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男孩教育在西点-学习课——打破陈规,敢于突破既有经验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终生拼搏,终生学习

    西点军校约翰·科特上尉曾说:“勇敢地面对挑战,并且大胆采取行动;然后坦然地面对自己,检讨这项行动之所以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你会从中吸取教训,然后继续向前迈进,这种终生学习的持续过程将是你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的立足之本。”无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智者所必需的。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上不能有一点点厌足之心。

    因为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文化,不能在短时间内学完。就算把一生几十年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也还是非常有限的。尤其在当今这个时代,世界在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据说现在一个人一年的信息接收量相当于17世纪英国一个农场主17年的阅读量的总和。人们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何况现代社会的知识寿命大为缩短,知识淘汰的速度正在逐渐加快,过去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一个人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很快就会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很快就会被淘汰。据统计,当今世界九成以上的知识是近30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5-7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蓄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流失。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不及时“充电”很快就会在现代社会中失去能量。

    所以,在这个高速度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只有把学校教育延长为终身的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终身学习,讲的是一个人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简言之,终生拼搏,终生学习。

    在西点军校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这是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成一堆,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扩大了。

    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五道题目的有多少人?”

    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完成四道题的有多少?”

    仍然没有人举手。

    “三道题?两道题?”

    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那一道题呢?当然有人完成一道题的。”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教授放下试卷,“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他说。

    “我只想要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教育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

    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了,但是他教的这堂课却没有被遗忘。

    是的,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是人类的教育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其实,毕业了人生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不论处于什么年龄阶段,我们都应该抱着永远都努力学习的态度。因为学习是没有早晚之分的,不管在什么时候学习永远都不会太晚。

    晋平公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君主。他晚年的时候想学一些知识,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有一天,他向乐师师旷求教说:“我现在已经70多岁了,很想学些知识,恐怕太晚了吧?”师旷回答:“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呢?”晋平公没有听懂他的话,生气地说:“哪有为臣的这样戏弄君王的!”师旷解释:“我怎么敢跟您开玩笑!我曾听人说过:少年时爱好学习,就像日出的光芒;壮年时爱好学习,就像太阳升到天空时那样明亮;到老年时还能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发出的光亮。蜡烛的亮光虽然微弱,但同没有烛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动相比较,哪一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地说:“你说得真好!我明白了。”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论你是少年、青年、中年或者老年。假如你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还等什么,赶快行动起来。不论在什么时候学习都不会太晚,而你一旦停止了学习,就意味着你随时有被别人超越的危险,成为落伍者。

    没有一本万利的知识。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逐渐从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真正实现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离德国科隆不远的西比希城,约翰娜·玛克司夫人可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人。早在9年前的1994年,当时70高龄的她,经过长达6年的刻苦攻读完成了学业,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科隆大学的教育学硕士文凭。9年之后的今天,玛克司夫人又在年近八旬的79岁时,完成了长达200页的博士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如何度过晚年——学习使老人永远充满活力》,最后被科隆大学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居住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们,无不对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赞叹不已,由此她还当选为该城“最伟大女性”。后来,玛克司夫人作为嘉宾,参加了德国著名电视主持人迪沃累克主持的脱口秀节目。于是全国范围的观众都认识了这名戴着大框架眼镜、说话有条不紊又颇富幽默感的老人。

    玛克司夫人退休之前长期在一家公司任职,是个非常活跃、开朗的人。退休之后,不甘寂寞的她先是上了一个法语班。后来在报上看到科隆大学招收老年大学生的广告,便勇敢地报名成为正式大学生,当时她已满65岁。她披露,第一学期的学习让她很难适应。因为小时候上中学时,课程和课表都是由学校或教师制定的,而这一次一切都得自己安排。在度过最初的难关之后,她越学干劲越大,而且凭借着年轻时积累的丰富知识和打下的良好的学习基础,成绩居然在班上遥遥领先。平时她和年青人一样身穿运动装或牛仔服,还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游戏或体育运动。她坚持每周参加一次。她在入学的第三年就学会了电脑操作,还积满了所需要的足够学分。不过,她并没有忘记忙里偷闲回家操持家务,并尽量抽空陪丈夫吃饭。同学们惊奇地发现,在她念书期间,竟然做到了学习、家庭两不误!

    玛克司夫人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老年妇女如何才能安度晚年。玛克司夫人曾深入多个养老院和普通家庭,采访了34名终身学习的老年妇女。由于她是她们的同龄人,她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向她倾诉了二战遗留在自己心灵深处的创伤,以及进入老龄之后感觉到的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而正是老年时代孜孜不倦的学习,她们的晚年生活才会变得异常充实和快乐,有的还因此而克服了酗酒、吸毒或依赖药物。她认为,进入老年后大脑的“锻炼”尤为重要,如背诵歌词和外语单词就是很好的锻炼大脑的方式。在论文中她强调,每个人都会变老,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如何度过晚年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除了坚持学习外,另一关键是坚持运动。她建议所有老人都选择至少一种力所能及的运动,并力图避免只说不做。她的口号是:天天锻炼,使自己年轻10岁!

    面对着时光的流逝,玛克司夫人并没有因为年龄的问题而停下继续学习的脚步。相反,她能够“活到老,学到老”、终生拼搏,所以她受到了人们的爱戴,成为了世人学习的楷模。

    海曼曾经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她成为了一名医术高明的牙医,她每周只工作三天,而每年的收入是10万美元。她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十分满意,认为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没有什么不好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40岁的时候,她的手因患了关节炎而无法再做牙医的工作了。最后只能到一所中学教书,收入也由原来的每年10万美元减少到了3万美元。

    可以看出,海曼的错误就在于认为自己目前的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和谋生手段,更没有必要去尝试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这就是停止学习的后果。

    其实,终生学习就是最好的成功捷径,如果仅仅满足于已经学到的知识,从而停止了学习,再优秀的人也无法取得真正的成功。不进则退,这是永恒的真理,因此,不再学习与提高的人,只能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很多人都认为,学校里学的东西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相当多的知识与技能,完全要靠我们在实践中边学边摸索。

    社会就像百科书,需要经常不断地去翻阅,才能跟上时代。如果不及时“充电”很快就会落伍。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干劲。西点校训说:“强化知识更新,树立‘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所以,我们应该尽早树立终生拼搏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勤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西点军校学员、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说:“才能出众者才堪担当重任;而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是获得才能的惟一途径。”由此可见,勤奋与才能的关系是何样密切。没有勤奋就不会有才能,而有了才能却不加以勤奋巩固,那么才能也不会持久。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魔术大师在苏丹面前表演魔术,他的魔术表演使得苏丹赞赏不已,惊异地称其为天才。这时候,有一个大臣很不知趣地说:“陛下,大师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位大师的技艺是他多年以来勤于苦练的结果呀!”

    苏丹被大臣的反驳扫了兴趣,于是就非常轻蔑地喊道:“你没有任何才能,你到城堡里去吧!在那里你要好好反思一下我说的话。为了使你不至于寂寞,我送给你两只小牛犊作伴。”

    从被关到牢房的第一天开始,这个大臣就抱着小牛犊练习爬台阶,从第一个台阶直到塔顶。几个月后,小牛犊越来越大了,这个大臣的力气也不知不觉地增长了。

    一天,苏丹突然想起了他的大臣还被关在大牢里面,于是就亲自去看看他。当苏丹走到大牢里的时候,他感到非常惊奇:“真主呀,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多么神奇呀!"

    原来,这位大臣正用双手捧着一头大公牛,对苏丹说从前说过的那些话:“陛下,大师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的力量是我勤奋练习的结果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份汗水,一份收获,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这世上没有轻而举就能学到的本领,也没有不费一丝力气就能得到的收获。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勤奋博学的人。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与其勤奋好学和杰出的才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初获少尉军衔,在国内从事军训工作。因其富有成效地创办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而成为少校,并受到康勒尔准将青睐和栽培,送他进入指挥参谋学院受训。

    艾森豪威尔不负所望,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获毕业证书。

    他非常崇拜潘兴和麦克阿瑟两位名将,曾追随麦克阿瑟达6年之久,历任团长、团参谋,后升为准将,而后做了第一军团参谋长。

    1941年,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打算对参谋部作一些人事变动,希望陆军总司令部副主任克拉克推荐十位军官,想从中挑选一人出任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克拉克回答说:“我推荐的名单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如果一定要十个人,我只有在此人的名字下面写上九个‘同上’。”这个人就是艾森豪威尔,他因才能出众而倍受克拉克赏识。

    在作战处,艾森豪威尔工作踏实,很有作为,出色地完成了《欧洲战区总司令之指令》,受到马歇尔的称赞。恰恰又因为这份报告,使得幸运之神再度降临,他被越级提升。这成为了他一生军事生涯中最为重要的转折。

    这份出色的报告,显露出他才华横溢,具备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受马歇尔的推荐而出任美国驻伦敦的欧洲战场司令。马歇尔独具慧眼,而艾森豪威尔也不负重托,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后来,艾森豪威尔又出任进攻北非的盟军统帅,最后成为了登陆法国的盟军最高统帅,荣获五星上将的军衔。

    艾森豪威尔将军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他的勤奋刻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勤奋好学让他获得了超人的才能,而这些才能则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已经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不写作。也就是说一年中,他只休息三天。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国庆节。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

    确实,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也是事业成功的催产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勤奋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美国著名专栏作家乔治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小镇上当老师,薪水十分微薄。其实,他有自己的优势: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乔治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一边羡慕那些工作体面、薪水优厚的同学。这样一来,乔治不仅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写作也变得索然无味,他不务正业,一天到晚琢磨着“跳槽”,希望能有机会找到一个较好的工作。

    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乔治的本职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一无所获。这期间,他试着联系几家自己向往已久的公司,但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纳他。

    正在乔治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件平常的小事,彻底改变了乔治的生活状态。那天学校开运动会,这在当时精神生活极其贫乏的小镇,无疑是件大事,因而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小小的操场被围得水泄不通。乔治来晚了,他站在人墙后面,使劲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热闹的情景。

    这时,身旁一个矮小的男孩引起了乔治的注意,只见他不知疲倦地一趟趟从不远处搬来砖头,在那人墙后面,耐心地垒着台子,一层又一层,足有半米高。乔治不知道他花费了多长时间垒起这个台子,不知道他因此少看了多少精彩的比赛,但他登上自己垒起的台子朝周围的观众灿然一笑时,那份成功的喜悦,却是如此地令人向往。

    刹那间,乔治的心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就要比别人站得更高,要想比别人站得更高,就要不怕辛苦在脚下多垫一些砖头。

    从那以后,乔治开始勤奋地工作,在工作中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辛苦。很快他被评上了优秀教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也纷纷落到他头上,业余时间,他笔耕不辍,作品频繁见诸报端,成了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如今,他已成为一个很有名气的专栏作家。

    哲人曾经说过,古罗马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

    我们清楚地知道无论干哪一行,没有勤奋,都将一事无成。“一千个虚幻辉煌的未来抵不过一个勤奋踏实的现实!”我们只有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我们才能积累比别人更多的心得和经验,逐渐在众多普通营销员中脱颖而出,从一名普通的寿险营销员一步一个脚印发展为寿险的精英、营销业务的管理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就是这句话,让我们时时刻刻地牢记着“勤奋”。自古以来,勤奋的优良品性一直为人广为传颂。李商隐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言,而达·芬奇则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由此看来,古今中外,勤奋都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杰出的人之所以比一般人杰出,在于他比别人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因此更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荣誉拒之门外。勤奋是一生的事业。只有拥有这样的决心和魄力,才是一个真正勤奋的人,才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求知心切,永远把自己当学生

    西点军校曾经有一则校训:“求知心切,永远把自己当作学生,问一些傻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乐于和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

    观察一下周围的人,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一般进步比较快,而不注意这一点的人,一般进步较慢,以至很吃亏。

    总之,任何一个有大本事的人,都能够放下姿态把自己当作学生,并且努力向别人学习的人,因为他不是局限于自己的狭隘天地,而总是能够及时地把别人花费代价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财富。

    1802年7月4日,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宣告西点军校诞生。

    杰斐逊是美国第三届总统,他也许不如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那样著名,但许多人都读过他起草的《独立宣言》。虽然杰斐逊是200多年前的人物,但西点学子认为,从他那里,仍可学到许多东西。

    1743年,杰斐逊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父亲是军队里的一名上将,他母亲出身于名门世家。不论是从出身还是从受教育情况来看,他都属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在当时贵族人士发号施令之外,很少与平民百姓交谈。但杰斐逊却不管那一套,他和园丁、佣人、侍应生们交谈。能使人轻松、愉快地和你作开诚布公的交谈是一种真正的艺术。杰斐逊有一次对法国伟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只要你这样做了的话,你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着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

    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因此,杰斐逊向每个人学习的习惯颇受美国人推崇。

    杰斐逊总统的勇气和他的理想主义是建筑在知识之上的。在那个时代,他知道得几乎比任何人都多。他的兴趣之广,几乎和伦纳德·大·维西一样惊人。据说他30岁时就能够解释太阳和星球的运动,并能绘制房屋设计图,训练马匹,拉小提琴。

    杰斐逊有着无穷的潜力和精力,他搞过创造发明,写过书,发表新的见解并开创了各个领域中的人类活动的新纪元。他还是一位农业专家、一位考古学家和一位医学家。他试验作物的轮种法和土地肥力保护法要比在社会上正式推行早整整一个世纪。他还发明了一架比当时所有的犁更先进、更完善的犁。他影响了整个美国的建筑业。他经常制造出一些简化人们日常生活的设备。人们对他发明的许多小器械,如一架誊写重要文件的机器、一个指示室内和户外气候的仪器、一张圆转桌和许多其他东西是记忆犹新的。

    1796年,杰斐逊成了美国哲学界的领袖,这有助于创立注重自由和进步的美国哲学流派。这一流派里包括了好几位伟人:一位是汤姆斯·潘恩——一位著名的作家;另一位是本杰明·拉什博士,他对心理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有一位是发现氧的约瑟·普里斯特利。他们这些人一致公推杰斐逊为他们的首领,因为他对他们研究的范围无不知晓。

    熟悉他的人写道:杰斐逊看上去不像总统,倒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他爱好质朴的哲学。在他参加宣誓就任总统的典礼时,他一人独自骑马而来,自己把马拴在栏杆上,然后再去参加典礼,他痛恨‘阁下’这一称呼,而坚持让人叫他杰斐逊先生。

    “他身长有七英尺多高,精悍强壮。他的衣服好像是太小了,他随随便便地坐在他朋友中间;他的脸很开朗,整个形象是一副松散随便的样子。他的讲演有点杂乱无章,词句不加组织。他走到哪里,就把这种不拘礼节的作风带到哪里。”

    这位表面上看上去丢三落四的哲学家,实际上过着一种很有节奏的生活。他黎明起床,在早饭前通常写点什么或看点什么。早饭后再看上一个小时。工作一天后,他总是要开夜车,看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古英语作品。在所有看过的书上,他都仔细地加上注释。

    在杰斐逊所有的才能中,有一样是主要的,即他比任何孜孜不倦的优秀作家都更为出色。他的全著共有五十多卷,现已全部出版。当1776年在费城需要起草“独立宣言”时,他的写作才赋很快就被发现,他担负起起草“独立宣言”这一重任。千百万人一直为他的话振奋。毫无疑问,杰斐逊的渊博知识和他谦虚的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实际上,美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人士都非常注重向别人学习。西点学子非常仰慕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亨利·福特也是如此。

    福特有着执着的创业精神,他非常喜欢学习,从来不耻于向人请教。

    亨利·福特是农家子弟,但他从小对农事毫无兴趣。他认为,跟在慢吞吞的马后面犁田,实在太浪费时间,所以,他想制造出便捷有效的机械来代替人力、畜力。

    有一次,亨利·福特乘马车去底特律。途中,他生平第一次见到一辆不用马拖、自己能行走的蒸汽推动的车子。趁着这辆蒸汽车停下来时,福特向驾驶员问了一大堆有关性能、操作方法的问题。

    回家后,他做了个木质车身,又用一个2加仑的油桶当作锅炉,试图推动他的非“机车”。带着这样强烈的创业愿望,17岁的亨利·福特就到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公司就业了。可是,只干了6天,他就辞职了,原因是“该公司先进员工必须花费好几小时才能修复的机械,我只要30分钟就修好了,使那些先进员工对我感到嫉妒不满”。

    1891年,亨利·福特进入爱迪生电灯公司工作,仍致力于设计自己的“自动马车”。1896年,他的愿望实现了。1899年,亨利·福特成功地制造了三辆汽车,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先驱。1901年,亨利成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但1902年就散伙了。1903年6月,亨利又重新创立了福特汽车公司,他设计制造的A型车销路奇佳,一年多时间里销出1000多辆。后来,亨利又设计了N型车、R型车、S型车,都十分畅销。1908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T型车诞生了,此车先后共销出1545878辆,为普及小汽车做出了贡献。到1925年10月30日,福特公司的工厂里一天能造出9109辆T型车,平均每10秒钟出1辆,从而创造了世界汽车生产史上的奇迹。

    福特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这与他虚心求教,敢于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他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创立了“福特生产方式”——流水线生产。1908年,亨利·福特决定聘请管理专家沃尔·弗兰德斯进厂,协助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并允诺,如果弗兰德斯能在12个月内生产出1万辆车,给他2万美元奖金。最后,1万辆车的年度生产目标提前实现了,此时弗兰德斯虽然建立自己的新公司去了,但亨利·福特却从他那里学到了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技术管理知识。

    1913年8月,亨利·福特决定,把技术员C·W·艾夫利和威廉·克朗在发动机、主轴、磁电机组装三条供给线上使用的“运动中的组装法”推广到总装配线上,此举获得成功,从此大批量流水线生产方式产生了。一时间,亨利·福特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福特是一个谦虚的人,他懂得时时向别人学习。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他,正是这种精神让他能够永远放低姿态把自己当作学生,并且能够时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不足。

    西点军校学员认为,善于吸取他人经验的人,首先是不会有嫉妒心的。一旦被嫉妒的心态所左右,他们的思想就会发生畸形改变,他们的眼睛就会被蒙蔽,他们的行为就会背离正常的轨道。

    善于吸取知识的人,主张靠竞争来获取成功,在竞争中提高自己,找到成功的途径。他们所盼望的竞争方式,是人人平等、公正、合理合法的竞争。

    那些优秀人士看待比自己成功的人士,自有一套方法。他们敬佩而不嫉妒,羡慕而不怨恨,模仿而不妨害。他们接近成功人士的目的,是学习别人的优点,了解别人的优势,为我所用,以便充实和武装自己,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他们清楚一点:具有那些优秀人才的特质,才有同别人一较高低的资本。

    当然,真正善于吸取的人,除了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也应经常向那些看起来弱小、贫困、失败甚至愚蠢的人学习。他们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因而不论何种场合,与什么人相处,总是抓住机会了解学习更多的东西。

    生活有各种层面,每个层面均有不同的现象。而我们每个人的经验和学识,多半来自我们熟知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圈子。一旦脱离我们固有的圈子,就会感到陌生、不解、无所适从。事实上,这正是绝佳的学习机会。

    而对于个体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的独立的世界。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和我们不同,我们永远无法彻底明晰他内心的秘密。因此,即使是乞丐、精神病人,仍然可能让我们深受启发。

    打破陈规,敢于突破既有经验

    经验是对前人或前事做的不系统总结,一定时期内,经验能指导你成功,但是有时,经验会成为你获取成功的绊脚石。

    经验只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定律。但是常人所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喜欢依照经验办事。殊不知,许多时候经验是靠不住的。这就需要你敢于突破经验,灵活办事。

    众所周知,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行李抬起来,但我们在看马戏表演时却发现,这么巨大的动物,却安静地被拴在一个小木桩上。

    因为它们自幼儿时开始,就被沉重的铁链拴在牢固的铁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气去拉,这铁桩对幼象而言太沉重了,当然动也动不了。不久,幼象长大,力气也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总是不敢妄动。

    长大后的象,可以轻易将铁链拉断,但因幼时的经验一直留存至长大,所以它习惯地认为(错觉)“绝对拉不断”,所以不再去拉扯。从人类来看也是如此——虽被赋予称为“头脑”(无限能力)的最强大的武器,但因自以为是而不用武器,于是徒然浪费“宝物”,实是愚蠢。由此可知,不只是动物,人类也因未排除“固定观念”的偏差想法,而只能以常识性、否定性的眼光来看事物,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没有那样的才能”,终于白白浪费大好良机。除了这种静止地看待自己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外,用僵化和固定的观点认识外界的事物,有时也会带来危害。比如,通常我们知道,海水是不能饮用的,可是如果抱定这种认识,也可能犯下严重的错误。

    西点学子经常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九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得以幸存下来。但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用来充饥。更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晒下,每个人口渴得冒烟,水成为了最珍贵的东西。

    尽管四周都是海水,可是所有的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根本不能用来解渴。现在九个人惟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等呀等,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天际除了海水还是一望无边的海水,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岛。慢慢地,他们支撑不下去了。

    八个船员相继渴死,当最后一位船员快要渴死的时候,他实在忍受不住地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上了一肚子海水,船员喝完海水,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苦涩味,相反觉得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待死神的降临。他睡了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船员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海水发现,这里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海水实际上是可口的泉水。

    谁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饮用”,这是基本的“常识”,因此,八名船员被渴死了。是“环境”害死了他们,还是“经验”?不用说,是他们脑海中的所谓“经验”害了自己,而那位敢于突破既有经验的聪明者却得以生存了下来。由此可见,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是需要我们鼓起勇气打破一些看似确定无疑的规则,这样才能为我们的人生赢得一个崭新的局面。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改变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惟一标准,存在的自然就变成了合理的了。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于是创造力丧失了!于是想像力萎缩了!思维定势已经成为人类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碍。但是,在生活中总有一些聪明人能够突破传统的经验,为自己闯出一条阳光大道来。

    亨利·兰德平日非常喜欢为女儿拍照,而每一次女儿都想立刻得到父亲为她拍摄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诉女儿,照片必须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从照相机里拿下来后,再送至暗房用特殊的药品显影。而且,在副片完成之后,还要照射强光使之映在别的像纸上面,同时必须再经过药品处理,一张照片才告完成。他向女儿做说明的同时,内心却问自己:“等等,难道没有可能制造出”同时显影剧院“的照相机吗?”对摄影稍有常识的人,在听了他的想法后都异口同声地说:“怎么可能呢?”并列举很多理由说:“简直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梦。”但他却没有因受此批评而退缩,最后,他终于不畏艰难地完成了“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因而,兰德企业也诞生了。

    亨利·福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直到40岁,他的生意才获得成功。他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教育。在建立了他的事业王国之后,他把目光转向了制造八缸引擎。他把设计人员召集到一起说:“先生们,我需要你们造一个八缸引擎。”这些聪明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们深谙数学、物理、工程学,他们知道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行不通的。他们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看着福特,好似在说:“让我们迁就一下这位老人吧,怎么说他都是老板。”他们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释说八缸引擎从经济方面考虑是多么不合适,并解释了为什么不合适。福特并不听取,只是一味强调:“先生们,我必须拥有八缸引擎,请你们造一个。”

    工程师们心不在焉地干了一段时间后向福特汇报:“我们越来越觉得造八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福特先生可不是轻易被说服的人,他坚持说:“先生们,我必须有一个八缸引擎,让我们加快速度去做吧。”于是,工程师们必须再次行动了。这次,他们比以前工作得努力一些了,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资金,他们对福特的汇报与上次一样:“先生,八缸引擎的制造完全不可能。”

    然而对于福特,在这位用装配线、每天5美元薪水、T型与A型改良的工业的人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说。亨利·福特炯炯有神地注视大家说:“先生们,你们不了解,我必须有八缸引擎,你们要为我做一个,现在就做吧。”猜猜接下来如何?他们制造出了八缸引擎。

    西点军校学员认为,老观念不一定对,新想法不一定错,只要打破心理枷锁,突破思维定抛,你一定会取得梦想中的成功。

    充分利用闲暇时光,不要让任何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

    在西点军校有一则校训:“一定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闲暇时光,不要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溜走。”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曾流行过这样一句箴言:“人的成就,决定于他晚上8点到10点在做什么。”西点军校前学员团团长麦康尼夫说:“闲暇时光如果不用来读书,以积蓄发展自我的力量,而是在无所事事中任其流逝是非常可惜的。”由此可见,充分利用闲暇时光来发展自己是何等重要。

    1903年,英国数学家科尔在一次数学年会上通过自己的论证,成功地破解了一道数学难题,就是2的67次方减1到底是不是人们猜想的质数,科尔的成功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当时,有人问科尔:“您论证这个课题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说:“3年内的全部星期天。”星期天,每个人都有,许多人并不珍惜它,但同样的星期天在科尔的眼里却无比珍贵,他把它们充分利用起来,从而使自己成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是西点学子重要的榜样之一。

    威尔逊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当他还在摇篮里牙牙学语的时候,贫穷就已经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威尔逊1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在外面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只能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

    在经过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一头牛和六只绵羊作为报酬。他把它们换成了84个美元。他知道金钱来得极为不易,所以绝不肯浪费一分一毫,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美元,每一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这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在离开农场之后,他徒步到100英里之外的马萨诸塞州的内蒂克去学习皮匠手艺。他风尘仆仆地经过了波士顿,在那里他可以看见邦克希尔纪念碑和其他历史名胜。整个旅行他只花费了一美元六美分。

    在他度过了21岁生日后的第一个月,就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在那里采伐圆木。威尔逊每天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星星出来为止。在一个月夜以继日的辛劳努力之后,他获得了6个美元的报酬。

    身处这样的困境,威尔逊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白白流走。

    12年之后,他在政界脱颖而出,进入了国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威尔逊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登上权力的顶峰,这与其能够充分利用闲暇时光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试想一下,如果他像别人一样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又怎么会有出众的才能,怎么能够当上举世瞩目的美国总统呢?

    很久以前,有两个道士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道士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不知不觉4年过去了,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道士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道士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因此就没太在意。可是到了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道士还是没有下山挑水。

    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道士心想:“他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他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打太极拳,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四年来,我每天都会抽空挖这口井,虽然有时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我终于挖出了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去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正所谓白天求生存,晚上求发展。四年来,左边山上的道士利用业余时间挖了口井,终于可以不必为年龄大时挑不动水没有水喝而担心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现在我们工作怎样,都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为以后没有水喝而忧愁。业余时间可安排一些休闲活动,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书学习,把它用到“正事”上,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努力干出成绩。

    一个人如果想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懂得珍惜和利用好业余时间。把业余时间用到与工作有关的方面,使之作为“正业”的补充和延续;还可以用到健康的业余爱好上,丰富业余生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快节奏的工作学习之余,我们不妨放松一下,参加文娱活动,既可丰富生活,又可调节精力和体力。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

    但一切都要掌握一个度,经常地、不节制地长时间沉醉于娱乐场所之中,非但起不到文化娱乐的效果,反而会因精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影响工作和学习,时间长了会使身体疲惫累积,使机体能力和精力下降。

    许多损伤身体、影响体质的因素都是和过度、过量、不爱惜自己有关。比如,业余时间几个人玩玩扑克牌和打打麻将牌,可消除烦闷,也可增加人际间的关系,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有不少人业余时间迷醉于牌桌和麻将桌上,通宵达旦,在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和静止坐姿的情况下,使思维和身体处于紧张极限,使人精神恍惚,食欲减退,影响工作,影响身体。更有甚者用麻将和扑克进行赌博,志向堕落,污染了社会风气,我们应该坚持反对。

    不管你有多么伟大,都要不断提升自己

    西点军校第一任校长乔纳森·威廉斯曾说:“不管你有多么伟大,你依然需要提升自己,如果你停滞在现有的水平上,事实上你是在倒退。”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提升自己。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就要勇于找出自己的弱点,并进行批评与反思,这是西点军校历来倡导的优良传统。在实际的训练和学习中,学员们也是这么做的,勇于向自己的弱点开炮,深刻剖析自己的弱点。通过在西点军校的学习与生活,学员们在批评与反思中完善了自己,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团队精神和战斗力。将自己降到最低之处,而后再重塑一个全新的自己。西点新学员开始学习管理技巧之前,西点军校先让他们知道自己所不懂的地方。他们必须将自己变成一张纯净的白纸,从零开始。因为从此刻起,对于他们来说,唯一最重要的事就是他们所不懂、不知道的事情。

    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就是要有自知之明。你应该清楚,在自己擅长的背后还隐藏着哪些弱点,然后尽力将其改正和弥补。无论人家怎样夸奖你,你一定要明白,你还远不是个尽善尽美的人。你要懂得,人们赞扬你,多半是希望你做得更好。如果你不再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那就是一种自高自大的表现。骄傲是人类的夙敌,如果不战胜它,就会毁了我们自己。

    阿里是闻名世界的拳击运动员。在18年的运动生涯中,他一共打了61场比赛,创造了56胜5负的惊人纪录,其中有37场是击倒对手。面对阿里匪夷所思的赫赫战绩,人们用“超人”这个词语来称赞他。在一片赞美声中,阿里也曾经飘飘然过,以为自己真的是不同凡响的超人,幸好,有一位普普通通的空姐,及时给他注射了一针清醒剂。有一次,阿里乘坐一架芝加哥飞往拉斯维加斯的航班。飞机起飞时,空姐要求每位乘客系好自己的安全带。阿里自恃自己的特殊名望,并没有马上按照空姐的要求去做。空姐见状,便来到阿里的身边,再次要求他系好安全带。阿里不以为然地说道:“超人是不需要系安全带的。”这位空姐平静地微笑着对阿里说了一句足以让他清醒的话:“超人用得着坐飞机吗?”阿里愣了一下,乖乖地系好了自己的安全带。从此,阿里不再以超人自居,他知道,一个人,无论怎样杰出和卓越,他都不可能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是的,每个人都不可能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大名鼎鼎的世界冠军也不例外。

    现实中,人最不了解的便是自己。想要更好地了解自己,首先就要学会敢于不如人。敢于不如人实际上就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是一种期待成长的过程及勇气。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敢于不如人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自信。天外有天,楼外有楼,一个人怎能时时处处胜过所有的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算机智。

    闻一多说过:“我们不怕承认自身的‘弱’,越知道自身弱在哪里,越好在各人自己的岗位上来尽力加强它。”虚怀若谷的人,不会被头上各色各样的光环所蒙蔽。他清楚自己的长处与弱点,失败与成就。他能虚心接受不同的意见,更能以宽广的胸怀接受他人的批评,甚至为批评自己的人鼓掌。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因嫉妒之火而吞灭心中的灵光。

    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

    每当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即将执行一个计划时,他总会把那个计划拿给他的最善于吹毛求疵的批评家去审查。他的批评家们常常会将他的计划批得一无是处,并且绝决地告诉他该计划是不可行的。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将计划给一群批评家们看,而不把计划拿给那些赞同他的观点的谋士看。艾森豪威尔则回答说:“因为我的批评家们会帮助我找到计划中的致命弱点,这样,我就可以把他们纠正过来。”

    追求成功的西点人,总会尽力寻求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的地方,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人会有各种潜能与优势,但是你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将其发挥出来,你只能在一个地方用足你的力气,在你没有用力气的地方,在你无暇顾及的地方,你必然不如那些在这个地方用足力气的人。你的精力有限,机遇也有限,因此,你能如人的地方会很少,而不如人的地方会很多。

    要想取得成功,不但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渴望,还必须有敢于承认不足的勇气,之后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目标和能力,然后模仿、运用、调适。只有敢于不如人,才能最后胜于人。

    找出自己的弱点,向它发起进攻

    一个人要想取得进步,就得勇敢地找出自己的弱点,并对其进行批评与反思。在西点军校的训练和学习中,学员们都能勇于向自己的弱点开炮,深刻剖析自己的弱点。通过在西点军校的学习与生活,学员们在批评与反思中完善了自己,大大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和团队精神。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倘若你想征服世界,你就得征服你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如果你想提高,你就必须向自己发起挑战,实际就是挑战自己的弱点。

    无数优秀的西点军人的成功之路,无不是以“把困难当作挑战”、“把压力视为动力”的自我激励而开始的。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遇到临阵逃脱、畏缩不前的懦夫,尽管在迎接挑战的勇气中也有相当的自尊成份,但总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是否善于从周围的每一个地方吸取营养,是否善于不断地从外界自觉组织出对自己的激励,并进而把这种激励转化为上进的行动、基础,还是在于对自己怎样看待、评价,把发展目标定在哪里和形成怎样的自我修养。

    阿克曼的成功就是勇敢向自己的弱点进攻的结果。

    有一天,阿克曼来到巴黎附近的一座教堂推销保险。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向一位老牧师介绍投保的好处。老牧师一言不发,很有耐心地听他把话讲完,然后非常平静地说:“听了你的介绍,丝毫引不起我的投保兴趣。年轻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阿克曼大吃一惊:“改造自己?”老牧师回答道:“是的,你可以去诚恳地请教你的投保户,请他们帮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是有智慧的人,倘若你按照我的话去做,将来一定会做出一番成就的。”

    阿克曼接受了老牧师的教诲,他策划了一个“批评阿克曼”的集会。集会的目的是让别人能坦率地批评自己,所以他确定了下列三项原则:一、集会要使人人都能畅所欲言,所以人数不能多,以五人为限。二、为了要让更多的人都有批评的机会,每次邀请的对象不能相同。三、既然是他主动邀请别人来的,别人就都是他的贵宾,一定要热诚地招待他们。

    一切就绪,他立刻去拜访几个关系较好的投保户,非常诚恳地说:“我才疏学浅,又没有上过大学,因此连如何反省都不会,所以我决定召开原一平批评会,恳请您抽空参加,对我的缺点加以指正。”这些人觉得这种性质的集会很有意思,都很痛快地答应了。

    阿克曼批评会终于如期开场,他觉得自己就像是砧板上的一块肉,等着任人宰割。第一次批评会就使阿克曼原形毕露:

    ——你的个性太急躁了,常常沉不住气。

    ——你的脾气太坏,而且粗心大意。

    ——你太固执,常自以为是,这样容易失败,应该多听别人的意见。

    ——对于别人的托付,你从不知拒绝,这一缺点务必改进。

    ——你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所以你必须有丰富的知识。你的知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加强进修,以成为别人的“生活指导者”。

    ——待人处事千万不能太现实、太自私,也不能耍手腕或耍花招,一切都应诚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诚实才能维持长久。

    他把这些宝贵的逆耳忠言一一记下来,随时反省自己。阿克曼批评会按月定期举行,他发觉自己就像一条蚕正在“蜕变”。每一次的“批评会”,他都有被剥一层皮的感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批评会”,他把身上一层又一层的劣根剥了下来。随着劣根性的消除,他逐渐进步、成长。他把在“批评会”上获得的改进用在每天的推销工作中,业绩直线上升。

    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直面弱点所带来的成绩。人生的某些时候,你一定要狠下心来挑战自我,拿自我的弱点开刀,这样你才能够走出挫折,在人生的战场上永远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一个十岁的美国小男孩,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左臂。他很想学习柔道。于是拜日本柔道大师为师开始学习柔道。他学习很努力,只是在训练的时候,师傅只教了他一招,他有点着急了。于是他终于忍不住问师傅:“我是不是应该再学学其他招术?”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他虽然不是很明白师傅说的话的意思,但他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照着练了下去。几个月后,师傅第一次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能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但对手还是很快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他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他出人意料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阿博特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他显然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他会受伤,就叫了暂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比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他立刻使出了那招,很快就制服了对手,由此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他鼓起勇气问师傅说:“师傅,我怎么就凭一招就赢得了冠军?”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几乎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唯一的办法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小男孩将自己的劣势变成了优势。所以说,只要懂得扬长避短就无劣势可言。面对自己的弱点,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坚信自己能够克服,生活对我们还是很公平的,只要我们有勇气,我们就一定会获得生活的奖励。

    西点军人认为,挑战自我,就是勇于向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宣战。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不断地完善自我。然而,向别人挑战易,向自己挑战难。一个伟大的人格力量就是能够自觉地向自己的弱点和缺点挑战,就是向自己心中的“怕”和“懒”二字宣战,就是要有跳起来去摘取胜利果实的勇气。懦夫和懒汉是有十分本事只干七分事情,平庸之人是有七分本事只干七分事情,而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是有七分的本事而勇挑十分的重担,所差的那三分本事,在干的过程中通过努力奋斗去获得,从而促进成功的到来,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真正的西点军人相信,挑战已不是目的,而最终的目的是要“降服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必胜者”,成为自己的主人。

    倘若你能够像西点军校军人一样以积极的心态直面自己的人生,勇敢地向自己的弱点开炮,你就会发现,上帝的福音总是在你认为最弱的地方和最难的时刻等待着你。要想获得一个更大的成功,那么请从你最弱的地方开始吧,最大的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