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被这话感动了:“哎呀,你还怪钟情的呀,你!”
月华听了这话,却羞羞答答的,不好意思起来。刘宁也知道,作为一名知识女性,王颖在这问题上是最敏感的,他不能让她察觉出任何蛛丝马迹来。所以,在王颖回来第二天,他对月华说:“王颖回来了,强强有人照顾了,你也回老家过春节去吧!”
王颖说:“你急什么?我刚回家,有些杂事要处理嘛!”
刘宁说:“我让她回家是有一个特殊任务哩,就是暗访一下那万头奶牛工程到底落实得怎么样?有人来信举报说有虚假,奶牛没买那么多。”
月华面有难色:“这么重要的任务我咋落实?你派人去查查不就成了。”
刘宁说:“你去串串亲戚,会会朋友,随便拉拉家常,情况不就了解个八九不离十了吗?你是本乡人,乡亲们跟你说的肯定都是实话。”
月华瞟了刘宁一眼:“这么一来,我不成了你委派的特工了吗?”
刘宁眼睛里忽然闪过一道亮光。他说:“郑主任派你来完成一项特殊任务,我何不来个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你了解一下基层的真实情况呢?”
王颖也笑了起来:“月华呀,你这是双料特工,厉害呀!”
月华回了家,倒真把这事儿当成了重大任务。她在古河乡下了汽车,只见乡政府门前围着一群人,怒气冲冲的,有人大声质问:“这万头奶牛工程到底弄来多少奶牛?咋没有俺的份啊!”有人却牵着几头奶牛,大声叫嚷着说:“这牛俺不要了,谁想要就牵走吧!”
月华觉得好奇怪,有人嚷嚷着要奶牛,有人却又把奶牛拱手相让,这是怎么回事呀?月华不由凑到跟前问了个究竟。
原来这是农民来上访!前些天市报头版头题位置刊登了一条消息,说省里拨款三千万,在古河乡搞了一个万头奶牛工程。这消息很让当地农民兴奋和激动,可他们等了又等,那一万头奶牛却没有踪影。有几个幸运者得到了一头奶牛,可价钱高得吓人,一头牛竟高达一万多块,比当地市场高出一两千元。这扶贫款可不是救济金,虽然利息很低,可五年之后就要归还。于是没牛的想要牛,得到牛的又嫌价钱太高,要把牛退了。
上访农民乱哄哄地吵嚷着要乡里给个说法。从乡政府走出来一个胖子,高声吆喝说:“乡亲们,你们不要听报纸瞎吹,那万头奶牛工程是三年计划,今年咱乡只分到五百万扶贫款,我上哪里给你们弄这么多奶牛啊!你们不要瞎闹,这事要是叫省里知道了,第二批和第三批扶贫款就泡汤了。谁要再闹,到时候我就跟他算账!”
有人问:“这奶牛哪值万把块?你们是吃了回扣吧?”
胖子说:“这么多奶牛能是好买的?这几年各地都在发展奶牛业,那奶牛比金丝雀还难买。贵一点也是事实,可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牛是县里派人从内蒙古统一采购来的?几千里地呀,运输费交易费还有出差费加在一起,能是个小数吗?你们嫌贵就退回来!”
这番话只能让那几个退牛的人消了气,没有得到奶牛的意见更大。有人大骂:“你们乡干部就会糊弄上级领导,你们不是说要帮助困难户寻找致富门路吗?为什么都把奶牛给了干部的亲属?”
胖子把头一摆,气哼哼地说:“我不跟你们说这么多,谁不快走开,我都把你们录到这镜头里,到时候再找你们算账!”
这时候有个年轻人扛着一部摄相机,对着上访的人叫嚷说:“我录了,我录了,看谁进到我镜头里去了!凡进入镜头里的,今后都跟你们算账!”
胖子连吓带哄,上访农民一个个走开了。月华看了这一切,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当个农民真是太好糊弄了。
月华回到杏花村,只见村街上拴着一头头黑白花奶牛,长长一大串,足有百十头。它们见了月华,发出一阵哞哞的叫声,好象对她的到来表示欢迎。黑牛远远地看见月华,笑嘻嘻地迎上来说:“我们跑到附近几个县,买来一百多头奶牛,一头还不到七千块钱哩。多亏我们下手早,要不然,牛价就涨得没谱儿了。”
黑牛沉醉在激动和兴奋中,月华问:“听说全乡新购奶牛不足五百头,这情况你知道吗?”
黑牛说:“我哪能知道这么多?我每天忙着养牛,哪有时间问这个?”
月华说:“就这几百头奶牛,形不成规模经营,今后奶品销售怎么办?”
这一问,黑牛着了急。他说:“我到几个村转转,我得把准确数字弄出来!”
月华来到村北玲玲家。只见郑主任带着市电视台的几个记者,扛着摄相机和照明设备,正准备拍摄什么。郑主任见了月华,忙说:“你为咱市立了大功,今天我来给你们杏花村拍个专题片,好好宣传宣传这个典型!”
那几个记者立马行动起来,先设计了一组镜头,让村民们按他们的要求去行动,就连说什么话拍什么镜头,也要按他们事先写好的题纲去行动,不能有半点差错。月华问:“你们是拍新闻片,还是拍电视剧?”
郑主任忙把月华拉到屋里说:“这片子是向省里汇报用的,不把第一笔扶贫款用好,第二笔款就不好到位了。”
月华问:“咱市到底买来多少奶牛,扶持困难户?”
郑主任说:“三千头呀?这是省里定下来的数,等到明年再购买第二批,总目标是发展一万头。”
月华说:“我听说总共才买来五百多头,真是这样吗?”
郑主任听了脸色大变:“你听谁说的?”
月华说:“有人到乡里上访说的。”
郑主任说:“别听他们瞎喳喳!都想养奶牛,哪能一下子到位呀?要分批推广,取得经验,再全面展开,这也是刘宁的意见。”
月华问郑主任:“是别人糊弄你,还是你糊弄我?五百头才能用多少钱?那三千万块钱到底都弄哪去了?要是刘主任问起这事,我怎么说?”
郑主任一听这话觉得月华这次回来是有由头了,他不能再搪塞月华了。他长叹一声说:“这事我听说后也很生气!扶贫款好像唐生肉,到哪里都想啃一口。可我也有难处啊!下岗工人生活补助费没有落实,春节期间最容易闹事,这笔钱市长要挪用一下,我敢违抗吗?到了县里,县长又说,教师工资拖欠半年没有发,先借用一下,解决当务之机。我也没法顶回去呀?”
郑主任满肚子苦水,他继续倾诉说:“我是扶贫办主任,直接受市长领导呀?市长作出决定,我有啥办法?整个扶贫工作是由县里具体实施的,我也不能随便插手呀?县里已经挪用了,才给我打了个招呼,我不同意也没法。不过,我跟市长和县长都咬死口,这笔钱半年之内一定要还上。至于乡里是怎么安排的,我就说不清了。”
二人正说着,门外闯进几个村民,乱哄哄地说:“咱古河乡也挪用了几十万,还了前年盖教学楼欠下的账。”
郑主任一听生了气:“胡闹,胡闹!这钱怎么能乱用呢?”
村民说:“那座教学楼盖了三年了,盖盖停停,停停盖盖,一座小楼花了百十万,不知那钱都弄到哪里去了!”
郑主任说:“这事你们不要声张,我一定查个水落石出!”
郑主任见村民们都围拢来,便向大伙做工作:“我对你们杏花村够照顾的吧?你们计划发展二百头奶牛,我第一批就给了你们村一百头的指标。你们说说,我对你们够意思的吧?”
大伙齐声说:“是哩,郑主任对俺没说的。”
郑主任乐了,他提高声音说:“你们要跟我配合好,先把这电视片拍出来,我好到省里去汇报,等我把第二笔款子要来,不但满足你们养奶牛的愿望,还计划在你们村建个奶制品厂。”
大伙一听这话,心里安稳多了,纷纷说:“郑主任,帮人要帮到底,这话你可要快落实啊!”
郑主任把眼一瞪说:“你们要听我指挥,先把电视片子拍好!从省里要不来钱,我再许愿顶屁用!”
村民们忙点头:“那是哩,那是哩!郑主任自己也不会屙钱嘛!”
月华心里很不平静,当领导的咋都这样糊弄人哩?要是叫刘主任知道了,他不生气吗?刘主任是真心实意帮助人们脱贫致富的,可下边的干部咋都这个样子呢?
郑主任也真够忙活的,那边拍着片子,他又回来做月华的工作。他说:“好闺女,这事可不能对刘主任说。救济下岗工人,补发教师工资,这也是为了咱市人民的利益。现在就是这,财政一紧,只能挖东墙补西墙,领导也是没办法啊!”
玲玲也来劝说月华:“在咱这穷地方工作,二叔也够难的!”
月华最信任玲玲,既然玲玲也这么说,她只好对郑主任说:“我听您的!你也是为咱村民着想。”
月华在杏花村没有多呆,便回娘家去了。娘为她的婚事操心,催她说:“运昌死了快两年了,你也该再找一个了。”月华一听这事就心烦,但她却也没吭声。娘以为她默认了,又进一步劝她说:“东庄有一家刚死了女的,他叫人来跟你提亲。”月华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她冲娘一句:“我的事你少给我操心!”春节刚过,她就回省城了。
路过大河市,郑主任把新编好的录像带让月华看。呀,满画面都是花花点点的奶牛,群众说的也全是一片歌功颂德的话。黑牛更是充当了主角,把省里这次扶贫称赞为第二次翻身解放,把省里领导称赞为大救星。郑主任得意地对月华说:“你回到省里,就按这电视片子的口径向刘主任汇报!这片子是市长亲自审定的,你要跟领导保持一致啊!”
郑主任看月华不吭声儿,就加重话气说:“月华,你可是咱大河市的人!等你完成在刘主任家的任务,我在市里给你再找个满意的工作,你可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啊!”
月华听出了这话的分量,她说:“你叫我咋说我咋说,这还不成吗?”
郑主任这才笑了:“你是明白人。咱一定要把下余两笔扶贫款落实下来,要不然我没法向市里的领导交待啊!”
月华这次回家本来是执行刘宁交待的秘密任务,没想到自己反而被郑主任利用了。月华觉得当干部真好玩,就好像戏台上玩的变脸,一转身就变换一个面孔。
月华回到省城,刘主任一直忙着开会,每天都到很晚的时候才回家。这天晚上,刘宁把月华喊到面前说:“老河市报来的录相带我们都看过了,他们搞得的确不错。我只是问你,那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对我要说实话。”
月华没有正面回答,她反问刘宁说:“有电视录象,还能会假?”
刘宁说:“电视片子电视骗子,电视更会骗人嘛!他们这么积极地报来这个片子,把养奶牛夸成一朵花。他们越说得好,我越怀疑这里面有假。”
刘宁把那个片子拿出来在家里放了一遍,最后他又一次把目光直视着月华:“月华,你说说,到底是真是假!”
月华点点头。
刘主任问:“你说是真的?”
月华又摇摇头,说:“刘主任,我实在对不起你,我回到家里,正好我娘的病又犯了,我一直没有出门,连亲戚家也没有去走走。”
刘主任有点生气:“你家就在古河乡,你就是不去专门调查也会听到群众的反映嘛!”
月华好象被逼到绝路,她不由哭了。
王颍说:“你不要逼月华嘛!月华老家就在老河市,就是假的,她敢说嘛!”
刘主任狠狠地瞪了月华一眼:“这点勇气都没有?他们给你什么好处了?”
王颍说:“月华说是假的,你能当成根据吗?你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就来个微服私访,亲自到乡下看一看!”
刘主任说:“明天是双休日,月华,你给我领个路,我亲自到这片子里说的几个村看一看!”
月华觉得这办法好,这样自己就不落郑主任的埋怨,又能让刘主任得到真实情况了。刘主任是一片好心帮群众脱贫致富,我怎能跟着郑主任一起糊弄他?于是月华便答应说:“我领你去,明天咱就去吧!”
月华睡下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妥。刘主任亲自到大河市去调查,这么重要的情况我要不向郑主任通报一下,岂不是严重失职吗?要是这个万头奶牛工程砸了,郑主任还能相信我吗?村民们买来了奶牛,一个个心里乐开花。要是第二批扶贫款到不了位,形不成规模经营,今后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这可是大事啊!月华想了又想,最后还是悄悄给郑主任打了个电话。郑主任立马向月华交待说:“你不要让刘主任随便乱溜,你给他带路,先看你们杏花村,然后再到桃林村,看了桃林村,最后再到槐树庄!”
郑主任安排了具体路线,再一次强调说:“这个路线不能变!整个过程由我安排。每到一个村,你要尽量拖延一下时间,免得太匆忙了,我赶不上点!”
月华没想到郑主任还有这一手,自己的的确确成了郑主任安插的货真价实的特工了!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月华的预料!刘主任这次微服私访竟没看出郑主任的任何破绽。郑主任真是神通广大,当她领着刘主任看了一个村又一个村,展现在他们面前的都是一片激动人心的场景,每一个人物的对话都跟电视片上的一模一样。月华不知郑主任是怎么导演的,那五百头奶牛怎么变幻得像有千军万马似的,他们每到一个村都是黑白花奶牛闪动的身影和一声连一声的欢叫声。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做假已成了当代农村的优良传统。领导想看什么,他们都能像变戏法似的,让你分不出真假。早在五八年大跃进的时候,那卫星一个比一个大,亩产几千斤已成了稀松带平常的事情。郑主任的手法很简单,一是租用,到邻近的乡租用几百头奶牛,只要付一定租用费就成了。二是“推磨”,当刘主任察看杏花村时,那批租用的奶牛已在桃林村安排好了。刘主任动身要去桃林村,杏花村的奶牛已悄悄从大堤另一侧转移到槐树庄了。这种推磨法可以让你有千军万马的感觉,绝对不会想到他们是在作假。刘主任在杏花村看得很细致,很认真,甚至还到每一家养牛户去座谈,去察看。而杏花村饲养的奶牛是实实在在的,他看得越细,时间越长,越给郑主任提供一个细心安排的机会。到了桃林村和槐树庄,刘主任就有点累了,心里已有了看法了,再看那一头头奶牛就不再那那么细心和周到了。所以,当他回到老河市,主动找到郑主任说:“老郑啊,你工作抓得挺踏实啊!”
郑主任像运筹维幄的大将军,始终坐在办公室里,只通过几部电话和手机坐阵指挥。他好像根本不知道刘主任来私访似的,先是对刘主任到来表示欢迎,继而抱怨说:“哎呀呀,你这个大领导,怎么对我搞突然袭击呀?我什么都没准备,你到底看到些啥?有哪些意见和指示,我一定照办!”
他不等刘主任说话,又转过头来抱怨月华说:“你呀,也真是的!刘主任来了,也不跟我打个招呼!你是老河市人,怎么胳膊肘往外拐呀?”
月华听了,直觉得好笑,当领导的哪里学来的这本事,瞪着两眼说瞎话不脸红?但月华不能把话说出来,她跟郑主任紧密配合说:“刘主任既然是微服私访,我哪敢走露风声?要是叫你知道了,刘主任还能看到真实情况吗?”
郑主任狠狠瞪了月华一眼:“看你说的!情况摆在那里,实实在在,刘主任什么时候来看,都是一个样儿,还能有虚假?你离开家乡才几天?就跟刘主任穿一条连裆裤了!”
这话刚出口又觉不妥,郑主任忙用一阵大笑掩饰说:“月华呀,你这也是为了帮助刘主任搞好工作!可以原谅,可以原谅!当年毛主席也是派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到基层去了解情况嘛!”
一席话把刘主任也说笑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