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大型魔术都倾向于恐怖性,比如砍头、锯人、火化等,以血淋淋的内容吸引观众,巴黎的大木偶剧院就是以恐怖大型魔术而闻名的。
本章介绍的大型魔术不是供读者去模仿学习的,而是阐明大型魔术的奥秘所在。
空箱现美人
舞台中央放着一只大箱子。魔术师上场,依次打开箱子的上盖和四面的护板。向观众示意,箱子是空的。然后。他把全部的上盖、护板重新关上,一番煞有介事之后,打开上盖。这时,一个面带微笑的美丽女郎从箱中站了出来,向观众致意。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当魔术师打开箱子,向观众展示的时候,女郎已经从舞台下探出身子,扒在后侧的护板之后。魔术师合上盖子和两侧的护板时,女郎迅速钻进箱子。一切都很简单。一切都天衣无缝。
美女悬空
西装革履的魔术师愉快地走上舞台,邀来一位穿长裙的美丽女郎,躺在舞台中央的床板上。然后,魔术师煞有介事地念咒语,施展催眠术。女郎自然睡着了。
魔术师用手示意床板上升,那美女真的慢慢地随着手势升上空中。升到中央,魔术师示意停止,然后,用一个大圈套在女郎身上,前后晃动,以表示美女身下并没有什么支撑物。接着,请台下的观众察看大圈,证明没有接缝缺口。
魔术师又用手势意女郎身体下降,一直回到原位,又施展法术让女郎醒来。
被催眠的女郎真的会升在空中吗?
美女的身下确实有金属的支撑架。只不过结构复杂一些。当魔术师做上升手势时,舞台下的助手便摇动轴轮,支撑架慢慢上升,女郎的长裙挡住了支撑架,观众自然看不见。
晃动大圈时,魔术师先从女郎的脚部向头部运动,再绕向脚部,然后再转向头部。这样,显得大圈两次都是从女郎的身下穿过的。
匕首戳头
表演者抽出小木箱的前板,箱内是空的,箱的内壁呈黑色。一位女助手将头从下面伸进箱内,箱子接着关上。表演者于是毫不留情地从箱子两侧和顶面将十几把尖刀插了进去,不用说,女助手的头已被这些横七竖八的尖刀所穿透。不一会,表演者打开小箱,观众看到的只是箱内纵横交错的闪亮尖刀,女助手已成了无首女郎。
显然,刀子都插进了箱子,其中是没有过门的。那么女助手的头哪里去了?关键在于这只箱子。箱子由六块板组成,前后两块板可插进和抽出。两块侧板是双层的,内层分别由前、中、后三块小板构成。前板和后板粘在外层上,中板一头与后板用铰链相连,另一头装着短铁丝,顶面上开两条弧形槽,短铁丝稍许高出顶面,可在槽内移动,这样就能使中板贴住外层或离开外层相互靠拢成直角。在顶面上两条弧形槽的前方再开一短槽,用来插入尖刀。
女助手把头伸进箱子后,插入前板。表演者即通过短铁丝使左侧内层的中板往里翻转,然后又把右中板往里翻,两中板在女助手的脸面前相交成直角,于是头被这一“屏风”保护起来,这时便可从左右两侧将尖刀插进箱子,靠近后面的尖刀在插入后往前倾斜,最后还有一把尖刀从顶面的短槽由上往下插,由于直角“屏风”的保护,尖刀碰不着女助手的脸面。
最后,在观众看到箱内的尖刀后,表演者又将前板重新插入,把所有的尖刀抽出,让两块内中板贴回外层,再次抽出前板,观众又看到了女助手的笑脸。
火化少女
幕启,一位少女已站在一张圆桌上,桌子下面点着四支蜡烛,从上面降下一个圆筒形布罩,表演者向布罩开上一枪,布罩下面顿时冒出浓烟和火光。随即布罩又升起,但见桌上只剩下一副骨架和一个骷髅,少女看来已被火化。
这里,作为道具的桌子是有腿的,问题在于它只有两条腿,实际上是半张桌子,蜡烛也只有两支。这半张桌子后面是一个由两面镜子组成的直角,其余两条腿和两枝蜡烛均由镜子反射而成。当布罩落下时,少女即躲入直角后面,至于烟、火、骨架、骷髅,这些效果是少女在布罩里面安排的。表演本节目时,必须在桌子的左右和后面围上屏风,以避免镜子反射出其他物体。
断头还原
这是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魔术。
魔术师手提快刃刀,雄赳赳走上舞台,助手推下一个大箱子。装扮滑稽的小丑跳上舞台,高高兴兴地卧在箱子上。
魔术师在小丑头上盖上布,举起刀,猛地把小丑的头砍下来。然后,举起用布包着的头,观众惊骇地看着箱子上没有脑袋的身体。
魔术师又把头放在箱子上,揭开布,只见那颗小丑脑袋东张西望,还向观众挤眉弄眼、又喊又叫呢。魔术师再次把布包上头往脖子上一接,然后拿开布,只见小丑的头便抬起来,跳下箱子。小丑的脑袋又还原了。
原来箱子里藏着另一个装扮相同的小丑。箱子上开着两个洞,当然观众是看不见的。
小丑卧在箱子上,头上盖着布,箱中的小丑忙把手中的假人头从洞中伸出,而上面的小丑便把自己的头深深地埋在洞里,以免被快刀砍着。
魔术师砍完,拿起假头放在另一个洞口,箱中的小丑忙把自己的脑袋伸出,取走假头。盖布揭开,小丑的脑袋东张西望,又喊又叫。
魔术师又把布盖上,小丑忙换上假头,让魔术师拿到前一个洞口,然后接住假头。上面的小丑便把自己的脑袋抬起。盖布掀开,小丑跳下箱子,断头便又还原了。
人变狮子
助手们将一只长方形大铁笼推到台前。笼子有四条高腿,这足以证明笼子和地面没有任何联系,好让观众放心。笼子的背面装着深色的帷帘,可拉开来遮住整个笼子。
表演者向观众表明笼子是空的。然后,助手们又把一架梯子(其外形类似机场的登机舷梯)推到笼子前。一位女助手登上梯子,走进笼子,笼门便被锁上,帷帘拉拢,遮住了笼子,梯子被推回后台。表演者挥舞一番魔杖后,帷帘又重新拉开,女助手不见了,在笼子里出现的是一头威风凛凛的狮子。
作为一头猛兽,我们不可能指望它乖乖地听从指挥、叫它在必要的时刻走进笼子,所以,这只狮子一开始就已呆在笼子里了。实际上,笼子的后壁前还有一个隔层,它由铁格栅和木板制成,木板漆成黑色,在深色帷帘的掩饰下,观众只能看出其中的栅条,误以为这就是笼子的后壁,而狮子就在这隔层和后壁组成的小“室”中。当然,这只狮子必须经过训练,它是一只安静而习惯于整个表演过程的狮子。帷帘拉拢后,隔层向前倾翻,狮子便出现在笼子里。不用说,进入笼子的女助手必须先此离开笼子,那么往哪里去呢?原来,梯子还有过门,它是中空的,女助手打开笼子底部的小门很快进入梯子,随着梯子回到后台。
听话的球
这是一个19世纪的古老的魔术。
舞台上有一块斜放的木板,边上有一个直径不过60公分的圆球。魔术师发出的口令:“向上!”球便会自动地沿着木板向上滚;说:“停”,球便停住;说“向下”,它又向下滚动。
那时候可没有遥控器之类的东西。难道这球能听得懂人的口令?
其实秘密十分简单。这个球是中空的,里面藏着一个能缩卷身体的特技人。利用身体来滚动球。球上开有空气孔,供他呼吸。
催眠术
罗贝尔·乌丹用乙醚表演催眠术。他将三只小板凳放在一个木板底座上,他那十岁的儿子站到中间那只板凳上,伸开双手,搁到支撑在外面两只板凳上的棍子上。然后,乌丹让他儿子嗅一些乙醚,于是孩子睡着了,在布景后面,助手们还特地释放出乙醚的气味。接着把孩子脚下的板凳抽掉,全身只有两根棍子支撑着,最后又将其中一根棍子连同板凳拿掉,但孩子却纹丝不动地悬空着,更为惊人的是,乌丹把他儿子的身体横了过来,只有臂上一个支点,孩子照样悬浮在空中。
原来,孩子的外衣里面穿着一件特制胸衣,而最后支撑他身体的那根棍子及板凳是固定在底座上的,当乌丹把孩子的双臂支撑到两根棍子上时,胸衣上的紧固装置便套到棍子上,实际上孩子已完全支撑在这根棍子上了,另一根棍子只是摆摆样子的。这件胸衣上的机械能旋转90度,同时托住孩子的身体。
活人变尸骸
在舞台中央竖放着一只棺材一样的大箱子。魔术师邀请一位观众——通常是一位少年上来协助演出。少年走进箱内,面对观众。
魔术师念着咒语:“少年,少年,变成尸骸吧!”忽然舞台灯光一暗,观众眼前的少年一眨眼之间成了令人恐怖的尸骸,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惊叫声。
魔术师再次念着咒语:“尸骸,尸骸,变成少年吧!”于是,尸骸渐渐消失,而少年又出现了,满面笑容地走下舞台。
多么不可思议。
其实这是一种光学效果。
舞台中间斜放着一块大玻璃,当然观众是看不见的。地上也有一个箱子,里面躺着一具尸骸,当然观众也是看不见的。
当少年走进箱内,箱内的灯光会忽然暗下来,而地上箱内的灯光则亮起,于是,尸骸就映在玻璃上,观众看见的少年就变成了尸骸。
当然在尸骸上的灯光渐渐暗掉,少年身上的灯光又亮起时,尸骸又变成少年。
徒手穿墙
我们都知道《聊斋志异》中有一个《崂山道士》的故事。里面有个书生,学了仙术,能穿墙而过。现在,这个仙术竟然在舞台上表演了。
魔术师走上舞台,在中央铺一张大绒毯,助手们在上面垒起一面砖墙。完工后,魔术师请几位观众上台,检查砖墙,证明并无破绽。
魔术师站在墙外,助手抬上一面屏风,挡住魔术师,当叫到“一、二、三”时,助手挪走屏风,魔术师不见了,然后又从墙后走了出来。
他是怎样穿墙而过的呢?
机关不在墙上,而在墙下。
砖墙是垒在一块长钢板上的。下面的舞台上放一块活板,下面用千斤顶顶住。当屏风挡住魔术师时,活板下降,魔术师迅速从空出的凹槽中钻过去,活板又上升恢复原状。这一切都在大绒毯下活动,观众检查砖墙和屏风,自然发现不了任何东西。
大象消失
数十名助手推着一个巨大的铁笼子上了舞台。魔术师则牵着一头大象走来,向观众致意。大象接着被送进大铁笼。
魔术师锁上笼子,指挥助手们推着铁笼在舞台上转了一圈,以示并无任何玄机,然后,拉上铁笼外的大布帘。
当魔术师数完“一、二、三”之后,布帘被拉开,铁笼中居然空空如也,大象不见了。
布帘再次被拉上,魔术师再数“一、二、三”,然后拉开布帘,大象又出现了。
这是怎么回事?
当大象进入铁笼,布帘拉上时,助手即把大象隔在巨大的铁笼的一角,这一角被两边的布帘挡住了。
铁笼后有个圆形小门,灯光就是从这里照射进来,使观众误认为自己能将铁笼一览无余。
这是巧妙的设计和光学效果欺骗了观众的眼睛。
水遁
在台上放着一只有颈的大铁桶,铁桶大约有一米高,里面盛满了水,观众可上台检查此桶。表演者穿着游泳裤进入铁桶,蹲下身子,观众看见水从桶里溢了出来,助手们因而又往桶里补充水,看来非要把表演者淹死不可。然后加上铁盖,上台的观众用几把铁锁将盖子与铁桶锁起来,接着助手用布帘遮住铁桶,观众下台,只听得音乐伴奏越来越响,节奏越来越快。过了几分钟,估计这位表演者已经淹死,布帘突然被掀开,谁知表演者竟喘着大气站在铁桶前面,桶还是好端端地锁着。观众可再次上台检查。
这一节目看来十分危险,机关就在铁桶上,桶颈和桶身是两部分组成的,它们用铆钉固定在一起,但铆钉是虚假的,它们“徒有其表”,即只有外表面有铆钉的隆起部分,桶身和桶颈实际上并未铆住,因此桶颈是可以拿掉的,但桶身和桶颈配合很紧,轻易不能脱开。一旦盖子盖上,布帘遮上,表演者便用头和肩部使劲往上顶,将桶颈顶起,爬出桶外,然后用拳头猛击桶颈,使它重新紧套在桶身上,音乐奏得那么激烈,就是为了不让观众听到表演者拳击桶颈的声音。观众在短暂时间里是不会发现铆钉的秘密的。
枪击不死
这是一个看起来有生命危险的魔术。
魔术师手持一把来福手枪,请一名观众上台,当着他的面填装火药,并让他检查手枪,确实一切都是真的。魔术师取出一粒子弹。让观众在子弹上用刀做上记号,然后从枪口装入子弹,擦拭干净之后,交给观众。
魔术师走到五米开外,拿着一把刀刺上一个苹果,举在胸前,然后叫到:“来吧,瞄准我的心脏,扣动扳机吧!”
只听“呼”的一声,手枪射出火焰。然而魔术师却面不改色,站立不动。他举着苹果,走过来交给那个不知所措的观众。观众用刀切开苹果,竟发现那粒亲手做过记号的子弹藏在里面。
子弹射进了苹果,却没有射穿魔术师的心脏。这是怎么回事?
魔术师的手法很重要。
手枪是真的,火药和子弹也都是真的。但在手枪口,却暗藏着一个金属的小圆筒,有底,像个小杯子。刻有记号的子弹被装入枪口时,正嵌进这小圆筒。魔术师煞有介事地用手帕擦拭手枪时,顺手拔出小圆筒,在擦拭苹果时再取出子弹塞进有孔的苹果。有孔的方向朝着身体,这样观众是看不见的。
火药喷出枪口,形成火焰,增强了效果。
水底逃生
大型魔术中有许多逃生魔术。但最令人惊心动魄、最富于传奇性的,就是下面这个由美国魔术师哈利·霍迪尼(1874—1926年)表演的水底逃生。霍迪尼表演过从木桶、大箱子、手铐、监狱中逃生,但是,对他来说,最富挑战性的,还是这个魔术。
在一般的舞台上,这个魔术是无法演出的,所以,霍迪尼往往在大河里表演。
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霍迪尼被戴上手铐,让观众保存钥匙,进入大木箱。助手关上箱盖,打上钉子。密封了的箱子又用锁锁住,钥匙同样请观众保存。然后,箱子被投入河水之中。
一秒、两秒……十秒、二十秒,时间一点点过去,观众的心也一点点被恐惧所笼罩。突然,河面冒出气泡,霍迪尼随之浮上水面,迎来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霍迪尼有什么诀窍?
霍迪尼首要的问题是打开手铐。这并不难。虽然钥匙被留在岸上的观众手里,但他衣服里藏着备用钥匙。就在他进入木箱,助手在打钉子时,霍迪尼迅速用备用钥匙打开了手铐,做好下一步出逃的准备。
木箱上有个机关:两侧的木板是用钉子固定的,但上端打的是长钉,下端打的是短钉。木板上有几个供呼吸用的空气孔。当载着霍迪尼的大木箱被扔进水中时,他用手指握住空气孔,用力向内侧拉开。下端的短钉并不能完全固定木板,因而被拉开;而上端的长钉则起合页的作用。
霍迪尼从这个空隙中钻出箱子,再拉上木板,使之回复原状。然后继续憋着气潜在水中,等观众的情绪达到最紧张之时,再吐出气泡,浮出水面。
这个魔术的秘密虽然很简单,但要用一口气在水中完成如此复杂的、需要很大力量的动作,却绝非一般人所能胜任。
人挡炮弹
我们都知道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勇故事。但具有特异功能的表演者声称,他能阻挡大炮射出的炮弹。
表演者站在距离大炮十米左右,运气发功,摆好姿势。助手发射了炮弹。随着“轰”的一声,硝烟弥漫,炮弹飞出,正射在表演者的身上。但他却毫不介意,微笑着抱起掉在地上的炮弹,走向观众。
这太不可思议了。
大炮、火药和炮弹都没有破绽,问题是炮弹的填塞的方法有所不同。一般正常的方法,是先装入火药,再将填塞物压入炮膛,最后装入炮弹。
但表演时,表演者的助手的填装方法是这样的:先装入少量的火药,这使炮弹的冲击力大大减小,直到人们能承受的程度;再压入填塞物,装入炮弹。最后将其余的火药和填塞物混在一起填入炮膛。这样,当开炮时,前部的火药和填塞物爆炸,形成硝烟弥漫的效果。而炮弹顺之飞出,并没有太大的威力。
尽管如此,那炮弹对人的肉体还是具有相当强的震撼力。为了确保安全,表演者在胸前腹部还需穿上保护套,以减弱炮弹的冲击力。
虽然其中有诈,但这种表演也实在惊人,没有精确的计算、最好的防护和强壮的身体,是无法表演的。但要说具有超人的特异功能,那是无稽之谈。
箱遁(一)
舞台上放着一只木箱,表演者的双手让人用手铐锁起来,进入一个布袋。袋口被扎上好几道绳子,把布袋装进箱子,把箱子锁上,用绳子纵横捆缚好。这一切也可让观众来做。现在,一位女助手走上箱子,拿起一块帷帘把自己遮起来,上面只露出头,她数着一、二,数到三时,她的头消失在帷帘下,顷刻之间,帷帘上面换成了表演者的头。表演者落下帷帘,他已完全解脱,站在箱子上,然后跳下,着手解开箱子上的绳子,再开锁,箱子里的布袋仍扎着绳子。解开绳子,里面出来的就是那位女助手,她的手还被反铐着。
秘密在箱子里,它可从里面被打开,又可重新关上。那个布袋和手铐一样,是很容易快速解开和关闭的。在助手锁箱子和捆绳子的当儿,表演者有充分时间将手铐和布袋打开,以后又利用随身所带的工具把箱子后门打开。
当女助手站在箱子上撑开双手拿着帷帘的时候,表演者打开箱子的后面,离开了箱子。女助手数到三时,举起帷帘,约有一秒钟的时间,什么也没露出来,这时表演者迅速跳到箱子上,从女助手手里接过帷帘,女助手很快钻进箱子,表演者就可松下帷帘。当他在解箱绳、开锁的时候,女助手便钻进布袋,扎好绳子,自我锁上手铐。
因为铰链上的销子(即连接铰链两部分的销子)是可以抽出的,所以箱子的后面很容易打开。如果舞台的地板上有陷门,也可通过箱底离开箱子。
箱遁(二)
箱遁还有一个简单的表演法,但它只能在舞台上表演。取一个装冰箱用的纸板箱,在其背面离箱角约15厘米的地方分别开一个孔(共四孔)。用这样一个纸板箱既可表演箱遁,又可表演换人。
表演者进去后,纸箱用绳子捆起来,可由助手或观众来捆,因为四个小孔不会引起观众注意。待助手用帷帘将纸板箱盖住后,表演者立即用一把锋利的刀,在箱背面从一孔割到另一孔,把纸板箱背面这一块割下来,然后钻出纸板箱。如表演“换人”,则女助手钻进纸箱时,把割下的一块一起拿进去。最后,表演者打开纸箱的上面,让女助手出现,这时就不能再让观众帮忙了。
纸板箱背面也不能再出示,女助手走出纸板箱后,把挖掉一块的箱子背面朝下翻,这一举动顺便也向观众交待了箱底,说明箱底未破,女助手并非从箱底出来的。
塑料袋里的女人
大凡要表演一个魔遁节目,魔术师必须拥有一套大型道具——箱子、柜子、玻璃缸等。“塑料袋里的女人”用的则是塑料袋。不过,作为道具的塑料袋需准备两个,此外还得配上两卷同样颜色的胶带和一块大帘子,演出时将帘子挂在一根横杆上。演出前,用胶带把一个塑料袋的口子扎起来,绕上几圈,并将带束圈的口子剪下40厘米,放进胸前口袋。上场的女助手穿着一套脱卸方便的衣裙,衣裙里还藏着一把剪刀和另一卷胶带。这位女助手在观众的帮助下进入另一个完整的塑料袋。使观众更为放心的是,她的手还用一把大铁锁锁着,然而对女助手来说,它是一把很容易打开的锁。在表演者的指挥下,由观众把塑料袋用胶带绕扎好。至此,观众退场,表演者把帘子拉起来,他用左手将帘子迅速往上一提,同时用右手拿出胸前口袋里有扎带的塑料袋袋口,将它扶持在帘子的上缘(有人的塑料袋已经落下),观众满以为它就是装着女助手的塑料袋袋口。
当表演者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时,女助手已打开铁锁,掏出剪刀,在扎口以下剪破塑料袋,钻到外面,同时迅速脱去衣裙,将之装入塑料袋,再用胶带把塑料袋口捆扎起来,把剪刀和用剩的胶带交给表演者(注意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身体必须有一大半露在外面,以免引起观众怀疑)。这时拉开帘子,只见女助手右手拿锁,左手提着装有衣服的塑料袋。塑料袋是短了一截,但提在手里,观众是觉察不到的。此节目的表演时间越短,效果越好。
亭内变人
舞台后方放着两扇成直角的屏风。每扇屏风由两个用铰链相连的框架组成,并糊贴着报纸。
表演者先把一扇屏风移到台前,将其合拢,以此证明屏风后面无人,然后仍把它分开成直角,接着又把第二扇屏风移到台前,让它挨着第一扇屏风,同样将它合拢后再回复成直角,以表明第二扇屏风后面也没有人。接着,表演者把第一扇屏风的合、分动作重复一遍,至此,观众的疑心已全被打消,两扇屏风后面确实无人。
于是,表演者又把第二扇屏风合拢,把它搬到第一扇屏风的后面分开,使两扇屏风组成一个正方形亭子。表演者回到前面后,用手一指,只见一位姑娘戳破报纸,从亭子里钻了出来。
此节目的道理很简单,这位姑娘早就站在第二扇屏风的后面了,当这扇屏风往前移时,姑娘也轻轻地跟着往前走,等到这扇屏风与第一扇屏风并排放好后,她就走到第一扇屏风的后面,而在第一扇屏风再次合拢前,她又溜回第二扇屏风后面,最终躲在第一扇屏风的后面。
表演本节目时,应注意几点:在屏风的后面不能有光源,以免把姑娘的身影投射在报纸上;两扇屏风并排放置时,相互之间不能有缝隙,应有少量搭接;如果剧院的楼厅较高,则两扇屏风的顶部应考虑用软质不透明料子封住,但仍可折叠。
袋中脱身
魔术师和女郎相携走上舞台,向观众致意。魔术师给女郎戴上镣铐,放进一只大口袋中,又在袋口系上绳子,然后请一位观众上台来,检查袋子没有破绽后,亲手把绳子扎紧,打上结。
魔术师把一块大绒布盖在袋子上,开始数:一、二、三!掀开绒布,只见女郎已以从袋中出来。而观众看见那个口袋依然系得紧紧的,打着结。
女郎是怎样逃出来的呢?
女郎上台时,预先在裙子底下藏着一个相同的口袋。在被藏进口袋时,迅速取出来,递到魔术师手里握着。
魔术师则在里袋与外袋的接口处系上绳子,掖住接口处。然后让观众检查袋子,并打上结。与此同时,口袋中的美女用藏着的钥匙打镣铐。
当绒布盖住口袋时,女郎用力打开外侧的口袋,再藏在裙子下。魔术师数完“三”,掀开绒布,女郎又亭亭玉立了。
骰子里变人
帷幕开启,法国著名魔术家德科尔塔拎了一只小皮箱走上舞台,将皮箱放在一边。他对观众说,皮箱里藏着他的妻子,然后开始表演。在整套节目的表演过程中,他不断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皮箱上,最后从皮箱里拿出一个大骰子,放在一张低矮的小桌上,小桌下面是空的。骰子放下不久,马上大了八倍。这时德科尔塔和一位助手一起把骰子抬起来,下面坐着他的妻子。
这一节目的秘密后来由魔术家威尔·戈德斯通在一本魔术书里揭露。
用可伸缩的金属棒做成骰子的骨架,然后绷上面布,即成骰子。弹扣松掉,骨架便伸长,在骰子膨胀到最大限度时,面布也就涨满,并出现点子,当骰子收拢时,张着的面布就团折在骰子的里面。在最小状态下,外面罩着小面布,它也有点子,这块小面布包着骰子,不让骨架伸长。一旦表演者巧妙地将小面布夹藏起来,弹扣便松掉,骰子一下子长大。这时可把骰子抬下来放在舞台地板上,乘此机会,他妻子通过舞台暗板爬入骰子。接着将骰子高高举起,妻子就变了出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