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法律规定:警方有权搜查和没收任何冒牌商品。许多创出了名牌的公司还雇用私家侦探来保护他们的声誉和利益免受侵犯,“福尔摩斯”当然也能发现和抓到些制造假冒商品的骗子,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问题现在带有国际性。国际商会下面设立了假冒商品情报局,报载那位局长爱立克·艾伦说:“假冒商品现象很严重,不仅在远东地区,英国国内也是鱼龙混杂,而且常同犯罪团伙和毒品交易纠缠在一起。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坚持不懈地打击假冒商品,英国正这么做。
我对酒没有兴趣。看到国外报刊报道:由于人们生活变得富裕起来,中国的啤酒消费大大增加,1991年已达124.9亿瓶,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中国的啤酒消费的迅速增长,近年来吸引了一些外国厂家到中国开办合资企业。帕布斯特公司已在华南办了一家合资啤酒厂。米勒啤酒酿造公司在北京的一家合资啤酒厂也投产。北京已举办过一次德国啤酒节。啤酒生产的发展给国家带来丰厚的利润。
在英国,酒吧很多,一般酒吧又可兼做餐馆,许多商人习惯于在他们公司附近的酒吧用午餐以便节省时间。英国人最爱喝啤酒,苦啤酒比较流行。英国啤酒在常温口感最佳。但在苏格兰,威士忌最受重视。威士忌成了苏格兰重要的出口产品。
在苏格兰,威士忌酒共分四大派系。地区不同,地貌不同,生产的酒也不同。这使我想起了国内许多名酒的情况,都是名酒,但各有不同。这就可以适应各种酒客的不同爱好和需要。白酒在英国本来很少知音。但现在听说白酒的饮用量也开始逐渐上升。中国是否应该酿造一种适合英国人口味的白酒来英国销售呢?
萧乾先生过去曾这样评价英国:“二次大战后,这个一向靠剥削海外属领过活的大英帝国解体了。不过这个古老殖民国家本身没垮,仍居列强之一。当然,北海油田的发现帮了他们的大忙,但重要的毕竟是这个民族在世界上的适应能力。它十分保守,然而在关键时刻又颇现实,很识时务。”近几年英国经济不甚景气,但绝不能把她看得太“糟”。在不景气时代,新富翁仍在大量出现。这些人并不是靠什么平常人不能掌握的特别技术起家,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能开动脑筋,抓住机会,努力经营。
有一家自动修鞋公司,创办人名叫麦克·斯特罗姆。原先英国的修鞋店都是一些开在小街上的小脏铺子。他却在闹市开了家装潢漂亮的大修鞋店,修得既快又好,要价却较高。结果生意兴隆,门庭若市。如今他在全英已开了一百多家修鞋店,他成了一个大富翁。
罗伯特·厄尔是靠饮食业起家的百万富翁。他在大学里学的是饭店和旅馆管理,毕业后在伦敦塔附近的一家饭店工作。这家饭店为外国游客提供“中世纪式的饮食和娱乐”。他发现这种做法很受欢迎,有利可图,就在1978年自己开设了“莎士比亚酒家”,为海外旅游者举办“都铎(英国古代一个王朝的名称)之夜”,由此创业,几年之内,在英国建了一些新的饭店。成功后,更在美国开设了饭店。
杰里米·帕特维一直对园艺感兴趣,开了一家花店。70年代他在北海边的克拉克顿买了一处花园,并逐渐转向种植绿色植物,因为它比花卉更能卖钱。为了找到能供应植物的来源,他花了许多精力在加勒比海两个英属小岛上找到两个可以供应树苗的植物园。他密切注视市场需要的变化,及时供应时兴的植物,能在顾主订货后迅速把植物运来。他的主顾包括英国的许多大植物园、大花园、超级市场,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外国也来订货。
安尼塔·罗迪克在非洲和太平洋中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旅行时,发现当地妇女使用天然化妆品很好,她决定要成为一个使用天然化妆品运动的发起者,于是她向银行申请货款四千英镑开化妆店。现在,她的国际天然化妆品公司在英国已开设了四十九家店,在国外有六十几家店。公司的产品如黄瓜清洁剂、胡萝卜冷霜等,是十分有吸引力的。这些英国人的成功当然并非偶然。他们都是改革型的,也都是开放型的。
香榭丽舍的招引
——游法杂记之一
早受到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名声的招引了!到了巴黎,决定从协和广场开始步行,从头到尾走完香榭丽舍大街那一千八百八十米全程到达凯旋门。
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给我的好印象主要来自爱伦堡笔下的巴黎,在他的《暴风雨》《巴黎的陷落》和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中,那条浪漫的林荫大道,两侧绿树高耸、郁郁葱葱。秋天时,红叶黄叶流光溢彩令人心醉,阳光下,踩着落叶散步……虽遥远,但我似早已熟悉并不陌生,我带上一种愉快的好心情走上协和广场。
人说协和广场是今日花都巴黎的中心,它与凯旋门、卢浮宫在一条直线上,广场大极了,四周一圈和当中的长条修成安全地带供人游览休息,内圈和外圈是汽车道。川流不息的汽车从这个大圆盘飞驶到四方。可能法国人特爱“自由”,巴黎的汽车特别粗野,一辆辆像一只只老虎,发出的声响震耳。比起英国的交通来,巴黎的交通乱得多。每条马路上汽车、摩托都像亡命之徒。以后看到,整条香榭丽舍大街上,并排飞驶的汽车、摩托都像在追魂。
协和广场中央竖立着一座二十多米高的方尖碑,是19世纪时埃及总督赠送法国的礼物,碑身刻满古埃及象形文字,两侧各有一个造型美丽附有青铜美人鱼雕塑的大喷水池。这广场原名路易十五广场,有国王路易十五的铜像,1789年,法国大革命起来,铜像砸倒。1793年,巴黎市民在广场上搭起了断头台,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他美艳的皇后玛丽·安东尼逃跑被抓住,在这广场的断头台上被处死,协和广场就更出名。美国电影《绝代艳后》拍的就是玛丽·安东尼的故事。我在捷克布拉格旧皇宫里看到过玛丽·安东尼做奥地利公主时的画像,可真是个大美人。现在这里日光煦和,有儿童嬉笑玩耍,有鸽群飞翔,一片平和。
蓝天白云,从协和广场西去,就是巴黎最漂亮的香榭丽舍大街,三百多年前,这是从巴黎西部田园中开辟出的一条供贵族消遣的跑马大道,法文“香榭丽舍”,原意是“田园乐土”。踏上香榭丽舍路口,笔直的大道宽阔有一百多米,中间可并行八辆汽车,大批汽车“哗哗”流水般风驰电掣东来西去。公路两侧是高大的梧桐和栗树,每侧都有非常广阔的人行道,人行道一边,又有大片绿化地带,有密集的大树和可以休闲的花圃及公园。为了安全,我们赶快走上人行道。
一千八百八十米长的香榭丽舍大街,分成两段,中间以大圆盘路口为界,这两段风格迥然不同。我们先走的这一段算是东段,是一条浪漫的林荫大道,两侧都有可供憩息的公园。西段则是巴黎最繁华时新的大街,有纸醉金迷的色彩。
走在东段的人行道上。给我从小说和电影中得到的印象相似。只是一路走去,只见沿着大街两侧的人行道上每隔百米左右就有一个现代派的艺术品陈列着供人欣赏,有巨型雕塑,有木料泥塑,有钢铁制成,有玻璃材料或水泥砌搭,着眼于“新”和“奇”,大的有两三间屋面积,小的也有三四米高,两三米宽,看的人有,是否很欣赏难说。一件艺术品是十几个粗笨的大铁环焊接在一起;另一件艺术品是一群丑陋人物的彩塑,有的身上穿着“可口可乐”的广告。我见也有中国美术家的作品,是一尊庞大的挺胸凸肚笨重的中山装半身人像,但没有脑袋……现代派艺术也有很好的,但美丽的香榭丽舍充塞这些艺术品有的很煞风景,犹如一间高雅的厅堂里放进了低劣粗俗的摆设,不伦不类了!
欧洲今年流行色依然处在黑、灰、白、蓝一类素净的时装上。来自外国的游客在香榭丽舍构成了美丽的图案。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欧洲人、亚洲人、美国人、南美人……金发的、黑发的、赭发的、红发的……群集香榭丽舍,逛大街,去看凯旋门。走完东段,经过大圆盘路口,西段的香榭丽舍大街就给人另一种观感。那是穿了时装的巴黎,靓丽而丰富多彩,敏嚣而又堂皇,沿街一栋栋六七层的楼房,底层都是奢华的商店、漂亮时髦的时装店、化妆品店、精品店,又有许多剧场、影院、俱乐部、酒吧、舞厅、夜总会,夹杂着银行、旅行社、航空公司办事处、报纸杂志社、汽车展销厅、餐馆,沿街更多的是用鲜花装饰着的咖啡座。匠心独具的橱窗布置,使得街景目迷五色,琳琅满目;浓烈的咖啡香使人想停下来喝一杯歇一歇,但要看凯旋门,应该再往前走。
闻名世界的法国凯旋门早就远远展现在我们眼前。此刻,越近就看得越清楚了!它雄伟壮丽,雄踞在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末尾,全部用石料砌筑而成,五十米高,四十五米宽,二十二米厚,四面有门。下面横门可以并排驶过好几辆汽车。“凯旋门”本是古罗马奴隶制统治者为炫耀对外侵略战绩而建的一种纪念性建筑,例如罗马的泰塔斯凯旋门就建于公元81年。法国这座凯旋门,是法皇拿破仑一世为纪念他的赫赫战功而建的,1806年开工,三十年后落成,只是拿破仑未等到它完工就一败涂地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悒闷而死。这座门落成后,成了法国民族荣誉的象征和人民表达爱国热情的地方。1885年,大作家雨果的国葬仪式在此举行。1944年的8月25日为庆祝巴黎从德寇手中解放,戴高乐率法军在这里举行入城式,并与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等在凯旋门下合影留念。我们走近凯旋门时,看到一批法国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有男有女,戴着勋章缓带,举着三色旗正在聚会。
凯旋门上有巨型浮雕,著名的法国雕塑家吕德的浮雕《马赛曲》实在是不朽的佳作,我是早从摄影集和报刊上见过这浮雕的:一位右手持剑的女战士正在振臂高呼,号召人们战斗。法国国歌《马赛曲》是法国作曲家鲁日·德·李尔1792年创作的,它不仅在法国家喻户晓,在世界也传播极广。我是童年时代就会哼唱的,那旋律十分鼓舞人心。我想在《马赛曲》浮雕前拍张照留念,但既要拍完整的凯旋门,又要突出《马赛曲》浮雕,很难办到,外加汽车奔驰如虎,不敢站到大街上去。照片是拍了,《马赛曲》是模糊的。
凯旋门的拱门,内部刻有拿破仑麾下近六百名将军的姓名。中央是一座无名烈士墓,代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难的一百三十多万法军官兵。墓前有一盏明灯,日夜不灭。
走完香榭丽舍,来到凯旋门下,我仿佛听从招引已经完成了任务,仰脸向凯旋门顶上望去。上边密密麻麻全是人。人在高处显得这样小,但他们在举手指点,在东张西望,看得一清二楚。我历来看凯旋门的照片很粗心,从未想到凯旋门是可以让大批的人攀登俯览巴黎的。这次巴黎之游,才知凯旋门有电梯及石阶直通顶端,旅游者可以到上边去鸟瞰四方。亲眼目睹和看照片到底不一样。
(1999年10月25日)
塞纳河天长地久
——游法杂记之二
天上布满雨云,偶而还飘点碎雨花。
我和起凤及小女儿一家在艾菲尔铁塔附近的塞纳河边,上了游船,以便乘船在水上瞻仰河两岸巴黎绚丽多彩的风光和名胜古迹。游船很大,一百多米长,干净、舒适,舱里舱外可容纳二百来人。有一排排猩红色靠背的座椅,透明宽大的玻璃窗。虽不豪华,却也富丽。每半小时一班,票价50多法郎一人。可能由于天气不好,上一班船满载而去,我们这班游船却很空,大约只上了四五成座。
巴黎是充满着浪漫、繁华与文化艺术气韵的都市,林荫道、大马路共有六千多条,纵横交错。碧绿的塞纳河像一条圆弧将市区一分为二。河北边为右岸,南边为左岸。著名旅游景点大多沿塞纳河分布。巴黎的城市建筑容纳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各类建筑风格。尖顶的、圆顶的、方顶的都有……像一个建筑博物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