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谍报-胡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胡子是他真实姓名。姓胡,名子。

    胡子嘴上的胡子和他姓名一样有特点,像茅窝(一种芦花、草蒲和麻绳编织的鞋子),浓而密,乱而脏,每根都是弯曲的,还时不时散发出腥臭味。

    有人认为,胡子不像是人名,像什么呢?不好说。胡子一听就不服,跟朋友急,眼睛翻得要掉出来。如果胡子心情好时,他也会跟人解释:“其实,还是习惯问题,就像孔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还有公孙龙子什么的,像名字吗?他们照样不是大名人嘛。”他如此一讲,大家明白他的意思了。也有讨好的“女文青”附和他:“将来,胡子会和那些什么子们齐名的。”胡子爱听这话,会大包大揽地说:“好,你写篇稿子给我,我给你发头条。”

    这么说,你就知道了,胡子是某报编辑,当然是副刊编辑了。他有个特点,只要是女的(漂亮不漂亮另有一说),他都会热情约稿,至于对方是不是作家,喜欢不喜欢写作,他就不用考虑了。如果是男的呢,一般情况下,只要请他喝顿小酒,他也会主动约稿的。因此,在写作界,胡子的名气,就像他胡子那样,渐渐为大家所熟知,也理所当然地,当上了作协的副主席。

    胡子当上副主席后,就不能光做编辑不搞创作了。胡子写诗歌、散文,也写小说。当然,由于底子薄(新闻记者出身),写出来的诗,就是短文的分行,散文像新闻,小说就是“四不像”了。但是在朋友们的夸赞下,他十分沾沾自喜,自费出一本集子,洋洋得意地寄赠给他过去的同学和朋友,还大张旗鼓地开了个新书发售会。他随身携带的包里,也随时装上几本,在酒桌上或茶社里,在各种场合,他都会拿出来,签上大名,送人。得到赠书的朋友,照例都会夸上几句,他也照例地把夸他的话,照单收全。

    胡子去省城开过几次会,笔会,读书会什么的,回来后大谈他认识的名作家,口气里,和名作家是多么的相熟,还把名家的稿子发在自己的版面上。有人惊讶地说:“不得了啊胡子老师,你连谁谁谁都熟啊。”胡子轻描淡写地说:“他呀,我作者,小弟兄。”或者说:“是啊,别看他们是什么名家,也是我朋友。”

    某年某日,省作协召开换届大会,胡子也是市作协代表之一。开幕式结束后,大家纷纷上台,以大会会标为背景,拍照留念。胡子也不失时机地和省作协主席合影一张。正欲下台时,被一个声音喊住。胡子定睛一看,是三十年前的高中同学——他居然也来参加会议了。胡子早就知道,同学在学校时就是诗歌爱好者,这么多年下来,一直没有离开文学,算是个省内外小有名气的作家。老同学相见,分外亲,又是在这样特殊场合,自然要拍照留念。于是作家同学便拉着胡子,在大会会标下,拍了几张。

    这下热闹了,台下开会的许多年轻作家,看这个大胡子像个名人,争着抢着和胡子合影。胡子也不客气,拿出名家派头,和上台的代表拍照。

    拍完照的作家们,一时想不起来胡子是谁,便互相打听。胡子的作家同学本来不想多嘴,但被人反复问,也只好说:“他叫胡子。”对方惊讶地说:“是啊,你看他胡子,多有派啊,多像艺术家啊,他叫……”胡子的作家同学再重复一遍:“胡子。”对方若有所思地说:“胡子?胡子是谁?代表作是什么啊?”胡子的作家同学也只能实话实说:“我还不知道他写些什么。”对方似有所悟,面露不悦之色,她身边的一个女孩撇一下朱唇,小声嘀咕一声:“白浪费表情了。”

    胡子终于走下台来了,他得意地对作家同学说:“没法子,他们崇拜我。”

    作家同学只好附和着:“是啊,能和你这样的名家拍照,是他们的荣幸啊。”

    胡子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等会你有时间,到我房间去,我送本我的大作,给你学学。”

    作家同学虽然答应着,心里已经做出了另外的决定。

    会议结束,代表团回来后,胡子更是以名家自居了,特别是被与会作家代表争相合影的事,被他拿来,反复在酒桌上吹嘘、炫耀。于是,在小城,又引来新一轮的崇拜热潮。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