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南-文面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习指导和要点提示

    文面包括写字、标点和行款(修改符号也可包括在文面之内)。

    文面自然不是文章写作的最重要部分,但它是为内容服务的,和内容表达有直接关系。书写合乎规范,标点使用正确,行款格式恰当,不仅反映了写作态度的严谨、精细,也直接有助于文章内容的准确、圆满的表达。相反的情况,轻者会影响内容的表达,重者,混乱不堪的文面就会把整篇文章毁灭掉。写作要了解和把握一些文面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应该把文面作为一项基本功来对待。

    本章第一节写字,要在写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端正和美观。对师范院校学生和教师、干部来说,不仅要写正确,还要提出“字美”的要求。写字正确就是不写错别字。如何纠正错别字是语言学要讲的问题,字美是书法艺术专门研究的问题,这里只就写字的基本要求作简要说明。

    本章第二节标点,一九五一年中央出版总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各种标点的使用都有具体说明,不再重述。主要讲两点,一是介绍国家尚未作出规定而已在社会上通行的几种标点符号,一是标点符号书写位置。

    本章第三节行款,从标题,署名、引文等方面说明行款的基本格式。

    文面,即文章卷面的表现格式。卷面有如人的脸面,写字正确如五官端正,写字美观如人有美貌。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写文章也不能不讲文面。

    写字

    郭沫若一九六二年八月给《人民教育》的题词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最容易误事的……”(《人民教育》1962年9月号)这段话,对写字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都作了切中肯綮的说明。

    文章是书面语言。书面语言靠文字来记录,文字是记录的符号,是构成文章的材料,“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文心雕龙》)因此写文章要重视写字,不写错别字,不写不合规范的简化字。用字的标准就是现行的词典、字典。一九六五年一月,中央文化部、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出了关于推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的联合通知,一九五六年国务院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一九六四年又根据这个方案,编出了《简化字总表》,到目前为止,所有词典字典都是依照上述字形表和总表用字的。我国一向对写字是十分重视的。古代教育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把书——写字,列为第五位。司马迁的《史记·石奋传》中说:“(石)建为郎中令,奏书事,事下,重读之,曰:‘误书马字,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马”字下边有四点一勾(指繁体的“马”字),四点代四足,勾代表马尾,石建大概是漏了一点,因此“甚惶恐”,怕被皇上处死,因为汉初萧何草律,其中对用字也作了法律规定,凡吏民上书奏章,字不正或写错了要“弹劾”(治罪),看出当时对用字的重视和对用字不正执法之严。

    写字,首先要做到正确,进一步要做到端正,美观。

    端正,就是字体整洁清楚,不马虎,不潦草,让人一看就懂。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一书中曾谈到鲁迅先生批评有的青年人,“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还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的确,有人写字太草率,太不为别人着想了。有的东倒西歪,缺手断足,不成字形,有的字迹潦草,满纸涂鸦,难以辨认;有的龙飞凤舞,横出旁斜,字体不规。所谓端正的字,就是叶圣陶指出的“个个字笔画清楚,间架匀称,整幅字行款整齐。”(《改变字风》)他并且提出了六条端正的基本要求:(一)笔笔交代清楚,横是横,撇是撇,一点不含糊。(二)横平竖直,不要歪斜,这就端正了。(三)就一个字而言,各笔的距离务须匀称,不太宽也不太挤,这须相度各个字的形状,偏旁占一半还是三分之一,头和底各占几分之几,中心又是哪一笔,相度清楚,然后照此落笔。距离勾称,不宽不挤,看在眼里就舒服。(四)就一行的字而言,须求其上下连贯,无形中好像有一条直线穿着似的。还须认定各个字的中线,把中线放在一直线上。中线或是一竖,如“中”字“草”字,或是虚处,如“非”字,“井”字,很容易辨明。(五)就若干行的字而言,须求两行之间有一条空隙,次行的字的笔画触着前行的字的笔画固然不好看。(六)写一长篇的字须要前后如一,如果开头端端整整,到后来潦潦草草,这就通篇不一致,说不上匀整了。(《中学国文学习法》)

    美观,汉字是形象性很强的表形表意的方块文字,写得好,不仅能准确地表达意义,还能给人以形象的美感。“书画同源”,书和画相通,古人又把诗、书、画三者称为姐妹艺术。“横竖如骨骼,撇捺如手足,点勾如耳目”,这是前人对汉字书写体态美的形象比喻。东晋女书法家韦铄,写过一本专讲书法艺术的书《笔阵图》,对笔画的书写要求作了很形象的说明;———象蜿蜒千里的阵势,若隐若现;、——象高山的顶峰上滚下石头,声音隆隆犹如大山崩裂;丿——象利剑截断犀牛的角、大象的牙;——象有几千斤力强弓射出利箭;|——象万年的枯藤那样苍劲坚挺;乙——象巨浪碰击,阵雷滚滚;——笔画转折象强弓硬弩那样遒劲有力。写字是“易为难工”,“易为”是说要达到一般要求比较容易,“难工”是说要达到美的要求就比较困难了。楷书要求一笔一画规规矩矩地写,它是汉字的正体,学写字最好先学楷书,有了写楷书的基本功,再进一步学习行书、草书。楷书基础没打好,就急于写行、草,是造成书写潦草不规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说,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奔。学写字就要先从学“立”入手,然后再学“走”学“奔”,如果立不稳,就乱走狂奔,必定不会有好结果。

    标点

    标点是书面语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能表示停顿、语气等,而且能帮助准确地传达文章的内容,用得巧妙,还有助于刻划人物,抒发情感,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郭沫若早在一九三四年就指出:“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言文而不标点,在现今是等于人而无眉目。”(《正标点》)吕叔湘、朱德熙认为,说标点是另一形式的虚字,也不过分,应把它们和“和”、“的”、“呢”、“吗”同样看待。

    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制订的《标点符号用法》,对各种标点的用法都作了举例说明,这是我们使用标点符号的主要依据。《标点符号用法》列举了十四种标点符号,就是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感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专名号(——)(现在多半不用了),书名号()(横版改用(《》、〈〉),这些都是常用的标点符号。还有一些不常用的标点,《标点符号用法》没有列举的,但在公开出版物上已经通用了,这些标点的合法性还有待国家将来作出明确的规定。既然已经公开使用了,就应当遵从约定俗成的原则,承认它们的使用有一定的合法地位,我们也应当有所了解。这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一、间隔号(·),用于隔开年月日、书名和标题,以及外国人的姓、名、父称之间,如:1983·5·12,九·一三,《画蛋·练功》,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二、连续号(——),用于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把两个词连成一个词。连续号是短横,占二格,与破折号不同,破折号是“断”,连续号是“连”。如:伏尔加——顿河运河。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泰山——12型拖拉机。

    三、波浪号(~),用于时间、地点、数字的起止,字典词典中常用于代替重复的字、词。如:青岛~济南,1949~1983年,亩产800~900斤,笔①写字画图的用具:一枝~|—管~|……

    四、隐讳号(×),用于不便明说或不需明说的姓名、日期、地点等,如剧本开头介绍剧中人物;“公司的职员,毕业于大学,报刊上提到的人物不便点名也用×代替。

    五、连珠号(…………),用于整段的删节,或用于目录的标题和页码之间。如用于整段删节的:

    我们是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然而我们被迫着不准说失去东北是我们底土地了!

    …………

    出戏院来,……(荒煤《我们失去了什么》)用于目次栏内的连珠号,如《呐喊》的目次表:

    目次

    自序1

    狂人日记2

    六、虚缺号,字迹不清用□,缺几个字加几个虚缺号。个数不明的残缺的字用/,如:

    (15)县田官□入塞丞尉见蓬火起夜入吏□□□□□□□□□部界中民□□畜/(《居延、敦煌发现的〈塞上蓬火品约〉—一兼释汉代的蓬火制度》,载《考古》1979年第5期)

    七、曳引号(),用于说话中语言摇曳的地方(现在多用破折号表示)。如:

    拍,吧!(《阿Q正传》)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八、星号*,用于不超过三个注释的注文前面(一般用圈码数字①②③表示)。

    标点的书写位置。

    标点的书写要有一定的行间位置。有的人乱加书写,如该占格的不占格,把句号、逗号置于行首,引号、书名号分写在上下两行的行末和行首。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看见良友公司出版的《暖昧》一书不注意标点的行间位置,就写信给当时的编辑赵家璧:“书的每行的头上,倘是圈,点,虚线,括号的下半(L,L)的时候,是很不好看的。”《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书写位置也作了规定;“除了破折号和省略号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引号的‘“’,括号的‘(’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在一行的末了之外,其他的符号一律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下面将已经作出明确书写规定的,以及尚未作出规定,但社会上已习惯这样使用的书写格式,综合说明如下。

    一、点号书写位置(包括逗号、句号、顿号、冒号、分号、问号、感叹号)。

    七种点号都单独占一格。逗号、句号、顿号、冒号、分号写在格子的左下角,问号、感叹号写在格子的左半。

    七种点号都不能置于行首,如需转行,要把标点写在同行末格的后面。

    二、标号书写位置(包括省略号、破折号、引号、括号、书名号、间隔号、着重号)。

    1.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格,横写于格子的正中。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后两部分各占一格。引号的前半部分写在格子的右上角,后半部分写在格子的左上角。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写在格子的右半,后半部分写在格子的左半(×代字)。

    3.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也可同前面紧连的点号合写一格,位置不变。后半部分也可同前面紧连的点号合写一格,位置要移到格子的右半;如果同后面的紧连的点号合写一格,点号要移到格子的右半。

    4.省略号、破折号不能分写在两行内。遇上转行,可把一半写到格子外面,也可空一格转到下行行首。

    5.引号、括号、书名号不能分写在两行内,遇上转行,可把一半写在格子外面,也可空一格转到下行行首。

    6.间隔号占一格,写在格子正中。

    7.着重号不占格,加在着重字的下面。

    三、标题、引文的标点书写位置

    标题的标点又有以下种种情况。

    以词、词组或单句作标题,不加标点。如《子夜》、《白杨礼赞》、《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并列的几个词组成的标题,一般用间隔号或顿号。如《爱友·诤友》、《和气·文雅·谦逊》。

    由两个词组组成的标题,中间空格或加逗号。如《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

    由几个单句组成的标题,中间要加逗号,末尾不加标点。如《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直接用引语作标题,要加引号,引语中间的标点要照原标点写,题尾不加标点。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以疑问或感叹语气作标题的,题末要加标点。如《红桃是怎么开的?》,《忆往昔,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引文的标点也有若干种情况。

    1.直接引用原话要加引号,“说”的后面加冒号,引语中间的标点照原文写,不能变动,概括性的转述,引文有变动,不能加引号,在“说”后面可以加冒号。

    2.直接引语引文句末的标点处理。

    凡是完整引用别人的话,引语末尾的标点(主要是句号、问号、感叹号)要照原标点放在引号里面。如: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鲁迅《社戏》)

    直接的引语和作者的叙述语融合一起时,引文后的标点处理,又有以下的两种情况:

    第一,引语用于句末的,应把标点放在引号之外,引语末尾原来的标点应该去掉。如: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也正是松树风格的写照。(陶铸《松树的风格》)

    第二,引语夹在句中的,引文末尾一律不用标点,引语当中的标点要保留。如:

    现在已不是前天那样大雾迷蒙,也不是昨天“巫山巫峡色萧森”,而是:“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了。(刘白羽《长江三日》

    3.“说”字前后的标点处理。“说”字放在引语最后,表明说话人的话在引号标示的部分已经说完,自然应该加句号。在一段话的中间用了“说”,“说”后用逗号,不用冒号、句号、分号等,因为用上才明确表示出这前后两部分引语是同一个人说的,并且把前后的引语紧紧连在一起。如: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鲁迅《药》)

    行款

    行款就是书写文字的行列款式,这是人们在使用文字的长期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行款是属于形式的范畴,但它对内容的表达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行款讲究,可使文面整洁清晰,美观大方,读起来就方便、悦目。行款的类型分特殊行款和一般行款,应用文的行款要求属特殊行款,其他文体的行款要求属一般行款。这里讲一般行款。行款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分段。文章开头段和每个自然段的开头一行空两格,第二行起顶格写。段和段之间不空行,如果文章分为几个大部分,每一大部分又分若干段,为求得层次清晰,各大部分之间可以空一行(这空行起一、二或小标题的作用)。分章分节的转换章节时,可以空一行,如章节很大,还可以另起一页。

    二、引文。引文比较短的,宜于放在段中,引文较长的,就宜于提行单独划出,这样有强调和突出引文的意思。引文提行头一行空四格,第二行起空两格,提行引文不必加引号。引文以后的正文,如引文的前后文意连贯很紧,本来不需分段,就不要空格,相反的情况,又正好需要分段,就要空格了。

    三、标题。篇次和篇名之间要留一格。标题要写在正文之前的头一行,上下各空一行。字数少的标题要居中写,左右空格尽量相等。两个字的标题,中间空两格,三个字的空一格,超过四个字的就不宜空格了。文章篇幅大,标题也要写得略大些,上下空两格或三格。

    标题字数多的要转行,转行时要注意在意义上不能发生混乱。字数上也要适当搭配,求得匀称齐整。副标题要紧靠标题写,中间不空行,要加破折号。

    作者署名一般在标题的下面,中间空一行,居中写,名字如果是两个字的,中间空一格。

    四、序码。表示序码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阿拉伯数字,拉丁文(大写或小写),还有:

    大写汉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小写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罗马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还有的用章、节、一、(一)、1、①、一、1、a等形式。要特别注意,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内,使用的序码及其排列顺序必须统一。

    五、附注。有以下几种形式:

    插注,注释插在正文中间,紧附在要注释的文字后面,一页一篇中只有一两处附注的宜于用插注。

    脚注,放在正文同页的下方,采用这种注释的最多,好处是查阅方便。

    章注,把注释放在一章或一节的正文之后。

    尾注,全书末了的附注。

    附注和正文的联系办法,一般在注释部分后面的左上方或右下方加上和附注相同的数目字(插注就不必加数目字了)。数目字一般用①②③或(1)(2)(3)等形式,数字字体要比正文略小些。

    附注的内容和顺序是: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者、出版年月、版次、页码等。简单的注释也可只写书名、作者和页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