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桥-乡村医院实在不像样子,虽然尽了最大努力,孩子仍迟迟不愿跨出那道门户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月华走了两天,满脸春风地回来了。她一进家门就对玲玲说:“有门了,有门了!人家何集找到让红富士结果的办法来了。”

    原来昨天月华坐着那辆破旧的机动三轮,一路颠簸着,赶到了何集镇。这时,天色已晚,那老头问她:“你二姨家在哪里?要不要我送你到家?”月华说了声“谢谢,大爷!”跳下车,两眼紧盯着老汉走进一座新建的二层小楼。

    月华转身来到一家小卖部,买了几斤点心,还有两瓶酒,然后走进那栋二层小楼。

    老汉一惊:“咦,你二姨没在家吗?”

    月华笑了:“大叔,我二姨搬了家,天快黑了,我到哪里去找呀?你看我一个妇女,也没别的地方落脚,麻烦你老,就叫我留宿一夜吧!”说罢,便把礼物放到老汉面前的桌子上。

    老汉推让说:“看你,还买东西干啥?”

    月华说:“这就算我孝敬你老的吧!”

    老汉问:“你二姨叫啥?家里都有什么人?我替你去镇里找找。”

    月华“卟嗤”一笑:“大叔,我看你是个好心人,我就实话对你说吧!听说您这里栽的红富士苹果得到了丰收,我是来向你老打探打探,这是真的吗?”

    老汉问:“你跑这么远,竟是为了这?”

    月华:“大叔,你也看到了,俺那里的红富士苹果树都拳头粗了,至今不结果,有人把树都刨了。你这里是梨乡,靠果树发了财,您能眼睁睁地看着俺一直穷下去吗?您跑到俺那里去买果树,您一定有叫这红富士结果的妙法儿!”

    老汉取出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都是庄稼人,将心比心,看你们把快结果的小树砍了,俺也怪心疼的。那我就实话对你说了吧!”

    老汉长长地吐了口烟雾说:“四年前,县里引进一批红富士苹果,当时我就不接受。俺这里是全国出名的梨乡,一斤果子能卖一两块,家家都盖起了小楼。还栽这苹果干啥?我儿子要栽两亩,我不同意。当时儿子也没说什么。可去年秋天一看人家栽苹果的价钱那么好,销售得这么快,儿子就报怨我目光短浅。后来听人说,你们那里竟有人把果树刨了,人们便急忙跑到你们那里去买。这么大的果树过不了两年就能结果,这是多便宜的事啊!唉,我顶不住儿子的催促,也想到你们那里买几十棵。”

    月华问:“你们这里用的是啥妙法?俺那里不结果,你们这里却获得丰收了?”

    老汉说:“这我也说不清。明天我领你找找俺村的果树专家,让他讲讲是用的啥妙法。”

    第二天,月华在那老汉带领下,拜访了土专家。这一带是全国有名的酥梨基地,有管理果树的经验。全国著名的果树专家也常到这里指导工作。平时修剪果树,每遇滑条子总是毫不留情地剪了。可这红富士却跟别的果树不同,那滑条儿长到第二年便成了果枝儿,你若剪了,谁给你结果儿呀?然而,若任凭这滑条儿蔓长,就是开了花,最后仍会被顶掉。怎么办?他们首先采用“控枝”和“环剥”等办法,第二年那滑条儿结出的果子又圆又大。

    月华惊喜地问:“那控枝和环剥咋恁灵?到底是咋弄的?你给我说说。”

    那土专家正要向她作示范,一个年轻人突然闯过来,拦住那土专家说:“根柱哥,这技术是咱经过多年实践才得到的,你可不能轻易往外传啊?”

    月华一看他是昨天去买果树的年轻人,忙掏烟递给那青年:“大兄弟,吸烟,吸烟!”

    那青年却不理她,仍对那土专家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外国人把技术转给中国要收好大一笔钱的。咱可不能白白把这技术机密转给别人啊!”

    月华听了很不高兴,但又得陪笑脸说:“我又不是外国人,哪能这样说。就是对落后国家,咱还要搞无偿援助哩!大兄弟,你就把俺杏花村当成第三世界吧!”

    那青年依然不松口,他说:“这技术有很高的含金量!你简单算个账,俺让你村的果树结了果,一年是多大的收获?科技不但是生产力,还是金钱,是财富!你两句好话一说,俺就能白传给你们了?”

    月华为了难,她问:“你要多少转让费?”

    那青年一时不知说多少,吞吐半天,才说:“这头一年先拿两万吧!”

    那土专家也看不下去了,他说:“二闹,这技术可不是你和我专有的,这是县里、省里还有全国的果树专家帮助咱突破的。要讲转让费,那得先问问这一大批专家。人家为帮咱致富,连口凉水都不喝咱的,你要是讹人家这么多钱,咋向人家交待呢?”

    这时那位老汉也赶了过来,狠狠瞪了那二闹一眼:“我看你是财迷心窍,丢咱何集的人哩!”然后转向月华:“好闺女,别理他,全当他跟你闹着玩哩!走,到我家果园,让根柱给你讲讲是咋个控枝和环剥的!”

    那二闹冲对那老汉发火说:“爹,你观念太陈旧,这是多好的发财机会?叫你白白丢掉了!”……

    月华赶回杏花村,原原本本地向玲玲讲述了自己取经的过程。“哎呀,嫂子,你真是为咱村立了大功啊!”玲玲急忙去找老支书,老支书又一次擂响了村头那口巨钟。村民陆续赶来,月华向大伙讲了葛集苹果获得丰收的情况。那几家准备把果树刨了的村民大吃一惊:“天爷!俺差点犯了个大错误!”他们向玲玲表示感激:“多亏你拦住了俺,要不然,那果树一砍,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有二狗坐在一旁不吭声儿,那果树已被他砍了一多半,就是再栽上也活不成了。

    老支书又一次行使村支书的权力,他向大伙发话说:“人家何集取得了成功,月华提供的这信息太宝贵了。咱得派代表到人家那里好好学习学习,把人家的真经学到手!”

    大伙齐声说好,有的收拾自行车,有的修理小四轮,凡栽果树的人家都想到现场学一手。玲玲自然不会放过这次学习的机会,大伙推选她当领队,于是一支技术专业队便很快组成了。有的坐着小四轮,有的骑着自行车,一路说笑着出了发。当然,月华没有空着手,她用自己的钱买了几条烟,还有几箱酒。她说:“人都是有感情的,咱得出点血表达一下咱对人家的敬意和尊重!”

    考察队不但实际察看了那果园,还请来了两名技术高手,来杏花村进行具体指导。玲玲坐的是机动三轮,经过一路颠簸,回到家里,便感到肚子疼。月华问:“是不是到月了?”

    “没事!还差两个月才到临产期。”玲玲满不在乎,忍着肚子疼,便领着技术员,到果园去了。

    人们争着请技术员去自家果园进行管理,然而,当技术员一动手,他们就皱起了眉头。原来这“环剥”不是一般的剪枝和整杈,而是把树干剥一圈儿皮,宽度竟有一公分,那白茬儿都露出来了。有的树旺,竟要剥三圈儿。“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这树皮一剥,水分和养料供应不上,那不把一大棵树弄死了吗?技术员刚作了一次示范,大伙就忍不住心疼了。还有人暗自猜疑:“这技术员也是东乡人,他是不是想把咱这里的红富士弄死,以后没有竞争的,他们好卖高价呀?”有人表示赞同:“是呀,同行是冤家嘛!”

    且不可小看这背后的议论,人们刚鼓起的信心和勇气一下坍塌了。技术员到谁家地里去环剥,谁家都不让动手。技术员气得要走,玲玲说:“别人不叫环剥,那就到我果园里先作试验吧!”

    运良也闹起别扭来:“人家都不叫环剥,你能的是啥?”

    玲玲一时气恼,说起难听话:“这果园是我出钱承包的,我想咋整就咋整,你能管得了吗?”

    运良自然也有他的一手,他把玲玲往地里一撂,便转身回村了。

    这一带全是沙土地,玲玲坐在轮椅上,轮子陷老深。月华回家做饭去了,她用力扳动那轮子,累得满头大汗。玲玲不但要亲自看一看那环剥是怎么进行的,她还要亲自动手实践实践。一个残疾人蹲在那树底下,能是容易的事吗?

    晚上,玲玲肚子疼得更厉害了。月华说:“你总是不顾自己的身子,别叫是早产了。”

    玲玲仍是不在乎:“没事!我不带头环剥,这技术咋能推广开来呀!”

    玲玲又忙碌了一天,回到家就身冒虚汗,面色苍白,那肚疼更严重了。月华不敢马虎,急忙推起玲玲赶往邻村一家门诊所。玲玲还没来得及上产床,那羊水就把裤子打湿了!

    这是一家新开业的私人诊所,无法处理这紧急情况。月华只得跑回村里,找了一辆机动三轮,把玲玲送到了乡卫生院。

    眼下的乡村医院实在不像样子,有技术有经验的医生都流失掉了,有的去南方自谋职业,有的到城里开个私人珍所,留下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和实习生。产房里仅有一个助产士,一遇到难产就手足无措了。这位助产士虽然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孩子仍迟迟不愿跨出那道门户。

    月华顿时慌了手脚,急忙给玲玲家里打电话。父母退了休,用车也不那么方便。本单位的小车都跟着现任领导出去了,他们只好东求西借。当他们赶到杏花村时,已是半夜时分。玲玲被送到市医院,进行剖腹产。然而,当孩子生下来之后,玲玲却因大出血而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老父报怨老母:“咋没想到女儿会难产,早点儿把她接到城里来?”老母也后悔不迭:“我觉得离临产期还有两个月,谁想到她会提前?”

    月华忙安慰两位老人:“这也不怪你们二老!要说全都怪我!玲玲大着个肚子,又是跑去取经,又是到果园去学习环剥。我没有制止她,还按照她的意见,推着她去果园。”运良也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他抱怨说:“都怪玲玲不听话,我不叫她栽那么多果树,她硬是不听!”月华暗暗推推他:“傻样儿!栽果树有啥错?”

    玲玲走了,已无法挽留了。月华劝慰两位老人一番,主动留下来照顾孩子。胖婶说:“玲玲是为了那果树,把命都搭上了。这孩子就叫果果吧!”大伙都赞成。运良抱着小果果,说:“我把果果带家照顾吧,有果果在身边,我觉得玲玲还没走。”胖婶说:“你一个大男人怎么照顾得了?把孩子交给你,我不放心!还是把孩子留在这里吧,我请个保姆就行了。”月华说:“你和大叔这么大年纪了,照顾个孩子可不是件轻活儿!还是让我把孩子抱回俺家去吧。俺村有那么多奶牛,养个孩子方便多了。”运良立马表示赞成:“好好好,有嫂子帮我照顾孩子,您老人家就放心吧!”两位老人转忧为喜说:“有月华照顾,自然比找个保姆好多了。孩子的一切费用俺全包了。”月华说:“玲玲为种植红富士苹果没少花你们的钱。你们退了休,也拿不了几个工资呀?”两位老人觉得月华真是个实在人,便说:“等孩子满了月,你就把孩子带回老家吧!要是有啥困难,给俺打个电话就行了。”

    月华不等果果满月,就把他抱回家来了。有奶的妇女养个孩子不算啥,孩子渴了,饿了,把奶头往孩子嘴里一塞就行了。现在月华养的是一个不足月的孩子,麻烦就大了。果果一哭,她赶忙去热奶,等她把奶温好,果果又睡着了。月华只得把奶瓶放在自己胸脯前暖着,时刻作好准备。这么一来,白天不得清闲,夜里也睡不着,一个月没过,月华就明显瘦了。

    这一切运良都看在眼里,他可怜嫂子,说:“夜里我来帮你照顾吧!”

    两个人有个替换,月华是轻松了不少,然而,一男一女住在一起,这会不会惹出新的麻烦事儿来呢?月华担忧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