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台显得特别的忙碌。丁家桥的发音室、增音室,江东门的播送台,以及每一个接收、传送、播出环节,都在进行最后一遍的检查。整个广播机件都在正常运转。
今天是国民党首脑、国民政府副主席、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五十寿辰,将在明故宫飞机场举行20万人“献机祝寿大会”。根据“蒋公寿辰献机纪念委员会”决议,中央广播电台将现场转播实况,并于典礼前后举行“献机祝寿”国语、粤语、英语广播宣传。
对个人寿辰的庆祝活动,达到如此的声势和规模,这在民国迄今25年历史中前所未有。当时战云密布,国难深重,在这种形势之下安排娱乐升平,显然不是一般的庆祝寿辰,从中央台在此前后的一系列宣传动态,不难看出这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活动。
(一)
长期以来,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的一面旗帜,中央广播电台每日播放《总理纪念歌》《总理遗教》,频频转播纪念活动,反复阐扬“三民主义”思想。但毕竟还需要活着的权威。于是,自1935年始,对蒋介石的个人宣传在中央电台占有一定的位置了。
当时有一种舆论,推崇日耳曼民族精神,认为惨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意志十数年内就能重新崛起,重返世界舞台,这种政治奇迹不乏成功之道,应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借鉴。这种思想最明确的体现,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邓家彦于1935年1月8日在中央电台所作《举国一致》的广播演讲。他慨叹老大中国若“一盘散沙”,所以国家不能强盛。接着便说:“我们的先哲孟子给我们的教训,说‘天下定于一’。这种政治哲学就是现代的文明国家也毫无疑义地要接受的。”他引用法国历史学家德赉赐的话:“若是一个国家濒于危殆的时候,那国内无论任何一派,应当牺牲其本身所主张,而与其他各派一致勠力以图挽救。”接着便鼓吹希特勒的做法,“去年他们国社党有三个口号,是‘一个民族’!‘一个领袖’!‘一个是’!这些口号,旁人看来像煞是专制,或者无足轻重。但是一个国家纷纷扰扰、莫衷一是的,非有这种老实不客气的口号,不能振作一般人民的精神。所以自从国社党执政以来,各国对于德国大有不敢轻视之意。因为一个民族能够团结为一个人,就完全在这一人意志之下动作。这是何等的力量”。最后他呼吁:“我希望同胞从民国二十四年起,由四万万余人团结成为一个人。我们的口号也是‘一个民族’!‘一个领袖’!‘一个是’!”显然,这是要全国人民共尊一个领袖蒋介石,“在这一人意志之下动作”。[14]
这种舆论精神既出,中央电台的节目就要逐渐体现。到了1936年,颂蒋内容连篇累牍。蒋介石历年的讲话、文章,被编成《讲读蒋委员长文稿》系列节目,还摘其精辟言词,辑为《警策语》,在节目之间随时插播。其他如名人演讲,国文教授、名将传略、音乐节目,甚至儿童教育等,从各个角度对蒋加以颂扬;上自治国安邦,下至节俭朴素;文如学问修养之造诣,武有扫荡军阀之伟绩。几乎无所不包。用音乐形式来进行上述宣传,则是广播的特有功能,是任何报刊所不可比拟的。中央台还组织了一批颂蒋歌曲、乐曲,多次播放。
蒋介石被尊崇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了。
1936年,适逢蒋介石五十寿辰,所以这年的拥蒋宣传就带上了一些祝寿色彩。当时的提法是“献机祝寿”。何谓“献机”?由于日本对中国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从东北及淞沪的战争实践,人们看到空军具有极大的破坏、杀伤效力,而中国空军力量非常薄弱,无法抵御日军肆虐。鉴于此,国民政府大力提倡“航空救国”,决心加速空军建设。是年初,中央电台根据国民党中央的部署,在广播中广泛动员海内外同胞节衣缩食,集款购买飞机,奉献领袖,捐输国家,以实际行动来庆祝蒋介石五十寿辰。这样,广播宣传就把“拥蒋”和爱国、献机和祝寿结合起来了,并且成为该台1936年广播宣传的一大特点和重要的内容。
经大规模的舆论宣传,全国各地正在酝酿着盛大的庆祝活动。但是中央台于10月上旬突然播出国民党中央秘书处的一则通告:“蒋副主席素持谦恭节约之旨,决不愿以一人之生辰庆祝,使社会多所靡费,奉谕:‘关于10月29日之庆祝寿辰办法应即行停止’等因,除分函并通行各级党部遵照外,特此通告。”这样,首都南京便倾全力于最后确定的生辰日期统一召开盛大献机祝寿大会,而不举行其他单一的祝寿活动。于是,中央广播电台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届时进行实况转播。
(二)
10月31日,是个深秋的日子,本来是衰草遍地的明故宫飞机场已经焕然一新。据当时报道:平地搭起一座可容200多人的中央礼台,正面饰以松柏花朵,下面围衬着青、白、红三色条布。台之两面,悬寿联一副:“百万集腋,千万成裘,万里外寄悃输忱,共尊领袖”;“四十誓师,五十祝寿,十年间宵衣旰食,独奠国家”。“台顶置一巨型飞机模型,上有国旗飘扬,两旁陪衬设小型飞机模型,分饰‘统一’‘救国’旗帜。飞机之下,围长方紫布,布中写有‘蒋公寿辰献机典礼’八字。台上中悬总理遗像,下置松彩寿牌,缀红灯旗帜。主席司令台置于前,遥望极为辉煌灿烂。两旁设两座为观礼台,其外面布置与礼台相仿。三台毗连,至为壮观……”[15]
中央电台已于数日前将“轻便播音机之设备”(即转播机)架设于中央主席台,并精心布置了全场的扩音系统。已经反复演练、测试。所派“干员”早已守候在机器旁。实况转播的一切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自晨光熹微时,学校、机关、团体、军队以及自由参加的个人就开始陆续入场,至8点多钟,广阔机场顿为20万人所占据了。天空中飞机往还,散发祝寿传单。
主席台上,党国要人济济一堂。他们是:中央秘书长、立法院副院长叶楚伧,中央组织部部长张励生,中央宣传部部长方治,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参谋本部总长程潜,司法院院长居正,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内政部部长蒋作宾,海军部部长陈绍宽,外交部部长张群,教育部部长王世杰,铁道部部长张嘉璈,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朱培德等。此外,王正廷、褚民谊、红衣大主教于斌、史嘉罗尼总顾问、桂永清、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等作为特别来宾,就座于主席台。
根据规定,主席团由“蒋公寿辰献机委员会”常委和献机五架以上的省、市代表,献机一架以上的个人组成。今天实到的是吴铁城、何应钦、程潜、翁文灏、陈果夫、周至柔、王晓籁、黄江泉。原定名列首位的孔祥熙没有到会。
这些党国要人,文官均着早礼服或蓝袍马褂,武官均着大礼服或常礼服。其中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尤为显眼,一身戎装大礼服,闪烁的勋章,金、红两色的绶表绶带,将他装扮得若话剧舞台上的人物。其时,蒋介石正在西安、洛阳“督剿”红军,何应钦被委为全权代表。所以,他今天是主要角色之一。
8点45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由文官长魏怀、参军长吕超陪同,乘车来到会场。这位慈眉善目、长须飘逸的老者,在音乐声中缓缓走上了主席台。
9时整,在国民政府军乐队演奏军乐声中,典礼开始了。
首先讲话的是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今天是大会主席团主席。他极力称颂蒋介石的功绩,但主要内容是激发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他语调激动地说:“此次购机祝寿,最大意义即表示全国上下翕然一致,爱戴领袖,充实国防,这种民众力量的表示,是告诉世界,中华民族不能为任何暴力所屈服。凡一民族有国防则生存,无国防则灭亡。全国人民今日有如此热烈庆祝,表示人人常有一信念,即中华民族与世永存……”
献机委员会代表报告筹备经过后,献机总代表王柏龄向大会诵读半文不白的献机词:“伏念我公,继承总理遗志,负荷民族重任,支危存亡,系于一身,兹值五十大庆之年,共体充实国防之旨,谨联合各界,购机呈献,用为细壤之助,共伸嵩山之祝……”接着便手持一飞机模型,恭献给蒋介石的代表何应钦。
何应钦缓步走到台前,接过飞机模型,代表蒋介石向大会发表献机答词:“中正不德,承内外同胞,以本年五十寿辰,发起购机,以为纪念,激劝勖勉,敬谨领受。唯念飞机本为充实国防之用,不敢自私,谨以奉之国家……”
国府主席林森,手捋长须,笑容可掬,接过飞机模型,颁发蒋介石的荣誉状和献机代表奖状各一纸,并颁给所献飞机执照。
考试院院长戴传贤,是蒋介石的老朋友。今天一身长衫马褂,也发表了贺寿词。
这时,天空中的马达声滚滚而来。35架飞机组成“中正”二字,缓缓飞行。至主席台前,转飞入城。千万群众看到这是中国的飞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大会仍在进行,林森演讲祝寿词:“今天官民团体所献政府的飞机,虽然还不足百架,但是这一点一滴的购机集款,都是由各人自己踊跃捐输,真可说是万众一心,所以许多飞机无异几千万人热血的结晶……它的代价,它的威力,不但可以捍卫国家,并且扩大起来,可以做东亚和平安定的核心……”
蒙古民众代表章嘉呼图克图和林康侯致颂词。林康侯的讲话尤为激昂慷慨:“……我们今天是献机,今后更须献身。蒋委员长在前,我们全国人民在后,共同献身于国,国家是不怕人侵略的,国家是必定能发扬的。”
飞行表演也在继续进行。29架飞机由东南方分两队飞来,均成众字形。不久,又数十架飞机自正东鱼贯飞来,到主席台前低空掠过,摇摆双翼,散发传单……
大会行将终了,万众合唱《蒋公寿辰纪念歌》。
就在这祝寿声中,数十架飞机在天空分别排列成“五”字,盘旋翱翔。
10时半,大会结束。
大会实况,中央广播电台由现场“轻便播音机”发送信号至丁家桥播出中心的增音室,再由电缆传导,通过江东门75千瓦强大功率的机器和高耸云天的120米铁塔天线向各地播送。中央台所属南京短波广播电台也同时广播。
南京市数以万计的市民聚集在收音机旁收听实况;其他省、市也事先做了准备工作,收听者甚众,专职收音员并记录了会议消息,用油印小报或黑板报形式公之于众。所以在当时邮传不便的条件下,报纸迟迟没有达到,而通过广播已使各地了然。在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的新闻界、政治界人士收听了广播;尤其是日本,显得特别关注。中国的朋友和敌人,都以此来捕捉中国的政治动向。大家都注意到了会议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广大爱国侨胞非常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于大战在即的形势下,急切地希望祖国强大起来。他们中许多人已经拿出实际行动,在“集款捐机”活动中贡献了一分力量。这次收听到来自祖国的信息,听到广播里传来飞机马达的轰鸣,仿佛看到祖国强大的机群,捍卫着祖国的蓝天,向敌人发起有力的冲击……他们正是从民族自强的愿望中,生出许多积极的想象,不少人于激奋中已热泪盈眶了。
(三)
根据“蒋公寿辰献机纪念委员会”的决议,中央广播电台“于典礼前后举行献机祝寿国语、粤语、英语广播宣传”。组织稿件,约请名人演讲,创作并演练歌词曲谱等,忙得不亦乐乎。
这中间还有一段趣闻。根据原来的通知,寿辰日期为10月29日,所以“庆祝蒋委员长寿辰特别节目”安排在这一天,并于10月17日在《广播周报》上发了节目预告。但到了10月下旬,有关当局作了新的通知,称寿辰日期经天文研究所推算,应以10月31日为准。于是,重新排定10月31日节目,并于寿辰日在《中央日报》作临时预告。这样,29日和31日两天都安排了“特别节目”。分类为:为欧洲友邦人士及华侨节目,为美洲友邦人士及华侨节目,为本国听众及南洋华侨节目,为本国听众节目,由中央电台XGOA660KC及南京短波电台XGOX6820KC同时广播。致贺致庆、颂扬溢美、祝寿称觞的话语和乐曲,恰如倾盆大雨,漫天而来。
蒋介石文稿《五十生日感言——报国与思亲》,是反复播送的内容。他在文中自述身世,回顾“许身革命”的历程和抒发感怀。该文翻成白话,用国语、广州语、英语播出。并于11月16日开始,在“国文讲座”节目中逐段讲授。
许多党国要人,纷纷来到这“党国喉舌”,发表广播演讲。诸如:考试院院长戴传贤播讲《蒋先生成就勋业之根本》,中央秘书长、立法院副院长叶楚伧播讲《蒋委员长生平》,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播讲《蒋院长与中国》,中宣部部长方治播讲《拥护革命领袖与复兴中华民族》,中广处处长吴保丰播讲《民族领袖之伟大人格与事业》。这些讲话,众口一词地称颂蒋介石于国家民族的贡献以及个人品德修养。
这类的文字节目还有《讲读蒋委员长文稿:国民革命军北伐誓词》《蒋委员长之治兵伟绩》《蒋委员长的学术思想》《中国名将传略——蒋中正》;儿童节目中有《我们的领袖蒋先生》和《幼年时代的蒋先生——又上征途了》;驻美大使王正廷英语播讲《十年来蒋委员长之勋业》,外交部次长徐谟英语播讲《蒋院长之革命勋业》;等等,不胜枚举。
文艺节目也作了精心安排。无论国乐、西乐、歌咏,主要内容是喜庆升平、称颂祝寿、尚武自强。
国乐占多数,如《凯旋》《满堂红》《满园芳》《万花灯》《乐太平》《欢乐歌》《娱乐升平》《四海升平》《虞舜熏风曲》《齐破阵》《横磨剑》《华胄英雄》《风云际会》,还有“本台同人合奏”的特别说明是“敬献给我们的民族英雄”的《大风引》,等等。
声乐主要是“本台同人合唱”,主要有《新生活运动歌》《啊,伟大的民族英雄》《蒋公寿辰纪念歌》《同声歌唱,中华民国》《国旗歌》《精忠报国》《进军》《凯旋第一曲》《凯旋第二曲》等;此外还有《时势英雄》《出征歌》《向前奋战》等。其中有的是中央电台赶制而成的,如《啊,伟大的民族英雄》。
(四)
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世事巨变,景物各异,人事皆非。昔日的被祝寿的人和大多数祝寿的人,已经作古了。而南京城已有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基地建成,当初亿万民众热望“航空救国”而始终难以救国,今天,强大的机群时时在这里起落,在蓝天上遨游,捍卫着祖国的神圣领空。昔日的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也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如今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以150千瓦的强大功率响彻四方。但那120米高耸云天的铁塔、那罗马式建筑的发射机房,时不时使人想起当年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今天,我们已经有条件、有可能对50年前的“献机祝寿”做出公允的评论了。
当年的《广播周报》曾刊出这样的文字:这次“对于蒋公的祝寿,意义绝不同于世俗寻常之祝寿……是一个普遍的民众教育运动,也是一个积极的文化建设运动”。这倒也是不无道理的。
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在这次活动中人们会发现一些不谐之音,那就是污蔑和反对中国共产党。突出的有两件事:一是吴保丰于10月29日下午6:30所作的题为《民族领袖伟大人格与事业》的广播讲话。他大骂共产党,主调是将拥蒋与反共结为一体,声称“最为心腹之患的就是共产党×的蠢动……”再一种便是中宣部编制的鼓词《和平统一》,也在同一天由名伶播唱,恶毒咒骂共产党。
固执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就不仅是流于“言”,而付于“行”了。他决心赶在中日开战前彻底消灭共产党人,所以无心逗留南京接受数十万人的顶礼膜拜、听取那卷地而来的祝寿颂歌,而专心致志地去洛阳、西安“督剿”共产党。
这就违反了广大民众“团结抗日”的意愿,违反了中国历史潮流的发展。这样,历史就要以某种形式来惩罚了。“献机祝寿”大会后的42天,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
于是,一桩桩颇有讽刺意味的戏剧性事件接踵而来。陕西的民众集款购机,并派出代表到南京参加“献机祝寿”大会,全省无数民众收听了大会实况广播。许多人激动万分,他们盼望有一天,国民政府出兵抗日,祖国的空军把炸弹投入敌阵。西安事变不久,他们真的听到了国民政府空军的飞机马达声。但这是蒋介石的受机代表、亲日派何应钦派来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国民政府尚未“出机杀敌”,却用民众献出的飞机,将炸弹掷到了陕西渭南父老的头上!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