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只是落泪,他摇摇头说:“臣愚昧,不能体察圣意,请陛下明谕。”
汉武帝支起身子坐在榻上,他喘了几口气后才说:“朕已决定立少子刘弗陵为储君,由你来担任周公的角色,辅佐幼主。”
【马何罗行刺惊醒了老糊涂】
汉武帝的晚年在痛苦的思过中煎熬。他的思绪经常处于自怨自艾的忏悔状态之中,沉痛地自责不已,自责自己造成巫蛊之祸这样的严重恶果,自责儿子刘据冤死,许多士大夫也受到牵连。他心中惭愧,心情沮丧,饮食减少,连寻求长生都懒的做了。
由于汉武帝心情沉痛抑郁,饮食减少,所以他晚年多病,因而他不得不认真考虑立储的问题。另有一次惊险的经历迫使汉武帝下定了立储的决心。
那时,大臣们看到汉武帝成天郁郁寡欢,担心会伤及他的身体,就想方设法让汉武帝能宽心舒怀。大臣田千秋想召开一次寿宴让汉武帝高兴,又因汉武帝不肯出席而宣告落空。转眼又到了一个炎热的夏季,大臣们就请汉武帝移驾到甘泉宫避暑,他们希望汉武帝到新环境中之后,能忘记一些忧伤。
一天清晨,汉武帝还在睡觉,忽听一声异响从外室传来。他从睡梦中惊醒,急忙跳下榻来,披衣到外室看个究竟。
只见外室里有两个人打成一团,汉武帝定睛一看,一个是侍中驸马都尉金日磾惮,另一个是侍中仆射马何罗。此时,金日磾惮正拦腰抱着马何罗不放,马何罗还在死命挣扎。看到汉武帝从内室出来,金日磾惮大声喊道:“马何罗要行刺。”汉武帝听了这一句,吓得睡意皆消。金日磾惮一面喊,一面死死抱住了马何罗。他用尽全身力气将马何罗扳倒,狠狠地摔到殿下去了。
殿前值班的宿卫听到异响,也都围绕过来,一拥而上将马何罗生擒活捉。
马何罗是重合侯马通的长兄,与江充最为知心,狼狈为奸。巫蛊之祸发生后,太子刘据斩杀江充起兵,马何罗和他的弟弟马通一起出力死战,成了平叛的英雄。汉武帝将马何罗和马通兄弟二人一同封侯。
不久,刘据被追捕的人逼得上吊而死。在田千秋的主持之下,巫蛊冤案逐渐真相大白。汉武帝心中感悟,痛恨自己逼死了儿孙,就将江充的全族杀绝,又将苏文在横桥上活活烧死,江充的党羽、帮凶也遭到灭顶之灾。
汉武帝的愤怒使得曾经与江充亲善又曾围攻过刘据的马何罗兄弟十分惊恐。他们恐怕这事终有一天会株连到他们兄弟,因此决定先发制人,将汉武帝除掉再说。
担任侍中驸马都尉的金日磾惮是个细心人,他观察到马何罗兄弟经常在甘泉宫附近徘徊,而且神色慌张,不禁起了疑心,在暗中注意马氏兄弟的行踪,有时故意和他们一起出入宫禁。
说到这个金日磾惮,可是个大有来历的人物。在西汉出击匈奴的时候,由于休屠王中途反悔拒不降汉,浑邪王杀了休屠王,把休屠王太子日磾惮和休屠王妻阏氏以及休屠王的弟弟伦全部交给汉武帝处理。汉武帝罚他们为官家奴婢,日磾惮被派到负责宫廷供应的少府中给汉武帝养马。
有一天,汉武帝欢宴之余忽然心血来潮,要去看看自己苑中的马匹,就带着成群的美貌宫女姬妾来到御苑。日磾惮等数十名养马的奴仆牵着马走过殿下,面对满堂的美色,别人都偷偷地往殿上看几眼,只有日磾惮不为所动,目不斜视。日磾惮那年只有十几岁,但身材高大,容貌庄严。他养的马膘肥体壮,汉武帝见了大为惊异,便把日磾惮召到殿上询问。日磾惮把自己的身世做了报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很得体。汉武帝十分欣赏这位异国的少年王子,就令手下人取来官服官帽赐给他,除去他的奴籍,任命他为负责苑马场的马监。不久又擢升他为侍中,后来擢升为驸马都尉和光禄大夫。
汉武帝把日磾惮当作自己人看待。日磾惮虽然受到宠爱,却从不敢有半点过失。汉武帝更加信任他,前后赏赐有1000金之多。汉武帝让日磾惮在身边伺候,有时还带他一同出去,让他赶车。皇亲国戚们很是眼红,纷纷议论,认为皇上不应该这样信任一个俘虏。汉武帝听了这些话不为所动,反而更加优待日磾惮。因为日磾惮的父亲休屠王曾用金人来祭祀天上的神仙,汉武帝就赐日磾惮姓金。从此他就叫金日磾惮,成了汉武帝的心腹。
金日磾惮对汉武帝的恩宠十分感激,尽心报答汉武帝的知遇之恩。现在,他见马何罗兄弟行为反常,自然十分留意。马何罗兄弟也觉得金日磾惮的行动有些异常,他们警觉到金日磾惮已经有所戒备,因而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正好有一天,金日磾惮得了一场病,卧床休息。马氏兄弟一看有机可乘,立刻加紧了叛乱的步伐。马何罗、马通和他们的小弟马安成假传圣旨,乘夜出宫,击斩武库守官,夺得了武器。第二天一早,汉武帝还在睡梦之中的时候,马何罗已经领着矫诏召来的士卒包围了甘泉宫。
马氏兄弟本想趁着黑夜起事,但因殿内宿卫防守严密,所以一直没敢直接冲进去。好不容易等到清晨,这时值班宿卫刚刚撤走,换班宿卫还没来到的这个短短的空隙中,马何罗让马通和马安成在宫外策应,自己身怀一把利刃从外面急急进入宫内,准备趁宿卫交接班之机刺杀武帝。
可巧,金日磾惮休息一夜之后,病好了一些,早上起来去厕所,看到外面没有宿卫,知道这是换班时间,脑子里忽然想到已经有一天没有见到马何罗了,心中不由得紧张起来,便反身向武帝寝殿走去。
金日磾惮在汉武帝的寝殿外刚站住脚,隐隐约约看见马何罗从东厢房冒出来,身子贴着墙壁悄悄地向殿门这边溜过来。
马何罗再次回过头来时,看到了守在武帝寝殿门口的金日磾惮,吓了一大跳,顿时呆在那里。
见此情景,金日磾惮心中已经明白几分,他故意问马何罗前来做甚。马何罗惊恐失色,想到已经是骑虎难下,也不理睬金日磾惮的问话,急步冲进寝殿大门。由于他手忙脚乱,正好碰到了挂在墙上的宝瑟。“噹挡”的一声,那宝瑟落到地上,叮叮咚咚响个不停,马何罗自己也吓了一跳。他正想把弦摁住,却被金日磾惮从后面死死地抱住。在挣扎之中,那把利刃当啷一声掉在地上。
汉武帝讯问马何罗后,没用多长时间就把马何罗的意图查问出来。他急忙派使者去令奉车都尉霍光和骑都尉上官桀前来保驾,捉拿叛臣。
马通和马安成还在翘首以待的时候,忽听得远处人喊马嘶,大队汉军将他们团团围住,领兵的正是奉车都尉霍光和骑都尉上官桀。马通和马安成欲逃无路,只好束手就擒,被霍光和上官桀送交廷尉讯问查办。这件案子是图谋刺杀当今皇上,廷尉依照谋反律治罪,将马氏三兄弟一并斩首,马氏家族也被杀了个精光。
遭到这意外的惊吓,汉武帝愈觉心绪不宁。他心中明白自己终有辞世的那一天。尽管他为了求长生花去了大笔的钱财,受尽了方士的愚弄,但他最终清楚地认识到,死亡必然是自己唯一的归宿。他心想,自从太子刘据死后,一直没定下来把江山传给哪个儿子,要是自己有个意外突然辞世,那么将是何人即位呢?自从马何罗行刺之后,汉武帝开始了他的立储计划。
【杀妻立子,武皇帝果然心狠手辣】
汉武帝一共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太子刘据是卫子夫皇后所生。另外五子是:王美人生子齐王刘闳;李姬生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李夫人生昌邑王刘髆;最后一个就是钩弋夫人即赵婕妤所生的刘弗陵。
汉武帝后宫嫔妃上千,后代中却也只有六个儿子,其中齐王刘闳早早就死了,太子刘据又被巫蛊之祸逼死,所以第二次储位的竞争者实际上只剩下了四位。
燕王刘旦是这几个人中年龄最大的。按照汉朝以前的定例,他是新太子的必然人选。但汉武帝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燕王刘旦有辩略,博学各种经书杂说,喜爱星历数术,对倡优和射猎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借着皇子的招牌,广泛招致各地游士,各种活动能力都很强,基本上与汉武帝属于同类型的多欲人物。汉武帝自己一生好大喜功、内心多欲,但现在已经彻底认识到多欲政治的弊端,与以前的政策彻底决裂,所以并不想再立一个跟自己相似的人。他对刘旦的不满意也主要是因为刘旦的性格太像自己了。他担心刘旦即位后再行多欲政治的话,将无疑重蹈自己覆辙,因此一开始就把燕王刘旦排除在新太子的候选圈外。
燕王刘旦不知其中奥妙,常常以未来皇储的身份自居,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为了防备万一,燕王刘旦先上书汉武帝要求入宫作为宿卫,这是以前历代太子应做的事。刘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明确自己的皇储地位,在宫中随时处在有利的位置,应付各种篡夺皇权的企图。
汉武帝看到刘旦的上书之后勃然大怒,喝令手下将燕国上书的使者拿下,推出未央宫北阙下斩首。汉武帝这招杀鸡给猴看的把戏,真把燕王刘旦给吓糊涂了,刘旦感觉到自己像是掉进了冰窟窿里,心一下子全凉了。谁知祸不单行,燕王刘旦失宠之后,有人落井下石,告发他藏匿政府通缉的逃犯。汉武帝马上做出处理决定,削去燕王刘旦辖境内的良乡(今北京房山区)、安次(今河北廊坊市安次区)和文安(今河北安次县)等三县作为惩罚。燕王刘旦争储不成,反而连遭羞辱,又气又急,大病了一场。
刘旦的弟弟广陵王刘胥是个纯粹的花花公子,他最喜欢的事就是成天和倡优泡在一起,有时也带着一些狐朋狗友到外面闲逛,胡作非为一番,缺点很明显。由于刘胥过失太多,汉武帝压根儿没看中他。
征和年间,昌邑王刘髆还活着,其舅舅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之间达成默契,密定推他为皇储。后来巫蛊余波涉及刘屈氂,因而他和李广利之间的阴谋也被拆穿。这在当时属于大逆不道的罪行,刘屈氂一家被杀,李广利投降了匈奴,家族同样遭到屠戮。这件事不能不对刘髆登上储位产生冲击。汉武帝又看到昌邑王刘髆自幼身体不好,成天病恹恹的,也担心他没有处理国家大事的精力,因而也把刘髆剔除了储位候选人的行列。
果不出汉武帝所料,昌邑王刘髆在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就死了。汉武帝也是在这年驾崩,他的死和刘髆的死基本上没差多少时间。
汉武帝最为中意的就是钩弋夫人所生的小儿子刘弗陵了。他早就有立刘弗陵为新太子的想法,但他忌讳钩弋夫人的年轻,心中一直犹豫不决。
公元前88年(后元元年),刘弗陵才六七岁,身体长得十分壮实,又非常聪明,汉武帝当时已是个70岁左右的老翁了,老年得了这样一个儿子,自然是十分宠爱。他常对左右说这孩子特别像他自己,因此有意立他为太子,做他的接班人。但考虑到刘弗陵年纪太小,他决定找一个忠实可靠的大臣辅佐幼主。选来选去,汉武帝觉得在所有高级官员之中,只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是最为理想的人选,因为霍光忠实厚道,可以托付大事而不必担心。
在当时立幼废长是有悖于传统惯例的,汉武帝也不想招来更多的物议,就令宫中黄门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见诸侯图”,赐给霍光。霍光是一个老实人,他收到这张图之后,只觉得画得挺好,并没有去感悟其中的含义,令家人在堂中供挂起来。
霍光可以做周公,弗陵可以做成王,可是刘弗陵还很小,钩弋夫人一定会代他临朝。万一她像吕后那样抓住大权,杀戮刘家的人,夺取刘家的天下,那可怎么办呢?汉武帝想来想去,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最后他把心一横,决定先杀了钩弋夫人,清除太后专权的可能性,然后正式确立刘弗陵为太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一天,汉武帝找了一个理由,当即与钩弋夫人翻脸。钩弋夫人也知道了她的儿子刘弗陵将做太子的消息,心中无比高兴,更加疼爱这个宝贝心肝。这时,面对大发雷霆的汉武帝,钩弋夫人陷入一阵恐惧之中,她怎么也没想到为了一点小事,一向对她百般恩爱的老丈夫会变得如此凶悍。钩弋夫人急忙摘下自己头上的首饰,趴在地上向汉武帝请求宽恕。她绝对没有想到汉武帝对她早有杀机,自己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的喜悦淡化了她对危险的嗅觉,直到汉武帝吩咐左右说:“将她拉出去,关进宫中监狱。”钩弋夫人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和潜在的危险,心中很后悔。
左右侍从将钩弋夫人从地上架起来向殿门外拖去,钩弋夫人一声不吱,只是用两只泪汪汪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汉武帝,汉武帝只觉得钩弋夫人泪汪汪的眼睛好像两把尖刀扎在他的心上。他何尝不怜爱这个娇美的女人呢?但为了刘家的江山,他又不得不这样做。他板着可怕的面孔对钩弋夫人说:“快走!快走!反正不能再让你活下去了。”就这样,钩弋夫人在武帝的命令下,上吊自杀了。
这件事轰动了朝野,成为长安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人谈到钩弋夫人的屈死,无不摇头叹息。外面的纷纷议论偶尔也传入汉武帝的耳朵里。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之后也曾惶惶不安了一些日子。他也听到一些议论,就问左右的人说:“外人对钩弋夫人的死有什么不同的议论吗?”
左右随从不敢把底下大骂汉武帝薄情寡义的话说出来,只是含糊地说:“人们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要杀钩弋夫人呢?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故而有些议论。”
汉武帝也知道自己这次残酷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一些震动,他正想通过周围人之口进行一番辩解。汉武帝说:“朕所做的,你们这些晚辈是不会懂得其中的道理的。”
左右侍从吓得不吭一声,汉武帝看了他们一眼之后接着说:“自古以来,国家之所以混乱,都是由于君主年纪太小,而母后却青春正盛。这年轻的女人一旦大权在握,她就可以做她想做的任何事。她正值青春旺盛之时,定会骄傲不驯,做出淫乱的事来,没有人可以去束缚她。难道你们没有听说吕后擅权的事吗?所以,朕这才不得不先下手把钩弋夫人除掉,好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左右侍从听得目瞪口呆,他们觉得汉武帝的话很有道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乱发议论了。
【遗诏托孤,一代骄子在悔恨中死去】
转眼又过一年,春暖花开,万物生机勃勃。汉武帝的精神因春天的景色而有了一点点起色,他知道春光难留,又闲暇无事,就令移驾五柞宫去游览一番,感受一下春天里大自然的气息。
五柞宫附近有五棵大柞树,树木都郁郁葱葱,覆盖了数亩土地。因为五棵柞树的缘故,因而得名五柞宫,是汉武帝的离宫之一。五柞宫的两边有青梧观,三棵梧桐树下,立有两个石麒麟。这是个游春的绝好去处。
汉武帝到了五柞宫游览,他流连在春天的景色中,在五柞宫一住就是几天。他本来年事已高,且连日游览,觉得有些疲乏,就在五柞宫又休息了一日,准备第二天回宫。
当时正值初春,尽管天气越来越暖,但夜晚时天气还是很凉。汉武帝禁不住夜来风寒,旧病复发,以至病入膏肓。他这次真的病倒了,在五柞宫长卧不起,再没力气返回皇宫了。
看到汉武帝一病不起,随行的大臣们也明白这次汉武帝可能大限已到,不久于人世了。当时随侍在左右的霍光和金日磾惮前来给汉武帝请安。霍光看到汉武帝病入膏肓的样子,不禁悲从心头起,他跪在榻前流着眼泪开口问道:“陛下一旦有不讳,究竟准备立谁作为太子接位呢?”
汉武帝神志还很清醒,他对霍光说:“你难道没有看出前些日子朕送给你的那幅画中的意思吗?”
霍光只是落泪,他摇摇头说:“臣愚昧,不能体察圣意,请陛下明谕。”
汉武帝支起身子坐在榻上,他喘了几口气后才说:“朕已决定立少子刘弗陵为储君,由你来担任周公的角色,辅佐幼主。”
霍光又顿首说:“臣少才阙德,恐难承担此重任。辅佐幼主臣自觉不如金日磾惮,请陛下三思。”
金日磾惮也侍立在旁,他马上也跪下说道:“臣是个外族人,承蒙皇上不弃之恩,方才有今日。臣的能力不如霍光,而且如果由臣辅佐幼主处理国政的话,必然招致匈奴人的耻笑,使他们轻视汉朝朝中无人。”
汉武帝并不直接回答他们两人的话,只是慢慢地说:“你们两人素来忠心耿耿,心中没有半点杂念,这些都是朕早已了解的事。朕之所以选你们辅佐幼主,也是朕多年的考虑。现在你们是责无旁贷,一起听候朕的安排,不要推脱了。”
霍光和金日磾惮见汉武帝主意已定,心中不禁都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们劝慰汉武帝一定要好好休息,这才慢慢从汉武帝的寝殿中退出。
二人退出之后,汉武帝又把朝中大臣挨个地在脑中过了一遍,他觉得除霍光和金日磾惮两个是自己的心腹顾命大臣之外,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和太仆上官桀也是忠信之臣,可以让他们共同辅佐幼主刘弗陵。汉武帝想到这里,心中稍觉安慰。
第二天,汉武帝命侍臣起草诏书,立刘弗陵为太子,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磾惮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让他们和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一同辅佐皇太子。诏令即日向外颁出。
霍光和金日磾惮等五人奉诏入见汉武帝,他们到御榻前下拜。这时汉武帝已进入垂危阶段,不能太多地说话,只是对这些人点点头算是作答。汉武帝让他们同心同德辅佐幼主,保证刘氏江山不失。然后下令让他们从即刻起办理一切国家大事。五位顾命大臣含泪跪在汉武帝榻前,拜受遗诏。
汉武帝的遗诏说:
制诏:皇太子,朕体不安,已无痊愈希望,即将永诀。望辅臣们谨视皇太子,要比朕在的时候还要尽心竭力。制告皇太子善待百姓,轻赋敛,近圣贤,信谋臣,以身奉行名教和祖宗法制。遵循朕的告诫,才有资格君临天下。要牢记秦二世灭亡的教训,终生不得疏忽。
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就此永别了。告诫后世子孙,兢兢业业,不要辜负天覆地载的恩德!
汉武帝之死及立嗣的事处理得很秘密和急促。弥留之际匆忙安排继承人,托孤给顾命大臣,汉武帝的沉重心情在遗诏中表达得很充分。
当时刘弗陵的身份和地位微弱不足道,并未得到朝野的共认。汉武帝在遗诏中表达了深切的不安和担心,因而他不管刘弗陵懂不懂他的告诫,还是反复叮嘱,让他做一个体恤百姓的好君主。
一世英名的汉武帝,在遗诏中也流露出他对生的无限眷恋之情。
五位顾命大臣之中,汉武帝最为宠信的是霍光、金日磾惮和上官桀这三个人,所以汉武帝临终前特别指定这三人照顾后事。
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霍仲孺与卫少儿私通后生下了霍去病,后来霍仲孺又娶一妻,生下了霍光。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被汉武帝立为皇后之后,霍去病以外戚的身份得到了显贵的地位。霍去病把霍光带入宫中,被拜为郎官。霍去病死后,霍光为奉常都尉,光禄大夫。
霍光从十几岁入宫到如今,在皇宫已生活了20多年。他出宫则陪同汉武帝乘车,入宫则侍奉在汉武帝左右,小心谨慎,从来没有犯过什么过失。他为人沉静安详,他的谨小慎微在宫中传为美谈。宫中的郎和仆射发现他就连每次出宫入宫、上下殿门,都从不随意左顾右盼。他们曾从旁偷看,发现霍光每天上下台阶的地方都不差尺寸。霍光在汉武帝身边勤勤恳恳侍奉了20多年,他的忠厚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汉武帝指名叫霍光做周公,可见汉武帝对他的信任。
金日磾惮在汉武帝左右侍奉也已有20多年了,他在宫中目不斜视,品行端正,很得汉武帝的敬重。汉武帝觉得金日磾惮的母亲阏氏教子有方,平时总是赞赏他。金日磾惮的母亲阏氏不幸病逝之后,汉武帝觉得惋惜,令人将金日磾惮母亲的形象画下来,奉挂在甘泉宫中,画上的标题署着休屠王阏氏。这说明汉武帝并没有将金日磾惮母子当作奴婢看待,而是给予了他们极高的荣誉和地位。金日磾惮对汉武帝感恩不尽,他每次到甘泉宫办事时,总要在母亲像前焚香祝祷,心中不胜感慨。为了报答汉武帝的大恩大德,金日磾惮更加专心地侍奉在汉武帝的周围。
金日磾惮生有两个儿子。最初这两个小男孩束发垂髫,伶俐活泼,楚楚可爱,成为汉武帝的弄儿。
有一次,金日磾惮的大儿子又在汉武帝身边玩耍,他跑到汉武帝身后,伸手戏弄汉武帝的脖子。汉武帝感到乐不可支。
恰好,金日磾惮也在旁边侍立,他看大儿子实在不像话,心里非常生气。但当着汉武帝的面又不好发火,所以他就瞠目怒视其子。
金日磾惮这一吓果真有效,他的大儿子一边走一边哭着说:“我爹恨我。”汉武帝觉得被扫了兴致,就问金日磾惮说:“你为什么要恶狠狠地盯着他?”金日磾惮不好说什么,只好拜谢退出,心中却为大儿子的将来担忧。
果不出金日磾惮所料,他的大儿子长大之后,行为便不如其父那样拘谨了,他借出入宫禁之便,在殿下调戏宫人。金日磾惮正好看到这一情景,心中怒不可遏,回到家中之后,就把大儿子杀了。
汉武帝得知自己的宠儿被杀,心中很恼怒,他马上派人将金日磾惮叫来质问,金日磾惮低头请罪,把杀子的缘故一一报告给汉武帝听。汉武帝听完之后,转怒为哀,流下了眼泪。至此之后,他对金日磾惮更是由衷的敬佩。
金日磾惮每日侍奉在汉武帝左右,从未斜视宫人。汉武帝为表彰他的恭谨,有时就赐宫女给金日磾惮为妾。金日磾惮不便推迟,但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他从不敢接近汉武帝赐给他的宫人。
金日磾惮还有一个女儿,汉武帝想把她接到宫中去做嫔妃,金日磾惮婉言谢绝了。金日磾惮所做的事,都是诚实笃信的举动,因而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这次金日磾惮在粉碎马何罗行刺的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刺客,并将刺客抱摔擒获,因而更加得到汉武帝的青睐和赏识。
金日磾惮自知是匈奴后人,所以一直不敢承担辅佐汉朝幼主的重任,他最后作为霍光的副手,担起了顾命大臣的重担。
上官桀是这五位顾命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一位。他的高升主要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机遇和他善于见风使舵的本领。
上官桀年轻的时候,担任羽林禁卫官。一次他护卫汉武帝前往甘泉宫,这时正值夏天,漫长的路程之中,天气发生了急剧变化。车队正在行进中,迎面刮来了猛烈的大风。狂风卷起的黄沙隔断了人们的视线,威严的皇帝车队也发生了一阵骚动。车队在大风中不得不停了下来。这时上宫桀在队伍中看到汉武帝的黄绫伞盖在大风中摇摇欲坠,他急忙冲上前去,双手握住了伞盖的支把。上官桀臂力强壮,虽然在狂风之中仍然能高举黄绫伞盖,不离汉武帝御车。汉武帝对这个随从的勇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上官桀由于勇力受到汉武帝的宠爱,回头汉武帝就提拔他为未央宫厩令。汉武帝酷爱马匹,所以宫中养有不少的马匹,他时常到马厩里去看看马的情况。上官桀揣摩到汉武帝的心思,就想从马上做文章。他格外留意马的情况,勤加喂养,因此每次都能得到汉武帝的表扬。有一次,汉武帝患病,休息了几天,没有来看马。上官桀便借这个机会偷懒,对马的照料也松懈下去了。谁知,汉武帝刚一病愈,就前往马厩视察,他看到几天不见,马匹肥少瘦多,不禁火冒三丈。他暴怒地对上官桀说:“你是不是以为朕再也见不到马匹了?”汉武帝怒气冲冲,他准备将上官桀送到监狱里法办。上官桀不承想汉武帝这么快就来看马,心中惊恐异常,他看到汉武帝大发脾气,知道自己要吃苦头。但他到底精明,马上扑通一声跪在汉武帝面前,又编出一段鬼话来。上官桀低头说:“臣听说圣上龙体欠安,所以日夜为皇上忧心上火,根本没有心思来喂马,乞请陛下恕罪。”
汉武帝一听,怒火一下子全没了,心里还十分感动,认为上官桀真是忧虑自己,便道他忠诚可靠。汉武帝不但将他免罪不问,还特地将他擢升为骑都尉。从此之后,汉武帝把这个狡猾的上官桀当作了自己的亲信大臣,令他作为侍中随行左右。稍后,汉武帝又将上官桀擢升为太仆,主管宫中有关交通事宜。
镇压马何罗叛乱时,上官桀又立一功,成为最受汉武帝宠信的臣宦之一,因而他也成为汉武帝特别指定的顾命大臣。
且说汉武帝已经传授顾命,册立幼子,遗诏辅臣,而他也进入了弥留阶段。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二月十四日,汉武帝刘彻在五柞宫溘然长逝,一颗雄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汉武帝刚驾崩,霍光等顾命大臣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他们刀剑出鞘地加强了皇宫的戒备。第二天,就把8岁的刘弗陵扶上皇帝的宝座,以断绝刘弗陵几个皇兄的幻想,是为汉昭帝。
紧接着,霍光等人用汉昭帝的名义,为汉武帝发丧致哀,举行陵重的仪礼,将汉武帝的遗体从五柞宫运回到长安城,在未央宫前殿入殓。
霍光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他的命令就等于是皇帝的命令,国内一切大政方针都由他决定。他把刘弗陵的姐姐鄂邑公主接回到皇宫与汉昭帝同住,负责抚养幼帝。霍光、金日磾惮和上官桀辅政,同时领尚书事,但大权集中在霍光一人手中,天下都想一睹这个“周公”的风采。刚刚把一切事情料理出个头绪,霍光正想好好休息一个晚上。不想半夜有人来报,说是殿中有怪。霍光和衣而睡,听到报告,马上跃起,当他看到宫中一片混乱时,心中不禁大吃一惊。霍光恐怕有人乘乱生事,他紧急召见尚符玺郎,令他交出皇上的御玺。尚符玺郎视御玺如命,不肯交付。霍光心中焦急,他没工夫与他争辩,看见尚符玺郎手中执着御玺,就想上前去夺取。那郎官却按佩剑厉声说道:“臣头可得,御玺不可夺。”霍光为尚符玺郎的勇气所慑服。他传令殿中宿卫,不得喧哗,违命即斩,宫中的局势才安定下来。到了天明,一切安静如常,霍光感到虚惊一场。即日,霍光以汉昭帝的名义下诏擢升尚符玺郎俸禄二等,臣民开始信服霍光为人公正,可以作为国家的栋梁。霍光还追尊钩弋夫人为皇太后,同时下令大赦天下,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茂陵,千古一帝的最后归宿】
公元前87年(后元二年)三月二十二日,汉武帝的灵柩车队在悲伤的人群护送下出了长安城,向陕西的兴平县汉武帝的最后归宿之处——雄伟的茂陵——进发。
汉武帝16岁即位,70岁时驾崩,一共在位54年之久。他的陵墓的兴建与他的生活齐头并行,茂陵的营建整整持续了53年的时间。因为汉武帝享年长久,所以最早种植的小树都已长成合围大树,茂陵才派上了用场。
最初兴建茂陵时,正值汉武帝刚即位第二年,西汉处在强盛富足的时期,因而茂陵的资金投入充足。据《晋书》记载:汉武帝即位第二年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当时天下的贡赋,三分之一用于供应宗庙,三分之一用于供应宾客,另外三分之一就是陵墓建设资金。尽管这种说法不免有所夸大,但茂陵庞大的规模和丰厚的殉葬品又使人不得不信。
汉武帝在长安之西的槐里县茂乡修建茂陵。茂陵在今西安附近的兴平县东北的南位乡茂陵村,距西安约80里。
在西汉的十一座皇陵中,茂陵是最高大的一座,每边长240米,高46.5米,它和别的汉代皇陵一样,地面封土四周略呈方形,平顶,作覆斗状,故汉代称为“方上”或“方中”。陵址的周围有三里路长,比其他皇帝的陵墓规模上要高出近10米,高20余米。陵墓的北面有李夫人墓,东北边有霍去病墓和卫青墓。东南边有霍光墓。除了霍光墓是汉武帝死后埋葬的以外,其他三人的坟墓都是汉武帝生前安排在那里的。那里还有16000户汉武帝生前为了繁荣当地而迁来的人家。
茂陵的陵园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外城四周都有城门,内城东、西、北三门的遗址至今仍清晰可辨。在茂陵旁立有祭庙,陵园有寝殿和便殿,按时日祭祀。
茂陵的管理机构也很庞大,设有主管陵令一人,属官各一人,寝庙令一人,园长一人,守门属吏33人,侯四人,而守陵的士兵、溉树的奴仆、扫除的杂工加起来竟多达5000多人。
茂陵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和奢侈,多藏有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相传还有外国赠送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经常阅读的杂经30余卷也一同埋在墓中。
汉代葬制,皇帝崩后,皆穿珠襦玉衣入葬。玉衣形如铠甲,由上千块小玉片用金质丝线连在一起,称金镂玉衣。汉武帝的玉片上皆缕成蛟龙鸾凤龟鳞的图案,世人称之为蛟龙玉衣。汉代中山王刘胜的金镂玉衣一共用玉2498片,金丝约1100克,汉代要制作这样一件玉衣,约需一名玉工10余年的时间。一个诸侯王的金镂玉衣已是如此精致和奢侈,可以想见,汉武帝死时所穿的蛟龙玉衣又该是何等的考究。
总而言之,厚葬的典型还得数汉武帝的茂陵。在中国历史上,这座规模浩大的皇陵只有秦始皇的骊山墓才能与之相提并论。一直到公元前72年(宣帝本始二年五月)的时候,汉宣帝刘病已下诏说:“孝武皇帝躬行仁义,武威远播,功勋与品德,都已臻于极盛。”命臣下给汉武帝确定一个尊号。大臣们根据汉武帝一生的主要活动业绩,给他定下谥号叫“武”。同年六月,尊孝武庙为世宗庙。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