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一路势如破竹,轻松地攻下昔格纳黑城,并且继续进攻花剌子模的西北地区。术赤在攻下城池以后几乎没有进行屠城,这是因为他已经下了决心,既然无法继承大蒙古国的大汗,那么就要在这个地区建立自己独立的王国。
分兵几路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成吉思汗的大营捷报频传,但是阿拉黑率领的军队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以至于不得不寻求援军。
阿拉黑攻下别纳客忒城也没有费很大力气,当他继续进攻锡尔河畔的忽班城时,遭遇了花剌子模的名将帖木儿灭里,蒙古军队被迫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帖木儿灭里明白忽班城的战略地位,如果忽班城陷落,蒙古军队就可以顺流而下,长驱直入,锡尔河沿线将宣告失守。
帖木儿灭里充分利用地理优势。锡尔河宽约一百三十米,河中心的岛上有一座城堡,与河岸边的忽班城互为掎角之势,互相保护。帖木儿灭里在河中心的城堡中派驻了一千精兵,同时,为了避免忽班城陷落后百姓被屠戮,在开战之前他就将想要逃命的百姓放出了城,不愿离去的人则躲入坚固的城堡中。帖木儿灭里建造了一艘巨大的铁船,用以阻止蒙古军渡河。
阿拉黑率领蒙古军队几番试探,均难以靠近河中岛,又尝试直接进攻忽班城,但是距离过远,弓箭和投石机都难以命中目标,无奈之下在岸边扎营。帖木儿灭里趁夜色驾铁船来偷营,蒙古军队伤亡不少。无计可施的阿拉黑向成吉思汗寻求援军,成吉思汗得知阿拉黑的对手是帖木儿灭里,心中也有些担忧,于是派去了两万援军,以及五万俘虏。
阿拉黑命令五万名俘虏搬运石块,填出一条通向河中岛的道路,但是进度缓慢,白天搬进去的石块晚上就被岛上的守军驾船清走了,为了减缓阿拉黑铺路的速度,帖木儿灭里不时发动偷袭,但是谁都无法对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
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黑人数上的优势渐渐体现出来。五万人搬来石块,却只有几千人清理,积少成多,石路眼看就要铺到岛上。帖木儿灭里很清楚,一旦这条路铺成,仅有一千名守军的城堡根本抵挡不了蒙古军队的进攻,这时轮到他束手无策了。
蒙古人成功地逼近了城堡,阿拉黑派出一支部队协同作战进攻忽班城,两面同时开始攻城,矢石如雨般落下,河中岛的城堡率先被攻陷,很快忽班城也要失守。帖木儿灭里已经黔驴技穷,无奈之下,他决定率领全军突围,所有的士兵和辎重都被装上了大船。帖木儿灭里亲自坐镇铁船,前方开道,七十多艘大船顺流而下。
阿拉黑看到敌人要逃跑,急忙组织追击,但是蒙古只有骑兵,没有战船,也没有水军,只能靠着骑兵在岸上追。帖木儿灭里让几艘战船不断地对岸边的敌人射箭,延缓了骑兵前进的速度,很快就甩开了阿拉黑的追击。
阿拉黑面对此景只好报告成吉思汗,希望能有其他的蒙古军队在下游拦截帖木儿灭里的军队。
名将的挽歌
没有遇到什么阻挡的术赤一路高歌猛进,此刻正在锡尔河下游。接到成吉思汗的命令以后,术赤立刻用小船在锡尔河中拦腰搭起了一座堤坝,并将蒙古士兵埋伏在小船之中。
不过帖木儿灭里作战经验丰富,很擅长侦察敌方的行动,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路顺风地到达目的地,所以他不断地派出小船在船队前方探路。果然,蒙古人的堤坝被帖木儿灭里提前发现,他此刻有两种选择,要么派大船将堤坝冲开,强行越过蒙古人的拦截线,但是硬碰硬的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而且对付以逸待劳的蒙古人,帖木儿灭里毫无把握。
如此衡量一番,帖木儿灭里决定避其锋芒,他下令船队提前登岸,从岸上撤退。但是这样一来,帖木儿灭里犯了兵家之大忌,他陷入了蒙古人的陷阱,在陆地上进行野战,蒙古人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如果他停留在船上,蒙古的骑兵将毫无用处,登岸之后,帖木儿灭里的花剌子模军队就变成了蒙古人砧板上的鱼肉。
帖木儿灭里亲自断后,然而还是无法抵御蒙古骑兵的冲击,大部队轻易地被冲散。乱战之后,帖木儿灭里在几名随从的拼命冲杀下打开一个缺口,突围出去,蒙古人最终没有追上他。
帖木儿灭里一路逃回了花剌子模国都玉龙杰赤,重整旗鼓,以他的声望重新集结了一支军队,并且成功地收复了一些被蒙古人占领的城市。不过终究寡不敌众,在蒙古军队的反扑下,又相继丢失。
无奈之下,帖木儿灭里只好回到国王摩诃末身边,帮助摩诃末出谋划策,继续抵抗蒙古人。直到摩诃末离开人世,帖木儿灭里没有投降蒙古人,而是前往遥远的叙利亚,放弃了军队统帅这一职位,跟随自己的信仰,放弃了所有的荣华富贵,放弃了一生为之奋斗的军队,成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恩怨全都抛之脑后。
在清真寺每日的钟声中,在《古兰经》的经文中,帖木儿灭里不再执着于战争。直到晚年,他已经放下一切,须发斑白的帖木儿灭里只想要落叶归根,能够葬在自己的故乡是他最后的愿望,尽管这时的花剌子模早已被蒙古统治了几十年。
回到花剌子模的帖木儿灭里看着似曾相识的建筑,安居乐业的百姓,他笑了,这是充满诚意的笑。此时的花剌子模统治者合丹已经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辈,亲自召见了帖木儿灭里,问道:“你当年是怎么抵抗蒙古人的,从头到尾细细说来。”
帖木儿灭里虽然看透了一切,但是当年的功绩是他不会舍弃的值得回味的经历,他用浑厚的嗓音回应道:“你没见过我的作战是你的遗憾,当年能与蒙古人对抗的只有我,日月都会被我夺去光辉,上天亲眼见证了我的伟大。”
合丹看着高傲的帖木儿灭里,又气又恨,心想:“好你个帖木儿灭里,都这么老了,还不忘当年打赢了我们蒙古人的细节,我看你就是想故意来嘲讽我,倚老卖老,真是不识抬举。”
合丹打断了帖木儿灭里的回忆,对他说:“你不是沉浸在当年的胜利中不能自拔吗!好啊,那就去给安拉好好讲讲你的故事吧。”说罢,张弓搭箭,射死了帖木儿灭里。
虽然帖木儿灭里最终没有逃脱被蒙古人杀掉的命运,但是他的勇武还是得到了对手的尊重,帖木儿灭里的故事在花剌子模被几代人不断地润色,成为一个传说。
国王开溜
成吉思汗的几路大军捷报频传,察合台和窝阔台攻下了讹答剌城,术赤和阿拉黑扫平了花剌子模西北部,而成吉思汗与幼子拖雷的这一支军队也很快攻下了不花剌。
不花剌是享誉伊斯兰世界的大城市,在宗教界有着特殊的地位,城内有数量众多的清真寺,建于1121年的大礼拜寺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同样负有盛名的星期五清真寺和叙利亚人清真寺,其建造历史都超过了半个世纪。
除了宗教以外,不花剌有名的还有它的灌溉系统和纺织业。不花剌将泽拉夫尚河的河水引入城市当中,通过蓄水池、水车及水闸的巧妙布局,保证了城市的饮用水和公园的灌溉用水。这让人联想到巴比伦王朝著名的古代文明奇迹——空中花园,对沙漠地区的城市而言,水资源就是生命,如何合理地分配水资源是阿拉伯工匠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才有众多的绿洲城市的出现,不花剌也是杰作之一。
成吉思汗的军队围住不花剌,包围持续了几天几夜,守将终于抵挡不住,在突围之际,两三万的守城士兵被蒙古军队全歼。没有军队的保护,不花剌的居民向成吉思汗开城投降,然而成吉思汗将富人们的财富洗劫一空,并纵火焚烧了不花剌,这座城市陷入火海之中,废墟中只有一些清真寺的残垣断壁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攻下不花剌的成吉思汗乘胜追击,直奔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这里集结了摩诃末的主力军队近五万人。撒马尔罕位于阿姆河以东,泽拉夫尚河谷地,与花剌子模旧都玉龙杰赤隔阿姆河相望。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代,就曾在此处设立康居都督府(撒马尔罕时为康国都城),在丝绸之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都市。
撒马尔罕与不花剌相同,都拥有独特的水源体系,城内水道密布,可以满足城市饮用水及灌溉用水。精巧的布置和构思源于撒马尔罕聚集了中亚地区最多的能工巧匠,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在此处工作,就好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一般开放。与不花剌不同的是,撒马尔罕的防御措施更加坚固,整个城市由城堡、内城及外城三部分组成,互为辅助,城墙及防御工事在蒙古军队到来以前已经修缮一新,加上守军人数远多于不花剌,除去花剌子模本国的军队,还有突厥雇佣兵近三万人,攻城战的难度是前面的战役无法比拟的。
国王摩诃末此时也在撒马尔罕城中,这一点对守城士兵来说也是极大的激励。然而好景不长,人生迟暮的摩诃末早已没有当年开疆拓土时地锐气,取而代之的是懦弱和惜命,蒙古军队还没有开始围城,他就已经迫不及待的逃离了撒马尔罕。
成吉思汗不敢大意,在进攻撒马尔罕之前,将几路大军合为一处,休整片刻,然后将俘虏集合在一起,为蒙古军队开路,作为先锋部队,挡在撒马尔罕的守军面前。
在攻城的时候,成吉思汗采用了他最擅长的战术——诱敌深入,开始的几次交战均以诈败结束,这在精神上成功地麻痹了撒马尔罕的守军,觉得蒙古军队不过如此的荒谬的想法弥漫在守军当中。接着成吉思汗引蛇出洞,将守军带入提前设置好的包围圈中,再瓮中捉鳖,一网打尽,五万多花剌子模士兵亡于这个战术。
城内的突厥雇佣兵在族属上与蒙古人同出一源,因此侥幸心理让他们决定向成吉思汗投降,主动打开了城门,然而他们不知道,成吉思汗最痛恨的就是背叛,他的身边也绝不会留下背叛之人。因此,这三万人被成吉思汗屠戮殆尽。
撒马尔罕被攻破,城市被洗劫一空,几千年的历史被蒙古骑兵焚毁,但是成吉思汗这一次没有屠杀平民百姓,他将几万名能工巧匠编入军中,同时把大量的青年分配给蒙古贵族做奴隶。
“天涯海角”式追捕
撒马尔罕失守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阿姆河对岸的旧都玉龙杰赤,同时传来的还有撒马尔罕的士兵被屠杀的惨状。玉龙杰赤作为花剌子模的旧都,军事防御工事比撒马尔罕还要坚固几倍,守军也超过六万人,而且这一次士兵们为了活命,众志成城,同心对敌,这令蒙古军队也感到颇为棘手。
成吉思汗派人给玉龙杰赤城内的摩诃末母亲送去口信,告诉她,这次的战争完全是摩诃末一人过错,他吞了大蒙古国的商队,还杀了使臣,成吉思汗忍无可忍才派出大军来复仇,只要玉龙杰赤放弃抵抗,派出使者前来谈判,只要臣服于成吉思汗,年年上缴税收和贡品,就不会迁怒于城内的百姓,也不会焚毁玉龙杰赤。
不过成吉思汗不知道摩诃末和自己的母亲并不十分亲密,而且还有隔阂,事实上引起战争的是摩诃末母亲一族的哈亦儿汗,所以成吉思汗的口信打了水漂,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摩诃末在惊吓之际逃离了玉龙杰赤。
成吉思汗想到了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久攻不下,被迫退兵。为了不被玉龙杰赤拖住脚步,成吉思汗决定派自己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去攻城,然后派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去追击国王摩诃末。
成吉思汗通盘考虑了整个作战形势,他注意到,蒙古军队虽然一路胜利,但是士兵的损失也有几万人之多,尽管抵抗的城市并不多,但是只要摩诃末还活着,士兵们就有精神支柱,就有奋斗的勇气和动力,就会有坚持抵抗的城市。同时已经攻占的城市并不十分稳定,也有可能被策反,蒙古军队就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沼。因此,比起围攻玉龙杰赤,追击摩诃末应该被放在第一位,只要摩诃末死了,花剌子模就会群龙无首,没有了最高领袖,抵抗必定会减少。
成吉思汗叮嘱哲别和速不台,此去追击之路,必定凶险万分,切记不能够贪得无厌,一定记得目标是摩诃末,抓住他才算是完成任务,不要在乎一时的财富,也不要为了财富去攻城而耽误了行程。哲别、速不台领命,带着两万人的蒙古军队出发了。
摩诃末带着长子札兰丁一路西逃,不敢有半点耽搁。札兰丁相比起他的父亲,正值壮年,年轻气盛,对父亲一直逃跑感到不满,他对摩诃末说:“父亲,我们一直逃跑,连一点抵抗都不做,这样蒙古骑兵也会轻易地追上我们。为了保护您继续逃跑,我愿意留下担任殿后的任务,阻挡住蒙古的追兵。”
摩诃末当即打断了札兰丁的话,对他说:“胡说什么,蒙古骑兵那么厉害,你怎么可能挡得住,白白损失士兵的性命,你也很难全身而退。”实际上,摩诃末有自己的小算盘,第一点,他确实觉得打不过蒙古的骑兵,怕儿子战死沙场;第二点,最重要的是,他怕万一札兰丁真的赶跑了蒙古人,那么札兰丁的声望就会一下超过自己,花剌子模的人民都会尊敬他,而忘记了自己,摩诃末怕失去王位。
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连国家都失去了,那要王位还有什么用呢?摩诃末没有理解这个道理。他在前面跑,哲别和速不台在后面紧追不舍,循着摩诃末的踪迹,几天之内狂奔七百余公里。摩诃末如惊弓之鸟,逃跑的日子里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听说追兵将至,急忙逃往里海,他的二儿子在此处搭救他,派出大船将摩诃末送往里海里的一座小岛避难。
就在摩诃末的大船刚刚起航之际,哲别率领着追兵也赶到了,矢石俱下,可惜距离过远,没能造成伤害。没有大船的蒙古军队只好在里海岸边扎营,等待着摩诃末出来,成吉思汗下达的任务没有完成,他们不敢回去。
摩诃末逃到小岛上,虽然暂时安稳了下来,但是蒙古的追兵并无离去的意思,这让他每日仍是提心吊胆。连日来的疲惫击倒了摩诃末,一场大病袭来。联想到自己年轻时也曾发过大愿,成为征服四海的英雄,刚即位时励精图治,使得花剌子模达到了全盛,风光无限;如今像只丧家犬一样被追赶,像一只缩头乌龟一样只能躲在小岛上偷生,摩诃末感到既羞辱又惭愧。
摩诃末悔不当初,被哈亦儿汗裹挟,以致酿成大错。他对长子札兰丁说:“我死后,你就将我埋在这里,我没有脸面再回到玉龙杰赤。你一定不要重蹈覆辙,要带领花剌子模人民全力抵抗,以你的能力肯定会有一番作为。”套用陆游的一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将自己的全部愿望都寄托在札兰丁身上。
心力交瘁之下,摩诃末没有扛过这场大病,在里海的这个小岛上一命呜呼。虽然晚年凄惨,但也算是善终,有个全尸,否则落到成吉思汗手中,肯定会被虐待致死。
长子札兰丁继承了花剌子模的王位,暗中逃出小岛,逃回了旧都玉龙杰赤。
哲别和速不台听说摩诃末已经死在小岛上,决定回去复命,虽然没有抓到他,但是目的已经达到了。成吉思汗听到摩诃末死了的消息,叹了口气,说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此下场,究竟是谁之错?”他没有让哲别和速不台回来,而是让他们继续向西北前进。
水淹花剌子模
成吉思汗的军队全部集结在玉龙杰赤城外,但是他不急于攻城,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天气炎热,蒙古人生活在草原,夏季凉爽舒适,但是花剌子模位于中亚,这里沙漠纵横,夏季炎热异常,对于习惯了凉爽的蒙古人来说,简直如地狱一般难熬。其二是蒙古军队持续进攻,未曾休整,全军普遍感到疲惫,加上损失的士兵数量还没有统计。因此,成吉思汗决定全军后撤,在一个绿洲城市扎营休整,而他自己则带着儿子们返回河谷之地避暑去了。
秋季来临,成吉思汗再次返回前线,休整的军队见到主帅归来,士气大振。成吉思汗派出自己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去攻城,同时还有大将博尔术、合答安等人辅助,他自己则坐镇大营,等待捷报。
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五万多人的大军再次包围了玉龙杰赤。与上一次围城战不同的是,玉龙杰赤的守军和百姓思想已经完全统一,他们不再去思考战败了会如何,因为讹答剌、不花剌、撒马尔罕都是前车之鉴。
现在城内可谓全民皆兵,没有人有投降的想法。因此当术赤试图让城内的人投降的时候,他派去的使者被杀掉了,这宣告了一个信息,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蒙古军队要攻便攻,无须多言。
术赤无可奈何,只得与察合台发起进攻,然而守军的意志异常坚定,加上坚固的防御工事,蒙古军队接连几次均无功而返。术赤再次用屡试不爽的老战术,诈败引敌人出城决战,花剌子模的军队也真是配合,吃过几次亏了,仍然没有反思。
不过蒙古军队这一次有些心急,他们没有等到大部队出来,就歼灭了出城的部队。城内的士兵看到同胞被敌人无情地砍杀,义愤填膺,但是没人敢冲出城去,只是从这以后,不管蒙古人怎么挑衅,被骂成懦夫也好,无能也罢,花剌子模的守军再也没有主动出城追击。
这就难坏了城外的蒙古军队,不擅长攻城战的蒙古人一下子没有了办法,强攻不仅损耗士兵,而且对士气的消磨也是不可估量的。蒙古人打起了游击战,寻找着玉龙杰赤的漏洞,今天攻这一边,明天攻那一边,为了减少伤亡,均是点到为止,找不到突破口就撤退,一个多月下来,基本上是无功而返。
久久等不来捷报,成吉思汗在后方极为生气,他愤怒地对身边的失乞忽秃忽说:“都几个月了,怎么还没有攻下玉龙杰赤!这三个小子到底在搞什么鬼!这样拖下去,会进一步激发守军的士气。”
是什么原因使得之前一路奏凯的蒙古军队停下了脚步呢?玉龙杰赤城池坚固、军民同心都算是因素之一,但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蒙古军队内部的不和谐。术赤与察合台之间的矛盾再次激化,争执的焦点就是攻城的方式。
察合台主张强攻,既然找不到漏洞,那就玉石俱焚,运用攻城车和云梯强行攻城,将城池焚毁也在所不惜;但是术赤有自己的考虑,他觉得这些攻下来的地方将来就是他的领地,他要尽可能地保留这些财产,重建一座城池那可是个大工程,不如将原有的城池保存下来。两个人的争执也影响到下面的士兵,两方的亲兵内斗不断,整个军营纪律涣散,这才造成玉龙杰赤久攻不下的现状。
失乞忽秃忽也提醒成吉思汗,说:“大汗,依我之见,还是在于三个兄弟之间没有齐心协力,如果他们三个人拧成一股绳,那么我相信以蒙古军队的战斗力,玉龙杰赤绝非不可攻破之城。”
成吉思汗点点头,派人前去传达口信:“术赤、察合台你们二人若要继续内斗,我定不饶你们两个,如果再不能一致对外,我会将你们两个全都撤换,回到草原去思过!从现在开始,军队指挥权交给窝阔台,你们二人要听他指挥。”
果然,成吉思汗的命令一出,军营中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窝阔台重新整顿了纪律,凡是在营内斗殴的,一概军法处置,绝不姑息。这样一来,士兵们面貌一新,蒙古军队又变成了那支常胜之师。
窝阔台指挥攻城,不再留任何余地,直接用火攻。城内的守军和百姓也是万众一心,城门被攻破,百姓们坚持巷战,蒙古军队在玉龙杰赤城内苦战七天七夜,每一个房屋都仿佛堡垒一般,蒙古人的伤亡也在直线上升。终于窝阔台忍无可忍,引阿姆河水灌城,玉龙杰赤瞬间变为泽国,耗时几个月时间,玉龙杰赤宣告失守。
狡猾的札兰丁
时间稍稍往前回溯。札兰丁逃回玉龙杰赤以后,虽然名义上他是花剌子模的国王,但实际上号召力已不可同日而语,而玉龙杰赤城中几乎都是太后派,因此,札兰丁处处碰壁,没有人愿意辅佐他。
束手无策的札兰丁只好先蛰伏在玉龙杰赤城中,但是一丝不安始终挂在他的心头。原来札兰丁一直跟随父亲摩诃末,除了逃跑,还练就了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他注意到自己的住处增加了很多监视的人,每日生活在这么多的人注视下,札兰丁感到自己像个被关在笼中的老虎,只能任人宰割。
札兰丁综合了各种因素,判断玉龙杰赤城中有人想要对他不利,于是,他第一时间做出了决定,与其在此坐以待毙,不如逃出去,寻求东山再起。
趁着夜色,札兰丁摆脱了监视的人,逃出了玉龙杰赤,一路向着哥疾宁(现在阿富汗东南部的加兹尼)方向奔去。正是因为札兰丁这个关键的决定,才没有让他葬身玉龙杰赤,使得花剌子模能够继续坚持抵抗一段时间。
出逃的札兰丁在路上巧遇帖木儿灭里,其实说是巧遇,帖木儿灭里在玉龙杰赤往哥疾宁方向上等了很久,他想等待一个可以振臂一呼带领花剌子模的人,没想到等到了札兰丁,于是二人结伴到哥疾宁,继续组织军队。
成吉思汗拿下了玉龙杰赤,这一年是1221年,继而派出幼子拖雷统率军队渡过阿姆河,进攻呼罗珊地区。呼罗珊大部分位于现在伊朗,东部位于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境内。实际上,上一个年度哲别和速不台追击摩诃末的时候也经过了这一地区,当时这些地区的城市表面上都臣服于蒙古,但是因为没有受到攻击,所以当哲别和速不台继续远征之后,这些本来臣服的城市又出现了反复,拖雷率军迅速地平定了呼罗珊地区的反对势力,回师与成吉思汗一同继续进攻阿富汗东南部。
成吉思汗得到情报,札兰丁在哥疾宁重整旗鼓,汇集了六七万人的军队,为了早日将其铲除,他亲率大军南征。首先攻占了哥疾宁北部的大城市巴里黑,巴里黑是古时大夏(即巴克特里亚)的首都,防御措施也很健全,但是守将没做任何抵抗,主动投降了蒙古,成吉思汗担心城里的人叛乱,于是将所有居民屠杀。
在进攻要塞城市塔里寒时,蒙古军队遇到了顽强的阻击,守军拒绝了成吉思汗的劝降,一心抵抗到底。塔里寒要塞依山据险,蒙古骑兵失去优势,只得下马作战,即使这样,在围城战中也毫无优势。在守军的奋战之下,成吉思汗的军队六个月没有前进一步。
直到拖雷平定了呼罗珊,与成吉思汗会师以后,蒙古军队的进攻才有了一点起色。成吉思汗下令建造土城,与塔里寒要塞高度持平,然后驱使着俘虏冲入城中,守军抵挡不住,只好突围而出,骑兵依靠熟悉地形,成功逃遁,但是步兵没能这么幸运,全部被歼灭。至此,成吉思汗耗费了七个月的时间终于攻下了塔里寒要塞。不过,这一战给蒙古军队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震慑,他们习惯了草原游击作战,但是从进攻花剌子模的第一战开始,遇到的就是攻城战,加上地形不熟悉,气候炎热,各种困难接踵而至。
这时候,札兰丁已经在哥疾宁整顿好军队,以逸待劳,期待着与蒙古军队一战了。
游泳技能很重要
成吉思汗派出失乞忽秃忽担任先锋,向着哥疾宁方向进行侦察,自己率领大部队继后出发。失乞忽秃忽在喀布尔北部与札兰丁的军队狭路相逢,双方摆开阵势,几个回合下来,蒙古骑兵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反而在敌人的进攻下有倒退的趋势。
失乞忽秃忽感觉大事不妙,他仔细观察了敌人,发现对方将士毫无畏惧,每个人都是拼命在战斗,勇猛异常。蒙古军队并没有想到会遇到这么猛烈的冲击,渐渐抵挡不住,失乞忽秃忽赶忙鸣金收兵。
当夜失乞忽秃忽想出了一条计策,第二天出战,他让所有将士把毡子捆绑成人的形状,然后绑缚在马匹上。因为本来蒙古的骑兵每个人都有好几匹马,这样一来,就好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士兵,造成夜间有援兵的假象,借此震慑对方,达到令札兰丁退兵的目的。
然而这毕竟只是瞒天过海之计,如果真的两方交战,很容易就被识破。果然,札兰丁的部下提议撤兵,蒙古骑兵的数量太多了,肯定难以招架。但是札兰丁跟他的父亲摩诃末不同,他不是一个只想着逃跑的人,如果能够一战,他绝不会放过机会。
札兰丁对士兵大吼道:“战士的最高荣誉就是战死沙场!敌人有没有援军都没关系,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的实力。所有人听我的命令,骑兵下马,把缰绳系在腰上,倒要看看蒙古人是怎么一夜之间变出那么多援军。”
失乞忽秃忽见札兰丁完全没有退兵的意思,感到很诧异,他想,难道是自己的计策被识破了?现在是骑虎难下了,如果不进攻就意味着援军是假象,可是进攻就会被识破。左右为难之际,失乞忽秃忽决定赌一把,趁着敌人还没有怀疑的时候,或许可以打乱敌人的节奏。
结果可想而知,等着失乞忽秃忽来攻的札兰丁,待蒙古骑兵一接近就发现了破绽。他大声地鼓励军队:“敌人的骑兵是假的,战士们,拿出你们的勇气,让蒙古人看看我们的实力。”札兰丁命令弓箭手等敌人再近一点就攻击,失乞忽秃忽的军队被箭雨打退了回去,第二次冲锋时,札兰丁的骑兵也冲了过来,蒙古军队在交战中被冲散了,失乞忽秃忽自己也险些失去性命,在随从的保护下才逃离了战场。
这一战,蒙古的损失很大,是开战至今最大的一次,活着回来的人寥寥无几。失乞忽秃忽向成吉思汗请罪,但是成吉思汗并没有过多地责怪他,而是反复向他询问札兰丁的作战方式和作战特点。成吉思汗不会让自己的士兵们二次犯险,如果不是胸有成竹,他宁可选择避其锋芒。
成吉思汗总结经验,下令全军轻装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出征哥疾宁。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成吉思汗到达哥疾宁城外的时候,听说札兰丁已经逃亡印度旁遮普。原来在战胜了失乞忽秃忽以后,札兰丁部队内部的不和谐就暴露了出来,他手下的阿富汗士兵和突厥雇佣兵之间互相看不惯对方,一拍两散。札兰丁的部队人数锐减,考虑到无法与成吉思汗正面交战,他便果断地撤退了。
成吉思汗对札兰丁充满了敬意,他是花剌子模唯一一个坚持同成吉思汗作战的人,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成吉思汗才不能留他的性命。成吉思汗命令部队绕过哥疾宁,目标是先消灭札兰丁。
札兰丁的部队正在印度河岸边休息,准备第二天早晨渡河。没想到当天夜里,成吉思汗的追兵已经赶到,札兰丁的部队仓促应战,不过因为成吉思汗下令活捉札兰丁,所以没有使用弓箭手,札兰丁的部队勉强坚持着。
天亮以后,札兰丁发起了一次冲锋,利用这次冲锋,札兰丁掉转马头,从悬崖上跃入印度河。蒙古的士兵也想要跟着跳下去,但被成吉思汗拦下了,他清楚地知道蒙古人不善水性,盲目跳下去只会丧失性命。
蒙古的军队几次都被河水拦截了去路,可见除了大江大河,没人能阻挡住蒙古骑兵前进的脚步。不过,不习水性的蒙古人始终没有主动去普及游泳,或许对他们来说,水战真的不需要那么重视吧。
逆我者亡
札兰丁跳入了印度河,扑腾了几下之后游到了对岸。悬崖上的蒙古士兵咬牙切齿,但是无计可施。不过,札兰丁只是孤身一人逃离了战场,他的部队和他的子嗣都没有逃脱成吉思汗的围捕。
成吉思汗对札兰丁很欣赏,他对窝阔台说:“如果札兰丁能够为我所用,那就再好不过了。他的勇气和他的智略都胜过你们,只可惜他生错了地方,遇到了摩诃末这么一个窝囊的父亲,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但是要是作为敌人,他就太危险了,决不能让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否则他会成为我们蒙古人最头疼的人物。不过,你们还是要好好学习他的勇气和不屈。”正因此,札兰丁的子嗣一个不留都被成吉思汗杀掉了。
他派出大将八剌带领一支部队去进攻旁遮普,而这次只是为了找到札兰丁的试探性攻击,成吉思汗并没有准备全面进攻印度。
成吉思汗率军回身进攻哥疾宁,他将没有抓到札兰丁的怒火洒向了这座城市。守将早已逃之夭夭,拿下城池不费吹灰之力,继而蒙古军队开始了大屠杀。成吉思汗以清点人口为由,将所有居民赶到了城外,再对城内进行掠夺,并纵火焚烧了这座城市。城外的居民,所有工匠还是一如之前被编入成吉思汗的军中,剩下的人都没有逃脱被杀的噩运。
接着成吉思汗又将所有曾经响应过札兰丁的城市全部踏平,所有百姓全部屠杀,城市焚毁,以至于从此以后呼罗珊地区一蹶不振,哥疾宁等城更是荒无人烟,一派萧条。
发泄完怒火的成吉思汗率领部队度过阿姆河,回到了不花剌。一方面是因为部队难以忍受南部的炎热,需要回来避暑,另一方面,南部的战争已经告一段落,部队暂时撤回到河中地区,以研究下一步的作战。
持续了好几年的对花剌子模的战争已经告一段落,除了个别地区仍时有反抗之外,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臣服于大蒙古国。虽然消灭了花剌子模近四十万人的部队,但是蒙古的损失也有近二十万,当中包括无法适应气候的非战争死亡,总之这场战争对蒙古来说也算不得大胜,尤其是战争中死去了很多跟随成吉思汗多年的老兵。
成吉思汗这时候也终于有时间来思考将来的人生和未来的作战计划,同时,他也在等待哲别和速不台的远征,以及八剌在印度的作战情况。
这一年是1222年,距离成吉思汗去世的1227年还有五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