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魔术很适合于初学者和业余魔术师表演。初学者不可能一下子到舞台上去演出,而在家里、朋友之间或熟人面前表演魔术的机会倒是很多的。当然,表演场所不如剧院那样理想,这就要求表演者具有相当娴熟的基本功,每个动作必须准确、灵活。因为观众就坐在你的面前,稍有破绽,演出就会告吹。
上面讲的是狭义的微型魔术,它通常借助日常用品来表演,如钱币、骰子、别针、软木塞、火柴、刀子、卷烟、戒指等,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事先准备好的,它们很适用于即兴表演。广义的微型魔术包括舞台微型魔术在内,在道具方面亦不亚于大型舞台节目,看了这些微型节目同样能叫人咋舌,有的甚至用机械装置或电子设备操作。下面我们一起来领略小魔术的风采。
眼睛喝酒
桌上放着一只酒壶,旁边放着一只盛满酒的酒盅和一支筷子。表演者先把酒壶向观众交待,将酒壶口朝下,没有漏出一滴酒,说明酒壶是空的;再用一支筷子从壶口直通壶底,将酒壶转了几圈后取出筷子,和外面高度量一下,深浅都一样,证明酒壶也是没有夹层的。酒壶交待清楚后,抬高酒壶,把满满的一盅老酒倒进酒壶里,让观众亲眼看到,一股老酒确实全部流入酒壶里。
接着,表演者拿起酒壶,仰着脸,将壶口对准右眼倒下,眼睛眨巴眨巴地像嘴巴一样动着,直到酒壶里的老酒倒光为止。
最后,在酒壶离开眼睛时,让壶底朝天,壶口朝地,证明酒壶里的一盅酒已给右眼全部喝光了。
眼睛真的会喝酒吗?绝对不会的,变魔术嘛,本身就是假的,要是把道具结构一讲破,一切就会全然明白了。
酒壶是用白铁皮特制的,酒壶颈节处焊有一只圆锥管斗,而圆锥管斗和壶底相隔一些距离。老酒通过它流入壶底。如将酒壶侧转或壶口朝下,老酒就流入圆锥管斗周围空间,因此,老酒不会从壶口流出。表演者就是根据这个原理,通过灵活、巧妙、形象的手法来表演眼睛喝酒,让观众信以为真。
硬币来去
魔术师拿出一条手帕示众,两面均无秘密。将手帕平铺在表演桌上,从观众中借来一枚一元硬币,当众将硬币放在手帕中心,把手帕斜角对折,再以斜边为中心,将手帕卷成筒状,朝手帕吹口气,说声:“硬币飞走!”展开手帕一看,手帕中硬币不见了。
魔术师再将手帕斜角对折,以斜边为中心,将手帕卷成筒,对着手帕吹口气,说声:“硬币飞来!”展开手帕一看,原来那一元硬币又出现在手帕中。
这是一套纯手法魔术,手帕与硬币均无秘密。在表演中,第一次将手帕斜角对折,硬币放在手帕中,只是另两角a角比b角长。将手帕卷成筒时,多卷半圈,使b角在左,a角在右,展开手帕,原手帕面在下,硬币掉在手帕下,观众看不到。随后,魔术师双手将手帕中心连同手帕下硬币抓起,翻转对折再卷成筒,这时,a角短,b角长,再展开手帕,硬币便又出现在手帕中了。
表演中必须注意:(1)表演桌上必须有桌布或铺一张报纸,防止硬币掉下来时有响声。(2)这套魔术适宜周围有观众时表演,可四面围看。(3)手帕必须两面一样,观众无法发现硬币变走时,手帕已翻面了。
碗中硬币
魔术师从表演桌上拿起两只空瓷碗,里外示众,碗里空无一物。请一名观众将一枚一元硬币放入一碗中,用另一只碗反扣盖上,双手捧住,上下摇动。开始,碗里“叮当、叮当”响,一会儿里面便不响了,揭开上面的碗一看,硬币不见了。魔术师再将上面的碗盖上,再次摇动这两个碗,碗内又出现了硬币的响声。揭开碗一看,硬币又回来了。
反复表演,时有时无,叫人难以捉摸。
预先制作一个铁皮扣,将铁皮扣挂在碗边上。交待两个碗时,用右手四指捏住碗边铁皮扣,观众不会发现。将有铁皮扣的碗盖上,两碗上下摇动一会儿后,把硬币朝有铁皮扣一面滑动,硬币被铁皮扣夹住,待碗中无声时,揭开碗一看,硬币不见了,右手四指捏着铁皮扣和硬币,观众看不到。
再将上碗扣上,摇动两碗,硬币从铁皮扣中滑出,碗中出现响声,揭开碗一看,硬币又见面了。
扇顶飞钱
魔术师拿出一把纸扇边扇风,边走到表演台前。将扇子两面示众,又伸出两手交待,手中也无秘密。魔术师右手握扇子在空中摇晃一下,扇子的顶端立着一枚飞来的一元硬币。左手取下硬币丢进表演桌上木盘中。右手握扇在空中再一晃,又出现了一枚一元硬币。就这样每晃一次,便来一枚硬币,接连运来了十多枚。
表演前特制一把和普通纸扇式样相同,但外竹片顶端比一元硬币稍宽的折纸扇。在纸扇一面竹片上顶端挖一个能藏进一元硬币的扁小洞,扁洞有一直孔通到扇骨尾端后,再横向通到扇外,横向通到扇外的槽长约2厘米,并准备一根L型且长刚好是扇骨竹片中洞长的铁丝,一端弯在尾外,一端在上,并焊接上一枚一元硬币。表演中,示众时,硬币在竹片内,观众发现不了。当要来硬币时,拇指将L型铁丝往上一推,硬币便和观众见面了。当用左手去取硬币时,只做取币动作,而将硬币推回竹片中。至于往木盘中放,可由助手在幕后作放币的配音,以增加表演的真实感。如在家庭或广场演出,也可做取币往自己口袋中放的动作。
捆指穿棍
表演者请一位观众上台做助手,先交给助手一段塑料电线,把自己的两只大拇指并拢伸直,请他用电线捆住双指。观众们亲眼看到,助手把表演者两指紧紧地给捆扎上了。然后请助手拿一根约150公分长、直径25毫米粗的木棍,握住上端(下端着地)站在表演者对面。接着,表演者将捆扎着的两只大拇指向后一缩,再向着木棍冲去,双手竟冲过了木棍,而电线还是紧紧地捆扎着双指。反复几次,表演者都能使双指在棍中或从助手的臂上自由地冲过,最后,还冲过了助手的身子,紧紧地抱住助手,但双指还是牢固地捆扎着不能脱开。
这套魔术所用的电线最好是硬质的塑料单股铅线。表演者将两指并拢,请助手捆扎时,两指后端用力向外涨开,以防捆扎过紧。但在捆扎时,表演者故意装出捆得很紧的样子,以取得观众相信。其实由于电线长仅30公分左右,又较硬,绕了几圈后,助手虽很用力但还是不能将双指捆扎很紧。因而捆扎后的双指还可以随意脱开线圈。
向木棍冲时,在双手向后一缩之际,左拇指及食指下部乘机夹紧线圈,使右拇指脱出圈外,两只拇指略一分开,迅速向前冲过木棍后,右拇指再迅速并拢左拇指穿入线圈内。这一动作极其敏捷快速,观众视力有限,无法看出两指离合的动作来。最后向助手的身子冲去,也是同样道理,只不过表演者故弄玄虚罢了。
破纸重现
表演者右手拿着一张32开的白纸,挥舞几下,再正反面向观众交代白纸上既无夹层又无秘密。接着,两手捏住白纸的左右两角,从中间“嚓”一下撕成两半,再合起来又从中间撕开,连续多次,把纸撕成许多碎片。把碎片捏在一起,让观众看清楚。然后将碎纸片扭成一团,放入左掌心里,随即握成拳,右掌在左拳上“啪啪”拍了几下,凑近嘴边吹口气,右手指伸入左掌心里将纸团取出,渐渐展开,刚被撕碎的白纸又完好如旧地出现在手中了。最后,表演者又把这张纸搓成一团,随地一抛,再交代双手,手中却是空空的,连一点碎纸片的影子也没有。
原来这是一套纯粹的手法魔术,不需要特制的道具。表演前,先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将其中一张折叠成小方块,附于另一张纸的右上角。表演时,用大拇指将折进来的纸按住,中指和食指捏住白纸右上角。这样,观众就不会发现其中的秘密。
表演时,先当众把白纸撕成条状,再撕成碎片(撕纸时,注意不让观众发现折叠起来的纸)。接着,把碎纸片和预藏的折叠纸相混在一起,放在左掌中(碎纸片放在下面,预藏的纸放在上面),握成拳。
在“啪啪”拍了几下,凑近嘴边吹口气之后,将预藏的纸取出,并自然地把碎纸片夹在左掌心中,不让观众看见。然后将预藏的纸渐渐展开,这样,观众就以为撕碎的纸又复原了。
最后,在把这张白纸搓成一团的时候,乘机把左掌心夹着的碎纸片一同搓入,抛掉纸团后再交代双手,碎纸片当然也就看不见了。
这套小魔术表演起来既简单又方便,台上台下都可表演。表演时只要手法熟练,灵活自如,观众看了都感到神秘有趣。如在小场合表演,最好可选用小一点的白纸。
空帽现兔
风度优雅,西装革履的魔术师戴一顶大大的绅士帽。登上舞台,便脱帽向观众致意。同时,显示帽子里是空的。
然后,他将帽子放在桌上,一挥手,拿起帽子,居然从中拎出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
兔子藏在哪呢?
奥妙在桌子上。桌子的内侧事先就吊着一个布袋,里面藏着兔子。
魔术师把帽子放在离袋子距离最合适的地方。取帽子时,用大拇指钩住绳头,另几个手指抓住帽檐,翻起来,袋子自然就进入帽内。另一只手再从袋中取出兔子,袋子仍要留在帽中。
这个魔术要求魔术师的手法要快捷而熟练。
硬币杯中失
桌上铺着白色桌布。上面有一只倒置的透明茶杯。魔术师向观众借一枚硬币放在桌上。将手帕盖住茶杯,移动茶杯盖住硬币,念咒,把手向茶杯一挥,取走手帕,本应在杯下的硬币不翼而飞了。魔术师用手帕再盖住茶杯,念咒,又一挥手,取走茶杯,硬币竟然又出现了。
这是怎么回事?硬币藏在哪儿呢?
秘密在于茶杯口事先贴上了与白桌布浑然一样的白纸。当茶杯盖住硬币时,杯口的白纸与白桌布浑然一体,粗粗一看,是无法指出破绽的。
熔化的铜板
魔术师向观众借一枚铜板,放进一个信封内,封口。对着灯光透视,使观众确认铜板在信封内。然后,点火燃烧信封,铜板竟然也在顷刻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铜板真的熔化了吗?
答案在信封上。信封底部并未全部封上,留有缺口,而里面则贴上一块与铜板大小形状一样的厚纸。当铜板装入信封后,随即从底部漏出,藏在魔术师手里。而对灯光透视所见的是厚纸做的假铜板。自然,一把火就都烧得干干净净了。
自由飞蛋
舞台中央的桌子上,有一只奶瓶。魔术师当众敲碎一只熟鸡蛋,把蛋壳剥净,放在瓶口上。那鸡蛋便一下子从小于鸡蛋直径的瓶口中滑了进去。
然后,魔术师向瓶内吹一口气,那鸡蛋便又一下子从瓶口中飞了出来。
这里有什么机关?
原来,奶瓶内事先放进一些燃烧物。当鸡蛋放在瓶口上,瓶内的空气被燃烧尽,成为真空状态,鸡蛋就一下子被吸进去了。
当魔术师对瓶内吹气时,瓶内的气压骤然升高,蛋又随即蹦出。这就是鸡蛋从奶瓶自由出入的原因。
纸条变面条
魔术师上台。在观众的协助下,把一张白纸裁成一堆纸条。取出大碗,把桌上的纸条放入碗里,加热开水,用筷子搅拌,最后筷子夹起的竟是面条。
请上几位观众品尝面条,结果,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真的面条,挺好吃的。”
这是怎么回事?
纸条当然变不成面条。煮熟的面条预先用绵纸包住,接口处用糯米纸固定,使之不会脱落。面条包悬挂在桌子的内侧。
当魔术师把桌上的纸条放入碗里时,也顺手把面条包带进碗里。加热水搅拌,绵纸就附在碗底,糯米纸脱开,碗里就夹出面条了。
绳钓酒瓶
各位读者都知道,《东周列国志》里有位姜太公,他在渭水之滨直钩钓鱼。愿者上钩。结果他遇见了周文王,帮周文王兴周灭商。
当然,直钩是钓不起鱼的。可在这个魔术里,软软的直绳子却要吊起酒瓶。
魔术师向观众展示一段粗绳子,绳头没有任何东西。把绳子垂放入酒瓶内,另一手拿起酒瓶,倒置起来,像要窥视瓶中有没有东西。然后,把瓶子要放回桌子,甩绳缦慢拉起,咦,酒瓶居然被吊起来了。
绳子真能吊起空瓶吗?
原来,空酒瓶内预先放进一个纸球。
当魔术师倒置酒瓶窥视时,纸球就落到瓶口。魔术师再轻轻拉动绳子,使绳子与纸球在瓶口固定住。然后,放回桌子,慢慢拉起绳子,酒瓶就被吊起来了。
这实在很简单,你也能做。
茶杯消失
桌上放着茶杯,魔术师在杯上覆上手帕,拿起来让观众看,以确认手帕内确实有茶杯。
再一次用手帕盖住杯子,再将手帕连同杯子一起拿起来,向空中一抛,结果,手帕中并无茶杯。
观众明明看见魔术师拿起茶杯,怎么一瞬间会在空中不见的呢?
魔术师预先在手帕里缝上一个与茶杯口一样大的铁丝圈。第一次拿起时,迅速地把茶杯漏到桌底下,而手却抓住铁丝圈,使观众误以为茶杯仍在手帕内。这样。当手帕抛向空中时,自然空无一物了。
注意,桌底下要铺上厚绒布,以便茶杯漏下时,不致发出声响。
火焰变手绢
桌上有一根蜡烛。魔术师用火柴点燃,用双手抓取一把燃烧的火焰,在水中捏住,揉一会儿。于是,红色的火焰就变成一块红手绢了。
秘密藏在最不引人注意的火柴盒里。火柴盒预先半开着,便于取用,而后侧空隙间塞着叠起的红手绢。
魔术师左手拿住火柴盒点火,完毕后推上盒子,很快把被推出的红手绢握在手心里。抓取火焰后,一面吹灭蜡烛,一面揉搓双手,在最恰当的时候取出手绢。
倒杯不落
桌上放着一个托盘,上面平铺着一方洁白的手帕。
魔术师拿着两只透明茶杯倒置于托盘上,然后拿起托盘,慢慢地倾斜直到倒置,茶杯竟然没有掉下来。
魔术师再把托盘恢复原状,拿起茶杯。向观众展示,并无机关。
是地心引力对茶杯不起作用了吗?
茶杯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你仔细观察托盘和手帕,你会发现手帕下藏着一小段绳子,绳子的两端各打了一个粗粗的结,而两个绳头之间的距离很短,要比魔术师的大拇指稍窄。
魔术师把两个茶杯分别放在两个绳头上。这样,当他把拇指伸进两个杯子之间时,绳头就把茶杯卡住。哪怕他倒置托盘,茶杯也不会掉下来。
变色气球
橘红色的气球被充满了氢气,悬在空中,绳子系在地上。
魔术师一边念着咒语,一边用手轻轻地抚摸气球。在喊“一、二、三”时,橘红色的气球突然变成了黄色的了。
怎么回事?气球会突然改变颜色?
问题当然在气球上。把两气球重叠着,一个套着另一个充气。外面的是橘红色的,里面的是黄色的。注意,在两个气球之间也要充气以形成空隙。
魔术师的拇指上用胶布贴上一个图钉,在喊“一、二、三”时,用图钉刺破外面的气球,里面的黄色气球就出现了。
不翼而飞的火柴
这个魔术,观众和魔术师要合作进行。
桌上并列着三个火柴盒。魔术师挨个拿起来摇晃,其中两只都是空盒,只有一只,有火柴棒在盒里滚动的声音。
然后,火柴盒被重新放好,请观众猜一猜哪个盒子里有火柴棒。观众当然指向发出声音的那个火柴盒,可打开一看却是空的。
火柴捧会不翼而飞吗?
三个火柴盒都是空的,但为什么其中一只盒子会发生火柴棒滚动的声音呢?原来,在一只手的衬衫袖子里还藏着一只火柴盒,里面装有火柴棒。
表演时,如果左手袖子里藏着火柴盒,则两个火柴盒用右手摇,另一只用左手摇,这样就会发出声音,使观众误以为火柴盒里有火柴棒。
火柴复原
魔术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漂亮的手帕,向观众展示前后两面。然后平铺在桌子上,向观众讨一根火柴棍儿,仔细放在手帕中央,又慎重地包上,在观众的身边折断火柴棍儿,以便观众能听到断裂的声音。
可是,当魔术师打开手帕,从中间掉出来的火柴棍不是两段,而是完好无损的一根。
其实很简单。预先把手帕边缝上,在里面藏一根火柴棍儿。魔术师折断的就是这根,而不是包着的观众给的那根。这样,掉出来的自然是完好无损的火柴棍了。
火柴增数
魔术师取出一只空火柴盒,并用手摇晃,没有声音。接着,往空盒里放两根火柴棍,关上盒子,摇晃几下,再打开一看,两根火柴棍变成三根了。
先把一根折半的火柴棍夹在内盒与外盒之间。
火柴盒的内盒与外盒要稍稍错开,中间夹上一根折半的火柴棍,这样,摇晃时就不会发生声音。当放入火柴棍并关上盒子时,夹住的火柴棍就掉进盒子里了,两根就变成了三根了。
蛋变小鸡
舞台中央的桌子上,放一台煤气灶,上置炒锅。
魔术师打破一只生鸡蛋,放入锅中,加盖,点上火。一手向空中抓,对炒锅念一句咒语,然后取走锅盖,炒锅里竟出现一只雏鸡啾啾鸣叫,而鸡蛋却不见了。
生鸡蛋一瞬间孵成了小鸡,这是最新的科学发明吗?
魔术终究是魔术。
奥妙在锅盖里,中间有块搁板,藏着雏鸡。加盖时,魔术师旋转扶钮,使搁板掉入锅内,压住生鸡蛋,雏鸡便出现了。
硬币指尖立
魔术师向观众借一枚普通硬币,用右手拿着。左手向观众展示手心手背,确认空无一物。然后,把硬币在左手中指与无名指尖上,右手慢慢离开,只见硬币依然站立在指尖上。最后,魔术师发一声喊,硬币应声而倒。硬币怎样才能立在指尖上呢?
右手中预先已藏着一根别针。放置硬币时,让别针夹在指缝之间,作硬币的支撑。喊叫时,手指一松,别针掉落地上。硬币也就倒了。
红白水换装
桌子上放着两个杯子,一盛红水,一盛白水。魔术师这回用绸绢制的手帕当作白水杯的盖子,倒置在红水杯口上。
这时,观众看见的景象十分有趣:下面的红水透过手帕,向上面的杯子攀爬上升,而上面的白水则向下面的杯子渗流。不一会儿,红水和白水换了个儿了。
这里的白水是没有混进任何东西的自来水,而红水则是红葡萄酒。由于葡萄酒的比重比自来水轻,所以会上升,与水换装。
红白水不混
桌上并排两只杯子,一个盛着白开水,另一个盛着溶有红墨汁的红水。
魔术师用一张硬卡片(或身份证、明信片、塑料板)盖住红水杯,倒置在白水杯上。然后抽出硬卡片,观众原以为红水白水会融合在一起,但眼前看见的,却是两者并不混合。
这是为什么呢?
这水里有学问。红水是溶有红墨汁的水,但那杯白水并不纯净,而在其中溶化了盐。
盐水的比重大于水,所以,当盐水在下的时候,与上面的水并不混合。观众看到的景象就是这样的。但如果把盐水放在上面,那两者就会混合了。
钱币钻盘子
一个钱币可以穿过一个物体,这一物体事先没有孔,事后也没有留下孔。
表演者从观众那儿借到一个硬币,把它包在一张纸里,并将纸包放到一个瓷盘里,瓷盘被搁在一只玻璃酒杯的杯口上,然后用火柴点燃纸包。这时,只听得当啷一声,钱币掉进了酒杯!瓷盘上留下的是燃烧后的纸灰。
表演这一节目,事先要做点小小的准备工作。用一滴蜡烛油把一个钱币粘在瓷盘的底面,将这只盘子单独放在桌子上。
另外要准备一张纸(最好用一张20厘米×20厘米的细方格纸,不易露痕迹),把它折成九个正方形,在下行中间一块(H)的背面粘一只用同样的纸做成的纸袋,这个纸袋只有两面粘住,上面和下面是敞开的,注意不能让观众看见这一纸袋。
现在当着观众的面,按下列顺序将钱币包起来:下面三块(GHI)向上折,把钱币放入纸袋,这个纸袋现在是朝外面的,接着再把上三块(ABC)往下折,把ADG和CFI也分别折起来。
请一位观众摸一下纸包里的钱币,然后用左手拿住纸包,再用右手将其取走,这时钱币从纸袋掉下,落到左手中。左手佯做伸到裤袋里摸火柴,将钱币留在裤袋里,同时掏出火柴或打火机。
于是纸包被放到瓷盘上,同时把玻璃杯交待一下,表示杯中无物。纸包燃烧时产生热量,盘子中央温度最高,背面的蜡烛油熔化,钱币便掉入玻璃杯。把盘子拿掉,将盛有钱币的酒杯交给一位观众检查,请另一位观众看看盘子里的纸灰。必须注意,蜡烛油不能涂得太多,以免观众在检查盘子时发现未熔化的残蜡。
钱币消遁
表演者将三块小窄木板并排放在桌子上,中间一块的中央有一圆形的空槽,然后把三块木板全翻个身,以示它们事先没有被做过手脚。
从一位观众那里借一个钱币,把其中一块无槽的木板放到桌子上,再把钱币放入带槽的木板上的圆槽里,然后将此木板叠到第一块木板上,最后叠上第三块木板。用食指和拇指将三块板拿起来摇一摇,可听到钱币的声音。现在把三块木板重新放回桌上,将上面那块拿掉,中间那块木板中的钱币已不见了。表演者可向观众出示三块木板的各个面,均未发现钱币,但它可以用各种方式重新变出来:从衣袋里、从空中、从额上……
钱币当然没有消失,它在有空槽的那块板里,只是人们看不见它罢了。原来圆槽的内缘旁还有秘密夹缝,此夹缝里窄外宽。三块板举起时,让有夹缝的一端朝上,因为圆槽略大于钱币,摇晃时可听见钱币活动的声音,放下去时,让有夹缝的一端朝下,钱币就掉进夹缝。为了不让观众发现这一秘密夹缝,在将此板放到桌子上时,让有夹缝的一端对着观众;另外,夹缝内表面和空槽内侧都呈黑色,观众不会发现夹缝。
小球失踪
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杯子里的一个小球,左手向球接近,同时用拇指和食指取过此球,并捏成拳头,等到拳头松开时,球已不见。
当然,小球从右手转到左手只是一种假象,实际上球依然留在右手中,整个表演过程的慢动作是这样的:当左手要拿走球的时候,手心背着观众,而小球却落到右手的手心。左手继续表演:捏成拳头。同时,右手的中指、小指和无名指弯曲夹住小球,食指伸直,指着左手,示意观众去看左手。节目还可以变下去:右手去拿杯子,向观众交待,杯子是空的,然后顺势让球落到杯里,于是右手也是空的了,而小球又可以从杯子里变出来。
弹指生烟
表演者把小瓷碟放到桌上,用脸盆打半盆水洗洗手,再用毛巾擦一擦(注意,用毛巾擦手的时候,不要把水擦干,只是做做样子)。接着,表演者隔一段距离对着瓷碟弹一下手指。此刻,观众看到,随着“嗤”的一声响,瓷碟中冒出了团团紫色烟雾,升腾飘散,极为壮观。
表演前找一个瓷碟子,取碘和锌的粉末各1~2克放在碟子里,搅拌均匀后,堆成小堆,另外再准备一个脸盆和一块毛巾。
碘和锌的粉末在遇水时,会在水的催化下,立即发生反应,生成碘化锌,并放出热量。产生的热量又使得一部分碘升华,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而放出。
提示:为了增加表演的效果,表演者可以在没用水洗手之前先对着碟子弹一下手指,这时不会产生紫烟,然后告诉观众手得洗干净才行。
鸡蛋游泳
表演者把准备好的烧杯和鸡蛋放在桌上,对观众说:“这只烧杯中放的是清水,当我把鸡蛋放在清水里时,鸡蛋可以游泳。”说完,表演者把鸡蛋轻轻地放入烧杯里。待一会儿,观众发现鸡蛋开始动了,一会儿就升到了液面,好像换了口气,又立即潜到液体底部去了,又过了一会儿,好像憋不住了,又跑到液面上来换气……如此上上下下,就像游泳一样。
表演前,表演者取一只烧杯,在杯中倒入半杯盐酸,同时再准备一枚鸡蛋。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把鸡蛋放入盐酸中,碳酸钙会和盐酸反应,产生碳酸气,这些碳酸气的气泡会浮在鸡蛋壳上,使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鸡蛋所受的重力时,鸡蛋就会上升,升到液面以后,气泡破了,碳酸气跑到空气里,鸡蛋所受的浮力又变小,鸡蛋就又下沉了,下沉后又和盐酸作用,产生气泡,再上升……如此可以反复多次。
红白花变
表演者将一朵红色的鲜花和一只大口透明的瓶子向观众展示,然后将红花倒挂在瓶中(花不要接触底部酸液),用玻璃片迅速盖住瓶口,以防止气体逸出,并固定瓶中花的位置。片刻后,观众看到,一朵红花变成了一朵白花。表演者取出白花,把稀盐酸滴在白色的花辦上。观众又看见,滴到盐酸的地方,白色变成了红色。使这朵花变成了红白相间的两色花。
表演前摘一朵红色的鲜花,在花梗上系一根棉线。然后取一只大口透明的瓶子,在瓶中放三药匙亚硫酸钠,再注入稀硫酸,以浸没药品为宜,在瓶口盖上一个玻璃片。同时再准备一滴管稀盐酸。
瓶中的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它跟红花中的红色素结合生成了不稳定的白色物质,所以红花变成了白花。而在白花辦上滴上的稀盐酸是氧化剂,在它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稳定的白色物质分解,恢复了原来的红色,因此白花变成了红白两色花。
纸能包火
表演者拿着准备好的东西走到观众面前,并说:“这是一张普通的报纸,这是一块普通的棉花,下面你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说完,表演者先用报纸做成一个篮球大小的空心球,在上面挖一个茶杯大小的孔,在空心球中放入撕得很松的火棉,然后点燃一根火柴,并通过孔把燃烧着的火柴冲入报纸球中,点燃火棉,这时火棉迅速燃烧。使观众感到奇怪的是,尽管报纸内大火熊熊,但报纸却完好无损。
表演前取一只烧杯,在杯中倒入浓硫酸和体积是浓硫酸一半的浓硝酸,混合冷却后,把脱脂棉浸入杯里混合液中,8~10分钟后取出,再用大量的水将脱脂棉上的残酸冲洗干净,晾干后脱脂棉就成了火棉。然后表演者找一张报纸,用明矾水浸泡一下,晾干。同时再准备一盒火柴。
经过明矾水浸泡的报纸很难点燃,而撕得很松的火棉又燃烧得很快,在没有点燃报纸之前就燃烧完了,所以报纸球内的火很大,却不能点燃报纸。
筷子提米
表演前,表演者找一根筷子和一只玻璃杯,并在玻璃杯中装满大米。表演时,表演者先把这些东西对观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然后请一位观众检查这些东西的真伪。这位观众无论怎样看,也没有发现这里有什么秘密。接着表演者对观众说;“我用一只手捂着大米,另一只手拿着筷子,并对它们发功,就可使筷子和大米结合在一起。”说完,表演者用右手捂着大米,左手拿着筷子,并通过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指缝将筷子插入大米中,同时口中发出“嘿!嘿!”的声音,然后松开右手,左手慢慢地用劲向上提筷子。这时观众看见,盛满大米的玻璃杯果然被表演者用筷子提起来了。
玻璃杯的容积有限,不易发生形变,当在盛满大米的杯子中插入一根筷子时,就使大米的体积进一步收缩,因此大米和筷子会紧紧地压在一起。当表演者向上提筷子的时候,大米与玻璃杯之间,筷子与大米之间都产生了摩擦力,这个摩擦力足以支撑一杯大米的重量,所以用一根筷子能把一只装满大米的玻璃杯提起来。另外,之所以用右手压住杯口,是为了防止大米向上运动或落到外边来。
蛋上开砖
表演者将鸡蛋的上面和下面各垫一条折叠起来的手帕,将薄木板搁在鸡蛋上,木板的中央放上5块叠在一起的红砖,最后手持铁锤对准红砖猛砸下去。观众听到“啪”的一声,看见红砖应声而碎,而木板下的鸡蛋却安然无恙。
表演前,表演者取4个形状大小相似的鸡蛋、一块薄木板、两条手帕、5块红砖和一把300~500克的铁锤。
铁锤和红砖的碰撞可以看成是完全非弹性碰撞,锤与砖一起往下运动的动量等于铁锤碰撞砖前一刹那的动量,这一动量使得木板向下弯曲变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鸡蛋所受的压力和木板向上的弹力大小相等。由理论计算可知,此力的大小由两部分决定,一部分是木板、红砖和铁锤的重量,而另一部分是它们向下运动时的作用力。后一部分大致与砖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与铁锤的质量成反比,也就是说,砖越重,锤越小,鸡蛋所受的冲力就越小。又因为鸡蛋上下面垫的手帕使作用力进一步缓和,所以红砖碎了,鸡蛋却不碎。另外,砖的数量也不能过多,以免其自身的重量过大而压碎鸡蛋。
红水过桥
表演者在一只玻璃杯中用钢笔滴几滴红墨水,使水呈红色,并说:“这个U型塑料管可以起到桥的作用,让红色水从一只杯子进到另一只杯子。”说后不久,观众就看到,红色的水进入了塑料管,又过一会儿,红色的水通过塑料管进入另一只玻璃杯里,使另一杯水也呈红色。塑料管真的起到了桥的作用。
表演前在两只透明的玻璃杯内各盛大半杯温水,另取一根长约30厘米的透明塑料管,并把它弯成U形,在管内盛满温水,用手堵住管口,将两管口分别浸没在两只玻璃杯的水中,使两管口处在水深一半的地方;然后表演者再准备一支盛有红墨水的钢笔。
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所以红色水能通过塑料管从一只玻璃杯进入另一只玻璃杯,而温水能加快这种运动。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