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日子-“恶狗咬母”与“暴鹰啄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生活中突发的灾难性悲剧,往往令人意想不到,猝不及防。但仔细琢磨,有许多悲剧表面看来似乎属于“偶然”,然而实际上早已有一种“必然”蕴涵其中,只不过人们疏于警觉罢了。前不久发生的两例悲剧,一则为报载,另一则为友人所讲,除了使人痛心、惋惜之外,两例悲剧似乎给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做出了“警示”,亮起了“红灯”。

    第一例为“恶狗咬母”。据报载,某地一村庄有兄弟三人,轮流奉养九十高龄的老母,兄弟中的老三酷爱养狗——自然不是“宠物狗”,而是看家护院的“狼狗”。这一天,老三夫妇因事外出,便将老母独自一人留在家中,当然有那条牛犊一般的狼狗在家里“守护”——悲剧就这样发生了,那条忠诚于老三夫妇的狼狗,竟将九十高龄的老太太视为“盘中餐”,一顿狂撕乱咬,可怜而无助的老太太眨眼间血肉模糊,命归黄泉......

    ——老三夫妇难道不知道狗是能咬人的吗?如此发问,实在是一句废话——狗咬人是正常的,人咬狗是反常的,狗不咬人,难道它变成了“猫”么!大约老三夫妇没有想到的是,自家豢养的狗怎么可能咬自家的老太太呢‘?这不是“六亲不认”了吗?——畜牲就是畜牲,当畜牲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它那残忍的本性便会凶相毕露!这时岂止是“六亲不认”,恐怕还要“株连九族”呢!

    第二例是“暴鹰啄孙”。友人讲,某医生退休赋闲后,放着鱼不钓、花不养,却偏偏迷上了“放鹰捉兔”这个“爱好”,整天胳膊上擎着一只鹰,出没于山林野地,倒也能时常弄点“飞禽走兽”回来,因此家里的餐桌上便多了一些美味和情趣,于是家人皆大欢喜。稍微懂得一点“鹰叼”常识的人都知道,若要鹰凶狠、残暴,就必须天天夜里“熬鹰”——所谓“熬鹰”,就是夜里不让鹰得到充足的睡眠,以此消耗其体力,天明后使之处于饥饿状态,这时的鹰一旦发现猎物,便会“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速度之快,捕捉之狠,令人惊心动魄。某医生有一天早饭后欲带鹰外出“巡猎”,赶巧有朋友请他给病人会诊,某医生只得将鹰栓放在家中。谁料他那蹒跚学步的孙子感到好奇,趁人不备时凑到鹰跟前用小手百般逗弄,正由于饥饿而暴躁不安的鹰顿时野性大发,下子啄去了孩子的左眼球......

    ——某医生难道不知道鹰是凶残的食肉动物吗?如此发问,自然也是一句废话——笔者不想再浪费笔墨对“暴鹰啄孙”这悲剧作任何剖析与评说,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恶狗咬母”和“暴鹰啄孙”这类悲剧尽管发生的概率并不高,但毕竟向那些与凶悍动物培养“感情”的人敲响了警钟,至于那些人能否汲取教训则另当别论了。

    人与动物之间“交友”如此,人与人之间“交友”亦如此——生活中,因交友不慎而引发“引狼入室”、“养虎为患”凄惨结局的人,难道还少吗?类似“农夫与蛇”的悲剧不是也时有发生吗?

    亲爱的人们呵,请远离凶残,一辈子与善良为友!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