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父子岭做证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曹振华

    终于看到父子岭了,在南陵县三里镇通往泾县的云三公路的不远处。

    11月的父子岭虽然经历了飒飒秋风的洗礼,却依然那么葱绿。那一丛一丛的枫树红叶给整座车山以绚烂的色彩。而山上高高的新四军纪念碑在周围松柏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尤其是碑顶上高耸的红五星在深秋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特别醒目。

    这就是父子岭,这就是那场血与火交织的父子岭战斗的遗址。尽管当时战斗之惨烈现在只能在南陵县志和党史文献中去查找,尽管此时清新的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果味,但我仿佛还能听见当年那震天动地的厮杀声,还能闻到那浓浓的硝烟味和血腥味。

    沿着缓缓的山路,我挪着沉重的脚步向那块圣地走去。走近了,我看清了碑文,读着革命前辈江渭清亲笔题写的“皖南新四军死难烈士之墓”时,我不禁泪眼蒙眬、泪流满面。

    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很多人都对抗战前途抱有悲观的态度。而驻扎在皖南的新四军一团官兵却信心十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日之路,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为了保卫泾县云岭所在地的新四军军部和阻止日军进犯徽屯地区,他们坚守父子岭这道首要屏障。战壕的冰冷、肚子的饥饿、病魔的折磨,无不在挑战着他们生命的极限。但他们没有丝毫的动摇和退缩,因为他们有着强大的精神支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当时,日军有两个师团5000多兵力,并且拥有步兵、骑兵、炮兵等多兵种,在四架飞机的掩护下,兵分两路向新四军军部扑来。这些年轻的战士早已义愤填膺,胸中燃起了熊熊的怒火。面对日军的暴行和嚣张的气焰,他们的身体在发抖,他们的眼睛在滴血。所以,当日军第二天进入三里土塘父子岭时,他们再也冷静不了了,积攒在心中的仇恨化作了冲天的火焰,立即端起了三八大盖,扔出了手榴弹。整个战场一片火海,尘土飞扬,炮声、枪声、轰炸声交织在一起,不绝于耳。这场战斗从上午持续到黄昏,激战了八个多小时,打退了敌人的多次疯狂进攻。最后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只有短兵相接。他们挥舞着大刀,冲向日军,进行肉搏战。顿时,血光飞溅,血肉模糊。即使身负重伤,他们在牺牲前,也会死死抱住敌人大腿,不让日军再前进半步。这深深折射出我们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当日军看到这是一群真正的中国人时,心头一阵恐惧,慌不择路地四处逃窜,最后被迫向木镇、青阳方向溃逃。父子岭战斗作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永远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这次战斗牺牲的几十人中,有的名字已经被遗忘,有的连尸体也无法辨认。只有十八具战士遗体被善良淳朴的村民花费很长时间用烤火的木箱收殓,安葬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中。那时正值黄昏,残阳如血。

    那是一群年轻鲜活的生命,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他们憧憬着赶走小鬼子,将来成家立业,过上好日子。然而对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永远定格在1940年4月25日,那应该是一个鲜花盛开的春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正争奇斗艳,像血一样殷红。

    11月的风拂过我的头顶,吹起我蓬乱的头发。虽然我早已过了易激动的年龄,但此情此景,令我心中十分酸楚。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年轻面孔。于是,我在想: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没有一种精神作依托,那么她必将沉沦下去,失去前进的动力。一个民族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她有一群有民族精神的人们。正是因为拥有了千千万万这样的人们,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繁衍下去。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一直在延续,从未间断,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就是最好的证明。

    令人欣喜的是,踏上这片英雄的土地,看到今日三里的繁荣:美丽乡村,鳞次栉比;机器轰鸣,不绝于耳;全程代理,为民服务;东山林场,景色迷人……英雄土地上的人们正用勤劳和智慧诠释着自己的人生,构建着美好的明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慰长眠于此的抗日英烈们。

    父子岭!英雄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