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波初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而中断了学业。后来,他进城谋生,先是捡破烂,接着又收购破烂。
这天,宋小波来到一个居民小区,正吆喝着收破烂时,迎面来了个骑摩托车的小伙子,一看那模样就知道是个“款哥”。
款哥停下摩托车,问道:“喂,收破烂的,我家有些书,你要不要?”宋小波正愁夜晚没书看,忙说:“要要要,书在哪?”“你跟我来。”
宋小波跟随款哥上了楼,进门一看,只见一个房间内,有好几个大书橱,里面装的全是书,不觉失声叫道:“哇!这么多书,简直是个图书室么?”款哥说:“老爷子是个耍笔杆子的,一辈子就挣了这么些书,算是一笔遗产留给了我。可是我没空也没兴趣去读它,既不能当吃,又不能当喝,放着也占地方,所以,我想处理掉,腾出这间屋子做健身房。”宋小波说:“书可是个好东西,可惜当废纸头卖就不值几个钱了。”
款哥倒也爽气:“不管值不值钱,你给一千块钱,连橱里带箱里的书,你都拉走!”宋小波苦笑了一下,说:“一千块是不贵,可不瞒您说,我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能不能再少点。”“你说给多少?”“五百行么?我只有这点。”“好吧,五百就五百,我也不在乎那点钱。你小子算是运气,要是老爷子活着,你出五万他也不肯卖!”
就这样,宋小波花了五百元钱,买了几大书橱外加几大箱子的书。他知道,把这些书拉到废品收购站去卖掉,可以赚很多钱。但他舍不得卖,全部拉到他那临时租来栖身的小屋里,把小小的陋室塞得满满的。从此,他一有空就抽一本出来细细地阅读,常常读到深夜。他发现,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写着购书的时间和地点,还印有购书人的印鉴。由此知道,书的主人名叫“及文宗”。
及文宗是位作家。宋小波通过整理,理出了作家厚厚的12部著作。他如获至宝,便按出版年月的先后顺序,一本本地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有的字或标点符号下面,及文宗用红笔标明阿拉伯数字,隔几页出现一个,从“1”开始,按顺序排列,一直到“36”为止。更奇怪的是,他那12部著作,每一本书里都有这样的情况。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宋小波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他发现每本书上“1”都标在“谁”字下面,“2”都标在“读”字下面。于是,他将标有数码的字和标点,按顺序抄下,连起来一读,原来是这样一段话:
谁读完我写的书,可从精装本的书脊里取出两件重要的东西,也许对你会有用处。
宋小波读完这段文字,连忙拿出那本厚厚的精装本,细细一找,果然从书脊里找出两件东西:一张是四万元的银行存单,另一张是及文宗留下的遗嘱。遗嘱上是这样写的:
我一生清贫,唯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购得了大量好书,也写下了拙作十二本,聊以自慰。遗憾的是,儿子不愿读书,我的书早晚将被当作废纸处理掉,实在痛心!如果这些书能有幸遇上知音,并受到礼遇,我愿将此存款全部捐赠给这位知音,他人不得干预。恐日后无凭,特立此遗嘱为证。并希望朋友们都能喜书爱书,多读点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及文宗
宋小波捧着这份存单和遗嘱,只觉得沉甸甸的,心里是又惊又喜,百感交集。他知道,这四万块钱对自己将会带来怎样的转机,可这钱是人家一生的积蓄,自己跟他非亲非故,怎能随便接受?可转给他儿子吧,又违背了老人生前的意愿。这真难煞了宋小波,思前想后,几乎一夜没睡好。
也许因为这件事很有点传奇性,所以很快传扬出去,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三天便传到了及文宗儿子的耳朵里。这位款哥虽然有钱,但听说父亲的四万块钱落到了别人手里,真是从心里痛到了肺里,急忙找到宋小波,想要回他父亲的这笔遗产。宋小波说,是有这么一笔钱,但已不在自己手里,两天前便交到“希望工程”办公室去了。款哥一听,大发雷霆:“你小子有什么权利处理我父亲的遗产?去,你这就去给我要回来!”宋小波没办法,只得陪款哥来到“希望工程”办公室。
办公室的同志听了他们的叙述之后,便取出及文宗老先生的遗嘱复印件,让款哥好好读一读,并说:“经有关部门鉴定,这遗嘱确实是你父亲亲笔所写。按照遗嘱,这笔遗产应该归宋小波所有,但他深明大义,以你父亲的名义,将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为的是让更多人能上学读书。”款哥听完无言以对,只得怏怏而归。
几天以后,报纸上大块文章出来了,一时成了广为传播的佳话。时隔不久,宋小波接到“希望工程”办公室的通知,认为他品学兼优,决定保送并资助他进县重点高中就读,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唯有那个款哥,为此懊丧了许多天。
(周宝忠)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