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来人正是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今天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央广播电台,就是这么“土味”十足地登上了这座声播寰宇的政治舞台。自此,这位将军多次来到这里,在麦克风前慷慨陈词,为团结抗日、共赴国难大声疾呼,谠言伟论,激昂忠烈,铮铮有声。
(一)
冯玉祥将军是人所共知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爱国者。推翻清朝,反袁战争,廊坊誓师,驱逐张勋……冯将军功名显赫。这次来南京,颇有一些缘由。
1933年,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冯将军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拥有十多万人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赴前线,抗击敌人,一连收复察北的沽源、多伦等四县。然而国民党最高当局认为这是“破坏整个国策”,“妨碍中央统一政令”。这样,就在内外压力下,这支抗日同盟军的爱国行动归于失败。冯将军于这年8月归隐泰山,奋发读书,探求救国救民道理。1935年9月,蒋介石电请冯玉祥去南京商讨“党国要计”。冯即回电,陈述政见:“国事至此,惨过于印度,耻甚于高丽,如不急谋补救,来日大难,实有不忍言及者……”他在电文中提议:开放党禁,开放言论,真正团结,奖励抗日精神,起用抗日将领。不久接到蒋介石回电:“……尊论诸端,皆先得我心者也……务盼即日命驾……”这样,为了团结抗日,他不计前怨,于1935年11月来到民国首都南京。12月中旬,就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既是抱定救国一念,在当时国民政府迟迟未下定抗日决心的情况下,冯将军就四方奔走,到处呼吁,自然就要充分利用这个“党国喉舌”了。
(二)
话还回到1936年3月31日这第一次广播讲演上来。
时钟指向8点30分,发音室门前红灯亮了,广播里响起冯玉祥将军那洪亮的声音:“……我们整个的国家,整个的民族,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这个沉重地压在我们每个国民心头上的问题,时时刻刻地使我们想到,如何才能免去亡国灭种的危险?如何才能获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国难期间,我们全体同胞都应该把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放在民族生存的目的上……所以应该把一切私人的仇恨和意见,谁对谁不对,完全忘掉。谁不对,也比我们的民族的敌人好。先贤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如此一切自相冲突和抵消力量的行为,就立刻取消,而为民族的生存来共同行动,由不一致而求一致。无论何人,都应坚强地联合起来,组织得像一家人一样,联合得像一个人一样,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奋斗……如此,我们才能对得起我们的总理在天之灵;如此,我们才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对得起我们的子孙,对得起我们自己生在世上一回!”[26]
很清楚,这篇讲话强调救国,要救国,就要团结。这在当时内战不息的形势下,是勇敢直言,极富现实意义的。可是,在这以后,内战照样进行。这年5月5日,进入山西抗日的陕北红军,遭到蒋介石、阎锡山重兵夹击。红军为顾全大局,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回师通电,由山西撤回黄河西岸。冯玉祥对此深感痛心,不能自抑。
这次事件的7天后,即1936年5月12日,他又来到中央广播电台。这次播讲的题目就是《如何建立我们的自信和互信》,演讲一开始就接触到问题的实质:“上一次的广播,我说到在我们整个民族最后关头的现在,我们应当把全部的物质同精神拿出来争取民族的生存。全国上下一切个人的意见,及以往的成见,因为民族危险的缘故,都应该统统放弃。一切自相冲突、自相抵消、浪费精力的行为,都因为救亡的缘故,把它停止。大家紧紧地团结起来,要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要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只有这么办,才能够‘多难兴邦’,只有这么办,才能够挽救我们整个民族的危难……我们的国家弄到现在的地步,原因非常复杂。对于这些原因,大家的看法很不同,因之也就缺少互信。另一方面,因为国难时期拖延得这样长久,它的程度又在加深,于是使得这些人陷入一种失望和悲观的境地里面,觉得前途黯淡,难以挽救,这又是没有自信的结果。这两个现象,意义是非常严重的……”
他最后疾呼:“……只有全体一致地奋斗,才能解脱亡国的命运;只有坚决地抵抗,才能开拓光明的前途。所以我们全国上下,都应赶紧树立自救救国的坚定信仰,树立相互间的信赖……”[27]
他的这个思想是贯彻始终的。当时名曰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实是空头挂名。那么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利用自己的威望和影响,多做抗日宣传。
这年9月27日,他又在中央广播电台作《节约运动的一点见解》的广播演讲,号召“人民和政府”学习苏联的榜样,节衣缩食,艰苦奋斗,“我们的最后一滴血,最后一个铜板,都用到求独立生存的民族战争上去”。
时隔不久的12月1日,冯将军在电台播讲《大家起来,保护国土》。这是一篇披肝沥胆、力排众议的演讲。当时,内蒙古一些民族败类纠合各色反动武装,在日军和伪满政权支持下,大举进犯绥远,于是爆发了绥东剿匪之战。但是国民政府偏偏将绥东剿匪和陕北“剿共”混为一谈,坚持两个“剿匪”战场,蒋介石则坐镇西安,“督剿”陕北红军。冯玉祥对此敌我混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做法极为不满,但又无力左右局势。于是他不请自来,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大家起来,保护国土》的讲话。他从政治、军事角度分析了绥东之战于救亡图存的重大意义,赞扬了前方军队前仆后继、为国赴难的精神和取得的辉煌胜利,号召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他接着说:“……我们要大家都奋发起来,用全国的力量保护绥远,用全国的力量来继续抗争,收复失地。只有这样,胜利才有最确定的把握……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全国的同胞这时要确确实实地精诚团结,紧密地携起手来,即使从前对于某一件事有意见不同的地方,在敌人用武力压迫我们,在我们前方将士正在作浴血战争的时候,我们必须把这些不同的意见统一起来,共同去对付敌人……只要国内没有丝毫自己消耗力量的举动,全国所有同胞都能把前方的胜利当作最大的利益,敌人的失败,自然是不成问题的事……最后的希望,就是责己而不责人,一心一意地毫不疑惑地精诚团结……时机太急迫了,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就要看我们每一位同胞最近努力的程度。我们要一分钱一文钱也不浪费,一分钟一秒钟也不空过,集中一切力量,共赴国难,我愿和诸位同胞共同努力。”[28]
冯将军的这番话,就是号召团结、抗敌,这个敌,就是日本侵略者,就是受日本指使的匪伪军。这显然不合国民党当局的两个“剿匪”战场的精神。也许是为了抵消冯玉祥将军这篇讲演的影响,七天以后,中央宣传部部长方治在中央广播电台作了演讲,题为《对于慰劳剿匪将士捐输救国的一点意见》,竟然将红军与匪伪军并列;他算是为“剿匪”正名:一手打匪伪军,一手打共产党。
显然,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冯将军也清醒地意识到他的主张为某些方面所不容。但是,团结抗日已深入人心,救亡洪流滚滚向前。不久便爆发了西安事变。
(三)
“七七”事变后,救亡呼声响彻中华大地,抗战烽火燃遍长城南北。不久,爆发了第二次淞沪抗战。冯将军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为民先锋,亲历前哨,冒着敌人的炮火硝烟,指挥军队,同日军展开殊死的搏斗。
更为难得的是,这位常以“丘八出身”自谦的将军,在大战前夕又到中央广播电台发表广播演讲,针对当时的一些混乱思想,慧眼别具,从理论上、实践上澄清了一些颇有深度的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见解:正确地认识日本。其一,划清日本军阀和日本人民的界限,“侵略中国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凶横残暴的日本军阀”;其二,要正确地估计日本,“我们对于敌人的力量估计得太高或太低,都是错误的。估计太高了,结论只有等待做亡国奴,或是心甘情愿地做汉奸;估计太低了,不免要受许多不必要的失败和损失,反而增加了敌人的凶焰”。他从理论上和前一段抗战的实践中,归结为“敌人的物质力量并不可怕”,但要准备进行“全面的持久战”,“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巨大的工作”,“战争的结果,只要我们彻底抗战,失败者必定是日本,最后胜利者,必定是我国”。他号召打破“以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止境的幻想”。最后他说:“我们要把精神,把金钱,把物力,都贡献给抗敌战争上去,以拼死的战斗打击我们的敌人。现在世界上还无所谓什么真理及和平,谁的力量大,真理和平就在哪一边。现在是我们全体国民为公理,为正义,为生存,为和平,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为子孙,牺牲一切精神物质的最后关头,要人人起来参加抗战,方可生存,不然则亡。所以希望全国人民,都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实行坚强、持久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敌人是不足怕的,一次两次小失败,也是不足虑的,只要我们全体国民愈接愈厉地抗战下去,胜利终是我们的!”[29]
冯将军心口如一,肝胆照人。以后在大后方的艰苦岁月里,始终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不怕戴“红帽子”,同住在重庆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过往甚密,探讨抗日救国的问题,甚至准备亲赴延安,直接参加抗战。他充分利用广播电台这一舆论工具,经常发表演讲,唤起民众,激发士气。汪精卫叛国后,他义愤填膺,在讨汪大会上,大骂汪精卫是王八蛋,主张开除他的党籍,予以通缉,并连续在广播中发表《粉碎汪逆的卖国密约,战斗到最后的胜利》《团结抗战,粉碎日汪协定》等演讲,痛斥汪逆投敌卖国。1940年7月7日,值抗战三周年,抗战进入更加艰苦的阶段,日伪一方面加紧军事进攻,另一方面频频诱降。冯将军来到中央广播电台,作纪念抗战三周年广播讲话。讲演中痛斥日伪的无耻阴谋:“……汉奸汪兆铭就发表无耻言论,他在《南华日报》的一篇文章里,要我们学法国的失败,学法国的投降……这种无耻的言论,在他卖国的罪恶上又添加了一笔……我们的前途是胜利,是光荣,而不是奴隶的和平……”接着指出:“武汉会战以后,目前是敌人的最后挣扎,只要我们能够粉碎敌寇汉奸的军事政治阴谋,日寇就难再猖獗起来……可见妥协投降的思想,是三民主义的大敌人,是全民族全体同胞的大敌人。如果发现了这种言论,必须毫不宽容地给以严厉的驳斥。同时无论在战区,在大后方,或者在游击区,都要加强肃奸工作。”他再一次呼吁:“今后我们要做到心口如一,责己而不责人,更要互相原谅,大度包容,不许有一丝一毫自己抵消力量的事。要更加自信信人,一心一德地集中全国力量……”最后他说:“全国同胞们,明天就是抗战第四年开始了,离我们的最后胜利又更近一年了。让我们更加百倍的努力完成我们光荣的胜利吧!”[30]
(四)
中国的历史,迈着沉重的、艰难的步履走过来了,正如冯将军所预言的,走向抗战胜利了。然而,冯将军看到的不是国内和平,而是新的内战。他为国内和平又做出了苦苦的努力,最后不得已远走外洋。在美国,他为反对中国内战做了许多工作。1948年下半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冯将军怀着新的向往,毅然决定乘轮回国,于7月31日在纽约偕夫人李德全并携带子女登上苏联“胜利号”(俄语“颇毕大号”)。9月1日,就在该轮快到敖德萨时,在黑海海面突然起火,夺去了冯将军的生命。在莫斯科,苏联以陆军传统最高规格为冯将军举行了葬礼。1953年10月15日,冯将军的骨灰归葬于泰山之麓。
一代英杰已长眠地下。这里还让我们回到“广播电台”去补叙一件小事。1938年在武汉时,冯玉祥将军经常请从河南流亡出来的河南坠子艺人教唱,由老舍编词,宣传抗战,并从手枪连里挑选士兵到广播电台演唱。有一首是这样的内容: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争不歇!
……
如今,苦难的祖国挣脱了重重枷锁,已是一片姹紫嫣红。让我们采撷这“五月的鲜花”,敬献在冯将军的墓前!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