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有智慧-最神秘的阴阳家智慧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阴阳家通过天象观测,掌握了自然的变化规律。高明者往往是把科学,如天象,与神秘的巫术形式结合起来,用来预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关于学派和阴阳家,《汉书·艺文志》里面讲得十分清楚:“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数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汉书》的作者把阴阳家大为两大类,一类根据所谓的四时之运、五行之性、八风之气来为国家制定各种律历、指导各种祭祀活动甚至参与制定国家政令的人,这样的阴阳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一直是被官方看作主流的。不过这些人虽然受到了观念上的尊重,但丰富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真正在宫廷庙堂和下层社会发生影响的并不是这一派,而是“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的那一类人。的确,后一类人不为正统的阴阳家所看重,甚至遭受他们的鄙夷和排斥,但由于他们有着广泛深刻的社会基础,用其神秘的理论和实践来混淆视听、蛊惑人心,所以,他们不仅在民间很有市场,就是在宫廷庙堂也时时被看重。

    这里所说的阴阳家的智谋主要是指后一种。

    阴阳观念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以农立国的中国古代,“象天法地”是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人们在生产和劳动的实践中,通过仰观俯察,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有着最大差别的那些相互对立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对人的影响和刺激最大,所以也就首先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比较明确的概念,如天地、日月、寒暑、水火、男女、昼夜、阴晴等自然现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分工开始出现,社会上的差别也就随之而来,于是,主奴、贵贱、贫富、治乱、兴衰等上下等级观念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观念就开始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了。

    然而,这些都是个别的、具体的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应该从这些个别的观念中提升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观念,这个观念就是阴阳。至于阴阳一词是如何产生的,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由于它产生在渔牧向农耕转变的时代,可能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关系。人们也许从农业生产实践中认识到了向阳的庄稼丰收,而背阴的庄稼却容易减产,就总结出“相其阴阳”的生产经验,这一经验与人们的生产和生存有密切的关系,又确实能够囊括上述的那些对立的具体概念,于是,阴阳观念便得以确立了。

    阴阳观念后来被迅速神秘化了。如《淮南子》就按照礼制与时令对应的原则将一年十二个月政令与失度所引起的阴阳失衡描述如下:

    一月失政——七月凉风不至

    二月失政——八月雷声不止

    三月失政——九月不下寒霜

    四月失政——十月不结冰冻

    五月失政——十一月动物不眠

    六月失政——十二月草木不凋落

    七月失政——一月大地不解冻

    八月失政——二月不闻雷声

    九月失政——三月春风不止

    十月失政——四月草木无实

    十一月失政——五月天落冰霜

    十二月失政——六月五谷不收

    好在我们的目的不在于去研读这些典籍,更不打算去做什么算命先生,所以,这里不去介绍预言家的各种方法,也不选择一些无稽之谈来耸人听闻,只是从正史和一些可靠的典籍上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观点和事例加以介绍和分析,希望有助于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的这个重要的侧面,并能对之有正确的认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