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谍报-作影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老杨这些天一直不畅快。

    细找一下原因,似乎是对孙子那套七万多块钱的摄影装备,不以为然。孙子杨小洋,一个屁门都不懂的孩子,突然喜欢上快门——玩起了摄影。而且,昨天才说的喜欢,今天就成了专家。

    老杨搞一辈子摄影。退休以后,终于把相机扔了。老洋的相机,从50年代的海鸥4A,到60年代的牡丹,再到70年代的春蕾,他都玩得透熟。要说起暗房技术,他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可现在没有暗房了,都什么数码了,什么傻瓜了。老杨不懂这些。也不想懂。他只知道,摄影,如今是人人都会的技术了,只要拿得动相机的,人人都成了艺术家。事实上,摄影这玩意儿,又实在是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就更不要说艺术了。当然,如果只是给自己的人生留个纪念,那另当别论。

    老杨以一个老摄影家的经验和意识,这样想,确实有他的道理。

    杨小洋对于祖父,也一直耿耿于怀。祖父干了一辈子摄影记者,各种照片发表成千上万幅。可没有一幅称得上艺术作品的,连大路货都算不上。

    这爷儿俩之间,就常有一些摩擦。

    “你把相机拿远一点,别在我面前晃。”老杨说,他坐在后院的花坛边晒太阳,身边的水磨石圆桌上,放着泡上云雾茶的紫砂杯。

    小洋坐在祖父对面,他头都不抬,在豪华的摄影包里翻找,嘟囔着说:“我的数据线呢?”

    “什么?”

    “数据线,说你也不懂。没有数据线,我怎么把相机里的片子,传到电脑里啊?扫了几天街,再不倒出来,相机要爆了。”

    “扫街?”

    “爷爷,这是新名词,你不懂好不好?扫街,是一种拍摄状态,就是在大街上,逮到什么拍什么。”

    “你天天不归家,拍那些烂片,有什么用?”

    “什么叫烂片啊爷爷,你懂不懂艺术?我的作品,可是在许多大刊、网站上发表过的。”

    “你那一套,傻瓜都会,还什么艺术?别恶心我老头子好不好。”老杨的话很冲,几十年了,脾气不改,心气一直这么高,坚持自己观点,哪怕是自己喜欢的孙子,他也拿住原则不放。

    小洋没有找到数据线,只好再跟爷爷普及一下摄影常识,顺带炫耀一下自己的摄影作品。小洋把相机拿到祖父面前:“爷爷,给你看几张,这一张《竹影》,多好啊。这光线,这暗影,这色彩,啧啧啧,没治了。”

    老杨看看。他什么也没看见。老洋的视力,又老花,又近视,再加上孙子拿相机的角度,他只看到一塌糊涂的一片。但是老洋耳朵不聋,他听清孙子的话了,作(竹)影。什么叫作影呢?他好容易弄懂了傻瓜,也弄懂了扫街,还有数据线、单反什么的,又来个什么作影。哦,对了,不是有作文、作曲、作画嘛,作影,可能是摄影的新说法。曲能作,画能作,文章能作,影为什么不能作?

    “你的作影,我一张看不懂。小小年纪,就作这么多影,我一辈子也不过万把张。”老杨活学活用地说,“听说你出去玩一次,作影就赶上我一辈子了。”

    祖父的话,小洋一时没反应过来,再一想,笑了:“作影?哈哈哈,对,作影,我明天要出发了爷爷,去花果山住几天,多作些影,准备选几张参加全国展。”

    说话间,小洋电话响了。小洋接电话时,不知什么事,兴奋得上蹿下跳,对着电话吼一阵笑一阵,说些老杨听不懂的话。

    老杨养几只猫,还有一条叫大花的狗。猫狗有时很和谐,有时不和谐。经常没轻没重在一起玩闹。这不,大花又追赶那只小黄猫了。老杨知道大花调皮。小黄更调皮。小黄有事没事要去闹闹大花,直到被大花追得乱窜才开心——大花追起来刹不住车。小黄也灵得很,一个拐弯,躲到水磨石桌子底下。大花一头撞过来,两条前腿架到石桌上。

    老杨本能地要去护住相机——毕竟七万多块啊——已经晚了,大花的一只前脚,按到了相机上。老杨凭着自己一辈子的经验,感觉相机闪了一下。就是说,快门,已经被大花按下了。就是说,大花充当一回作影师了。老杨眼疾手快,伸手抢过相机。还好。老杨松口气,大花没进一步糟蹋相机。

    老杨把沉甸甸地相机拿在手里。

    小洋也正好接完电话,转头看到祖父拿着相机端详,笑着调皮道:“爷爷要不要试试手,作影一张?”

    “拿走。”老杨瞪孙子一眼。

    小洋接过相机,也没看。急着要走:“爷爷你就等着吧,等我这批……这个……作影作品出来——多别扭啊——看我去全国拿个大奖给你。爷爷再见!”

    老杨看着孙子风风火火走了,嘀咕道:“我还作影……呵呵,大花倒是作了一张。”

    话说小杨开车到朋友家,找回数据线,把相机里的作品往电脑里传的时候,看到一张神奇的照片。这张片子真是太出色了,拍出了油画般的效果,暗红色的底色上,几条树枝一样的影子仿佛闪电,色度是多重的。关键是,那些闪电一样的枝影,和渐渐收拢的红遥相呼应。在景色的远方,那个人状的影子,正向遥远的天际飘拂而去,给人以多重的视角冲击。整幅作品,先锋而现代,自然而贴切。小洋惊悸了半晌,对祖父真正刮目相看了——从照片自动留下的时间可以断定,正是他接电话时,祖父小试身手拍下的。

    后边的故事简单了,小洋没有和朋友去花果山搞创作,而是把祖父这张作品放大,根本没做任何后期处理,向全国展投稿了。

    顺理成章的,这幅作品荣获唯一的一等奖。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