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盈亏看得太重要
做生意的人大都知道,有时机会抓得好,就会很轻松地赚到很多的钱,机会抓得不好,也会很容易地赔上大笔的钱,可见,盈亏是生意场上的寻常事,如果过分地看重盈或者亏,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意人。
在生命的长河中,谁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一位泰国企业家玩腻了股票,他转而炒房地产,他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和从银行贷到的大笔资金投了进去,在曼谷市郊盖了15栋配有高尔夫球场的豪华别墅。但时运不济,他的别墅刚刚盖好,亚洲金融风暴出现了,他的别墅卖不出去,贷款还不起,这位企业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墅被银行没收,连自己住的房子也被拿去抵押,还欠了相当一笔债务。
这位企业家的情绪一时低落到了极点,他怎么没想到对做生意一向轻车熟路的自己会陷入这种困境。
让人敬佩的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决定重新白手起家。
他的太太是做三明治的能手,她建议丈夫去街上叫卖三明治,企业家经过一番思索答应了。从此曼谷街头就多了一个头戴小白帽、胸前挂着售货箱的小贩。
昔日亿万富翁沿街卖三明治的消息不胫而走,买三明治的人骤然增多,有的顾客出于好奇,有的出于同情。许多人吃了这位企业家的三明治后,为这种三明治的独特口味所吸引,经常买企业家的三明治,回头客不断增多。现在这位泰国企业家的三明治生意越做越大,他慢慢地走出了人生的低谷。
他叫施利华,几年来,他以自己不屈的奋斗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的“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他名列榜首。作为一个创造过非凡业绩的企业家,施利华曾经备受人们关注,在他事业的鼎盛期,不要说自己亲自上街叫卖,寻常人想见一见他,恐怕也得反复预约。上街卖三明治不是一件怎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对于过惯了发号施令的施利华,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
人的一生会碰上许多挡路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是别人放的,比如金融危机、贫穷、灾祸、失业,它们成为石头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有些是自己放的,比如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它们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
也可以说,我们放下肩上的包袱很容易,因为放下就会感觉到全身轻松。难就难在我们能否放下心灵的包袱,把盈亏看得无所谓。
着眼全局不计眼前得失
从功利的目的而言,吃亏的目的在于占大便宜,不计较眼前的小失而着眼于未来的大盈,无论是从经营的的角度还是处世的角度讲都是非常明智的。
唐代贤人窦公善于经营家业,但是财力上很困难。他在京城内有一块空地,与大宦官的地段相邻,宦官看重这块地想得到它,这块地仅值五六百缗,窦公很高兴地把这块地奉献给了那位大宦官,却根本没有提出价钱。在讨得宦官十分欢喜之后,他就借故说自己打算去江淮,希望得到两三封给神策军中的护军的信,那宦官便替他写了信。窦公借着这些信总共获利三千缗,从此他的事业便发达起来。东市有一片洼地,地势低洼有积水,他就用低廉的价钱买到手,然后让女佣人带着蒸饼盘在那块空地上引诱儿童:哪个孩子如果扔砖瓦击中空地上的一个目标,就奖给他一个蒸饼。小孩子们都跑来争相扔砖瓦石块,这样就把那片洼地填平了十分之六七。接着又用好土铺垫,在这块地上盖起了一个客店,专门留波斯客商居住,每天能获利一缗。
这就是经商中的“先赔后赚”之计,也就是欲取先予。许许多多有智慧的经营者凭借这套本领在商海中自由地游弋着。
美国人出外旅游,有一去处可以不花一文钱,甚至还有节余,这个地方便是大西洋赌城。从纽约出发,到那里来回车费才20美元,到达后马上可以得到赌城当局馈赠的15美元现金,还有一顿丰盛的自助餐。第二次来时,凭车票又可以得到8美元的回赠。
这是赌场老板谋利的一个妙计,吸引顾客前来,来的愈多愈好,因为到赌场来而不赌者寥寥无几,不管赌客运气如何,总体上是赚少赔多。因此,所谓来去不花钱,实际上花费的是赌场老板从顾客身上赚来的零头。得到最大好处的当然是赌场老板,但顾客的心理上还总能承受。这就是赌场老板的诀窍。所谓“降价销售”、“有奖销售”、“品尝销售”、“买一赠一”,等等,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然而,商战中用此法取胜的却有很多人。看似吃亏,实则占大便宜。
有智慧的人就是这样,他善于以小亏取得大盈,以失去眼前的小利益赢得未来的大利益,以失去局部的利益赢得整体的胜利,甚至以失去一城一池为手段,赢得经营天下的大胜利(如吕不韦和胡雪岩一样以商谋政)。无疑,这不仅需要伟大的智慧,更需要伟大的勇气。
只想工作不想盈亏
现实中有许多人,没工作时想工作,工作后想的不是工作,而是是赚了还是亏了,与别人谈论工作的时候,也只做收入的对比,很少谈工作的质量如何。这样的员工迟早还是要失去工作的。
不要刻意考虑薪酬的多少,而应珍视工作本身给你创造的价值,要知道,只有你自己才能赋予自己终身受益无穷的黄金,而你的老板给你的永远都是可数的金钱。
古往今来,那些成功人士的一生往往都是跌宕起伏,像波浪线一样,一下高一下低。命运起伏使他们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失去的,这就是能力,是能力使他们重新跃上事业的顶峰。杰出人物所具有的创新力、决断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往往是人们所钦慕的,但人们不知道,他们的这些能力是在长期的工作中锻炼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具备的。他们通过工作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如果你在工作中不仅仅想的是盈亏,那么,你从工作中得到的将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只有用心作,力求进步,你才能在企业甚至整个行业赢得良好的声誉。
马志达在一家外企工作,只有几年的时间,还算不上老员工,但其晋升速度之快,让周围所有人都诧异不已。一天,马志达的一位知心好友,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询问他这个问题。
马志达听后无所谓地耸了耸肩,用非常简短的话答道:“这个嘛,很简单,当我刚开始去杜兰特先生的公司时,我就发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可是,杜兰特先生依然留在办公室内工作,而且一直呆到很晚。另外,我还注意到,这段时间内,杜兰特先生寻找一个人帮他把公文包拿来,或是替他做些重要的服务。于是,我就下决心,下班后,我也不回家,呆在办公室内,虽然没有人要求我留下来,但我认为我应该这么做,如果需要,我可为杜兰特先生提供任何他需要的帮助。就这样,时间久了,杜兰特先生就养成了有事叫我的习惯,这就是事情的经过。”
马志达这样做是为了薪水吗?当然不是,事实上,他确实没有获得一点物质上的奖赏,但是由于他的付出,他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和一个成功的机会。
聪明的老板在鼓励员工时并不会明确地说:努力做,我会给你提高薪水。而是比较含蓄地表达:好好做,显露你的全部能力,我将给你更多的重担!与此同时,薪水的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工作不只是一个关于做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存的问题。工作就是付出努力。正是为了成就什么或获得什么,我们才专注于什么,并在那方面付出精力。从这个本质方面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获取薪水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如果一个人工作只为金钱,他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到某种时候这个人就不复存在了,他的灵魂就无法找到了。
如果一个人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薪水,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成功,因为挣再多的薪水他也觉得不够,欲望会随着金钱的增多而加大。
成功人士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寻找机会而不是单纯地等待机会。他们会积极地开发一个项目或想尽办法帮助别人,而不会计较任何利益的得失。伴随着你对公司对团队贡献的不断增加,相应的荣誉也会随之而来,你的未来就掌握在你自己手上。
对待工作热情如火,不辞劳苦,主动进取,你就与那些只计较工作时间和薪酬福利的人区别开了,而最后的赢家也非你莫属。
只有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同时一路上又隐藏着各种机遇。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艰难跋涉,有失败的沮丧,更有成功的欣喜。人生的胜利不在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没有走到生命的尽头,谁也无法说我们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所以在生命的任何阶段,即使输了也不能泄气,都要充满希望。用美国股票大王约瑟夫的话说:“不要问我能赢多少,而是问我能输得起多少。”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约瑟夫本是一个贫穷的犹太人,由于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来到美国谋生。
置身在美国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还未成年的他就开始混迹于纽约股票交易所的露天市场里,注意当时的金融动态了。
17岁,正是在这个黄金般的年华中,经过3年股市行情的调查和研究,约瑟夫自信有能力独立开创自己的事业了。于是依靠仅有的255美元,开始建构自己的金融基业了。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可是这话在他这里却似乎失灵了。作为股票场外的市场经纪人,依靠这仅有的255美元,他居然一帆风顺。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竟利用股票差价的买进卖出净赚16.8万美元,创造了一个小小的令人羡慕的奇迹。
他为自己购置了一套漂亮的衣服,为受尽苦难的母亲买了一座宽大的房子。此时的他,似乎有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很快,他便尝到了首次失败的滋味。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约瑟夫不听别人的劝告,固执地用低廉的价格买下了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结果由于战争迅速结束,雷卡瓦那钢铁公司的股票暴跌,他也赔得只剩下4000美元了。
本想做一次聪明的投机生意,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约瑟夫已趋于破产的边缘了。
为找出失败的原因,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心反思。两天后,他得出了结论: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股市行情变幻不定,起伏莫测,自己虽然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识,但缺乏其他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他说:“我犯了很多错误,一个人如果说不会犯错误,那是在说谎。但是如果我不犯错误,我也就没有办法找到新的机遇。”
通过这次失败,他深切地体会到:除非你十分了解内情,否则千万不要只图眼前的利益,去买减价的东西。
这是一个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金融家的肺腑之言。他没有被困难吓倒,又决定重新白手起家,坚定地走下去。
是的,对于赚钱,恐怕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有犹太人那样的天赋。
1924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他发现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某些股票实际上是有很大利润可图的。而这些股票并不被某些金融大亨所看重。而且,买卖这种股票虽然周期略长,但风险却极小。他几乎是凭着直觉敏锐的发现,这正是他摆脱目前困境的最佳时机。
于是,他毫无犹豫,立即放弃了证券的场外交易,把精力放在了这些股票的交易行情上,开始做起未列入证券交易所买卖的股票生意。
起初,由于资金不足,他不得不少量购进,做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开办了自己的证券公司——霍希哈证券公司。到了1928年,约瑟夫已成为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了,他的公司每月利润都达到20万美元左右。
这一年,他刚满28岁。初出茅庐的他,在当时美国的金融界已经有了令人羡慕的一方领地。
约瑟夫的过人之处在于,他能够在貌似平静、实则杀机暗藏的危机关头悬崖勒马。
纽约的股票交易变化之快,就像六月的天,阴晴不定。
第二年春天,股票交易轰轰烈烈,一浪高过一浪,股价也像疯了一样愈炒愈高。人们都疯狂地跑去做股票生意,似乎人人都看到了一个遍地黄金的大好时机。
本来约瑟夫也准备用50万美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一席单,但经过深思熟虑,他突然决定放弃了这个念头。事后,他回忆道:
“当你发现连医生都停业而去做股票投机生意的时候,那么,一切都已经乱了。大户买进公益事业股票,然后又把它们抬高价码抛出,这真令人害怕。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抛出,结果在它们大幅降价之前净赚了400万美元。”就这样,约瑟夫坚定不移地在世界金融市场中开拓前进,最终成了世界金融领域的骄子。
别人都赔得一塌糊涂,而他却赚了400万美元,这当然是了不起的奇迹。
而这种奇迹的创造,不完全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来自约瑟夫的做事心态,即:越是要盈,就越不要把盈亏放在心上,能赢得起,更要输得起。
要让对方感受到利益
先投入后盈利,是任何一项经营都必须遵循的成长法则。投入就是成本投资:花钱买设备、买原料,更重要的是花钱培养市场——要让对方、你的消费者感受到你的产品利益,只有消费者从你的产品中获得利益,他才会购买你的产品。从这一阶段来说,投入就是亏损,但这时的亏损恰恰是将来盈利的基础。这时候,若太在意了盈亏,不让对方感受到利益,那以后的盈利也只是天方夜谭。
如果你是一名推销员的话,这种心态对你很重要。多数时候,客户做出一个选择,往往是因为利益的诱惑,客户不选择产品,往往是诱惑不够大。有些时候,要学会让客户感受到他做出抉择所能获得的利益。
比如,在推销过程中,推销员和客户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传统观点认为,推销就是推销员将产品销售给客户,以实现产品价值。这种观点显然已经不适合如今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将推销视为推销员获取绝对盈利的过程,而漠视了客户利益。它无法解释为什么客户一定需要接受推销的产品。
现代观点认为,推销是个双赢过程,推销员和客户在推销的过程中都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利益。而且对于推销员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获得是多少,而是客户所感受到的利益获得是多少,因为推销员获利多少是个结果,这个结果需要客户感受到获得利益的过程来实现。重视这个过程,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们站到客户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客户要购买产品,因为客户认为他能够从中得到利益,他认为他所购买的产品对于他来说确实是物有所值。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不难看出为什么有些推销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糟糕。因为他们仅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他们的潜意识里根本没有为客户想过,他们的头脑中只有客户购买一件产品他能从中获得多少盈利。这种思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世界上优秀的推销员从来就不认为他所从事的职业就是求人购买,他们认为他们是在和客户共同创造价值,如果客户购买了他们的产品,必然能够取得最大的价值,如果客户对他们所提供的产品不屑一顾,那么受损失的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客户,是客户失去了一个获得最大价值的机会。他们会满怀信心地走向另一个客户,继续进行推销事业。
一个推销员必须百分百是相信自己的产品确实能够给客户带来利益。推销其实就是说服客户的过程,推销员必须让客户相信产品能够给他带来利益。因此,对于推销员来说,最大的障碍不是说服客户,而是说服自己,即让自己真心相信所销售的产品必然会给客户带来利益。推销员要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然后才能充满自信,最后才能确信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利益,并将产品推销给客户。否则,如果连你自己都认为推销的产品无法给客户带来利益,那又怎么能煽起客户购买的热情呢?
除了必须相信自己能给客户带来实在的利益以外,推销员还必须真正给客户带来利益,同时还必须让客户感受到这种利益的确实存在。
这就需要推销员对自己的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在遇到客户询问时,能够提供出十分有利的证据,让客户感觉到价值。推销员还必须将推销工作当做一个事业来做,而不是买卖。事业是长期的,而买卖往往是短期行为,长期行为往往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
盈亏是个辩证的关系,一味地追求盈,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亏,因为没有人愿意总吃亏,一味地让人家吃亏,双方的合作关系就得终止。所以,为了长远的发展,自己适当吃点亏,不仅没有什么损失,而且有利于合作。应当这样认为,盈点亏点无所谓,人生不能为了一点利益而斤斤计较。
要赢钱就别在乎下注
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自然得不到任何回报,不劳而获只能是白日梦。
南宋时,国都临安有一位神偷,其姓氏不明,他每次作案后,都留下“我来也”三个大字,故得绰号“我来也”,其名气轰动整个临安城,就连官府也奈何他不得。
有一次,这位神偷失手被擒。审讯时却因找不到人证物证而无法定罪,只好把他临时监禁起来,待慢慢调查。
“我来也”过着铁窗生活。一天,他对看守说:“我做贼是不对的,但我不是‘我来也’,官府误会是我,看来会把我终身监禁,出狱是没有希望了,只可惜我藏在外面的金银无法使用。在这一段时间里,你对我很好,我要报答你,决定把那些金银给你,以表谢意。那些金银就藏在保?塔顶屋上,你去取用就是了。”
看守将信将疑地前往塔上查看,确实有一个小包藏在塔顶,打开一看,里面都是黄金白银,他满心欢喜,回来后对“我来也”更是特别照顾。
过了几天,“我来也”又对看守说:“我还有一酒瓮放在侍郎桥下,装满金银,你让家人去那里洗衣服,把酒瓮取出,再用衣服盖在瓮上,拿回家就是了。”
看守让妻子去取,果真又得到了许多金银,之后他对“我来也”更加优待。
又过了些日子,一天夜里,“我来也”又对看守说:“现在已深夜二更了,我请求你放我出去,办一些私事,四更时,我保证准时回来,绝不连累你。”
看守受了两次恩惠,不好意思不答应,而且觉得他很讲信用,也就把他放了出去,但心中还是不安,就独自饮酒消忧。到了四更时分,忽有人从屋檐跳下,一看,原来是“我来也”按时返回,看守大喜,重又把他上刑锁起来。
第二天,城内一豪富上县府报案,说昨晚三更时分,被贼盗走黄金千两,门上写着“我来也”三个字。
赵太爷根据报案,吃惊地说:“原来,‘我来也’还在逍遥法外,以前所捉之贼并不是他,差点冤枉了人。”便下令提讯前来,略施惩戒就放了。
“我来也”出狱了。没几天,看守回家,他的妻子对他说:
“昨夜四更的时候,有人来敲门,开门一看,没见人影,却有一包东西放在门口,只听得说,‘这是酬谢你丈夫的,不要声张出去’,打开看时,只见又是黄金和白银。”
看守当时心中明白,原来那贼果然是真的“我来也”。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平时使用的“舍饵钓鱼”之策,也同样适用于商场。
舍得才能取得,这样的例子中国有,外国也不鲜见。
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家叫奥兹莫比尔的汽车厂,生意曾长期不振,工厂面临倒闭的局面。该厂总裁决定从推销入手,扭转危机。
总裁想,商战变幻莫测,要善于迅速调整,这种调整根本在于盈利,但有时为了盈利,吃些小亏是完全应该的。采用什么样的推销方法最好呢?总裁认真反思了该厂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竞争对手以及其他商品的推销术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最后博采众长,大胆设计了“买一送一”的推销方法。该厂积压着一批轿车,未能及时脱手,资金不能回笼,仓租利息却不断增加。所以他们在广告中特别声明——谁买一辆“托罗纳多”牌轿车,就可以免费得一辆“南方”牌轿车。
买一送一的推销方法由来已久,使用面也已很广,但一般做法只是免费赠送一些小额商品,如买电视机,送一个小玩具;买录像机,送一盒录像带,等等。这种给顾客一点小恩小惠的推销方式,确能起到很大的促销作用,但时间一久,使用多了,消费者也就慢慢不感兴趣了。
奥兹莫比尔汽车厂对各种推销方法的长处兼容并蓄,尽可能克服因方法陈旧使消费者麻木迟钝的缺点,大胆推出买一辆轿车送一辆轿车的出众办法,果然一鸣惊人,许多人闻讯后不辞远途也要来看个究竟。该厂的经销部一下子门庭若市,过去无人问津的积压轿车果真被人买走,该厂亦一一兑现广告中的承诺,免费赠送一辆崭新的“南方”牌轿车。
奥兹莫比尔汽车厂如此销售,等于每辆轿车少卖了五千美元,是不是亏了血本?
错!汽车厂不但没有亏本而且还由此得到了多种好处。因为这些车如果积压一年卖不出去,光每辆车上损失的利息、仓租以及保养费等就已接近五千美元。而现在,车全卖光了,资金迅速回笼,可以扩大再生产了,“托罗纳多”牌轿车的用户增多了,名声变大了,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一个新的牌子“南方”牌被带了出来,这一低档轿车以“赠品”闻名,最后也开始独立行销……奥兹莫比尔汽车厂从此起死回生,生意兴隆。
舍得香饵,才能钓得大鱼,要把事情做好,一定要懂得付出。
吃小亏有时反而会占大便宜
有人认为“吃亏是福”是傻子理论。吃了亏不发怒、不伺机报复已是不错了,还要让人认定是一种福气,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吃亏是福”的说法确是有道理的。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受过气,娇生惯养,一路顺风,将来到社会上遇到麻烦事,遇到让他非得忍气吞声、低三下四的事,他一定会承受不住。有许多事情达不到目的,只是因为你不能承受造成的。要成功,必须学会受气,懂得吃亏就是福,吃亏就是占便宜的道理。其实,世界是公平的,你今天受了别人的气,吃了一点小亏,但你却从中学到了忍耐,学会了坚强,正是今天的忍耐和坚强成就了你明日的成功。
许多老板的出身也并不见得多么的高贵,也许他们没有多么高的文化,没有多么大的背景,但他们在生意场上却是高手。有一个砂厂老板,他经营的工厂多年来一直都长盛不衰。说起来他的秘诀也很简单,甚至在有些人的眼里可能是一个笨人干的愚事:
他在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总是把大头让给对方,自己只拿小头。
凡是与他合作过的人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大家都成了他的客户。人人都说他好,原因就是因为他只拿小头。可是如果把那些小头集中起来,最大的大头也就产生了。真正的赢家,就是这样形成的。
有位年轻人毕业后到了一家公司,他明白只有尽快提高自己适应企业的能力,才能增加他生存下来的砝码。可是他发现周围的员工似乎总是与他作对,对他的态度都不是很友善;上司分配工作时,也没有给他安排一个发挥特长的岗位。他疑惑不解:难道新人就要吃亏吗?
幸好有一位老员工告诉他,吃亏能顺利地融入到工作团队中去。吃点小亏算什么,相比而言,是因祸得福啦。
吃亏是福,并不是仅针对职场中的小人物,对生活中的每个人也同样重要。有些人常怕自己吃亏,总爱斤斤计较,处处较劲;即使是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他们若是占了别人的一点便宜,心里就会像吃了蜜一样格外舒服。
其实,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做人的可贵之处倒是乐于亏己。
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自己主动吃点亏,却能把棘手的事情做好,能把很难处理的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
西汉时期,有一年过年前,皇帝一高兴,下令赏赐给每个大臣一头羊。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负责分羊的人犯了难,不知怎么分才能让大家满意。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名大臣从人群中走了出来,说:“这批羊很好分。”说完,他就牵了一只瘦羊,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众大臣见了,也都纷纷仿效,不加挑剔地牵了一头羊就走。摆在分羊人面前的一道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这名大臣既得到了众人的尊敬,也得到了皇帝的器重。对于他来说,亏己不正是福吗?
吃亏者,能让人们觉得他有肚量而加以敬重。这样,吃亏者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比别人好。当他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乐于向他伸出援救之手;当他干事业时,别人也肯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他的事业自然就容易获得成功。只要我们留心一下历史上和身边的人,就不难发现,但凡那些取得了成就的人,尤其是那些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胸怀宽广又能亏己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避免不了吃亏。这时,拍拍胸膛,由衷地说一句:吃亏是福!正所谓“吃亏人常在,财去人安乐”,这已是千古定律。吃亏的人,不论社会还是他人总会适时地给予他相应的或更多的补偿。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让人背后指指点点。吃亏占便宜,正如祸福相倚一样,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的。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争不来,不能总想着占别人便宜。
郑板桥曾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我们真应牢记这句话。
诚心待客甘心吃亏
如果一个人在与人交往中总想占便宜,一个商人在与人洽谈业务时也总是想拿大头的利润,最终他们真的会占到便宜获得巨额利润吗?我看未必,因为人们都不是傻子,而实际上只有吃小亏的人才是最后的真正获利者。
世界化学工业,历来是美国、德国等工业国家称雄。但到上世纪80年代,它的前50名企业家的排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华人企业家的名字:台湾塑胶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50年前,王永庆还是一个米店的小伙计。
那时,他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就是给顾客送米。邻居也是一家米店,而且是日本人开的。如何同日本人比高低呢?米都是一样的,送米的人却不同。当时的王永庆想:顾客的米缸往往都有旧的米,新米再倒进去,旧米就更旧了。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出陈入新”的方法,每次送米时一定先帮着客户把米缸里剩余的旧米倒出来,把缸清理干净,再倒进新米,最后把旧米放在上层。
这一出一进,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进,却出乎意料受到了顾客的欢迎,米店兴旺起来了,压倒了日本人的米店。
王永庆这一做法就是以诚待客法。正因为他这样以诚待客,所以,他才能击败日本人,取得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诚待客呢?
第一,要处处为顾客着想。要从方便顾客出发,要从关心爱护顾客出发,这样就能使顾客感受到你的诚心和诚意。
一位私企超市老板安女士就把维护消费者利益看得比销售更重要。
一次,一位老人挑了一只冬笋,老人已准备付钱,但安女士发现冬笋内有蛀虫,就向老人说明,征得老人的同意把冬笋壳剥去,削掉了坏的部分。老人感激地说:“多数人做生意,一切为了赚钱,坏的也要说成好的,你做生意却真为顾客着想。”这只冬笋虽然少卖了钱,却赢得了顾客的信任。
还有一天下午,一位小朋友拿了一元钱要买鸡毛菜。安女士每逢小顾客来买菜,总要问清楚做什么用才上秤。当她得知是要买菜做汤时,就对小朋友讲,只买4角钱的就够,买多了吃不了,就浪费了。安女士少做了6角钱的生意,却真正做到了“童叟无欺”。
第二,为了对顾客表示诚意,宁愿自己吃亏也心甘情愿。
一家水果批发公司到外地与果农洽谈生意,他们提的价格适中,条件优厚,但就是谈不成功。原来,前几年也有人来谈水果买卖,当时说得天花乱坠,等到货一到手就全变卦了。果农害怕再上当受骗,就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了。
几天后,突然刮了一场大风,一些尚未成熟的水果被风刮掉在地上。有些果农提出,让水果公司收购这些落地水果。果农以为这种眼见吃亏的事对方肯定不干,可是那家公司的负责人却愿以优惠价格全部购进,用于蜜饯和罐头,并当场付现款。此举立刻赢得了果农的信任,纷纷与这家公司签订合同,愿以最低价格优先保证对方需要。宁愿自己吃亏,结果赢得了对方的信任,这家公司因而取得了更大的赢利。
做生意讲究的是诚心诚意,互惠互利,大家互相照顾,有钱一起赚。那种只赚不赔的买卖,做完了第一笔就绝不会有第二笔。从赔中赚钱,从赚中让利,不把赔赚看得太重,把买卖双方看成一家,这样的生意才会天长地久。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