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谈判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谈判战术-最诚实的语言——FBI教你破解肢体语言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谈判中,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谁也不会轻易露出自己的底牌。如何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FBI告诉你:做个身体语言专家。观察对方双手的动作,解读对方的面部表情,最重要的是别忽略对方腿脚的动作变化——那是离大脑最远的部位,所以最难被理智伪装、最诚实。

    FBI特工乔·纳瓦罗接到了一个审讯犯罪嫌疑人的任务,但是,这个人在当时并没有被确定为主要的犯罪嫌疑人,因为他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案发时不在场。

    在乔·纳瓦罗审讯这名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他回答问题的言辞显得很诚恳,并不像是在撒谎。但是,乔·纳瓦罗在问这名犯罪嫌疑人以下几个问题的时候,这个人的表情动作表现得有些反常。

    乔·纳瓦罗问:“假如你参与这个案件,你会使用枪来杀害被害人吗?”

    “假如你参与这个案件,你会使用刀子来杀害犯罪嫌疑人吗?”

    “假如你参与这个案件,你会使用碎冰锥来杀害被害人吗?”

    “假如你参与这个案件,你会使用锤子来杀害被害人吗?”

    (在乔·纳瓦罗这一连串问题中所提到的作案工具,其中的碎冰锥就是本案真正的凶器。)

    这个案件的作案工具是什么,凶手自然是知道的。而乔·纳瓦罗之所以问这样一个问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了解犯罪嫌疑人在听到“碎冰锥”这样的敏感字眼时的反应。因为不论犯罪嫌疑人伪装得如何真实,最诚实的语言——肢体语言还是会泄露他内心的秘密。

    果然,当这名犯罪嫌疑人听到“碎冰锥”这个词后,眼皮明显耷拉下来,而且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乔·纳瓦罗提出下一个作案工具的时候。这自然就引起了乔·纳瓦罗的注意,在后来的案件进展中,这个人被定为了主要犯罪嫌疑人,案件的最终结果也说明他并没有被冤枉。

    在谈判的过程中,双方非语言的交流往往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非言语交流其实就是指非言语行为或身体语言,事实上这也是一种传达信息的方式。不同的是,口头传达信息的时候是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而肢体语言在传达信息的时候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身体接触(触觉)、身体移动(动作)、姿势等途径。

    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或对方的语言上,而忽视对方和自身的肢体语言,这样会让我们错过许多真实的信息,从而错失良机。事实证明,肢体语言往往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想法、感觉以及潜在的意图。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对对方肢体语言的把握和解读以及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避免泄露重要的信息,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人们的语言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一个人刚刚诞生的时候,他首先学会的是用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随后在父母或者其他长者的教育之下才学会语言。在后来的社会化过程中,这个人肯定会学会语言中的一种——谎言。当出现了不利于他的情境时,就会选择用谎言来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这样的谎言是有意识的,但是无意识的肢体语言往往会破坏他的这种意图。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肢体语言相对我们的口头语言要诚实得多。以下这个FBI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曾经发生过一起强奸案件,一名年轻的犯罪嫌疑人被带到了联邦调查局接受审讯。在接受审讯的过程中,这名犯罪嫌疑人面对FBI探员的提问很镇定,回答问题的时候显得诚恳而具有说服力,而且他的证词听起来也很合乎常理。但是,FBI探员乔·纳瓦罗却从他的动作里读出了他撒谎的信息。

    在FBI探员要求犯罪嫌疑人陈述案发当天他在干什么的时候,犯罪嫌疑人是这样陈述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你们所说的受害者。在案发的当天,我放学后就回家了。我沿着回家那条路的一排棉花地前行,然后就左转直接回家了。”(向右转的方向就是案发现场)

    当时,进行审讯工作的一共有两名FBI探员,其中一名探员快速地记下了这名犯罪嫌疑人的口供。而另一名FBI探员乔·纳瓦罗却在仔细地观察这名犯罪嫌疑人的肢体动作。他发现,当犯罪嫌疑人说到自己左转回家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动作——他打了一个向右的手势。

    他明明说自己是左转回家了,却打了一个向右转的手势。这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他在撒谎。在接下来的案件调查中,也证实了这名犯罪嫌疑人的确是在撒谎,他就是那个强奸案的罪犯。

    注意观察对方的双手

    卡尔是一名优秀的FBI主管,他的同事和下属都对他的工作能力十分钦佩,不过最让同事和下属佩服的还是,在局里最严肃苛刻的副局长居然也对卡尔和颜悦色。要知道,每次主管级的人员去向副局长汇报工作的时候,都是硬着头皮去的。因为这名副局长不仅对下属的工作要求很苛刻,而且脾气还很暴躁。

    当下属们在向副局长汇报工作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因为只要所汇报的内容稍微不合这位上司的意愿,就会被骂个狗血淋头。但是,在卡尔汇报工作的时候,却是另外一番场景。副局长不仅不会对卡尔破口大骂,还会时不时地点拨一下他,甚至还会对卡尔表示赞扬。

    有一次,当乔治去向副局长汇报工作的时候,又被骂得很惨,他只能一脸无奈地听着。当乔治从副局长的办公室走出来的时候,正好看见了卡尔,就向卡尔请教秘诀。卡尔很同情他,便耐心地向他传授自己的秘诀。

    卡尔说:“当我们向一个很苛刻的上司汇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在汇报的同时注意观察上司所表现出来的肢体动作。如果对方的肢体动作已经表明他对你的工作不满意时,你就要赶紧在对方发脾气之前转换自己所汇报的内容,以使对方满意。”

    乔治问道:“那该怎样观察上司的肢体动作呢?”

    卡尔:“由于我们的副局长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所以在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他肯定不会将自己的意愿表现在脸上。而他又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面,我们也不可能观察到他的腿部和脚部的动作。所以,你在向副局长汇报工作的时候,最好通过手部的动作来判断他对你所汇报的内容是否满意。

    “如果对方的手很轻松地放在桌面上,没有用力握着,也没有用手摸自己的下巴或者其他动作时,就证明他对你所汇报的工作内容很满意,而且还在认真听你说话。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继续汇报工作。当然,你也可以向副局长讨教一些建议,使你的汇报工作显得更加完美。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如果副局长出现了以下的动作时,那就意味着你有危险了。比如,双手不再放松地放在桌面上,而是握成了拳头或者双手手指交叉攥在一起时,那就表示副局长对你所汇报的工作内容十分不满意;如果他用手托着自己的下巴或是将双手放在了自己的膝盖上,那就说明他对你所汇报的工作内容不感兴趣;如果副局长的双手在玩笔或者敲桌子,就说明他对你所汇报的工作内容已经感到了厌烦;如果副局长把自己的手指放在了额头上或者两条眉毛的中间抑或是太阳穴的位置,那就说明他的不耐烦已经达到顶点,如果你再继续汇报工作,那等待你的将是一顿臭骂……”

    听了卡尔的一番话,乔治突然想起来,在他汇报工作的时候,副局长的确在一直不停地敲桌子。而且,在副局长对他破口大骂之前,一直用自己的手指按压太阳穴。受到启发的乔治后来汇报工作时,就把副局长的手当成了他态度的显示器,随时调整自己的汇报内容,果然立竿见影,副局长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笑容。

    同样,通过对方的手部动作来判断对方的内心活动,可以使商业谈判变得简单和更有效率。

    手与自信

    德国纳粹的元首阿尔道夫·希特勒在进行演讲的时候,就非常善于用自己的手部动作来煽动起听众高涨的情绪,以满足其发动战争的野心。他的手部动作往往能引起听众的巨大反应。

    不同的手部动作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总共选择了两个人参加这项实验,其中的一个人将自己的双手放在桌子上面,另外一个人将自己的双手放在桌子下面。然后,让一批人对他们做出评价。

    结果发现,那个把手放在桌子下面的人给人的印象并不好,评价者们多用鬼鬼祟祟、畏畏缩缩、虚伪等一些负面的词语来形容他;而那个把手放在桌面上的人,评价者对他的印象却很好,用了大方、友善、光明磊落等正面的词语来形容他。

    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手部动作,这样才会给对方留下一个积极正面的印象。而且,手的动作在很多时候都反映了一个人自信的程度。

    在所有的手部动作中,双手手指对手指(即“尖塔式”动作,就是指双手自然张开并合在一起,手指对手指)是最具自信的一种表现。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在述说自己的优势和做出承诺的时候,最好使用这样的手势。这样自信的手势显得你肯定和可靠,而对方也会感觉到你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相反,如果对方在做出承诺和介绍他的优势的时候,并没有做出这样的动作,而是把双手紧紧地攥在一起,这就表明他感到焦虑和不安。这时,谈判人员就要怀疑他所说内容的真实性和所做承诺的可靠性,以免对方出现出尔反尔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总是会随着外界环境施加给自己的不同压力而下意识地改变自己的手部动作。双手交叉,紧紧攥在一起被认为是最常见的一种缓解压力和紧张不安的表现。如果双手出现了相互摩擦的动作,也表现出这个人的不安与焦虑。

    双手的大拇指是表现一个人自信心的重要信号。在我们的印象中,竖起自己的大拇指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对他人的赞赏和佩服之情,其实它还表达着一个人的自信心。因为在我们的十个手指中,大拇指是一种权威和地位的象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我们自信满满的时候,大拇指就会做出明显的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些人特别喜欢把自己的一只手或者双手插在口袋里,尤其是男士特别喜欢做这个动作。但是,细微的差别就在于,有的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是把拇指露出来的,而其他的四指则在口袋内,这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是有的人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却是把其他四指露出来,而拇指藏在口袋内。这种隐藏拇指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在握拳的时候也要注意,不可把自己的大拇指藏起来。

    FBI发现,一个人是否会经常外露自己的大拇指,代表着这个人的自信心。如果一个人经常把自己的手和大拇指隐藏起来,那就表示这个人很不自信或者紧张不安。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要尽量有意识地避免隐藏自己的手和拇指。而且,也可以多多留意对方的手和拇指是否隐藏起来,进而判断对方的内心活动。

    手部动作变化

    在审讯一名犯罪嫌疑人的时候,FBI探员遇到了难题,因为这名犯罪嫌疑人十分狡猾,对他审讯了足足六个小时,还是没有从他的嘴中得知一点与案件有关的信息。不论FBI探员问什么样的问题,他都保持沉默。

    据FBI有关调查得知,这名犯罪嫌疑人并不是单独犯罪,而是属于一个犯罪团伙。FBI探员本来希望通过这次审讯,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案件线索和其他犯罪团伙成员的具体情况。但是现在看来,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收获。

    就这样耗到了傍晚时分,这时FBI探员瑞德走进了审讯室。瑞德并没有直接去审讯这名犯罪嫌疑人,而是递给了他一支烟。被审讯了一天的犯罪嫌疑人这时已经很疲惫,面对瑞德递上来的烟自然很受用,自然而然地开始对瑞德心生好感。

    接下来,瑞德就和这名犯罪嫌疑人聊起天来。犯罪嫌疑人在这样的气氛下也逐渐放松下来,之前的警惕性放低了一些。正在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中,瑞德突然问道:“你认识萨丽吗?”听到“萨丽”时,那名犯罪嫌疑人的手抖了一下。这是一个很细微的动作,但是还是被瑞德给捕捉到了。那名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自然也感觉到自己手部抖动的动作有些不适宜,就用弹烟灰的动作来掩饰。

    瑞德紧紧抓住了这一时机,问道:“你紧张什么?”犯罪嫌疑人马上进行了否认:“我没有紧张。我刚才只是在弹烟灰。”瑞德说:“我只是在问你紧张什么,并没有说你抖烟灰的动作是在说明你紧张。”那名犯罪嫌疑人听到瑞德这番话后并没有说其他的,只是很失落地低下了头。

    瑞德清楚,这说明犯罪嫌疑人已经放弃了抵抗,就乘胜追击继续说:“你知道我说的这个萨丽是谁吗?她也是你所在的犯罪团伙中的一员,而且她还是你的女友。我们联邦调查局其实已经掌握了你们犯罪团伙的资料。只是需要得到你的证实,而且这样也有利于给你减刑。”就这样,在瑞德半威胁和半引诱的策略下,犯罪嫌疑人终于不再坚持,对所在犯罪团伙的成员和犯罪过程和盘托出。

    这名犯罪嫌疑人的所有镇定和面对FBI探员审讯的沉默都是伪装出来的。他的内心其实是非常紧张不安的,那个小小的手部颤抖动作就说明了犯罪嫌疑人的内心真实状态。而一旦他在与他人谈话的过程中露出了破绽并被对方识破,他这种伪装镇定的面具也就会被撕破,这时从他的口中套出实情就会变得很容易。

    而那个犯罪嫌疑人熟悉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刺激源而已,为的就是能够促使犯罪嫌疑人在听到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名字时,产生巨大的心理变化,以引起动作上的改变。FBI探员就可以从犯罪嫌疑人心理上的骤然变化入手,来得到更多有关的线索。

    手部动作的突然转化其实表明这个人的思想和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所以需要用一些手上的动作来缓解自己这种紧张不安的情绪。因此,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可以根据对方手部的突然变化来判断对方此时的心境变化,从而把握有利的谈判时机。一般情况下,这种手部的动作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

    (1)手上的动作由原来的静止或者很少做动作突然变得越来越频繁;

    (2)手上的动作突然停止;

    (3)原先经常使用的手部动作突然发生了改变。

    同时,缓慢的缩手动作也应该引起谈判人员的注意,因为这说明这个人有见不得人或者是不愿公布于众的秘密。在一个聚会上,一个人的妻子向其他人抱怨自己最近的财务状况很糟糕,因为他们家的钱总是不翼而飞。当这名妻子抱怨的时候,她的丈夫明显在渐渐地把自己放在桌面上的手慢慢地往回缩,直到放回自己的腿上。而后来事实也证明,他们家消失的那一部分钱被他偷偷地借给了他的一个朋友。

    延伸阅读:手的形状

    人们都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在谈判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其实并不是对方的手部动作,而是对方手的形态。通过对对方手的形状的了解,可以大致估计出对方的性格,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也好为随机应变打下基础。

    FBI通过对人的手型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些手指修长和纤细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显得比较敏感,情感也很细腻。这样的人在谈判的时候就会显得很细心,而且尤为注意对方所表达出来的细节内容。所以,在与这类人进行谈判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细节方面的问题,不要让对方因为一点小问题抓住不放。而且,在与这样的人进行谈判的时候,一定要在细节上打动他,只有通过细节,才能让他对你产生好的印象。

    相反,那些手指显得粗短的人行事风格就比较不拘小节,这类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而且做事情追求有始有终。面对这样的人,在谈判的时候就要尽快地切入与工作有关的主题,因为这样会让对方觉得你这个人很有工作责任感。对于此类性格的人而言,他也比较喜欢这种直接切入正题的谈判方式,因为太多的准备工作会让他觉得繁琐。

    喜欢留着长指甲的人,占有欲非常强并且时刻准备着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面对这样的谈判对手时就显得比较棘手了。谈判人员一定要在谈判的过程中对这类人表示充分的尊重。因为长指甲在过去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只有那些五谷不分的贵族才可以留长指甲,而劳动者需要进行体力劳动,长指甲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所以,这类人在心底里十分厌恶别人对自己的轻蔑行为。在对这类人表示尊重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谈判的主动权,不要因为对方的占有欲就一味地忍让,这样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被动。

    以上的情形只是针对一般情况,切不可照搬到现实中,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解读面部表情密码

    当人们遇到外界的刺激时,首先会由神经支配做出情绪反应,而后才会出现所谓的理智动作,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反应。而这个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的情绪会在人们的面部表情上暴露出来,往往带有很大的真实性。所以,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对对方面部表情的把握与解读,就可以准确地掌握对方的心理秘密。

    一个人在遇到某种刺激后,会出现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虽然这些细微的表情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当事人的情绪和心理,但是人类的这些细微表情通常情况下只会持续0.04秒。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在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时,一定要做到迅速、及时地捕捉。

    而FBI探员们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时候,为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表情,就在每次审讯的时候把审讯过程用摄影机拍摄下来,然后再通过这些录影带仔细观察犯罪嫌疑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FBI探员凯特在审讯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就问了对方一个极具挑衅性的问题,但是这名犯罪嫌疑人实在太过狡猾,凯特并没有从他的回答中捕捉到有价值的面部表情线索。相反,在这名犯罪嫌疑人回答凯特问题的时候,表现得很温和,凯特几乎都要认为他是无辜的。

    在这次没有任何结果的审讯结束后,凯特私下里把审讯过程的录影带仔细观看了一遍。在观看的过程中,他注意到了犯罪嫌疑人一个细微的表情动作,但是太快了,凯特没有从中发现什么。于是,凯特就把录影带倒回去并用四分之一的速度进行慢放。在这次慢放的过程中,凯特清楚地看到那名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表情完全发生了扭曲。在画面中,犯罪嫌疑人的鼻子向上皱起,面部肌肉是弯曲的,牙齿也露了出来,整个一副龇牙咧嘴的狰狞表情。犯罪嫌疑人的这个表情充分表达了他对凯特所提问题以及对凯特本人的恼怒和厌恶之情。

    从放慢的画面中,凯特还注意到,当犯罪嫌疑人否定自己犯罪的时候,还偷偷看了凯特两眼,这说明犯罪嫌疑人在撒谎,他对自己所做出的否定回答非常不自信,所以才会抬头或者视线上移,观察凯特的面部表情变化,希望能从中了解到凯特对于他的答案的反应。通过对这名犯罪嫌疑人的面部表情的解读,凯特在接下来的审讯中就有了很大的把握,并逐渐找到了案件的真相。

    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解读对方的真实内心活动。尽管人们的面部表情可以提供许多有意义的信息,从而让我们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和感觉,但是由于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我们的面部表情,所以在我们解读他人的面部表情时一定要注意防范虚假信息的干扰。

    眼睛——心灵之窗

    眼睛是人们脸上最诚实的部位之一,因为眼部的肌肉为了保护眼睛免受外部的伤害,具有很强的反射性。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反射性的眼部动作来进一步了解对方内心的真实感受。

    在1989年的时候,FBI探员抓到了一名间谍。在审讯的过程中,这名间谍表现出了顽强的忠诚,无论如何也不肯招供自己的同伙,甚至还做好了牺牲的打算。

    FBI探员为了尽快找到这名间谍的同伙,决定通过一些非语言的动作来收集有用的情报。接下来,FBI探员向这名间谍展示了32张照片,而这32张照片上的人当中很可能有与这名间谍一起工作的同伙。FBI探员要求这名间谍把自己所知道的这32张照片上的人一一介绍,并说出自己与他们的关系。

    FBI探员在这名间谍叙述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发现当这名间谍说到其中两个人的名字时,眼睛会突然睁大,然后瞳孔迅速收缩,并轻轻地眯了一下眼睛。这种稍纵即逝的眼部动作恰恰表明了他心里紧张,并不希望看到这两个人。FBI探员就根据这条线索去寻找间谍的那两名同伙。最后,这两名同伙被抓到了,并在审讯的过程中交代了自己的犯罪活动。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遭受意外刺激时,所做出的面部表情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但是有些人还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辨别真假的能力。

    FBI探员们接到了一个新的案子,在这起案件中,有两名已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人残忍地杀害。经过一番调查之后,FBI探员把犯罪嫌疑人的目标锁定在了这两位老人的女儿身上。

    通过FBI探员的调查,这位女士从小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长大,在此期间她的父母对她不管不问,这就造成了她过于偏激的性格,只要是她想做的事情,她就一定会不择手段地去做,甚至还会把反对她的人当成敌人。在爷爷奶奶过世之后,她被迫回到父母身边生活,而且她与父母的关系一直很糟糕,不久之前他们之间还发生过一次激烈的争吵。

    在审讯的过程中,这名犯罪嫌疑人一直保持沉默,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他们的女儿,我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但是,FBI探员观察到这名犯罪嫌疑人的脸上并没有双亲过世后的悲伤表情,反而是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表情。

    于是,探员们决定从她与双亲的感情反应入手。在谈论到这名犯罪嫌疑人小时候被爸爸打骂的事情时,她并没有显露出厌恶的神情,反而为爸爸说话。这让FBI探员非常疑惑,但是接下来的这个问题,FBI探员就可以肯定她是这起凶杀案的真正凶手了。

    FBI探员问道:“你知不知道你父亲患有心脏病,而且在你六岁那年,你的一个举动差点要了他的命?”这名犯罪嫌疑人在听到这样的话之后,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表示自己的惊讶之情,很显然,她这样的表情本身并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地方。但是,FBI探员在观看这段录影的时候,发现这名犯罪嫌疑人的惊讶表情维持的时间太长了,足足有一分钟的时间。

    于是,FBI探员分析,这名犯罪嫌疑人为了表明自己对父亲患有心脏病这一事实并不知情,所以故意做出了吃惊的表情,但是她忘了一点——那就是真正的惊讶表情是不会在脸上停留超过10秒钟的。而她蓄意的伪装,只能说明她在极力掩饰一些事实。FBI探员就根据这条线索,在审讯的过程中对这名犯罪嫌疑人展开了心理攻势,最终证明她的确是杀害这对老人的真正凶手。

    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为了辨别对方面部表情的真伪,一定要注意对方面部表情的维持时间。FBI认为,通常情况下,真正的面部表情不会维持很久,任何真实反映内心活动的表情都不会在脸上停留超过10秒钟的时间。如果谈判人员发现对方的某一个面部表情持续时间超过了这个时限,那就说明他在用自己的理智伪装,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人们被消极情绪控制时,比如遇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人们一般都会眯起自己的眼睛。不过这种眯眼睛的动作维持的时间非常短暂,通常情况下只有0.125秒。

    当人们被积极的情绪所笼罩时,比如我们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或事,就会睁大自己的眼睛来表达欢喜之情。简单来说,一个人的眼睛睁得越大,就说明这个人对你的好感越强。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瞳孔的收缩与扩张很可能与这个人的情绪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比如光线太亮,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眯起眼睛,而光线太暗,为了能更清楚地看东西,人们也会睁大自己的眼睛。所以,谈判人员在根据对方眼睛的变化来判断对方的情绪时,一定要注意这些因素,不要被误导。

    眨眼的频率

    FBI探员在追捕一名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阻碍,因为这名犯罪嫌疑人躲到了他女朋友的家里。当FBI探员上门询问的时候,这位女士一直否定那名犯罪嫌疑人在她的家里。于是,FBI探员就对她展开了一系列的询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这名女士虽然表现得很镇定,但是她的眼睛却出卖了她。

    在谈话的过程中,FBI探员发现她眼睛眨动得越来越频繁,这就说明她很紧张,而造成她紧张的原因就是藏在她屋子里的犯罪嫌疑人。果然,在进行搜查的时候,在这名女士的床底下发现了这名犯罪嫌疑人。

    由此可见,眨眼睛这样的动作也会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当一个人感到兴奋、烦闷、紧张和忧虑的时候,眼睛眨动的动作就会大大增加。而当人们放松下来的时候,眼睛眨动的次数就会恢复正常的状态。比如,在克林顿总统出面否认与自己有关的绯闻事件的时候,就在频繁地眨眼,这就说明克林顿对这一问题感到很有压力,而且他在说谎。

    眼珠转动的方向与性格

    在FBI探员审讯一桩“虐囚案”的时候,其中被囚犯指控最多的就是一名叫约翰的监狱长。于是,FBI当局决定对这个人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约谈的地点被定在了约翰的办公室。

    当FBI探员走进约翰的办公室的时候,首先被它的整洁和高雅所震惊。FBI探员觉得这样整洁的办公室的主人和囚犯们所描述的脾气暴躁的监狱长并没有什么联系。

    而且,在接下来的询问中,约翰一直保持着温文尔雅的态度。即使是在面对FBI探员咄咄逼人的追问时,约翰也没有改变自己温和的态度。这样的约翰不禁让FBI探员怀疑那些囚犯们的控诉只是空穴来风。

    但是,让一名精明的老探员产生怀疑的是,约翰在与他们进行交谈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向右转动自己的眼珠。

    曾经有一名大学教授做过一个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时,如果习惯向右转动自己的眼珠,那就说明这个人的脾气比一般人要暴躁很多,在对待人和事的时候也就会有很强的攻击性。相反,在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时,习惯向左转动眼珠的人脾气就稳定很多,在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时,就会隐忍自己的愤怒,不会表现出自己的攻击性。

    于是,老探员觉得约翰其实是一个脾气相当暴躁的人,为了应付FBI对他的调查,他就用温文尔雅的态度来伪装自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是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形成的,要想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所以,老探员决定在接下来的谈话中,用非常具有挑衅性的、不客气的语气去激怒约翰。果然,约翰实在无法演下去了,在老探员面前把自己暴躁的脾气发挥得淋漓尽致。

    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对方眼珠转动的方向的观察来判断这个人的性格,而且也可以通过对方眼珠的转动来得知对方对自己所提要求和建议的情绪反应。

    眉毛的变化

    在美国纽约的一个小镇上曾经发生过一起凶杀案,FBI探员在案发现场进行勘查的时候,一名叫亚伦的少年指控一名叫伯特的少年杀了玛丽(被害人)。亚伦还告诉FBI探员说:“伯特是我们当地一个有名的小混混,他在追求玛丽。而且,最近几天我看见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FBI探员根据亚伦的这一指控,很快就与伯特进行了约谈。在得知玛丽去世的消息时,伯特双眉紧紧皱起,眉头下压,嘴角下撇,很明显这是一种悲伤的表情。接下来,FBI探员又向伯特描述了玛丽被害的惨状,进而观察伯特的面部表情。FBI探员发现伯特的眉头越来越紧皱,而且眼神也逐渐暗淡下去,这说明伯特对于玛丽的惨死很悲伤。FBI探员通过仔细的观察,觉得伯特的悲伤并不是伪装出来的。于是,FBI探员把怀疑的对象放在了贼喊捉贼的亚伦身上。

    很快,FBI探员与亚伦进行了约谈。FBI探员首先问亚伦:“你为什么觉得伯特是通过那棵树进入玛丽的房间的?”

    亚伦:“因为那棵树离玛丽的房间很近,这样不会被其他人发现……”

    在给出这番说辞的时候,FBI探员观察到亚伦的双眉向下压,眉头却扬起,而且眼神也变得闪烁不定,这是一种警觉的状态。

    FBI探员继续发问:“你为什么不觉得从楼道里进入玛丽的房间也是合理的?”

    亚伦有些慌张地说道:“因为楼道里安有摄像头。”

    FBI探员:“据我所知,这里的楼道里并没有安装摄像头。但是在案发之前却有了摄像头,而且摄像头的位置还对准了玛丽的房间,这就说明凶手是为了更好地观察玛丽房间的位置而安装了摄像头。而据我们调查,之前和玛丽发生争吵的人并不是伯特而是你。所以你才是凶手。”亚伦只好对作案的事实供认不讳。

    眉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绪。通常,当一个人感觉到焦虑、悲伤、专注、担忧、不知所措或者生气的时候,就会紧皱眉毛。

    在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对于你所陈述的事实表示怀疑和不信任的时候,通常就会扬起一条眉毛。这就需要你拿出更有力的证据来让对方相信你所说的话,只有消除对方对你的疑虑,才能够赢得对方的信任。而当对方出现了两条眉毛都上扬的面部表情,这就说明对方对你所说的话不仅仅是怀疑了,而是感到非常吃惊。

    受情绪支配的嘴部动作

    在面部表情中,嘴部的动作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情绪信息。当人们感到愉悦的时候,嘴角就会向上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而这就是微笑;当人们感到不高兴的时候,嘴角就会向反方向运动。但是,由于理智的控制,人们微笑的表情并不一定会代表愉悦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谈判的过程中,分得清真笑与假笑的细微差别。

    当人们的微笑是为了表达自己愉悦的心理的时候,嘴角就会向眼睛的方向上扬,进而带动眼部的肌肉动作,简单来说,就是嘴角上扬的幅度比较大,而这就是所谓的真笑。而当人们遇到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人与事的时候,出于礼貌也会象征性地微笑一下。而这种微笑的嘴角只是被拉到了与耳朵水平的方向,而且眼睛中也没有任何感情,这就是所谓的假笑。

    当人们遇到压力或者麻烦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嘴巴藏起来,也就是“加压嘴唇”。这常常是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但这并不能说明做这个动作的人在说谎,只是表明他现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且,这样的动作一般不会刻意表现,只有在被压力、焦虑和苦恼等不良情绪所控制时,才会出现这样的动作。

    舌头所发出的信号

    虽然在面部表情中舌头并不会经常出现,但是人们还是会无意识地用舌头的动作来缓解自己的情绪。而舌头所发出的信号,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量有关对方真实心理活动的信息。

    当一个人感到有压力的时候,就会变得口干舌燥,而这个时候一般会用喝水来缓解自己的这种压力。但是,当没有水可喝的时候,就会用舌头舔舔嘴唇。所以,当一个人出现了舔嘴唇的动作时,并不一定表明他生理上的口渴,而只是用来缓解自己受到巨大压力后的焦虑情绪,然后达到自我安慰的效果。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或者侥幸做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舌尖露出来,也就是吐舌头。但是,也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来揣测对方这一动作背后的心理动机。

    张大的鼻孔

    当一个人情绪非常高涨的时候,会出现鼻翼扩张的动作,也就是鼻孔张大。比如,一对热恋之中的情侣在一起的时候,就经常会出现鼻孔张大的动作,这是因为在热恋的过程中,人们是极端兴奋和充满期待的。

    当你处在一个紧张和危险的环境之中时,一定要多注意对方鼻孔张大的动作,因为这样的动作往往说明对方要有所行动了。比如当人们准备打架和争论的时候,就会无意识地张大自己的鼻孔。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准备跑步或者做其他运动之前,也会做出鼻孔张大的深呼吸动作。

    下巴与心理变化

    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一个人下巴的动作通常会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变化。

    当人们处在某种积极的状态下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地抬起自己的下巴,而这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但是,这样的动作往往会给人一种高傲的感觉。在谈判的过程中,如果一方认为自己在谈判中占据了优势地位,就会做出抬起自己下巴的动作,给人一种仰视的错觉,而且在特定的场合,还代表了一种挑衅的意味。

    当人们被消极的情绪所笼罩的时候,就会压低自己的下巴,这是一种不自信和担忧的表现。但是,压低和收缩下巴也可能表现了这个人对对方所说的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当一个人对某件事情不赞同的时候,也会做出压低下巴的动作,同时还伴有眼球向上翻的动作。

    FBI探员接到了一个团伙作案的案件,但是在审讯的过程中,六名犯罪嫌疑人表现出了顽强的团结精神,不论FBI探员怎样威逼利诱,也动摇不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忠诚。

    不过,一名细心的FBI探员发现,在这六个人当中,其中一个人总是把自己的下巴高高抬起,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于是,这名探员判定,这个高傲的犯罪嫌疑人肯定是这六个人当中的老大。

    FBI探员单独对这名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审讯。在审讯的过程中,FBI探员告诉这名犯罪嫌疑人:“你的同伙已经招认了自己的罪行,而且他们一致指认你就是他们这个犯罪团伙的头目。”那名犯罪嫌疑人一听,感到很气愤:“这群没良心的兔崽子!”于是,他觉得自己一个人独自坚持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就向FBI探员说出了案件真相。

    最诚实的腿脚

    FBI探员杰克接到了询问一名恐怖事件知情人的任务。但是,他们已经持续几个小时与对方谈话,都无任何结果,因为这名知情人表现得十分镇定,不仅把FBI探员所提的问题回答得无懈可击,而且伪装得非常自然。FBI探员完全无法从他的面部表情上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就这样,审讯陷入了僵局。这名知情人表示:“如果你们没有证据的话,就应该让我离开这个鬼地方!”

    这时,杰克敏锐地发现这名知情人有一个明显的破绽,那就是他一直在不停地晃动自己的双腿,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知情人也会辩解这只是自己习惯性的动作。于是,杰克决定问知情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同时观察他腿脚的变化。

    杰克问:“在这次恐怖袭击中,你是不是在案发现场?”就在这名知情人听到这个问题的一瞬间,他的腿发生了迅速的变化。杰克注意到他的腿部动作从原先的晃动变成了上下踢动。虽然知情人很快就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是杰克从他腿部的突然变化已经推断出他肯定知道恐怖案件发生的细节。

    于是,杰克就以这条线索为突破口,对这名知情人展开了问题尖锐的讯问。最终,杰克从这名知情人的口中得知了恐怖案件的详细信息。

    在谈话过程中,一个人的腿部动作由原先的左右晃动突然变成了上下踢动,那就说明这个人一定听到了让自己不高兴或者不愿意听到的信息。这样的肢体语言往往连当事人自己都注意不到,因为这完全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在所有的肢体语言中,最为诚实的肢体语言就是腿部和脚部的动作了。在人们解读一个人的身体语言的时候,往往会从面部的表情下手。但是,事实证明,人们的表情语言大多数会受到大脑的支配,从而传达出一种虚假的信息。而腿部和脚部的肢体语言就没有那么好掩饰了。

    如果说一个人已经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的话,那么他将要花费好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脚部和腿部的肢体语言。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用理智来控制腿脚的动作。

    所以,在注意一个人的肢体语言的时候,应该先从这个人的腿脚部位下手,然后再逐一向上进行观察,最后再解读最容易被理智控制的面部表情。这样,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肢体语言的诚实度会随着你目光的逐渐上移而减少。

    为什么腿脚会这么精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而且不容易被理智所控制呢?就是因为腿脚相对于其他部位的肢体语言更接近我们大脑中的无意识。事实证明,当某一事物越接近一个人的无意识,那这个人的理智就越难发挥作用。

    在人类还处在野蛮状态时,人们还没有语言,就连面部表情都很少。但是,人类的腿脚却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做出迅速的反应,而这种反应是出于一种本能,并不受大脑的控制。比如,当一个野蛮人感觉到有野兽侵袭的时候,他会本能地撒开腿准备逃跑,而不会进行所谓的理智思考。

    我们的腿脚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做出必要的、无意识的反应:停下来、逃跑或者攻击对方。这样的条件反射是从我们祖先的集体无意识中传承下来的,对我们来说非常实用,所以至今还在准确地反映着人们真实的内心活动。

    虽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多肢体语言都会在受到特殊训练的情况下被理智所控制,从而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肢体反应。但是,腿脚的肢体动作却很难被理智所控制。这是因为,腿脚的肢体动作和反应太过古老与久远,已经根深蒂固地植根于我们的本能之中。

    例如,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还会像我们的祖先那样做出以下的腿脚反应:首先会稍作停顿,也就是冻结反应。随后会摆出想要逃跑的姿势,也就是把身体的重心转移到一条腿上并微微向前倾斜。最后,如果我们意识到危险无法逃开,只能面对的时候,我们就会进入踢腿的备战状态,也就是做出具有攻击性的腿脚反应。

    快乐的腿脚

    杰森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他就曾经利用对下属腿脚部位动作的观察来处理日常工作中的问题。有一次,杰森为公司选拔海外任职人员的时候,他问其中的一名应聘者是否愿意去香港工作。在那名应聘者没有回答问题之前,杰森注意到他的腿脚由原先的静止状态变得活跃起来,不停地进行摆动和颤抖。但是,他的表情却依然十分淡定,上半身的肢体动作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总之显得很镇定,并没有让自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后,杰森就得到了这名应聘者肯定的回答。

    后来,杰森就问这名应聘者是否愿意去印度或者新加坡的时候,注意到这名应聘者的活跃的腿脚动作突然停顿下来,这显然是一种不高兴的冻结状态。于是杰森问这名应聘者:“你为什么不愿意到印度或者新加坡工作?”应聘者很惊讶:“你怎么知道我不愿意到印度或新加坡工作?我表现得很明显吗?”杰森:“不,我只是感觉到你似乎并不喜欢印度或新加坡。”应聘者:“的确如此,我不想去印度或新加坡,因为那里对我来说很陌生。相反,我在香港有很多朋友。所以我想去香港工作。”很明显,杰森就是通过这名应聘者的腿脚部位的动作反应,来判断对方对自己工作安排的喜好程度和感觉的。

    在一个人被愉悦的情绪所笼罩的时候,他的腿脚就会出现摆动或者颤动的动作。尤其是当一个人突然听到或看到一些让自己非常兴奋或愉悦的事物时,这样表示快乐心境的腿脚动作就会突然出现。

    这种摆动和颤动的腿脚动作往往会很可靠地表达一个人的快乐情绪。比如,当一位在外地出差的年轻母亲突然接到了家人的电话并从电话里听到了孩子的声音,她的腿脚就会由原来的安静状态变得活跃起来,开始使劲地晃动。而这恰恰说明了她接到家人电话的喜悦之情。

    当一个人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不自觉地一只脚向上跷起时,那就说明这个人很快乐,他一定遇到了什么让自己愉快的事情。

    在进行谈判的时候,桌子之类的障碍物往往会遮挡住谈判人员对对方腿脚动作观察的视线。这个时候,就需要谈判人员仔细地观察对方的衬衫和肩膀了。因为当一个人快乐地晃动自己的双脚的时候,他的衬衫和肩膀也会发生晃动和上下颤动。尽管这样的动作很细微、不易觉察,但是只要细心观察,还是可以捕捉到对方快乐或得意情绪的蛛丝马迹。

    但是,颤动或晃动的腿脚动作并不一定会随时反映一个人的快乐情绪。比如,一个人是先天的神经过敏足(多动脚症候群的一种)的话,那我们就不能从他晃动或颤动的腿脚动作里判断他此时是快乐的,因为这样的人只要坐下来,就会经常性地晃动或颤动自己的腿脚。

    而且,在判断一个人晃动或颤动的腿脚是否表达他的快乐情绪时,也要根据这个人所处的具体环境来判断。在某些时候,晃动或颤动的腿脚还会反映一个人不耐烦的情绪。比如,当快要下课的时候,许多学生就会烦躁地频繁晃动自己的腿脚。

    突然的停顿

    当一个人在不停地晃动自己的双脚,却突然停顿下来的时候,那就说明他听到或看到了一些不利于他的信息,这样的信息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他的本能使他的腿脚出现了这样的冻结模式。

    当谈判人员面对对方冻结的腿脚动作时,一定要进行思考,是不是自己的某一句话或者是问到的某一个问题刺激了他的敏感处。而这之中就包含着一些对方不愿示人的秘密信息。所以,对方才会无意识地做出腿脚冻结的动作。而且,腿脚冻结的动作还是一个人面对他自己认为的危险境况时的一种肢体反应。

    逃跑的腿脚

    1.在谈判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做出了以下的动作:双手按住膝盖部位并将身体的重心放在脚上,那就说明对方对你所说的内容感到不耐烦,而这个时候就要适当地结束谈判了。

    2.当一个人的脚静止地平放在地面上的时候,突然摆出了“起跑的姿势”,也就是脚跟从原先平放在地面上的状态开始轻微抬起。这就说明你给这个人的感觉很不舒服,他想离你远一点,也就是说这个人想要离开或逃走。

    3.在谈话过程中,当一个人的脚突然相互并拢或者脚趾转向内侧的时候,那就说明这个人感觉到了一种威胁和不安全,他并拢的双脚其实就是准备逃跑的前奏动作。

    脚的方向

    罗伯特与一名客户进行商业谈判,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双方也聊得很投机。但是,罗伯特却突然注意到客户的一只脚的方向指向了会议室的门口,而且与他的身体正好成90°角,看起来就好像随时准备离开一样。

    于是,罗伯特就问这位客户:“您是不是有什么很急切的事情要办?”客户首先吃了一惊,随后抱歉地回答:“的确如此。虽然这样很不礼貌,但是我必须尽快离开。因为我飞往伦敦的飞机就要起飞了。我在伦敦还有一场重要的商业会议。”罗伯特表示了理解,就主动让客户离开了。而客户对于罗伯特的善解人意表示了由衷的好感。

    所以,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对方脚的摆放方向也可以真实地反映这个人的心理动态。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的脚移动并指向了某一方向,那就说明这个人想要离开了,而他的脚所指向的方向恰恰就是他想要去的方向。

    对方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动作,可能是对方还有其他很急切的事情要去做,不得不离开;也可能是对方对你所谈的内容感到厌烦,不想再听下去了;或者是对方对所处的环境感觉到了危险或威胁,所以想要离开。

    同时,谈判人员还可以通过对方脚的方向来判断对方是否喜欢你。因为我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把自己的身体转向喜欢的人和事物,而这个时候,脚的方向也会指向他所喜欢的对象。

    比如,当两个人在交流的时候,如果另一个人想要加入他们之间的谈话,就会先打个招呼。而这个时候就可以观察这两个人的脚部动作。如果这两个人移动自己的脚并指向第三者的时候,那就说明他们很高兴这个人加入;如果这两个人只是礼貌性地把身体转过来,打了个招呼,而脚部并没有其他任何明显的动作,那就说明他们不希望这个人突然闯入他们的谈话。

    叉开的腿脚

    在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对峙的局面,那么双方就会下意识地把自己的腿脚叉开,这是一种提升自己气场和威信的表示,是为了向对方表明自己才是这里的主导。其实,这是一种“捍卫领地”的表现。通常当一个人想要战胜另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下意识地叉开自己的腿脚。这也反映了这个人内心积蓄的消极情绪。

    所以,在谈判的过程中,谈判人员一定要敏感地观察对方这种不高兴的腿脚叉开姿势,从而适当地调节这种紧张的气氛,使谈判顺利地进行下去。否则,双方很可能会发生争吵,使谈判无法继续下去。

    当然,在必要的时候,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腿脚叉开动作来向对方传达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信号。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