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德奥边境奥地利一侧的布劳瑙镇,他的父亲曾是鞋匠和奥地利一个海关小官员。希特勒从小开始就喜欢美术,曾幻想当一名画家。由于各科成绩太差,他没毕业就中学退学了。十八岁时,他到维也纳报考美术学院,但因成绩不理想而未被录取。
由于缺乏才能,希特勒靠从事各种最卑贱的工作来糊口,过了五年悲惨的生活。在这期间,希特勒曾经靠各种各样的杂活,绘制拙劣的风景画片来维持生计。也就是在这段期间,希特勒开始仇恨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仇恨德国的议会制政体,蔑视富裕的资产阶级及其糜烂的生活。
1913年,希特勒浪流到了慕尼黑,并于次年加入了巴伐利亚团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在西线待了四年。在战争期间,希特勒作战十分勇敢,曾三次负伤并荣获令人羡慕的铁十字勋章,但除此之外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直到1917年由最初的传令兵升为下士。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败国,不得不接受了协约国提出的苛刻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放弃德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地,割让大量领土,不得保持军队,付出大量赔款等。虽然德国政府后来不得不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但是德国人民对此却强烈反对。
1919年1月5日,慕尼黑铁路工人安东·特莱克斯勒创建了具有复仇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组织“德意志工人党”。9月,当时作为慕尼黑陆军政治部侦探的希特勒受命调查“德意志工人党”的一次集会。但是希特勒却在这次集会上发表了有关强大的德意志的言论。次日,该党给希特勒发出邀请信,要他加入该党。出于好奇心,希特勒参加了“德意志工人党”的一次会议,并成为其第55名党员和主席团的第7名委员。1920年,希特勒被任命为该党“宣传部长”。
1920年2月,希特勒在一个啤酒馆组织了一次大规模集会。在会上,希特勒具体阐述了“德意志工人党”的党纲,即《25点纲领》。在这个党纲中,希特勒宣称要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日耳曼中央集权国家;提出实现“社会主义”,让工人分享企业利润,取消地租等口号;要求废除《凡尔赛和约》;规定犹太人不能担任德国的任何官职等。应该说,希特勒把民族主义和欺骗广大工人的“社会主义”口号结合起来,期望能够实现他的政治梦想。
1920年4月1日,希特勒将“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由于该党的德文缩写音译为“纳粹”,因此简称“纳粹党”,并把《25点纲领》作为该党的正式纲领。1921年7月,希特勒迫使特莱克斯勒修改了党章,让他自己担任主席,宣布了“领袖原则”,从而当上纳粹党的“元首”。
1921年10月,希特勒正式组建纳粹党的军事冲锋队,他把退伍军人拉拢在自己身边,组织成身穿褐色衬衫的“冲锋队”,“冲锋队员”臂带“C”标志。希特勒密谋着要发动一次夺权政变。
1923年11月8日,巴伐利亚长官卡尔应邀在慕尼黑一家名叫格勃劳凯勒的大啤酒馆讲述施政纲领。希特勒率领一群纳粹冲锋队员包围了该啤酒馆,把卡尔和另外两名巴伐利亚高级官员押到一间小屋里,要求他们和自己合作组成新政府。但是这3位官员死活不肯答应。这时,德国有名的鲁登道夫将军也来到了这里,一起劝说。
巴伐利亚官员不得不答应了希特勒的要求,但是马上乘机逃走了。希特勒知晓后马上带领纳粹分子向市政府进发,但是遭到早有准备的政府军的镇压。几天后,希特勒被捕,并被判处5年徒刑。在法庭上,希特勒以他的口才,滔滔不绝地宣扬民族主义,并且宣称“我要做马克思主义的摧毁者”。当时,希特勒35岁。
在关押期间,希特勒在狱中写下了《我的奋斗》——一部夸张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在书中,希特勒大肆宣扬日耳曼民族是主宰世界的优等民族,有权统治其他“低等”种族,而犹太人是最劣等的民族;此外,他还极力发泄了对共产主义的仇恨,叫嚣要对外扩张,以求得德国的生存空间;详细说明了战败的德国怎样才能成为“全人类的君主”。
他说:“对于形成雅利安这种高等的文化,作为奴隶的其他低等民族要比家畜更加重要”、“世界史是作为征服者的少数民族的历史,而那个少数民族只有一个”、“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民今天已经破败无奈,国土被瓜分,民族被分裂,生存空间被堵死,德国被全世界侮辱”。这些言论,使得希特勒在德国有了很大的听众,并且马上扬名德国。
除了完成这本著名的《我的奋斗》之外,希特勒还在狱中认真思考,领悟到不能单靠武力去夺取政权,而应该进入国会,和天主教议员和马克思主义议员打交道。因此,他决定要利用宪法给予的合法权利,争取国会的多数选票而当选政府首脑。
1924年12月20日,希特勒出狱,这时离他入狱才9个月。此时,希特勒被禁止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其党徒也从原先的5万人减少到了1.5万人。在1924年12月的选举中,纳粹党仅获得14个席位和908000张选票;在1928年5月的选举中,纳粹党获得的席位和票数则更少——12个席位和81万张选票,占总票数的2.6%。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开始。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德国工业开始直线下降,其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生产指数分别倒退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水平。1931年,德国四大银行之一的达姆斯达特国家银行宣布破产。此后,德累斯顿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破产。在危机中,德国工人失业人数开始迅速增长,从危机爆发前1929年9月的130万猛升到1932年的800万,占全国工人总数的44%,此外还有27%的工人处于半失业状态。
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当时的政府是一个中间偏左的联合政府,由社会党人赫尔曼·米勒总理领导。同其他国家的社会党内阁一样,米勒内阁也因如何解决大萧条造成的失业和其他问题方面的争论而逐渐遭到破坏。
由于经济政策的分歧,社会民主党人米勒不得不于1930年3月辞去总理职务,天主教中央党右翼布吕宁上台组阁。布吕宁是中央党的一位冷酷、严厉但却聪明、正直的成员,他所博得的是尊敬而不是友谊。
经济危机导致工人运动高潮迭起,1932年的两个月内就爆发了900次罢工。垄断资产阶级感到布吕宁政府已经不能有所作为了,他们迫切希望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对外夺取殖民地。
经济危机给纳粹党提供了重整旗鼓、夺取政权的机会。希特勒乘机派出自己的党徒们到中小城市和农村进行宣传,到处散发传单、发表演讲、张贴广告。希特勒本人也租用了一架飞机,到各城市进行演讲。在上台之前,希特勒曾经3次周游德国,到达了60多个城市。此外,纳粹党还将希特勒和戈贝尔进行竞选演说的电影、唱片和希特勒的照片传播到德国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些演讲和宣传中,希特勒保证在其上台后废除《凡尔赛和约》,取消军备限制,拒绝赔付战争赔款,收回战后失去的土地,并且向民众承诺将德国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同时,他还向工人们保证,纳粹党将取消失业现象;向农民保证,将禁止拍卖土地。
处于绝望中的工人、农民、中小工商业者和学生被希特勒煽动性的言语所蒙蔽,同时也不满魏玛民主政府的软弱无能,积极支持纳粹党的选举。纳粹党徒从希特勒出狱时的1.5万人增加到了1929年的17万人,此后增加到1930年的38万人,1931年则超过了80万。1930年,德国进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107个议席,从德国第9个小党派跃居为仅次于社会民主党的第二大党。
在拉拢中下层民众的同时,希特勒又积极和垄断资产阶级相勾结,同时获得他们的大量资金支持。1931年8月,希特勒在垄断资本家的一个别墅向资本家发表演说,其后,希特勒在全国各地游说资本家。次年1月,希特勒在杜塞尔多夫工业家具乐部向聚会的300名垄断资本家发表演说,向其保证决不触犯私有财产,同时鼓吹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攻击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张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扩军备战。
布吕宁政府在执政期间,并没有得到国会的支持。因此,他经常利用魏玛宪法第48条所赋予的权利,依靠颁布“紧急条例”宋管理国家。这种“紧急条例”在1930年颁发了5次,到1932年的时候就达到了66次。
1932年春天,德国总统兴登堡任期届满。在3月举行的新任总统选举中,兴登堡作为总统候选人参加了竞选。最后,兴登堡再次以多数票当选。
在希特勒的策动下,兴登堡逼迫布吕宁递交了辞呈。希特勒以取消先前颁布的对纳粹党冲锋队的禁令和再次举行国会选举为先决条件,答应总统兴登堡自主人选组阁。
6月,兴登堡任命冯·巴布取代布吕宁上台组阁。由于得到德国年轻人、学生、一部分工人和垄断资本家的支持,希特勒在1932年7月的德国选举中获得了1300万选票,纳粹党获得了230个议会席位,成为德国第一大政党。
希特勒这时成为全国第一大政党的首脑。11月,垄断资本家赫特、凯普勒与党卫军头目希姆莱一起向兴登堡总统请愿,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在希特勒和兴登堡总统的谈判中,兴登堡要求希特勒在巴布手下担任副总理,希特勒表示拒绝。当兴登堡问希特勒到底想干什么时,希特勒说希望“得到与墨索里尼在进军罗马后所行使的同样的权力”。兴登堡拒绝了这个要求。
但是兴登堡也知道巴布政府也同样得不到国会的绝大多数支持。于是,兴登堡解除了巴布的总理职务。由于国防军将领施莱彻尔向兴登堡保证能得到国会绝大多数的支持,兴登堡于12月1日任命施莱彻尔担任新任总理。
施莱彻尔上台后,采取了一些代表下层人民利益的措施,例如废除了巴布政府发布的有关降低工人工资和救济金的政策,答应降低有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等。垄断资本家和容克地主对施莱彻尔的政策深感不安,兴登堡也对这些政策非常不满。因此,施莱彻尔还是没有得到国会的支持。
希特勒和巴布一起组成联盟,反对施莱彻尔政府。1933年1月4日,巴布和希特勒在科隆举行秘密会谈,商定以“希特勒——巴布”内阁取代施莱彻尔内阁,希特勒为总理,巴布为副总理。同时,这个内阁还吸收其他各派政治力量的代表入阁,纳粹党人在内阁中只能占少数职位,不得担任外交、国防、经济等部门的部长之职。
1月23日,施莱彻尔会见兴登堡,承认自己也不能得到国会支持,希望总统支持他按照宪法第48条的规定发布“紧急条例”,要求解散国会。在这一要求遭到兴登堡拒绝之后,施莱彻尔提出辞呈。
1月30日,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巴布为德国副总理。纳粹正式在德国获得了政权。
此后,希特勒加紧在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2月1日,兴登堡宣布解散国会,并宣布在3月再次进行国会选举。2月27日,纳粹分子在戈林的策划下制造了“国会纵火案”,然后将之嫁罪给共产党。此后,纳粹党徒带领警察查封了共产党的机关,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28日,希特勒政府发布“保卫人民和国家令”,取消魏玛宪法中有关新闻自由、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和通信自由的条款。
3月5日,继前所未有的宣传和恐怖主义之后,德国新国会选举开始。但是纳粹党人仍然只占总票数的44%。当议员们聚会时,希特勒宣布共产党人的席位无效,然后,与天主教中央党做成一笔交易,由后者给予他足够的票数。
3月23日,国会在纳粹党的控制下通过了《授权法》,给了希特勒长达四年的以法令进行统治的权力。到1933年夏时,纳粹党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德国的工会、学校、教会、政党、交流媒介、司法系统和联邦各州。此后,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政权。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年老去世。此后,希特勒把总统和总理的职权合为一体。9月,纳粹党代表大会在纽伦堡召开,希特勒宣布:“德国今后1000年的生活方式已被清楚地确定。”
法西斯主义在德国抬头。希特勒上台之后,加紧扩军备战,两年时间,德国的军队就超过了50万,完全违反了《凡尔赛和约》。此后,德国取消了一切民主,推翻了魏玛共和国,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没有一种道德规范受到尊重,柏林成为了世界罪恶渊薮。这直接导致了德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