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思绪-永不停航的船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他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孟氏称“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这正是旧派对付新派的好方法。

    洪水与猛兽——徐志摩

    二千二百年前,中国有个哲学家孟轲,他说国家的历史常是“一乱一治”的。他说第一次大乱是四千二百年前的洪水,第二次大乱是三千年前的猛兽,后来说到他那时候的大乱,是杨朱、墨翟的学说。他又把自己的距杨、墨比较禹的抑洪水,周公的驱猛兽。所以崇奉他的人,就说杨、墨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后来一些学者,要是攻击别种学说,总是袭用“甚于洪水猛兽”这句话。譬如唐、宋儒家,攻击佛、老,用他;清朝程朱派,攻击陆王派,也用他;现在旧派攻击新派,也用他。

    我以为用洪水来比新思潮,很有几分相像。他的来势很勇猛,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仿佛水源太旺,旧有的河槽,不能容受他,就泛滥岸上,把田庐都扫荡了。对付洪水,要是如鲧的用湮法,便愈湮愈快,不可收拾。所以禹改用导法,这些水归了江河,不但无害,反有灌溉之利了。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他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孟氏称“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这正是旧派对付新派的好方法。

    至于猛兽,恰好作军阀的写照。孟氏引公明仪的话:“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现在军阀的要人,都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家产,奢侈的了不得,别种好好作工的人,穷的饿死;这不是率兽食人的样子么?现在天津、北京的军人,受了要人的指使,乱打爱国的青年,岂不明明是猛兽的派头么?

    所以中国现在的状况,可算是洪水与猛兽竞争。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伏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

    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

    “今”

    ——李大钊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甚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那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现时有两种不知爱“今”的人:一种是厌“今”的人,一种是乐“今”的人。

    厌“今”的人也有两派。一派是对于“现在”一切现象都不满足,因起一种回顾“过去”的感想。他们觉得“今”的总是不好,古的都是好。政治、法律、道德、风俗,全是“今”不如古。此派人惟一的希望在复古。他们的心力全施于复古的运动。一派是对于“现在”一切现象都不满足,与复古的厌“今”派全同。但是他们不想“过去”,但盼“将来”。盼“将来”的结果,往往流于梦想,把许多“现在”可以努力的事业都放弃不做,单是耽溺于虚无飘渺的空玄境界。这两派人都是不能助益进化,并且很足阻滞进化的。

    乐“今”的人大概是些无志趣无意识的人,是些对于“现在”一切满足的人。他们觉得所处境遇可以安乐优游,不必再商进取,再为创造。这种人丧失“今”的好处,阻滞进化的潮流,同厌“今”派毫无区别。

    原来厌“今”为人类的通性。大凡一境尚未实现以前,觉得此境有无限的佳趣,有无疆的福利;一旦身陷其境,却觉不过尔尔,随即起一种失望的念,厌“今”的心。又如吾人方处一境,觉得无甚可乐;而一旦其境变易,却又觉得其境可恋,其情可思。前者为企望“将来”的动机,后者为反顾“过去”的动机。但是回想“过去”,毫无效用,且空耗努力的时间。若以企望“将来”的动机,而尽“现在”的势力,则厌“今”思想,却大足为进化的原动。乐“今”是一种情性,须再进一步,了解“今”所以可爱的道理。全在凭他可以为创造“将来”的努力,决不在得他可以安乐无为。

    热心复古的人,开口闭口都是说“现在”的境象若何黑暗,若何卑污,罪恶若何深重,祸患若何剧烈。要晓得“现在”的境象倘若真是这样黑暗,这样卑污,罪恶这样深重,祸患这样剧烈,也都是“过去”所遗留的宿孽,断断不是“现在”造的;全归咎于“现在”,是断断不能受的。要想改变他,但当努力以回复“过去”。

    照这个道理讲起来,大实在的瀑流,永远由无始的实在向无终的实在奔流。吾人的“我”,吾人的生命,也永远合所有生活上的潮流,随着大实在的奔流,以为扩大,以为继续,以为进转,以为发展。故实在即动力,生命即流转。

    忆独秀先生曾于《一九一六年》文中说过,青年欲达民族更新的希望,“必自杀其一九一五年之青年,而自重其一九一六年之青年”。我尝推广其意,也说过人生惟一的新向,青年惟一的责任,在“从现在青春之我,扑杀过去青春之我;促今日青春之我,禅让明日青春之我”。“不仅以今日青春之我,追杀今日自首之我,并宜以今日青春之我,豫杀来日自首之我。”实则历史的现象,时时流转,时时变易,同时还遗留永远不灭的现象和生命于宇宙之间,如何能杀得?所谓杀者,不过使今日的“我”不仍旧沉滞于昨天的“我”。而在今日之“我”中,固明明有昨天的“我”存在。不止有昨天的“我”,昨天以前的“我”,乃至十年二十年百千万亿年的“我”,都俨然存在于“今我”的身上。然则“今”之“我”,“我”之“今”,岂可不珍重自将,为世间造些功德。稍一失脚,必致遗留层层罪恶种子于“未来”无量的人,即未来无量的“我”。永不能消除,永不能忏悔。

    我请以最简明的一句话写出这篇的意思来:

    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的努力;又不可以“今”境自足,毫不拿出“现在”的努力,谋“将来”的发展。宜善用“今”,以努力为“将来”之创造。由“今”所造的功德罪孽,永久不灭。故人生本务,在随实在之进行,为后人造大功德,供永远的“我”享受,扩张,传袭,至无穷极,以达“宇宙即我,我即宇宙”之究竟。

    我阅读父亲已有十来个春秋,父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一本读不完的书——刘诗云

    怎么也想不到,父亲最后一次和我相聚是在电话里。那是我听到的父亲最后的声音——不浓不淡的川音。屯垦戍边数十载,没有改变父亲生命的音质——川音。这是我耳畔永不泯灭的一种音质。

    那是1995年8月,我休假回额敏探望双亲。返回石城后,正赶上单位组织职工去天池旅游。在乌市逗留时,因惦记着父亲的病,我便四处寻找邮局,欲打电话。父亲有近30年的胃病史,近年有过几次大出血,想做手术又怕做手术。后来,父亲在我们的鼓励下,终于有了信心,决定做手术。父亲特希望做手术时有我守候在他身边,可我必须按时回去上班。我仅留下些钱,并电话通知爱人从石河子赶来,替我照顾父亲。那时,远在阿拉山口的小妹也赶回额敏来了。儿女们一心盼望父亲除掉病魔,却不知这充满爱心的愿望,正酿成日后的悲哀!

    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小邮局,那份欣喜胜似哥伦布发现南美洲。真是好福气,人工长途竟如直拨,我一下就与父亲接通了电话。父亲说他过两天就要动手术。我为父亲“拥抱”健康而高兴。匆匆说了几句话,父亲就打住。我以为父亲怕多花钱。

    而今,细心想想:当时父亲说话的口气阴沉,不像过去那般喜气洋洋,轻轻松松,通话时能让人“听”得见他的音容笑貌;搁话筒时快且重,听起来像是“扔”下话筒。可见,父亲动手术前心绪烦乱,他仍在极度痛苦的抉择中。那一刻,我何等木讷,怎么就没有去体会父亲呢?然后,像一个先知者,预测未来,拯救父亲。

    就这样,五十岁出头没有一丝华发的父亲,走起路来还硬朗的父亲,说起话来笑眯眯的父亲,在手术后第4天,没留一句话,就突然辞世了!

    我没有帮助父亲作出明智的抉择;更没有在电话里抓住最后一次机会来留住父亲。这使我痛悔终生。

    父亲活着赐给我一种力量,使我在人生的旅途上,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父亲不在了,以至我不愿将“孝”戴在臂上,向人承认自己失去了可贵的力量的源泉。我缅怀父亲,孝在心中。相信父亲不会责怪我,他殷切的目光正在天地间注视我把命运踏在脚下。

    办完丧事,我和小妹相继离家回到工作地。因为记挂母亲和弟妹,于是,每个星期选择傍晚家里人最集中的时候,我去市邮局夜间营业室,给家中打一个长途电话。

    电话通了,总是弟妹接。母亲则站在一旁,敛声屏气,听我讲话。她想说的事,总叫弟妹代传。而我却想听听母亲的声音,便要求与母亲通话。虽遥隔千里,借助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我和母亲及弟妹相聚在电话机里;谈家事报平安,说话间彼此已感到鼻息的温暖。

    两年过去了,我们渐渐从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中走了出来。我们眷恋每一个日子,在电话里相互鼓舞,顽强生活。衷心感谢电话,带给我们残损的家另一份人世间的团圆和温馨。

    那一瞬间母亲的孤独在我心里更浓重地弥漫开了。

    浓重的孤独——孙兆云

    我们家安上电话,对于我和妻子来说只是高兴,而对于母亲来说,却是十二分的新奇了。

    母亲别说听过电话,连见都没有见过。

    母亲没念过书,大半辈子呆在农村,世面见得不多。住到城里来,也是拗不过我好说歹说让她到城里给我带娃儿!

    母亲不喜欢城里的生活。不喜欢墙上贴的画,不喜欢花花绿绿的地,不喜欢进厕所找不到一点要上厕所的感觉。她说城里人住的房子像火柴匣子。她尤其不喜欢人与人之间门关得那么紧,心与心封闭得那么严。有一天母亲问我:“对面那人家姓啥?怎么不见来往过?”我便说我也不认识呢!母亲这时候就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和惊讶。

    母亲极喜欢的去处便是阳台。黄昏的时候母亲就倚在阳台的一角。朝着意念中乡下的方向呆望。那时候夕阳照在母亲苍老的脸上和花白的头上,母亲便有了马致远词里的那种凄凉。

    我知道母亲是孤独的。那种孤独来自她对一种生疏的幸福的无法介入。我理解母亲的孤独,但我又实在不愿儿子从一种幸福里失去平衡——这时候我发现每个人在自己的母亲与儿子之间去选择爱,人性会显出某种残忍。

    我写字台上的那部精巧的乳白色电话,不时地鸣响。当然都只是我和妻子的电话。在电话那头出现的人,没有人认识我的母亲。我乡下的弟兄们也没条件给母亲打电话。有时候母亲也偶尔接一次电话,但往往是应上一句话后话筒便传到了我或妻子的手上。当我与人通话的时候,母亲便呆呆地站立在一旁,好奇地看,然后眼里是一片旷远的失落。有一次我突然像明白了什么,当对方挂上话筒之后,我把声音提得高高的说:“我母亲身体还好呢,谢谢你对我母亲的问候……”这时候,我发现母亲的眸子亮亮的,脸上的皱纹一下子舒展开来。虽然,那一瞬间母亲的孤独在我心里更浓重地弥漫开了,但我分明找到母亲在期冀什么了——就像我能懂得一只在精致的乌笼里禁闭了许久的鸟会渴求什么一样……那天我回单位找一位女同事,我向她讲起了我的母亲。告诉她我母亲喜欢嗑南瓜籽儿,喜欢梳那种老年人往后拢的髻髻头,喜欢听旦角儿唱的黄梅戏,还喜欢说一句口头禅:“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然后我交给她我家的电话号码,告诉她我母亲很孤独。让我没想到的是:那位女同事接过我的电话号码时,眼眶里居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

    这天黄昏的时候,我家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我接过一听,便急切地唤:“妈,您的电话,您的电话!”

    母亲闻声走过来,用一双惊喜而疑惑的眼睛望着我,讷讷地竟不敢靠前。我把听筒塞进母亲的手里,一字一顿地说:“妈,您听,是您的电话!”母亲把听筒靠近耳畔,这时候我发现母亲捧着听筒的手在微微地颤抖……我默默地退出房间,走到母亲经常呆呆伫立的阳台上,面对家乡的方向,泪流满面……她说:“其实人处在崩溃的边缘时也一样,咬咬牙挺过去,什么奇迹都会发生的,所有梦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反之,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崩溃的边缘——金梦

    “世事无绝对,只有真情趣”是一句广告用语,它为什么产品作宣传,已经不记得了。但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却过耳不忘,有时静下心来细细琢磨,觉得生活中有许多事真是这么回事。

    我有一个朋友在发廊打工,慕她名而去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人断言她迟早要另立门户,自做老板。可她却在那儿一干就是六年,而且目前也没有要走的意思。我问她为何甘居人下,为人作嫁?她说自己不喜欢做老板,不愿被太多琐碎事烦着;做发型很简单,根据顾客的意思设计,做出来让人让己满意就行了。她还说自己应酬人际关系一塌糊涂,处理头发却得心应手,生活能给她选择的机会并不多,而自己恰好歪打正着得其所,感觉挺好。我欣赏她剪头发的风采,神情专注,动作敏捷,剪刀和梳子转得飞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又很乐意往下看。我说她的动作有种美感,并问达到飞舞的程度需要练多久,她说其实也没有刻意去练,不知不觉就学会了,要放慢速度反而很别扭,就跟绕口令一样,一字一字地念反倒会结结巴巴。她说自己就是喜欢摆弄头发,做好一个发型后心里特别高兴,有种创造的感觉。她的话使我感触良久,确实,喜欢就好,对很多事来说,喜欢就已经是很充分的理由,就像一个人回家的理由一样。现在有不少人是敷衍地做事,把工作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她却能乐在其中,确实让人羡慕。

    还有一个朋友也是把简单的工作做得有滋有味。她是鞋厂的质检员,介绍起各式各样的鞋来如数家珍,就连说鞋的面料是属于牛皮的第几层也带着一种热情。那些高级运动鞋要做耐拉耐压的检测,她老担心鞋经不起考验,就充当“拉拉队”,在心里为鞋加油。这种程序周而复始,她也乐此不疲。她说看到鞋被拉得快要断裂时,特希望它能顶住,顶住了就成为商品,会被人穿着在绿茵场上奔跑,也许会成为某人珍贵的纪念物,让人爱不释手。顶不住就是废品,人们为它所做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她说:“其实人处在崩溃的边缘时也一样,咬咬牙挺过去,什么奇迹都会发生的,所有梦想都有可能成为现实。反之,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真没想到,她从机械的动作中悟出一个人生的哲理,怪不得每次产品都合格时,她总是特别高兴,跟打了胜仗似的。

    她们都很善于感受生活,感受生活本身赋予的魅力。我相信,具有这种潜质的人的一生会挺有意思的。

    父亲说:“不被人理解是一种痛苦,但我还是会照着自己的原则去生活。”

    糊涂的清醒人——胡涂

    本来……然而——父亲没有去送小妹,他那天喝醉了。

    长长的站台上,我隔着车窗用力握住了小妹微颤的手,我们都在心里谅解了父亲。真的,友情惟其深厚才显得脆弱,亲情,也应该如此吗?

    醉酒后的父亲陌生如路人,却很真实,说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话,像糊涂的清醒人,亦像愚蠢的聪明人。

    看着父亲涕泪纵横,我忍不住想:是否太久没认真看过父亲了。

    父亲好读书且知识丰富,他在村委会任职二十几年,但却没有哪种农活难得住他。在我们幼小的心里,父亲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读书后,许是在家的时间太少,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醉酒。父亲叫喊着,又泪流满面地笑着,痛骂一些人,他的情绪更甚于酒精的烈度。父亲昏天暗地呕吐着,连同心底沉淀的千言万语。

    醉酒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我却感谢这一次醉酒,借此我消除了对父亲的误解,更深一层明白身为村里领头羊的父亲的宽容与大度。

    父亲的心坦荡宽宏,反对黑暗、争斗、暴力,凡事主张光明磊落,以和为贵。很多民事纠纷可以在这种原则下大化小,小化了。可太阳都有黑子,众人是不会拥有同一种处事原则的,我不知道父亲是否错了。在众人眼里,金钱和拳头逐渐成了权威的象征,互助、友爱的习性失落成旷古遗风。

    一个靠吃百家饭长大,靠村委会的补助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年轻人说:“老支书,你太老实,跟不上时代,总是为别人着想,没为自己谋些利益。这二十几年的干部算白当了。”

    当时,父亲笑着回答说哪个时代都需要老实人,可我分明看到父亲的笑中有无奈的酸楚。父亲像一个艄公,把别人一个个渡到彼岸,自己却又回到孤岛。所有的奉献敌不过一个“利”字,父亲有些迷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总觉得与父亲谈话毫无共同语言,很厌倦父亲以正统的教条约束自己,亦厌倦父亲对儿女那“以善为本”的谆谆教诲。

    中考时,我的分数远远超出中专线,却无奈只收到一份高中录取通知书。那一刻,我哭得呼天抢地,哀叹自己没有一个善于钻营的父亲——哪怕父亲稍稍利用关系网,为我走动一下啊。

    从此,总是倔强的扬起头不满地跟父亲说话,哪怕明知理亏。

    这一刻我好想可以给父亲一些安慰,我握住了父亲的冰冷的手。

    醉酒的父亲混沌中说起过去。我窥见了父亲心底的委屈和脆弱,他的眼睛透着那么沉重的惋惜,那么深挚的爱——父亲醉红的脸上,写着生活的伤痕累累。我的头不自觉地垂下,愧疚一点点漫及全身。

    父亲说起妹妹不得不去的那所偏远学校,全然不顾众人的眼光,不断用手抹着肆意的泪水。许是世事沧桑让父亲倍觉亲情可贵,许是年岁愈老愈容易把亲情作为心灵的寄托,许是……千百个理由千百种头绪,我竟无法判断——我曾以为了解父亲更胜于洞悉自己。

    原来一直执迷不悟的人是我,因为我始终就没有去试着接近父亲。看到浮光掠影的一些现象,便自以为是地下结论;冷冷的言语、偏激的态度对父亲无疑是一把撒在伤口上的盐。

    或者使父亲这般难受的不是外人的不理解,而是亲骨肉也不能懂得他的心意。这一刻,我好想握着父亲的手,重重打在自己脸上。

    果然,父亲说:“不被人理解是一种痛苦,但我还是会照着自己的原则去生活。”

    到这时候,面对着醉酒的苍老的父亲,我的眼泪禁不住流溢。

    感谢父亲的醉酒,让我的心和父亲如此贴近。父亲,我爱你。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给予的故事——李方方

    这是一个使人回味再三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汲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汲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汲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汲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汲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看了这个故事,我仿佛变得聪明、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使我终身受用。

    其实自甘寂寞,乐于平凡者也并非平庸之辈,平凡中有伟大,那是人格的升华。

    真真实实的自我——胡姗姗

    日子过得一直很寒酸,连一张名片都不曾印过。陌生朋友偶遇,在接过对方精美名片的同时,总有一分难言之羞:或撒谎忘记了带,或胡言刚刚发完。这样做久了,也便自然了许多。

    在今天的生活中,有名片固然方便了许多;没有名片,却也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应酬,多了几分坦然。

    记得那次我和一位小姐去南国一个城市出差,这位小姐初学新闻,甚至在这之前还一直谦逊地叫我老师。到市政府,市长先生接过小姐印有记者头衔的名片,热情倍增。不论小姐如何介绍我的名气,市长却只是点头,似乎没有见到白纸黑字,口说无凭。懒得解释,也便只好坐在小姐旁边离市长最远的位置上,像司机一样一言不发。

    说不清为什么,小姐那次受到宠爱回京后,便免去了对我的尊称。只是一个月后,我的专访稿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一家党刊上,而小姐的作品却因为主编没有通过而罢休。后来那位市长先生打来电话,惊叹:原来那天作陪者才非等闲之辈。

    尽管被误解,受了冷落,却丝毫没有产生印张名片的念头。并非我没有头衔可张扬,作协响当当的牌子肩头扛着,兼职专栏作家、记者和撰稿人的几家刊物也全国赫赫有名。真要印出来,怕那张小小的纸片儿难容得下。

    不为什么,只想让自己活得真实一些。

    我的朋友D先生五天就消灭了一盒名片。D先生的原则是见人就给,包括这辈子见一次面从此无须再联系的售货员、出租车司机等。当时是把自己炫耀得五彩缤纷,整日在鲜花和笑靥中心花怒放,直到有一次D先生在垃圾桶里看到一张自己的名片,方知那盒名片的实际作用。

    有些人的名片叫“名骗”。烫上金,染上色,溢着水果香,显赫耀目,鹤立鸡群。头衔也多,十几个后面还挂着“等等”的字眼,好像名片的发明者没有考虑周全设计面积太小委屈了自己似的。名片的头衔自然是个顶个的,光芒四射得让人头发晕,眼发花,像浑身插满了漂亮羽毛的小鸟。名片在无形中抬高了自己的身价,有些人可以把一些说起来无足轻重的头衔印得天花乱坠,有些人可以借助名片把自己扮演成经理、厂长抑或作家、记者什么的时髦角色。但辉煌毕竟是一时的,某君因长期使用自己那张并不符实的名片,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喝彩。当有一天终于没了那张薄纸片的资本、没有那么多的奉承笑脸时,竟大发雷霆。而从来都没有名片的我,却觉得很平常。

    我的一位公安部的友人,将自己家庭的电话也印进名片。因为要常常处理一些冤假错案,公正了些,便遭到了许多非议。恰恰名片从朋友的朋友手里转到朋友手里,这样辗转多了,就有许多莫名其妙的电话搅和得不得安生。电话铃声一响,全家惶惶不安。

    去冬回故里探亲,我的中学老师也递给我一张名片。那名片很寒酸,周边发毛软沓沓,纸张极薄,质地也差,一看就是街头最便宜的那种。名片头衔仅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面对这张名片,我肃然起敬。我知道,我的这位中学老师才学超群,在国内国外许多个组织兼任秘书或理事之职。

    我没有名片,但我丝毫没有贬低名片的意思。名片是现代交往的必备之物,是介绍自己的最佳方式之一。我只是希望名片能够和自己的名字一样货真价实,不要被那张小小的纸片所蒙蔽,在名片的背后,仍然露出从从容容的自己。

    没有名片,也无须黯然,其实自甘寂寞,乐于平凡者也并非平庸之辈。平凡中有伟大,那是人格的升华。生活总是日久天长,今天别人不知道你的辉煌,只要这个世界还向你敞开,你就必须交出一个真真实实的自我。

    仿佛困苦一旦成了习惯,反而能安之若素。

    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刘乐

    一般人都怕吃苦,其实苦与不苦,是在比较之下才会产生的感受。就好像好吃与不好吃,是尝过之后才能加以定论,如果一向都是吃好的,在没有比较之下,就不觉得好;同样的,如果一向都是吃不好的,久而久之,也不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了解这层道理后,就不会觉得吃苦是一件可怕的事了。

    我出生在新店直潭,由于身为长子,格外担待了许多粗重的工作,挑水就是其中一项辛苦的差役。每天一大早起床,赤着脚、扛着扁担,顶着两头晃荡不已的水桶,一步步爬上屋后两百多步高的小山坡,再走到山下汲水,而后循原路挑水回家。这样往返约五六趟,连挑了十数桶水,才算完成挑水的任务。然后再帮忙其他家务,工作都做完了,便匆匆赶六里山路上学去。

    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即是如此,在心理上认为这些苦役都是份内之事,并不以为苦,仿佛困苦一旦成了习惯,反而能安之若素。

    小学毕业后,我离乡背井,到嘉义一家米店当学徒。一年后,家父肯定我有独立创业的潜能,便告贷了两百元,供我开米店。

    卖米的时候,我用心盘算每家客户的消耗量,如果一家十口人,每个月约需二十公斤米,五口之家就是十公斤。我按照这个数字设定标准,如果十口的人家一次叫了二十公斤米。我就等约莫一个月后,估计他们差不多缺米了,便主动地将米送到顾客府上。我这样“服务到家”的计划,一方面确保顾客家中不致断米,一方面带给顾客莫大的惊喜。顾客欣赏我的设想用到,绝不会转向别家米店买米。

    米卖出去以后,接着就是收款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吃工薪的人而言,则非发薪之日莫属。于是我牢记每个在不同机构服务的顾客,是每月的那一天领薪,我再去收米钱,十之八九都非常顺利。

    然而,单只经营米店,井不能让我满足。第二年,我增添了碾米设备。当时,隔壁也有一家日本人经营的碾米厂。他下午五点就停工休息,我则忙着仔细挑去掺在米中的小石,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半;他洗热水澡,我在屋外的水龙头旁冲冷水澡,冬天也不例外。如此我每天可省下三分钱,相当贩卖三斗米的利润。刻苦耐劳下,我终于克服条件上差异,业绩远胜过隔壁的日本人。

    此种用心经营的粗浅经验逐渐累积,后来在“台塑”的营业管理制度都用上了。成功虽然也需要风云机会,更重要的是,机会来临时,本身早已作好准备。能够成就事业的人,并不见得特别聪颖、能干,只是比别人多了一分决心,即知即行。

    年轻人何必怕吃苦?任何成就莫不由辛苦奋斗而来。

    没吃过苦,就会怕吃苦,不但难以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反而会采取逃避的态度,久而久之,变得好逸恶劳,人生也很难获得成就。

    对我而言,挫折等于是提醒我,某些地方疏失犯错了,必须运用理性冷静分析,以作为下次处事的参考与借鉴。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所不能忍的挫折,并从中获益,挫折的杀伤力就等于锐减大半。

    因此,成功的秘诀无他,就是——吃必要的苦,耐必要的劳!

    我构想我能达到的境界,我能成为什么样的选手。我深知我的目标,我集中精力,到达那里。

    决不放弃——汪自辑

    关于恐惧我从来不关心输掉一场大赛会有什么后果。为什么?因为当你顾及后果时,你总是想到消极悲观的一面。

    有的人在失败的恐惧面前止步不前,因为看到别人的挫折甚至仅仅是不够圆满。他们或是担心前景不好,或是忧虑窘迫不堪。对我而言,此生若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敢做敢当。我会不避艰险,孜孜以求。悲观消极,怨天尤人,成就不了什么气候。决然前行,努力追寻,何必多虑!任何畏惧都是虚幻——你以为面前荆棘丛丛,实际上都是纸老虎。有的只是机遇,要你执着不懈,争取些许成功。即使到头来未能尽如人意,我起码不会思前想后,因为我毕竟有尝试的勇气。失败只是让我下次加倍努力罢了。

    我的建议就是——乐观积极地思考,从失败中寻找动力。有时候,失败恰恰正使你向成功迈进了一步。譬如修车,一次次的尝试也许未能奏效,但越来越逼近答案。世界上的伟大发明都经历过成百上千次的挫折和失误才获成功。

    我认为畏惧有时来自缺乏专注。如果我站在罚篮线上,脑中却想着有1000万观众在注视着我,我可能会手足无措。所以我努力设想自己是在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地方,设想自己以前每次罚篮都未曾失手,这次也会同样发挥我训练有素的技术。不必担心结果如何,你知道自己不会失手。于是放松、投篮,出手之后一切就成定局,所以又何必顾虑重重。

    说到做到我对平时训练和正式比赛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因为你不能期望训练中的马马虎虎会给以后的比赛带来佳绩。然而确有许多人临阵磨枪,说到做不到,这正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他们信誓旦旦要尽其所能,说得天花乱附,做得也煞有介事。可一旦事到临头无可措手,他们就到处找措口推诿敷衍。然而要知道,成功的崎岖之路,困难和艰险对谁都是均等,不留情面的。

    然而你不必因此踯躅不前。要是面前有一堵墙,不要折回头去放弃努力。要想办法爬过去,超越过去,即使撞倒它也不要回头!

    一个女性,要想生活得幸福,首先要生活得勇敢,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成功需要勇敢——吴亚强

    在一家做房地产项目公司工作五年之后,我决定跳槽去做商贸。恰巧有一家我久慕其名的大集团正在招兵买马,我便赶去应聘。

    在等待填表的时间里,我手书了一份简历,可以说是一气呵成、完美无缺。终于轮到我填表了,此时,一位胸前挂着人事部副主任工作牌的中年男士用普通话笑容可掬地问我应聘什么职位?我笑着反问他这次招聘的最高职位是什么。他说是总经理助理。我说那就应聘这个职位,他马上客气地回答:“小姐,这个职位不聘女性,你看应聘人事主管或外联部主任如何。”我说我就应聘它。于是他更客气地告诉我,这个职位不但要求是男性而且必须具备硕士学位以上的学历。我说我中文本科加上经济管理双学位,难道抵不上一个硕士文凭?也许是出于对我这份执着态度的赞赏,他终于还是接受了我的职位应聘表。

    当我被秘书小姐带到副总办公室,副总显然露出了一丝惊诧。他很随意地扫了一眼我填的表,然后直截了当地说,非常抱歉,子萧小姐,我们这次招聘这名总助,要的是成熟的市场运作高手,他最初可以延伸老总的手,延伸老总的脑;然后逐渐替代老总的一部分脑,一部分手;以至于最后可以达到换出老总的脑,解放老总的手。这个人必须是有知识、有技能、有关系,最关键的是要有成熟而丰富的市场应变能力,你在年龄、阅历、经验等方面可能离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是不是能考虑应聘其它部门的工作?我仍不罢休,告诉他,首先我已不是一个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小女孩,我是一个二十八岁有五年市场运作经验的成熟女性。我很好学、很上进,我关注中国的历史、现状,在实践中研究和论证过在市场经济运作下商贸和房地产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趋势。我来应聘这个职位,更多是想解决个人社会层面的问题。一个房地产项目公司无法给我这样的层面,所以我才离开。

    我想我的自我介绍打动了这个副总。因为他终于开始向我提问,问我对现行经济体制的思考等较宏观的问题。我侃侃而谈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但从副总的表情里,我看不出太多的满意或不满意。他用“请等候通知”几个字将我送出了他的办公室。

    两天后的星期日下午,我穿着极度休闲的吊带T恤和牛仔裤在超市里选冰淇淋。手机响了!那公司要我二十分钟内赶去复试。回家换衣服已不可能,我只好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目的地。

    我被秘书小姐带到了总经理办公室,里面坐着两位老总。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一位是集团董事长、一位是集团总经理,对于我一身懒散的装束,他们似乎毫不在意。其中一位书卷味很浓的老总直接问我,你知道吗?你应聘总经理助理这个职位是有很高风险的,因为公司正在运作的几个项目都面临着宏观上和微观上的诸多风险,稍有差池,公司面临的就是倒闭破产,个人也将无所作为。我一听就乐了,告诉他一个没有风险的企业,也就意味着它没有多大的空间和机会。市场经济,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只有在运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极高风险意识,构筑防御体系,化解风险、抵抗风险,才能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两位老总都没有再说什么,只告诉我五天之后直接到一个度假山庄参加高级职员培训。就这样,我轻轻松松获得了一份我想要的工作和一个理想的职位。

    当然,在接下来的实际工作中,我遭遇的困难和问题不胜枚举,但我始终以女性特有的自信、顽强的坚韧顶过来。每天,当我跨进公司那栋豪华写字楼的电梯时,看到电梯里的两行标语:“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心里便有一种由衷的振奋。作为女性,我庆幸我努力的是“做工作”而不是“找工作”;每当我坐着专门为我配置的轿车,驰骋于男性为主的商界时,我知道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认同。

    一个女性,要想生活得幸福,首先要生活得勇敢,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成功是发现你最佳的才能、技巧和能力,并且是把它们应用在能对旁人做最有效的贡献的地方。

    成功的秘诀——塞克斯

    成功没有秘诀。成功是做你应做的事情。若想成功就应该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做你不应该做的事情。成功并未将你限于你生活中的某一个范围,而是包括你与旁人之间关系的所有方面:作为一个父亲或母亲,作为一个丈夫或妻子,作为一个公民、工人、邻居,以及所有其他种种。

    成功并非指你的人格的某一部分,而是同所有各部分——身体、精神、心理、感情的发展相连的。它使整个人得到了利用。

    成功是发现你最佳的才能、技巧和能力,并且是把它们应用在能对旁人做最有效的贡献的地方。正如朗费罗所说:“做你做得到的事情,并且做好你所做的任何事情。”

    成功是将全部的精力在你所爱做的工作上面的运用。换句话说,一个人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它需要你把自己的心力运用于你生活中的主要目标。

    成功是你现在的全部力量集中在你所热望完成的事情上。

    所谓坚毅,主要指耐心忍受无法补救的不测。但坚毅并不意味着不要尽我们所能地避开威胁我们的麻烦和不测,不要担心它们的突然降临。相反,任何预防不测的诚实做法不仅允许,而且值得赞扬。

    论坚毅——蒙田

    所谓坚毅,主要指耐心忍受无法补救的不测。但坚毅并不意味着不要尽我们所能地避开威胁我们的麻烦和不测,不要担心它们的突然降临。相反,任何预防不测的诚实做法不仅允许,而且值得赞扬。因此,如果能够利用身体的灵活或手中的武器避开别人的突然袭击都是好的办法。

    古时候许多好战的民族将逃跑作为他们的主要武器,经验证明这种背对敌人的做法比面向敌人更危险。

    土耳其人比较习惯这样做。

    在柏拉图的人物传记中,苏格拉底嘲讽拉凯斯(苏格拉底密友)把勇敢定义为在对敌作战中坚守阵地。苏格拉底说:“怎么?难道把阵地让给敌人再反击他们就是怯懦吗?”他还引证荷马如何称颂埃涅阿斯的逃跑战术。后来,拉凯斯改变了看法,承认斯基泰人和骑兵也采用逃跑的战术。这时苏格拉底又举斯巴达的步兵为例,这个民族比任何民族都英勇善战,攻克布拉的城。那天,由于冲不破波斯部队的方阵,斯巴达军队制造后退的假象,引诱波斯人追击,就这样斯巴达人打破和瓦解波斯人的方阵,取得了胜利。

    至于斯基泰人,有人说当大流士皇帝率兵去征服他们的时候,强烈谴责他们的国王见到他时总是后退,对此,斯基泰人的国王安达蒂斯回答说,他后退既非怕大流士,也非怕其他什么人,而是他的民族行走的方式。因为他们既无耕地,也无城池和家园要保卫,不必担心敌人从中捞到好处。但是,如果说这位国王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主要是因为他想靠近他们祖宗的墓地,在那里他就会找到对话者。

    当进行炮战时,正如打仗时常有的那样,一旦被瞄准是不能怕被击中而躲开的,因为炮弹的威力之大,速度之快,让人防不胜防。但还是有人试图举手或低头来躲避炮弹,这至少会让同伴们嗤笑。

    查理五世入侵普罗旺斯时,在风车的掩护下,居阿斯特侯爵去侦察阿尔城。当他离开掩护时,被正在竞技场上视察的德·博纳瓦尔和塞内夏尔·德·阿热诺阿两位老爷发现。他们将侯爵指给炮兵指挥官德·维利埃,后者用轻型长炮瞄准侯爵,侯爵看见开火,便扑向一旁,可是未及躲开便中了弹。

    几年前,洛朗一世在维卡利亚一带围困意大利要塞蒙多尔夫。他看见瞄准他的一门大炮正在点火,便赶紧趴下,否则,炮弹可能会击中他的腹部,可现在仅仅从他的头顶擦过。说实话,我不认为他们的举动是经过思考的,因为在瞬间你怎么能判断得出对方是朝上还是朝下瞄准呢?人们更愿意相信能躲过炮弹那是侥幸,下次恐怕就难躲及,反而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如果在我未防备的地方,突如其来的枪声传入我的耳朵,我可能也会发颤。这种情况在比我勇敢的人身上也发生过。

    斯多葛派认为,他们哲人的心灵不能够抵挡突如其来的幻觉和想像。但是,他们一致认为这似乎是本能所致。比方说智者听到晴天霹雳,或是看到突降灾祸会大惊失色,浑身颤抖,对于其他的痛苦只要哲人的理智是健全的,他们的判断能力尚未受到损害,他们都会镇定自若。而对于非哲人来说,前一种反应是与智者一样的,而第二种就截然不同了。因为对于后者来说,痛苦的感受不是表面的,他的理智已经受到腐蚀和毒害。这种人只根据痛苦进行判断,并与其妥协。不妨好好瞧一瞧这位斯多葛哲人的心境:

    他的心坚定不移,他的泪枉然流淌。

    逍遥学派的哲人并不排斥烦恼,但他们善于抑制。

    拥有持续力量的所有杰出作品是人类每日的精神食粮。

    持续的力量——罗曼·罗兰

    永生不死的作品就是完美的作品吗?

    要说完美《唐·吉诃德》谈不上完美,莎士比亚的戏剧当中也没有一部可以称得上是完美的作品,莫里哀的诸多喜剧作品,其书写方式也经常是不完整的,伊里亚特也迷迷糊糊地沉睡着。

    天才,是有必要在处处留下痕迹的。的确如此,但是极度完美也有在天才身上体现的时候,这是无需明说的。然而,天才总是前进得太快,并给道路制造了裂缝。所以,让道路发挥作用,是跟在天才后面行走的人们的工作。

    美不美、是不是天才,都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问题的实质是持续的问题。持续就是生命。

    在自己的心里有着生命中最大的总成绩——为了活着的人取得的最大总成绩,这样的人或这样的作品,应该可以活得最长久吧?

    拥有持续力量的所有杰出作品是人类每日的精神食粮。

    一个人到了二十五岁还是一无所知,就必须下决心很好地利用时间,学到一切。

    一点不能再浪费光阴了——卢梭

    读书要讲究方法。我的读书方法不仅不能使我得到益处,而且只能增加我的疲劳。因为我对读书没有正确的理解,竟认为要从读一本书得到好处,必须具有书中所涉及到的一切知识,丝毫没考虑到就是作者本人也没有那么多的知识,他写那本书所需要的知识也是随时从其他书汲取来的。由于方法的不当,我读书的时候就不时地停下来,从这本书跳到那本书,甚至有时我所要读的书自己看了不到十页,就得查遍好几所图书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顽固地死抱着这种极端费力的办法,脑子里越来越混乱不堪,几乎到了什么也看不下去、什么也不能领会的程度。幸好我觉悟早,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漫无边际的迷宫里,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因此,在我还没有完全迷失在里面以前就回头了。

    一个真正对学问有着爱好的人,在钻研学问的时候就一定会发觉各门科学之间有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使它们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互相阐明,哪一门也不能独立存在。虽然人的智力不能把所有的学问都掌握,而只能选择一门,但如果对其他科学一窍不通,那他对所研究的那门学问也就往往不会有透彻的了解。我觉得我的思路是好的和有用的,只是在方法上需要改变一下。我首先看的就是百科全书,我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加以研究。不久,我又认为应当采取完全相反的方法:先就每一个门类单独加以研究,一个一个分别研究下去,一直研究到使它们汇合到一起的那个点上。这样,我又回到前面的综合方法上来了,但这次我不是盲从的,我是有意识这样做的,而且是正确的方法。在这方面我的深思弥补了知识的不足,合乎情理的思考帮助我走上了正确的方向。不论我是活在世上还是行将死去,我都一点不能再浪费光阴了。

    一个人到了二十五岁还是一无所知,就必须下决心很好地利用时间学到一切。由于不知道什么时候命运或死亡可能打断我这种勤奋治学的精神,所以我无论如何也要先对一切东西获得一个概念,目的是试探一下我的天资,进而可以亲自来判断一下最好研究哪一门科学。

    这个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很多时间都利用上了。应当承认,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保持半小时始终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尤其在顺着别人的思路进行思考时更是这样。当我顺着自己的思路进行思考时可能要用较长的时间,但还能有相当的成果。如果我必须用心去读一位作家的着作,刚读几页我的精力就会涣散,并且立即陷入迷惘状态。即使我坚持下去也是白费,结果是头昏眼花,什么也看不懂了。但是,如果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毫不间断,我也能轻松愉快、一个一个地思考下去,这一问题可以消除另一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开始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当然,田园里和家里的那些零星活计也是一种有益的消遣,但是,在我的求知欲日益高涨的时候,我便积极寻找能从工作中匀出学习时间的办法,并且能同时从事两件事,而不担心会有哪一件进行的稍差一些。

    我感到极为欣慰的是我在时间分配上进行的种种实验已经尽可能做到既轻松愉快,又得到益处。对我来说我的努力仿佛已经取得了结果,甚至还要超过许多,因为学习的乐趣在我的幸福中占据了主要成分。

    我的无形的航海家们拖起我的锚,让风涨满了我那难扬的帆,驾着我重新驶进漫无路径的永恒中,驶进空寂的平原上空那没遮没拦的大气中。

    永不停航的船——聂鲁达

    很久以来,一些无形的航海家驾着我在陌生的大海上通过奇妙的大气乘风破浪。我在深邃的空间里永不停息地自由遨游。我的龙骨曾把一大块漂动、闪亮的冰山撞碎,因为它企图借那尘封的躯体挡住航道。后来,我航行在茫茫的云海里,那云海在另一些比地球更加明亮的天体间扩展开来。然后,我在白皑皑的海上,在红彤彤的海上航行,我顿时被大海用它们的色彩和雾霭涂染。有时我还穿过纯净的大气,那浓密明亮的大气浸透了我的帆,使我的帆像太阳那样灿烂夺目。

    我在一些被水或风征服的国度里久久停留。有一天,而且总是那么令人意外,我的无形的航海家们拖起我的锚,让风涨满了我那难扬的帆,驾着我重新驶进漫无路径的永恒中,驶进空寂的平原上空那没遮没拦的大气中。

    我驶抵了一个国度,便在蓝天下很陌生的澄碧的大海上停泊。我那高耸挺直的桅樯,是太阳、月亮以及给它以考验的多情的风的挚友。从未见过的鸟儿飞来,在桅樯上停留,然后划过天际,一去不再回还。我的锚已经习惯于波涛的绿色的吻,在海底金色的沙子上休息,一面与海底缠绕扭曲的植物嬉戏,一面扶持着从绵长的白昼里游来骑在它身上的白生生的美人鱼。我于是爱上这天空、这大海,爱上了这一切……可是,我的无形的航海家们又要来到,不知哪一天。他们将拉起我那扎入深水海藻中的锚,我那璀璨的帆又将被风涨满……于是,我又将在那漫无路径的永恒中,在那永远孤寂的其他星体之间的红彤彤的白皑皑的海洋中驶进。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