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掉西辽,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国的版图已经进入中亚,挡在他面前的是正值鼎盛时期的花剌子模国。
花剌子模位于阿姆河下游,即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这一地区存在很多民族,很难从族属上辨别清楚,但是花剌子模是突厥人的后裔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花剌子模的历史很悠久,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作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存在了。亚历山大大帝灭亡波斯帝国以后,花剌子模被并入马其顿帝国。马其顿帝国分裂衰败,花剌子模先后隶属起于印度的贵霜王朝和起于西亚的萨珊波斯。
几千年的历史,花剌子模没有真正地独立过,一方面是因为中亚地区不乏强大的帝国统治,包括中国的唐王朝也曾将势力蔓延至中亚地区,迫使花剌子模称臣纳贡。另一方面,这一地区的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多样,除非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否则很难令所有人信服。10世纪,花剌子模臣服于塞尔柱突厥帝国和西辽,这期间多次尝试独立,直到国王阿拉丁·摩诃末继位,恰逢西辽开始走向衰落,花剌子模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1200年,阿拉丁·摩诃末成为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不仅拥有敏锐的观察力,而且诡计多端,擅长从内部瓦解敌人。他注意到西辽皇帝怯弱,没有能力统治国家,于是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拒绝向西辽称臣纳贡。耶律直鲁古的昏聩无能,使得摩诃末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说服古出古惕不亦鲁黑里应外合。古出古惕不亦鲁黑成功夺取西辽皇位,花剌子模也摆脱了西辽属国的身份,迎来了一个独立发展的黄金时期。
独立之后的花剌子模灭亡了占据阿富汗的古尔王朝。1217年,花剌子模达到全盛,北以锡尔河为界,东以帕米尔和瓦济里斯坦山区为界,西以阿塞拜疆、卢里斯坦和胡齐斯坦山区为界,囊括河中、大半个阿富汗和几乎整个波斯。
国王摩诃末带领花剌子模完成这一壮举,他本人的声望也远播四海,成为一方翘楚。与摩诃末同时崛起的,就是东方蒙古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两个人皆为人中之龙,占有一方,而且两人都有扩张的野心,因此,二人之间不可能一直平安无事,交锋在所难免。
成吉思汗在攻下金中都后大赏群臣,恰巧摩诃末的使者要求觐见。成吉思汗此时心情大好,对使者说:“你们国王的好意我接受了,回去转告他,他是西方的国王,我是东方的大汗,我们应该和平相处,保持通商,互惠互利,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使者将成吉思汗的示好带给了摩诃末。
奸商埋下的祸根
摩诃末对于成吉思汗的示好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因为他有自己的顾虑。对于东方的蒙古,他一无所知,顶多也就是通过古出古惕不亦鲁黑或者是穆斯林商人间接地了解过一点,摩诃末本性多疑,所以他需要进一步了解成吉思汗的为人和蒙古人的特点,才会做出决定是否与蒙古国进一步发展关系。
因此,在使者返回花剌子模以后,摩诃末派出了第一支商团,以三个穆斯林商人为核心,携带着花剌子模的特产、日常的生活用品,及丝绸、银质餐具等贵重物品前往蒙古草原面见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第一个商人被带入大帐,成吉思汗询问道:“你这次带了多少商品来交易?所带的商品卖多少钱?”
这个商人这时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把价格提高了十几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三个商人都出身于花剌子模,并且一直服务于摩诃末国王,所以比一般的穆斯林商人更有权势,当然,傲气也就非比寻常。他们对于东方的蒙古人有偏见,认为他们是毫无文明的野蛮人,对于商品的价值根本不了解,所以,这个商人才会报出这样无法理解的价格。
成吉思汗阅人无数,而且他接受的进贡也难以计数,奢侈品和生活用品的价格他心里都有数。当这个商人报出价格的一刹那,成吉思汗就明白了,他是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不识货,想狠狠地诈一笔。
成吉思汗顿时怒从心起,他命令侍卫说:“将这个商人所带的物品全部没收,他敢嘲笑我没见过世面。你们将我的仓库打开,让他好好地开开眼界!让他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财富!”
仓库打开的瞬间,商人就傻了眼,琳琅满目的珍宝,五彩斑斓的丝绸织物,还有很多物品他连见都没见过,更别提价值几何了,看过之后,侍卫便将他囚禁了起来。
另两个商人看到了这一幕,他们本来在外面无所事事地聊天,还在嬉笑着要好好地赚一大笔钱,结果第一个商人被拖出来之后,他们吓了一跳,不敢再抱着侥幸心理提价了。他们对成吉思汗说:“大汗,我们其实不是来做买卖的,这些物品只是我们对您的敬佩的一种表示,是我们敬献给你的礼物,一分钱都不会要的,您能收下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赏赐。”
成吉思汗本来一肚子火,但是见这两个人如此明白事理,火气也就自然消退了。他笑着对他们说:“这怎么可以呢,你们是代表摩诃末国王来的,我不能白要你们的东西,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贸易就是贸易,钱我会照付的,毕竟这是第一次贸易,我不会亏待你们。”
成吉思汗言出必行,他把第一个商人也给放了,并且以商品五倍的价格支付了货款。三个商人没想到成吉思汗如此大方,不仅没有要他们的命,还多付了那么多钱。成吉思汗在他们临走时对他们说:“你们先行回去,随后我会组建一支商队去花剌子模,礼尚往来,这一次就是咱们彼此的破冰之旅。”
成吉思汗的宽容大度给穆斯林商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成吉思汗的财富也令他们大开眼界。
一纸盟约
大蒙古国建立以后,东征西讨,四面扩张,版图已今非昔比。但是以游猎为生的蒙古人,几乎大部分的生活用品都要通过交换贸易来获得,比如最重要的饮食配料——盐。因此,大蒙古国比中原王朝更加重视商人的价值,商人是维系蒙古人生活的重要媒介,重商政策从成吉思汗时代就已经开始实施。
大蒙古国东接中原,西接中亚,是商人往来的必经之路。以经商出名的穆斯林商人是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客人,他们起到了蒙古与中亚交流的纽带的作用。同时,穆斯林商人也乐意前往一个重视商业的国度,在大蒙古国换取中原的瓷器及丝绸等物品,这些奢侈品在中亚和欧洲有着广阔的市场。在交易的过程中,有一些穆斯林商人成为成吉思汗的御用商人,既有商人的身份,也担任着成吉思汗的智囊,以及财务总管的角色。
成吉思汗之所以想要与花剌子模搞好关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花剌子模是蒙古草原通向中东阿拉伯地区的咽喉要道,是连接东西方的枢纽,没有花剌子模国王的支持,通商贸易就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为了打通这条贸易通道,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小商队,核心是三名穆斯林商人。实际上,这支商队有好几项使命要完成。首先,商队是代表成吉思汗的使节团,肩负着成吉思汗交给他们的结盟任务。其次,商队携带着成吉思汗精心挑选的商品,既有中东欧洲所喜爱的瓷器,也有中原的特产。一方面是展示大蒙古国幅员辽阔,宝物众多,另一方面也是突出自己的贸易诉求,希望能够打动花剌子模国王。
商队抵达玉龙杰赤以后,面见摩诃末,带去了成吉思汗的口信,内容是:“作为大蒙古国的大汗,我知道你也统治着一个大国,国力强盛。我们两个人都是大国的君主,应该可以相互理解,比起争端和战争,我更希望能够与你和平相处。我将你看作我的第五子一般亲切对待,绝不会对你有丝毫的不信任,如果我们结成了同盟,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你应该知道我已经将中原北部都纳入了大蒙古国的版图中,我也了解到你也是兵多将广,我没有野心去攻击你的国家,我们之间应该通过贸易来进一步提升友好的关系。我希望你可以允许我们两国之间的商人自由通商,不受干涉,这样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摩诃末听完这些话以后,并没有显得多么高兴,他对于自己被成吉思汗称为第五子这件事耿耿于怀,同时,成吉思汗卓越的军事能力,以及蒙古军队强大的军力,也让摩诃末并不那么放心。
摩诃末为了确认自己的想法,接见完三位使节之后,暗自召见了使节中一个叫马哈木的穆斯林商人,这可能是因为马哈木出生在花剌子模的缘故。他先赏赐给了马哈木一个翡翠手镯,然后询问道:“成吉思汗真的已经将金国灭了吗?他竟然敢称呼我为他的儿子,这样不懂礼数。他的军队究竟有多少?战斗力如何?”
摩诃末连珠炮一般问了好几个问题,马哈木整了整思路,回应道:“金国虽然没有被灭,但是已经是囊中之物了,大汗的军队有多少,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平时都是牧民,一旦打起仗来,全民皆兵,所以有多少男壮丁就有多少军人,至于战斗力几何?看一看成吉思汗攻占的领地就能略知一二了吧。”
马哈木的话并没有让摩诃末放下心来,眼下并没有更好的策略的摩诃末决定谨慎起见,先与成吉思汗结盟。
劫杀蒙古商队
马哈木等人回来复命以后,成吉思汗喜上眉梢,蒙古人也并非嗜血之人,不必动摇大军就可以达成通商的愿望,这种好事也是多多益善。
为了显示大蒙古国的诚意,成吉思汗决定组织一支大商团前往花剌子模。他下令要求国内的王公贵族,以及千户长、百户长,都要派出一至三名商人加入商团,这支商团全部由穆斯林商人组成,人数将近五百人。除此之外,成吉思汗还派出一名私人代表——兀忽纳,随商团一同前往花剌子模。
商团的规模不论是人数还是商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据说商团携带的财物要用五百头骆驼才能够载得动,物品包括金银等贵重的货币、丝绸织物,还有众多稀有的动物皮毛。商团在卖出携带的商品的同时,还要买回花剌子模的特产及珍宝,为此成吉思汗要求每位王公大臣上交一份购买清单,在数量和质量上追求完美,可见成吉思汗是多么重视这一次贸易。
这支庞大的商团顺利地来到花剌子模的边界城市讹答剌。讹答剌位于锡尔河中游,现今的哈萨克斯坦境内。讹答剌城的城主名叫亦纳勒术,也称为哈亦儿汗,属于摩诃末母亲的一族。
哈亦儿汗从没见过这么庞大的一支商团,带着别说一辈子,几辈子都用不完的金银珠宝。这么大的一块肥肉送到嘴里,却只能看着,连口水都不能流,哈亦儿汗顿时眼红起来,为了能够占有这笔财富,他想出了一条毒计。
哈亦儿汗暗中派人在商团的行李中放进了花剌子模的军事机密,然后装作得到密报,大摇大摆地来查商团的物品,不出意外找到了装有机密的信件,这一下“人赃俱获”,蒙古商团中的人都感到莫名其妙。
哈亦儿汗诬陷这个商团的人都是蒙古派来的间谍,目的是为了窃取花剌子模的军事机密。摩诃末得到消息之后,虽然有些怀疑,但是间谍罪触动了他最敏感的神经,他最怕的就是成吉思汗对他的国家动心思,加上哈亦儿汗是他母亲家族的人,他也不好对他过多干涉,就告诉他按照他自己的意图行事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哈亦儿汗无所忌惮了,他被金钱的欲望所驱使,下令对商团进行屠杀,结果商团中的人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只有很少的人逃了出来,一路逃回蒙古草原,向成吉思汗报信。
成吉思汗闻讯,怒不可遏,他大骂摩诃末背信弃义,甚至一刀将面前的桌子砍断。但是宣泄过后,成吉思汗冷静下来,他很看重两国的盟约,所以他开始怀疑这次的事件是不是哈亦儿汗单方面的决定,没有通知摩诃末,摩诃末也只是被哈亦儿汗的行动绑架。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属实,成吉思汗派出了使节前往花剌子模,以一名穆斯林巴合剌为首,加上两名蒙古人作为副使。巴合剌等人见到摩诃末以后,义正词严地质问道:“大蒙古国的成吉思汗是真心实意为了通商贸易而来,为何要将蒙古商团赶尽杀绝,为何要做这等背信弃义之事?这是不是哈亦儿汗个人的单独行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请国王您将哈亦儿汗交给蒙古处置,那么两国间的友谊仍然可以维系,请国王三思。”
巴合剌的话刺痛了摩诃末,被人这样训斥一番之后,摩诃末早就失去了冷静,他不仅拒绝交出哈亦儿汗,而且下令将巴合剌就地处死,将两名蒙古副使剃光了头发、眉毛和胡须(这是对蒙古人最大的羞辱),驱逐出境。
从双方一来一去的表现看,成吉思汗在暴怒之下仍然能够保持冷静,没有盲目地将矛盾升级,这种自制力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反观摩诃末,在愤怒之下将花剌子模引入了一条不归路,性格上的缺陷暴露无遗。
两人在交锋的第一回合,摩诃末已经先输一阵。
愤然西征
两名副使狼狈地逃回草原的大本营,成吉思汗看到他们的样子,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事已至此,和平的方法不起作用,只有通过武力才能够解决问题。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不禁要问一问,那个自称更加文明的花剌子模却使出了最卑劣的手段夺取财富,而被蔑视的野蛮的蒙古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让迁就,只希望维系同盟的关系,究竟哪一个才是文明呢?
成吉思汗再也忍不住怒火,他沐浴更衣,前往蒙古人的神山——不儿罕山,祈祷了三天三夜,乞求长生天的保佑。下山以后,成吉思汗颁布了总动员令,从全国范围内召集一支二十万人的军队,所有的王公贵族都要派出子弟,所有归顺的部落也都要派出军队,同时,附庸国也不例外,畏兀儿、西夏、原西辽等地,成吉思汗都派去了信使传达旨意。
这其中只有西夏不同意出兵,而且西夏的回复中带着傲慢和不屑,大意就是成吉思汗你要去打别的国家,你就自己带兵去打,不要从我们这里征兵,我们不会派兵去送死,我们西夏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并没有出兵帮你打仗的义务。这番话固然让成吉思汗很不满,不过眼下他的精力还在花剌子模身上,但是西夏的不配合却成为日后被灭的导火索。
成吉思汗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集结一支这么庞大的军队,是因为他固有的谨慎态度,以及对花剌子模的尊重。俗话说,对敌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士兵生命的尊重。花剌子模号称拥有四十万军队,实力超群,与以往的敌人不同,如果没有一百二十分的专注,很难打败花剌子模。而且,这一次征程是真正的未知地带,征讨金国时虽有难度,但是双方渊源已久,知己知彼,花剌子模之前从未曾接触过,更不知道他们的战斗力如何。
成吉思汗的慎重态度也传染了整支军队,这一趟征程必定凶险万分,对蒙古军队的不利因素有很多。大军即将出发之际,成吉思汗的宠妃也遂拉住了他,问道:“我的大汗,您这一次要翻山越岭,穿越艰难险阻,去为蒙古国开疆拓土,攻打不义之人。但是万物皆有秩序,生命皆不可能长久,人的一生和天地存在的时间相比,就好像一个小虫相比于人类难以长存。如果大汗您伟岸的身姿倒下了,您挚爱的臣民要由谁来保护?您千辛万苦建立的国家要交给谁来统治?您所生的四个杰出的儿子中,谁能够继承您的位子?我说的也是您的众多亲人和臣子所想的。为了您的国家,您也要想一想这个问题。”
这时候成吉思汗已经五十八岁,这个年龄在中国古代已经算是长寿了。汉武帝活到七十岁,唐太宗只有五十二岁,宋太祖更是不到五十岁,在医学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中原王朝的皇帝能够活过五十岁的都寥寥无几,更别提草原上的民族了。
也遂说的问题也是成吉思汗思考了很久的问题,他对众人说道:“在战场上你们都是优秀的将领,但是涉及国家存亡的大事,还不如我的也遂看得清楚。”其实,确定接班人这件事不会没人想到,只不过也只有成吉思汗的宠妃敢于提出来。要是大臣提出来就好像是诅咒大汗马上死掉一样,成吉思汗肯定不会高兴。
成吉思汗对于继承问题会如何处理呢?
做好最坏的打算
自从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立储问题就一直是让皇帝们最头疼的问题,即使是被称赞的千古明君,也难逃晚节不保的窘境。
秦始皇废太子扶苏而立胡亥,以至于大秦二世而亡;汉武帝晚年与戾太子刀兵相见,酿成家庭悲剧;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了三国时代的纷争,但在立储问题上如此糊涂,挑来挑去选中了一个有智商缺陷的司马衷,导致八王之乱,西晋短命;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其统治时期有贞观之治的美誉,但他的继位同样源于扑朔迷离的玄武门之变。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立储问题与皇帝本身的能力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明君抑或是昏君都会在立储时犯错误。对每个人而言都一样,最亲近的人才最容易看不到缺点,最容易被假象所蒙蔽。
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化在继承人问题上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成吉思汗也同样会担忧。他将自己的四个儿子召集到一起,首先问长子术赤:“你是我的长子,对于继承人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想法?你说一说。”
术赤因自己的身份问题一直很谨慎,他还没有开口说话,察合台就跳将出来,大声嚷道:“父亲先询问术赤,难道是想让术赤继承您的汗位吗?术赤是不是您的孩子都不清楚,说不定他就是篾儿乞惕人的孽种,怎么可以让他成为我们的大汗,绝对不可以。”
话说到这个份上,这种奇耻大辱术赤实在是忍不住了,他一把抓住察合台的衣领,对他吼道:“父汗尚且没有什么表示,没有把我们兄弟分出等级,你凭什么这么猖狂,肆意地污蔑我们的母亲,难道我的母亲不是你的母亲吗!我绝咽不下这口气,为了给自己清白,我要与你决斗,让长生天来决断到底谁才是对的。如果你赢了,那我任凭你处置,否则就要全听父汗来处置,不准再多嘴一句。”
眼看二人就要动起手来,成吉思汗一个眼色,木华黎和博尔术赶忙上前将二人拉开。这一幕是成吉思汗最不愿看到的,当着众将的面,二人这么一闹,成吉思汗的脸面挂不住了,他严肃地看着二人。虽然成吉思汗和术赤之间隔着一层薄纱,但是术赤也从未有任何出格的举动,谨守为子之道;而察合台是成吉思汗认为四个儿子中军事才能最接近自己的,但是脾气暴躁也是不争的事实。
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成吉思汗的老将阔阔思站了出来,对察合台说:“你为何如此性急?你的父汗还没有任何表示,你就如小丑一般跳了出来。你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草原上部落互相攻打,连年混战,抢劫之事时有发生,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谁人没被抢掠过,谁又没杀过人呢!你对自己母亲的怀疑就是对自己的怀疑,难道你们四个人不是同出一腹?察合台,你今日说的话就是大逆不道,你要怎么去面对自己的母亲!而且你这也是对你父亲的侮辱,怎么对得起你的父汗把你养大成人?”
阔阔思的一番话也勾起了成吉思汗的回忆,当年孛儿帖被篾儿乞惕部掳走,嫁给了也客赤列都,回来后生下了术赤,这些巧合让成吉思汗一直怀疑术赤的身份,但是他还是当术赤为自己的孩子养大。成吉思汗借着阔阔思的话,对察合台说:“你不要再叫嚣了,你是术赤的弟弟,怎么可以对兄长不尊,再有类似的事情出现我定饶不了你。”
察合台自知理亏,不再说话,但是他刚刚这么一闹,如果真的让术赤继承了汗位,术赤绝不会饶了自己。于是,察合台话锋一转,说道:“父汗,术赤的武功我是很佩服的,我们二人就像是父汗的左右手,应该同心对敌。我提议让我们的三弟窝阔台继承汗位,窝阔台宅心仁厚,虽然武功不如我二人,但是性格最好,能够服众,我二人也会听命于他,尽力地辅佐他,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听到察合台的提议,术赤也明白了自己没有继承汗位的可能,因此,对于这个提议,他也表示赞同。幼子拖雷也表示自己会忠心地辅助窝阔台兄长治理国家。
成吉思汗要窝阔台出来表态,窝阔台也没有说那些虚无的豪言壮语,只是表示自己一定会竭尽所能,但求能达到父汗的一半就满足了。事实上,窝阔台也是成吉思汗最中意的人选,从性格上来说,窝阔台沉着冷静,最有大将之风,为人淳朴,平易近人,不嗜奢华,虽没有成吉思汗那般雄才大略,但是最接近他的儿子。
这样一来,继承人问题总算是解决了,成吉思汗将这一决定颁布全国,窝阔台成为大蒙古国的储君。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可以全心全力地去攻打花剌子模。
1219年,成吉思汗率领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绵延千里,开赴花剌子模。
尔要战便战
大军出征,一定要占卜吉凶祸福,预知前途几何。在信仰原始多神崇拜的蒙古草原,占卜的结果有利,就好比一剂强心针,军队士气也会高昂;结果不好,放弃战争也是有可能的。此次远征也不例外,为了让士兵们相信正义在自己这一方,成吉思汗也寻求占卜的帮助,进行占卜的人是他最著名的谋士——原契丹贵族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的先祖曾是契丹的皇族,辽国被金国灭亡以后,很多契丹旧贵族就在金国出仕。耶律楚材出生在中都,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学富五车,年纪轻轻就已“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还曾出任金国皇帝的政策顾问。
耶律楚材是成吉思汗接触中原文化的纽带,成吉思汗攻占中都以后,听说耶律楚材满腹经纶,便向他询问治国大计,而耶律楚材也感到金国没办法实现自己的志向,遂决定跟随成吉思汗。
不仅精通汉文,同时擅长星象占卜的耶律楚材,深得成吉思汗的信任。这一次大军出征,耶律楚材注意到军心不稳,士兵们的士气并不高涨,因此,他运用占卜之术,预测到此次远征必将大胜,花剌子模无法阻挡蒙古铁骑。占卜本就有很多难以言明的东西,全靠占卜者的解读,我们不知道这是不是耶律楚材的计策,但是效果确实出奇地好,占卜结果一出,军心大定。
冷兵器时代,两军交战,先礼后兵,递交战书是很重要的过程,既表明本方占有道义上的高点,也将战争的责任推到对方身上,因此,战书写的好坏,虽不会对战争的走势形成大的改变,但是对本方军队的士气还是会有影响。
成吉思汗也清楚心理战的作用,他命耶律楚材写就了一篇战书。饱读诗书的耶律楚材从没写过战书,第一次执笔,写出的文章与其说是战书,更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用了很多的典故,但缺少了战书最需要的一点,那就是气势。
成吉思汗看了战书,不太满意,对耶律楚材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很优美,但是不足以威慑对方的心魄。我们这一次远征,心理上本没有优势可言,所以需要战书为我们的士兵增加自信。给摩诃末讲这么多中原历史,他根本不会在意,更何况他可能根本就不懂。依我之见,战书就需要五个字足矣,尔要战便战!”
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透露出的霸气是之前的文章难以比拟的,摩诃末你想武力解决问题,那我们就来硬的,打仗我成吉思汗还没怕过谁。这封惊世骇俗的战书一出,死气沉沉的军营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所有的士兵都被大汗的气魄所感染。
摩诃末接到战书之后是什么反应呢?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但推测而言,这五个字肯定也让摩诃末心中一惊,成吉思汗的霸气让他感到害怕。
蒙古大军直奔花剌子模的边境城市讹答剌,目标就是犯下屠杀之罪的哈亦儿汗,本来这次出征的目的也是要给蒙古商团复仇,第一战一定要拿下讹答剌。
被活活烫死的哈亦儿汗
二十万蒙古大军将讹答剌城团团围住,哈亦儿汗自知如果城破,那么他绝不可能活着离开,很难想象下场有多惨。因此,求生的欲望让哈亦儿汗拼了命地坚守城池,讹答剌城中所有能战之人,老人、小孩、妇女,只要是拉得动弓,搬得动石块,都被要求登上城墙参加守城。
讹答剌城内全民皆兵,加上城池坚固,另外蒙古骑兵本就不习惯攻城,即使是二十万大军一时也很难将城攻破。哈亦儿汗是摩诃末母亲家族的成员,因此,摩诃末不能见死不救,只好派出援军去援助讹答剌城。
成吉思汗当下要考虑的是如何找到战争的突破口,如果陷入攻城战的泥沼,那么蒙古军队很可能被拖垮在花剌子模的战场上。因此,成吉思汗考察了花剌子模的军事部署,敏锐的洞察力使得他一下就发现了摩诃末部署的巨大漏洞。
摩诃末号称拥有四十万军队,但是因为花剌子模国内不同派别和部族之间矛盾重重,所以实际能够集结的军队远远达不到四十万这个数量。因此,在御前军事会议上,大臣们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与蒙古军队在国境外决战,或是诱敌深入,利用地理优势击破敌人,等等。
最终,摩诃末愚蠢地选择了一个下下之策,虽然同样是诱敌深入,也分为积极地迎敌和被动地抵挡,摩诃末虽然将蒙古军队引入了花剌子模,然而他的军队都驻守在各个城市以及堡垒当中,这样的诱敌就等同于把敌人叫进自己的房内对自己进行殴打。
蒙古军队的数量本来比不上花剌子模,一旦花剌子模的军队被固定在各个城市当中,每个城市当中的军队数量就不如蒙古军队,蒙古军队就可以逐一击破。
事实上,成吉思汗抓住了这个漏洞,果断地分兵作战,但也不是盲目地分出很多条战线,拉长战线对远征的蒙古军队来说,很容易将补给线暴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成吉思汗的分兵,保证每支军队的数量都比某个目标内的守军多,他命二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留下围攻讹答剌;长子术赤率领一支军队沿着锡尔河去进攻昔格纳黑城;大将阿拉黑溯锡尔河而上,进攻锡尔河上游的别纳客忒城;成吉思汗自己则与幼子拖雷向古代河中地区的中心泽拉夫尚河谷进发,进攻摩诃末派出的援助部队。
围困讹答剌城的察合台和窝阔台,日夜不间断地发动攻击,城内的士兵忙于应付,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还没有被攻破,但是几个月过去,城内的食物已经耗尽,水源也已枯竭,很多士兵被饿死,能够继续战斗的人越来越少。就在哈亦儿汗苦苦等待援军到来之时,传来的却是援军被消灭的消息,最后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
蒙古军队丝毫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集合军队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讹答剌城终于抵挡不住被攻破。哈亦儿汗没有放弃战斗,与蒙古军展开了巷战,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被蒙古军生擒。
哈亦儿汗被带到了成吉思汗面前,他依然存有侥幸心理,希望成吉思汗饶他一命,他会帮蒙古大军夺下花剌子模,但是成吉思汗绝不能让死去的蒙古商团的人寒心,他压抑着怒火对哈亦儿汗说:“怎么你现在想要活命了?那你当初就不该对商团的财富动心思!你不是贪财吗?好!我就让你和财富融为一体。”
成吉思汗下令将白银融化,然后把滚烫的白银顺着哈亦儿汗的眼耳口鼻灌进去,哈亦儿汗就这样为他的贪婪付出了代价,活活地被烫死,永远地和白银融为一体。
成吉思汗向着长生天祷告,祈祷商团在天之灵,保佑蒙古军队这一次全胜而归。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