴炎以及外阴干枯症等。1975年外阴国际研究会统一名称为外阴白色病变。它的发病与表皮细胞产生抑素有关,抑素作用于表皮。主要症状为病变区作痒,外阴初起为扁平丘疹,有白色小点,继而聚集成片,形成白色的斑,稍高于粘膜面,病变多自小阴唇开始,对称性向外扩散,如蝴蝶状,可波及生殖肛门区及皮肤,也有的表现为奇痒难忍,抓破后伴有疼痛。阴蒂增大如枣,外阴皮肤暗红或粉红色,夹有白色斑块。本病的病因目前主要认为与表皮细胞产生的“抑素”有关。抑素是一种蛋白质,又是一种激素,能抑制表皮分裂与生长。治疗前必须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过去对于切片病理报告为不典型增生者,都主张手术治疗切除病变区域,因考虑这是癌前病变。但经过长期观察,资料表明,癌变率仅为0.6%,故目前不主张手术治疗,可用药物治疗,但应密切观察。

    2.白癜风:白癜风患者如阴部有白癜,大多身体其他部位也有,边界清楚。纯白色,与皮肤相平,无角化、增厚及炎症等改变,皮肤弹性也正常,不痒。

    3.继发性白化病:发生于疤痕,常在放射、皮肤烧伤后,皮肤呈白色,但厚而软,表皮很薄,缺乏弹性,并不痒。

    4.继发性外阴过度角化:各种慢性外阴病变的长期刺激都可引起外阴表皮过度角化,脱屑而呈白色。这些慢性外阴疾病包括糖尿病性外阴炎、霉菌性外阴炎、外阴擦伤、湿疣等。其症状有局部瘙痒、灼热或疼痛等症状;与外阴白斑有时不易区别,但经治疗后症状会有明显改善。

    更年期妇女为何容易出现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是妇科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它虽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但以更年期及老年期妇女更为常见。它的发病原因有:

    1.全身性因素:①糖尿病:由于尿糖对外阴皮肤的刺激,特别是伴发念珠菌外阴炎时,外阴瘙痒特别严重。不少患者就是先因外阴瘙痒和发红而就医,经过进一步检查才确诊为糖尿病的。②慢性疾病,如黄疸、贫血、白血病等常出现外阴瘙痒,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B、PP、C等代谢障碍均可引起瘙痒。③内分泌疾病:如卵巢及甲状腺功能失调、肥胖病等。④对其他原因不明的外阴瘙痒,目前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因素有关。

    2.局部因素:①念珠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是引起外阴瘙痒最常见的原因。②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即外阴白斑的主要表现是外阴瘙痒。③药物过敏或化学品刺激:肥皂、避孕套或某些清洗剂等可因直接刺激或过敏而引起接触性或过敏性皮炎,出现外阴瘙痒的症状。④不良卫生习惯;不注意外阴局部清洁,皮脂、汗液、经血、阴道分泌物,长期刺激外阴可引起瘙痒;经期用不干净的月经垫,平时穿不透气化纤内裤均可因湿热郁积而诱发瘙痒。⑤其他皮肤病变,如擦伤,寻常疣、疱疹、湿疹、肿瘤等均可引起外阴刺痒。

    外阴瘙痒多位于阴蒂、小阴唇、也可波及大阴唇、会阴甚至肛周等皮损区。常为阵发性发作,也可为持续性,一般夜间加剧。轻者可仅为局部不适,重者奇痒难忍,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和睡眠,持续时间一般1~3年,也有长达10~20年者。长期搔抓可引起皮肤肥厚和苔藓样改变,而抓痕、血痂又可导致毛囊炎。外阴局部表现为表皮增厚,色灰白呈片状,甚至干燥、萎缩变硬。

    外阴瘙痒的治疗首先应消除引起瘙痒的局部或全身性因素;对病因不明的各种瘙痒可用4%氧化锌油膏,扑尔敏冷霜,肤轻松并用红霉素软膏止痒消炎;还可内服扑尔敏,苯海拉明或适当补充维生素A及B等有一定疗效。此外还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洗内裤,避免用热水洗烫患处,忌用肥皂,无明显感染不用各种消毒液;严禁搔抓外阴局部,搔抓可以缓解轻度瘙痒,但却能使更多的刺激性物质释放,引起恶性循环,即瘙痒引起更多的搔抓,而搔抓更加引起瘙痒。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或口服弱安定剂可缓解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外阴瘙痒。

    外阴白斑肯定会癌变吗

    外阴白斑即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妇女病。其特征是外阴皮肤和粘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因病变区域皮肤和粘膜多呈白色,故称其为外阴白色病变,根据它的病理表现进一步分为:萎缩型、增生型和混合型。

    本病的确切病因不详细。曾经有人把病变的外阴与大腿皮肤交换移植,发现被移植处的病皮经过一段时间自然转变为健康皮肤,而被移植到外阴的正常皮肤却变成了病皮,因而认为病变的主要部位在真皮的微血管和胶原纤维。微血管损伤导致微循环及胶原生成障碍,局部缺乏营养,胶原弹力纤维生成障碍,致使皮肤弹力纤维生成障碍致使皮肤弹性减弱或消失,而外阴皮肤发白则与表皮角化亢进,变薄,基底细胞黑色素减少和消失有关。此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抑素与本病发病有关系。抑素是一种由表皮产生,而又作用于表皮的蛋白质激素,具有组织特异性,能抑制表皮细胞分裂与生长;真皮则有使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表皮代谢的刺激物。正常情况下,抑素与真皮中刺激物呈平衡状态,抑素产生过多时表皮不生长,终至萎缩变薄;若抑素过少,表皮细胞增生多于丢失,表皮渐增厚,形成增生性营养不良。

    目前多认为仅在外阴增生型营养不良的基础上有继发癌变,萎缩型营养不良很少出现不典型增生,故继发癌变也罕见。

    本病的主要表现是瘙痒,症状可轻可重,奇痒者甚至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搔抓可通过刺激神经引起恶性循环,而搔抓招致的炎症反应又会加重瘙痒。萎缩型外阴营养不良晚期因局部萎缩,皮肤皲裂,可有烧灼样疼痛。

    由于外阴白色病变并非恒定不变,且局部病理检查结果又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病变区域的情况,因此往往需行多点取材,并定期随访才能作出准确诊断,明确有无恶变。活检应在可疑癌变处如不平表面、隆起结节、久不愈合的上皮缺损、皲裂或溃疡处进行,以排除恶变。

    由于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恶变率低,故多不主张手术治疗,而以局部用药及理疗为主,但对中度以上的不典型增生应手术切除之,手术切除范围应超过病灶外至少0.5厘米处。

    为什么更年期妇女易患滴虫性阴道炎

    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有所下降,阴道粘膜变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阴道内pH值上升,局部抵抗力低,有利于滴虫的存在,但机体对阴道滴虫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这种阴道毛滴虫呈梨形,后端尖,约为白细胞的2~3倍大,虫体顶部有4根鞭毛,借以移动。阴道毛滴虫的生活能力较强,能在摄氏3~5度生存2日;在摄氏46度时生存20~60分钟;在半干燥环境中约生存10小时;在普通肥皂水中也能生存45~120分钟。在pH值5以下7.5以上的环境中则不生长。滴虫不仅寄生于阴道,还常侵入尿道或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肾盂以及男方的包皮褶、尿道或前列腺中。

    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症状是稀薄的泡沫状白带增多及外阴瘙痒,若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则排出物呈脓性,可有臭味,瘙痒部位主要为阴道口及外阴,间或有灼热、疼痛、性交痛等表现,如尿道口有感染,可有尿频、尿痛,有时可有血尿。

    滴虫性阴道炎是传染性疾病,传染途径有直接传染如性交传播,间接传染如经公共浴池及浴盆、浴巾、游泳池、厕所、衣物、手术器械及敷料等途径传播,所以应注意性生活卫生及公共场所卫生。

    滴虫性阴道炎可用灭滴灵又称甲硝唑口服或阴道局部用药。因滴虫性阴道炎常于月经后复发,故治疗后检查滴虫阴性时,仍应每次月经后复查白带,如经3次检查均为阴性,方可称为治愈。另外应注意,治疗后滴虫检查阴性时,仍应于下次月经干净后继续治疗一疗程,以巩固疗效。为避免重复感染,内裤及洗涤用的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已婚者还应检查男方是否有生殖器滴虫病,前列腺液有无滴虫,如为阳性,需同时治疗。

    为什么更年期妇女易患霉菌性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也称做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阴道粘膜的炎症。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体皮肤、胃肠道、阴道及肛门等处,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之一。这些菌群与其他菌群处于和平共处状态,机体在正常状态下有相应的免疫力来阻止白色念珠菌致病。但当机体的这一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白色念珠菌就会在其滋生地大量生长繁殖而导致感染。更年期妇女因其免疫功能下降,易患糖尿病或长期服用抗生素、皮质激素等药物,而易导致念珠菌性阴道炎。

    本病的突出症状为外阴红肿及瘙痒。患者常坐卧不安,长时间瘙痒及搔抓刺激可使外阴皮肤糜烂、皲裂、粗糙、色素减退;白带增多似豆渣样或洗米水样;外阴、阴道灼痛及尿痛常是炎症较重的表现。取白带在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大量假菌丝存在,说明念珠菌已成致病菌,即可诊断此病。

    霉菌性阴道炎的治疗首先应消除发病的诱因,如有糖尿病应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勤换内裤,用过的内裤、盆及毛巾均应用开水烫洗。再用2%~4%碳酸氢钠液冲洗阴道,造成不利于念珠菌存在的条件,冲洗后选用克霉唑栓剂,达克宁栓剂或制霉菌素栓剂任意一种,置入阴道深部。一日一粒,连用7日。如果霉菌性阴道炎久治不愈应查血糖,尿糖,排除糖尿病;有时本病可与滴虫性阴道炎一并发生,应检查有无滴虫感染;为防止肠道念珠菌的互相感染,可口服制霉菌素。

    无论哪一种治疗,在停药后1周及1个月均应复查,未治愈者应继续治疗。

    什么是老年性阴道炎

    女性生殖器官与雌激素有着密切关系,其生长、发育以及衰退均受雌激素的控制,当妇女步入老年期后由于雌激素明显减少,其生殖器官可发生一系列生理性衰退,并由此而引发一些并发症,老年性阴道炎就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阴道具有自我清洁功能,因为阴道内经常生存着大量并不致病的菌群,主要是阴道杆菌,这种菌对其他致病菌群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阴道杆菌可使富含糖原的阴道上皮脱落细胞酵解变为乳酸,从而使阴道经常保持酸性环境中,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白带增多,像稀米汤一样,严重时可为血性、脓性白带,有时有腥臭味,自觉外阴痒,灼痛。如病变波及泌尿系统如尿道、膀胱时,还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症状。如果急性炎症伴外阴、阴道水肿,还可有下坠感。很少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妇科检查外阴多有萎缩,大、小阴唇充血水肿,严重时可见表浅糜烂、溃疡。阴道粘膜变薄可见散在出血点。少数经久未治者,还可发生阴道粘连导致阴道部分或全部闭锁。宫颈常萎缩,粘膜有点状出血及接触性出血(如性交后出血,妇科检查后出血),个别患者可因上行感染而导致子宫内膜炎或官腔积脓。

    老年性阴道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与霉菌性阴道炎及滴虫性阴道炎相区别,还要警惕子宫恶性肿瘤的发生。因此老年妇女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诊断、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原则是增加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具体方法如下:

    1.冲洗阴道。用0.5%醋酸,1%乳酸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每日1次。

    2.氯霉素软膏加己烯雌酚药粉(0.25~0.5毫克),阴道上药,每晚1次,7天为一疗程。

    此外对外阴皮肤可用肤轻松油膏止痛及止痒。

    更年期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一定是炎症吗

    阴道分泌物又称白带,是由阴道粘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而成,其形成与雌激素作用有关。正常白带呈白色糊状,高度粘稠,无腥臭味,量少,对妇女健康无不良影响。如出现白带增多,多考虑生殖道炎症,但在患生殖道恶性肿瘤或服用含性激素的药物时也可出现白带增多,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白带有以下几类:

    1.无色透明粘性白带:呈蛋清样,量显著增多。一般应考虑慢性宫颈内膜炎、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的可能,或见于更年期妇女为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而应用了雌激素制剂,使宫颈粘液分泌过多所致。

    2.稀薄的白色或灰白色泡沫状白带:为滴虫性阴道炎的特征,可伴有外阴瘙痒。

    3.凝乳状白带:又称豆渣样白带,为念珠菌阴道炎特征,常伴有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4.伴有腥臭味的灰色白带: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此病患者外阴及阴道不适感较轻。

    5.脓性白带:色黄或黄绿、粘稠,多有臭味,由滴虫或淋菌等细菌所致的急性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管炎均可引起。宫腔积脓、宫颈癌、阴道癌或阴道内异物残留也可导致脓性白带。

    6.血性白带:白带中混有血液,应考虑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或粘膜下子宫肌瘤等。安放宫内节育器也可引起血性白带。

    7.水样白带:持续流出淘米水样白带,且奇臭者一般为晚期宫颈癌、阴道癌或粘膜下子宫肌瘤伴感染。阵发性排出黄色或红色水样白带应注意输卵管癌的可能。

    老年性阴道炎肯定在老年妇女多见吗

    我们知道正常的育龄妇女很少发生阴道炎,是由于她们的卵巢功能旺盛,能分泌充足的雌激素使阴道粘膜上皮保持增生、肥厚的状态,阴道上皮细胞内富有糖原,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糖原分解产物会转化成乳酸,抗菌能力很强,因此局部很少发生炎症。

    只要体内雌激素缺乏,就会导致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易患阴道炎。进入老年期后,约1/3妇女发生老年性阴道炎。此外,老年妇女的外阴、阴唇也逐渐萎缩,阴道口闭合不紧,细菌容易侵入阴道,并生长繁殖,易发生阴道炎症,称为老年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不一定仅在老年妇女多见,对双侧卵巢切除后的其他年龄段的妇女,以及卵巢功能早衰的妇女,也很常见。其发病原因也是因为体内雌激素缺乏引起阴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所致。

    老年性阴道炎的症状最常见的是白带增多,多为黄水样或稀米汤样,感染重时可呈脓性,有臭味。如粘膜有表浅溃疡时,分泌物可为血性,有时可有少量阴道出血,甚至有的病人可发生阴道粘连闭锁。如炎症波及到尿道口周围粘膜时,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

    老年性阴道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必须与霉菌性阴道炎及滴虫性阴道炎相区别,还要特别警惕子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因此,老年妇女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

    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原则是增加阴道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

    更年期月经不规则一定是月经不调吗

    妇女在绝经前5~7年开始进入更年期,表现为月经从规律变为不规律,周期缩短或延长,最后月经停止即绝经。约90%的妇女在绝经前均有不规律月经,部分妇女经量减少或经期延长,后者除外全身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后一般称为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即俗称的月经不调。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妇女此时的卵巢功能已开始趋于衰退,卵巢中的卵子数明显减少,甚至耗竭,卵巢不再排卵,不能正常地产生孕激素,雌激素水平随卵泡的发育情况而上下波动,子宫内膜受到无孕激素对抗的单一的雌激素的长期刺激后,变得肥厚,腺上皮异常增生,当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内膜失去支持,即坏死、脱落出血。

    根据年龄、阴道出血情况及妇科检查,诊断更年期月经不调并不困难;重要的是更年期的女性正处于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和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好发年龄,诊断时需首先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盆腔局部器质性病变,以及与妊娠有关的情况或药物作用等。

    1.全身系统性疾病:一些全身性疾患可引起月经不调,例如血液病、肝炎、新陈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以及甲状腺和肾上腺功能失调等内分泌疾病,但这些患者多有特殊的病史,不难予以排除。

    2.与妊娠有关的情况:尽管更年期女性多无排卵,但在更年期的初期仍有排卵周期,且每个女性的绝经早晚不同,更年期的持续时间也有很大差别,如不采取避孕措施,则仍有妊娠的可能,故更年期的异常出血应除外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个别更年期妇女也有宫内节育器引起子宫出血者,通过检查,不难发现。

    3.药物作用:随着对更年期骨质疏松研究的重视,已有许多妇女在更年期服用雌孕激素类药物,如服用剂量、时间不当,也可造成不规则子宫出血;如因内外科疾患而服用抗凝剂过量,也可出现子宫大出血。

    4.盆腔器质性病变:更年期妇女正值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好发年龄,而恶性肿瘤又多表现为子宫的异常出血,故诊断更年期月经不调时,特别要注意除外存在的盆腔器质性病变,如生殖系统良性病变、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可通过妇科检查、B超等协助诊断。最易与更年期月经不调相混的生殖系统恶性病变为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在有阴道排液、性交后出血病史者。应注意宫颈病变,应反复多次取宫颈及宫颈管刮片,必要时做宫颈活检除外宫颈癌。多数学者主张对更年期月经不调者行常规诊断性刮宫,通过全面刮宫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增生情况,除外子宫内膜癌,同时还可以达到止血目的;但目前有了更先进的诊断手段如宫腔镜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更年期和老年妇女腹痛常见于哪些情况

    更年期和老年妇女下腹疼痛多为妇科疾病所致,应根据腹痛的性质和特点考虑各种不同情况。

    1.急性下腹疼痛可由下列原因引起:盆腔脏器的急性炎症,如子宫附件炎、局限性肠炎;盆腹腔脏器的穿孔或破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阑尾炎、胆囊穿孔以及阑尾脓肿破裂。另外还有急性肠梗阻、腹部脏器的结石,盆腔脏器的急性血运障碍,如卵巢肿瘤蒂扭转、输卵管积水扭转、卵巢输卵管扭转、肠扭转等,以及寄生虫、痛经、盆腹部外伤均可引起急性下腹疼痛。

    有的疼痛就在病灶部位或其附近,有的则与病灶部位不符合,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腹痛的部位又有转变。腹痛又分为痛觉所在部位病变脏器本身的脏器痛和向体壁放射的牵涉痛,前者也可转为后者。妇科方面的急腹症多表现为脏器痛,如卵巢肿瘤蒂扭转,输卵管积水扭转。但也有腹痛在患部,以后病情发展又有变化者,所以应特别重视牵扯性疼痛。如卵巢囊肿破裂引起盆腔腹膜炎时可致整个下腹甚至全腹痛,如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则有卵巢肿瘤蒂扭转的可能,伴有畏寒、发热的下腹痛可能是盆腔炎或阑尾炎,腹痛伴休克症状者考虑为内出血。

    2.慢性腹痛起病缓慢而逐渐加剧者多为内生殖器炎症和恶性肿瘤所致,如出现多为慢性子宫颈炎、慢性附件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瘀血症、子宫后位、子宫肥大症、子宫脱垂等所致。下腹钝痛、下坠感、腰酸等症状多在劳累后、久站、性交后及月经期加重。而顽固难忍的疼痛多见于晚期癌。

    相当一大部分慢性腰骶部疼痛与妇科病无关,例如骶髂关节劳损、腰肌劳损、椎间盘脱出及其他脊柱病变。应注意疼痛起始时间、强度、持续或间断情况、疼痛开始部位以后有无转变、扩大、拒按还是喜按,有无合并症状,如发烧、畏寒、恶心、呕吐、便秘、排气多,停经或月经紊乱及有无包块等。

    腹部肌肉紧张、抵抗、压痛者多为炎症或出血所致;松弛者多为子宫肌肉强烈收缩或泌尿系统病变。痛觉不仅取决于病变的刺激,还决定于机体的神经。

    造成宫颈癌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宫颈癌的发病因素尚无定论,但多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早婚、早孕。孕产频繁的妇女。据统计,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都是已婚妇女,未婚女子患宫颈癌者非常少见,早婚者宫颈的鳞状上皮发育不成熟,对致癌物较敏感,对精液的刺激易于产生变化。初次性交年龄过早,伴有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频,性卫生观念差,接触致癌物时间长,发病率也高;而第一次生产过早以及由此带来的宫颈裂伤、宫颈感染也易导致癌发生。

    2.宫颈裂伤和宫颈糜烂与发病有关。林巧稚教授曾报告,宫颈糜烂患者的宫颈癌发病率较常人高7倍。宫颈糜烂以及分娩所形成的宫颈裂伤,特别是裂伤较深,形成较深的陷沟患者,常合并慢性宫颈炎症,刺激宫颈上皮异常增生,易渐渐转变为癌。

    3.包皮垢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大量临床资料表明,包皮切除者或经常使用避孕套者,其配偶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降低,推测其中的原因,可能与男人包皮垢中有致癌物质有关。

    4.性激素因素。到目前为止,有关性激素或其他激素与宫颈癌发生的关系还不明确,特别是雌激素与宫颈癌的关系有意见分歧,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5.病毒因素。研究发现,人巨细胞病毒及疱疹病毒Ⅱ型有协同致癌作用,另外人乳头瘤病毒16及18型等与子宫颈癌发病也有关系。

    6.其他因素:临床病因调查证明宫颈癌的发生和精神创伤、社会经济状况有关,可能是通过对高级神经系统调节的影响,导致某些方面代谢的障碍而致病。另外与个体以及家族遗传因素和性卫生因素有关,例如阴茎癌患者或其前妻患宫颈癌者,其配偶易患宫颈癌。

    综上所述。宫颈癌的发病可能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致病。

    宫颈癌的早期信号是什么

    宫颈癌是老年妇女常见的肿瘤,它的发病率在20岁以前很低,40岁以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50~60岁是发病的高峰年龄,65~75岁又有所下降。宫颈癌的发病,多与早婚、早育、多产,性行为混乱以及女性下生殖道病毒感染有关。

    宫颈管的粘膜在宫颈外口处有一高柱状上皮和鳞状上皮交界的部位,称之为鳞柱交界区。当体内雌激素水平高时如青春期、生育期,柱状上皮外移,而体内雌激素水平低时,如绝经期,柱状上皮向宫颈管内移,如此形成一个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区移行的区域,称为移行带。宫颈癌中80%以上的原位癌(即宫颈管粘膜上皮内的癌,未向皮下浸润,是期别最早的癌)发生在移行带,而且它的发生发展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宫颈管粘膜上皮的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经过3~8年可转变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在此基础上经过10~15年可转变为早期浸润癌。由于宫颈易于暴露,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到宫颈浸润癌的间隔时间长,如果宫颈癌的普查工作开展较好,宫颈癌症易得到早期诊断与治疗,其预后也比较好。所以我们应重视宫颈癌的早期症状即信号,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癌。

    宫颈癌症的早期信号主要是阴道流血和阴道分泌物的增多,以及妇科检查时发现的宫颈糜烂。阴道出血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中有血丝,绝经后出血,接触性出血即性交、排便或妇科检查后有阴道出血;出血量不等,时多时少,阴道分泌物增多在早期多表现为稀薄的水样白带增多,可呈血性。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到医院做妇科检查,常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宫颈刮片,是发现早期宫颈癌症的最有效的方法;如宫颈光滑,宫颈刮片异常,可行宫颈管刮术,以利明确宫颈管内有无病变。对有宫颈糜烂表现的患者,不可简单的认为是宫颈炎,应做刮片甚至活检除外宫颈癌。

    这里举一个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病例:某患者,女性,24岁,结婚1年,因其姐为妇科医生,常翻看医学书籍;婚后出现性交后阴道少量出血,结合书中所述宫颈癌症状便怀疑自己患宫颈癌,到医院行妇科检查,仅发现有宫颈糜烂,医生诊为宫颈炎,但仍常规行刮片检查,出人意料的是刮片细胞学报告竟是鳞状细胞癌,并经活检证实。通过此例,我们可以看出,应重视官颈癌的早期信号,对宫颈糜烂患者应例行宫颈刮片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宫颈癌,而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较好,大多数可完全治愈。

    什么是接触性出血

    接触性出血是指夫妻性生活后或妇科双合诊检查后阴道少量出血。因为量不多,女方本身无明显不适,加上许多妇女对妇科一些疾病缺乏必要的常识,故对这种现象不以为然。殊不知这正是阴道和子宫颈病变的早期信号。

    1.阴道炎:女性阴道壁有许多皱襞,富有弹性,性交不会引起阴道壁的损伤和出血。可是当有阴道炎时,阴道粘膜充血,有时有散在的小出血点,经性交刺激可引起出血,但是患有阴道炎时往往有明显不适,如灼痛、瘙痒等,阴道粘膜有丰富的神经,病人一般能察觉。

    2.宫颈糜烂:子宫颈的阴道部分表面是复层鳞状上皮,光滑牢固,正常的性交活动不会损伤宫颈。如果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因为炎症刺激而脱落,代之以柱状上皮时,就形成平时所说的宫颈糜烂。如果宫颈糜烂比较严重,因为性交就可因碰撞、摩擦造成出血。

    3.宫颈息肉:这是子宫颈管粘膜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增生而形成的赘生物,其血管丰富表皮很薄,质软而脆,当其脱出至子宫颈外口时,就容易因性交动作而破裂出血。

    4.子宫颈癌早期:接触性出血最重要的意义是子宫颈癌的早期症状。这时的病人大多数无其他不适。在城市,因为每年都对妇女进行防癌普查,许多妇女都有妇科肿瘤的一些基本常识,因此常能及时就诊,早期治疗。而广大农村妇女因为缺乏防癌知识,医疗条件差又存在交通不便,虽然出现了接触性出血,但不及时来医院寻找病因,或者在当地就诊而常误认为是宫颈糜烂,一拖就是很长时间,等到阴道大量出血或伴有恶臭白带时才来看病,已到宫颈癌的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很可惜。为什么子宫颈癌可以出现接触性出血呢?因为子宫颈组织发生癌变时,可造成糜烂和溃疡,组织很糟脆,一碰就出血。宫颈在解剖上,神经末梢很少,感觉迟钝,所以虽有炎症、肿瘤早期时都无明显不适,常被人们忽视。一旦出现了阴道大量排液和疼痛,则到了肿瘤晚期。好在子宫颈位于体内易暴露的部位,只要每年按时进行妇科防癌普查,行宫颈刮片,或是一出现早期信号——接触性出血时,及时来医院检查,宫颈癌这个影响广大妇女健康的恶魔一定不会逃出妇产科医生的眼睛。

    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有哪些

    子宫颈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许多疾病和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那么宫颈癌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又有哪些呢?

    宫颈癌的癌前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湿疣、宫颈白斑、宫颈裂伤等。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又称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简称CIN),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它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从组织学上,宫颈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与癌有密切的联系,即由于宫颈感染引起宫颈慢性炎症(宫颈糜烂、湿疣等),炎性病变又引起宫颈储备细胞增生活跃,分化延迟,导致非典型增生,继而发展为原位癌、微小浸润癌、浸润癌。

    宫颈的不典型增生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细胞所替代。异型细胞起于基底膜以上向鳞状上皮表面延伸。根据其侵犯上皮的程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可分为以下三种:①轻度(Ⅰ级):病变局限在上皮层的下1/3;②中度(Ⅱ级):病变局限在上皮层的下2/3;③重度(Ⅲ级):病变几乎累及全部上皮层,仅剩1~2层表面的正常鳞状上皮。宫颈原位癌是指宫颈上皮细胞发生癌变,但癌变未突破基底膜,并无间质侵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根据其细胞异常的程度分为:①CIN Ⅰ级指轻度宫颈不典型增生;②CINⅡ级指中度宫颈不典型增生;③CINⅢ级指重度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各种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都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一般说来,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级别越低,自然退缩的机会越多。因此我们要重视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重视它们的治疗。有时癌前病变患者本人并没有感觉,就连医生用肉眼也观察不到,只有通过宫颈刮片或切片化验才知道。如果不坚持参加普查,癌就会漏网;或者虽然发现了癌前病变,但没当回事,不及早治疗,等癌细胞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侵入到间质里去了。那时,治疗的方法,效果的好坏,就会大相径庭。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定期的妇女普查,重视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因为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对预防宫颈癌,保障妇女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宫颈糜烂一定会变成宫颈癌吗

    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每年妇科普查总会发现一些妇女患子宫颈癌。据统计,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高达130/10万~1021/10万,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那么,哪些妇女容易罹患子宫颈癌呢?哪些因素可诱发子宫颈癌呢?

    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其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因素。所谓内因就是人体内的致癌基因。子宫颈癌发生的外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早婚,二是多育。另外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早育、多次结婚及性生活混乱的妇女,子宫颈癌的发病率都较高。此外,宫颈糜烂也是官颈癌的高危因素和病因之一,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一提起“癌症”,人们往往都十分恐惧,但某些慢性炎症,病人症状可不明显,常常会被忽视。许多患有慢性宫颈炎的妇女,并未认真地对待和治疗自己的疾病。下面我们谈谈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一些情况。子宫颈糜烂者子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与无子宫颈糜烂者相比,前者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为0.73%,而后者仅为0.1%。慢性宫颈炎主要发生在已婚、生育过的妇女,由于分娩很容易造成子宫颈裂伤、外翻或糜烂。产伤造成宫颈的撕裂变形,往往使细菌潜藏于宫颈局部,导致炎症不易治愈。慢性宫颈炎的患者,由于炎症的变化可以造成宫颈上皮持续增生,过度的上皮增生就可能与癌的发生有关。宫颈裂伤后,子宫颈上皮就必须频繁的分裂、增生,以修复创面。在这过多的分裂、复制过程中,也给“激活”体内致癌基因参与细胞复制提供了更多机会,因而癌细胞出现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患子宫颈癌的危险性大大提高。宫颈裂伤后常因修复过程也使宫颈上皮持续增生,并且在宫颈损伤后,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退化,而使宫颈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的宫颈部分暴露在阴道内,其生长环境发生改变(pH值变化),这样,有可能引起宫颈上皮发生恶变。早期宫颈癌与宫颈炎在外观形态上难以区分,也充分表明它是宫颈炎病变演变而来的可能性。

    通过大量普查工作,我国宫颈癌的发生率已显著下降。普查使及早发现和治疗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成为可能。因此,广大妇女要重视进行定期的妇科普查。从原则上来讲,适龄结婚、少育、注意性生活卫生、产后及时修补子宫颈裂伤、积极治疗子宫颈糜烂,可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对预防宫颈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30岁以上的妇女,每年进行防癌检查,定期接受宫颈防癌涂片检查,重视接触性出血、异常白带等,均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子宫颈癌。为了您的健康请重视宫颈糜烂的治疗吧!

    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有哪些

    宫颈糜烂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炎症,尤其是已婚妇女,约半数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月经来潮、内分泌激素影响、性生活、分娩等因素极易使宫颈受外界干扰而引发宫颈糜烂。而未婚妇女由于处女膜的屏障作用,阴道内一般不会有外来物的侵入,所以很少有宫颈糜烂的发生。宫颈糜烂可由细菌、病毒、滴虫、白色念珠菌等引起,近几年淋菌、衣原体、支原体引起的宫颈糜烂日渐增多。那么,出现了宫颈糜烂,又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首先是物理疗法:物理治疗的原理是以各种物理方法将宫颈糜烂面的上皮破坏,使之坏死脱落后,被新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为期约3~4周,病变较深者约需6~8周,宫颈即转为光滑。过去常用的方法是电熨法,近年新的治疗仪器不断问世,陆续用于临床的有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结疗法及微波治疗等。治疗时间选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在进行治疗前,必须作阴道涂片或培养,以排除滴虫、霉菌或其他特异性炎症等,以防止这些疾病的扩散,故有急性生殖器炎症者列为禁忌。另外还应进行宫颈刮片或活体组织的病理切片检查,以排除宫颈癌,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宫颈癌的手术方法及手术范围与宫颈糜烂完全不同。各种治疗方法大同小异,以电熨法为例:在手术的时候,一般有经验的医生都会注意保护阴道壁,避免烧伤,在电灼时也不宜过深的烧灼子宫颈管内,以免以后造成宫颈狭窄和粘连,导致经血流通不畅或痛经。电熨手术后2~3天,由于坏死痂皮脱落,故阴道流液增多,可以是黄色清液,但也常常呈混浊甚至血性,一般要持续2~3个星期;由于新生的上皮大约需要6~8个星期才能完全长好,加之新生上皮又比较娇嫩,所以在电熨以后应尽量避免器械或纱布擦伤宫颈,必须检查时应当轻柔或作肛查。最好在1~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盆浴及阴道冲洗,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以免引起急性感染。待到第二次月经过后,可请妇科医生检查一下。看看宫颈新生上皮生长情况以及用探针探查宫颈有无粘连及狭窄等。在电熨后,尤其在术后两周内若出血较多或发现有腹痛及发热等情况时,应及时请妇科医师加以处理。

    其次是阴道塞药。可以用氯霉素软膏上药,也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阴道塞药适用于轻型宫颈糜烂和未育宫颈糜烂的患者。阴道塞药可减轻症状,防止症状加重,而电熨可以根治。但电熨疗法可使宫颈口变小,生理性粘液减少,这样将会妨碍精子进入子宫腔,从而减少受孕的机会。再者宫颈烧灼后可能会产生瘢痕、变硬,日后阴道分娩时,子宫颈口难以扩张,有可能造成难产。所以尚未生育者,一般不主张采用电熨治疗。同样道理,激光、冷冻方法亦不宜采用。未生育者可采用阴道塞药,这样既不影响受孕,还可消除因宫颈糜烂而造成的不孕障碍。

    为什么要警惕绝经后阴道出血

    更年期是妇女卵巢功能从旺盛走向衰退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老年妇女可以出现月经不规则。如果更年期妇女最后一次行经后,一年以上再没来月经,即可认为是绝经了。绝经后不应该再发生阴道出血。此时若再有出血,则不论出血量多少和出血持续时间长短,都应视为异常,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因为绝经后妇女的出血大多数是由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引起的。当然,还有少部分其他一些良性疾病,如老年性阴道炎、尿道肉阜、宫颈息肉、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也可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但我们还是应该将其视为一个危险信号,要警惕绝经后阴道出血,不可掉以轻心。

    下面有两个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例1:一位50多岁的妇女,绝经2年,这次不知怎么突然又来“月经”了,出血量比以前的月经多得多,而且已经持续两个月不干净,现在觉得浑身乏力、头晕、眼花。经过检查:发现她面色、眼睑苍白,患有重度失血性贫血,随即入院进行治疗。后通过进一步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她患了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子宫肿瘤并且已属晚期。这位病人是一位退休教师,为什么一位知识分子妇女绝经两年后,出现长时间的不规则阴道出血,竟没有想到尽早去医院就诊呢?原来她孤身一人,这次出现阴道出血,自认为是更年期月经不正常,也没在意,直到后来大量出血不止才来医院就诊。由于她错过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良机,3个月后便去世了。例2:一位朋友的母亲65岁,已绝经十多年了,前几天发现阴道出血,但量很少,一天就干净了。后来再没出血,病人本人自认为“没有啥”,不愿到医院就诊。朋友问这种情况是否要紧,我约她第二天陪母亲来看门诊。经检查,做了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证实她患了子宫内膜癌。由于发现得早,又及时做了手术,朋友的母亲很快恢复了健康。这两位病人由于发现和就诊的时间不同,其结果也截然不同,值得深思。

    我们的社会已逐渐步入老龄化,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妇女人生旅途的后三分之一将会在绝经后度过。因此,对自身的异常情况要有足够的警惕,而作为子女,也应更多地关心老人的健康,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督促她们及时去医院就诊。

    为什么更年期易患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居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的首位。子宫肌瘤多见于中年妇女,在我国,妇女子宫肌瘤患病的高峰年龄为41~50岁,所以更年期妇女易患子宫肌瘤。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子宫肌瘤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即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旺盛的妇女;月经初潮前从不发生;绝经后原有肌瘤可停止生长,并逐渐退化萎缩;子宫肌瘤常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卵巢功能性肿瘤合并存在;妊娠期肌瘤加速生长;外源性雌激素能促使肌瘤体积增大;放射线照射卵巢使其丧失功能后,子宫肌瘤即可消退。上述种种事实提示,子宫肌瘤对雌激素的依赖性,即在雌激素刺激下瘤细施不断增殖,子宫肌瘤的发生受高雌激素的影响。另外,更年期妇女肥胖也易患子宫肌瘤。基于子宫肌瘤的生长明显具有雌激素依赖性的观点,针对肌瘤与甾体激素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雌二醇含量,不论在正常月经周期、无排卵周期和绝经期,均不比未患肌瘤妇女高;血孕酮的含量也属正常范围。重要的是,当检测子宫局部雌激素水平时,却发现肌瘤组织中雌二醇含量明显高于周围肌组织所测值,特别是在增生期;而孕酮含量两者并无差别。这种局部性雌激素水平的异常,是子宫肌瘤的内分泌特征性变化。如果雌激素水平过高,则孕激素相对不足,即可能使未成熟平滑肌细胞发展为子宫肌瘤。甾体激素拿量与肌瘤生长活跃程度有关,肌瘤生长活跃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较高。这是因为子宫肌瘤组织内受体浓度高于肌组织,于是激素在肌瘤组织内的生物学效应也大于正常肌层,从而促进肌瘤的生长。由于更年期妇女的雌、孕激素水平紊乱以及雌、孕激素水平相互不协调,所以更年期妇女易患子宫肌瘤,定期普查对于更年期妇女是很重要的。

    子宫肌瘤有哪些表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确切的发病因素尚不明了。鉴于它好发于育龄妇女,而绝经后会停止生长甚至萎缩消失,所以认为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有关。那么子宫肌瘤有哪些表现呢?

    子宫肌瘤可长在子宫颈部,但多数长在子宫体部。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随之向不同方向发展,可分为三类: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子宫肌瘤是否引起症状,取决于肌瘤的生长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有无变性;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多少关系不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但如有症状,月经改变则最为常见。大多数患者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倘若子宫腔内的肌瘤通过子宫颈管脱入阴道,则易发生坏死、溃疡、感染,而引起持续性阴道出血或阴道排脓血性液体。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小肌瘤常无明显月经改变。有的患者可自觉腹部胀大,下腹一侧或正中可摸到肿块,尤其是清晨膀胱充盈时将子宫推向上方更易摸到,因而引起患者的注意而就诊。肌瘤增大,可压迫膀胱及直肠,导致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里急后重、排便困难、便秘。极个别的患者还可以出现下肢浮肿或神经性疼痛。一般患者无腹疼,只有轻微下腹坠胀、腰背酸痛。但如果浆膜下肌瘤发生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疼并有呕吐。粘膜下有蒂肌瘤可刺激子宫收缩,由于从宫内向外排出时扩张宫颈而发生疼痛,也可因粘膜溃疡,肌瘤坏死感染,引起盆腔炎而导致疼痛。妊娠时肌瘤红色变性,患者也可以有急性腹痛、呕吐、发烧等表现。如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有的患者还可以有严重痛经。患子宫肌瘤的患者还可以有白带增多。另外子宫肌瘤的另一常见症状就是不孕,据统计25%~40%的子宫肌瘤患者合并不孕,包括原发不孕(指婚后从未受孕)与继发不孕(指曾经怀孕,尔后不孕者)。如果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可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时有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贫血严重者还可患贫血性心脏病。目前还发现肌瘤患者常有高血压症状,可出现头痛。巨大的子宫肌瘤有时还可以合并红细胞增多症。

    鉴于子宫肌瘤是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凡有上述表现的妇女要及时去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除行必要的妇科检查外,还可行B超、探宫腔、诊断性刮宫、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以便及早的发现疾病治疗疾病。

    更年期子宫肌瘤都必须手术切除吗

    子宫肌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在20%左右,常多个肌瘤同时存在。约有0.5%的病人会有恶变,此时肌瘤可迅速增大。患子宫肌瘤的病人大多数有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淋漓不尽的现象,但有些病人可以无月经改变和不适,有时只是在检查时发现。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和顾虑,那么患子宫肌瘤的更年期妇女什么情况下必须手术切除,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必手术切除呢?

    如果月经过多或不规则,且长期月经过多导致患者贫血,影响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经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一般需手术治疗。另外如果子宫肌瘤很大,引起压迫症状,譬如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急,时间长了,由于膀胱内压力长期增高,向上通过输尿管,可以影响到。肾脏功能;如果子宫肌瘤过大嵌顿在盆腔内,可引起盆腔充血,小腹坠胀等不适,并影响月经,也应尽早手术。如果发现肌瘤较大,即使无明显症状,为了防止恶变,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经过检查,肌瘤较小,但月经正常,无明显不适,就不必马上手术,可暂时随访观察,每隔3~6个月去妇科门诊检查一次,若子宫肌瘤迅速增大或症状明显再考虑手术。患者年近绝经期,肌瘤中等大小(小于三个月妊娠大小),处于浆膜下或肌层内,诊断明确,且无月经过多或不规则出血等症状者,可暂时观察,不必急于手术。因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雌激素水平有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肌瘤也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消失。但必须注意,妇女患有子宫肌瘤时,绝经期可能延至50岁以后。因此,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病人有月经增多倾向,估计至50岁绝经尚有多年,则仍以手术为宜,以争取主动。已经绝经,且无症状者,一般不需处理,但为防恶变。需加强观察。患者年近绝经期,月经紊乱或经量增多,因其他原因不愿手术者,可采用激素及中药治疗。雄激素和中药可以防止肌瘤继续生长且减少月经量,缩短绝经过程。必要时可行刮宫术,它不仅可以帮助诊断,明确有无粘膜下子宫肌瘤,除外内膜恶性变,还可以治疗月经过多,是一种迅速止血的措施。手术治疗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或阴道内有蒂肌瘤摘除术,根据情况可切除一侧卵巢或双侧卵巢。且子宫切除对性生活影响不大,也不影响女性性征,故患者不必有太多的顾虑。

    因此,患子宫肌瘤不一定都要手术。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体征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切除子宫肌瘤有哪些方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肿瘤,我们知道,长了肌瘤不一定做手术,做手术也不一定切除子宫。那么切除子宫肌瘤有哪些方法呢?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包括刮宫术、肌瘤剔除术、经阴道粘膜下肌瘤摘除术及子宫切除术。到底用哪一种方法,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病情和生育要求等权衡利弊,来全面考虑。

    1.刮宫术主要用于以下情况:①月经过多,怀疑由内膜增生和息肉所致;②明确有无粘膜下肌瘤;③除外内膜恶性变。如果病人近绝经期,刮宫不仅可帮助诊断,对月经过多也是一种治疗办法,至少是一种迅速止血的措施。

    2.腹式肌瘤剔除术:因子宫肌瘤是不孕症的可能原因之一,所以,只有实行肌瘤剔除术,将“罪魁祸首”问斩,才是某些年轻患者惟一的生育之路。根据经验,大多数肌瘤均能一一挖除而免于切除子宫,而经过剔除肌瘤、保存子宫以后,大约有半数妇女可望获得成功的妊娠,这是个令人鼓舞的数字。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之前要做一些检查,因为在有些情况下做这种手术是没有意义的,比如男方有不育的因素,或是本人已40岁以上,即使挖去了肌瘤也难以怀孕:还要了解肌瘤有无恶变;况且肌瘤剔除术本身又存在一些问题,在手术以前应该有充分的了解。首先是剔除后肌瘤的复发率较高,大约20%会再有肌瘤生长,其中又有一半需要再次手术切除子宫。当然,若是第一次手术就切掉子宫就“一劳永逸”了。复发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肌瘤常是多发,手术时未能发现的微小瘤灶,以后在激素作用下又逐渐长大;也可能是旧的肌瘤挖走了,新的又长出来。其次是肌瘤剔除后在子宫上留下伤口,而且常常不止一个。以后怀孕了,要特别当心子宫破裂,是产科监护的重点对象之一。如果剔除的创伤比较大,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更为安全。肌瘤剔除手术以后应该避孕一年,以免伤口未长结实又受牵拉,造成子宫破裂的严重后果。但是避孕期限也不能过长,一方面受孕多在手术后3年之内,另一方面肌瘤复发又多在手术后3年以上,所以最好是避孕一年,争取在复发前怀孕。已经有子女的肌瘤病人,还是切除子宫为妥。如果没有生育问题,肌瘤剔除术不能代替子宫切除术。

    3.阴道内有蒂肌瘤摘除术:适用于突出在宫颈口或阴道内的粘膜下子宫肌瘤。

    4.子宫切除术:适用于经产妇、肌瘤大、症状明显、诊断不明确,有恶性变可能的。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和子宫全切术。目前多主张行子宫全切术。全子宫切除手术途径亦有经腹和经阴道两种。如遇到宫颈肌瘤和阔韧带肌瘤使子宫及其韧带变形,手术较困难时,如无生育要求可先行肌瘤剔除术,再行子宫全切术。卵巢的保留与否要根据年龄等情况来决定。

    哪些更年期妇女易患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又叫宫体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癌瘤。它的发病数,在女性生殖器癌瘤中仅次于宫颈癌,而且近20年来日益和宫颈癌接近,从而和宫颈癌、卵巢癌一起并列为妇科三大癌瘤。但宫体癌和宫颈癌并非仅仅是发生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都不一样,不能含糊其辞地统称为“子宫癌”。那么哪些更年期妇女易患子宫内膜癌呢?

    首先: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晚婚、晚育、不育、少育或独身的妇女,生育能力一般比较低。主要是由于持续雌激素的作用,缺乏孕激素的对抗与调解,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和病变;另外,绝经后延和晚绝经的更年期妇女易患子宫内膜癌。研究发现52岁或52岁以后绝经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49岁以前绝经者增加24倍。

    其次:更年期妇女,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时也易患子宫内膜癌。多年来即有人注意到内膜癌常与肥胖一高血压一糖尿病同时存在,称为子宫内膜癌的三联征或子宫内膜癌综合征。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垂体功能紊乱造成了代谢异常并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另外,胖人体内的脂肪有储存雌激素的功能,从而加强其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最终导致癌的发生。还有患功能性卵巢肿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更年期妇女也易患子宫内膜癌。

    最后,家族中有息癌症史的更年期妇女易患子宫内膜癌,特别是有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乳腺癌家族史者,更易患子宫内膜癌。另外经济生活优裕者、高脂肪饮食者也要引起注意。

    子宫内膜癌是多见于老年妇女的肿瘤,它发展慢,治疗效果好,预后好。所以,有上述情况的更年期妇女,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子宫内膜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首先是内源性雌激素,它的主要来源有:①来自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子宫内膜癌常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等合并存在。无排卵性功血由于大多数患者无排卵,因而子宫内膜持续受雌激素的作用,而无孕酮对抗,也缺少周期性分泌期的转化,所以长期处于增生状态,故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多囊卵巢综合征由于患者的卵巢滤泡持续生长,但不能成熟而达到排卵,因此体内雌激素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亦增高,而且雄激素可转化为雌酮,由于长期雌激素水平高而又无孕酮对抗,易导致子宫内膜癌。卵巢功能性肿瘤亦能分泌雌激素,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②来自性腺外的雌激素: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虽已衰竭,但体内仍然有雌激素,这是肾上腺分泌雄烯二酮经芳香化而产生的雌酮,体内雌酮增加,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还有外源性雌激素,它是指替代疗法时使用的雌激素。临床上单独应用外源性雌激素而不与孕激素合用会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随着使用雌激素剂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长,危险性亦随之增加。长期以来,公认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有关。妇女长期无排卵,雌激素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导致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从正常子宫内膜发展为腺囊型、腺瘤型及不典型增生过长。现已证实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腺囊型增生过长关系不大,但与腺瘤型及不典型增生过长有关,尤其是与后者关系更密切。另外,子宫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未婚、少育的妇女,认为这些因素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称为宫体癌综合征。绝经后延的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4倍。内膜癌患者的绝经年龄比一般妇女平均晚6年。并且子宫内膜癌患者都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所以,如果有上述情况,要引起重视,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以免延误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有哪些表现

    子宫内膜癌有以下表现:

    首先由于病变发生在子宫内膜,所以各种类型的子宫出血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而由于50%~70%的患者发病在绝经以后,所以绝经后出血就成为患者最主要的主诉之一。这种出血并无规律可循,时多时少,时有时无。对于没有绝经的患者则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或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如年过40岁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虽然经过激素治疗仍不能止血,或一度止血后又复出血;虽然年龄较轻,但有长期的子宫出血历史和患有不孕症,均有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表现。其次阴道持续有不正常的分泌物,如血性白带,或者有水一样的白带,有时可有恶臭。最后,有的患者还可表现为疼痛。少数病人可以有一种下腹疼痛感觉,这可能和病变较大突入宫腔引起宫腔痉挛有关;如果病变发生在子宫下段或侵及颈管时,可能因引流不畅,形成官腔积血或积脓,而发生疼痛;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压迫神经丛,可引起持续下腹部、腰骶部疼痛和腿疼。盆腔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增大。有的患者子宫增大并不明显。

    出现这些临床表现后,要确诊子宫内膜癌,就必须依靠子宫内膜的活检,就是取一点内膜或通过分段诊断性刮宫将刮下的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

    子宫内膜癌生长慢,转移晚,其主要症状子宫出血显著,所以治疗效果比较好。经过治疗,有60%~70%能生存5年以上,列为妇科恶性肿瘤中预后较好的一种。

    与任何肿瘤一样,子宫内膜癌越是晚期,治疗效果越差,所以更年期的妇女,对于一些危险信号比如异常的阴道出血、排液等要保持警惕,不可出现了症状仍迟迟不就医,有的甚至拖延半年、一年之久,结果坐失治疗的良机。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原则基本上以手术为主,根据情况可作全子宫切除或扩大性全子宫切除。单纯的放射治疗比不上手术的效果好。但手术和放射治疗各有优缺点,手术虽可以全部切除肿瘤,操作本身却有引起瘤组织扩散的危险;放射治疗虽不能全部消灭肿瘤,却可使瘤细胞活力降低,起到预防和制止扩散的作用。两种治疗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因此一般都选择在术前或术后合并放射治疗,使治疗效果更加满意。用来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药物主要是孕激素类药物。因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刺激造成内膜增生有一定关系,而孕激素可以使增生的内膜转化,因此可以治疗内膜癌。一般用药4~6周即能显效,尤其是晚期已有转移的病人,用药后约有30%~50%可以收到肿瘤缩小、症状减轻的效果。

    总之,子宫内膜癌发展缓慢,三分之二的病人还是早期患者,其中大多数只要切除子宫就能获得治愈。但和其他肿瘤一样,子宫内膜癌目前也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办法。更年期的妇女如有出血,又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时,必须高度警惕。

    哪些情况下更年期妇女

    阴道出血需进行诊断性刮宫

    阴道出血是妇女疾病最为常见的症状,值得提出的是,阴道的出血不仅来自阴道本身,由于阴道是连接内外生殖器官的管道,所以子宫腔、子宫颈的出血也要通过阴道排出体外。实际上,阴道出血绝大多数是子宫出血,不过一时分不清出血的来源,故称之为阴道出血而已;还可以是处女膜、外阴的出血,总之不论其源自何处,除正常月经之外的阴道出血都是不正常的,一般均笼统地称为“阴道出血”。

    引起不正常阴道出血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六类:

    1.肿瘤引起的出血:肿瘤引起的出血最为严重,从外阴、阴道到子宫、卵巢及输卵管,各种癌瘤都可以引起出血。良性肿瘤主要是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恶性肿瘤却可以从一开始仅仅是血性白带、性交后出血和周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以及停经后阴道出血或绝经多年后阴道出血,到晚期无任何周期可辨的长期持续阴道出血,阵发性阴道排出血水或难以制止的大出血,还可带有恶臭。

    2.女性生殖道炎症引起的出血:女性生殖道炎症是妇科常见病,也常并发出血。最常见的是宫颈糜烂与宫颈息肉,主要表现为性交后出血。各种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也是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尤其是老年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均引起点滴出血。

    3.创伤、药物、异物引起的阴道出血:创伤、药物、异物也可以引起阴道出血。生殖道创伤如外阴、阴道骑跨伤,性交所致处女膜或阴道损伤。它的出血特点是量较多,色鲜红,一般性交后的出血多来自宫颈,排除宫颈糜烂和宫颈息肉以外,首先应该警惕宫颈癌。放置宫内节育器可以导致经量增多以及经前或经后点滴出血或阴道极少量褐红色血性分泌物;使用雌激素或孕激素不当也可引起不规则子宫出血。

    4.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的阴道出血:此种出血较多见,血液均来自子宫。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常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因为这两个时期的卵巢功能都不稳定。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周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停经后阴道出血。绝经后的出血首先考虑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只有极少数是卵巢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

    5.与妊娠有关的子宫出血: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出血,发生于更年期妇女多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及生殖道恶性肿瘤,其中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

    6.与全身内科疾病有关的子宫出血:此种出血常被妇科医师所忽视。血液病、肝病、肾病、维生素缺乏、贫血等都可以引起子宫出血,凡遇阴道出血的病人千万别忘了全身检查。

    总之,凡是有上述阴道出血表现的,特别是周期不规则的阴道出血,发生在更年期妇女的停经后阴道出血及绝经多年后不规则阴道出血、血性分泌物、血性白带或阴道持续流水者,还有性交后出血都应该行分段诊断性刮宫。这里的分段诊断性刮宫(分段诊刮)就是将宫颈、宫腔分别依次进行搔刮,刮出物固定后切片并染色,经过病理检查来明确病变性质,来诊断和鉴别子宫内膜及颈管病变,间接了解卵巢功能,确定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类型,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另外诊断性刮宫还能起到止血的治疗作用。

    因此,欲达止血的目的,先要明确出血的原因,经过分段诊断性刮宫,一般都可明确诊断;少数情况下,一时弄不清出血原因,有时需要一面治疗,一面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得出正确结论。只要明确诊断。才能正确治疗。观察过程中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贻误病情,将后悔不及。

    为什么宫腔刮出物一定要送病理检查

    许多疾病都需要做诊断性刮宫,凡是月经不调者;绝经前后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用了内分泌治疗仍不能按期止血者;绝经后有血性分泌物、血性白带或阴道持续流水者;停经后有阴道出血者都应该行诊断性刮宫。诊断性刮宫(诊刮)就是将宫腔进行搔刮,刮出物固定后切片并染色,经过病理检查来明确病变性质,所以宫腔刮出物一定要送病理检查。

    宫腔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可以帮助我们诊断和鉴别子宫内膜病变及颈管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管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炎及慢性宫颈内膜炎等;间接了解卵巢功能,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时了解出血的类型和有无排卵;证实是否不全流产,是宫内孕、宫外孕还是葡萄胎。对于不孕症患者通过诊刮,宫腔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无排卵以及黄体功能。了解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结核等,这对诊治不孕很有帮助,若因不孕,一般在来月经的12~24小时内做诊刮。或是诊断为功血却不能用内分泌治疗控制时,应刮宫除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时候诊刮还能起到止血的治疗作用。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一位有停经史的妇女诊断为早孕行人流术,术中未刮出胚胎,也未将宫腔刮出物送病理检查,亦没有将情况告诉病人,其结果导致患者发生宫外孕破裂急症人院。此例说明宫腔刮出物送病理检查的重要性,如果不是宫内孕,有可能是宫外孕,要引起重视。它提醒临床妇产科医师在行诊刮时,一定要将官腔刮出物送病理检查。

    为什么中老年妇女发胖不一定是发福

    大多数中老年妇女都很容易发胖,但这并不一定是发福,有可能是盆腹腔长了“瘤子”。因为胖人和中老年人都容易患肿瘤。其原因如下:人在肥胖状态下,累积的脂肪替代了葡萄糖,成为体内一种主要而经常的“燃烧”原料,而脂肪在“燃烧”过程中可形成一种中间产物,这是合成胆固醇的原料。胆固醇过多可使细胞加速分裂,形成新细胞,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突变的机会大大增加,癌症的发生率也就随之增高。而且血液中脂肪酸积聚过多,还可影响胆固醇和胰岛素的代谢,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抑制效应,从而使抗癌能力下降。癌细胞产生的机会增多以及抵抗癌细胞生成的免疫能力的下降是中老年人容易发生肿瘤的原因。

    盆腹腔长了“瘤子”以后,瘤子逐渐长大,肚子也就不断增大。肿瘤有可能是子宫肌瘤,也可能是卵巢肿瘤,还有的合并腹水,肚子也显得很大。由于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所以这种现象常常被病人以为自己“发福”而被忽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留意一下,还是能及早发现就诊的。当肿瘤慢慢长大时,患者迟早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肿瘤长大后本身有一定的重量,受到体位的改变(比如突然站起)及肠管蠕动的影响,肿瘤就会在盆腔里移动位置。有的瘤子形如带蒂的水果,蒂越长,瘤子的活动度越大。而瘤子移动时牵扯其蒂或者韧带,就会使病人下腹部不舒服或有下坠感。当瘤子继续长大,达到相当大小时或合并有腹水时,病人可以感到腹胀或可以自己摸到瘤子。瘤子压迫膀胱,可以使人尿意频数;压迫直肠,可发生大便困难,如果还不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任其生长下去,可以像怀胎十月一样充满了整个腹腔,并且会产生各种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消化不良、下肢浮肿等。

    盆腹腔长了“瘤子”,重要的是早期发现,除了定期的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外,学会自己摸肚子也是发现肿瘤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因为事实上不少病人都是自己发现包块来就诊的,而这时她们并没有其他的不适。清晨醒来,是摸肚子的最好时机。这时尚未解小便,充盈的膀胱可以将盆腔包块往上顶入腹腔,所以摸得更为清楚。触摸时,平躺在床上,两腿屈起以使腹部放松,两手五指并拢,以第2、3、4三指逐渐压向腹部深处,触摸有没有包块。希望每个妇女都养成经常自己摸摸腹部的好习惯,不要自以为腹部肥胖是发福,而忽略了肿瘤的存在。如果及早发现肿瘤,及早就医,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腹胀、食欲差一定是消化不良吗

    妇科病常见的症状是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疼痛、盆腔肿块等,但有时亦可表现为腹胀、食欲不好等。但腹部发胀、食欲差不一定是消化不良,它有时也是妇科病的一个重要表现,而且常常并非小恙,不可等闲视之。

    从外形上看,腹部膨胀可分为以下几种:最常见

    ,的是鼓肠,俗称“胀气”,是肠腔内积气造成的,这主要是内、外科疾病的表现。但值得警惕的是,早期卵巢癌也有消化紊乱的症状,如经常腹胀、胃口不好、食欲差、大便习惯改变等。如果年龄已届更年期,又经常出现上述症状,就应该及早去医院检查。它不一定是消化不良,有可能是卵巢癌的临床表现。有的病人腹壁松弛,站立时腹部下垂,仰卧时腹部中央平、两侧鼓,像是“蛙腹”,这是由腹水造成的,俗称“水臌”,多数都是卵巢癌引起的。引起腹水的原因很多,除了卵巢恶性肿瘤能引起腹水以外,还有少数卵巢良性肿瘤也能引起腹水。例如卵巢纤维瘤可合并腹水或胸腹水,常称麦格氏综合征,此肿瘤是实性肿瘤并且是良性肿瘤,当肿瘤切除后,胸腹水消失。此外引起腹水的还有:心、肝、肾、营养不良等疾病。这些患者都有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营养不良等病史,因此应该加以鉴别。另外结核性腹膜炎引起的腹水,它不是“蛙腹”,而是呈尖腹状即仰卧位时,腹部中央最高。最后盆腔肿物也可以引起腹胀。如巨大卵巢囊肿的患者看起来也是呈尖腹状。还有的腹胀,局限在某一地方,不是整个腹部都胀,例如:妊娠、膀胱尿潴留、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结肠癌等妇科及外科的肿物。此外,宫外孕、盆腔炎等亦能使人感到腹部发胀。

    所以腹部发胀不见得都是“有气”,腹中有水、有肿块也引起腹胀的感觉和外形。有水、有肿块是妇科疾患,即使是“有气”,也可能是妇科疾患。因此,如果出现腹胀和食欲差,不要自认为是消化不良,而疏忽大意。在排除了内、外科疾病之后,要考虑到妇科疾病,它很可能是卵巢的恶性肿瘤。应作必要的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检测血中的癌抗原125即CA125。

    为什么卵巢肿瘤不易被早期发现

    卵巢是女性性腺器官,产生卵子及雌激素和孕激素。成人的卵巢约4厘米×3厘米×1厘米大小,子宫两旁各有一个,位于盆腔深处,盆腔检查一般不能触及。卵巢由于组织结构复杂,好发肿瘤,肿瘤种类之多占全身各器官第一位,有良性的或恶性的,囊性的或实性的,单侧的或双侧的;瘤子大小相差悬殊,最大的可超过患者体重;瘤蒂可长可短,蒂长的瘤子易发生扭转,引起剧烈腹疼,尤其在妊娠时更易扭转;肿瘤从幼女到老人都可以发生。一般育龄妇女良性肿瘤发生率最高。恶性肿瘤最高发病年龄在绝经期前后,大约在50岁左右。除了一些叫做功能性卵巢肿瘤,产生大量内分泌激素,可使幼女出现阴道出血或乳房增大、外阴发育等性早熟现象,或使绝经后妇女又出现阴道出血,这些可引起重视而就医外,一般因为卵巢肿瘤位于盆腔深处,当瘤子不大时多无症状,使卵巢肿瘤不易被早期发现,还使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很多卵巢肿瘤是在妇科防癌普查作盆腔检查时发现的。在卵巢肿瘤中,良性占90%左右,恶性占10%左右。恶性肿瘤扩散快,疗效差,所以一旦发现了卵巢肿瘤时应注意鉴别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因为两者治疗方法及预后截然不同,一般良性肿瘤发展慢,早期无症状,肿瘤多为单侧,表面光滑,摸起来很活动,有囊性感觉。而恶性肿瘤多有腹疼、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习惯改变等消化道症状。且为双侧、实性、很硬、表面不光滑、高低不平、不活动、并伴有腹水。恶性肿瘤病程短,发展快,短期内肿瘤迅速长大,在早期就引起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有便意或大便不畅;压迫髂静脉引起下肢水肿,压迫神经引起疼痛等。病人常有消瘦、乏力、低烧等全身症状。卵巢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它的特点是早期无症状,位于盆腔深处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多属晚期,而且扩散快,肿瘤的种类又多,治疗困难,疗效差,治愈率只有20%。死亡率很高,居妇科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但如果卵巢癌在尚未扩散前就被发现则治愈率可高达80%。所以提高卵巢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在目前还没有最好的预防卵巢癌的方法,但定期做妇科检查确实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措施,除了肿瘤特别小或患者腹壁特别厚外,一般通过仔细的阴道和腹部的双合诊(即一般的妇科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卵巢恶性肿瘤,也能及时诊治卵巢良性肿瘤,以防变成恶性。绝经后的妇女卵巢萎缩,如能触及卵巢应进一步确诊,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剖腹探查。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有利于卵巢肿瘤的诊断。目前B型超声及CT检查能提高卵巢癌的诊断准确率,随着免疫学的发展,通过血清学检查能找到早期诊断卵巢癌的方法,对早期诊断卵巢癌亦有一定的价值。

    为了能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瘤,40岁以后的妇女每年应作一次盆腔检查,有不规则阴道出血、长年月经不调、不孕、腹胀、腹部胀大或不明原因的腹部不适、疼痛时,要随时找医生检查以明确诊断。

    中老年妇女易患哪些卵巢肿瘤

    深藏在盆腔里的小卵巢,重量不过50克,但可发生各种类型的肿瘤,其种类之多超过体内任何其他器官。卵巢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可以长在一侧或是双侧,可以是良性或是恶性,可以有不同的质地和形态,可以产生女性或男性性激素,可以从肉眼看不见到长到100多斤重,可以没有任何不适,也可以痛得要死、胀得要命。真是变化多端,不可等闲视之。

    卵巢肿瘤之所以这样繁多,是因为卵巢在胚胎发生方面有其特殊性,因而它的组织结构与成分都很复杂。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国际统一的卵巢肿瘤分类,按此分类,将60多种卵巢肿瘤归为九大类。那么中老年妇女易患哪些卵巢肿瘤呢?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卵巢上皮性肿瘤:卵巢上皮性肿瘤最为多见,超过一半以上。它来源于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而生发上皮又来自原始的体腔上皮,具有分化为各种苗勒上皮的潜能,可以发展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若向输卵管上皮分化,则形成浆液性肿瘤;向宫颈粘膜分化,则形成粘液性肿瘤;向子宫内膜分化,则形成子宫内膜样肿瘤。上皮性肿瘤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的妇女,绝经后妇女的卵巢肿瘤80%以上都属于上皮性肿瘤。

    2.性索间质肿瘤:性索间质肿瘤是一组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的肿瘤,其特点是能分泌性激素,由于它们具有内分泌功能,所以过去又称为功能性肿瘤。有些肿瘤能分泌女性激素,有些能分泌男性激素,还有些能分泌女性与男性两种激素。性索间质肿瘤有好几种,最多见的是卵巢颗粒细胞瘤,颗粒细胞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有的需要辅以化疗和放疗。手术治疗效果是很好的,5年治愈率为80%左右。但是这种瘤子有晚期复发的特点,观察5年是不够的,复查常常会拖到15~20年。所以得了颗粒细胞瘤手术后是需要长期随访的。

    第二种常见的是卵泡膜细胞瘤,它多发生于老年妇女,由于有雌激素分泌,因而有月经紊乱、闭经或绝经后出血的表现。肿瘤是实性的。卵泡膜细胞瘤是良性的,手术切除效果满意。手术后阴道出血消失。其他性索间质肿瘤还有纤维瘤、男性母细胞瘤、硬化性间质瘤、环管状性索瘤等,不一一介绍。

    3.非卵巢特异性软组织肿瘤:这类肿瘤多是肉瘤,包括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淋巴肉瘤、血管肉瘤等。

    4.转移性肿瘤:体内任何部位的原发性癌均可能转移到卵巢。常见的原发性癌可来源于乳腺、胃、肠、生殖道、泌尿道以及其他脏器等。这种肿瘤预后差。

    因此,中老年妇女如果患卵巢肿瘤,主要是以上几种。要加以鉴别。

    如何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

    众所周知,根据肿瘤对机体影响的不同,肿瘤可有良、恶性之分。一个病人知道自己长了肿瘤以后,恐怕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它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良性和恶性肿瘤对于全身的作用、对寿命的影响以及治疗的方法均不相同。恶性肿瘤对人体的危害远比良性肿瘤严重。因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师和病人都迫切需要知道所患的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良性肿瘤一般对机体影响小,易于治疗,疗效好,如卵巢囊性畸胎瘤。恶性肿瘤危害较大,治疗复杂,效果还不理想,如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如果在临床工作中把良性肿瘤诊断为恶性肿瘤,势必要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治疗,使得患者遭受不应有的痛苦、损害和精神负担。如果把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又将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复发和转移。所以正确鉴别及诊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十分重要。其实肿瘤的良、恶性鉴别并不神秘,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1.组织的分化程度不同:这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根本区别。良性肿瘤细胞成熟的好,肿瘤组织与原来组织的形态结构相似;恶性肿瘤细胞成熟差,与原来组织的形态结构差别大。观察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可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以及鉴别其良恶性的最可靠的方法。

    2.生长速度不同:卵巢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逐渐长大,病程长,有时甚至会停止生长或退化。恶性肿瘤病程短,生长迅速,有时“瘤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如果卵巢良性肿瘤突然生长加速时,应高度怀疑恶性变。

    3.生长方式不同:肿瘤的生长方式指的是肿瘤在增生长大的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侵犯形式。良性肿瘤是膨胀性生长或外生性生长,肿瘤周围常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局限在局部,体检时常可推动。恶性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没有包膜。像树根一样广泛侵入周围正常组织,体检时肿块不易推动。由于良性肿瘤有包膜,手术容易切除,治疗效果好,而恶性肿瘤手术不易切除干净,治疗效果差。

    4.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性之一。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或直接播散造成由原发部位侵犯到另一器官或组织,并在该处增生、繁殖形成新的肿瘤病灶。转移又分血行转移、淋巴转移、直接播散和种植转移等。恶性肿瘤的晚期一般均有转移,故而观察有无转移肿瘤病灶,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5.对身体的影响不同:良性肿瘤对身体的影响是局部的,比如由于肿瘤太大压迫膀胱,使病人小便次数频多;而恶性肿瘤破坏周围组织,广泛转移,可引起腹水、疼痛,造成各器官功能破坏、产生贫血、消瘦、衰竭和各种并发症,形成恶液质,从而危及到生命。

    6.复发:一般良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但恶性肿瘤常常复发。

    总之,卵巢良、恶性肿瘤从患者一般情况、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看可分为:卵巢良性肿瘤一般情况良好,肿物单侧多,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一般无腹水,B超为液性暗区、可以有间隔光带、边缘清晰。而恶性肿瘤患者逐渐出现恶液质,肿块双侧多,实性或囊实性,囊壁上有内、外生乳头,表面结节状不平、固定、常有腹水且多为血性,腹水中能检到癌细胞,B超液性暗区内有杂乱光团、光点,肿块周界不清。

    因此,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对于手术治疗及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有些卵巢肿瘤会使人看起来年轻

    有些卵巢肿瘤会使人看起来年轻。下面先让我们看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年妇女因绝经十几年后阴道出血来妇科就诊,查体发现老人的面部皮肤比较细嫩。眉毛很黑,阴毛也存在且颜色稍黑,阴道弹性好,有少许分泌物,盆腔内可触及一个手拳大小的肿物,开腹探查发现为卵巢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颗粒细胞瘤”,正是因为这种肿瘤有分泌雌激素的特点,才使这位老年妇女有这样年轻的表现。

    这类肿瘤叫做性索间质肿瘤,由于肿瘤分泌雌激素,四五十岁近绝经期的妇女可以造成不正常的阴道出血、月经过多或闭经等内分泌紊乱;幼女若长了这种瘤子,不到10岁的孩子就来月经并出现乳腺增大、阴毛生长等性早熟现象;而老年妇女长这种瘤子,又表现为绝经后又来“月经”、皮肤细嫩等“返老还童”现象。

    因此,凡是更年期妇女,出现不正常的阴道出血、月经多或闭经等内分泌紊乱现象;绝经后的老年妇女又出现阴道出血或表现外貌与年龄不相符,面皮光亮、细嫩,外阴亦无明显萎缩;而且盆腔检查发现附件区单侧肿块,应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患了“卵巢功能性肿瘤”,应及时去医院妇产科就诊。

    卵巢肿瘤手术中为什么常需送冰冻病理检查

    卵巢是妇女的性腺,它能产卵和分泌性激素。女性激素不仅促进女性生殖器官成熟,产生女性的特征如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等;而且正因为有了性激素的作用,才来月经,才有生育功能;性激素还能保护心脏,避免骨质疏松;如果过早切除卵巢,可使更年期症状提早出现,可见卵巢对于女性有多重要。但是如果卵巢长了肿瘤,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卵巢由于组织结构复杂,容易发生肿瘤。在卵巢肿瘤的治疗中,手术是唱主角的,通常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切下肿物后要送冰冻病理检查,来明确卵巢肿瘤的类型、良恶性、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对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期,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婚育史等来决定手术的范围,治疗的方法,以估计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具体地说手术范围包括卵巢的去留及作根治性手术还是卵巢肿瘤缩减术。所谓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就是从可疑的病变上取下一点组织,制成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是否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属哪一型,分化如何,等等。这是目前诊断肿瘤方法中最准确可靠的,并对估计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法都有很大价值。在手术中作病理诊断,常用的方法是快速切片检查即冰冻病理检查,它有速度快的特点,病人在手术台上就可得到结果。如果患者年龄很轻,或未生育过,良性肿瘤都可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剩余卵巢缝合成形术。其他良性肿瘤一般需要将瘤子和卵巢一起切除。如果是恶性肿瘤,早期的肿瘤可以做根治性手术,晚期病人可以做肿瘤缩减术。通过手术可以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术后化疗和放疗的效果,并且能延长生命。这里举一个例子:患者32岁孕1产1,因卵巢肿瘤在当地县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为右侧,如儿头大小,有破口3厘米,有少量腹水,子宫及左侧卵巢正常,大网膜正常,行右卵巢及输卵管切除术,术后6天病理报告为“右卵巢宫内膜样癌”,来我院行二次手术,切除子宫及左附件、大网膜,病人在短时间内接受两次手术,对身体打击很大。上例说明如果患者做手术应到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也就是说到有条件做冰冻病理检查的医院,就能免受二次开刀之苦。可见在卵巢肿瘤手术中,切下肿物送冰冻病理检查是何等的重要!

    为什么卵巢癌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听说道这样的事情:谁的亲戚或朋友得了卵巢癌刚检查出来就已经是晚期了,有大量腹水只能行姑息性手术切除,手术后还要作化疗等等。听到这些大家心里非常害怕,不知道如何预防、早期发现或诊断卵巢癌?再就是卵巢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对妇女健康的威胁究竟有多大?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三大恶性肿瘤是指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之一。卵巢这个器官其解剖部位隐蔽,又大部分游离在盆腔内,肿瘤早期缺乏症状,难以早期发现,故素有“无症状肿瘤”之称。即使能触到肿瘤,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和类型也是很困难的。同时由于至今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卵巢癌的5年存活率仍很低,徘徊在25%~30%左右,死亡率占妇科肿瘤之首。手术前能够确诊卵巢肿瘤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手术前根本不能确定卵巢癌的临床分期和类型,最多只是知道腹腔内已有卵巢肿瘤存在。据临床统计显示:约有60%的患者就医时已为三期或四期疾病;一期和二期卵巢癌一般由常规盆腔检查即普查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或手术时偶然发现,原因除了其解剖部位深和无有效的早诊方法外,卵巢组织复杂也是其一重要因素,各种组织类型的肿瘤都可发生在卵巢,是全身各脏器肿瘤类型最多的部位,虽然都称为卵巢恶性肿瘤,但其临床预后不一样。随着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卵巢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肿瘤。

    要预防、早期发现或诊断卵巢癌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定期进行普查,30岁以上的妇女每年应行妇科检查,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一次,必要时联合超声检测或CA125、AFP等检测;②早发现早处理,卵巢实性肿瘤或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者,应及时手术切除;③青春期前、绝经后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若发现卵巢增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④盆腔肿块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⑤凡乳癌、胃肠癌等患者,治疗后应严密随访,定期妇科检查。

    什么是外阴癌?有哪些表现

    顾名思义外阴癌是发生于外阴部的恶性肿瘤,它包括许多不同组织结构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当然就是外阴鳞状细胞癌,约占外阴恶性肿瘤的90%,多见于60岁以上的妇女,其发生率近年来有所增加;其他的还有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等。虽然绝大多数肿瘤生长在外阴皮肤表面,但仍有好多患者未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因主要为:①患者不重视外阴部的症状,如瘙痒、结节状小赘生物等;②医生不认识外阴症状的重要性,常没有先作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而是先盲目按炎症任意给药以致延误病情。为了不延误病情,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大家应该了解外阴癌有哪些表现;外阴鳞癌主要表现为不易治愈的外阴瘙痒、外阴结节或肿块,阴道或外阴部流血很少见,除非病症已晚;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最多见于大阴唇,早期时局部见丘疹,结节或小溃疡;晚期则见不规则的肿块,伴或不伴破溃或呈乳头样肿瘤,如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则可触到增大的淋巴结。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小阴唇和阴蒂部其表现特征是病灶稍隆起,有色素沉着,结节状或表面有溃疡,常觉外阴瘙痒、出血、色素沉着范围增大。基底细胞癌表现为大阴唇有小肿块,发展缓慢,很少侵犯淋巴结。

    外阴黑色素痣是“痣”吗

    外阴黑色素痣可发生在外阴的各个部位,它本身属于良性病变,是一种痣,但由于体内外因素的变化和刺激,它有转变为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所以又不是我们所常说的“痣”,它属于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一种癌前病变。据报道恶性黑色素瘤来自外阴黑色素痣的占40%,因而引起了医务人员和妇女患者对外阴黑色素痣的高度重视。外阴黑色素痣常为单个出现。大小0.1厘米~0.2厘米直径,颜色从淡褐到深黑,可为平痣,也可突出于皮肤表面,甚至成悬垂状。外阴黑色素痣对类固醇激素的刺激非常敏感,幼年时的黑痣到青春期常常肿大,颜色也变深。如果外阴黑色素痣在增大、溃烂、出血、疼痛,应警惕其癌变的危险性,应该及早切除,切下的组织要送病理检查,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切除范围应该在深度和广度上超过黑痣0.5厘米~1.0厘米。

    患外阴黑色素痣为什么必须切除

    外阴黑色素痣发生于外阴皮肤,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素的影响,大约有40%外阴黑色素痣转变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所以外阴黑色素痣是恶性黑色素瘤的癌前病变。外阴黑色素痣一旦诊断,应该切除病灶,预防癌变;如果黑色素痣出现迅速增大、表面溃烂、出血或接触出血、自觉疼痛或触痛,就应该警惕外阴黑色素痣癌变的危险性,此时更应该及时切除黑色素痣,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从而确定病变的性质。

    什么是卵巢功能早衰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在女性一生中卵巢的功能非常重要,它的主要功能为排卵和分泌激素,这两种功能分别称之为卵巢的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一般能够持续到妇女绝经。据统计,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5岁,如果妇女绝经时间提前,早到40岁以前绝经者,称之为卵巢功能早衰。其常常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且伴有更年期症状,酷似生理性绝经时所见,如潮热、出汗,精神、神经症状,生殖道萎缩现象等。激素水平测定显示雌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浓度升高,原因是卵巢内无卵母细胞或虽有原始卵泡,但对促性腺激素无反应,可能是自身免疫引起。

    卵巢功能早衰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继发性闭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卵巢没有排卵,所以有许多方法可以检查病人是否存在卵巢功能早衰。这些方法包括:

    1.基础体温测定:卵巢分泌的孕激素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轻度上升,致使基础体温在正常月经周期中显示为双相型,即月经周期的后半期的基础体温较前半期上升0.4度~0.6度,提示卵巢功能有排卵和黄体形成,否则,提示卵巢无排卵;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基础体温测定为单相型即月经前后半期体温不升高也不下降。具体测定方法:每晚临睡前将体温表水银柱甩至36度以下,放在伸手即能取到的地方。次日清晨醒后,不要说话,不要起床,不要活动,立即将体温表放于舌下,测口腔体温5分钟,每日测量时间最好固定。记录后画成曲线,标明性生活、月经期、失眠、感冒等可能影响体温的因素,至少需连续测量3个月经周期。

    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通过观察表、中、底层细胞的百分比,来反映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涂片出现不同程度的雌激素低落或持续雌激素轻度影响。

    3.宫颈粘液结晶检查: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使宫颈粘液稀薄,拉丝度长,并出现羊齿状结晶,羊齿状结晶越明显,越粗,雌激素作用越显著;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下,宫颈粘液结晶检查不见羊齿状结晶,且宫颈粘液比较稠。

    4.血甾体激素测定: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孕激素,如果浓度低,提示卵巢功能不正常或衰竭;卵巢功能早衰的患者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低下。

    为什么更年期妇女怀孕有许多危险

    更年期是妇女一生中特定的一个阶段,是妇女由生殖功能旺盛的状态到生殖功能逐渐衰退最后到月经完全终止的过渡时期。基本的生理变化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直至完全消失。主要表现为生育能力和性活动力下降,月经稀发以至停止,性器官进行性萎缩和逐渐衰老。多数妇女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等系统的调节和适应,能够顺利度过更年期,但也有不少妇女可在此时出现轻重不一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症状群。突出的症状表现为潮热和潮红,往往伴有出汗;精神神经症状也较明显,因而影响健康和工作。更年期虽然卵巢功能衰退,尚有卵泡发育,但多不成熟;虽然一般为频发无排卵性周期,但也偶有排卵;所以更年期妇女也有怀孕的可能,但更年期妇女一旦怀孕,对母亲和孩子的影响和危险都很严重。对母亲的影响和危险:

    1.更年期妇女年龄大,有许多像心血管疾患的疾病,即使平时无症状,只要怀孕,潜在的疾病就可发作,出现妊娠合并症,比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高血压、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肾炎等。影响孕妇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2.更年期妇女体质差,雌、孕激素水平低,不能长久的维持妊娠,容易造成流产、畸形、早产、葡萄胎等与妊娠有关的疾病。

    3.更年期妇女生殖道萎缩,妊娠晚期或临产过程中,易出现很多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死胎等,导致母婴双亡。

    子宫肌瘤短期内快速增大应注意什么

    众所周知,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很多患者无症状,或因肌瘤小,临床不易发现。另外,还有许多妇女在普查或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有子宫肌瘤。对于已确诊为子宫肌瘤的病人,如果子宫肌瘤不大(肌瘤不超过子宫体大小的二倍半)、月经量不多(血量不超过平常月经量的二倍)、肌瘤没有引起下腹痛,医生常采取观察、定期复查的治疗方法。从已手术切下的子宫及子宫肌瘤标本观察到:肌瘤为白色、实性、光滑、球形结节,与周围的子宫肌层组织有明显界限,虽肌瘤表面无包膜,但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受肌瘤压迫形成假包膜,假包膜与肌瘤间存在疏松间隙,切开假包膜后肌瘤自动突出,易于将肌瘤剥出,这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子宫肌瘤剥出术的理论基础;血管由外穿过假包膜供给肌瘤营养,肌瘤越大,血管壁越容易受压,受压后易引起肌瘤的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肌瘤发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这些变性包括:肉瘤变性(即子宫肌瘤恶性变)、玻璃样变性、囊性变等;所以,患有子宫肌瘤的病人在观察、定期复查的治疗的过程中,如果肌瘤短期内迅速增大,首先想到子宫肌瘤变性,特别是子宫肌瘤恶性变,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确诊后尽早手术。

    什么是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较为少见,约占子宫恶性肿瘤的2%~6%,恶性程度很高。多见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其病因至今不明,有人报道子宫肉瘤与盆腔放疗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放疗后10~20年,故放疗后子宫增大者,应警惕肉瘤之可能。另外子宫肉瘤有一部分是由子宫肌瘤恶变而来的。子宫肉瘤的早期症状常不明显,最常见的症状为不规则阴道出血,若肉瘤向宫腔生长且表面破溃、感染坏死,可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自阴道排除,有臭味。有的病人诉腹痛或下腹部包块迅速增大。绝经前后的妇女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同时发现子宫增大,绝经后妇女的肌瘤在短期内增大或伴不规则阴道流血者要想到子宫肌瘤恶变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B超、CT检查或进行分段诊断性刮宫,最后确诊要靠病理检查。一旦确诊子宫肉瘤后,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根据病情早晚,手术后可加用化疗或放疗。子宫肉瘤的5年生存率仅20%~30%,但子宫肌瘤恶变的肉瘤恶性程度一般较低。

    中老年妇女发生子宫脱垂的原因是什么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位置低于正常水平,沿着阴道向外脱出。根据其脱出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Ⅰ度轻型为宫颈外口距离处女膜缘小于4厘米,但未达处女膜缘,重型为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过处女膜缘;Ⅱ度轻型为宫颈已脱出阴道口,但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Ⅲ度为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子宫脱垂是妇女多发病。据统计,在500例子宫脱垂年龄分布中,绝经后期占61.3%;其中绝经后1~5年占11.5%,绝经后6~15年28.0%,绝经后15年以上占21.8%。子宫脱垂的原因有:①分娩损伤和产褥早期体力劳动,是子宫脱垂最主要的原因。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使阴道变松弛,子宫和盆底组织过分伸展,使其弹性减弱。特别是经阴道手术助产或产程延长者,盆底的肌肉和韧带、筋膜失去提升和支托功能,会阴撕伤未及时修补者可加重其损伤程度。当上述组织在产后未恢复正常时,您若过早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则会导致子宫脱垂。②长期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排便困难、盆腔内巨大肿瘤、大量腹水等,均可导致子宫脱垂。③盆底组织先天发育不良或萎缩退化。先天发育不良偶见于处女;萎缩退化见于绝经后妇女,60岁以上妇女中约有1/4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由于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弹性降低,子宫韧带逐渐失去弹性,逐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子宫脱垂。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