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后记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本回忆录,似乎是写完了,又好像没有写完。其实,要回忆的人和事,还有不少。我记住了编辑梁惠同志的嘱咐,她说这是一部学术性的回忆录。所以,我把大部分篇幅都给了笔耕的回忆了。

    我知道我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东西,我反复说,我的研究,就是在笔耕,就把它看作是一个农夫的耕作的回忆吧,看看他的辛苦就可以了。因此,我才将这本回忆录起名为《砚田笔耕记》。

    在写作中,也参考了一些学者的传记。看来还是自作主张吧,老老实实地写就可以了。

    已经是耄耋之年,老花眼就不说了,越来越厉害的白内障,看什么都蒙上一层雾气,白蒙蒙的。因此,电脑打字也很费力。即使拿着放大镜,常常打错了,打漏了,有时竟然忘记保存,打没了。所以,我拜托家人、朋友和学生,帮我审读,在这里我谢谢我的大姐田本娜、姐夫闵人,还有我的好朋友杨景辉,他们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另外,我也请远在加拿大的学生刘珏,她也快六十了,帮我堵住一些错漏的地方。因为宋宝珍长期和我在一起工作,对我的研究状况比较熟悉,也请她看过。在这里,我谢谢他们。

    回顾我的一生,应当说还是幸运的,能够有一大段时间在做事情。我十分感谢在学术的大路上,我的谋面的和未曾谋面的老师和朋友,以及我的学生们。他们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精神的鼓舞者。没有他们,我将一事无成。恕我不能一一地感谢他们,但我会记住他们。

    我很感谢东方出版中心,以及责任编辑梁惠同志。在学术出版低迷之际,能够出版这样的学术性回忆录,是格外令人感动的。

    我特别要说道的是我的老伴刘一军,六十年来,她默默地为我,为我担心,为我分忧,为我操劳。尤其是在支持我的砚田耕作上,全心全意,成为我的坚强后盾。

    我的儿子阿鹰,在最近十年里,也帮助我做了许多事情,有些工作是相当烦琐的。如《曹禺全集》七卷本外的文章、书信的搜集,《曹禺年谱长编》的编写,尤其是《中国百年话剧图史》,没有他的帮助是不可能完成的。

    我愿意听到朋友和读者的意见。

    2015年8月15日

    于北京东郊罗马嘉园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