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统治下的大蒙古国,国力蒸蒸日上,可以说,草原之上,莫非汗土,但是国家内部仍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困扰着成吉思汗。
大蒙古国的建立和成吉思汗本人的登基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那就是大蒙古国的国师“通天巫”阔阔出。阔阔出赋予了铁木真“成吉思”这个称号,同时给了他登基的合法性。合法性是什么?就是长生天肯定的人才有资格登上汗位。这一点对于蒙昧时代的蒙古草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长生天的旨意,就没有资格成为大汗。
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来说,阔阔出的地位要比成吉思汗还要高,他是可以直接和长生天对话的人,他的话就是长生天的旨意。这符合原始社会的特征,原始社会是自然崇拜,天地万物都有灵性,也都被神化,所以可以与天沟通的巫师大部分就是部落的首领。
19世纪50年代的太平天国,洪秀全虽然是天王,名义上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但是东王杨秀清因为曾经代天父传旨,在宗教信仰的层面上就取得了比洪秀全还要高的地位,甚至杨秀清利用宗教中的身份可以鞭打洪秀全,所以实际上太平天国最高的精神领袖是杨秀清。这也是洪秀全怀恨在心,用计杀了杨秀清一门的原因。
这个例子说明当具有半神性的巫师对首领的地位有野心的时候,他成功的概率要远大于其他人,而且巫师可以轻易地将首领的合法性推翻,从而取得民众的支持。
摆在成吉思汗面前的问题,和洪秀全相同,当神权威胁到王权的时候,二者的博弈无法避免,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阔阔出的问题。偏偏阔阔出这个人的野心也不小,大蒙古国稳定之后,他的野心就开始躁动了。
阔阔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成吉思汗的弟弟拙赤·合撒儿给打了。拙赤·合撒儿跑到成吉思汗面前,把事情一说,希望哥哥能给自己做主,惩罚阔阔出。不过事与愿违,成吉思汗反而训斥了拙赤·合撒儿,责问道:“你不是很能打吗?你不是勇猛无畏的战士吗?怎么就输了呢?”拙赤·合撒儿有冤没处申,悻悻地离开了大帐。
阔阔出可没有善罢甘休,他利用自己的能力,不断地暗示成吉思汗:“长生天说了,你是天命之主,但是拙赤·合撒儿也是天命之主,你自己可得好好想想了,这话要是传出去,事情可不好办了。”
成吉思汗对长生天的话那可是深信不疑,他想着想着,真觉得拙赤·合撒儿有僭越之心,立即下令将拙赤·合撒儿抓了起来。诃额仑听说了这件事,驾车赶到了成吉思汗的大营,气势汹汹地冲进大帐,正好赶上成吉思汗审问拙赤·合撒儿。诃额仑二话不说,直接坐在了大帐正当中,对着成吉思汗一通训骂。
成吉思汗一言不发,见母亲的眼神充满了愤怒,也不敢直视,只能默默地等着母亲说完。在母亲诃额仑的保护下,成吉思汗把拙赤·合撒儿释放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剥夺了拙赤·合撒儿的很多特权。
阔阔出的离间之计成功了,他预感到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忌惮,于是他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有一次,帖木格的属民逃到了阔阔出的治下,这是大蒙古国的法令所不允许的,帖木格亲自去和阔阔出交涉,结果被阔阔出逼着下跪认错,阴阳是非颠倒,成了帖木格的错。
凌晨时分,帖木格被阔阔出放了回来,他没有回自己的领地,而是直奔成吉思汗的大帐,痛斥阔阔出的蛮横无理。成吉思汗听后,着实感到不可思议,孛儿帖见自己的丈夫还没有清醒过来,诘责道:“事到如今,你还要欺骗自己去相信阔阔出吗?当初他殴打拙赤·合撒儿,还离间你们兄弟二人,你轻易就相信了。现在他又欺侮帖木格,难道你还准备训斥你的幼弟吗?你是蒙古人的大汗,不是阔阔出,他已经欺负到我们家族头上了,你要是蒙古男儿就该把他剪除!”
孛儿帖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成吉思汗如梦方醒,他明白了自己面对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于是他对帖木格说:“阔阔出就由你处置,你怎么做都可以。”
帖木格也是久经沙场,哥哥的一句话,他就明白了该怎样做。帖木格借成吉思汗的名义将阔阔出召来,一把揪住他的衣领,说道:“昨天你让我给你下跪认错,今天在大汗的帐前我们好好来比试比试,我倒要看看你有何本事让我下跪。”
阔阔出来不及反抗,就被拽出了大帐。帖木格的随从早在帐外等候多时,阔阔出一出来,众人就扑了上去,拦腰将他折断,扔到了营地外。帖木格返身进帐,对成吉思汗说:“阔阔出使计逃避和我比试,他躺在地上就是不起来,我没办法,只得回来了。”
除掉了通天巫阔阔出,蒙古国内的萨满们都感到很震惊,国师都被杀了,他们也明白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成吉思汗才是这个国家最高的领袖,没有人可以威胁他的地位。成吉思汗也知道,大蒙古国不能没有国师,于是,他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萨满封为国师,与其说这个萨满的能力很强,不如说这个人比阔阔出听话,成吉思汗需要的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都是美女惹的祸
蒙古草原北部属于草原向森林过渡的地带。生活在这里的人,与蒙古人并无差别,种族相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这里草场稀少,也不肥沃,无法放牧,只能靠打猎为生。
在这个边缘地带还有一些没有归顺成吉思汗的部落,只是这里并不是成吉思汗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因为这些零散的部落即使合在一起也没有很大的威胁,更重要的是没有大量的财富值得成吉思汗远征,但是一件看似巧合的事情,促成了远征军的成行。
豁儿赤被封了万户之后,有人为了报功,就告诉豁儿赤:“万户大人,你不是找不齐那三十个美女吗?我告诉你啊,草原北部的秃马惕部落美女特别多,你应该去那里找啊,别说三十个,就是三百个都够。”
豁儿赤一听就来了精神,赶忙去联系斡亦刺惕部首领忽都合别乞。忽都合别乞的部落也是森林部落,他比较审时度势,所以率领部落来归顺得也早。豁儿赤对忽都合别乞说:“你以前也生活在森林里,一定知道秃马惕部吧,他们那里美女多,你当我的使者,去秃马惕部走一趟,只要把三十个美女凑齐了,我是不会亏待你的。”
忽都合别乞一想,自己来大蒙古国也有段时间了,还没有时机立个功,这次是个机会,于是他欣然同意,很快就出发了。
忽都合别乞和秃马惕部的首领相识,所以他想着凭自己的面子,要三十个女人应该不成问题。谁想到,他一到秃马惕部就发现前首领刚去世不久,现在的首领是前首领的妻子脱灰塔儿浑。忽都合别乞犯难了,他想:“自己答应了豁儿赤,办不成是失信于人,自己也别想在大蒙古国有什么发展;可现在秃马惕部还在前首领的服丧期,现首领还是个女人,自己这么跑过去说要三十个美女,难度不小。”
思前想后,忽都合别乞也没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只能试试大蒙古国的面子,硬着头皮去见脱灰塔儿浑了。忽都合别乞对她说:“我这次是代表草原上的王者——成吉思汗的万户豁儿赤大人——来秃马惕部挑选美女的。我与前首领是旧相识,我很遗憾没能见他一面,但是为了你们部落的未来考虑,希望脱灰塔儿浑你可以同意。”
脱灰塔儿浑听了这些话,顿时怒火中烧,她直接下令将忽都合别乞给抓了起来,对他说:“大蒙古国就很了不起?我们的首领新亡,竟然来我们部落挑美女,一点都没有考虑我们部落的感受,就算你忽都合别乞和前首领是亲兄弟都不成!”
忽都合别乞挣扎着说:“我是为了你们好啊,你抓了我没关系,但是这次违抗豁儿赤的意思,大蒙古国肯定会兴师来讨伐的,到那时搞不好整个秃马惕部都要被消灭。现在只需要三十个美女,更何况是去给豁儿赤大人当妻子,也没有什么吃亏的,三十个换一整个部落的安定,这个交易值得,脱灰塔儿浑你再仔细地考虑考虑。”脱灰塔儿浑没有理会。
忽都合别乞的仆人急忙跑回到豁儿赤的大营,将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明。豁儿赤拍案而起,“这秃马惕部也太放肆了,竟然不把大蒙古国放在眼里,不把我们大汗当回事!一定得让他们付出代价!”
豁儿赤将事情添油加醋向成吉思汗又说了一遍,在场的众人都觉得应该给秃马惕部点颜色看看,纷纷要求统率部队去征讨,成吉思汗也认为什么都不做有失大蒙古国的脸面,决定派大将博尔忽率军出征。
中原有句话,“犯我天朝者,虽远必诛”,其实这次出征也暗藏着这个意思。大蒙古国刚刚建立,这么小的部落就敢公然对抗,这是成吉思汗不能忍受的。
大象让蚊子绊了一跤
秃马惕部生活的森林叫作泰加森林。这里林木茂盛,枝叶遮天,一进入其中就有种阴森恐怖之感;路径曲折,小路纵横,而且没有可以标记的东西,所有的植物都太相似,如果没有向导带路,很容易迷失在树林中。据说曾经有猎人仗着自己习惯了树林的环境,进入泰加森林打猎,结果在草木掩映中将山谷看成了溪谷,直接摔了下去。泰加森林复杂的环境,为秃马惕部提供了天然的屏障。
虽然描述得很恐怖,但是说到底秃马惕部也是一个小部落,人口数量无法同大蒙古国相提并论,靠着地理的优势也顶多能够抵抗时间长一点而已。
“四杰”之一的博尔忽领命出征。博尔忽本人其实并不乐意担任这一次的统帅,作为一名百战百胜的将军,他觉得秃马惕部不过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部落,用不着如此兴师动众,派一个中级军官,带领几千人就完全足够收服他们了。
博尔忽这种轻敌的思想是最致命的,按理说他经历了那么多次战争,成吉思汗几次以少胜多的战役他也参加过,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对自己士兵生命最大的尊重,但是这一次,他几乎犯了所有行军的禁忌。
另一边,在女首领脱灰塔儿浑的带领下,秃马惕部所有能战的男子都已经严阵以待,她命令所有人不得与蒙古军正面迎战,等敌人进入森林再伺机寻找机会。
博尔忽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在没有找到向导的情况下,率军贸然进入了泰加森林。这支蒙古远征军长途跋涉到达泰加森林外,按往常的作战方式,应该先在森林外扎营,然后派出侦察兵去森林中探查情况,之后根据环境制定作战策略。不过博尔忽的想法是快刀斩乱麻,他认定秃马惕部是一群不懂打仗的门外汉,看到数量庞大的蒙古军队一定会被气势所吓,到时候只需要速战速决就可以凯旋了。
博尔忽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放弃了蒙古军擅长的骑兵作战,而是弃马进入森林步战,这就使得秃马惕部的优势更加明显,骑兵下了马就没有威胁了,在森林中就像是秃马惕弓箭手的活靶子。
博尔忽的第三个错误,就是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作为主将,应该坐镇中军或者后军,而不是冲在最前面,否则一旦出现变故,全军就失去了统帅。
博尔忽的第四个错误,很可能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他把这种懈怠的态度传递给了自己的部下,以至于全军都处在这种漫不经心的状态中。没人注意身边的风吹草动,所有想的都是战后如何分配战利品。博尔忽把这次战争想得太美好了,当然,他很可能都不觉得这能被称为战争,实力太过悬殊,顶多算是围剿。
蒙古军没有得到休息就进入了森林中,很快迷失在纵横交错的小路里。博尔忽走在前面,像没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别说秃马惕部的大本营了,连一个人影都没有看到。
脱灰塔儿浑一直在暗中静静地等待,直到夜晚降临,蒙古军在林中扎营。夜深时分,脱灰塔儿浑见防守松懈,一声号令,秃马惕战士首先冲向了博尔忽的帐篷,混乱之中,博尔忽还没来得及抽出宝刀,就去见长生天了。蒙古军顿时乱作一团,统帅一死,战士们就只顾着自己逃命了。秃马惕人清理战场,缴获了很多战利品,更重要的是信心的爆棚让他们觉得蒙古军也不过如此。
残余的蒙古军一路不停留,直接逃回了大本营。这一战死伤惨重,除了被秃马惕人杀掉的,逃跑中互相践踏而死的也有不少。成吉思汗见到这一场景,怒不可遏,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干弟弟博尔忽,“开国四杰”之一,竟然在这个阴沟里翻了船,经历过多少大风浪,却被名不见经传的秃马惕人所杀。
成吉思汗强压着怒火对众将说:“秃马惕部如此不识好歹,我要亲征秃马惕部,为我的干弟弟博尔忽报仇!我要秃马惕人血债血偿!”冷静的木华黎赶忙劝阻成吉思汗,他说:“大汗不要冲动,博尔忽这次战死是因为轻敌,秃马惕部不值得您大张旗鼓地御驾亲征,反而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取得了多大的胜利一样。我们只需要再派一名得力的干将,叮嘱他不要轻敌,小心谨慎,拿下秃马惕部是轻而易举的。”
向森林进军
成吉思汗决定派朵儿伯多黑申领兵去征讨秃马惕部。朵儿伯多黑申出身于朵儿伯惕部,他吸取了博尔忽的教训,避免了再犯同样的错误。
战胜了蒙古军队的秃马惕部,整个部落都飘飘然了,脱灰塔儿浑也有点忘乎所以,她真的以为凭借这个天然的屏障可以对抗蒙古军队。秃马惕部沉浸在喜悦当中,庆功会举行了一天一夜,战士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
朵儿伯多黑申带着军队悄然间来到了泰加森林之外,他花费重金贿赂了一个秃马惕人,让他担任军队的向导。在向导的带领下,蒙古军很快来到了上一次战败的营地,看到营地内还有血迹残留,朵儿伯多黑申祭拜了死去的弟兄。
朵儿伯多黑申心生一计,他想:“秃马惕人不是觉得蒙古军队不识地理吗?那我就将计就计,让他们以为这次来的军队也一样找不着路,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我再借机直捣秃马惕部大营。”
主意已定,朵儿伯多黑申下令:“将营地内的火都点上,把帐篷都支起来,制造出我们还在这个营地扎营的假象,再弄点动静出来,告诉秃马惕人我们又来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脱灰塔儿浑的耳中,侦察兵对她说:“首领,在原来的蒙古营地内又有一支蒙古军队驻扎了,我看到营地内人头攒动,应该是在点火做饭,不出意外,他们应该也迷失了。”
脱灰塔儿浑笑着说:“肯定是迷路了,他们怎么可能找到路呢?这里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每一寸土,每一棵树都是我们的朋友,都会为我们指路,他们只不过是初来乍到的陌生人,这个森林是有神灵庇佑的,不会去帮助他们的。让我们的战士好好休息,明天晚上给他们致命一击。”
脱灰塔儿浑的话是没错,但是她忘了人在利益面前的抵抗力是很弱的,植物不能指路没关系,有人带领的路更加准确。在秃马惕人还在沉睡的时候,朵儿伯多黑申带领蒙古军一声不响地来到了秃马惕部的大营外。为了给之前被杀的弟兄报仇,蒙古战士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朵儿伯多黑申一声令下,秃马惕部瞬时火光冲天,砍杀声响彻森林。睡梦中的秃马惕人摇摇晃晃的连刀都拿不稳,反抗的力气都被美酒腐蚀了。
脱灰塔儿浑见势不妙,准备逃跑,刚冲出帐篷就和忽都合别乞撞了一个满怀。原来忽都合别乞趁乱逃出了秃马惕人的看守,在知道是蒙古军队以后,他意识到立功的机会来了,于是急匆匆地向着脱灰塔儿浑的帐篷跑去,抓住首领这份功劳他可不想错过。没想到这么巧,机会直接就扑到他怀里来了,忽都合别乞顺势扛上脱灰塔儿浑报功去了。
正所谓,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秃马惕部在朵儿伯多黑申的进攻下溃不成军,只得投降。豁儿赤如愿得到了三十个美女,而忽都合别乞见脱灰塔儿浑秀色可餐,经过成吉思汗许可,将其收为了自己的老婆。
战争结束后,我们发现,这场战争是因为美女而起,也是在美女手中结束。只是可怜博尔忽,本有更广阔的天空让他去翱翔,却死在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成吉思汗将一百名秃马惕人赐给了博尔忽的遗孀当奴隶,算是为博尔忽报仇了。
秃马惕部投降之后,草原北部的森林部落也全部归顺了大蒙古国,解决了北部的隐患,成吉思汗准备实施下一步的战略。
首领是个“妻管严”
随着北部森林部落的归顺,大蒙古国的强大已经被周边的国家重视,很多小国主动来归顺或是表示臣服,其中畏兀儿王亦都护是最积极的一个。
畏兀儿在今天的新疆喀什地区,本是西辽的附属国,但是亦都护高瞻远瞩,知道西辽已经是强弩之末,刚刚崛起的大蒙古国不会甘心停留在草原上,成吉思汗的扩张步伐一定会加快,因此,如果现在主动地表示归顺的诚意,也能够更早地获得成吉思汗的信任。
亦都护派出使者,带着金银珠宝、首饰玉石等礼物去见成吉思汗。使者见到成吉思汗,虔诚地行礼,然后对他说:“草原上最伟大的大汗,我代表我的王——亦都护,来祝贺大蒙古国的建立。大蒙古国的威名已经远播四邻,您的名字在我们国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打败乃蛮人的一战,使得我的王对您更加仰慕。畏兀儿王这次派我前来,就是希望能够归顺大蒙古国,成为大汗您的属国,如果能够得到您的恩准,那对我们畏兀儿人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喜讯。疆场之上,您会看到畏兀儿人的机智和忠心,我的王希望可以拜您为义父,马首是瞻。”
距离蒙古上千里远的畏兀儿主动归顺,这是让成吉思汗没想到的,他赶忙客气地对使者说:“亦都护如此深明大义,真是让我也很赞叹呐!我愿意收他为义子,并且为了回应亦都护的忠心,我要将我的女儿嫁给他。你回去告诉他,让他亲自来一趟吧。”
使者回去将喜讯告知亦都护,亦都护果然立刻起程,亲自来见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热情招待了亦都护,二人相谈甚欢,畏兀儿与蒙古顺利地缔结了盟约。为了庆祝结盟,成吉思汗大摆筵席,君臣欢聚一堂,成吉思汗对亦都护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义子,我把我最心爱的掌上明珠嫁给你,你我就是亲上加亲了。选日不如撞日,你要是没有异议,我们可以在宴会之后马上就举办婚礼。从今以后,畏兀儿的事就是我大蒙古国的事,谁敢对畏兀儿不利,我会马上让我的蒙古铁骑踏平他!”
亦都护犹豫不决,表现出进退两难的样子。他对成吉思汗说:“父汗,公主是您的心肝宝贝,怎么可以这么仓促地举行婚礼呢!我必须得回去和大臣们商量一下,然后用最高的礼节来迎娶公主,这样才能体现出公主的高贵和我的诚意。”
成吉思汗连连点头,称赞亦都护道:“你想得这么周到,你比我还要重视我的女儿啊。那好吧,我也不勉强你,就按你说的办吧。”
宴会过后,亦都护一行人回国了,但是这一去,蒙古人很久没有听到迎娶公主的消息。一开始还以为是亦都护在做前期的准备,不过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直到成吉思汗去世,亦都护都没有来迎娶公主。蒙古人也觉得很奇怪,亦都护如此主动归顺成吉思汗,为何迟迟不来迎亲呢?
事实上,不是亦都护不来迎亲,是他不敢来迎亲。亦都护在外面还算是个明主,但是回到后宫,他就是个“妻管严”,他大老婆说的话,亦都护一句都不敢反驳。偏偏这个大老婆醋意很浓,迎娶蒙古公主这件事她就是不同意,亦都护也不敢强行违拗她的意思,于是就一直等,直到他这个大老婆去世,他才松了一口气。
等到蒙古公主下嫁畏兀儿,已经是窝阔台做大汗的时候了。尽管婚礼一直未能成行,但是畏兀儿毕竟已经归顺,也不曾背叛成吉思汗,所以在成吉思汗时代,也就未去追究婚礼这件事。
先拿西夏试试水
畏兀儿归顺,让蒙古国如虎添翼,成吉思汗已经按捺不住扩张的欲望。但是第一个目标选择谁,如何作战,都需要细致地谋划。
此时中原的形势是怎样的呢?北方的金国已经灭了北宋,徽宗、钦宗被掳到塞北。宋朝遗民到江南建立了南宋朝廷,金与南宋隔长江对峙。位于大蒙古国以南,金国以西的西夏,与金国结盟,成为阻碍大蒙古国南下的第一道关卡。
虽然成吉思汗很想先攻打金国,但是考虑到金国的实力,他还是决定暂缓出击。蒙古骑兵在草原上所向披靡,但是在平原上打攻防战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而南宋此时并没有与蒙古接壤,所以既谈不上攻打,也谈不上联盟。只有西夏,既与大蒙古国接壤,又与金国是结盟的关系。综合来看,西夏应该是大蒙古国南下的第一个目标。
李元昊于1038年建立夏国,位于现在的贺兰山、鄂尔多斯草原、黄河大拐弯一带,因处于宋以西,故称为西夏。族属上来看,属于羌族的一支——党项族,现今已经找不到党项族的踪迹,完全融入汉族当中。从李元昊建国,西夏的历史已经过了一百多年,如今的西夏已经是积弊良久,加上皇帝昏庸,很难再振作起来。
成吉思汗看准了时机,此前,他曾于1205年和1207年两次进攻西夏,试图逼迫西夏投降,但都没有成功。这两次成吉思汗并未倾尽全力,只是为了试验蒙古骑兵在平原上的作战能力如何,以及是否能在城市的攻防战中起到作用。
1209年,畏兀儿归顺以后,西夏的西北方失去了保护,直接暴露在大蒙古国的视野当中,成吉思汗决定倾全力进攻西夏的首都兴庆府。
在祭旗仪式之后,成吉思汗举行了誓师大会,他对所有士兵说:“勇士们,金是我们的仇人,西夏与金结盟,那么西夏就是仇人的帮凶。你们可以在草原上驰骋,现在我要让你们在西夏的土地上奔驰,踏平西夏的首都兴庆府。”
成吉思汗亲自率领蒙古大军远征。西夏襄宗李安全听说成吉思汗亲征,吓得不知所措,为了不让国家毁在自己手里,他想了一个方法——改名,把首都兴庆府改为中兴府,取中兴富强之意,再加上自己的名字是安全,他觉得心满意足了。
这件事,除了可笑,只能说可悲,皇帝不想着积极组织抵抗,却想出了这么一个歪门邪道的主意,他也不动动脑子,蒙古人刚有自己的文字,对于汉字他们还不太了解,不论是兴庆府还是中兴府,对蒙古人来说就是一堆线条而已,别说看不懂,就算看得懂,难道会被几个文字给吓得退兵吗?
果然,蒙古大军势如破竹,一路高歌猛进,西夏军队难以抵挡蒙古骑兵的冲击,节节败退,斡罗孩城被攻克。各路勤王之师听说是蒙古军队,都踌躇不前,成吉思汗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可以轻易地攻到中兴府。
靠不住的“水军”
面对蒙古强大的攻势,李安全一面组织全军奋力抵抗,一面向宗主国金国派出使者求援。
中兴府历经百年,多次修葺,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既宽又深,确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池。光是填平护城河,就已经损失惨重,如果强行攻城,不知要死多少士兵。
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询问将领们的意见。习惯了草原上大开大合的骑兵作战,众将面对这个高墙深壑的中兴府也都没什么主意,骑兵基本上没用了,步兵攻城又没有经验,几次试探性的攻城都以失败告终。
大帐中气氛凝重,众人苦思冥想仍无良策可用。这时候木华黎说话了,他说:“大汗,中兴府距离黄河不远,不如我们试试在中兴府外沿着城墙建一道高于城墙的土垒,然后将黄河的堤坝挖开,把黄河之水引到这个土垒中,让黄河之水倒灌入中兴府内,城内的人也就会放弃抵抗了吧。”
木华黎不愧是成吉思汗最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一条计策可以说是最有效的计策,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士兵的伤亡。成吉思汗马上下令实施这条计策。
城内的李安全焦急地等待着金国的答复,然而现实总是很残酷,此时金国皇帝是卫绍王完颜永济,他是金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皇帝,他是怎么想的呢?完颜永济觉得,“蒙古一直都不老实,早晚他得盯上我金国,虽然西夏是我的附属国,但是他们俩打仗,我要是帮忙了,岂不是把战火引向了自己?这么傻的事情我怎么能干呢!干脆,蒙古和西夏你们打去吧,西夏要是赢了,我就赏他点东西;蒙古赢了,我也能找个理由去攻打蒙古了。现在万万不能出兵。”
李安全没想到最后盼到的是完颜永济的一句“没有援助”,他傻了眼,现在只能靠自己了。李安全在亡国之际表现得倒很英明,他与全城百姓和军队一起拼死抵抗,发誓要守住中兴府。
成吉思汗一面佯装攻城,一面抓紧建土垒,他没想到城里的士兵反而士气更加高涨了。当土垒建完之时,成吉思汗立刻命人挖开堤坝,浑浊的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地涌向中兴府外,水位越来越高,城上的西夏士兵见状大惊,如果继续上涨,中兴府就要变成泽国了。
然而就在这时,或许是西夏还未到灭亡之时,蒙古大营一面的土垒仓促建成,比起中兴府的城墙要薄弱得多。在河水的冲击下,蒙古的堤坝先垮塌了,河水倒灌入了蒙古军的大营。成吉思汗马上下令后撤扎营,好在反应迅速,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不过他也明白了,其一,中兴府这次是攻不下来了,其二,自己需要一支攻城部队,否则再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是会无计可施。这一次是因为没有工程兵,导致土垒不够坚固,计策本身并没有问题。
攻城不克,成吉思汗改变了策略,主动议和。李安全见蒙古人主动求和,知道自己逃过了一劫,顺水推舟,让使者带着金银珠宝和自己的女儿去见成吉思汗。
使者对成吉思汗说:“我们的皇帝同意成为大蒙古国的属国,只要大汗您能退兵,我们还将献上大量的金银珠宝。”
成吉思汗见西夏已经没有抵抗能力,而且这一次成功地拆散了夏金联盟,目的已经达到,就欣然同意了西夏的条件,退兵了。
自作多情的皇帝
西夏臣服于大蒙古国,意味着金国已经没有盟友,成吉思汗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蒙古最大的仇人——金国。
名义上,金国仍是草原上各个部落的宗主国,但是其实此时的草原已经被成吉思汗统一,只有大蒙古国一个国家,因此为了不提前挑起和金国的冲突,大蒙古国还是向金国进贡,以保持这种表面上的和平关系。
成吉思汗在建国以后曾经到金国边境,亲自去向金国进贡,接待他的金国使臣是卫王完颜永济,金章宗完颜璟的叔叔。完颜永济资质平平,没什么威望,还好喝点酒,关键是他酒量实在是不怎么样,喝一点就醉。金章宗派这么一个人去见天之骄子——成吉思汗,不被蔑视才奇怪。
果不其然,完颜永济接见成吉思汗的前一天晚上,忍不住又喝酒了,结果第二天早上,整个人都是迷迷糊糊的,坐在椅子上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成吉思汗走进殿内,见到完颜永济,上下打量了一番。完颜永济长得倒是高大魁梧,可是两眼无神,四肢无力,往椅子上一坐就跟瘫倒在上面一样,不禁让成吉思汗感到厌恶,他感到金国派这么一个不上台面的人来见自己,是对自己的侮辱。
成吉思汗微微欠身行礼,完颜永济眼都不抬就让成吉思汗平身,免跪赐座。这时候站在一旁的金国大臣都在窃笑,为什么呢?这成吉思汗明明就没跪,平什么身呢?完颜永济听到笑声,强打着睡意,睁开双眼一看,成吉思汗一脸鄙夷地看着自己,他才知道自己这回出糗出大了。金人一向蔑视蒙古人,结果这回自己被人鄙视了,完颜永济心里怎么都不自在。
别看完颜永济没什么能力,脾气可不小,成吉思汗如此看不起自己,他也没给成吉思汗好脸色,结果这一次会面给双方的印象都很差。完颜永济回到朝里,不断地在金章宗边上吹风,让他小心成吉思汗,应该先出兵给成吉思汗点颜色看看,让成吉思汗得到教训,不敢再对使臣放肆。
没多久,金章宗就去世了,继位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叔叔完颜永济,这也是没办法,章宗没有子嗣,和他关系最近的就是完颜永济,只能让他继承皇位。
新主登基,照例要向属国派出使者,通知他们来面见新君。派到大蒙古国的使者见到成吉思汗后,宣读了诏书,成吉思汗一脸不耐烦,还没等使者念完,就打断了他,问道:“你念这么多都是废话,你就直接告诉我,新即位的皇帝是谁?”
使者被成吉思汗的气场吓得不敢多说一句,磕巴着回道:“卫……王,完颜永济。”成吉思汗一听,笑得前仰后合,对众人说道:“没想到,金国竟然选了这么一个窝囊废当皇帝,我本以为会是一个更英明能干的人呢!看来金国也不过如此嘛。”说完,成吉思汗向着金国的方向啐了一口,骑着马离开,不再理会使者。
成吉思汗从未忘记先祖的仇,俺巴孩汗惨死在金国的木驴之上,如今他要实现俺巴孩汗死前的诅咒,蒙古的子孙势必灭亡金国。
金国使者回报完颜永济之后,完颜永济想起了之前和成吉思汗的交锋,预感到与大蒙古国的战争不会远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