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人们慌乱地扑上去救火的时候,突然一声尖叫,从滚滚烈火中冲出一个年轻女人。只见她上身着一件背心,下穿一条短裤,蓬头赤脚,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
人们惊奇地睁大眼,突然又有人惊叫起来:“那不是小寡妇宋巧珍吗?”“宋巧珍已经死了三年啦,怎么会在光棍汉王根实家里呢?”“哎呀,鬼、鬼!宋巧珍显灵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要知个中隐情,故事要从头说起。
投河
宋巧珍是个温柔漂亮的姑娘。她长了一张瓜子脸,柳叶眉,翘鼻翼,小嘴巴,在她那洁白的下巴上有颗漂亮的美人痣,特别显眼可爱。巧珍姑娘的丈夫刘小强在部队服役,一九八五年在一次救火中英勇牺牲了。那时,宋巧珍才二十四岁,身边留下了一个不满两周岁的儿子。刘小强是为抢救人民财产牺牲的,被部队定为烈士,宋巧珍便成了烈士的遗孀。部队领导,当地政府,省报、县报和电视台的记者纷纷登门慰问、采访。宋巧珍立誓抚养烈士后代、继承烈士遗志的报道充斥报刊和电视新闻中。不久,宋巧珍又被任命为县“三·八”红旗手。这么一来,年纪轻轻的宋巧珍,便大门外吹喇叭——名声在外了。
一九八六年八月初三这天,老天爷倒了一夜的暴雨,到了清晨,才渐渐地收住了雨脚。崖头村大田、菜园,成了白汪汪一片,村里的男男女女扛着铁锨纷纷走出家门,男人们奔向大田,女人们奔向菜园。
崖头村的菜园位于村北小清河的崖头上。当女人们各自奔到自家的菜地正要放水的时候,突然从桥头传来呼救声:“快来人呀,有人跳河啦!”女人们听到呼救声,纷纷扔下手里的铁锨向出事地点跑去。
呼救人是个名叫田英的姑娘。此时,她吓得脸色焦黄,见人们向地里奔来,着急地指着桥头说:“可了不得啦,宋巧珍从这里跳河啦!”
人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见宋巧珍在桥下湍急的洪流中浮上来又沉下去……
这帮女人们都是旱鸭子,直急得呼爹叫娘乱蹦乱跳,就是不敢下水救人,眼睁睁地望着宋巧珍被汹涌的波涛卷走了。
等到大田里的男人们闻讯赶来时,哪还有宋巧珍的踪影?
几个水性好的壮汉子,立即跳下水,顺着河沿向下游打捞,可是打捞了一个上午,还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只得派人去报告村支部书记刘志高。
刘志高正在乡里开会,听到这个噩耗,惊得过了好一会儿才问前来报信的后生:“可看准了是宋巧珍?”
“是田英最先看见的,随后好多在北园上放水的妇女都看见了,确实是宋巧珍!”
“是她跳下去的,还是不慎滑下去的?”
“听田英说是她跳下去的。”
听说是宋巧珍自己跳下去的,刘志高的脑袋立刻“嗡”的一声胀大了。他怎会不惊不急呢?宋巧珍是县里、省里挂号的知名人士,她自杀,叫他这个支部书记如何向上级交待呀?于是,他心急慌忙,随报信人匆匆赶回崖头村。
刘志高失魂落魄地赶到出事地点,见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河崖头上发呆。有些老人和妇女还面对滔滔的黄水在抹眼泪。他找到田英姑娘问:“是你最先看见宋巧珍跳河的?”
田英红着眼圈儿点了点头。
“你是怎么看见的?是她跳下去的,还是失足滑下去的?”
“今天早晨雨一住,俺一起床在北园放水。刚出村,就看见宋巧珍在俺前头奔跑。俺还以为她也是去放水的呢,谁知她却直奔桥头一下子跳了下去……”
刘志高听田英这么说,浑身像抽了筋似的一下子瘫倒在泥地上。
这时,第二批打捞的人们也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他们顺流而下,一直打捞了五里远也未见宋巧珍的踪迹。小清河下游跟渤海湾相通,她的尸体肯定被洪永卷到海里去了。
刘志高瘫坐在河崖头上,瞪着一双泪眼死死盯着汹涌澎湃的浪涛,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宋巧珍呀,宋巧珍,你到底为的何事要跳小清河呀?”
这时,只听“轰——”一声闷雷般的轰鸣,人们看到一个大浪卷着一棵茶罐粗的大树从上游气势汹汹地向桥头扑来,震得桥坝直摇晃。刹那间,窄窄的独孔桥洞被大树和杂草堵住了。浪涛像只被激怒了的巨兽“哗——”一声猛地蹿过桥面向下游的堤坝猛扑过去。
刘志高先是一惊,接着他像恍然大悟似的拖着哭腔说:“啊呀,我明白了,宋巧珍一定是看见桥洞被淤柴堵住了,为了排洪才跳下去的!”
“噢,原来她是为了掏桥洞才跳下去的!”人们一下子被刘支书的话提醒了,顿时一个个捶胸跺脚,妇女们更是放声大哭起来。
刘志高面对着滔滔洪水,哀声说道:“巧珍呀,我的好同志,你为保卫崖头村而死,你的死比泰山还重哇……”
烈士的遗孀,为了全村人的生命财产,壮烈牺牲,崖头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悲痛欲绝,在村支书的亲自主持下,全体村民在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为宋巧珍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参加追悼会的不光是崖头村的全体村民,还有乡党委书记,乡长,县五大班子的代表以及县报社、电台、电视台,连省报驻县的新闻记者都来了。
追悼大会由崖头村村长主持,党支部书记刘志高致悼词。他列举宋巧珍多年来为崖头村做出的丰功伟绩,直讲得声泪俱下,使得台下的群众也哀哀哭泣,一片唏嘘。这一感人的场面立即被记者们摄下来,并很快在报纸和电视台进行了宣传。
追悼会后,全体村民们在崖头村的一块显赫的空地上,为烈士砌了墓,墓内置放着宋巧珍生前用过的衣物,墓前的石碑上写着:“为人民利益而壮烈牺牲的宋巧珍烈士之墓。”
寻尸
宋巧珍的追悼会,村里有一个人没能参加。此人名叫王根实,是个光棍汉,是全村名声很臭、曾被公安机关拘留过的流氓犯,也是宋巧珍家的长期固定帮工。
开追悼会这天,他畏畏缩缩来到村委会门前的空地上,正想往人群中挤,不料被刘志高看见了。刘志高几步走到他面前,低喝一声:“王根实!谁叫你来的?”
王根实头也不敢抬地嗫嚅着:“没、没人叫我,是、是我自己……”
刘志高铁板着脸,训道:“你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吗?你来就不怕玷污了宋巧珍烈士!快走!快走!”
王根实无可奈何地离开了会场。他含着泪,走到空地边,回头望望挂了黑纱的宋巧珍像,泪水禁不住簌簌直下。他抹抹眼泪,朝前走去,不知不觉走到了小清河边。
他望着平静了的小清河,觉得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心里不甘。于是,他又下了小清河,顺流而下,细心地打捞起来,一直打捞到下游三里远,仍未见宋巧珍的尸体。他上岸回家,草草吃了几口饭,又出村去,继续向下游打捞。
谁知刚打捞不到一支烟的工夫,突然天空乌云翻滚,雷电交加,刹那间铜钱大小的雨点子劈头盖脑地向他身上砸了下来,王根实慌忙爬上岸去。
他上了岸,透过茫茫雨雾,看见离河边一里许的山坡上有一间看山小屋。他便拔脚向小屋奔去。
王根实来到小屋门前,便闻到一股浓重的怪异香味。他走进屋里,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蹲在火塘边用砂锅在煮什么。那老人抬头见浑身湿漉漉的王根实闯进来,先是一怔,然后再仔细打量一下,脸上立刻露出惊喜的神色。他一边向王根实连连打着手势,一边嘴里一个劲儿地“啊巴啊巴”地喊叫着。
原来这看山老人是个哑巴。可是王根实不懂哑语,闹了老半天也没弄懂哑巴老人说的啥意思。
哑巴老人见王根实不懂他的手势,就一把把他拉到小屋的里间,指着炕上向他打手势。王根实还是不明白哑巴要让他干什么。哑巴急了,两步跨到炕前,一拉被单让王根实观看。
王根实疑疑惑惑地向炕上望了一眼。这一望不打紧,惊得他“啊!”一声,两只眼珠子几乎瞪出眼眶外了。
你道他看见了什么?原来炕上躺着一个女人。那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宋巧珍!
王根实见宋巧珍还活着,惊喜得一下子扑到炕上,双手抓住她的胳膊连声呼唤:“巧珍,巧珍,你快醒醒,你快醒醒呀!”
宋巧珍微微动了一下,双目仍闭着,只是动了动嘴唇,发出极其微弱的声音呼唤着王根实的名字。
王根实使劲地摇晃着她的胳膊,对着她的耳根大声叫着:“巧珍,巧珍,你快醒醒,俺是王根实,你快睁开眼看看,俺是王根实哇!”
宋巧珍依然闭着眼睛,喃喃地说:“你?你是王根实?你不好好地在阳世上过日子,追俺到阴间里干什么?你,你快回阳间去,待百年之后俺在奈何桥上等你……”说罢大滴大滴的泪水从眼眶里滚了出来。
哑巴老人见女人说话了,高兴得竟像个孩子似的手舞足蹈起来。他把王根实拉到外间,用手指着山下的小清河,做一个跳水的姿势,又指着里间的炕上,哈腰弓背地在地上走了两个来回,然后又伸出三个指头,闭着眼睛装作睡觉的样子。
王根实这回弄明白了,原来宋巧珍是哑巴老人从小清河里救起,然后背到看山小屋里来的,她已经三天昏迷不醒了。哑巴表述完了他搭救宋巧珍的经过,又对着王根实挤巴眼睛,做了个鬼脸儿,然后哈哈地大笑着到外间去了。
显然哑巴把他俩看作是夫妻关系了。王根实不由得脸上一阵臊热。
这时,哑巴从外间把砂锅端进来,放在炕头跟前,揭开锅盖,用一把木勺把汤舀进碗里。王根实这才看清砂锅里煮的是一只野山鸡,鸡膛里还装着何首乌、玉竹、黄精、太子参和大枣。原来哑巴给宋巧珍煮的是高级滋补汤。
在哑巴的支派下,王根实把昏睡的宋巧珍扶起,让她依在自己的怀里,然后用小调羹把野鸡汤一口一口地喂进宋巧珍嘴里。待一碗野鸡汤喂下去,宋巧珍才慢慢地睁开了眼睛。
当她发觉自己躺在一个男人的怀里时,惊得一边挣扎,一边厉声喝问:“你……你是什么人?你为何把俺弄到这里?”
王根实探过身子,把脸对着宋巧珍,说:“俺是王根实呀!”
宋巧珍睁大双眼,但见他方脸膛,高鼻梁,一双浓眉大眼熠熠生辉……她终于认出了王根实来,突然“哇”一声哭倒在他的怀里。
王根实告诉她,是看山的哑巴老人把她从小清河里救出来的。
宋巧珍听了,“呜呜”哭着对他说:“根实,嫂子对不起你呀,你甭怨俺心狠,俺是被逼得实在没了法子才走这步绝路的……”
听宋巧珍说出这般话来,王根实打了个冷战,吃惊地问:“怎么,你是有意跳河自杀?”
宋巧珍点了点头。
王根实着急地问:“你,你为何要寻死?”
“俺……俺……”
当王根实听了宋巧珍说出寻死的原因,犹如头顶上响了个劈雷,立时惊得目瞪口呆!
帮工
宋巧珍自从丈夫牺牲后,虽说荣誉一个接一个,成为县的知名人士,但她毕竟年轻,如今丈夫撇下自己和一个刚满两周岁的儿子,这日子可想而知。
开初,宋巧珍一想起丈夫的牺牲就哭,几乎终日以泪洗面。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这样整天哭也不能把丈夫哭活过来呀,于是悲哀的情绪渐渐淡了,但随之新的烦恼又产生了。她在人前不能露一丁点儿笑模样,也不能跟任何男人接触,否则就会遭来非议:“瞧瞧,男人才死几天,就嬉皮笑脸的!”“啊呀,那个小寡妇见了男人眼珠子像钩子!”“哼,甭看她说得怪好听,就怕守不住……”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她又开始流泪了,甚至比男人死时流的泪还多。
这些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到崖头村党支部书记刘志高的耳朵里。刘志高论起辈分来是宋巧珍未出五服的老叔公。他开始惊慌起来,为公为私,他都不能坐视不问。为公,宋巧珍是他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典型,是全村的骄傲,也是他在全县数百名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中最最扬眉吐气的精神支柱;为私,他是宋巧珍的叔公,侄媳妇若有个什么闪失,他也不好向老祖宗交代呀。他立马开始对她采取“防患于未然”了。
他先是找她谈话:“巧珍呀,你是我好不容易树起来的典型,你的身份与众不同,以后说话办事可要注意检点,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别人的口水都能淹死人……”
宋巧珍听了这些话,真比脸上挨了一耳光还难受,她真想质问眼前这位一村之主兼刘家门里的老家长:“俺到底干了什么丢人事啦?”但她没有把这句话说出来,而是咽到肚子里了。她知道,这种事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一个年轻的寡妇,又带着一个不懂事的幼子,尽管上级发给她一定的抚恤金,村里也对她格外照顾,但生活上还是有诸多困难。刘志高为了不让别的男人以帮助她为名打她的主意,苦苦思谋了几天,才决定派王根实专门帮宋巧珍做一些营生,由村里发给他一点补贴。
刘志高决定由王根实去当宋巧珍的固定帮工,是考虑到:一来,这王根实是个曾经被拘留过的人,他胆小如鼠,平日里只知道埋头做营生,人前从不敢露面儿,自然不敢去触这位“烈士遗孀”的“高压电”;二来,宋巧珍也不会对这种人产生兴趣而使她不安分起来。
对今后漫长的日子怎么过,宋巧珍本来是处于极度矛盾之中的。她年纪轻轻,自然有渴望重新建立美好家庭的愿望,然而她又觉得那样做太对不起九泉之下的丈夫。再说目前她的身份、处世环境也不允许她再有别的念头。
她自叹命运多舛,打算守着烈士的遗孤就这样走到人生的尽头。谁知命运之神偏偏又把她再一次推上人生的岔路口,逼着她偏离原来的生活轨迹。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