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凭啥领导孙悟空-仁德广施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个好的领导者之所以能够受到众人的爱戴和拥护,下属甘愿为了企业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这其中离不开领导者的仁德广施。想要获得真诚的追随者,就要从“仁德”下手。

    善用仁德的唐僧

    可毕竟取经之路漫漫,沿途艰险,唐僧不但要和妖魔鬼怪做艰苦卓绝的斗争,还要和自己的徒儿们搞好关系,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平衡徒弟之间的力量对比,只有这几样都做好了,才能顺利达到西天取得真经。为此,唐僧没少动心思,费脑子,也用了一些小权术。最终,不但徒儿们对他尊重有加,他也顺利取回真经。但是,唐僧不是天生的管理专家,他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中才逐渐领悟了其中的奥妙。

    唐僧说到底,除了会吃斋念佛以外,不会降妖,更不能除怪,身体孱弱,力气活是干不得的。他的徒儿们可比他要强的多。大徒弟孙悟空曾经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奈何他不得。在花果山是美猴王,率领着一帮猴子天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好不快活。有点梁山好汉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迈。后来被招安,封了个弼马温的小官,激怒了猴子,一时间让天庭重新认识了这个猴子的厉害,众多神仙莫说是前去擒拿,就连躲也唯恐避之不及。二徒弟猪八戒曾是天蓬元帅,只因为好色调戏嫦娥,被贬到下界成了一只猪。三徒弟沙和尚,以前也是天宫的卷帘将,为玉帝往来护驾,出入随朝。瞧瞧当时沙和尚和猪八戒厮打时说的话:

    “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

    玉皇大帝便加封,亲口封为卷帘将。

    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只因王母降皤桃,设宴瑶池邀众将。

    失手打破五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

    这番话既有怀念自己过去的辉煌时代,也有因犯错被贬而流露出的懊悔和不甘。其心路历程也算坎坷,人生也算遭遇大起大落。如此可见沙和尚当时在天庭的官职不算小,虽然是个给玉帝掀帘子的,但好歹也是玉帝身边的亲信随从。可谓享尽荣华富贵,一时间也曾风光无限。只因失手犯错被贬下凡间,成为流沙河一霸。沙和尚武艺高强,忠心耿耿,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性格上任劳任怨,真是个好徒弟、好随从。

    纵观这三个徒弟,哪个不在唐僧本领之上,哪个出身不比唐僧高贵显赫,可是他们却是唐僧的属下,是唐僧的徒弟,听命于唐僧的领导。从这里看,就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了,到底唐僧使了什么手段,让这几个武艺高强、出身显赫、纪律散漫、性格不羁的徒弟乖乖地听命于他。

    首先我们看一下唐僧的外部环境。在如来佛那里,在大唐那里,都是认可他的,给了他准入资格,委派他来执行西天取经的任务。经营人才好比孙悟空之类,“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其二是上级领导给予唐僧的处分权,可以念“紧箍咒”。孙悟空再厉害,他轻则可以罚奖金,重则可以在整个行业中间搞臭你,取消你的职业资格。但是猴王这样业务水平出众的徒弟,光靠几个硬条例、死纪律是管不住的,在唐僧收悟空为徒后,经过最初一段时间领导和部下的磨合,唐僧的领导艺术终于“炉火纯青”了。

    自己的那半斤八两,唐僧自然知道。西行的路遍地妖魔,处处陷阱。刚离开长安,到了河州(今甘肃的临夏),就碰见几个小妖抓住他,幸亏太白金星这位老仙救了他一命。这还是在大唐国土呢,唐僧就已经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了,碰到姓刘的猎户就跪在路旁大喊“救命”。由此可见唐僧在对抗强敌,当面对刀枪时的本领实在不敢恭维。

    孙悟空的出现,对极需要保护的唐僧,简直是天降甘霖。尤其看到悟空“打虎”等神威后,庆幸自己招了如此能干的部下。这时的孙悟空抱着被唐僧从五指山下救出的感恩之情,唐僧怀着仰仗孙悟空其能力的期望,两人开始了磨合期。

    “方才那只虎见了你,怎么就不动动,让自在打他,何说?”悟空道:“不瞒师父说,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大之则量于宇宙,小之则摄于毫毛!变化无端,隐显莫测。剥这个虎皮,何为稀罕?见到那疑难处,看展本事么!”三藏闻得此言,愈加放怀无虑,策马前行。

    师徒两个走着路,说着话,不觉得太阳西坠,好一派安然自在。想当时,二人相处何其融洽。

    但平庸的领导和能干下属的“磨合期”总是短暂的,没过多久悟空就对唐僧的无能、罗嗦、懦弱产生了厌烦,自己这个当年大闹天宫的美猴王,处在这样一个人手下真是窝囊。当悟空打死几个拦路抢劫的毛贼后,被唐僧骂了几句,立马撂挑子不干,翻筋头飞走了。后悔得唐僧大叫:“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也是我命里不该招徒弟。”等南海观音做好悟空的思想工作,再与唐僧合伙骗得悟空戴上紧箍咒后,唐僧终于可以控制悟空了。但仅仅靠这种纪律处分和硬手段想让孙悟空就这么死心塌地地跟随左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虽说紧箍咒是骗着孙悟空戴上的,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忽略了孙悟空为什么会愿意再回来。

    当孙悟空将老虎打死了以后,夜半休息之时唐僧拿着那个虎皮在干什么?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借着微弱的灯光给孙悟空做衣服,怕他冻着。

    “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这等样,才像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

    《西游记》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唐僧关心徒弟的画面,虽然他的紧箍咒让孙悟空恨得牙痒痒,但他的恩情关怀也让孙悟空和众多徒弟们难以割舍,不管孙悟空回花果山多少次,每次之所以回来都是因为念起了师父的好。流沙河之战时,猪八戒前去降妖,我们看唐僧做了什么。

    三藏欠身道:“徒弟辛苦呀。”八戒道:“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

    作为领导者的唐僧怀着关心和感激的心情问了一句“徒弟辛苦呀”。不管这句话有多么平常,但猪八戒在听到这句话以后心情很好,一点也不觉得辛苦,甚至再让他战一次他也愿意。对于老实的沙僧,他也一样不忘关心,深怕沙僧挑担子太累。唐僧不但对身边的徒弟仁德,即便是想要害他的人他也一样仁德。

    孙悟空出手打死了要害他的六个盗贼,他却教育孙悟空,孙悟空不服气出言道:

    悟空道:“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

    再看第十六回:

    三藏闻言,害怕道:“是他们放的火么?”行者道:“不是他是谁?”三藏道:

    “莫不是怠慢了你,你干的这个勾当?”行者道:“老孙是这等惫懒之人,干这等不良之事?实实是他家放的。老孙见他心毒,果是不曾与他救火,只是与他略略助些风的。”三藏道:“天那!天那!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行者道:

    “你可知古人云,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风?”

    唐僧的仁德之心对妖怪都会怜悯性命,自然不会恶意算计自己的下属,唐僧虽然利用三个徒弟保护自己,但是又绝对没有恶意剥削他们的意思,而是带领他们一同努力,共同成长,一起成功。

    为何唐僧能有众多追随者

    许多人说,唐僧是个用人的高手,他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诚然,唐僧能让桀骜不驯的悟空、好色懒惰的八戒和中规中矩的沙僧保他去西天取经,更有小白龙当他的坐骑,确实可见一斑,他对周围人的影响之大之深更是可圈可点,正因如此,他弱不禁风却能历经千难万险终成正果。

    唐僧的诚心人神可鉴,感化了众弟子。从孙大圣到孙悟空,这个石猴名字的改变,也昭示了他的命运在不断地变化。从一个与天斗、与神斗的猴王,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斩妖降魔,真可谓披肝沥胆,无所畏惧。如果说孙悟空只存有对唐僧把他从五指山下救出感激之情,不可能支撑着他一路西行。这里重要的一点是唐僧的真诚之心。唐僧的真诚向佛之心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人格特点,从始至终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一心向善、求真求理的诚心不为权动,唐王与其结拜许以高位不为所动;不为威移,多次身陷囹圄,几乎成为妖怪口中食盘中餐也不退却;不为色诱,取经途中有女儿国国王为代表的美人女妖,想招赘唐僧都被他拒绝。这些都在无形中教化着悟空及其他人。唐僧的威武不屈、坐怀不乱让能上天入地的悟空动了真情,让经常意乱情迷的八戒正了心思,让老实本分的沙僧和小白龙没有二心。唐僧以求经礼佛,度化众生为己任,死而后已,不辞其远,正如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从第一天踏上西行的大路开始,遇到的任何一个人他都是仁心相待。孙悟空打死欲要杀他的强盗,可他却说:

    “如何做得和尚?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噎噎”

    师父,我若不打死他,他却要打死你哩。”三藏道:“我这出家人,宁死决不敢行凶。我就死,也只是一身,你却杀了他六人,如何理说?此事若告到官,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过去。”

    即便是路上不相识的路人他也是始终保持着谦和仁德。

    那人左扭右扭,那里扭得动,却似一把铁钤拑住一般,气得他丢了包袱,撇了伞,两只手,雨点似来抓行者。行者把一只手扶着行李,一只手抵住那人,凭他怎么支吾,只是不能抓着。行者愈加不放,急得爆燥如雷。三藏道:“悟空,那里不有人来了?你再问那人就是,只管扯住他怎的?放他去罢。”

    在行到高老庄之时,孙悟空想要问路,可少年因心中不愉快所以不愿回答,自然招惹了齐天大圣的不满,动用手段让对方动弹不得。唐僧见后,以诚相待,虽然只是一句“悟空,那里不有人来了?你再问那人就是,只管扯住他怎的?放他去罢。”但却足以显示出唐僧的仁德。

    唐僧为让徒弟们转善,耐心教导,无论是打杀强盗劫匪,还是除掉变化多端的妖魔,肉眼凡胎的唐僧虽不识真妖魔,但他执著于教化悟空入道,除尽心中杀戾之气,中间虽几次施紧箍咒加以惩处,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

    老僧人要与唐僧比富有,孙悟空看不过,但唐僧并没有放弃利用机会教化孙悟空。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虽然后来孙悟空没有听话,但也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再也不犯,也算没有辜负了唐僧的耐心教化。整个西行路中,唐僧的一句“出家人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不知又说了多少遍。

    唐僧的毅力远胜《西游记》中的任何人和妖,西天取经十万八千里,可唐僧没有一刻放弃,翻山越岭,吃了上顿,下顿不确定,时不时还会有妖魔要吃他,可即便这样,唐僧的毅力还是异常的坚定。不偷懒,不取巧,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即便爬也要爬到西天,修成正果造福百姓。而西游记中的妖怪当中有很多都曾是佛祖菩萨和大罗金仙座前的仙童,或是坐骑,也随着主人修炼了不少时间,但只因他们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总想通过吃唐僧肉走长生不老的捷径,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或被收服、或被消灭,终难成正果。

    唐僧放大时间和空间让徒弟展尽才华。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唐僧或是骑马赶路,或是席地而坐,唐僧给自己的空间只有一隅,没有任何私心杂念。而对于他的弟子他却给足了空间和时间,八戒常常在化斋时因偷懒而耽误大家进食,有时也会因贪图美色让人啼笑皆非,更会因胆小怕事让师傅落入虎口,但唐僧总是给八戒很多的自由度,给他更多的机会在挫折磨难中得以净化心灵,皈依善性。

    在春晚中有一则相声对沙僧有些戏谑,意指其平庸无能,但唐僧对他从无怨言,从不埋怨,真心善待。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行到凤仙郡,得知那里连年干旱,百姓苦不堪言,唐僧心生仁慈之心:

    三藏道:“徒弟们,且休闲讲。那个会求雨,与他求一场甘雨,以济民瘼,此乃万善之事噎噎”

    唐僧一念的仁慈使得本应该遭遇大祸的凤仙郡得到了甘露,并且换来了“万户千门人念佛”,用自己的行动和慈悲感化了一城的众生。

    唐僧以山的博大雄厚,水的至善至柔,包容和感化着自己那些不尽如人意弟子,激活他们本性中的真与美,与其共同实现求取真经的宏图大愿。

    同样也就是因为那一份厚重的仁德之心,才促使了那么多人甘心追随于他,也才有了德行高尚人人敬仰的大唐和尚。

    仁德造就领导魅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心与心之间的沟通变得平淡和稀少,真有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趋势。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关怀,越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减少,越需要人间真情。在寂寞的生活中,领导的一个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以让人感动,都体现了领导魅力的所在。

    现在的下属都很辛苦,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强度和难度也在增大,都需要得到理解和关怀,尤其是希望主管能够理解,能知道他们的不容易。员工过生日时,你有没有送去一个祝福?员工生病时有没有一个问候和探望?员工的家里有难处和困境,有没有表示过慰问?员工是否有生活烦恼,你是否提出你的意见和帮助?这些生活的点滴,虽然与管理无关,都能体现领导魅力,要让员工用心工作,就要用心关爱你的员工,他的工作、生活,甚至情感。

    战国初期吴起是一个常胜将军,除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外,他对将士的关爱也是常胜的重要原因。当一个士卒的心归属于他的时候,士卒就会将生命置之度外,奋勇杀敌,这是他的领导魅力影响所致。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意思是说,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吴起关爱下属的故事应该是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绝唱。父亲战死沙场,毫无悔意,义无反顾把儿子送到前线,两代人跟随吴起,无怨无悔,实在值得我们深思。领导者在管理中,尽管不需要去给部属吸吮浓液,但身为掌权者有没有一种关心的领导魅力观念,当下属有困难时,有没有领导者愿意伸出自己的手,表现一下仁德的心?

    有一个公司在年后的时候召开全体营销大会,分公司的营销将士全部回总部开会,在结束大会的晚宴前,有员工问:“我们在哪里吃饭。”主管说:“只剩下一桌留给工作人员的。”可能是考虑到工作人员有十几个,一桌坐不了。主管便说:“如果不去一起吃你们就自己安排吧。”然后走了。因为这句话,所以几个要面子的员工当场便离开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哪怕一桌坐二十个人,领导者也是应该叫所有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饭的。紧张的团队工作结束了,一起聚餐,这是一种团队的氛围,不要少了任何一个。做主管的,即使有难处,但是心一定要到,我们常常把心挂在嘴边,如果连这份心都没有,那如何赢得下属的喜爱?

    唐太宗贞观二年,京城长安一带久旱无雨,引发蝗灾。唐太宗李世民心急如焚,觉得呆在宫里不是一个办法,于是到地里巡视庄稼遭灾情况,慰问受灾百姓。

    一天,李世民在巡察的时候,看见蝗虫,就捉了几只,祷告说:“人有粮食吃才能活命,可今天你吃庄稼,祸害老百姓。老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你要是有灵,就吃我的心,而不要祸害老百姓啊!”说完就要将蝗虫吞下肚里。

    大臣们连忙劝阻说:“吃了蝗虫恐怕会致病,皇上千万不要吃。”

    太宗回答:“我只希望把灾祸转到我一个人身上,哪还顾忌什么疾病呢?”于是断然吃下了蝗虫,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是个特殊的领导魅力案例,唐太宗是皇帝,在那个时代,整个国家都是他的,人民没有饭吃,他的这个国家也就受到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唐太宗心急如焚也是理所当然。但自古以来,不顾人民死活,搜刮民财,只图自己安逸享乐的皇帝和官员在历史的更替中何止几人?而且很多在历史上都留下千古骂名。

    每个人的胸怀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大度,有的人喜欢计较。但胸怀是可以磨炼的,领导魅力如果注重“仁”的修炼,懂得关爱,那么成为一个仁厚大度的领导者就不远了。

    老板要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有一批人才为他踏踏实实地工作,有值得信赖和可以托付的人。下属和老板不在一条船上,是没有办法合作的,所以职业经理人就和老板分道扬镳。这种情况并不都是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有时可能是老板领导魅力的问题,太斤斤计较,有时是老板胸怀太小,有时是做老板的不懂得关怀下属,缺失爱心,一开始就没有把下属当自己人看,结果别人只好另觅东家。刘邦领导魅力的故事是我们永远也咀嚼不完的话题,而且越咀嚼越有味道。其中韩信因为念叨着刘邦对他的好而忠心的故事发人深思。

    韩信攻下的城池越来越多,队伍实力越来越庞大,韩信偏楚,则汉亡,韩信护汉,则楚亡。韩信刚打下齐时,刘邦被项羽所困。武涉和蒯通来游说韩信弃汉投楚。韩信;:“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翻译过来是:“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身上的衣服给我穿,把好食物让给我吃,言听计用,所以我才能够到今天这个样子。

    人家对我亲近、信赖,我背叛他不吉祥,即使到死也不变心。希望您替我辞谢项王的盛情!”

    刘邦可以把自己的食物给韩信吃,把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这对于一直过着饥饿贫困生活,而且受人欺凌的韩信来说,一定是无限感动,感激涕零。就凭刘邦领导魅力的这一关心部属的举动,当有人劝他背弃刘邦时,韩信能不想到吗?刘邦不识几个字,却能掌控能人,这其中根本的原因何在?刘邦的仁德造就了他,成就了他的领导魅力。

    德仁者,得天下

    仁者,凡事都能从“仁爱”这个角度去理解所遭遇的事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用善的行动去回报别人的怨恨,用善的心态、善的念头,来作为处理事件的最高原则。他可能会因此一时吃亏,但他最终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大长今》中的长今终于可以参加严格的膳食考试了,考试通过的将会被晋升为更高级别的宫女要要“内人”,没通过的将被淘汰出宫。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长今自己用来竞赛做馒头的面粉被小宫女偷了。面对希望亲手做一碗馒头汤和母亲诀别的小宫女,长今放弃了追回面粉的初衷,和小宫女一起,为她的母亲精心准备了一碗非常珍贵的馒头汤。

    这是一种“仁心”,也是一个能被众人追随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仁慈之心”。

    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不然,世界将变得冰冷可怕,残酷无情,人间也会变成地狱。

    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多事情必须要讲原则,才能构建合理有效的制度,树立规矩,建立秩序。一个没有原则的人是不能干大事的人,一个没有原则的企业肯定也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企业。但是,只讲“原则”而没有“仁心”的人,会变得冷酷无情,只有“原则”而没有“仁心”的企业,也最终会失去人心,失去追随者。

    IBM总裁汤姆窑沃森看到自己的一个员工迟到并在会上无精打采,一了解才知道这个员工太太当天生孩子。他就马上称赞道:“你今天还愿意来开会学习,真是优秀!”并马上带员工坐上自己的私人飞机,飞往医:的产房。

    《大长今》中的长今不仅坚持原则,也更会变通。长今不忍心从小宫女手中夺回孝敬母亲的面粉,便用“多栽轩”得到的大白菜、朴瓜代替面粉,竟做出了风味独特、人人惊喜的馒头,这是她临危时的一种变通。可是长今违背了宫廷考试的原则,所以主持考试的尚宫们宣布她落选,但皇太后的眼光比尚宫们更胜一筹,因为她除了懂得坚守原则外,更懂得要怎样变通。

    太后从长今违背原则的背后,看到了一颗更为珍贵的仁爱之心,这颗仁爱之心才是皇宫更为看重的品德,它比任何原则都更重要。于是,长今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考试,并赢得了太后的赞赏,她的竞争对手要要今英第一次在比赛中输给了长今。

    所以在生活中,人们不只在乎你的知识有多少,更在乎你对他人有多么的关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则是用哭来显示他的仁心。

    人们常说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在特殊条件下语言就显得苍白无力,这时情绪往往会收到比语言更好的功效。刘备就是一位很善于利用仁心而获得支持的典范。

    刘备一哭,发生在摆脱曹操控制之后的借居新“期间。刘备欲取天下,但苦于没有人才。这时司马徽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于是打定主意,礼贤下士寻求贤才,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在听完诸葛亮对形势的分析和应采取的策略后,刘备极为佩服,殷切地希望诸葛亮出山相助。不料孔明坚辞不出,说:“亮久乐耕种,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刘备听后大哭不止,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泪湿衣袍。这番情真意切,孔明为之动容,只好改变初衷,答应出山相助。刘备的这一哭,得到了一位助他争夺天下的旷世奇才。诸葛亮深感刘备的诚意,从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公与军师心心相印,留下了千古传颂的历史美谈。

    刘备二哭,发生在被曹操追赶的逃亡途中。孔明出山之后,帮刘备定下了火烧新“之计,初获小胜。然而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刘备被曹操的士兵追得难以招架,只好率部将弃城而逃。在逃亡中,刘备站立船头,望着随他一起逃难的老百姓,不禁悲从心来。他大哭不止:“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将生哉!”哭罢想投江自尽,部将们慌忙劝阻。老百姓见此情景,无不痛哭失声。

    这时他与百姓达到了心灵相通、情意融洽的地步,不仅使刘备得到了“仁君”

    的美称,而且也使他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戴,这使他的军队成为战必胜、攻必克的威武之师。

    刘备三哭,发生在刘表墓前。在逃难途中,刘备率部将路过刘表之墓,眼看着老百姓遭受的苦难,想着未来的前途,禁不住痛洒热泪。刘备跪于刘表墓前,哭告说:“辱弟备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面容悲切,其景感人。众部将和路过的人无不随着落泪。

    这哭声坚定了众部将跟随主公誓夺天下,决不辜负刘表重托的决心,起到了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刘备四哭,发生在东吴派人讨还荆州的时候。荆州是东吴重镇,原是刘备向东吴所借,东吴曾派人数次来讨,都被刘备、诸葛亮以种种理由婉绝了。这时,东吴再次派鲁肃前来,刘备一时没了主意。诸葛亮说:“假如提起荆州之事,主公便放声大哭。”果然,鲁肃前来讨还荆州,刘备掩面大哭。鲁肃忙问缘由,刘备以哭作答,直弄得鲁肃莫名其妙。这时,诸葛亮才出面解释说:“当初我主公借荆州之时,许下得西川就还。仔细想来,益州刘璋是主公的弟弟,都是刘姓,如果去取,害怕被人唾骂;如果不取,还了荆州何处安身?如果不还,于孙权将军面上也不好看,非常为难,故而泪出痛肠。”这时刘备更是捶胸顿足,大放悲声。诸葛亮乘机要求鲁肃先禀告吴侯,再宽容些时日。鲁肃是个忠厚的人,只得应允。这哭的确是刘备拖延返还荆州的谋略。

    但从另一个角度更为我们证明了“德仁者,得天下”。

    赢得下属追随

    如何与部下沟通,是一个领导者的难点。要了解下属,使用下属,首先要赢得下属的信赖。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上下级之间友好相处的气氛,以及工作上配合默契就都无从谈起。一旦下属与领导者在心理上保持了距离,那么,他们就会对领导者产生戒备心理,上下级之间的气氛自然要紧张,轻则对领导者敬而远之,重则对领导者产生反感或敌意。那么,如何才能赢得下属的追随呢?

    1.尊重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得到下级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尊重自己的下级。但作为领导而言,必须摈弃敬上易、敬下难的心理,充分认识到虽然在领导体系中下级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但在真理面前和人格上,下级和上级是平等的,应该相互尊重。

    猪八戒刚离开了高老庄跟随唐僧,心中没底,所以总是抢着除妖,一心想要师父知道他的本事。在经过流沙河之时,勇于站在第一线。虽然八戒是徒弟,属于随从级别,但唐僧从未有不尊重他。

    八戒却同行者到高岸上,见了三藏。三藏欠身道:“徒弟辛苦呀。”八戒道:“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

    我们从此处可以看到,在猪八戒打完妖怪之后,不管结果怎样,唐僧先是欠身,然后说了一句“徒弟辛苦呀”,这句话的分量也许不大,但是却足以温暖人心,尤其对于刚刚加入取经队伍的猪八戒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尊重。唐僧没有把他当低人一等的手下,而是当做一样平等的人对待。他为了保护唐僧冒险抓妖似乎也变得不那么辛苦,反而得到了对方的感激,换做是谁都会继续拼死干下去的,所以猪八戒说了一句:“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这就是他内心无法言说的欢喜写照。潜台词就是,这些都是我应该的,我心甘情愿送你过河。

    在职场交往中,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就如同你站在镜子面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跟着笑;你皱眉时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对你大喊大叫。因此,要想获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别人。

    在与同事相处中,“互相尊重”的原则也是我们所应坚持奉行的,它使我们能以自己之心去体悟别人的合理要求,不违背别人的合理情意,节制自己,不执著于自己的意愿与利益,学会并更好地为别人着想,君子的处世风度因此而得以成立。在此基础上,才可使人人都能生活在和为贵的环境中。学会以真诚的心尊重员工的工作成果,再小的成绩,也许在你看来微不足道,对他来说却是尽了很大的努力,你也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很多的领导者总是埋怨身边没有人才,找不到人才,或者总是叹息人才的流失,这是什么造成的呢?是否我们自身存在某种缺陷呢?因此,只有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吸收人才的素质,创建使他们满意的工作环境,才能使身边人才济济。而要做到这一点,管理者首先要从“尊重”开始,“尊重”这个词听起来、说起来容易,做到却很难。“尊重”是一种很高的修养,当然,这也成为衡量一个成功人士的标准。

    对下级在政治上要支持,工作中要配合,生活上要关心,仁德广施让下级有安全感;对自己授权的工作,要敢于为下级负责,敢于为下级承担责任,当下级工作出现失误时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要勇于把责任揽过来,给下级改正的机会,让下级工作有依赖感。对和自己有不同观点的下级,只要是对工作有利的,要鼓励下级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正视错误,勇敢纠正。

    2.真诚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雇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无论是亲戚还是顾客,相互之间都应真诚相待。那么,我们该如何换来他人对我们的真诚呢?答案很简单,只有七个字,那就是:用真诚换取真诚。关于真诚领导力,鲁迅说得很深刻:“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和世界人;必须有真的声音,才能同世界人同在世界上生活。”

    师徒几人行到浮屠山下,八戒说这山里有一个修行的禅师,唐僧听后以真诚之礼数相待,以真诚换来了真诚。

    八戒指道:“那不是乌巢禅师!”三藏纵马加鞭,直至树下。

    却说那禅师见他三众前来,即便离了巢穴,跳下树来。三藏下马奉拜,那禅师用手搀道:“圣僧请起,失迎,失迎。”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唐僧来到浮屠山见到禅师之后趾高气昂,眼中并放不下他人,那可否得到禅师的一句“圣僧请起,失迎,失迎”?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老孙今日这等打扮,比昨日如何?”三藏道:“好!好!好!这等样,才像个行者。”三藏道:“徒弟,你不嫌残旧,那件直裰儿,你就穿了罢。”悟空唱个喏道:“承赐!承赐!”

    在孙悟空成为唐僧的大弟子之后,第一天与唐僧共同生活,唐僧真诚相待,甚至将自己的衣服相赠,打动了孙悟空,也获得了孙悟空的侍奉,同时为我们又一次证明了真诚换取真诚的定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下级与上级产生离心力机会最多的环节。这就要求上级在处理与下级关系时做到一视同仁,不搞“圈子”、“带子”,避免资历、关系、感情产生的负效应;赏罚公平,当赏则赏,当罚则罚,避免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使下级处于一种公平的工作竞争环境中。

    3.信任

    信任是使用的前提。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战国时期,秦始皇用王翦为将,屡建战功。王翦得胜回朝后,秦始皇赐给他一个盒子,回家打开一看,全是弹劾自己的奏章,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王翦再次面见秦始皇时,秦始皇却将所有奏章付之一炬。由此,换得了王翦的更加忠心耿耿。

    信任是相信他人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品格或承诺的一种托付。要取得其他人的信任,就必须做出让其他人信任的事情来,以证明你拥有这样的能力、品格或承诺。信任不是说出来的,一定是做出来的。经验证明,一个领导人对下属的赞扬,不仅能赢得下属的信赖,而且能通过对下属的成就感的确认和满足,使其更加深信自身的能力和自身价值。

    4.公正

    公正,是公平和正义的合称之意,公正是领导工作的题内之义,是领导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组织路线的具体规范,是领导干部的职业操守。笔者认为公正是领导干部品质之源、立身之本、为人之要、处事之基。众人心理平衡、平顺,全靠领导者能持之以公,进而天下太平、平安,也靠领导者能秉公办事。

    企业领导人是资源分配者,而公正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不公正的领导人必定丧失威信。公正的领导人心里面一碗水端平,成功的领导者是公平处事者。出于公心,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同。《吕氏春秋》中说:“阴阳气候,甘露时雨,不择物而变,不私物而降,这才是公的气象。”刘宝楠解释说:“治天下必先公正、公平、公开,公则使老百姓高兴。公则天下太平,太平来自公。成事在公平,失事在偏私。”

    领导应做到公、正、明、大。领导能公,他的心自然没有私欲;领导能正,他的心自然不存偏见;领导能明,他的心自然没有隐情;领导能大,他的心自然深涵广博。领导自己的心同于常人的心,让它与万物同体,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行,这样就基本做到了“公正明大”。人心之所以无法和天地一般大,就在于存在私欲。抛弃私欲,心中就只有一个公字了。

    伤害领导者形象的,莫过于私心莅事,私心断事,私心处事。平常人可以有私心,他的私心只局限在一人一身而已;领导者不能有私心,有私心就失去了公心。理天下大事的人,首先要以大公无私来应付天下。澄清己心来审理,平静己心来论事,公正己心来待人,宽大己心来应物,镇定己心来处变,这是领导者的入世态度。

    广施仁德从善待他人开始

    以感恩的心对待下属

    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恩不仅是美德,更是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条件。不要忘了感谢你周围的人,感谢你的下属、同事和单位。

    成功守则中有条黄金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说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考虑雇员的利益,对他们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能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这种善意就会影响你周围的人,最终这种善意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下属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其实,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或一个部门是件复杂的工作,会面临种种烦琐的问题。来自客户、来自公司内部巨大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作为领导者,要知道下属的心理,要好好对待你的下属。同情和宽容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互相着想,怀抱一刻感恩的心,就能赢得下属的信任。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激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说过,经营者必须兼任端菜的工作。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让经营者要亲自去端菜,而是应该随时怀抱此种谦逊的态度,对努力尽责的员工,要满怀感激之情。只要心怀感激,在行动之中便会自然地流露出来,这么一来,当然会使员工振奋精神,因而更加努力去工作以作为回报。

    松下先生说,当他的员工在一百人时,他要站在员工的最前面,以命令的口气,指挥下属工作;当他的员工增加到一千人时,他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诚恳地请求员工鼎力相助;当他的员工达一万人时,他只要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就可以了;当他的员工达五万或十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松下的这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他“柔性管理”的精髓。

    在我国古代的伦理中,也有这样的说法,孔子就曾说:“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用当今管理学来解释就是:昔日的明哲圣王,用孝道治理天下时,会爱敬他人。即便是小国派来的使臣,都不敢失礼,更何况自己的直属大臣呢?因此诸侯不敢失礼,小国都欣然服从,远近朝贡。在企业中,如果老板能真心感谢所有员工,对供应商、对客户、对消费者、对下属都充满了爱敬,那一定可以换会大家对老板的尊敬和效忠,公司也可以得到发展。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请假意。感恩是自然的情感流露,是不求报的。“谢谢你”这样的话经常挂在嘴边,以特别的方式表达你的感谢之意,付出你的时间和心力,为公司更加勤奋地工作,比物质的礼物更可贵。

    巧妙纠正下属的错误

    在任何一家公司中,都不可能杜绝下属犯错误。而有些错误却常常能导致整个公司的重大危机,甚至走向失败。

    1954年9月,亨利第二次被任命为“福特”总经理,他面对的是一家每月亏损900万美元的公司。亨利开始了思索,终于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公司中经理的错误接二连三地发生。他发现下属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合格的主管,而在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的五百人中竟没有大学毕业生。亨利不得不进行一些彻底的改革。他知道只靠自己是不可能把公司管好的,并认为公司需要一个采纳些什么,取消些什么,具有全面管理经验的人,亨利找到了他要找的人,这人就是“通用”副总经理欧内斯特窑布里奇。当布里奇在1964年7月到“福特”

    工作时,他发现情况极为糟糕,公司的财产净产值总共只有六亿多,大多数的机器和房屋陈旧过时。布里奇到“福特”任职的第一年就使公司转亏为盈,以后公司情况继续好转,到1970年,利润高达20亿美元。原因何在?在于布里奇十分懂得公司应该怎样管理,他用荣誉感把“福特”人拧成一股绳,使公司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让职工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从而使“福特”公司渡过了难关。

    要扭转下属的错误,还需要采取下列措施:

    1.马上面对主管

    一直对下属的过失不闻不问,下属根本不会觉得自己有问题,到你“秋后算总账”的时候,他会很难认同你的看法。

    2.避免在盛怒下处理问题

    如果主管大发脾气,很容易把这种气氛传染到其他成员身上,引起团队其他成员的不满,事态只会愈演愈烈。而无能的下属为了保护自己,更加不会承认是自己的过错。

    3.私下解决

    别以为当众指斥就可以一惩百戒,其他下属不明白个中原因,可能会觉得你辱骂的是整个团队而不是个别下属,因而引起众怒,使你成为众人的敌人。尝试与有关下属个别面谈,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明确方向

    不妨将问题“摆上台面”,与下属面谈时要有话直说。说话可以“客气”,但不要“直接”,让员工有下台阶的余地,他们才会乐于听取你的意见。

    5.证据确凿

    要用明确的事实来支持你的论点,工作数量、品质、时间效率、成本、业绩都是很好的根据。如果公司一直以这些资料作为评估个人贡献的标准,那么下属的成就便会一目了然,下属也无法狡辩。

    总之,如果你认为下属的无能是因他不够聪明、没有信心、没有能力,主管便有责任为这些下属提供指导,让他们尝试照着你的方向和指定的时限去完成工作,给他们时间去适应和学习。当下属有进步的时候,不要忘记给他支持和鼓励。

    要鼓励下属说话

    许多人唯上级之命是从,唯上级之话是听,唯唯诺诺,没有丝毫主见,认为只要是上级的指示、领导的意见,就一定要照办无误,不需要问什么。持这种见解的人,如果不是世故滑头、推卸责任,那就必然是受传统的条条框框束缚太深,还没有弄清楚新的上下级关系该怎样处理。但是,这些只知道服从的小人物却往往还能顺利地升迁,而敢于对上级进言提意见的人则大多下场不妙。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有一位吏科给事中叫王朴,曾因为直谏而犯了龙颜被罢官。不久,他又被起用当御史,用千余言评议当时的时政,又因为性格耿直,多次与皇帝争辩是非,不肯屈服。一天,他为了一件事和朱元璋争辩得很厉害。太祖非常恼怒,下令杀了他。等到临刑走到街上,太祖又把他召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说:“陛下认为我不是无用之人,提拔我担任御史,但为什么摧残侮辱我到这个地步?假如我没有罪,怎能杀我?有罪何必又让我活下去?我今天只求速死!”朱元璋大怒,催促左右立即执行死刑。

    不服从的下场这样可悲,那么说真话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但服从不是“心服”,而只是“口服”,人们在长期的求生欲望下只能靠假意的奉承来“服从”权威,这其实是后患无穷的。

    庆功后不要忘了下属

    作为领导,你的目的和任务是要让你的下属听从你的命令和安排,共同努力把你所要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炫耀你的小聪明,故弄玄虚把自己搞成一副“神秘领导者”的模样。因此,和你的下属共享信息资源,是你取得成功的保障。假如你让下属在不明信息的情况下轻易去做某件事,那么一旦做错,你所受到的损失就不应该归罪到任何人的身上,只由你自己来负责。你作为一个领导者,本身就应该承担一切错误和责任。

    柯维先生就曾碰到过这样一个担任过部门领导的人,那人在运用参与、加入的领导术方面走了许多弯路,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勤奋努力下,使自己的领导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他学会了运用参与、加入的方法和影响策略,还养成了与下属共享情报信息的良好习惯。这位领导者就是吉姆士,他是科隆公司负责研究项目攻关的总负责人。

    一次,他有一项重要的研究攻关项目,就是要研制一种既耐高温,又能对低频产生特殊效果的听觉保养器,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公关。该公司已经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入研究阶段,但一次又一次的结果表明,听觉保养器的双重效果始终不能达到预定目标。

    吉姆士作为总负责人、一个领导者、一个富有经验的研究人才,当然也加入进了研制的队伍当中。

    有一天,柯维先生来到了他的办公室,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惊喜。那时吉姆士刚好进行完八次繁琐的实验,花了整整两个星期的宝贵时间,可结果还是失败了。他正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但他并没有失却研究工作的信心。他激动地告诉柯维先生:“今天我发现了两种可以组合起来的材料。一种对高频率有效果,另一种对低频率有效果,它们两者的完美结合,就可以解决既耐高温、又耐低噪音的听觉保养器的难题了。”他设想着美好的前景和那两种材料怎样完美地融合。

    吉姆士的手下贝兹是主攻研究这种听觉保养器的工程师,正在为这项研究发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已历经了一次一次的失败,始终没有找出最好的方案,弄得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就像凯库勒发明苯的化学结构式一样,起初对各种各样的结构形式他都做了设想,可怎么也没有想到环形的结构式。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的梦中出现了一条蛇,那条蛇扭动着,逐渐变成了一个圆环,这才给了他一个绝妙的灵感,他终于证实了苯的化学结构就是环形的。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科学发现!

    现在的贝兹就像当年的凯库勒一样,各种材料和方法他都试验过了,可就是没有想到将两种材料有机地融合在一块,制成一种能对高频率噪音和低频率噪音同时产生保护作用的听觉保养器。

    吉姆士打电话把贝兹叫到了办公室,首先是让贝兹报告了他的研究进展情况,他听后对此并没有提出什么批评意见。柯维先生开始还以为吉姆士会把他对两种材料的研究情况和设想方案完全告诉贝兹,没想到他并没有那样做。他只是把研究的材料往贝兹的面前一摆,说:“贝兹,你知道富兰克林进行科学研究时有一个什么样的显著特点吗?许多的研究者或科学家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都会坚持不懈地找出最后的满意结果。我对你很有信心,你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你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中,分析、综合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你把桌子上这些材料拿去仔细琢磨琢磨,几天后再来向我汇报你有什么收获。”

    等贝兹抱起那些材料跨出办公室的门后,柯维先生终于忍不住了,迷惑地问:“吉姆士,你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的研究发现呢?”

    吉姆士回答说:“我可不能在这上面喧宾夺主,我的手下贝兹是位非常出色、年轻有为的研究人员,他在这项研究上已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我怎么可以去夺他的功劳呢?他将那些研究资料拿回去后,不久就会发现结果的,我现在就是要给他这么一个机会,他自己得出结论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对他来说也是最公正的。我是绝对不应该把这项研究的功劳算在自己身上的。让他共享那些研究资料和信息,是我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做的。”听了这一番话后,柯维先生迷惑的神情才逐渐地消失,他似乎悟到了这种领导策略的妙处。

    果然不出吉姆士所料,贝兹第二天就来到了他的办公室,无比兴奋地告诉他,自己已经找到了一种比较好的方案:就是把那种对高频噪音能产生保护作用的材料和那种对低频噪音能够起到保护作用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贝兹还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更新的方案,能使两种材料的融合产生最好的保护效果。

    我们从此可以看出,虽然吉姆士的发现是很有价值的,但他并没有归功于自己,而是与他手下的工程师贝兹共享。像吉姆士和贝兹这类人,一定会有升职的机会。结果他们后来都成为了公司的灵魂人物,一个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一个是副总裁。这是预料之中的事,任何人都没有感到奇怪。

    所以,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微妙关系是要仔细体会的,人性本善,我们都要善待对方,才能在工作中得到平等的共识。学会善待对方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基本仁德。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人际交往,待人处事,如果没有宽容,就没有友情,没有了宽容就失去了善。

    理解是一座桥梁,是填平人与人之间鸿沟的石土。因而,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理解,才能做到善待他人。上级理解下级,下级同样学会理解上级,在“善”的纽带中,互相进步,共创佳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