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师说孙子兵法-行军第九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详细琢磨,临睡前读《孙子》,一乐也。喝茶、玩味,记住才有用。你们吃亏在不会背书。记住:敌人也读兵书。

    读书要细心,平常要养勇。勇者不惧人势!做事,“智、仁、勇”三达德,缺一不可。在社会上,遇到比你年长的,一开口就得称呼“您”。世路人情皆学问,培养之。

    你们能领导?连人气都没有!有尽责任?完全像行尸走肉!凭什么要受气?你们有骂人的勇气?坐像一摊泥,还有女人嫁这种男人?

    【夏注】行军者,言师行之际,必择便利而行也。第处军得法,相敌得情,治兵得当,斯使利在己,而胜自我操。

    人必有最高的警觉。决定的事都得察言观色,环境变马上变!出门办事,本来要坐计程车,但看环境变了,就得设障布疑,马上改变方式。

    何以办事一点警觉都没有?到社会上不懂得察言观色,不知变局,不能察言观色,就不必谈了,废才(废才,指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自暴自弃,或者不求上进,甚至走向歧途,多含贬义),活死人!

    表现好很重要,有影响力,人家重视你。没有特殊才能,到哪儿也是废物。到哪儿连个表情都没有,能做事?要反应特别快,得如常山之蛇!

    【夏注】凡用兵,必先知九变之利,然后可以行军,故次九变。

    一个人必得变,使机权,“可与适道,未可与权”(《论语·子罕》),行权为难。先问自己:“我能做什么?”

    【夏注】此篇以行军名篇,而篇中所言,皆处军相敌之事,盖举行军之大纲而指之也。

    “处军相敌”,为将就此四字。如相面,要相得透彻!

    处身相敌,要处身时看看你的对手。做事都有对象,得好好瞧你的对手,了解对方,设身处地看要如何做此事。

    【夏注】夫处军于山也、于水也、于斥泽、平陆也,四者各有其法;至地有绝涧也、天井也、天牢也、天罗也、天陷也与天隙也,六者各宜避之,此即所以行军也。若夫敌之动静、虚实、强弱、进退、车徒、疑覆等情,苟不知所以相之,非惟不足以取胜,且恐敌之或来乘我,又何以为行军之本乎?

    处身之道,要“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中庸》),安于自己的位,不要坐这山望那山高。

    人家表面戴你高帽,实际上是要进袭你。人活着多难,处处得有戒心。多读历史,可以了悟很多人生,以古为鉴。

    【夏注】篇末以轻进易敌为戒,且以恩威先后为法,足见孙子用兵,无所不慎,其示警之意至深矣!学者宜尽心焉。

    社会事复杂,向外奋斗不外乎保护自己,要慎之又慎,以达到目的。了解处身之道,敌人就少,碰到阴险的,叫他连门都没有。

    人不凶,能控制得了废才?你愈等他愈磨蹭,认为你可欺也!反抗不合理才叫守分,受气叫守分?

    孙子曰:凡处军(屯兵)相(动词,“相面”之相,看敌人之虚实行止)敌

    为将的两大责任:一、兵一离大营,必安顿之,安顿军队,安营扎寨。二、出兵目的,乃为对付敌人,必对敌人好好瞧,即察看敌情,看敌人之虚实、行止、气势。

    知己知彼,人要知己之所处。平时,起床出门,就得知要怎么处理自己。办事必有对象,必好好瞧对手。懂得处身相敌了,就可以躲掉许多杀身之祸。

    人每日所学即处身之道,好好地瞧一瞧左右所接触的人,一生才能平安过去。要先学自救之道,如一伸手就占下风,想再挣扎很难;人家一收根,风来你就倒了。

    绝山(跨山)依(附)谷(地势低下),视生(生方,即南方)处高(居高地),战隆(高)无登(升),此处山之军也

    视生处高,后要有靠,面对生方,居高临下。敌人在高处,不要仰攻。

    要训练自己特别清醒,如每天昏昏沉沉,又怎能想事情?

    敌人占了山头,夺山头不是好事。高位叫别人抢去,硬要抢回,牺牲太大。应先收根,使对方成孤家寡人,“亢龙有悔”,因为“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易·乾卦·文言》)。不可以尽打硬仗,一比一,往往两败俱伤。

    布危局,爬得高,人皆看得清,毛病就多。收根,风一来,他就倒。

    绝水(涉水)必远水;客(敌)绝水而来,勿迎(迎战)之于水内,令半济(过河一半)而击之,利(战利);欲战者,无附水(靠着水边)而迎客

    要注意待客之道。过河后,必快快远离水,当心进退皆失据。

    大战,即由小战加在一起,不是好事。点、线、面,最后成为全面战争。

    术业有专攻,必天天读书,知当务之急,有自己的专攻,专攻以外的常识也必知。

    视生(阳方)处高(上流),无迎(面对)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潜龙勿用。如占下风,必养精蓄锐以备之。如果自身都不保,焉能救国救民?必先学自救之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远见,做元老,享福。一出门就杀身成仁,成为烈士,因为太急躁了。

    乡愿,别人都说好,不得罪人,但不能理政。处世必看环境,自己处于何处必知,“四面楚歌”是自己感觉,遇事一笑置之,无所谓就过去,这是最高的修养。你愈是软弱,人家愈刺激你。

    绝斥泽(草木不生之地),唯亟(急切)去,勿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万不得已,必应变),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依水草,背众树”,除非上帝安排,没有这么刚好。读书是一回事,但实际事未必如此。作战极苦。斥泽水不能饮,人畜会受不了。

    不要将做梦的事当真,合乎你的环境难找。于仓猝中遇敌,万不得已,必须应变,于不可为的环境中,找可为之处。临机制变,如何转不利为有利,在没有希望中找希望,要有起死回生之智。“智者之虑,必杂以利害”,知此,则遇任何环境,都可以解脱。

    失败是理所当然,要有心理准备,失败了必起来。谁能战胜逆境,谁就成功。鲤鱼跳龙门,跳过了,“鱼跃龙门,身价百倍”。客观环境无法左右之,鲤鱼跃过龙门就成龙了。

    记得:敌人也读《孙子》。为将者都读兵法,都明白,要较真。

    较,较量,较劲,比较,计较,对比着显得更进一层。真,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真诚,真谛。较真,当回事儿,不含糊。

    必看谁智胜一筹,棋高一着。

    平陆处易(宽广坦平),右背高,前死(绝地),后生(高),此处平陆之军也

    借形势,后高前下,则利于驰击。这是原则,要随时注意环境,才知道要如何应敌。

    出门就在近处摆不行,距离愈近就没有转圜余地。

    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四帝:一、四方诸侯;二、“帝”,可能是错字。此系做文章,举例而已!

    帝,主宰义;王,天下所归往;君,群之首;皇帝,大的主宰;天子,替天行道之子。

    凡军(行军)好高而恶下(下则卑湿),贵(重视)阳(南方,生方)而贱(与“贵”相对)阴(北方),养生(阳方)处实(高处),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堤岸),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地形)之助(辅)也

    这是理论,实际环境不会与之同,读书不可以食古不化。

    上雨(上游下雨)、水沫至(有识力),欲涉者,待其定(水位有定之后。有定力)也

    识力、定力、耐力,这是公式。

    有识力,自然之水来,是先有水沫,可作为征兆。

    在人世上,越是不易发现处,越要注意,因越能隐藏对你不利的事。

    有人找老师,说“不在”就好了,多说一句都不可以。

    坐在屋里,人一来,看其表情说话,即知其人为何而来,因为“诚于中,形于外”。

    愈是有经验者,愈不容易受骗,必练得喜怒不形于色。

    有识力,还要有定力,知止而后有定。有定力,还要有耐力,定静安虑得。许多事多半因为没有耐力而失败了。

    学多少智慧,不会用也没用!必玩味之,心中有《孙子》作为主宰。

    一个人必先像个人,学做人,守人的分寸,尽人的责任。如先学圣人,就忘了做人。

    师尊言:做人亦有段,立身五段:士、君子、贤人、圣人、大人。无达段,即未入流,是白丁。立身有其层次:从士开始,士,人开始的地位,“士尚志”,必修至此境界。“志,心之所主”,是与生俱来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心,身之元。尚志,永守住志,“君子存之,小人去之”。哀莫大于心死,心死即无志,小人也。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尚志者也;一般人日月至焉而已矣,即不能尚志。其次成为君子,成德之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信则人任焉。“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日行一善,积善成德。积义,察微,识微。进而为贤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菩萨境界,自觉觉人,法施,自己明道,必叫别人也明道;有所保留,即非贤者。再进而为圣人,“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恰到好处,慎始诚终,知行合一。佛,觉行圆满的境界。最高为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道尚公,好生、尊生、厚生,生生不息;日月无私照,容光必照;四时不忒,表现出伦序,有伦有序,立于礼,礼者,理也,履也;鬼神,即祖宗。行为必与祖先过去有德者同一举止。

    为人父母的无不望子成龙,自己如无成龙,成了蛇,但也不要再叫父母操心,善意的欺骗就是孝。做儿女的对父母没有多大的贡献,但最低限度也应不使父母操心。昔人有分寸,母亲对儿子也不乱说话。“满洲国”结束后,太师母关心,请师母侧面询问我的想法;我写“长白又一村”几个字明志。

    长白山,是满族龙兴之地象征。清军入关,建立二百多年政权,康熙奠定了中国现在的版图,立下“长白一村”的丰功伟业;师尊以复兴“华夏天下文化”自许,毕生致力于开辟“又一村”的奉元文化伟业。

    凡地有绝涧(高山峻岭,必有绝涧)、天井(四外高,中间低)、天牢(山林环绕,易入难出)、天罗(荆棘蒙蔽,锋镝无所施)、天陷(倾斜泥泞,车骑灭没)、天隙(道路狭迫,地多坑坎),必亟(紧急、急切)去之,勿近也

    此为地之六害。

    六害之地,随在皆有,苟能辨之于早,自不致误入害中。

    作战是野蛮的事,极苦!有干粮都没得吃。只有大陆那些苦难的人才能作战。要有智者的头脑,野蛮人的身体,才能生存于社会。养勇,必自小培养。

    不可自陷于绝地,而不能自拔,然后因此而牺牲了。人所处环境,左右是否都懂,外面的助力极为重要。自然环境不好,必躲之;人为环境,则看处世态度,做事必合礼(理)。

    吾远(离)之,敌近(附)之

    自己不走坏路,就有万全把握;对方则有走入坏路的机会。千万不可做永远洗不掉的事。

    吾迎(向)之,敌背(弃)之

    开始做事,出手不能低,下流难返。

    自己不坏,给敌人留下有可能坏的机会。千万不可为自己找嗜好,变成自己的致命伤。

    军旁有险(水深)阻(山多)、潢(池)井(下)、林木(林木丛生)、蒹葭(芦苇)、翳(障蔽)荟(草盛)者,必谨(谨慎)覆索之(必作地毯式搜索),此伏奸(探军情者)之所(间谍埋藏处)也

    以上为处军。人亦有处身之道。

    做任何事,皆有敌方;有敌方,就有奸细,必加以搜索之。间谍多半伏于下流社会,或是人多之处。

    坏行为,人无不洞悉之,习以为常就坏,自身不洁,到哪里人皆防之。你失礼,人就对你加以小心,自己害了自己!

    每个人都有隐私,以了解别人的隐私为智,虽无大害,亦无好处。好事者专门丑化人,自己的事尽量少叫人知,就少被人丑化,这就是人生。

    以下为相敌,做事时要好好瞧对手。

    近而静者,恃其险也

    人愈是谦卑,实际上是准备周全,想进攻你。对方特别冷静,绝对是有备而来,必注意。

    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

    人为引诱你,设陷阱,使你身败名裂。

    其所居易(平整,平易)者,利也

    对方居于有利之处。

    末世人情特别薄,了解愈多愈有戆容,愈知自己明白不多。

    如对事没有想法,就没有作法。考虑不周,怎能有行力?心有所思,必现之于表情。知己知彼,则百战不殆。

    交友必慎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感情,就要少接触,否则是非就多。

    众树动者,来也

    众树动,因为要开山辟路。

    众草多障者,疑也

    故布疑阵,设疑。设障疑敌,使敌人起疑,能而示之不能。

    鸟起者,伏也

    藏形之兵,曰伏。有伏兵。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云:“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予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兽骇(骇跃奔走)者,覆也

    不意而至曰覆,有出其不意之事发生了。

    尘高而锐(尘土飘得很高)者,车来也;卑而广(尘土低但覆盖广)者,徒(步兵)来也;散而条达(纵横断续貌)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此章警示人,要随时有警觉心,观察对方的动静。任何事都会有象可征,必要天天留心,仔细考察。

    每天行军这些现象都有,做事时亦如是。平日要善于察言观色,进门看脸色,察言观色;出门看天气,观察气象。任何事情来都有象征,要留心,仔细考察。有些人心瞎,眼亦瞎。

    做任何事,看对方的表情,就知对我们有利或无利。

    再好的刀伤药,也不如不拉口。问题发生后,找几个安慰词来安慰自己,自我欺骗!一叶落而知秋,诊断世事。以经验诊世,任何事发生,皆非单纯,如掉以轻心,想收拾就来不及了。人生即斗智,智高一着,就走在前头。

    辞(外交辞令)卑而益备者(暗中有特别的准备),进也(想暗中进攻人)

    以谦为进。外交辞令卑,但兵不松弛,是缓兵之计。人对你戴高帽,必定要小心、注意。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叫阵。虚张声势,装腔作势,实际上是想以进为退。

    “空城计”只能用一次。

    轻车(战车)先出,居其侧(敌营之旁)者,陈(阵,布阵)也

    布阵了!做任事,单枪匹马不行,都得摆一阵势。

    判断对方,要随时用智慧。

    无约(条约、约定)而请和者,谋(诈)也

    有其计谋,无约而和,日本奸诈在此,我们吃其亏。

    二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共识先后有《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中,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一份公告,声明履行《开罗宣言》及有关日本投降之处理方式的决议;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后,公告中添补了苏联。1951年9月8日,包括日本在内的四十八国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了《旧金山和约》,但没有中国代表参与,美日又擅自在“台湾归属”上故意采具争议性的模糊表述,此皆违反《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之决议。而且苏联并未签署或同意《旧金山和约》,无法产生合法的权利和义务。日本投降文书中的承诺,并没有因《旧金山和约》而被废除。

    奔走而陈兵者,期也(预期在某天发动战争);半进半退者,诱(伪为乱以诓我)也

    看环境。看一环境,即了解环境所发生的事。看一人行动,亦然。

    仗(倚)而立者,饥(兵已饥饿)也;汲(打水)而先饮者,渴(饥渴)也

    饱的叫他饥,就得死亡。没饭吃都得投降。人生“饥渴”两字要用得准,则能战一切。做事,真冷静看一切,可少吃多少亏。

    懂得什么叫人生?你们应好自为之,什么都靠不住,逃难时会骑马没马,会开车没车,从河沟跑。你们根本不懂变局一来,天下成什么样子!中国这百余年,变局太多。我讲兵法,在教你们认识变局。变局一来,什么都没有了。人要多练达,自己所有的才靠得住。

    见利而不知进(进而取)者,劳(已经很疲劳)也

    疲惫不堪,此为下手之机。

    以此诊世,判断对方,诊透一切。人生经验很重要。智慧是培养出来的,“舜其大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中庸》),舜之大智,无一不取之于人。

    今人尽说自己漂亮的事,丢脸的不说。旧时代不以贫为耻,做苦事、正事的职业不丢脸,下贱才丢脸,此观念维系很重要,家庙供祖宗发迹的东西。

    “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文子·上礼》:“二夫圣人非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也”),要把握机会,不做马后课。真想有成就时,必时时留心行情、时局的转变,要善用脑子。

    鸟集(聚集)者,虚(兵空了)也;夜呼(叹息)者,恐(恐敌)也

    夜里打哨,壮胆!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鸟欲栖息时先回翔审视,审于进;“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鸟一见有危,即速飞,勇于退。知时,识进退,人可以不如鸟乎?

    军扰者,将不重也

    将不自重,就没有威仪,“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学而》)。将若不受兵的重视,士卒就不按规矩行事。

    到哪儿,人家不重视你,得检讨自己。

    旌旗动者(不整齐),乱也

    军心已乱。

    吏(军中下面管事的小官)怒者(久劳思怨),倦(倦怠)也

    兵于正规时可以救民,但不正规时就能扰民。

    不有小牺牲,必有大牺牲。遇事要冷静,人皆患得患失,则无不为矣。

    知止很重要,知止而后有定、静、安、虑、得(《大学》)。应静时就要静,宁静以致远。但人真要能放弃,很不容易!

    杀马食肉者,军无粮也;悬缻不返其舍(宿舍,营队)者(随便游荡),穷(穷途末路)寇也

    “诚于中,形于外”,遇事要善察。懂得故布疑阵,则外人猜不透。

    谆谆(重复)翕翕(语有声),徐(缓)与人言者,失众也

    吃人嘴软,低声下气,众人对他没有信心。

    数(音朔,屡次)赏者,窘(穷迫)也;数罚者,困也

    为了维系人心,不得其赏而赏之,困兽之斗。

    但赏多就不值钱!家事、国事、天下事,均如此。

    先暴(暴虐)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

    船至江心补漏洞。开始凶,后来反说好话。

    精,至高之境。防未然,必有“机先之智”,随时随地,谨慎小心。许多人用威镇不住,群众运动即常如此。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事后补救,于事无补!既有今日,何必当初!对事处理不精,乃无确定的把握,根本不懂得怎么当领袖。

    办事,公私必分明。对部下溺爱,什么也办不到,最后就无可用之人。以私情相系,必垮!做事,一就一,二就二。吃饭、喝酒成亲兄弟,再做事岂不马虎?得懂人和人的关系是什么,永远保持这种关系。此乃精于情,非不通情,精之至也。分就是分,寸就是寸,守分寸。永保持那个关系,多久都有用。

    “情投意合,守道遵德”,以此八字与众相得。找同志,相处之道,太微乎其微了,有几人能用得上?

    做领袖得与众相得,非入圣庙,为达目的必“无所不用其极”。遵德,但非伪道学,“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传》第八章)。懂得遵德,才不会起摩擦。尊重每个人的行为,要善用心之机。

    来委(委曲)谢(谢罪)者,欲休息(想暂时休兵)也

    委质为臣、谢罪,多半为缓兵之计。别人委曲求全,可能是施缓兵之计,不要戏台想媳妇,一厢情愿,尽往好处想。

    要命令你,得有根据。《辕门斩子》(京剧《辕门斩子》:宋帅杨延昭败于穆桂英,愤怒而归。其子宗保临阵招亲,决按军法斩之。孟良、焦赞、佘太君、八贤王求情不准。“准媳妇”穆桂英来献降龙木,并保证大破天门阵,佘太君力保,杨延昭始赦宗保。),大的诈,等说情的人来,送个大人情。老婆子比儿子精。兵以诈立,兵不厌诈!

    都是公式,以此衡量一切。好好吸收精华,悟通了,每字都是经验之金科玉律。

    兵怒(有怒势)而相迎,久而不合(战),又不相去(离去),必谨(勿妄动)察之

    其中必有谋,另有文章。或是有备而待隙,想一举成擒。

    兵(兵事)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合)力,料敌取人而已

    兵不在多,而贵精。不武断进兵,轻敌而进。在事之先,能将敌人料想好,用谋取胜对方。

    夫惟无虑,而易(轻视)敌者,必擒于人

    绝对不可以轻敌,凡事不可掉以轻心,刚愎自用。不详虑,就无计谋;轻视敌人,因为不重视敌人的存在。

    “仁者安仁”,真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其心三月不违仁”;“智者利仁”(《论语·里仁》),不真知,所做事有利于仁,但“日月至焉而已矣”(《论语·雍也》)。贵乎有真知,不要人云亦云。

    老谋深算,做事必从头到尾想清楚,再设几个假设,好、坏都想清楚了,绝不轻举妄动。我凡事细心,经过的事绝对都用脑子排练过。

    必安分守己做事。社会陷害人的,无不以名利诱之。兵法就是料敌,目的是取人。贵精,绝不鲁莽行事,对敌人必清楚。知敌之后能料敌,办任何事绝不可掉以轻心。

    教育有利也有弊,教出不好思考的年轻人则造成无知、轻敌。轻敌由于自傲,人必自毁而后人毁之,是你给人可乘之机。轻敌,什么都挂零,无不失败。

    家有书香气,家庭教育才像样。“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礼乐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经书是思想,养成做灵魂人物。

    坐着琢磨,如摆棋谱,才能与人交锋。好好养勇,不是做事就必得死。培养勇,北宫黝之养勇,“不肤挠,不目逃”。读书人应“养浩然之气”,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卒(敌兵)未亲附(投降)而罚之(受罚),则不服(内心不服),不服则难用也

    内心不服,无向心力;尚有二心,难叫他为你效力。

    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

    赏罚必明,绝不可以宠部下,要恰到好处。

    行赏,领导人必有肚量,多准备些。开始小心眼,不公平,赏罚不明,必定坏事,无法赢取向心力。

    故令之以文

    【夏注】令,有温和之象。

    文,文德。为将必修文德,“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以文德领导,不可以空口说白话。中国重视儒将。

    齐(整饬,齐一)之以武,是谓必取(胜)

    【夏注】齐,有整肃之义。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二句,勿平讲。

    “莫不有文武之道”,文武之道并用。

    先以软的,等亲附了,一喊立正,都立正了;如有不立正者,齐之以武。以文领导,以武行事,违令者斩。文武并用,恩威兼施。

    令素(平日)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夏注】此篇言行军之道,在于察地形,识敌情与服士卒而已。

    命令平常就能实行,绝无特权。用以教百姓,使百姓对你有信心。如应示威而不示威,他绝对不会感激,以你有德,他反而会轻视你。

    光知爱,不能令,不行。光有令,也不行,心悦才能诚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夏注】孙子言行军,而推及治兵在加意于平日者,盖行军之根柢也。

    情投意合,相得之本,用人亦如是。

    兵绝大多数不是知识分子,而且不是乖顺人。文人带兵,十之八九失败,因为想太多,摆架子,领导无方则成乌合之众;大老粗以义合,领兵则成功。

    无论家庭与个人,必言出法随,恩威并施,连对亲儿子都必须如此。儿女必经严格训练,教之以道,否则将来不成才。传统教育贵乎有贤子孙,只有自己好是不足的。一代有成就,没有多大作用,所以要有贤子孙。

    父母本身必须有修养,要注意平常的行为,“言教不如身教”,此为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论语·子路》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云:“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了解思想了,才知守分与寸。孙子与爷爷亲,没有一个孙子怕爷爷的。以前合膳,孙子坐着吃,儿、媳站着吃。温酒,一餐至少一个时辰(即两小时)。祖孙可以同席,父子不可以同席,一定的法则。父子间得有所守,才可以发挥作用。东方人大都守中国文化,日本人生活不完全中国化。

    最好没有战争,才不必养兵,但不可能!

    做事,不能尽靠猛劲干。用人,必双方心心相印了,才能谈重要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马说》),人才是有的,但也得有识才者。没有伯乐的才能,必用经验印证:“若有所用,必有所试;如有所试,必有所悟。”要用他做什么,必用什么试一试他。必须换一换,才能遇上人才。试完了,再把机要事托他,绝不可以感情用事,必要冷静。“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官僚世家,什么也不能做,只能说说罢了。全斗焕,牺牲别人,造就自己。

    1979年12月12日,保安司令官全斗焕少将发动“双十二政变”,逮捕陆军参谋总长郑升和上将,全面掌握军政大权于一身;次年5月17日,宣布全国扩大戒严,派出师级部队镇压5月18日爆发的光州民主化运动,并把异议人士金大中、金泳三等拘捕入狱及驱逐出境。1980年崔圭夏总统被迫下台,全斗焕成为韩国总统,展开其近八年的独裁统治,史称“第五共和国”。在第五共和国期间,全斗焕政府一共改组了二十二次内阁,内阁阁员平均寿命为八个月。

    人要了解处身之道,就少有敌人。卖棺材的相死人,处世一定要特别小心,碰到阴险的,你连门都想不到。

    人皆应素其位而行,男女都一样,许多人皆因惹火上身,咎由自取。一个人必须有丰富的知识才行。无能,则事事处于被动,发挥不了作用。实力最为重要。

    读书不要泛,要专一,要有层次地读书。以前人五岁启蒙,到十五六岁了,文章就有个格。你不进步,别人在进步。

    马无夜草不肥,人做事也必有凭借,要因山以为高。凭借,运用在自己智慧,认识了也必培养之。出门在外,如谁都看不起,一切都得平地起,劳累一辈子能有成?要注意:有些人虽本身无用,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青年才俊”全国都可以用?老年人的想法不同,有时可能坑了你!不是别人没用,而是你自己没用!瞧不起猪崽议员,必碰钉子,社会就是如此!平日就须培养感情,做人要有礼貌。现用不行,人家不喜拉关系,必放长线以钓大鱼。他如果是山,你必以他往上爬。千万不可以骄傲,多一分骄傲,就多一分失败。

    遇事,不要以硬碰硬,要讲真理,要注意实际的事。人必有点计谋才行。对方就是“非”,你也没办法使他“不非”,又何必自找麻烦?只要到你用事时,你自己能“正”就好。

    受人欺负,必要“忍”,做窝囊废没关系,他们走了就笑笑。玩味之,心中有《孙子》做主宰。

    无论做什么事,必要学到绝招,对方有比不上你的,你就站得住,才能吃最高的饭。如果你和别人没有两样,无超人之术,人家必找小舅子。读书亦如此,要比别人好,这是你吃饭的本钱,必要学到一境界,此完全在乎自己。做任何事必要有独到之处才行。不要怨天尤人,应勉励自己。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