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故事-两张借条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天,妈妈把家里那些旧书、旧报纸和破纸箱拾掇出来,想卖几个小钱,不料从床底下拖出个破纸夹来的时候,翻开一看,发现里面搁着一张借条。

    妈妈叫道:“玲玲,快来帮妈妈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女儿玲玲一听妈妈叫,就跑了过来,拿过纸条一看,问道:“妈,张有良是谁?这人借了爸二百块钱。”再一看借条日期,惊叫起来,“妈,这钱借了有十多年了!”她不由好奇地追问道,“妈,他是咱亲戚吗?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

    妈妈似乎想起了什么,摇摇头说:“不是亲戚,他是从农村来的,十几年前借住在咱家隔壁,其实和咱们做邻居也没多少时候。可是有一天他突然来向咱们借钱,你爸说,人家既然开口,一定是遇上难处了,哪能不帮一把?咱们当时也没有多余的钱,你爸就把我们俩厂里刚发的奖金全拿给他了。只是不知道后来还了没还,这事儿都是你爸在管。”

    玲玲一听,撇撇嘴说:“不可能还。他要是把钱还了,这借条爸还留着干吗?”

    妈妈觉得玲玲的话有道理,于是就叮嘱说:“记着,等你爸元旦回来,这事儿别忘了问问。要真没还,让你爸去找找他。我想起来了,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的,有家好像叫什么利民公司的,老板就是他。”

    玲玲一听借钱人是公司老板,不由激动起来:“十几年前借二百块,要按银行利息算,现在该还我们几千块了呢!既然他现在是老板,还我们这点钱有什么难的?我们家现在正缺钱,得去问他要回来!”玲玲把借条往口袋里一塞,说,“妈,爸肯定是不好意思开口。我现在就去找他要,万一爸回来不让,这钱不就要不回来了?”

    妈妈毕竟有点犹豫:“你真去找他要?还不知道他现在认不认咱们呢!再说咱也不能像讨账似的开口就提钱,得先探探他口气,看看人家现在啥态度。”

    玲玲一听不耐烦了:“妈,你也太爱面子了。你不好意思开口,我来说,到时我把借条一亮,他还能说啥呀?”

    玲玲坚持要趁爸爸没回来之前,立刻就去找张有良要钱,妈妈怕她过于莽撞,想想还是和她一起去。

    母女俩找到利民公司的时候,张有良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妈妈本来还顾虑重重,生怕时隔这么多年,再加又向自家借过钱,张有良会不认自己,可谁知她刚进门,张有良一眼就认出她来了:“哎呀,老嫂子,哪阵风把你给吹来了?”他指指旁边的玲玲惊异地问:“这是闺女吧?这么些年没见,就出落成这么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了?”

    张有良又是让座又是递茶,就像见了久别的亲人似的。他这些亲热的举动,反而让妈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

    没容妈妈说话,张有良就先自我责备起来:“老嫂子,实在对不起啊,这么多年来我也没能去看看你们!”他说话的口气非常亲切,还关心地询问妈妈家里的情况。这番问候,似乎一下刺痛了妈妈的伤心处,妈妈顿时就泪水涟涟,不由向张有良哭诉起来……

    原来,玲玲的爷爷是纱厂的老机修工,玲玲的爸爸是纱厂扛大梁的工程师,玲玲的妈妈也在纱厂工作,虽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挡车工,可年年是厂里的劳模,就连玲玲,卫校一毕业也进了纱厂,在医务室当医生。玲玲的弟弟涛涛刚考上大学,尽管今后干什么工作还是个未知数,但大学生的涛涛是全家的骄傲。一家人生活本来过得挺有滋有味,却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偌大一家纱厂竟然说垮就垮了,这一来,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爷爷为减轻家里负担,主动回乡下去了;爸爸虽说被外地一家纱厂请去做技术顾问,一个月能挣千把块钱,可一年只能难得回来几趟;玲玲没了工作,想去南方打工,可是妈妈现在落下了一身的病,她只好留在家里伺候。就这样,现在家里进的没有出的多,日子越过越紧巴,最着急的是,涛涛下个学期的学费眼下还没着落……

    平时爸爸不在家,这些苦楚妈妈从来没有向人讲过,可此刻张有良一问,勾起了她满腹的酸水,嘴一张,就像打开了闸门,收也收不住。玲玲在一边听着,心里很难受,对眼前这个借了钱不还的男人越发有气,她干脆把借条放到张有良宽大的写字桌上。

    张有良立刻意识到了,他皱了皱眉头,说:“老嫂子,当年我从农村来到城里,两手空空,无依无靠,那天问你们借了二百块钱,我就去买了一辆破架子车,夏天卖青菜,冬天卖水果,说起来,我现在这公司就是靠那辆车起家的。唉,真对不起,这么多年了,我再没顾上去看望老哥和老嫂子,不知道你们日子竟过成这样子。”他说着就拉开抽屉,取出一迭钱,说,“老嫂子,这点钱你拿回去先用着,以后有啥困难你尽管来找我。”

    玲玲一瞥眼,估摸着那迭钱大约有二千块,可刚才路上她肚子里早已算过了,按银行利息,这十多年下来,当时二百块现在连本加息,张有良得还四千块呢!

    玲玲正要开口,张有良突然转向她道:“闺女要是不嫌弃在我这个私营公司,那你就来我这儿上班吧?”

    玲玲没想到来要钱居然还能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顿时喜上眉梢。可她突然又想:你张有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你现在都自己开公司了,当初借的钱却不主动来还?哼,我可不能让你瞧不起。于是,她就用一种毫不稀罕的口气说:“我现在正上函授大学哩,再说我妈平时也得我照顾,没法正常按时间上下班的。”玲玲说的,其实倒也是实话。

    谁知张有良立刻体谅地说:“这好办!我这公司不像机关,你只要能完成交办的任务就行。”

    妈妈赶紧推了玲玲一下,说:“还不快谢谢张叔叔,这样的好事你上哪儿找去?”

    玲玲这时候不免有点尴尬,不得不对张有良道了声“谢谢”。

    又聊了一阵,妈妈怕影响张有良工作,便拉起玲玲要告辞。张有良把钱塞到妈妈手里,可妈妈只从里面取了二百块,怎么也不肯多拿。拗不过妈妈,张有良最后只得把钱收起来。

    走出公司,玲玲直抱怨妈妈:“妈,你也太大方了,那钱干吗不拿?我算过了,按理他得还我们四千块,他只拿这点钱出来,还不够本息哩!”

    妈妈一听发火了:“你这闺女,人家这么仁义,我们咋能利滚利地跟人家算账呢?”

    玲玲一看妈妈生气了,赶紧吐吐舌头说:“算了算了,剩下那钱就算我给他安排工作送的礼吧!”

    妈妈一听玲玲这话更火了:“你这是什么话?人家那是情义啊!”

    玲玲怕妈妈真的生气伤了身子,就不再吭声了。可她心里却赌气地想:现在商品社会讲的是等价交换,别看他安排我工作,付我工资,可这是要我去用劳动换的呀,最终赚的还不是他老板自己?况且,他在妈妈面前说得好听,谁知道他这话是真是假?

    想到这一层,玲玲就不想和这个张有良打交道,可是经不起妈妈再三催促,第二天她还是去利民公司报了到。没想张有良果真安排她在公司当统计员,说只要到月底把报表做出来,什么时间来公司都行,连一个月拿多少工资都固定下来。玲玲没想到张有良真给自己安排了这么一份软差使,不但让自己有了一份正式职业,而且一点不影响在家照顾妈妈,继续学习函授课程,她心里不由对张有良改变了看法。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元旦放假,爸爸回来了。可谁知妈妈给爸爸一讲去问张有良要钱的事,爸爸就连连摇头说:“糟了,糟了!”

    妈妈不解地问:“怎么糟了?”

    爸爸说:“那钱人家早还了!”

    妈妈说:“还了?那你咋还把借条留着?”

    爸爸跺脚说:“唉呀,真有你的,干吗不等我回来先问问我呢?人家没过半年就把钱还来了。正好那天你在医院里生涛涛,他来还钱,我一时忘把借条搁哪儿了,他看我正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为你弄吃的,就说不用找,以后让我自己把它撕了就得了。他还笑着对我说:‘借条在你那里,你总不会再问我要二回账吧?’后来你难产,一下花了五百多,你想想,我一时咋能弄那么多钱呀?还不是他把那钱还来了,我拼拼凑凑的,才一次把医院的账了结了?”

    经爸爸这么一提醒,妈妈想起来了:“倒真是有这事儿,看我这记性。”情况一弄清,妈妈反倒为了难,“这可怎么办?你让我怎么再去见人家?多不好意思呀!”

    爸爸想了想,说:“就因为不好意思,所以我们得赶紧去把钱还给人家。”

    事情原来如此,这是玲玲怎么也没有想到的,可是她觉得爸爸太认真,嘀嘀咕咕道:“人家那么大个公司,还在乎这几个小钱?就是还,也不用这么急嘛!”

    爸爸可不容玲玲这么说,脸一沉道:“这是什么话?咱平白无故怎么能多拿人家的钱?既然错了就得立刻还。走,现在就去……”

    爸爸正说着,弟弟涛涛也放假回来了,进门就对玲玲说:“姐,你出手好大方啊,是不是成富姐了?你一下哪来这么多钱啊?”

    玲玲被说懵了:“你没头没脑的说哪家子话呀?”

    涛涛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汇款单,递给玲玲说:“还不认账?看,这上面‘汇款人’一栏里写的,不就是你现在工作的利民公司吗?”

    玲玲接过单子一看:汇款金额五千块,汇款人果真是利民公司。

    这时候还是爸爸反应快,脑子一动说:“我估计啊,一准是你们向张有良讲了咱家的困难,人家主动资助涛涛这个特困生了。”

    玲玲一听,坐不住了,拉起涛涛说:“走,我带你去利民公司,咱们真的碰上好人了!”

    玲玲和涛涛跑得飞快,张有良一见她们姐弟两个走进办公室时激动的样子,便明白是咋回事了。他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份单子,说:“涛涛,你是我资助的第十个特困生,其他九个都是农村孩子。过去我只知道农村孩子求学难,没想到城里也有你们这样的困难家庭。”

    张有良说到这里,感情有点激动,忍不住从椅子上站起来,说:“我以前家里很穷,中学还没毕业就因为付不起学费,只好回家种地去。我亲身尝过读不起书的滋味,所以现在看到和我当年一样境况的孩子,心里特别痛。我这是向社会献一份爱心,你们不会拒绝我吧?”

    面对张有良的这番肺腑之言,玲玲和涛涛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话好,姐弟俩含着热泪向张有良深深鞠了一躬,异口同声地说:“张叔叔,谢谢,谢谢你!”

    这时,爸爸和妈妈也赶到了。

    妈妈对张有良说:“他叔,我真是对不起你啊!可你也不该这样啊,你明明把钱还了,怎么不告诉我呢?你让我多难堪啊!”

    张有良不由动了情,紧紧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说“老哥,老嫂子,话不能这么说,不到特别困难的时候,老嫂子也不会来找我。我这么多年忙自己的事,反把你们这两位大恩人忘了,我应该向你们谢罪才是,哪能再说别的呀?”

    爸爸一眼就看到那张发黄的借条正被张有良压在办公桌的玻璃台板下,就笑着对张有良说:“小老弟,你早把钱还给我了,这借条你就自己撕了吧?”

    张有良却认真地朝爸爸摇摇手,说:“老哥,借条不能撕。二百块钱那时相当于你和老嫂子几个月的工资了,那时我们才做邻居不久,我又是个农村来的,你和老嫂子能这样相信我,我……这借条是份好教材啊,我要向全公司的员工讲讲它的故事,讲讲在人与人之间树立起诚信和互助的观念,是多么重要!”

    张有良的这番话,让涛涛听得激动不已,他对张有良说:“张叔叔,你说得太好了。现在在我们家困难的时候,你主动资助我,对这份关爱和支持,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他说着,从张有良办公桌上拿过一支笔,说,“但是张叔叔,你这份资助我不能白拿,我要给你打一张借条,等以后工作了,这钱一定要加倍还你。”

    张有良一把拦住他说:“你别胡扯,这个资助不需要偿还,你打借条干什么?”

    涛涛却坚决不答应:“张叔叔,你不求偿还是你的事,可我却不能拿了就完事。这借条你若不接受,那我就保管在身边吧,我会永远记住有一位个体老板曾经给过我的人间真爱!”

    涛涛这番话,很让爸爸妈妈对他刮目相看,他们欣喜地瞧着涛涛,觉得他好像突然长大了,变成熟了。爸爸说:“涛涛说得对。这借条就一式两份,我们和你张叔叔分别保管吧!”

    一家四口告别张有良回了家。很快,床底下的破纸夹被修整过了,里面多了一张新借条……

    (张兴元)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