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陇南-文武庙帝君升帐,城隍神守护城民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凡县城者,皆设文庙、武庙,象征着中华之传统文化。文庙供奉着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牌位,武庙祭祀着中华民族的道德典范关公塑像。又设城隍庙,城隍是守护城池的神,“剪恶除凶,护国保邦”。朱元璋说:“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州府县官上任,都要向城隍神宣誓就职,城民们视城隍神如青天,以化解心灵的失衡。城外岗阜之上,皆设泰山庙,以尊道教之祖。

    礼县文庙始建明代。清乾隆四年(1739)重建。位于县城东大街。崇圣祠、大成殿、两庑、戟门、奎文阁、灵星门以及名宦、乡贤祠宇,靡不规划完整,灿然更新。大成殿为孔子大殿,面阔五间,深四间,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脊兽和筒瓦。六柱之间以穿插枋加固。为典型清代建筑结构。清《重修至圣庙碑记》曰:“故我夫子,为万世帝王之师,自唐贞观开元以来,封号叠加,天下已无无学之区。至我朝,历圣相传,心源遥溯。尊崇之典,视昔愈隆。”礼县文庙,规模宏敞,殿宇崔巍,大成殿今仍完好无损,金碧辉煌。

    明洪武七年(1374),重建徽县文庙。位于县城东街吴山南麓。正殿为大成殿,殿两旁修戟门、泮池、魁星门、崇圣祠、名宦祠等,系大规模坛庙建筑群,四周古柏苍翠,其间殿堂牌楼相映,庄严肃穆。现仅存大成殿。该殿为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筒瓦,东西面阔5间,通长21.5米,南北进深3间,14.5米。

    阶州文庙在土城内正街之西,占地面积为全州寺庙之冠。从照壁到西城墙有六个大院,前院有“节义祠”“更衣亭”、“名官祠”“乡贤祠”“忠孝祠”。中院正面为宫殿式“大成殿”,纵横五楹,结构宏伟,供孔子及“四配”“十哲”牌位。之后为“明伦堂”“崇圣宫”。文庙建筑所有梁栋、楹柱、门窗、墙壁,一律用赭色油漆,不加丹青彩画。

    武庙以文县县城居多,计有三处:一在旧城南门外,一在旧城北郊,一在将台。将台位于县城东门外,平地突起一峰,下临白水江,可谓山水胜地。清康熙己酉间,知县邹楷创建文昌宫、关帝庙、魁星楼于其上。道光间,重建文昌宫、关帝宫,立碑记之,曰《补修文昌宫碑记》。

    碑文的宗旨在于弘扬文昌帝和关帝彪炳华夏的人格力量。文昌帝主宰人间的文教功名,关帝则以忠烈刚勇称颂千古。人也罢,神也罢,他们的本源皆出于一个“性”字。所谓性者,仁义礼智涵于人心者也。仁是爱心,义是诚信,礼是道德,智是文化,其表现形式一为文章,一为节义。“见之于事,为灿然而有条理,则为文章。尽之于天伦,毅然而不可夺,则为节义。”而且“不以神圣而有余,不以凡愚而不足,不因死生为存亡,不随形气为聚散”。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圣人:“惟圣人者能以刚大之气,全直方之体,凡所当为,必靳自尽其性而后已。故其虚灵浩气,磅礴洋溢于天壤之间,明则为人,而幽则为神。”文昌帝、关圣帝就是这样的人神。关圣帝,“始识汉主于草莽,卒然之遇,即授以肝胆死忠之信,卒历颠沛流离”,阴而终不疏易其志。关帝在世时,他的人性体现了一种完美的“至性”,即实践仁义礼智到了极顶,所以,海内皆立庙祀之,至诚至躬。

    同治四年,皇帝加关圣“大帝”封号。这是关公的最高封号,也是最后一次封号。祭祀、庙制均有了更为严格的规定。祭典皆以中祀,“佾舞、牲宰、笾豆”与祭祀文庙相同,每年春秋祭祀时要有乐舞,文舞生执羽旄舞蹈,武舞生执于戚舞蹈。要宰杀牲畜。要设果脯祭品。庙制也要适应,“增置庙不如制者,饬所在筹造”。文邑关帝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扩建的。扩建的关帝庙,增殿室若干楹,梁桷若干尺,丹雘之漫漶者鲜之,土木之坍损者易之,倾欹者正之,卑狭者扩之。建成后即依典祭祀,“礼成乐奏,观听震耸”。土民们兴高采烈,不一而足。

    文庙和武庙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象征,孔子和关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面旗帜,是神化了的至圣至君。始终为中华民族所崇敬,并以大典祭祀之。

    明太祖朱元璋特封城隍爷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官级正二品,各州城隍为灵祐侯,为正三品,县城隍为显祐伯,为正四品。并令在京城建城隍庙,各府、州、县重建城隍庙,建筑规格,要与当地的官署正衙相同。从此,各地就有了“阴”“阳”两个衙门,阴间由城隍管,分为城隍王、公侯、伯等级,阳间由衙门管。历代统治者都懂得利用鬼神的作用来统治人民。

    阶州城隍庙坐西朝东,规模宏大。首先派人到北京参照故宫的宫殿结构,绘制了图纸,依照图纸施工。整个建筑雄伟壮观,精巧华丽,占地不大,而布局紧凑。其抱厦、正殿、后殿皆为黄绿两色的玻璃瓦,辉映碧天,雕梁画栋,檐角飞翔,雄姿巍巍。有大小八个院落,头门两侧为钟鼓楼,戏楼两侧各有小院,供“五道”“游神”塑像。前院正殿金碧辉煌,内供城隍爷坐像和行像各一尊,神态威严,令人肃然起敬。正殿之前为抱厦。抱厦两侧,各有四合院落,名曰“北庭”“南庭”。前院南北两侧各建大庭五楹,供“十殿阎君”塑像。后院是三合院,殿内供城隍爷夫妇坐像。大殿两侧各有小院,北为“寝宫”,南为“印庭”,为阶州文化艺术宝库。

    徽县城隍庙位于北街东侧。有前后殿各3间,左右边曹殿5间,戏楼3间,左右土地祠各8间。前有仪门。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嘉庆八年(1803)、咸丰九年(1851)、宣统元年(1909)皆有修缮。重新翻修的大殿,分前后殿,为单檐九脊顶,上覆灰筒瓦,前殿矮小,后殿高大突出。现仍保存如新。

    五陵岗在成县东郊的庙湾村。明武宗正德年间,在五陵冈建泰山庙。泰山庙雄踞陵丘之巅,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走近山门,最耀眼的目标是门前的两只石狮及两侧高悬的钟鼓楼。石狮昂首鼓脊,形神兼备;钟楼鼓楼,形若悬亭。殿陈三院,中为岳殿,东南侧为娘娘殿附属建筑。清雍正十三年邑令吴浩修葺。

    五陵冈松柏已数以万计,据传,泰山山神姓黄名飞虎,一生戎马疆场,骁勇忠烈,死后封为泰山山神。山神“威灵有感”,庙会期间,百姓成群结队朝山还愿,以求平安。当年的五陵冈,无遮无拦,荒野遍地,百姓们有了愿心,自觉地形成一个规矩:大愿栽松柏3株,小愿栽松柏1株。天长日久,松柏便成了森林,密密匝匝,高耸云霄,遮蔽了整个五陵山冈,山顶上有两棵白皮松,树高数十丈,在万木林中,竞天而立,独领风骚。

    赤土山为礼县八景之一。山上有泰山庙。泰山庙一进3院,各有配殿,共计5院。泰山庙后殿为歇山顶式重檐建筑,其余各殿均为单檐建筑,其卷檐设计新颖,结构独特。泰山爷属道教神,赤土山泰山庙同时奉祀道教天界最高神昊天玉皇大帝和道教最高祖师三位老君,配祀三仙娘娘和十殿阎君。在赤土山东北部的最高峰,还建有无极母殿,为八卦亭式建筑,奉祀道教创世神无极老母。赤土山西南有西江祠,传为五代诗人王仁裕切腹浣肠之处。

    明清间,宕昌虽未立县,亦设泰山东岳庙。明诗人刘世经《宕昌古城》诗中吟道:“急水高山簇野花,石田风味似中华。角声战垒荒烟里,却向行人说木家。”可见宕昌古国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宕昌曾设宕州,是应该有泰山庙的。泰山庙位于城西的花塬山上,风光秀丽,居高临下,为一城之佳胜。清邑人梁丰《花塬晓月》诗中吟道:“春耕一度到农家,驱犊西上山径斜。晓月初照明如镜,开遍山塬牡丹花。”花塬山,寺庙林立,钟鼓之声频传,泰山庙居诸庙之中,为游人雅士乘兴觅胜之地。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