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语委婉,使人“如浴春风”
做人正直很有必要,但说话一味强调“真实”,不考虑其他因素就不太可取了,因为不适当的实话如同刺刀刺进心里,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赞同,反而会伤害对方的心灵。
医生给人看病,遇到病情严重而又诊治不及时的病人,就实话告诉他说:“你怎么这么瘦!脸色也很难看!”“你知道你的病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吗?”“哎呀!你是怎么搞的?得了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啊!”这些说法里所包含的消极影响会使病人怎么想呢?作为医生,这样的说法治病还是致病呢?
相反,如果医生换一种方式说:“幸好你及时来看病,只要你按时吃药,多注意休息,放下思想包袱,相信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这将给病人很大的鼓舞和信心。
又比方说,妻子买了一件衣服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穿这件衣服不太合适,如果丈夫不尊重理解妻子的心情,就会直接而露骨地批评说:“你的审美观真有问题,什么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都快成了老妖婆了!”这样生硬、带有贬损意味的话必定会给妻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反之,如果丈夫能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委婉得体,给予暗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儿穿,那是很漂亮的。”则既不伤人又能达到提醒的效果。
当你去拜访朋友,主人热情地拿出水果、零食招待你,而你却直言说:“不吃,不吃,我从来就不喜欢吃零食,再说我刚吃完饭,肚子饱得很,哪还有地方放得下这些东西。”这样的话不仅让人扫兴,而且还伤了主人的自尊心。你应该体会到主人的一片热情和好意,委婉地说:“谢谢,谢谢!多新鲜的水果,多香的糖,只可惜刚吃完饭,没有胃口吃了,太遗憾了!”
委婉说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说话一味强调“真实”,不仅会伤人自尊,也会反伤自己。所以委婉表达,不仅容易让人接受,还可以深得人心。毕竟春风袭人的语言,任谁都愿意听。作为现代人,应当有这种文明意识,掌握这种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语言表达方式。
2.真话有时伤人心
有的时候,你虽然说的是心里话,但同时,你也等于把对别人不好的印象告诉了对方,使人感觉尴尬,同时也让人敬而远之。对于不好说的话,不如来些善意的谎言,这样说话的效果就会好得多了。
自从中央电视台推出“实话实说”节目以来,一时之间,社会上掀起了一场提倡说“实话”的风潮。这正是针对说假话、大话、空话、废话的时弊,像吹来的一股清风,沁人心脾。因此它不仅成了人们的共同话语,而且成了人们的共同心愿,“实话实说”常被挂在嘴边,如果写在文字里的话,那么就会成为当红的流行语和时髦词儿。
实话实说,大家都很赞同。但是时下社会中人际关系极为复杂,社会环境并不单纯,每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更是参差不齐,千差万别,对于说话,仅有实话实说还不够,应该在它后面加上“实话巧说”才更为完善。因为说实话要讲究艺术技巧和方式方法,顾及说话的影响,追求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说句实话,假如不加分析和选择,不看时间、地点、场合,即便是出于善意,有时也还是会出语伤人,从而结下怨气,最终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不管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觉得应该尊重“热爱真理的那些说实话的人”。于是,他被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中用了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爱说实话的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而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结果把尾巴拽断了;另外这头秃驴则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长工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这些牲口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怎么能把它们卖掉呢?”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纷纷转身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到了晚上他只好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听这人讲述完集市上发生的事,修道院长对这人怒斥道:“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这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的这个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舞蹈家邓肯是19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性,热情浪漫而又叛逆的个性,使她成为反对传统婚姻和传统舞蹈的前卫人物。而她小时候常常坦率得令人发窘。
一次圣诞节,学校举办晚会来庆祝,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道:
“小朋友们,这些都是圣诞老人带给你们的礼物!”
邓肯马上站起来,严肃而认真地说:
“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
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说:
“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
“我才不稀罕糖果。”邓肯坚持自己的看法。
老师勃然大怒,罚邓肯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我们总是强调做人要以诚实为根本。但诚实的人有时往往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可以设想,如果某人对别人总是以诚相待,直言不讳,人们因此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这人也因此感到快乐和自豪。但在某些情况下,你什么都如实坦言,那效果必然也是大相径庭。
比如这人认为同事小倩的衣服不好看,便马上对她说:
“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倩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他发愣。
或者这人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李说:
“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该人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时间一久,这人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
办公室文员李菲,性格非常内向,不太喜欢说话。然而如果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也偶尔突然间会说出很“刺”人的话来。
一次,一个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大家都称赞她“漂亮”“合适”之类的话,等问李菲感觉如何时,李菲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只是一般,我觉得你穿这种颜色有点艳,还有你太胖了,穿起来显得有点儿紧。”
听完此话,这位同事很生气,而且其他大赞衣服怎样怎样好的人也很尴尬。虽然有时李菲会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可很多时候,她仍旧说些让人不容易接受的话。时间一久,同事们都把她孤立在集体之外,不愿意和她说话。即使这样,她在发表意见时,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又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突然间给说出来。结果弄得公司里几乎无人主动理睬她。
3.世界需要美丽的谎言
我们并不是鼓励你说谎言,而是在某些时候,善意的谎言比实话实说的效果会更好。
有时候,我们会讲一些“善意的谎言”,这源于我们的善良和友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善意的“谎言”也同样美丽。
美国人霍特生性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作假。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醒悟,因为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深入交心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离他远去。霍特只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在日记上,念给自己听,霍特这样说道:“我到今天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适当的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谊和爱情。”
霍特的经历是人类多少年来困惑的缩影。我们赞同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却发现坦诚有时会使人在许多时候碰得头破血流,伤痕累累。许多时候,交际并不需要完全真实。
李政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一天他正在吃饭,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说刚刚送进一个重病人,李政二话没说,放下筷子就奔向医院。
来到医院,李政才发现病人伤得不轻,膝盖以下几乎体无完肤,且全身是血,发出令人惊恐的喊叫声。病人的意识模糊、眼神呆滞,好像快要不行了,所有人见到他的样子,都觉得救治的希望很小。不料李政却打了他一巴掌,大声喝道:“坚强一点!这一点伤算得了什么!我立刻为你治疗,一定能治好,你一定要撑下去!”
医护人员立即将伤者送到了手术室,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李政从手术室走了出来,手术很成功。有人问他:“你见到伤者时,你真的认为这样的伤算不了什么吗?”他说:“当时,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糟了,他恐怕是没救了,因为大量出血,腰也扭断了。’”“那么你不是在说谎吗?”“是啊,医生是不应该说谎的,但有时却不得不如此,我感到很为难。”李政接着说,“我认为圆谎是名医的条件之一,像刚才的情形,如果我老实说:‘这么重的伤,一定没有救了。’他大概当场就会死去。话又说回来,这样说完全是为了伤者好,所以医生为了救患者的命有时不得不说谎。”当伤者的家属闻讯赶来的时候,幸运的伤者逃过了死亡这一关。如果按常理看医生的说谎,显然委屈了医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说谎反而于事有益。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称自己从来不说假话,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假话,当我们得知亲人病重,当我们获知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形完全不符的话。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上没有不说假话的人。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们都不希望被否定,人们也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愿望暂时不致于落空,谎言就在此时此地发挥作用。
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假话仅作为交际的一种润滑剂,这就是美丽的谎言。它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这与丑恶的假话,与以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的假话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4.善意的谎言胜过单纯的鼓励
善意的“谎言”犹如黑色幽默一样,能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善意的“谎言”能在人落魄时催人奋进,启发人的心智,也是某种需要。
莎士比亚曾说过:“谄媚是煽动罪恶之鞭。”也许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说谎是一种最不可提倡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还是需要些善意的谎言的。
王军有一个中学同学,他在初中毕业后重考了两次才勉强进入高中,和王军同班一年之后,又因好几科学科不及格而留级。这样一个大家眼中“无可救药”的学生,在十多年后竟成了留美博士,如今已成为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
去年王军出差,和他碰过一次面,两人聊了好一阵子。王军也趁此了解他如何从一个高中都几乎念不完的留级生,变成了一位学有专长的教授:
“升高二那年的暑假,我接到了留级的成绩单,想到重考了两次才进入高中,又想到大家都升级了,只有我还要留在一年级。开学后我更是自暴自弃,每天只想到操场上打篮球,功课比第一年还差,眼看就濒临退学的门槛,但在这时,奇迹出现了。
“有一天下午我又逃课去打篮球,操场上有个年轻人要找我玩球,我和他激战了半小时,直到休息时才得知,原来他是我的生物老师。真惭愧,开学一个月了我都没上过生物课。不过自从那次以后,每次生物课我都不敢再‘逃’了。
“接下来,在一次生物实验课下课前,老师竟在班上大声宣布说我写的实验报告很有创意,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再继续努力,日后必将成为一个生物学家。刚开始我有些不相信,因为我的报告几乎一半以上是抄的,里面的实验步骤我也都没照规矩做。可是老师说得那么诚恳,一点也不像是在开玩笑。
“从此以后,我就更加努力学习,不但生物成绩领先其他同学,其他科目也渐有起色,当时的想法是,高中毕业时我若考不上大学,就要去找工作了。结果我不但榜上有名,而且还是我的第一志愿——师范大学的生物系。我心里一直很感谢那位老师,就在谢师宴上我问他,到底那次我的报告有何特点?为什么老师要对我大力褒扬呢?
“这位年轻的老师缓缓地说:‘正如你所说,那份报告如果认真评起分来,只怕连50分也不够。但我也只是想试试,善意的谎言是否对你更有帮助,如今看你的成就,证明我当初那样做并没有错。’听完他的话,连我自己也傻了,也领悟到了——善意的谎言比单纯的鼓励效果更好。”
5.顾全面子,用“谎言”给人巧铺台阶
当别人做错事或说错话时,聪明的人会给对方一个巧妙的台阶,让他能顺着这个台阶走下来。这样对别人对自己,都有好处。
一名顾客来到百货公司,要求退换一件外衣。但事实上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只是她丈夫不喜欢。她对售货员说“绝没穿过”,要求退换。
售货员仔细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戳穿顾客这一点,顾客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还精心掩饰穿过的痕迹。这样,双方很可能会发生争执。于是,聪明的售货员对这位顾客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一件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沙发上,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起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遇到了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明显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对比一下。”
顾客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她一个台阶——于是顺水推舟,这位顾客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售货员的话说到顾客心里去了,使她不好意思再坚持。一场可能的争吵和不快就这样避免了。
有一位老师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下课了,有位学生向老师反映,昨天她爸爸当做生日礼物送给她的一支黑色派克钢笔不见了。老师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的表情,发现坐在这位女同学旁边的学生神情惊慌,面色苍白。可想而知,钢笔十有八九就是她拿的。当面把她指出来吧,又没有充分证据;搜身吧,又不近情理。这位懂得一些攻心技巧的老师想了想说:“别着急,肯定是哪位同学拿错了,黑色的钢笔相似的实在太多了,互相拿来拿去是经常发生的事。只要等会儿她看清楚了,一定会还给你的。”果然,下课以后,那位拿了派克钢笔的同学趁旁人不在的时候,赶紧把钢笔送还到那位女同学的笔盒里去了。
善意的谎言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也是一种巧妙的做人准则。用“谎言”巧妙地给人铺台阶,对人对己来说是再恰当不过的方式了。
6.委婉含蓄,不能把话说得太实太直
建议和批评有时是一对孪生兄弟,当建议不成时,人们往往会升级到批评。但说话小心的人懂得,用委婉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意见,并让当事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这实在是说实话的一个相当难以达到的境界。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其实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他派烛邹专管看鸟。一天,烛邹看管的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之下要斩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面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
“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失职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斩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出了晏子话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表达反对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地接受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晏子是不赞成景公重鸟轻人而斩杀烛邹的,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如果直说意见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说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没有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迂回地表达反对的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与对方的摩擦,使领导更愿意考虑你的想法,而不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有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强烈的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贲张,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强势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
小王在一家外企打工,待遇环境等各方面都很不错,小王也非常精明能干。可有一件让人头疼的事,就是他的两个顶头上司不和,经常就一件事情同时向小王发出不同的命令,弄得小王无所适从,当然也就影响到他的工作进度。有一天,小王因为接到两个上司相互矛盾的命令,而又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不巧,碰到公司老总来视察,老总把小王批评了一番。小王并未向老总诉说冤屈,只是笑着说:“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和我的两个上司这‘三驾马车’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行驶呢?”老总说:“那当然是。”小王又说:“如果您的手下这两驾马车分别朝着两个方向行驶,那您朝着哪个方向行驶呢?”老总听完小王的话,明白了其中的含义,看了看小王的两个上司,两个上司顿时觉得很不好意思。小王趁机说:“当然,我是希望两驾马车是朝同一个方向行驶的,如果是朝着两个方向行驶,我的工作就没法做了,恐怕会天天耽误工作进度了。”小王巧借比喻表明了自己的困境,成功地说服了公司老总和两个上司,以后工作起来自然顺利多了。
7.多绕个弯子,就会少碰钉子
大多数人做事都会首先考虑自己的目的,但是当你要说服别人时,必须先要想到对方所想的东西,作为你们交流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来达到你的目的。
对于令人敬畏的人,最好在试图说服之前,先兜个圈子,提及他的兴趣或近况,使对方觉得“这人好像很了解我”而加深他对你的印象。
一位编辑要向一位很有名的作家约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难于对付著称,所以这位编辑在前往他家时,感到既紧张又胆怯。
起初并不成功,因为编辑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向作家提约稿的事。交谈间,不论作家说什么话,这位编辑都说“是,是”,或者“可能是这样的”。由于无法开口说明要求,他只好准备另外再找机会向作家说明约稿之事,今天随便聊聊天就结束这次拜访。
突然,编辑脑中闪过一本杂志刊载的有关这位作家近况的文章,于是就对作家说:“先生,听说你有部作品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是吗?”作家一下子来了情绪,说道:“你也听说了?”“是的,先生。我担心的是,你那种独特的文体,用英语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达出来?”“我也正担心这点。”他们滔滔不绝地说着,气氛也逐渐变得轻松,最后作家满口答应为编辑写稿子了。
这位不轻易应允约稿的作家,为什么会为了编辑的一席话,而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呢?因为他认为这位编辑并不只是来要求他写稿,而是读过他的文章,对他的事情十分了解,所以不能随便地应付。让对方以为你对他的事非常清楚,就能像那位编辑一样,在心理上占据优势,从而达到愿望。
在和名人或有头衔的人见面时,一般人都会产生胆怯的心理。如果在气势处于下方的情况下,怯于开口说明自己的要求,那么如此一来双方都很尴尬。这时你应该懂得适当兜兜圈子,从一件事情谈起,不论多小的事情都没有关系,首先要谈起对方的兴趣、近况等,仿佛自己对他的事非常了解。我们可以说:“听说你最近戒烟了,是真的?”“前几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你。”这些好像没有什么重大意义的话,却可以打开对方的心扉,将他带入话题中。
8.含蓄表达更易成事
转弯抹角的语言魅力在于将一些难以言传的情形,巧妙地采用一些看似与主题毫不相关的话语,最后突然转一个急弯,与主题发生联系,以实现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
转弯抹角的语言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转的弯和所抹的角与实际情形之间的反差。在这里含有设置悬念的味道,一开始你的话可能离你所想表达的意思相距十万八千里,让对方摸不着头脑,强烈地想知道下文,然后你才转弯抹角地把话题拉近,最后将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这往往与对方所期望的情形有巨大的出入,期望与现实产生强烈的冲突,语言的魅力就这样产生了。
希尔先生酷爱吃鱼,尤其喜欢吃鲜鱼。一天中午,他沿着湖边散步,他想这里一定有好鱼。果然,他看到附近一家餐馆的告示牌上写着“供应鲜鱼”。他立刻走进餐厅就座,一会儿,女招待端上一盘鱼,却是一条煎鱼。
希尔先生仔细观察着盘中的鱼,喃喃自语,却不动手开始吃,女招待见了觉得很奇怪,她问道:“先生,还缺什么?要不要盐?”
“谢谢,不用了。”希尔先生说完,依然喃喃自语。
“那您为什么不吃呢?”
“哦,我现在正处于悲伤之中,”希尔先生说,“我叔父八天前在这儿淹死了,我正在问它是否知道此事。”
“多有趣!”女招待挖苦道,心想这人一定是疯子,因为最近这里根本没淹死过人。
“鱼怎么说呢?”她故意笑着问。
“噢,它告诉我说,八天前我叔父淹死的时候,它不在水里,因为它待在厨房已经十天了。”
直到此时,那位如在云里雾里的女招待总算明白了希尔先生的真实意图了,不禁为之哑然失笑。
希尔先生怀疑鱼的新鲜程度,但他并没有直接向女招待说出,因为那样的话通常会招致女招待的否认和回击,于事无补。于是,希尔先生在这里编了一个“谎言”,含蓄地指出了餐馆所存在的问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学会了这种说话方式不但能帮助你获得他人的好感,不致说话太直得罪别人,有时会更有助于一些问题的解决。
9.说好“实话”的有效方式
说实话不需要理由,因为这是你做人的原则;但说实话必须讲究策略,因为你是在人际丛林中生存。
在生活中,人们都希望对方能与自己坦诚相见,能对自己说实话。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为了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原因,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人自尊。因此,实话不是不能说,而是应该巧说。那么如何才能把实话说得既让人听着顺耳,又欣然接受呢?在这里介绍几点,供大家参考:
(1)由此及彼肚里明
两个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如果实话“实说”,直接反驳就有可能伤了和气,影响团结。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采取灵活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主任老刘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赵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虽然技术水平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的事情。老刘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受伤的手“哎哟哎哟”大叫。赵厂长忙问:“疼了吧。”老刘说:“可不是,疼得我想干脆把手锯掉算了!”老赵一听忙说:“老刘,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老刘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老赵,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老赵一下子听出老刘的“弦外之音”,忙说:“老刘,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老刘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需要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病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赵的意见伤了和气,同时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老刘说话水平实在是高!
(2)抓心理达目的
这种方法是要抓住人的心理,运用激将法,进而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一位穿着华贵的妇女走进时装店,对一套新款时装很感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于是犹豫不决。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某某女部长刚才也看好了这套时装,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件时装有点贵,刚刚离开。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这位营业员之所以能让这位夫人买下时装,就是因为她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我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进而巧妙地达到了让夫人买下时装的目的。
(3)藏而不露巧表达
运用多义词委婉迂回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实话。林肯任美国总统期间,有人向他推荐某人为阁员,因为林肯在此之前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一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四十岁就应该对他脸上那副‘长相’负责了。”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并不是同一个意思。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歧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这样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