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回报-岂止是玉米的馨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凌鼎年

    《玉米的馨香》是篇好作品,好就好在真实,写出了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写出了不掺水不掺假的秋收一幕。好就好在有正气,写出了乡政府报道员三儿的正直与不唯上,好就好在不回避矛盾,写出了行政命令、形式主义在农村中的存在。

    据我知道本文作者邢庆杰先生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他家曾是山东禹城乡下非常贫穷的一户,因此,他熟悉农村,了解农村,与农村有着血缘的联系,有着感情的联系。他热爱那些至今汗摔八瓣劳作于农田的家乡父老,他同情那些老实巴交,只知道与土疙瘩打交道的庄稼人。因此,作者人到了城市,心还挂念着生他养他的热土,关注着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那片土地上父老乡亲们的生存状态。邢庆杰很清楚,庄户人以种粮食为本,丰产丰收才有盼头,如果丰产了不能丰收,那比灾年歉收更让人难以接受呵,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这个角度切入进去。本来,作者可以开门见山一上来就把矛盾抖出来,但他偏来个描摩外景,把秋收的田野描写得很诗意,很温馨,很辉煌,很神圣。但千万别以为这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作者是在制造一种落差。当接下来写乡长关照把丰收在望的玉米强制搞掉时,这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呵,美好的东西行将被行政命令践踏。这就是古人说的,“以哀景写乐,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

    当然,小说主要不是讲故事,而是塑造人物。我以为三儿的形象很感人。尽管,他只是个小人物,一个微不足道,无法影响大局,无权参与决策的底层人物,但三儿是个真正心里有农民有庄稼的农民的后代!处事有他自己的尺度与原则。是的,他很珍惜自己这来之不易的乡聘用报道员身份,但要叫他违心地去做形式主义的传声筒与帮凶时,他最后选择了辞职,这无奈的辞职背后,是一种可贵的良知呵,庆幸的是三儿的结局带有几分戏剧色彩,此时此刻,乡长的表扬简直就是黑色幽默。

    文章虽短,在勾勒三儿形象时,也鞭挞讽刺了乡长的形式主义与见风使舵。

    虽然,作品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愁怅,但毕竟还是主旋律的。应该说作者在正邪的把握上极有分寸。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写作技巧。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