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日色慢:乡野物事-暖棚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兴起种暖棚的时候,我已经十几岁了,政府扶持,贫困的人家可以无偿贷款。暖棚一夜之间兴起,大多数人都富裕起来。

    暖棚是个神奇的所在,也是农民智慧的结晶。

    家里种了暖棚后,我好像发现了一个新世界。暖棚是用质地很好的塑料薄膜盖起来的,一面是土墙,另一面是塑料,从上到下是个坡度,类似阁楼。塑料的导热功能太厉害了,只要太阳出来,里面就热得不行,大多数时候温度维持在三十度左右,里面常年都是夏天。夜里太阳下去了,温度直线下降,所以暖棚外面有一层草帘子,每天太阳下山后放下来,遮在塑料上,保暖用。

    冬天可以进去洗澡,有人在门口给看着,别进来人就行,里面比夏日还暖,进去就要把大衣服脱掉。如果家里谁要洗澡的话,早上准备一大盆水,放在暖棚里就行了,到了中午进去洗,保证比澡堂子的水还热。

    暖棚里种黄瓜、西红柿等,主要供应北京的蔬菜,成熟后有专门的人来拉走,又贵又好卖,但是也辛苦。

    暖棚上会覆盖一层草帘,厚厚的,防止夜间低温把里面的菜冻坏了。一片草帘两米多,从上到下覆盖,草帘下面有两根绳子,拉起来的时候,站在棚顶上拉这两根绳子,那帘子就一点点卷上来了,一片片卷好固定住,到晚上的时候,再挨个放下去。这是件非常难的事,棚子上面只有窄窄的几寸宽的一条小过道,棚顶是斜坡的,而且并不承重,人上去,一定要小心翼翼的,防止一脚踩空滚下来——当然从来也没有人滚下来过,那都是我脑海里的画面。

    只要有阳光,就要把草帘子一片片拉起来,阳光遇见透明的塑料薄膜,马上就挥发出能量,一到中午,里面就热得受不了,为防止温度太高,要把塑料薄膜的接口处打开通通风。棚里也不种特别的东西,无非是最常见的西红柿、黄瓜一类的,由于是反季,销量特别好。暖棚富裕了一批人,向北京运送这些暖棚里的菜,又富裕了一批人。政府扶持暖棚,真的是功德一件,三方受益。

    暖棚种上的第二年,我妈病了一场,我爸在医院照顾,暖棚不可一日不打理。我一个人去拉开上面的草帘子,一块又一块。那暖棚太大了,太长了,足足有三亩地那么长。帘子也太多了,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拉起整个暖棚的草帘,没到一半,就几乎累到虚脱了。一个帘子大约就有二十斤左右,两条胳膊像灌了铅,但是太阳马上就出来了,卷完这一棚刻不容缓,我甚至都来不及同情自己一下,咬着牙走向另一个。满棚的帘子都拉起卷好后,我蹲在棚顶上老半天不能动,之后的那几天,我胳膊疼痛,肿,吃饭的时候打算拿起筷子,一下子就掉地上了,疼到失去灵活度。

    早上拉起来,晚上还要放下去,不过放下去就省力多了。但是放下去需要技术,每一片帘子都垂直下去才行,如果放歪一片,那么就会有另一片跟它重叠,然后还会有一块塑料薄膜是裸露的,里面的菜晚上就会冻坏,放歪了,就乖乖拉起来重新放。所以放帘子,虽然不是力气活儿,却是技术活儿。

    我记得我家暖棚最开始那几年,在收获的时候,每天都能卖很多钱,再也不用过凄凄惨惨的春节了。

    暖棚里种什么都行,在北风呼啸的寒冬走进暖棚,立刻就有春天的气息扑向你,长在垄沟里肆无忌惮又翠绿水灵的青草,土墙上冒出的一两棵龙葵,还有偶尔在田埂上种下的两棵草莓,已经红嘟嘟的,这一切都让人欣喜。

    棚内棚外两重天,非常形象。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