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发是女性人为的外部特征之一。长发飘飘虽然美丽,但却影响女性智力。现代医学和化学测验表明,人的头发中含铁、碘、锌和各种维生素等等人体必需的几十种营养成分,从一根头发之中,可以测得人的血型,验得血液中各种营养成分指标,这一切都说明了头发吸收了人体的各种营养。
人被头发所消耗掉的营养难以计算,人体供给头部的营养既然过多地被头发所吸收,那么,脑部营养自然就要相对地减少,以至于导致脑部营养的缺乏,而脑部营养的缺乏,又会导致头晕现象的不断发生,直接影响人的智力的发展。在一般情况下,女性比男性头晕病患者多,这其中长发姑娘所占比例大于短发姑娘。
女性不宜长期紧衣束腰
女性的尿道具有短、宽、直和肌肉力量薄弱等特点。成年女性尿道平均长度是3.5厘米,而短于3厘米的尿道便不能阻止尿液外流,很自然有些尿道过短的女性会发生尿失禁。现在,喜欢穿紧身衣裤和扎紧束腰带的越来越多。日子一长,她们的膀胱就会被压向前下方,致使尿道与膀胱连接处的后角增大变直,这样便不利于排尿的控制,在奔跑、弯腰、剧烈咳嗽、打喷嚏、哈哈大笑等情况下,尿液便会不由自主地流出来,这当然令人既痛苦又烦恼。因此,年轻女性紧身衣裤不要穿得时间过长,腰带也不要束得太紧,要与宽松裤交替穿才是。
妇女生育有益心脏
美国心脏学会研究人员认为,女性生育对心脏之所以产生保护作用,也许是女性激素起的作用。特尔弗教授认为,如果这被证实,那么,那些死于心脏病的产育妇女,可能正是缺乏某种特定保护性激素,因而一方面影响了生育,同时对心脏也减少了保护。
妇科疾病总概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即为妇科疾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妇科疾病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许多人对妇科疾病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生理健康每况愈下,导致一些女性疾病缠身,且久治不愈,给正常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闭经
闭经是许多妇科疾病所共有的一个症状,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的某一环节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引起。按引起闭经的病变部位,可分为子宫性、卵巢性、垂体性和下丘脑性闭经。妇女年满18周岁经尚未来潮称为原发性闭经,约占闭经总数的5%,多为先天发育异常,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连续6个月月经不行者。称为继发性闭经,约占95%,病因各异。中医学将本病称之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血隔”。
【临床特征】
已年满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已来潮又连续6个月未行经。或伴有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周期性腹痛;或有多毛、肥胖、溢乳等。
【医生诊断】
1.有典型症状。
2.全身检查。注意一般发育及营养状况、精神神经类型、智力水平、有无躯体畸形。必要时测量身高、体重、指距及第二性特征发育情况,有无肥胖、多毛、溢乳等。
3.妇科检查。注意外阴发育和阴毛分布情况,有无阴蒂肥大,阴道发育情况,阴道、处女膜有无梗阻、畸形、萎缩,子宫有无及大小,卵巢是否增大。
4.子宫检查。
(1)官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深度、宽度、形态有无畸形,有无粘连,取内膜检查有无病理改变。
(2)腹腔镜检查:直视子宫及性腺外观,除外先天发育异常,必要时取卵巢活检。
(3)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了解官腔形态,有无畸形,输卵管是否通畅,除外结核病。
(4)药物试验检查:孕激素和雌激素试验,观察子宫内膜有无反应。
5.卵巢功能检查。
(1)阴道黏液结晶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
(2)宫颈黏液结晶检查:了解雌激素水平及有无孕激素影响。
(3)基础体温测定:了解有无排卵及黄体功能。
(4)雌孕激素水平测定:了解卵巢功能。
6.垂体功能检查。
(1)测定血中FSH、1H含量:若高于正常水平提示卵巢功能低下;若低于正常水平表示垂体功能或更高中枢功能低下。
(2)垂体兴奋试验:一般用药后15~30分钟,1H值高于用药前的2~4倍,为垂体功能良好。如不升高或升高很少说明病变可能在垂体。
(3)血中催乳素测定:如PR1<;50tμg/m1,应进一步作PR1兴奋或抑制试验,以鉴别PR1的功能性分泌增多与垂体腺瘤。
(4)蝶鞍X线片、CT、核磁共振等检查:以除外垂体肿瘤。
7.染色体检查:除外性发育异常。
【西医诊疗】
(1)一般治疗。对因环境改变、精神创伤引起的一时性闭经,可通过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避免精神紧张及过度劳累等予以调整。对口服避孕药引起闭经者,应停药观察。
(2)子宫内膜结核者。予以抗痨药物治疗。
(3)内分泌治疗。适用于先天性腺发育不良、卵巢功能受损、垂体功能低下、卵巢功能早衰等引起的闭经。
①雌激素治疗、孕激素治疗、雌孕激素治疗等。
②诱发排卵:可选用克罗米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但必须在B超监测下使用,防止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
(4)手术治疗。
①宫腔粘连者,扩张宫颈,分离粘连,并放置宫内节育器以防再粘连。
②对卵巢、垂体及其他部位的肿瘤可行手术治疗。
【中医用方】
(1)肾气不足:原发性闭经,或初潮晚,月经错后量少,色淡黯质稀,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带下少,面色晦暗,舌质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方法:补肾益精,调补冲任。
用药:菟丝子、首乌、黄精、枸杞子、熟地、覆盆子、党参、当归、女贞子各15克,紫河车、仙灵脾、肉苁蓉各10克。
参考中成药:参茸丸。
(2)肝肾亏损:堕胎、流产、久病或产后,经量逐渐减少,经行延后。渐至闭经,头晕目涩,腰膝酸软,心烦潮热,带下量少,阴部干涩,甚则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肌肤不润,毛发脱落,性欲淡漠,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无力。
方法:滋补肝肾,养血填精。
用药:枸杞子、首乌、当归、熟地、山药、女贞子、茯苓各15克,山萸肉12克,杜仲、菟丝子、巴戟天各10克。参考中成药:妇科金丸。
(3)气血虚弱:月经逐渐后延,经量渐减,色淡质稀,继而停闭,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毛发少泽,肌肤欠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方法:益气养血调经。
用药:白术、茯苓、党参、炙黄芪、当归、白芍、熟地各15克,远志、炙甘草各10克,陈皮、桂圆各6克。
参考中成药:八宝坤顺丸、乌鸡白凤丸。
(4)气滞血淤:经行先后不定,量少,渐至闭经,或暴怒之后骤然经闭不行,情志抑郁,胸胁、乳房、少腹胀痛,舌质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
方法:理气活血,祛淤通经。
用药:当归、赤芍、川牛膝、莪术、熟地各15克,桃仁12克,红花、枳壳、醋柴胡、桔梗、川芎、甘草各10克。
参考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5)痰湿阻滞:经期延后,经量渐少而至停闭,神疲倦怠,形体渐胖,胸脘满闷,食少痰多,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
方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经。
用药:苍术、当归、茯苓各15克,半夏、陈皮、神曲、川芎、生甘草、制香附、胆南星、枳壳各10克,生姜3片。
参考中成药:二陈丸。
【预防和调养】
1.积极治疗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等疾病,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闭经。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精神紧张,减少精神刺激。
3.调节饮食,注意蛋白质等营养物的摄入,避免过分节食或减肥。造成营养不良引发此病。
4.注意经期及产褥期保健,勿冒雨、涉水、过劳等。
更年期综合症
【概述】
更年期是指妇女45~55岁的阶段,由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必经的生命阶段,它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绝经前期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出现各种精神、神经症状;绝经期月经完全停止,持续时间应在1年以上,精神、神经症状持续存在;绝经后期,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出现因雌激素缺乏和年老所引起的各种器官系统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一般为2~5年,甚或更长时间,个体差异很大。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导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紊乱,出现雌孕激素明显降低,而促性腺激素明显升高所致,另外还与社会,文化因素和妇女自身个性等因素有关。所以更年期综合症是由内分泌、社会文化及精神三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中医学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
【临床特征】
1.血管舒缩综合症。表现为潮红、潮热、出汗、心悸、眩晕等。潮红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有的偶然发作,有的每天数次或数十次,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2.精神、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忧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极易烦躁,甚至喜怒无常等。
3.月经紊乱是更年期综合症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1)月经周期延长或间歇闭经,月经量和行经时间逐渐减少变短,最后致月经停止而绝经,这是最常见的形式。
(2)月经周期缩短、频发,月经量多,甚至出现阴道大出血,经期延长或淋漓不止,以后逐渐减少至绝经。
(3)月经突然停止,但较为少见。
4.生殖器变化。
(1)阴道:阴道萎缩,弹性消失,出现性交疼痛及困难,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易致老年性阴道炎,白带增多,色黄有味甚至带血,阴道烧灼疼痛。
(2)宫颈:萎缩变小,有时子宫颈管闭锁而发生子宫积脓。
(3)子宫;由于盆底肌肉及韧带松弛也可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
5.尿道。雌激素减少使尿道萎缩、狭窄、括约肌松弛,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不畅、尿潴留等。
6.皮肤与毛发。皮肤出现皱纹,手背、面部可见褐色老年斑,毛发脱落并逐渐变白。
7.骨与关节。雌激素水平低下致骨钙量快速丢失,导致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8.心血管病变。出现更年期高血压,特别是以收缩压升高力主,波动大。还可出现“假性心绞痛现象”,患者自觉心前区痉挛感,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医生诊断】
1.年龄45~55岁的妇女,除月经失调外,烘热汗出为典型症状,或伴有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胸闷头痛,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腰腿酸痛等。
2.内分泌测定。雌二醇降低,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增高。
3.应排除精神、神经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血管疾病等。
【西医诊疗】
(1)一般治疗:更年期妇女出现一般症状只需予以解释、安慰、消除顾虑,同时积极安排好工作和生活。若出现明显症状,如头痛、失眠等精神症状,可给予镇静剂,如安定、谷维素等,血压增高可给降压药,均能减轻症状。
(2)激素替代疗法:一般选用雌激素替代治疗。
①二醇:每日1~2毫克或雌二醇每日阴道内用0.5毫克,每月连用24~26日,周期性加用孕激素,如炔诺酮每日0.5~1毫克,或安宫黄体酮6~10毫克,每月用7~10日,常诱发周期性出血。
②雌、孕激素联合应用:雌激素用量同前,孕激素用量为前述量的1/3~1/2。或乙炔雌二醇每日50微克,安宫黄体酮每日2微克,二者隔日交替使用,一般不导致突破性出血。
③尼尔雌醇:每次1~2毫克,每2周1次,3个月后加用安宫黄体酮每日6~10毫克,每日共7~10,有撤退出血者每3个月重复1次,否则改为每6个月重复使用。
④利维爱:每次2.5毫克,每日1次。但在使用以上药物时,应掌握适应症,治疗前应除外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肿瘤,肝、肾及胆道疾病、血栓性静脉炎等,用药期间定期检查乳腺、阴道、宫颈、子宫、肝功、血压等。
【中医用方】
(1)阴虚血燥:经断之年,头晕耳鸣。腰臃酸软,肢体麻木、瘙痒或有蚁行感,皮肤干燥,阴部干涩。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脉虚细数。
方法:滋阴养血,润燥祛风。
用药:生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各15克,菟丝子、生首乌各20克,当归、白芍各12克,丹皮10克,炒荆芥6克,蝉衣3克。
参考中成药:左归丸。
(2)精亏血枯:经期前后,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甚则齿摇发脱,月经过早停闭,或后期量少,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法:滋肾填精养血。
用药:枸杞子、熟地、山药、狗脊、制首乌、当归、菟丝子各15克,山萸肉12克,鹿角胶(烊)、龟板胶(烊)、川牛膝各10克。
参考中成药:左归丸。
(3)肾虚阴旺:经断前后,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双目干涩,舌质红、少苔,脉细弦数。
方法:滋肾养肝,平肝潜阳。
用药:枸杞子、山药、熟地、茯苓、白
芍、石决明各15克,丹皮、菊花各10克,山萸肉12克,制鳖甲(先下)20克,生龙牡(先下)各30克。
参考中成药:天王补心丹,交泰丸。
(4)肾阳虚:绝经前后,腰背酸冷,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频,或面浮肢肿,纳呆便溏,甚者五更泄泻,或经行量多,崩中漏下,经色淡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方法:温肾扶阳。
用药:熟地、山药、枸杞子、菟丝子、仙灵脾各15克,山萸肉12克,鹿角胶(烊)、杜仲、覆盆子各10克,肉桂6克。中成药;右归丸。
【预防和调养】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使更年期妇女了解保健知识,正确对待更年期。
2.保持心情舒畅、开朗,克服内向、拘谨、抑郁、多虑等不利心理因素,减少发病。
3.注意生活调护,劳逸结合,饮食有节。
4.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5.维持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心理、生理健康。
子宫肌瘤
【病症概述】
子宫肌瘤也称为“子宫纤维瘤”、“子宫纤维肌瘤”、“子宫平滑肌瘤”。它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确切病因不清,多认为可能与长期和过度的雌激素有关。肌瘤多生长在子宫体部,少数生长于子宫颈都。当肌瘤增大或瘤体内发生栓塞时,易发生变性。多见于30~50岁妇女。中医学称之为“瘙瘕”。
【临床特征】
临床症状与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有关。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的症状,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和黏膜下肌瘤多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周期缩短,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黏膜下肌瘤时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白带异常。肌瘤增大时,可出现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等压迫症状,甚至能在下腹部自行扪及肿物。浆膜下肌瘤扭转或有肌瘤变性,可出现急性腹痛。部分患者可因肌瘤生长部位妨碍孕卵着床或影响精子的通行。还可导致不孕或流产。
【医生诊断】
1.具有典型症状,或部分患者无症状。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有不规则凸起,质硬,大肌瘤腹部即可触及肿块,当黏膜下肌瘤突出于阴道内,可见紫红色光滑的环形肿物,若肌瘤变性时,子宫变软,有压痛。
3.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根据回声图像,可显示子宫大小,宫内情况,肌瘤的数目、大小、部位及退行变性等。
4.官腔探测或诊刮:可了解宫腔深度及形态。
5.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可显示子宫大小、官腔形态及肌瘤附着部位。
6.内窥镜检查:官腔镜可窥视腔内的黏膜下肌瘤,腹腔镜可直视子宫外形及肌瘤情况。
7.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根据停经史,妊娠反应,子宫增大变软,尿妊娠试验阳性等,与子宫肌瘤不难鉴别。若肌瘤合并妊娠时,可行B超协助诊断。
(2)卵巢肿瘤:一般二者不难鉴别,但实质性卵巢肿瘤可能被误诊为浆膜下肌瘤。反之浆膜下肌瘤囊性变时也易误诊为卵巢囊肿。当卵巢囊肿与子宫有粘连时。则更难鉴别,但B超和腹腔镜可确诊。
(3)子宫腺肌病:临床上也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子宫增大,但临床症状以痛经、进行性加重为主,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很少超过妊娠两个月大小,具有经前子宫增大、经后缩小的特征,B超能帮助诊断。当肌瘤与肌腺病同时存在,则不易鉴别,常需术后病理证实。
【西医诊疗】
(1)随访观察:如子宫肌瘤无症状,并小于3个月妊娠大小,月经正常,可每3~4个月复查1次。
(2)激素治疗:患者年近绝经期,因某种原因不适于手术治疗者,经内膜病检排除恶变后,可用雄激素治疗。甲基睾丸素,每次5~10毫克,每日1次;或丙酸睾丸酮,每次25毫克,每周肌注2~3次。每月剂量不超过300毫克。
(3)根据不同病情,选用手术治疗:刮宫术、腹式子宫肌瘤摘除术、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术、子宫切除术。
【中医用方】
(1)气滞血淤:胞中癥块,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经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下后痛减,经前乳房胀痛,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
方法:行气活血,消癥散结。
用药:当归、红花、三棱、莪术、乌药、川芎、桃仁、制香附各10克,赤芍、荔枝核、夏枯草各15克,生牡蛎30克,炙甘草6克。
参考中成药:五香丸。
(2)气虚血淤:胞中积块,月经先期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有血块,小腹坠痛,气短乏力,食少便溏,面色咣白,舌质淡暗、边有淤斑,脉虚细涩。
方法:益气补中,化淤消癥。
用药:炙黄芪、夏枯草、白术、党参、山药、山慈菇、昆布各15克,三棱、莪术、枳壳各10克。
参考中成药:妇科伺生丹。
(3)痰淤互结:胞中积块,小腹胀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稠,月经量多有块,婚久不孕,胸脘痞满,形体肥胖,舌质紧黠、苔腻,脉沉滑。
方法:理气化痰,祛痰消癥。
用药:茯苓、苍白术、夏枯草、海藻各15克,半夏、陈皮、制香附、川芎、槟榔各10克,莪术12克,木香6克。
参考中成药:桂枝茯苓丸合二陈丸。
【预防和调养】
1.调节情志,精神舒畅,保持气血平和。
2.清洁外阴,因子宫肌瘤常有经期延长,故应保持外阴清洁,防止感染。
3.合理应用性激素类药物,防止长期过量应用雌激素。
4.注意性生活的程度和频度把握。
卵巢良性肿瘤
【病症概述】
卵巢良性肿瘤为妇科常见肿瘤,种类较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为发病高峰。多数患者常无症状,生长缓慢,当出现症状时,肿瘤多已长大,病因不清,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中医学称之为“肠覃”、“癥瘕”。
【临床特征】
卵巢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初期五症状,增大后下腹部可出现包块,患者感到下腹不适,坠胀,或尿频急,大便不畅,气短,静脉曲张,腿肿等肿瘤牵拉或压迫症状。当发生蒂扭转、破裂或感染,可出现急性腹痛。
【医生诊断】
1.具有上述症状或无不适感觉。
2.下腹部扪及囊性包块,多为圆形,大者可充满全腹,一般可活动。
3.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圆球形囊性肿块,表面光滑,可活动。
4.B超可提示肿瘤的部位、大小、质地等。
5.腹部X线,可确诊畸胎瘤。
6.鉴别诊断
(1)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囊性变或浆膜下肌瘤有时需与之鉴别,可借助B超协助诊断。
(2)妊娠子宫,有停经史、妊娠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可确诊。
【西医诊疗】
(1)肿瘤直径<;5厘米者,密切随访,每3~6个月检查一次。
(2)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肿瘤的性质,可以选择患侧肿瘤剔除术、患侧附件切除术、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等。
【预防和调养】
卵巢肿瘤的发生目前尚不能预防,但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则可防止其增长、变性,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保存卵巢功能,故应定期普查、普治。
不孕症
【概述】
夫妇同居2年,配偶生殖功能及性生活正常,未采取避孕措施而不受孕者,称为不孕症。分原发不孕和继发不孕,前者指婚后从未受孕;后者为曾生育或流产后,未避孕而又2年以上不再受孕。女方不孕因素包括: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致无排卵,输卵管阻塞影响精卵结合,子宫发育不良或内膜病变影响受精卵着床,外阴、阴道或宫颈因素影响精子穿过。根据不孕的原因又分为相对不孕和绝对不孕,前者指引起不孕的因素可以得到纠正,仍有受孕可能者,后者指有先天或后天解剖生理方面的缺陷,无法纠正而不能受孕者。中医称原发性不孕为“无子”、“全不产”,称继发性不孕为“断绪”。
【临床特征】
结婚2年以上,或曾孕育2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受孕。根据引起不孕原因的不同,可伴见月经失调、痛经、带下异常、盆腔炎症、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医生诊断】
结婚2年以上,或曾孕育后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性生活正常,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受孕者,即可诊断为不孕症。
此外,通过全面的检查找出不孕的原因,即病因诊断,是治疗此病的关键。女方检查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卵巢功能测定,输卵管通畅试验,性交后试验,宫颈黏液、精液相合试验,腹腔镜,官腔镜检查等。以上检查需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西医诊疗】
(1)一般处理: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安排排卵期性生活,免疫性不孕者应用避孕套避孕半年。
(2)内分泌治疗:
①无排卵者给予克罗米芬50毫克,于月经第5天起口服,连续5天,停药后7天加用hCG2000~5000单位肌肉注射1次;或月经第6天每日肌注hMG1支共7天,停药后24~36小时加用hCG5000~10000单位肌注。高泌乳素血症无排卵者。口服澳隐亭1.25毫克,每日2次。
②黄体功能不足者于月经第15天开始每日肌注hCG1000~2000单位;或于月经第20天每日肌注黄体酮20毫克,共5天。
③甲状腺功能低下者或过度肥胖者,给予甲状腺素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应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
(3)抗炎治疗:严重的生殖道炎症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
(4)手术治疗:处女膜闭锁、阴道横膈、宫腔粘连、输卵管阻塞及肿瘤,均可行手术治疗。
(5)人工授精,体外授精。
(6)由于男性原因引起,或者女性分泌液专杀精子者采取其他相关治疗。
【中医用方】
(1)肾阳虚:久不孕育,经行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方法:温补肾阳,调经助孕。
用药:熟地、菟丝子、枸杞子、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各15克,紫河车、鹿角霜、川椒、当归各10克。
参考中成药:河车大造丸。
(2)肾阴虚:婚久不孕,月经量少、色红、无血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方法:滋肾填精,调经助孕。
用药:熟地、山药、山萸肉、女贞子、菟丝子、白芍、黄精各15克。
参考中成药:安坤赞育丸。
(3)肝郁:婚久不孕,月经时先时后,经行不畅,色暗,有血块,经前乳胀、心烦,口干,胸胁胀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方法:滋阴补肾,调经助孕。
用药:醋柴胡、当归各10克,白芍、白术、茯苓各15克,薄荷(后下)3克,炙甘草、煨姜各6克。
参考中成药:逍遥丸。
(4)痰湿: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或经闭不行,形体肥胖,带多色白质稠,口淡黏腻,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方法: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用药:陈皮、半夏、南星、枳壳、神曲各10克,茯苓、苍术、白术各15克。
参考中成药:二陈丸。
(5)血淤:婚久不孕,月经后期,经行不畅,色黯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细涩。
方法:活血化淤调经。
用药:当归、熟地、赤芍、丹皮、枳壳各15克,桃仁、红花、柴胡、桔梗、川芎、川牛膝各10克。
参考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预防和调养】
1.克服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夫妻双方相互理解配合。
2.保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期卫生,经期禁止性生活,以预防盆腔感染。
3.婚后短期内不欲生育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避免因反复人工流产导致继发不孕。
流产
【概述】
流产是指在怀孕28周前终止妊娠,胎儿体重在1000克以下者。发生在妊娠12周以前的流产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的流产称晚期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接触有毒物质或药物、母体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生殖器官疾病、免疫因素或母儿血型不合有关。
早期流产中染色体异常者占50%~60%,母儿血型不合者常引起晚期流产。根据流产的发展过程、特点,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过期流产、习惯性流产六种,中医分别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胎堕难留”、“胎堕不全、堕胎后血崩”、“堕胎、小产、暗产”、“胎死不下”、“滑胎”。
【临床特征】
主要症状是腹痛及阴道出血:先兆流产出量少,轻微下腹疼痛,无妊娠物排出,或伴腰酸及下坠。难免流产时阴道出血较多,超过月经量,无妊娠物捧出,腹痛加重,下坠,或羊膜已破。不全流产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多,持续不止,腹痛有妊娠物捧出,甚至出现失血性休
克。完全流产表现为妊娠物排出后阴道出血减少或停止,腹痛消失。过期流产多有先兆流产史,以后子宫不再增大或有所缩小,如已至妊娠中期,腹部无增大,无胎动。习惯性流产为自然流产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发生的时间多在同一妊娠月份。
【医生诊断】
1.先兆流产:有典型症状,妇科检查宫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符合。B超示胚胎或胎儿存活。
2.难免流产:根据典型症状,妇科检查宫颈口已开,有时可见组织物堵于宫口,子宫与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B超示有妊娠囊及胎体,但无胎心搏动。
3.不全流产:根据典型症状,妇科检查宫口扩张,可见组织物堵于宫口,子宫多小于停经月份,B超示宫内有回声增强光点或光团。
4.完全流产:根据典型症状,妇科检查宫口关闭,子宫略大或正常大小。B超示宫内无妊娠囊。
5.过期流产: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子宫口关闭,子宫较妊娠月份小2个月以上。B超显示为死胎。
6.习惯性流产:根据病史、症状即可诊断。
7.鉴别诊断
(1)输卵管妊娠,未破裂前与先兆流产较难鉴别,需借助B超检查。破裂后出现一侧下腹撕裂样剧痛,甚则晕厥、休克,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即可确诊。
(2)葡萄胎:阴道出血量较多,有时混有水泡状组织,子宫大于停经月份。B超示:落雪状图像,无胎囊胎心即可以确诊。
【西医诊疗】
(1)先兆流产:黄体酮20毫克肌注,日1次。口服维生素E30~50毫克,每日1~2次;叶酸5毫克,每日3次。
(2)难免流产:及时清官或行中引术终止妊娠。术后给予抗生素、宫缩剂治疗。
(3)不全流产:及时清宫,术后给予抗生素、宫缩剂,出血多时可补液、输血。
(4)完全流产:一般不需处理,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不能肯定妊娠物完全排出时,应做清官术。
(5)过期流产:如凝血功能正常,先口服己烯雌酚5毫克,每日3次,共5天,然后行钳刮或中引术。如凝血功能异常,可给予纤维蛋白原,肝素,或输新鲜血,待凝血功能正常后再行引产或钳刮。
(6)习惯性流产:黄体酮20毫克肌注,每日1次。宫颈内口松弛者行子宫内口缝扎术。
【中医用方】
(1)先兆流产
①肾虚:孕后少量阴道出血,色淡,小腹隐痛,腰酸耳鸣,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滑。
方法:固肾安胎。
用药:菟丝子20克,桑寄生、炒川断、党参、白术各15克,阿胶(烊)10克。
参考中成药:定坤丹。
②气血虚弱:孕后阴道出血量少,色淡质稀,小腹坠胀,头晕乏力,心慌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
方法:益气养血,补肾安胎。
用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熟地、炒川断、菟丝子各15克,阿胶(烊)10克。
参考中成药:保产丸。
③血热:孕后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质稠,心烦口干,便秘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方法:清热养阴安胎。
用药:熟地、生地、炒川断、苎麻根、女贞子、早莲草各15克,黄芩、阿胶(烊)各10克。
参考中成药:孕妇清火丸。
④跌扑外伤:孕期因跌仆闪割,阴道少量出血,小腹坠痛,腰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
方法:益气和血,补肾安胎。
用药:党参、黄芪、当归、炒川断、菟丝子、桑寄生各15克,阿胶(烊)10克。
(2)习惯性流产:屡孕屡堕,腰膝酸软,面色晦暗,头晕耳鸣,心悸气短,或月经不调,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方法:补肾益脾,调冲任。
用药:菟丝子、桑寄生、川断、党参、白术、熟地、白芍各15克,当归、阿胶(烊)各10克。本方宜未孕时服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