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桥-我什么事也不管,一个心眼扫大街,全当自己是瞎子是聋子是哑巴,这总行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运昌当然不是鬼,他也不会依附在那大黄猫身上。然而,正是在人们围击那大黄猫的时候,他在村后那片苹果树的掩护下,才得以逃出杏花村。

    他真是慌不择路!搭公交,乘三轮,急匆匆赶到火车站,站台上正停着一列绿色客车。他也没顾得看看是往哪儿开,跳窗户爬进了车厢里。几年流浪生活教会了他逃票的办法。他往座位下一钻,用破编织袋把头一蒙,像旅客随意扔在那里的行李卷儿。他实在是太累了,一觉醒来,列车已到达终点站——北京!

    运昌一时又紧张起来。这里到处都晃动着大沿帽,防范严密,我这个通缉犯怎能逃出警察的眼睛呢?他想转车逃走,然而,转念一想,不!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讲理的地方。这里有各种新闻媒体,如果遇到好人,听了我的不幸遭遇,说不定还能为我平反昭雪,报仇雪恨哩!

    有了这个想法,运昌不再逃跑了。但他心里仍害怕,不敢去劳务市场,只能在市区外围溜达。电线杆上贴着很多招工小广告,有一条是招收环保工人,运昌不想挣多少钱,只想求个安全。于是他便去报名了。当然,他早已改了名,还办了一个假身份证,那制作工艺跟真的一样。

    原来这是一个清洁队,具体任务就是扫大街,清理垃圾。运昌他见了那队长,一听口音,才知道他们全是河南人。他们承包了两个小区,还有附近几条街道,成了环保局下属的一个单位。队长有五十多岁,黑头黑脸的,人们都喊他黑叔,模样很吓人,但对人却很关心。黑叔见刘刚有一把好力气,也没要什么证明,只看看身份证,便递给他一把大扫帚,领他来到一条新建的街道说:“这就是你的工作地点,每天凌晨前必须打扫干净,不准有一张碎纸片儿。”

    运昌从小在农村长大,干惯了累活脏活,对这项任务并没当成事儿。他挥动扫帚就要干活,黑叔拦住他说:“别看是扫扫大街,它却是个复杂的活儿,你千万不要跟我惹事儿。”

    运昌说:“不就是扫扫大街吗?我打扫干净不就得了?”

    黑叔说:“你想得倒简单,这能是在咱老家吗?这是北京,是大都市,什么人都有,不多个心眼可不成。”

    运昌毕恭毕敬地说:“是!黑叔有何吩咐,我一定记住。”

    黑叔向运昌念叨一遍“防骗经”:“要是有人在你面前丢个钱包也不要捡,说不定是人家设下的圈套,诱你上勾。要是有人送你饮料呀,食品呀,你千万也别接收,说不定那里面有啥毒素,要害你哩!要是有人向你问路,你也别理他,说不定是人家试探你是不是外地人,想打你的坏主意呢!要是有人在街头打嫁斗殴,你更要离得远远的,别问谁是谁非,更不要来个见义勇为,逞什么英雄!”

    黑叔一连串说了十来个“要是”,运昌终于明白了黑叔的心意,连声点头,说:“黑叔,我什么事也不管,一个心眼把街道扫光油,把垃圾撮干净,我全当自己是瞎子是聋子是哑巴,行吧?”

    黑叔拍拍运昌的脑瓜,笑了:“真是个聪明人,黑叔的意思叫你一句话说明白了。”

    黑叔一伙租住在郊外的民房里,离市区还有一段距离。运昌每天晚上十点多钟就出发,他把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扫得干干净净,白天还要到街面上看看,有谁丢弃烟头、纸屑和塑料袋儿,他随时进行清扫。街上的住户都夸运昌勤快,黑叔也对运昌说:“要想在这市面上立住脚,就要不惜力气,能吃苦。”

    这天晚上,运昌骑着那辆新买的破自行车,后面还拖着一把竹扫帚,便吱吱呀呀地上了路。这一带是新建的小区,街上没有路灯,行人车辆也很稀少。运昌正行走间,忽听附近有人发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他放慢车速,只见路边躺着一个人,艰难地向前爬着。那人向运昌哀求说:“同志,请行行好,救救我吧!”

    听声音是一位老奶奶,声音很微弱。运昌问她咋了?那老奶奶说:“有辆出租车撞了我,把我丢这里跑了。同志,我这里有电话号码,你行行好,给我家里打个电话吧!”

    运昌顿生同情之心,急匆匆骑车到前面电话亭,给那老人的家里拨通了电话。

    接电话的是个中年妇女,也许她太急于寻找老人,只问了一下地址,便说:“我这就去接妈妈!”

    运昌放下电话,骑上车子就要走,转儿又想,我只说了个街道名,而那老奶奶则在这条街的尽头,已靠近郊外了。天又黑,要是她找不到老人,我不是白帮忙了?

    运昌回转身想再打个电话,把详细地点讲清楚,然而电话响了半天却没人接,是不是那中年妇女已经出发了?运昌没有立马走开,他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便站在电话亭前等着。

    大街黑古窿冬的。运昌等了一会儿,有一辆小车“嗄吱”一声停在他面前。车窗里探出一位中年妇女:“同志,是你打的电话吗?我妈在哪里?”

    运昌指指前边那个岔道口,又怕表述不清,便说:“我领你去找吧!”

    那妇女对运昌似乎心存戒备,没有叫他上车。运昌便骑上自行车在前边带路,帮那妇女找到那位老奶奶。

    车上只有那妇女一个人,哪能抱得动那老奶奶?运昌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放,帮那妇女把老奶奶架上车,又送到附近一家医院,直到医生把那老奶奶送进病房,他才悄然离去了。

    运昌从医院出来,却不知自己到了什么地方。他拐了几道街,才在路边看到一张交通示意图。那小车只跑了十几分钟,可他要回到那个出事的地方,找到自己的自行车和那把大扫帚,却整整走了一个多钟头。虽然累了一点儿,可他毕竟办了一件好事,心里便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激动。

    运昌回到住地比平时晚,黑叔问:“咋才回来?”

    运昌想到黑叔对自己的“忠告”,心里便有点担忧。可转念一想,黑叔只是向我交待,遇到钱包不要拣,遇到打嫁斗殴的要远远地躲开,并没说不要救助遇难的老人呀?于是他试探地说:“刚才我路过那个岔道口,有个老人躺在路边呻吟,有个过路的小青年给他家打了个电话,又帮助送那老人到了医院。”

    黑叔眼一瞪:“我问你,刘刚,那小青年是不是你?”

    运昌忙否认说:“不不,我只是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帮他把老人抬到小车上,就回来了。”

    黑叔长长舒了一口气说:“不是你就好,不是你就好!”

    运昌问黑叔:“那青年救了那迷路老人,是见义勇为,有啥不好?”

    黑叔:“你咋知道那老人是迷了路?要是被车撞的呢?人家又一口咬定是你撞的,半夜三更的,你找谁证明?”

    运昌:“哪能呢?人家救了她,她应当感激人家,哪会恩将仇报呢?”

    黑叔一听发了火:“你小子头脑太简单了!如今这社会什么情况都有!你看过电视没有?有个老头被车撞倒在马路上,有个过路的妇女把他送到医院,可他家人不但不感激,还一口咬定是那妇女撞了那老头,要她赔偿这损失那费用的。真是好心不得好报啊!”

    运昌听了这番话,早吓得不敢再吭声儿了。

    过了几天,运昌去扫街,路灯下贴着一张“寻人启事”,黑粗的标题字很醒目:“寻找恩人!”运昌走近一看,心里不由笑了。原来是那老奶奶的女儿贴的,说她母亲晚上在街上散步,被一辆出租车撞了,那出租车把她扶上车,说是去医院,不知为什么,竟把她拉到郊外,扔下车,逃走了。有个河南口音的年轻人给她家打了电话,还帮助她将老人送到医院。她只顾抢救老人,竟没对那小青年说一句感谢的话,那小青年就悄悄走了。文中还提到,那小青年胖敦敦的,个子不高,说话口音像河南人。现在她母亲已经脱离危险,要她一定找到那河南小伙,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运昌悄悄把这“寻人启事”撕下来,拿回住地,递到黑叔面前,说:“看,咋样?我说人家不会恩将仇报,是吧?”

    黑叔还没把那寻人启事看完,便又狠狠地瞪了运昌一眼:“那个救人的青年是你吧?刘刚!”

    运昌得意地点点头。黑叔一下急了:“快,快,你赶快离开北京!我看你惹下大祸了!”

    运昌问:“咋了?咋了?人家明明是寻找恩人,是要重谢我呀?”

    黑叔说:“你想得倒美!这是人家设下的圈套,不说是寻找恩人,要重谢,你能会自动上勾吗?”

    运昌疑疑惑惑地问:“难道这会是圈套?”

    黑叔说:“人家被车撞了,能会白叫撞吗?说不定那老人病危,甚至不在人世了。人家是先放个诱饵,叫你小子上勾,然后再找你算账!”

    为了证实自己的分析正确,他又把那寻人启事从头至尾看了一遍,指着最后一段说:“你看你看,这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请知情人帮助寻找那河南小伙!如果那老人没事儿,为啥要下这么大决心去寻找?我猜呀,这里面一定有文章!”

    运昌觉得黑叔的分析太牵强,满脸都是不服气。黑叔拉他坐下说:“对这事,我可是有过沉痛教训的。”

    黑叔向运昌讲了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那是五年前,黑叔在垃圾箱里拣到一个皮包,里面有身份证,还有好几张重要票据和一本电话号码。黑叔的思想境界也是很高尚的,他忙给那人打了个电话,讲了他捡到皮包的情况。那人说话很客气,连说几声谢谢。最后他说他太忙,叫黑叔按照指定的地址,把那包送到他家里,并一再强调说:“我一定重谢,我一定重谢!”黑叔不求重谢,只想把人家急用的东西还给人家。黑叔老老实实地把那皮包儿送上门,不料房间里闯出来几个大汉,不由分说,便把他捆了起来,关到一间小黑屋里。原来那家伙心术不正,诬陷黑叔是小偷,想把丢失的那几千块钱要回来。他们把黑叔打了一顿,也没审出啥问题,最后才把他送到了派出所。黑叔被关了几天,派出所从那几张发票入手,才弄个水落石出。原来那票据是他嫖娼时发廊开的,那电话本上还有几个“小姐”的传呼。派出所以此为突破口,把他这个坏家伙揪了出来。

    运昌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家伙最终不是倒霉了吗?”

    “可我也倒了霉,在派出所蹲几天能是好受的吗?我的名誉也受了损害,出来后原来的单位也不敢要我了。”

    黑叔又把那寻人启事看了一遍说:“刘刚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看你还是躲一躲为好。就是人家真的要谢你,还不是几句好话说一说就完了吗?”

    黑叔的话让运昌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心里开始有点害怕。但他又不愿回家,他向黑叔求情说:“我好容易跑北京,要是回了家,人家不知我犯了啥错误哩!我以后怎么见人呀?”

    黑叔是个宽厚的人,他说:“那你就在咱住处帮助做做饭,收拾收拾家务,躲几天再说吧!”

    运昌按照黑叔的安排,老老实实地呆在住处,连大门也不敢出。经过黑叔的现身说法,他有点儿提心吊胆的,生怕人家找到他。这天,突然有几个陌生人来敲门:“你们是哪里的民工?”

    运昌吞吞吐吐地说:“我们……哪里的人……都有!”

    来人突然笑了:“一听口音就知道你是河南人,对吧?”

    运昌连声否认:“不,不!俺是……是山东人!”

    来人大笑:“你别装了!我老家在山东,你这口音我一听就听出来了,你是豫东人,对吧?我们来不是别的事,是想采访一下你是如何救那位老奶奶的!”

    运昌觉得奇怪,北京这么大,他们是怎么找到我的?

    原来那老奶奶是中央的一位高级干部,离休后住在靠近郊区的那座干休所。那天晚上出来散步,不料被一辆出租车撞倒了。那司机是个下岗工人,是借别人的车在夜间偷偷拉客的,谁料想第一天跑车就出了事故。他脑子一懵,便把那位老奶奶扔到偏僻的地方,跑了。那司机家人知道后,主动去找那老奶奶承认错误,愿意承担一切责任。那老奶奶宽怀大度,不去追究司机的责任,却对救助他的河南小伙感激不尽,亲自给报社和电视台领导打电话,让他们通过媒体,寻找那个河南小伙。老奶奶提供一个重要线索,说她看见那小伙子的自行车后拖着一把大扫帚,猜测那小伙是在北京打扫街道的河南民工。记者到环卫局一调查,承包这几条街道卫生的包工队自然成了他们重点查找的对象了。

    来人从小车上扛下来摄影机和照像器材,运昌一见便知是记者来采访他了。记者向运昌解释说:“我们要制作一个专题节目,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寻找那个河南小伙,而是为广大农民工树立新形象。这件事虽小,却潜藏着重大的社会意义,领导要求我们一定把这个节目制作好!”

    运昌听了这话,心里也十分感动。他想把那天晚上救助老奶奶的事讲给记者听,恰在这时,黑叔回来了。他一看记者们把镜头对准了运昌,又摇头又摆手地连声否认说:“你们搞错了,你们搞错了!运昌每天呆在家里做饭,连门也没出,他哪会救什么人呀?”

    记者说:“我们在环保局查过了,那几条街道是你们打扫。”

    黑叔说:“在这一带打扫大街的河南人好多哩,你们再找找吧!”

    黑叔把话说得很肯定,记者放下摄影机,无奈地走了。

    等记者走后,运昌又来个突发异想。他对黑叔说:“人家是来为咱增光添彩,树立农民工新形象的,等咱有了好名声,今后干啥都有好处。你咋不叫人家采访呀?”

    黑叔狠狠瞪了运昌一眼说:“咱又不是当官的,有了政绩好提拔。咱一个扫大街的,上那镜头干什么?只要不惹事添麻烦,平平安安的,就满不错了。”

    运昌听了黑叔这番话,长叹一声,便去干活了。

    过了几天,一辆面包车驶了过来,原来是那老奶奶和她女儿亲自来找运昌了。老奶奶一听运昌说话,便对女儿说:“没错,就是他!那天我虽然没看清他长的模样儿,可他说话的口音我却记得清!”

    那中年妇女也一眼认出运昌说:“是他,是他!是他背着妈妈上车下车的,到了医院我连句感谢的话没顾得说,他就走了!”

    随同前来采访的记者立马打开摄影机,把镜头对准了运昌。运昌从来没有经过这场合,一时紧张得满脸通红,不知说啥好了。

    老奶奶紧握着运昌的手说:“我要谢谢你呀,孩子,是你救了我一命!要是你不理睬我的呼救,我伤虽不重,但在那冰冷的街头,硬冻也冻死了!”

    老奶奶很激动,她紧紧握住运昌的手,讲述了当年她在豫皖鲁边界打游击时的情况。她说,有次她到敌占区侦察,一下陷入敌人的包围圈里,是那位河南老大娘把她打扮成自己的亲闺女,掩护她逃出敌人的魔掌。老奶奶说:“革命胜利后,我多次寻找那位老大娘,一直没找到她,心里总觉得欠了什么。现你救了我一命,我不能再愧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了!”

    运昌:“这是我应该的。我只不过帮你打了个电话,有啥可感谢的?”

    老奶奶:“对你来说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事虽小,却反映了你的品质多么高尚。”

    他们叙谈了一阵,老奶奶转身问黑叔问:“你们现在有什么困难?讲给我听听,我一定尽力帮助。”

    黑叔这会儿再不打掩护了,他面对老奶奶的一片真诚,激动地说:“俺在北京挺好的,北京人对俺可热情哩。就是有一条看不顺眼,好象俺民工比别人……低一等!”

    老奶奶听了黑叔的话,长叹一声说:“是呀,我也发现这个问题了。”他转身对女儿说:“你是搞宣传的,要为民工们说句公道话。在北京的各地农民工有几百万,他们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功劳!”

    那中年妇女点头说:“是啊,我们新闻单位要抓住这个典型好好宣传宣传,目的就是这个意思呀!”

    黑叔听了这番话,悔恨地说:“都怪我,都怪我!前天记者来了,我硬把他们打发走了。”

    老奶奶为表自己的感激,特意把运昌接到家里,还摆了一桌酒席。为报救命之恩,她一再追问运昌:“你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就给我提出来,我一定想法尽量满足。”

    运昌见这位老奶奶说的不是客气话,而是实心实意想帮助他。他觉得这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便卟嗵一声跪在老奶奶面前说:“我有冤屈啊!”

    老奶奶忙把运昌扶起来:“不要这样,不要这样!有啥冤屈你对我讲。”

    运昌郁积在心头的冤屈和痛苦一下喷涌出来,他声泪俱下地向老奶奶哭诉了他在那个小煤窑遭受的迫害和经历。

    老奶奶顿时被激怒起来:“不像话,太不像话!一个小煤窑的老板竟敢这样胡作非为,背后一定有人支持他!”她转身对身边的女儿说:“你们新闻媒体要为老百姓说话,如果属实,就要曝光,促使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尽快解决。”

    老奶奶的女儿立马指派记者,带着偷拍设备,化装成民工模样,赶赴那个小煤窑去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