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那么短,遗忘却那么长:玄机诗评-清歌散仙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之二十九 白日清宵是散仙

    题隐雾亭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

    1.一帘幽梦

    隐雾亭,指的是隐藏在云雾中的山亭。鱼玄机的这首七绝,干净淡雅,自有一股春茶般的清新芬芳。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

    春天烂漫的山花,秋天皎洁的明月,此地的四季景色皆可入诗入画。无论是阳光灿烂的白天还是山风习习的夜晚,闲庭信步的鱼玄机都清闲逍遥得赛过神仙。

    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

    把珠帘卷起来,一刻也不曾放下,随意侧卧在矮榻上,对望着远山,似睡非睡,似醒非醒。

    晶莹剔透、泠泠作响、轻轻摇动的珠帘,是古代女子闺房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它寄意着浪漫、婉转、缠绵的情思,正所谓一帘幽梦。在诗仙李太白的《怨情》中,珠帘则成了怨妇哀婉悲凉的道具——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宋代大才女李清照,也喜欢用珠帘来铺垫神态与动作。在她的婉约词中,至少出现了两次“卷帘”,寄寓才女一腔的相思与愁绪——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词中,卷帘与帘卷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是一种情境的铺陈,是诗意的点缀。

    在清冷的道观,当珠帘摇移,斜卧榻上,遥对远山,半睡半醒时,已经出家为道的鱼玄机,还有一帘幽梦吗?

    2.声声尽是迎郎曲

    反观薛涛,端庄得体,秀美含蓄的薛涛,生前身后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男子的推崇,宜家宜室,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如果不是身份低微,一定是才子名士最理想的老婆人选。尽管沦落红尘,却意趣高洁,从容淡定,花容月貌不减清烈。尤其符合儒家所提倡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审美标准。

    自屈原开创以“香草美人”喻指君臣关系后,文人名士怀才不遇的忧愤、伤感、失意等皆包含在隐晦的意象中,且越含蓄曲折越能引起关注,这已成了众所周知的文学传统。而薛涛在对感情的把握上也许同样受此影响。长期与权贵周旋逢迎中,薛涛阅尽世事,智慧剧增,可以不卑不亢,进退裕如地把控分寸。聪明的她自知自己的身份,也清楚自己的未来,所以对情感的追求一直是理性而克制的随遇而安。

    理智战胜了情感的薛涛,始终没有像鱼玄机一样对爱进行那么热烈直白的呼喊,只是将之融入风花雪月中,以景喻情,借景抒情,委婉地表达着内心的情愫,少了些女性率真恣意的倾诉,更多了些男性般的内敛深沉。其实细细想来,薛涛的智慧与处事之道,是以牺牲、压抑自己的欲求而来。当筵席散去,人去楼空,独守长夜的薛涛,“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即使一路被追捧恭维,即使平安终老,一个孤单的背影也不见得有多少幸福可言。

    之三十 庭闲鹊语乱春愁

    暮春即事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

    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

    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

    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1.宣言书&心情日记

    暮春,指的是农历三月。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写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即事,当前事物。即事诗,是以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有的学者从“万里身同不系舟”中找到依据,认为鱼玄机这首诗里做出了立即出家的决定。还有一种观点,就是鱼玄机写此诗时,已经身在道观。对于历史的推测,各有各的道理。但历史不是想象,可能简单地超乎想象,也可能复杂得异乎寻常。而鱼玄机的这首七律呢,可能是一个宣言书,也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心情日记。

    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

    首联。穷街深巷,门前冷落,少有朋友。曾经的老公李亿也只有梦中相见。

    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

    颔联。罗衫绣衣衣香飘荡,是来自谁家的筵席?微风过处送来袅袅歌声,是来自谁家的楼阁?

    此联透出了鱼玄机烦乱不宁的心绪,对俗世欢情暗露艳羡之意。以“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喻之,很贴切。

    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

    颈联。大街临近住处,五更喧闹的街鼓搅醒了清晨的好梦,白天庭院的喜鹊喳喳叫搅乱了春愁。鼓鼙,鼓,一种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两面或一面蒙有皮革,敲击发出声音。鼙,古代军队中使用的小鼓。唐代实行宵禁,始置街鼓,晨鼓响后人们才能出行,晚鼓响后禁人街行。只有元宵节特许夜行,放三夜花灯,名为“放夜”。

    心绪烦乱的诗句,让人不由得想起了佛家的禅语:不是帆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鱼玄机诗中说喧闹的“鼓鼙”“鹊语”惊扰了她的春梦春愁,实则是她心神不定,为得不到的“水中月、镜中花”而昼思夜想,寂寞苦闷。

    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尾联直抒重寻尘世欢乐之心声,以不受约束、自由无羁的“不系舟”形象,来表明自己追求自由快乐的执着心情。

    2.胁迫&一厢情愿

    围绕着鱼玄机的这首七律,有一个小小的争议,那就是鱼玄机出家为道,究竟是李亿的胁迫还是鱼玄机的一厢情愿?

    在同时代的唐人皇甫枚《三水小牍·绿翘》中说:鱼玄机“破瓜之岁,志慕清虚,咸通初,遂从冠帔于咸宜。”但对于鱼因李亿所弃而出家的原因只字不提。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中说鱼是被李亿“遣隶咸宜观披戴”。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初的历史真相无从得知。我们不妨设想两个不同的版本,来还原当初的情景。

    一是胁迫说。话说李亿经老婆裴氏大闹之后,脑袋瓜都被她骂晕了。生性懦弱的李亿不敢得罪强势的正房大老婆,更何况小辫子还攥在人家手里,所以只能拣软柿子捏,拿无依无靠的二太太鱼玄机下手。如何下手,如何支走,思前想后,着实费了李亿不少脑细胞。功夫不负苦心人,李亿终于想了个万全之计。

    一天黄昏,李亿陪着鱼玄机花前月下,闲庭信步。看到眼前飞飞停停的蝴蝶,李亿灵感忽至,找到了说服的由头,开口了。他说,宝贝,你看这美丽的蝴蝶上下翻飞,多么地自由自在,我们何不学它,像蝴蝶一样快乐逍遥呢?鱼玄机一时没听明白,追问了一句。于是李亿答曰,亲爱的,且听我慢慢道来。于是李亿如此这般地说了半天,鱼玄机最后终于明白了,原来老公是让她当姑子,寻个彻底清静自在。听了此话,鱼玄机是万箭穿心,泪水扑簌而下。李亿慌了,连忙劝说道,宝贝,我的意思呢,是暂且让你去那里避避风头,那里僻静,黄脸婆也不会追到那里跟你拼命,你待在那里,我心里也踏实。再说,我一有空就跑去看你,等过了这阵子,再把你接出来,我们好好过日子。宝贝我爱你,相信我,没错的!

    经不住李亿指天发誓,这般那般的种种许诺,鱼玄机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进了咸宜观,摇身一变,从李家二太太成了名扬天下的鱼玄机。

    二是自愿说。话说李亿自从上个月来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鱼玄机不停地写诗,天天夜夜等着他的李亿哥哥发发慈悲回来看她。但连个屁影都没见着。人家李亿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了无踪影。

    想见的人没有等到,不想见的人却不请自来了。老公的结发妻子、原配大太太突然从天而降。她气势汹汹地带着几个狗仗人势的家丁丫头,还有几个伶牙俐齿、一看就不是善茬儿的阔亲戚,破门而入。鱼玄机大惊失色,哪见过这等剑拔弩张的阵势,定了定神,还没等开口,就被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接着开骂,一套套恶毒歹毒的污言秽语如滔滔江水不绝入耳。其实,她本来的设想是,请大太太进来,请上座,请用茶,然后跪在地上,企求德高望重的大太太,大发慈悲,成全鱼玄机与您同侍一夫的心愿,即使当牛做马,贱妾也心甘情愿。

    但威风八面的大太太不耻于跟她对话。今天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她彻底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接下来在一番互撕、扭打之后,正气战胜了邪气,剩下的是哭泣的鱼玄机和破碎的、艳丽的陶片。

    夜幕渐渐降临,遍体鳞伤的鱼玄机依然跌坐在地,任月亮的清辉洒满了周身。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四周是死一般的寂静,鱼玄机甚至听得到内心的哭泣。

    还有活路吗?还有立足之地吗?

    当天色渐亮,东方之既白时,鱼玄机停止了哀伤的啜泣,只见她憔悴的颜面泪痕斑斑,曾经明亮的眼神暗淡无光,当她穿过自己的发梢,看到天边熹微的晨光时,突然一个念头一闪而过。出家?出家!

    这两种均可能是鱼玄机成为咸宜观鱼玄机的由来。

    之三十一 不知何处醉金杯

    重阳阻雨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1.两朵芙蓉镜里开

    重阳,是农历的九月九日。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出家在咸宜观的鱼玄机,这一天本来打算登高会友、饮酒赏菊。岂料偏偏一场秋雨,搅乱了鱼玄机的出游。

    扫兴的鱼玄机只能独自一人对着满庭盛开的黄菊喝闷酒了。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

    满庭院的金黄色菊花在竹篱边已被风雨折断,俏丽的容颜如芙蓉花般在镜子里盛开。黄菊与芙蓉,在这样艳丽的色彩中,揽镜自照,顾影自怜,有万花凋零我独放的孤寂与落寞。

    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独自一人自怜自醉,原来是因为要去参加诗文聚会,但却被风雨阻隔,相约的朋友不知到何处醉酒解闷了。落帽台,湖北江陵西北的龙山,因晋代孟嘉之事而筑。

    这首七绝即事抒怀,正如钟惺在《名媛诗归》中所说,“浅浅忖度语,不复深怀,自然音响有节。”

    2.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独有偶,在二百多年后,宋代大才女李清照的婉约词里,也多次描述了黄花(菊花)——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易安在这首词里,勾画了一个秋日的黄昏:凄凉、肃杀、清冷、寂寞。黄昏里的女子呢,是凄凉、孤独、悲伤而忧愁的。以直接铺陈描写的手法,多层次言愁,意境凄深。最妙的是,巧用十余个叠字,气机流动,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

    《红楼梦》里,寄人篱下,心思重重的林妹妹,每日里情思睡昏昏,为似透非透的爱情所困,为似真非真的未来所忧。浪漫多情又忧愁多虑的她在春日里,垂泪葬花自伤身世——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妹妹的悲剧在于因情伤身,因爱伤神,因困伤心,最终柔弱之身不堪重负,愁绪三更入梦遥,香魂一缕随风散。

    鱼玄机的悲剧又是什么呢?莫非是对爱太执着?莫非是无视现实,只执意于自由的意念?

    总之,这些聪明绝世的才女,明明看得透、说得明,但一遇到爱情,便统统失了灵性和判断,没了理智,身陷其中,执迷不悟。

    同样糊涂的还有张爱玲,说起来倒是比做起来更聪明些——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之三十二 翠叶那堪染路尘

    卖残牡丹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1.何以残花自喻

    牡丹,国色天香,百花之王。她色泽华美,芳姿雍容,意味着花开富贵,幸福美满。这恰恰和鱼玄机所在的朝代——唐朝的审美风格所吻合。牡丹在唐朝备受推崇。不只是皇宫的御花园里、大官显宦的府第里栽植牡丹,就是一般文人学士的住宅、和尚道士的寺院道观也都栽满了牡丹。

    鱼玄机的这首《卖残牡丹》名气很大,点评者甚多,为什么呢?原来她一反常态,写出了牡丹盛极而衰的另一种伤感和凄凉,以残花自喻,寄托深远。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首联。牡丹是唐宋年间最受珍爱的花卉。但最美的花也终有萎谢之时,当风雨侵蚀,春色渐去,鲜艳招展的花枝也在不知不觉中随风凋零。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颔联。国色天香的牡丹价码太高,无人问津,也因香气太过馥郁,彩蝶难以亲近。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颈联。这样美丽的花儿只适合生长在富贵明丽的深宫,金枝玉叶哪里忍受得了寻常巷陌上飞扬的尘埃。借花自伤:纵有花容月色,绮才玉貌,但生于卑微,又能怎样!到头来还不是一抔尘土掩风流!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尾联。等到国色天香的牡丹移植到宫苑,贵族王孙方才后悔不迭,抱恨当初没有买下这芬芳华美的牡丹。流露出自视甚高,悲慨亦深的格调。

    这首诗里有一个疑问,就是鱼玄机为什么自喻衰败的残牡丹?原来,在大唐,世人以十五岁女子为最美,二十一过便有青春已逝的感叹。俗话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当鱼玄机这朵芳菲四溢的牡丹出现在李亿面前时,懂得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他只贪婪于牡丹的美色,哪管什么呵护与珍爱。当牡丹的芳华享用得差不多了,老婆又在一旁逼迫催促,李亿不敢抗命,轻轻地说声宝贝我走了,便挥一挥衣袖,道声珍重,走人了。结果,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没当成鬼,牡丹反倒被这绝情一别先折了,从此破罐子破摔,花叶飘零,一任东西。

    2.春色岂知心

    薛涛也有一首《牡丹》诗,比鱼玄机来得委婉缠绵,不似鱼玄机这么泼辣地、真切地表白心底的声音——

    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的《牡丹》原来是一首传递相思的情诗。借牡丹说情,借牡丹喻情,这种曲折幽微的意境倒是薛涛一贯的风格。换了直来直去的鱼玄机,会被憋屈死。

    雍容华美的牡丹,在审美情趣不俗的诗佛那里,则品出了一番与众不同的清润滋味——

    红牡丹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之三十三 何处同仙侣

    访赵炼师不遇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

    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

    炼师

    炼师,《唐六典》中说,道士修行,其德高思精者,谓之炼师。这首五律的题意是鱼玄机访问赵炼师未果。赵炼师为何许人也,史料没有记载,但从诗中来看,赵、鱼二人交情不浅,不然,不会不请自来。

    何处同仙侣,青衣独在家。

    暖炉留煮药,邻院为煎茶。

    一个春日的上午,鱼玄机步出咸宜观,前去寻访朋友赵炼师。可惜她不在,只有道童一人,问她何处去,道童也摇头不知其去向。只见屋内还有暖炉用来煮药,邻院为客人鱼玄机煎了清茶。仙侣,神仙伴侣,也用于比喻高逸不凡的朋友。

    画壁灯光暗,幡竿日影斜。

    殷勤重回首,墙外数枝花。

    赵炼师究竟去哪里了呢?鱼炼师心有困惑,于是坐下来,品着春茶,耐心等待。几个时辰过去了,日影西斜,点烛掌灯之时,还不见她的踪影。鱼玄机决定离开,但还是心有不舍,频频回首,只见墙外数枝花静静开放。心想,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对于这首五律,前人近人对此仁者见仁,意见不同。方回认为:“尾句颇轻俗,中四句却俱佳。”纪晓岚在《瀛奎律髓刊误》中反驳“尾句固未见甚佳处,亦未轻俗,中四句却无佳处”。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轻巧的小诗,清淡干净,朗朗上口,颇有几分道家的清虚空明。

    之三十四 人世悲欢一梦

    寓言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芙蓉月下鱼戏,䗖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1.人世悲欢一梦

    在唐代三大才女李治、薛涛、鱼玄机中,诗歌创作体裁最丰富多样的当属鱼玄机。她有五律、七律、七绝、五绝、七言排律和六言古诗等多种诗体。六言古诗中,鱼玄机用排比手法较多,格律严谨,灵巧精工,挥洒自如。这首六言古诗的题目名为《寓言》,一定寓意着、寄托着鱼玄机的心声,也许是参透了人生的真谛,看透了聚散离合。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首联中有对偶、叠字的辞格,勾画出了春色图之一:远景。“红桃”对“碧柳”,“春色”对“月明”,“处处”对“家家”。在鱼玄机诗中,叠字共出现了22次,且出现的位置十分灵活,或句首,或句中,或句尾。在这一首诗首联中,叠字“处处”与“家家”出现在句中,增强了语言的音律之美与艺术表现力。

    楼上新妆待夜,闺中独坐含情。

    颔联对仗精巧,将诗意的目光由远及近推至闺楼中的女子,生动描画出了她们的情怀与姿态。“楼上”对“闺中”,“待夜”对“含情”。楼上少妇轻扫蛾眉巧梳云髻,满心等待丈夫归来。闺中女子窗下独坐,含情脉脉,暗想心事。

    说到新妆,有必要了解一下唐朝的时尚妆容。随着唐朝经济发展,国库充实,百姓富足,女人的服装也由瘦变肥。这倒是符合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裙子越简短,经济越不景气;裙子越冗长,经济越繁荣。唐初,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绕披帛,紧身长裙上束至胸,风格简约;盛唐时,衣裙渐宽,裙腰下移,服色艳丽;至中晚唐时,衣裙日趋宽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色彩靡丽。还有一种半袒胸的大袖衫襦——袒领服,衣料为质感轻薄的纱罗,时人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下配以曳地长裙,充分体现了女子的婀娜身姿。想必“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就是身着如此性感妖娆的轻罗羽衣,引来了唐明皇满含深情的凝视。

    大唐推崇牡丹,推崇华美、明艳、雍容、张扬、富有层次的美。单面妆就有敷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诸多方法,淡妆者采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铅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施于面、颈、胸部,“纤白明媚”。今天从日本艺妓的妆容上也许尚能一瞥唐之遗韵。由于帝王士大夫的偏爱,女子眉式花样百出。唐玄宗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到了杨贵妃时便流行粗短蛾眉。这些妆扮还不够,大唐女子还要在眉眼之间下大功夫精心雕饰。花钿是一种额饰,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鱼腮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贴于眉间。面靥是于面颊酒窝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或形如弦月,或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实话实说,这些华丽的妆扮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实在谈不上有多少美感,倒是有几分夸张的戏剧性。每一个女子,都像是一出戏里的不同角色,在上演着自己的人生故事。而出家的鱼玄机呢,华美的妆容已留在了过去,冠帔加身的她更像是一素面青衣,等待着飞蛾扑火的最后一刻。

    芙蓉月下鱼戏,䗖天边雀声。

    颈联由人物推至楼外景色:月光下,荷花底下,鱼儿在优游自在地嬉戏;天边,彩虹之旁,鸟雀翻飞高声啾鸣。以鱼的欢游与鸟的飞鸣来做对比。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尾联笔锋一转,由情景转入情理。似有参透悟道之意,也许寓言就隐藏在这里。对于“如何得作双成”素有争议。意见一:人世间,无论悲喜离合都像一场梦,如何做得女神仙双成?意见二:人世间,无论悲喜离合都像一场梦,如何做得成双入对的神仙眷属?意见的关键集中在对“双成”的解释上。

    整首古诗,如一幅幅精致的画面,有桃花杨柳,有新妆的少妇,有独坐的闺秀,有月下的游鱼,有彩虹旁的飞鸟,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太平春色图。最后两句,一语点题,省悟之意苍凉之情悄然流露。

    2.相见时难别亦难

    对于这首诗的真正寓意也有两种观点,一是鱼玄机对人生道路做出了重要选择,形成了出家为道的想法。二是有人认为此诗有“狭邪风”,甚至推断这首诗所寓之隐,大约是与某某人有私情。如此这般轻率的臆断与猜测,让人哭笑不得。想起了鲁迅的话——大家同读《红楼梦》,易学家看见八卦,道学家看见淫,谣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正是这个道理。如果以这样“看见肥皂想起女人洗澡”的逻辑阅读诗词的话,不知道从李商隐的《无题》又会窥视到什么见不得人的私情隐晦!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如异峰突起,摄人心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最为人称道,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有一种燃烧至死、缠绵至死的执着,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决绝到彻底无畏的牺牲。

    此诗情绪由急到缓,由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缠绵悱恻哀感动人,又由沉郁到一线光明,柔肠百转,宕荡起伏,极尽曲婉之妙,实为千古之绝唱。

    3.不识庐山真面目

    而一代文豪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同样脍炙人口。此诗寓意深刻,诗意隽永,耐人回味——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48岁的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第一次游庐山,前后历时十余天,“山谷奇秀,平日所未见,殆应接不暇”,苏大师有感而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写下了一组诗,《题西林壁》便是其中的一首。表面写景,骨子里却是谈哲理,诗意深远无穷,浅者不觉其深,深者不觉其浅,言近而意远。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道出了世间困惑与烦恼的根源,而这也是超然物外的一条蹊径。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鱼玄机早有悟性,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许会适时抽身而退,将悲剧早早消灭在萌芽中吧。

    之三十五 莫言云去处

    送别

    秦楼几夜惬心期,不料仙郎有别离。

    睡觉莫言云去处,残灯一盏野蛾飞。

    1.别离

    这是依依不舍的《送别》,这是一曲惜别的挽歌。如此无奈,又是如此惆怅低回。鱼玄机对李亿的痴情、专注与深情由此可见一斑。

    秦楼几夜惬心期,不料仙郎有别离。

    在阁楼上一连几夜缠绵惬意,相爱甚欢,谁知心上人还是要挥手别离。

    睡觉莫言云去处,残灯一盏野蛾飞。

    睡醒后不知那朵浮云已飘往何处,卧房里只剩下惨灯一盏,野蛾乱飞。

    梦回良宵,独对孤灯时,和李亿的日日夜夜全都浮现在鱼玄机眼前,那样亲切,又是那样遥不可及。想象越具体,思念越深切。惆怅之情、凄凉之感一齐涌上心头。

    漫漫的人生可长可短。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而对于痴情的鱼玄机来说,和李亿在一起的三五个月甚至三五天,也许就是她的一生一世。

    晚唐诗人徐月英,这个飘零江淮的青楼女子,也有一首绝句《送人》,可以列入佳作之林——

    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

    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

    这首诗颇有神韵,得之自然,毫无雕琢之意。平望是吴江上的驿亭,送人上船都在此地。“鸳鸯相背飞”是象征手法,与“两人同去一人归”巧妙对应。

    2.月上柳梢头

    当时光流逝,到了典雅精致的大宋年间,又出现了一位号称断肠才女的朱淑真,这个生卒年不详的朱淑真,别号“幽栖居士”,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一生为爱断肠的朱淑真,艺术才华与成就非比寻常,与同时代的才女李清照难分轩轾。

    与鱼玄机一样,朱淑真也是一个浪漫的爱情至上者,追求理想的爱情成了她一生不变的使命。她在一首《元夜》记述与情人相会时的情景: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这首诗描写了一对恋人追求自由的大胆与热烈、艰难与喜悦,文字之巧妙与抒怀之率直,与前朝鱼玄机、李治可有一拼。而她的成长经历与鱼玄机、李治有着惊人的相似,才貌出众,富有个性,敢于追求爱情,几乎是李、鱼的翻版。朱淑真是浙江海宁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聪慧,能书画,通音律,风景如画的钱塘(今杭州)是其流连之地。她无视闺帏的诸多禁忌,上元夜与心上人相会,春夏时又与恋人放舟西湖。

    才华超群的鱼玄机、朱淑真、李治,只是她们那个时代众多女子中的一个,如果不是写下了那么多如泣如诉的诗句聊以抒怀,流传至今,她们的故事也许早就被埋没在历史的烟尘中,不为人知。这些凝聚着痛苦、思念和悲泣的诗句,使她们和她们的爱情得以在无数次地吟咏传诵中被无数次地放大复活,不知给了多少女子争取幸福的勇气!

    之三十六 开径草重生

    题任处士创资福寺

    幽人创奇境,游客驻行程。

    粉壁空留字,莲宫未有名。

    凿池泉自出,开径草重生。

    百尺金轮阁,当川豁眼明。

    资福寺

    这首五律是鱼玄机为任处士创建资福寺而题写的诗。处士,没有做官或虽有征召但不肯出来做官的士人。

    幽人创奇境,游客驻行程。

    首联。任处士创建了一片奇妙灵境,游客们到此都驻足停留。

    粉壁空留字,莲宫未有名。

    颔联。墙壁上留下了许多笔墨,但寺院至今还没有名字。

    凿池泉自出,开径草重生。

    颈联。凿了池塘甘泉便喷涌而出,开出了道路,野草重又滋生。

    百尺金轮阁,当川豁眼明。

    尾联。寺院里的佛阁高耸百尺,登高望渭水,眼前豁然一亮,视野开阔。这首五律就艺术而论,资质平平,除了对仗工整,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这首四平八稳的诗句中,倒是可以感受到鱼玄机平稳的心态,适应了出家人清寂的生活。

    之三十七 何事能销旅馆愁

    和友人次韵

    何事能销旅馆愁?红笺开处见银钩。

    蓬山雨洒千峰小,嶰谷风吹万叶秋。

    字字朝看轻碧玉,篇篇夜诵在衾裯。

    欲将香匣收藏却,且惜时吟在手头。

    1.是谁拨动了她的心弦

    这首七律鱼玄机究竟是和哪位友人的诗?究竟是谁的诗让她这般珍爱,如同珍宝深藏心底?是倾慕已久的才子,还是一见钟情的郎君?让她如此不吝笔墨,赞不绝口。

    何事能销旅馆愁?红笺开处见银钩。

    首联开门见山,道出了友人在鱼玄机心中的地位。如何才能消解飘零人生中的忧愁?如何才能忘怀人世间的悲苦,只有打开题诗的红笺,仔细拜读友人美好的诗句,这些忧苦才能释然。

    蓬山雨洒千峰小,嶰谷风吹万叶秋。

    颔联进一步赞美友人的才情。你的诗句犹如蓬莱仙山送来的春雨,滋润千山万峰;又如昆仑山谷吹来的西风能使草木顿失翠绿,一夜成秋。这种夸张的比喻,毫不吝惜的赞美,不加掩饰的欣赏与爱慕自然流出。蓬山,传说中的蓬莱仙山。嶰谷,昆仑山北谷。嶰谷风,指的是寒冷的西北风。

    字字朝看轻碧玉,篇篇夜诵在衾裯。

    颈联细腻描述自己对友人这些诗篇的珍爱。清晨,阅读你的诗句,在我的眼里,它们比翠生生的宝玉还要珍贵美好。夜晚,吟诵您的篇章,直到入睡还不肯罢休,不忍停歇。

    欲将香匣收藏却,且惜时吟在手头。

    尾联继续抒发自己深切的爱慕之情。想拿香匣把它们一一珍藏,却又因为爱惜的缘故,把它们放在手边,以便随时吟阅。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是谁让鱼玄机心中掀起爱意,让她的理智再次俯首称臣,让位于情感。钟惺在《名媛诗归》中评曰:“怜惜爱护,宛转入情,如此到家。觉他人鉴赏,皆浮浅粗俗,辱没没得多也。”

    2.总向红笺写自随

    薛涛也曾给自己深爱的元小弟写过多首诗,也曾惊风梦雨,花影人瘦。对于凰瞳蜂目,莹光浮焕的元才子,两人一别之后,悄无声息,敏感的薛涛起了疑心。她说,梓州垂钓竿,元稹是狂客。江陵蜀天外,重山远水隔。风流成性的元才子让她彻底冷了心。

    薛涛晚年移居成都西北的碧鸡坊,在坊内建造吟诗楼,着女冠服,栖息楼上,吟诗制作桃花笺。历尽沧桑的她,暮年皈依道门。这是她自己选择的归宿,也是命运的终局。乐妓加女冠,这样的命运几乎是不幸中的大不幸。但造化弄人,身世凄凉、内心孤寂的她,失去了一般女子应该得到的婚姻、家庭与幸福,却获得了连男子也难以达到的才名。贞节坊前、名教簿上没有她的名字,但中国文学史上却留下了她不朽的诗句。对于这个才貌绝佳的女子来说,这实在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一千多年后,清末光绪年间的陈矩在《灵风草堂》的“题词”中说:“冰丝鲛绮,巧丽清奇,本良家女,比竹调脂,劈波采霞,光彩离离,词坛酒垒,名重当时。”这位《洪度集》的最后一个刊刻者,在薛涛青灯孤影的寂寞晚景中,看到了一个女子苍竹般的清心志节。

    而鱼玄机独独缺乏薛姐姐的冷静理性。这样的天真任性,如果碰到了像纳兰容若这样才貌双全的好男人,便会惊叹其出水芙蓉般天然去雕饰,会用心呵护,万般珍惜。即使遇不到这样十全十美的好男人,退而求其次的话,遇到吴藻老公那样默默包容的男人,也会得到尽心尽力的欣赏、宽容与体贴。但事实是,鱼玄机碰到了女人最不肯面对的现实:嫁了狠心郎,当了没名分的小妾,最后像破抹布一样被匆匆丢弃。

    谁也想不通的是,这个令人怜惜的弱女子最后竟成了杀人凶手。更让人想不通的是,她杀的不是让她人生破灭的李亿,而是伺候自己的婢女,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她的放荡、刚烈、极端,总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尤三姐。当然,她不如人家三姐,人家毕竟当着心上人柳湘莲柳公子的面,拔剑自刎,以死志义,让心上人抱恨终生,从此遁入空门。而鱼玄机呢,却争风吃醋,不分轻重,为了影子大小的丁点儿破事儿,杀了跟随自己多年的绿翘。而罪魁祸首呢,人家李亿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滋滋润润过着自己的日子,该吃吃,该喝喝,游山玩水,好不自在。可她呢,却是青春年华,性命委地。

    可惜!真真让人一声叹息!

    之三十八 远浪涨江湄

    期友人阻雨不至

    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闭户方笼月,褰帘已散丝。

    近泉鸣砌畔,远浪涨江湄。

    乡思悲秋客,愁吟五字诗。

    1.孤独的背影

    这是鱼玄机等待朋友相会,却被风雨所阻挡,有感而发的一首五律。

    雁鱼空有信,鸡黍恨无期。

    首联。雁鱼白白送来了朋友前来探访的信息,杀鸡煮黄米饭忙活了半天,但这一场雨却阻隔了相见,相会变得遥遥无期。雁鱼言空,恨之;鸡黍待之,见友情。

    闭户方笼月,褰帘已散丝。

    颔联。等待月亮慢慢升起,关门时乌云刚刚遮住了月亮,等到掀帘探看时,窗外已是小雨细密如丝。关窗、掀帘动作暗喻倚窗期盼之情。

    近泉鸣砌畔,远浪涨江湄。

    颈联。听见近处的泉水在台阶边鸣响,远处的江浪高高翻滚,江水猛涨,扑打着岸边。江湄,江岸边,湄,水草相接的地方。

    乡思悲秋客,愁吟五字诗。

    尾联。思念家乡悲秋伤秋的人,只能愁吟五言律诗,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鱼玄机的《期友人阻雨不至》对仗、用典手法,巧妙工整。整首诗情绪步步渐起,先是期待,杀鸡煮米,期待朋友来访;本来明月当空,转而秋雨蓦然而至;接着雨势越来越大,山泉奔泻的轰鸣声似乎近在阶前,远处浪涛滚滚,急剧上涨的江水似乎漫上了堤岸。如此秋夜大雨,友人更不能来了!期盼相见的鱼玄机,至此已是彻底失望了。此时,思乡之愁,孤独之感,悲秋之情一起涌上了心头,这首“持思翩翩,尚有余恨”的五律便在此心绪中酝酿而生了。而鱼玄机孤独寂寞的身影,也在这个秋雨连江夜显得尤为孤寂和清冷!

    2.高山流水觅知音

    知音难觅,千古共嗟。故韩文公愈《别知赋》云:“惟知音之难得,斯百一而为收。”友情是诗歌创作的一大主题。古人云,妻子如衣服,朋友如手足。看来朋友要远比老婆重要。而友情,又常常在送别中得到升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赠别名作,与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王勃虽命运多舛,历经挫折,但毕竟年少,其诗情思矫健、语调明快,离别之诗中全无消沉之调。李白的五律《送友人》延续了这样壮阔的胸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北郭东城,青山绿水,连绵相接,明艳秀丽,动静相宜。颔联一副流水对,化缠绵为悲壮。颈联抓着眼前的浮云落日,传达适度的离情:去者如浮云,随意飘游,志在四方,好不潇洒。日之落山,霞光万丈,无悲凉之气,却添壮丽之色。挥手道别,勒马疾驰,仰听萧萧马鸣……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又豁达乐观,毫无颓废消沉之意。这哪里是惆怅的别离,分明是一场壮别,把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渲染得更有声有色。

    李白一生,几乎在漫游中度过,远游的生活显然不利于家庭稳定,尽管他曾先后娶过四个妻子,但都无法得以善终。关于李白之死,也众说纷纭。普遍流传着三种说法:醉死、病死、溺死。豪放的《将进酒》,也许是他诗酒人生最恰切的写照——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鱼玄机的小情小调摆在大开大合的李太白面前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终是小女子的七情六欲,连她的哀愁和幽怨也显得那么孤陋寡闻,拘谨阴柔。但恰恰是这般的婉转绮靡,给中国文学在雄浑壮阔之外平添了几分清新旖旎之美。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